清朝皇帝的儿子是如何划分或晋升等级的?

由网友()分享简介:清朝皇帝的儿子是如何划分或晋升等级的?
清朝皇室爵位分为十二个等级,各等级名字如下:1、第一级:和硕亲王2、第二...


清朝皇帝的儿子是如何划分或晋升等级的?

清朝皇室爵位分为十二个等级,各等级名字如下:

1、第一级:和硕亲王

2、第二级:多罗郡王

3、第三级:多罗贝勒

4、第四级:固山贝子

5、第五级:镇国公

6、第六级:辅国公

7、第七级:不入八分镇国公

8、第八级:不入八分辅国公

9、第九级:镇国将军

10、第十级:辅国将军

11、第十一级:奉国将军

12、第十二级:奉恩将军

爵位等级规定:亲王的一个儿子封为亲王,其余儿子封为郡王。郡王的一个儿子封为郡王,其余儿子子封为贝勒。贝勒之子封为贝子,贝子之子封镇国公,镇国公之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之子授三等镇国将军。

扩展资料:

清王朝分封皇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袭封和考封四种形式十二等爵,其中辅国将军以上还分世袭罔替和世袭递降两类。

一般情况下,因为功封王爵者多属世袭罔替,也就是俗话说的“铁帽子王”。因为恩封爵位者则多属世袭递降,但在递降到辅国将军这一爵位时便不再递降。

获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爵位的宗室并不能世袭,每世递降一等。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用四品顶戴。

惟有12大“铁帽子王”因为其祖先功勋卓著,被赐世袭不降封典。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以其旁支袭爵,但其后世也不乏被夺爵的历史记载。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

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

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朝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铁帽子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宗室



清朝皇帝嫔妃的等级怎么划分的

清朝的后宫分为九个等级:

一等:皇后 

二等:皇贵妃   

三等:贵妃  

四等:妃 

五等:嫔 

六登:贵人 

七等:常在  

八等:答应 

九等:官女子(就是可以陪皇帝过夜的宫女)。

后妃人数:

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嫔六人,分居东西十二官,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居中宫,主内治,其他协助皇后主内治。

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三级,均无定额,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

清后宫制度规定,皇帝大婚之前,选八位比皇帝大的宫女,供皇帝进御,即献身皇帝。八位宫女都有名分,授以宫中四个女官的职衔:司账、司寝、司仪、司门。

扩展资料:

清朝后宫妃嫔服饰要求及规定:

宫廷中上至皇太后,下至皇贵妃的正式官样服装都各有讲究。其朝服朝褂的具体规定和配套的各种珠宝饰物在《大清会典》图卷中和《大清通礼》卷中都有记载,下面简要介绍一二。

皇太后和皇后的冬朝冠为熏貂。上缀朱纬,顶三层。饰有珍珠、金凤、宝石、珊珊等饰物,冠后有护领,垂明黄带;夏朝冠为青绒。

皇太后和皇后的金约(用金做成的饰物),上缀青金石、绿松石、珍珠、珊珊等为垂褂物。

皇太后和皇后的耳饰左右各三,由金龙衔一等珠:皇贵妃和贵妃的耳饰,宫中贵人耳朵扎有三个孔,配戴三副耳坠。

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的朝褂,用石青色片金缘,以立龙、正龙和万福万寿为绣衣图案。领后垂明黄绦,饰以珠宝;也有以正龙、行龙或立龙和八宝平水为图案绣文。

皇太后和皇后、皇贵妃的冬朝袍用明黄色、披领和袖均用石青,肩的上下均加缘,并有金龙、行龙、正龙以及八宝平水等图案绣文。

皇太后和皇后的领约,以缕金铸之,以珍珠、绿松石、珊珊为饰。皇太后和皇后着朝服时胸前挂有三盘朝珠。

着吉服挂一盘朝珠,均为珍珠和珊珊等高档饰物;皇贵妃、贵妃和妃的朝珠,是用密珀为饰。这种朝珠共计一百零八颗,分四部分,以三颗大珠间隔,每个部分二十七颗。

皇太后、皇后和皇贵妃配有绿色采,绦用明黄色,绣文为五谷丰登。

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和嫔的冬朝裙,用片金加海龙缘,红织金寿字缎和石青行龙庄缎;夏朝裙用缎纱,图案与冬裙相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后妃制度





嘉庆辛酉年 清朝嘉庆皇帝的儿子有哪些

嘉庆的儿子
清代仁宗嘉庆皇帝共有五个儿子。在嘉庆的儿子当中,皇二子绵宁继承了他的皇位,其他皆封为亲王。
嘉庆帝的儿子道光帝的画像
嘉庆的皇长子,出生于公元1780年,由和裕皇贵妃所生。到两岁的时候夭折,当时不知什么缘故,在他死的时候还没有给他取名字。在嘉庆皇帝死之前,将他追封为穆郡王。
皇二子爱新觉罗·绵宁,即后来的道光皇帝。比皇长子穆郡王晚生两年,由孝淑睿皇后所生。在嘉庆二十五年八月,嘉庆皇帝病逝,由绵宁继承其皇位。登基后,大清皇朝的国势已经江河日下,道光皇帝企图扭转这个局势,不想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将中国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虽然道光皇帝一生提倡节俭,也为了中兴大清作为一些努力,但还是挽救不了大清帝国的颓势。
皇三子名叫爱新觉罗·绵恺。和他的哥哥道光皇帝年龄相差13岁。由孝和睿皇后所出。生下绵恺的时候,嘉庆皇帝还为登基,他的母亲也只是嘉亲王的侧福晋。嘉庆二十年七月,也就是嘉庆皇帝死前不久,被晋封为惇亲王。在道光十八年的时候去世,享年43岁。死后,加谥号为恪。
皇四子爱新觉罗·绵忻,是嘉庆登基后所生的第一个皇子,母亲也是孝和睿皇后。和他的同母哥哥不同,当时孝和睿皇后已经被册封为后。他晋封亲王的日子比他哥哥还要早一年,在嘉庆二十四年的时候,被封为瑞亲王。在道光八年去世,当时才24岁。死后加谥号怀。
皇五子爱新觉罗·绵愉,是嘉庆皇帝唯一一个由贵妃所生,且长大成人的皇子(皇长子穆郡王夭折不算)。他的母亲是恭顺皇贵妃。在道光帝刚刚即位的时候,就被封为惠郡王。道光十九年进封为亲王的爵位。在同治三年去世,时51岁,死后加谥号端。所以后人又叫他惠端亲王。
在清朝的历代皇帝中,嘉庆的儿子并不算多,能长大成人的仅有四个。但是他的儿子道光皇帝完成了中国历史由古代到近代的过渡。



清朝皇帝的儿子爵位是分几个等级的

清代的爵位有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一)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级,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们,分别是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1和硕亲王(年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以下爵位依次减半)Ho?o i Cin Wang 2多罗郡王Doro i Giyūn Wang 3多罗贝勒Doro i Beile 4固山贝子(以上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Gūsa i Beise 5奉恩镇国公Kesi be Tuwakiyara Gurun be Dalire Gung 6奉恩辅国公Kesi be Tuwakiyara Gurun de Aisilara Gung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7不入八分镇国公Jakūn Ubu de Dosimbuhakū Gurun be Dalire Gung 8不入八分辅国公Jakūn Ubu de Dosimbuhakū Gurun de Aisilara Gung (公爵以上为超品,补服均为正蟒方补。所谓“入八分”是八种标帜,表示其显赫的身分。如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其中皮条是指车上有皮鞭可驱散挡路的人,背壶是指车上可带暖壶,护眼指双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当差,也不必在京里住) 9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Gurun be Dalire Janggin 10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Gurun de Aisilara Janggin 11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Gurun be Tuwakiyara Janggin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12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Kesi be Tuwakiyara Janggin (上面四等爵位每一种又细分为三等,如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仅俸银和禄米有差别) 固伦公主:居京师则俸银400两,禄米40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1000两,俸锻30匹;Gurun i Gungju 和硕公主:居住京师则俸银300两,禄米30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400两,俸锻15匹;Ho?o i Gungju 郡主:居住京师则俸银160两,禄米16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160两,俸锻12匹;Ho?o i Gege 县主:居住京师则俸银110两,禄米11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110两,俸锻10匹;Doro i Gege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郡君:居住京师则俸银60两,禄米6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60两,俸锻8匹;Beile i Jui Doro i Gege 县君:居住京师则俸银50两,禄米5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50两,俸锻6匹;Gūsa i Gege 乡君:居住京师则俸银40两,禄米4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40两,俸锻5匹;Gung ni Jui Gege 六品格格:居住京师则俸银30两,禄米3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30两,俸锻3匹。 固伦公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300两,禄米300斛;外藩则俸银300两,俸锻10匹; 和硕公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250两,禄米250斛;外藩则俸银255两,俸锻9匹;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郡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100两,禄米100斛;外藩则俸银100两,俸锻8匹; 县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60两,禄米60斛;外藩则俸银60两,俸锻6匹; 郡君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50两,禄米50斛;外藩则俸银50两,俸锻5匹; 县君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40两,禄米40斛;外藩则俸银40两,俸锻4匹。 宗室封爵一般每传一代 就要自动降低一级,如亲王死了 其子降爵位为郡王 其孙降为贝勒等等 低于奉恩将军的 称作闲散宗室 视四品官待遇 但因开国军功或特别受宠等原因授封的王爷们则可以世袭罔替,世代保有王爷的爵位 称作铁帽子王 有清一代 共有12家铁帽子王 分别是礼、睿、豫、郑、庄、肃、怡、恭、醇、庆10个亲王和顺承、克勤两个郡王。 另外,福康安本非宗室却授封贝子,死后追封郡王。 其子德麟,袭贝勒,递降至未入八分公,世袭罔替,这是清朝历史上唯一的特例。
满意请采纳



清朝氏族如何划分?何谓八旗子弟?

清朝氏族根据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划分。

“八旗子弟”,是指八旗旗人,八旗制度终结后,多指八旗旗人的后人。清末许多“旗下人”都非常会享乐,十分怕劳动。男的打茶围,蓄画眉,赌博,斗蟋蟀,放风筝,玩乐器,坐茶馆,一天到晚尽有大量吃喝玩乐的事情可以忙的。女的也各有各的闲混过日的法门。 

扩展资料: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

八旗子弟演变

演变

清兵入关的时候,这些“旗下人”或者说“八旗人”的男丁,大抵是能骑善射,勇于征战的。入关以后,他们大抵受到了世代的优待。和皇室血缘亲近,地位崇隆的,当了王公大臣,什么亲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之类。

地位小的,当什么参领、佐领;最小最小的,也当一名旗兵。由于他们参与“开国”有功,地位特殊,世世代代食禄或者受到照顾。特别是满洲旗的“旗下人”,更加享有特殊的身份,他们大抵是满洲人,但也有早年祖先就跟随清宗室到处征战的汉人,即归附已久的“旧人”置身其间。

清代的制度,规定他们不准随便离开本旗,在京的也不准随便离京。凭祖宗的福荫,他们好些人世代有个官衔,领月钱过活。一般的旗人要做事就得去当兵,领一份钱粮。

但是家族繁衍,人越来越多。有的人名义上还是参领佐领,但实际上已经并不带兵,有的人名义还是骁骑校,但是已经不会骑马。更甚的,由于子孙大量繁殖的结果,每家每户的“月钱”不可能累进,“粥少僧多”,就分薄了收入。

旗兵的名额有限,也不可能随便入营。加上上层人物的贪污腐化,大吃空额,能够入营的旗兵相对来说就更加有限了。

这样,世代递嬗,不少“旗下人”就穷困下来。他们之中某些有识之士,也觉得长年累月游手好闲,不事生产,坐吃山空不是办法,也有去学习手艺的。但是这样的人,反而受旗籍人的冷眼,认为他们没有出息。所以就其压倒的多数而论,“旗下人”大抵是游手好闲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八旗子弟



清朝时期的划分,请问如何按清初,清中期

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帝 ,享国二百六十八年。
清前期(1644年——1775年)顺治元年——乾隆四十年,约持续131年。
清中叶(1776年——1839年)乾隆四十一年——道光十九年,约持续63年。
清后期【晚清帝国】(1840年——1911年)道光二十年——宣统三年,约持续71年。
希望能帮助到你



清朝皇帝皇后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皇后有几个

清朝册封的皇后有:

清朝的皇帝:

扩展资料: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史称清朝;亦称为大清国、清国。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州女真,后改为“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 ,享国祚二百六十八年。

宣统三年,隆裕太后迫于辛亥革命的压力颁布《清帝退位诏书》,宣布皇帝退位,清朝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宣告终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皇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



清朝历代皇帝排序清朝哪个皇帝最有作为

应该是康熙皇帝个人才能钱宗范在《康熙》中说:“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自然科学方面的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农学、医学、工程技术;人文方面的经、史、子、集;艺术方面的声律、书法、诗画.他几乎都有所研究.他写出了八九十篇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著,他亲自审定了多种历史方面的书籍,他还精通多种民族语言.”康熙的汉文水平很高,中国历史知识丰富.“城高千仞卫山川,虎踞龙盘王气全.车马往来云雾里,民生休憩在当前.”他的这首《登高诗》被誉为帝王诗.康熙善射.他最后一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一至三月)是亲自考察泗州西溜淮套是否可以开河才去的.经过实地考察,他正确地予以否决.个人品质康熙8岁丧父,10岁又丧母.母亲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病故后,玄烨又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嗜书好学的帝王.他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宫,谈《周易》,看《尚书》,读《左传》,诵《诗经》,赋诗著文,习以为常.直到花甲之年,仍手不释卷.政治特色康熙处理军国大政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勤”,另一个是“慎”.康熙一生勤政.“勤政实为君之大本,怠荒实亡国之病源”.清朝的皇帝,从天命汗到光绪帝(除同治帝外)都是勤政的.从康熙开始,皇帝每天都要御门听政,就是在皇宫乾清门前,由皇帝亲自主持御前朝廷会议.因为最初康熙听政主要在乾清门,所以称作御门听政.即使在康熙十八年发生北京大地震,康熙照常早朝,御门听政.康熙从亲政之日起,到去世之前,除因生病、三大节、重大变故外,几乎是没有一天不听政的.个人评价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的成功帝王之一.在平定内乱和抗击沙俄入侵等方面,都立下了非凡的功绩.他废除圈地,把明朝藩王的土地分给百姓耕种,恢复了发展了农业生产.——《中国大百科全书》康熙有理由这样自信.他统治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就连那些自命不凡的欧洲来访者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第35页].1.5亿甚至更多的天朝(中国人这样称呼他们的国家)臣民,正经历着一次经济、文化复兴[第35页].正是这个“野蛮”民族,在17世纪中叶涌入中原,取代腐败、垂死的明王朝而建立起了清政府.满族人成功地巩固政权,妥善应对西方列强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注意力,以及复兴中华古代文化,是17世纪的历史奇迹之一.[第35页]康熙皇帝是历代中国皇帝中的最杰出者之一![第45页边框]这次果断的行动标志着康熙漫长专制统治的开始,在他当政期间,中国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繁荣稳定、文化成就卓越.[第46页]在康熙的统治之下,清政权不但统治合法化,而且还统一了全中国,同时征服蒙古,开始了向外扩张进程,其疆域远大于现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46页]尽管最初时清政权对使用火器有些保守,但是逐渐开始依赖火器.他们说服了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铸炮,同时还从葡萄牙和其他欧洲商人手中购买大炮.[第48页]1683年,皇帝谕令每支八旗队伍中必须要有一支火枪队,这些火枪队很明显要由那些骑术糟糕的汉人组成[第49页]许多汉族人把他们的忠诚毫不疑虑地从明朝君主转到了清朝皇帝身上.[第51页]城市手工业如棉纺织业、制陶业等也已从17世纪三四十年代经历的萧条阴影中走出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甚至还超过了以前的生产水平.[第53页]康熙当政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也急剧膨胀,有了长足的发展.[第53页]康熙曾有过几回巡视,他不但视察公共工程、宽赦囚犯、聆听民间疾苦,而且还亲自审阅那些有志向的举子的科考卷子.一位为此而吃惊的教士写道:“康熙甚至会召见那些地位低下的劳工和农夫,并以一种友善可亲的态度同他们交谈,这使他深得人心.”也许是因为经常外出巡行,并能亲临下层,康熙学会了识别18个省中的13个省的方言.[第54页]他伤感地写道:“我已准备将这份诏书作为我一生的总结”,“我深恐全国子民并不知道我内心潜藏的痛苦”.55年的统治耗尽了这位皇帝的精力:“虽然我已步入老年,但仍不能精心地休息一会儿,因此我认为整个国家只不过是一只弃履,所有的财富都只不过是泥沙而已,如果我死了,没有发生动/和谐/乱和灾难,那么我也就瞑目了.”五年之后,康熙不幸染病逝去![第55页]康熙统治时期使中国步入了繁荣昌盛的时代,这一时代并未因康熙的去世而终结.清帝国还在不断壮大、拓展,并于1760年前后达到了鼎盛.[第55页]——《全球通史》(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史学专家合力创作)史学家史景迁批评康熙有三:一是皇位继位的纠葛有点进退失据;二是康熙虽喜爱西学,任用耶稣会士,并允传教,但对西方并不信任,因而有礼仪之争以及导致雍正的禁教;三是康熙以轻徭薄赋自豪,以此彰显盛世,但其永不加赋的政策按耕地面积缴固定税金,与人口无关,于是人口虽增,亦不加赋,为康熙的继承者造成财政困难.历史小说家高阳则说康熙有两大缺点,一是在传位问题上,始终犹豫不决;二是“好名”,而且好与臣下争名.《清史稿》对康熙皇帝的评价是: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于戏,何其盛欤!



清朝的“加亲王衔”和晋升为亲王有啥区别?

“加亲王衔”一般是指郡王享受亲王待遇,多数情况是;年纪不够,军功不够,威信不够等诸多原因,不能直接封亲王。注意加和加封的区别。 说通俗一点,加亲王衔就是介于郡王和亲王之间的品级。



清朝后宫嫔妃等级怎么排列?

嫔妃等级  正超品:皇后 一位

  正一品:皇贵妃 两位

  从一品:贵妃、德妃、贤妃、丽妃

  庶一品:夫人

  正二品:妃 

  从二品:贵嫔

  庶二品:嫔

  正三品:昭仪、昭媛、昭容

  从三品:修仪、修容、修媛

  庶三品:充仪、充容、充媛

  正四品:淑仪、淑容、淑媛

  从四品:贵仪、贵容、贵媛

  庶四品:月仪、月媛、月容、月华

  正五品:婉仪 婉媛 婉容 婉华

  从五品:德仪 德媛 德容 德华
  庶五品:丽仪、顺仪、佩仪、芳仪
  正六品:贵姬

  从六品:姬

  庶六品:容华
  正七品:婕妤

  从七品:贵人

  庶七品:常在

  正八品:美人、佳人、良人

  从八品:顺人、才人、淑人

  庶八品:小仪、小媛、小娣

  正九品:承徽、承荣

  从九品:宝林

  庶九品:采女

  正十品:选侍

  从十品:答应

  庶十品:秀女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