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还是日本人发明的(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吗)

由网友()分享简介:中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还是日本人发明的
  这不废话吗,叫中药就是中国人发明的。

  由于汉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中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还是日本人发明的

  这不废话吗,叫中药就是中国人发明的。

  由于汉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因此,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前,单就医药来说,一直是以汉医药为主导。早在南北朝时的公元552年,我国就给日本送去《针经》一套。公元562年,吴人知聪又携带《明堂图》和其他医书164卷东渡日本,对该国后来古代医学,尤其是针灸医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迨至公元608年,日本天皇派遣药师惠日、倭汉直福因等来华学医,并于公元623年学成回国,随船带回《诸病源候论》等重要医籍。

  中日大规模的医药交流始自唐朝。武则天大足元年(公元701年),日本制定的医药职令——《大宝律令·疾医令》,就基本以我国唐代医药制度作为蓝本。《疾医令》规定,医学生学习医药,都要以《素问》、《黄帝针经》、《明堂脉诀》、《甲乙经》、《新修本草》等中国医典为必读课本。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随遣唐大使前来中国留学。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荣睿、普照的足迹又随小原来到扬州,当时正在大明寺里讲律的鉴真和尚,有感于他们的—再邀请,下决心东渡日本讲学。鉴真除佛学外,兼明医学,因此,有不少日本人士请鉴真诊病。其后于公元805年,又有日本医家营原清在我国学成回国,再一次把我国医药带回了日本。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还是日本人?

当然是中国
汉字,”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所创造的。他观察万物,依据物体的形状造字。不过虽说古书上有记载,但这毕竟只是”传说”而已。
■ 其实汉字是起源於先民”结绳记事”(注1)(注2),是我们祖先共同努力的创作,仓颉可能只是”整理文字”的人。
■ 文字是因为使用上的需要而逐渐由少变多的,
是约定俗成的。



中国人为什么不会发明

首先,可以看看西方的发明是在短短的400年间,尤其是工业革命后的200年间突然迸发的,发明创造层出不穷。为何?应为制度的因素,人家是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先进性,能解放生产力,那为何西方人犯了二千年的傻,他们没有纸,没有印刷术,没有火药,愚昧了2000年,有病就知道放血,放完了就见上帝。奥,几百年就聪明了?吃啥了,脑白金?
你再看看这三百年我们再做啥?中国人正在乾隆皇朝的大国梦里醉生梦死,到了19世纪,中国就开始了长达150年的战乱,侵略,饥荒,赔款,各种革命,这个时期我们有可能大力发展科技吗?答案肯定是不肯能。再有着根本就是个不同的体系。
好不容易建国了,稳定了,文化大革命又来了。当时建国的那几年,科技突飞猛击,有两弹一星,虽然不是原创,但也是不易呀,还有很多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甚至领先于世界,不错了。
改革开放后,我们又发现,我们又过时了,人家已经到了另一个是时代,我们又奋起直追,现在还在追。
至于文化方面,原因估计有二。
一,我们的文化比较独特,老外要是看得懂唐诗宋词,了解中国文化的深邃,绝对不看莎士比亚那破剧。我们的文化、语言是比较独特的,所以不为一西方文化为主的评委的好评。
二,那场文化浩劫,多少产生了些真空地带,致使文化出现了些断层。
这四百年是西方世界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有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有全球市场,当没有劳动力时就去非洲抓人,没有石油就去中东挖,没有黄金白银就去中国印度抢,他们能不发展,他们能不发达。
说到抄袭和模仿,那也算有情可原。这就好比中国在科技方面是个差生,别人有考100,我们中国才考30分,最开始别人瞧不起你,你请教别人吧,人家不教或是敷衍你,那咋办?为了考试只能抄袭,但是抄久了,发现这不是长久之策,那就拿人家的考卷研究,模仿,琢磨别人的解题思路。慢慢的这个差生会提高的,只是课程的进度太快,差生追起来有些辛苦,而且这个差生家里面不是父母离异,就是财政危机,所以可想而知,中国的处境。



说中国人最聪明,但为什么高科技的东西不是中国人发明

中国的文化和制度都限制约束国民自主创造,为了更好地统治,甚至自主发明创造武器(现在也是,照抓不误)是违法的,国家既不提倡,也不采纳,还要治罪,所以中国人只能闲着没事斗蟋蟀,顶多发明个鱼洗盆来娱乐,另外,中国人的文化导致意识形态过于感性,注重精神修行而不重视实践和理论(还是人权受限压制的缘故,不得不寄情山水和虚无缥缈的思想,不会因为实际事物被定罪杀头更株连九族),再加上儒家孔学愈发对民众进行洗脑,灌输循规蹈矩君臣父子不可越雷池一步的中庸思想,这样的文化制度下,人民的自由独立意识被磨砺殆尽,本身又是不普及文化教育的文盲农耕、轻商重仕的国家,各种因素导致国民看天吃饭,靠雨灌溉,田里闹灾害那就举国饥荒,遇上风调雨顺才能衣食饱暖,体制上的束缚和文化教育下的明哲保身,愚昧得民众只知道依赖和服从,那还有什么创造性的意识,没有意识,就会因循守旧而不知进步,更不能急于进步而奋起直追,整个社会都处在缓慢的农耕状态中,不过一求衣食饱暖,待到明朝火器略有发展,吃到苦头的满清就试图全力扼杀民间发明火器,被侵略者杀得血流成河,被几个字诬陷得脑袋满地乱滚的民众除了学习吃喝玩乐的八旗子弟一样斗蛐蛐儿拎着鸟笼子晃荡北京城消磨时光还能干什么?养成依赖习惯的国民怎么会有发明创造?没有经历理性思考建立理论与实践认证没有主动意识就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固步自封的意识也制约着获得更多的资源,就没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意识和动力,安于现状只求保境安民的体制没有膨胀的意识,不追求更多的资源,没有野心,哪会考虑如何提高生产力以求快速发展实现战略扩张,对民间没有鼓励只有压制,一味敛夺权力和名利,即便农耕富足,又与数万年只知餐花饮露为乐的澳洲土著能有什么分别。所以,我们没有发明创造,直到今天很多人也不明白究竟什么是原创文章?!



迷你世界是不是中国人发明的?

不是的,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发明迷你世界的团队是老外。



蒙恬未发明毛笔之前,中国人主要用什么笔?

用”聿”,就是用竹棍蘸墨水写在绢布上的,由于后来蒙恬发明了毛笔,而毛笔就是由竹子和兔毛组成,所以在”聿”上加个竹,就叫”笔”



无刷电机到底是不是中国人发明的?

以前有个视频说的是一个杀人犯!叫什么我忘了!技术很厉害!在监狱里研究发明无刷电机!然后快执行死刑的时候也没发明出来!最后监狱延期执行并找了专家指导才发明出来!然后就执行枪决了!



中国提起高铁,高铁是中国人发明的吗?比起日本新干线如何?

高铁不是中国发明的,不过严格来说“高铁是谁发明的”这种问题也并没有什么意义。虽然世界上第一条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的确是1964年开通的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但实际上从20世纪初开始欧美各国就在进行铁路高速化的技术探索,在二战前英、美、德等国就有部分特快列车最高时速达到了160甚至180公里,距离时速200公里的现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门槛只差一步之遥,而当时日本在铁路技术领域还只是个无足轻重的边缘角色。新干线的技术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日本人灵光一闪就发明出来的,它也是对当时欧美国家已有的成熟的铁道技术进行集成和再创新从而成功实现了运营速度上的突破,诸如交流供电、无缝钢轨、动力分散、车内信号等都并非日本铁路首创;但是换个角度讲,同时期又的确没有哪个国家成功地将这些已经有的技术集成起来并实用化从而打造出一条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因而新干线又具有毋庸置疑的首创性。
至于中国高速铁路与日本新干线孰优孰劣,这个问题恐怕得看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如果从硬件角度来看,得益于学习借鉴了欧洲、日本特别是欧洲的高速铁路技术并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在铁路技术水平方面,欧洲总体是要强于日本的),也得益于建设时间晚、财力物力雄厚、较少受到政治体制掣肘,中国高铁至少在很多方面是要强于日本新干线的。在高速铁路的土建标准上,日本新干线的标准大致仅与国内200~250km/h级别高速铁路相当,实际上在全世界的新建高速铁路中都属于较低的标准,在诸如轨道结构、信号系统等方面,中国高速铁路也具有一定优势,比如国内300km/h以上高速铁路所采用的基于GSM-R无线数据信号的CTCS-3级列控系统,理论上比新干线基于数字轨道电路的D-ATC系统具有更强的数据传输能力和更大的线路容量;车辆技术上,由于借鉴了欧洲的高速列车技术,日系车在受电弓、转向架、制动系统、车体强度和可靠性等方面的短板,在CRH系列动车组这里也得到了较好的弥补,这在从最早引进的CRH2A、CRH2C一阶段到自主创新的CRH2C二阶段和CRH380A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比较明显的体现,CRH高速列车逐渐向欧系靠拢的过程当然不会是没有原因的(当然,新干线列车在轻量化、噪音控制等方面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也不能说成是一无是处)。
不过,在软件方面,由于日本新干线运营历史更长、发展更成熟,在民营化的铁路运营体制下铁路公司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更有重视营销、改进管理、提升服务的动力,硬件水平的欠缺也倒逼新干线在挖掘潜力上下更大的力气,再加上国情的差异,所以软件方面应该承认新干线有不少地方是优于中国高铁的。比如新干线在运营灵活性与乘车便利性上、在同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换乘上的确有许多亮点,而且在硬件水平不高的条件下,新干线仍然实现了最高300~320公里的运营时速和最小追踪间隔3分钟、高峰期单日200对以上的难以企及的高密度发车,可见“硬件”的不足是可以通过“软件”的提升得到相当大的弥补的(反过来说如果运营太烂,则技术上的优势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对于这种差距既不能闭目塞听,也不应妄自菲薄。



音乐分析里面的“乐汇”是中国人发明的吧,那英文要怎么翻译?



一种东西重要的不是谁发明的而是谁把它改进并发扬光大的,对吗?很多国人不甘心四大发明是中国发明但却被

有。有争胜心就有动力。自己的发明被别人改进利用并发扬光大确实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例如:阿拉伯数字,一般人都以为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有几个人知道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所以,只有发明后传播出去并不断完善,才能证明其发明的价值。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