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被崇拜的英雄为何都是失败的?

由网友()分享简介:中国历史上被崇拜的英雄为何都是失败的?
中国人崇拜悲剧式英雄。不以成败论英雄。自古以来,中国人看得很透彻。...


中国历史上被崇拜的英雄为何都是失败的?

中国人崇拜悲剧式英雄。不以成败论英雄。

自古以来,中国人看得很透彻。现实主义等于成功,理想主义等于覆灭。

而你要做理想主义的英雄,就是选择了覆灭的道路在做理想的事情。这样的人不伟大么?

为什么会成为神,神化他不是为了让他保佑你,更多的是为了纪念他。让更多的老百姓知道他。

你写成诗,写在书里,很多人读不到。

放在庙里拜,拜的时候人家会想为啥要拜他,小孩子会问妈妈,小弟会问黑社会大哥。然后就会告诉他,岳王如何如何,关云长如何如何。为了让民间记忆故而神话,为了鼓励人们的理想故而崇拜。

被崇拜的英雄都有哪些因素?

一、战功显赫。这类人当中不乏成功的,比如曾国藩、年羹尧、狄青、李广、谢安等。二、地位高,子孙多。比如福建漳州人崇拜的开漳圣王,是一位负责拓荒的武将,当地人认他为祖先。这种人通常只受特定地域特定人群崇拜,影响力不大。

三、威望曾经很高,最後惨败而死,君主为了借他的死鼓舞士气、拉拢人心,便夸大其事迹,并立祠纪念。关羽就是这一种,曹操建造关林也是为了显示自己愛才;四、威望曾经很高,最後死于政治斗争,民众同情他,就立祠纪念,并口述其事迹。久而久之,祠堂变成庙宇,事迹在口头流传过程中不断被添油加醋,这个人就神化了,在百姓心中成为理想的完人。岳飞属于这一种,各种说岳故事就是民间神化他的结果。五、威望曾经很高,最後被君主处死,不久後改朝换代,新王朝正好借此宣传旧皇帝的昏庸,于是把武将的形象美化。袁崇焕就属于这一种,他是被清朝抬高了的。

无论是关羽,项羽,岳飞他们谁的境遇无非也就这几种情况。

我们崇拜的不是失败者的事业的失败,而是他们精神的成功!

成功和失败又如何呢?



为啥现在我国崇拜歌星,影星的人比崇拜历史英雄,为国捐躯的人还多?

因为有正义感的人越来越少,绝大多数人都是醉生梦死,抱着享乐主义的态度,游戏人生。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追逐名利。认为歌星明星又有钱又有名。



一种文化象征,中国图腾崇拜的文化历史意义是什么?

图腾崇拜的意义也就在于确认氏族成员在血缘上的统一性。

图腾崇拜是指关于人与某一图腾有亲缘关系的信仰。约与氏族公社同时产生。首先在北美印第安人中发现,后在许多原始部落发现类似现象。主要见于兼营农猎的混合经济社会或狩猎社会。图腾是原始社会中作为种族或氏族血统的标志并当作祖先来崇拜的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件。

图腾崇拜并非宗教,但多少含有宗教因素。主要特点:

(1)认为图腾是祖先、保护者、亲人,有超人的能力,因而人们崇拜它,甚至畏惧它;

(2)不得屠杀、食用或接触图腾所代表的动物、植物或其他物种;

(3)举行崇拜图腾的仪式。是原始公社教育的内容之一。

扩展资料:

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

在原始时代人们的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图腾作为崇拜对象,主要的不在他的自然形象本身,而在于它所体现的血缘关系。图腾崇拜的意义也就在于确认氏族成员在血缘上的统一性。

图腾逐渐演化为一种原始的意识形态,它深入到原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文化创造的影响极其深远,它是原始文化的基础,构成现代人文化的原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图腾崇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上千年来,都是崇拜诸葛亮、岳飞等英雄。很少有人提出相反见解。

撇开政治讲人品
忠孝礼义廉耻
你想提出什么反对意见?



中国历史上被流放到宁古塔的名人有哪些,除了文人还有

中国历史上被流放到宁古塔的名人有哪些,除了文人还有一名海盗
宁古塔,一个令多人文人墨客都魂飞丧胆的地方。中国文学家王家祯《研堂见闻杂录》称"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可以见宁古塔是多么恐怖的地方,中国自明朝开始,朝廷对犯人的处罚就开始有流放宁古塔这一项了,中国有哪些人名人被流放过宁古塔呢?
1.文人张缙彦
他是明代最后一任兵部尚书,文人之气,临危被崇祯按到兵部尚书的位置。他的错误判断导致李自成长驱直入,打到了京师,后降清。顺治十七年六月,因"文字狱"被捕下狱;十一月被没收家产,流徙宁古塔。
2.诗人吴兆骞
清初著名的诗人。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二十三年,友人顾贞观恳求于纳兰性德,后经性德父明珠营救,得以赎还,回来后三年就死了。他在给其母的信中说:"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可见宁古塔生活的悲惨。
3.大学士方拱乾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由于江南江西总督马国柱等人推荐,拱乾被清廷起用为内翰林秘书院侍讲学士。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因受江南科场案株连于1659年被流放宁古塔。顺治十八年即1661年赦归故里,1667年客死扬州。方拱乾曾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
4.海盗郑芝龙
郑芝龙是我们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他起初是一个海盗,明朝灭亡后,他投靠了清朝。在清朝开始混得风生水起,后来他的行为异常过分,清廷随便找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流放到宁古塔。最终客死他乡。



中国在近代史上被毁的历史性文化建筑物有哪些?

主要有三山五园,包括香山,万寿山,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清漪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自辽、金以来,北京西郊即为风景名胜之区,西山以东层峦叠嶂,湖泊罗列,泉水充沛,山水衬映,具有江南水乡的山水自然景观。因此,历代王朝皆在此地营建行宫别苑。乾隆时为增加玉河水量以满足京城用水需要,同时为防洪及发展西郊水稻生产,而大规模整治西山水系。河湖水系的改善为进一步开拓西郊风景园林建设打下基础。三山五园始建于清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
同治年间曾计划重建圆明园,为此拆除了周围附属园林中幸存建筑的木料,但因财力窘迫而被迫搁置。1884年集中力量重修清漪园(前山部分),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虽然未对颐和园加以破坏,但移走了园中大量文物陈设,圆明园内的残存建筑和树木也被中国百姓哄抢殆尽。
清朝灭亡后,颐和园被列为皇室财产,对公众开放。1924年后由北平市政府接管,改为公园,但不少院落被改为私宅。香山静宜园遗址在清末被皇室赐给教育家英敛之、熊希龄等人,用于开办学校,民国时期香山多处地方被北洋政府官员圈占,兴建别墅。玉泉山的情况与之类似。
圆明园遗址中残存的石雕、栏杆、太湖石、围墙、砖瓦被移走兴建花园、坟墓(张作霖、谭延闿等人墓地均使用了圆明园石料),部分华表、石狮、假山湖石被移置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正阳门、新华门、中山公园等处。畅春园残留遗迹也被搬运一空。圆明园周围各附属园林及亲王赐园,大多转卖给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以及民国显贵富商,部分园林保存至今。



南方人为何都崇拜关公?

  kszhanghua麻烦你不要说些那么容易引起争吵的话,这里是“知道”,不是小白来说胡话的。

  关于对关公的崇拜,大致是:
  一般尊崇关羽是表现为:兵家尊为武圣、商界奉为财神、护民伏魔尊者、佛道两教护法、会门义气象征,从中可看出,关羽的形象大致包括“威、义、勇、骄、灵”五个层面。
  关于“威”的层面。史籍只对关羽“美须髯”有记载,其它种种则史无明文。关于“威”的层面。史籍只对关羽“美须髯”有记载,其它种种则史无明文。因此这一方面不是造成关羽崇拜现象的根本原因,倒是其结果。那些威风凛凛的外貌特征和神奇不凡的附属物,基本上都是关羽受到崇拜之后才涂抹添加上去的。这种威严的外貌和灵异的色彩被附会到关羽形象上后,显然会使他身价倍增,但它们毕竟不是让他走红的最初原因。因此,只有义、勇、骄三个方面(它们都有一定历史依据),才是导致关羽受到狂热崇拜的根本原因。

  就“义”这一层面而言,它又包含多种因素。“义”本是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范畴,包括当时处理君臣、父子、男女(夫妻)、兄弟、朋友等多方面关系的理想准则。关公的形象在所有这些方面都可以说是完美的楷模。

  对关公形象中“勇”的层面的崇拜,本源于冷兵器时代人们对非凡臂力和搏击技巧的崇拜,但这种心理在近代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中华帝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人们最易体会到的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武器装备不如入侵者。比较清醒的士大夫马上想到的对策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但这并非短时期内所能奏效。下层民众既缺乏这种见识,又迫于紧急的现实需要,只好把希望的目兴投向传统的“国粹”——武术上面,而关公恰好是中国的“武圣”,武术本身显然不能与西洋枪炮相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如果不心甘情愿认输的话,就只剩下一种选择,即将自己所具有的东西夸大、神化、幻想它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所向披靡,而关公的武功早就已经被这样神化过了,于是关公很自然成为企图以武术卫国的广大民众心目中的偶像。人们将自己练习的武术比拟为关公的武术,于是以关公为中介,将自己练习的武术神化了,相信它具有刀枪不入、克敌制胜的功效,也就是说,通过关公崇拜,人们获取了在血与火的战斗较量中极度需要的自信心,虽然这种自信心只是短暂的、虚幻的,但它在短暂的迷狂状态下却有可能达到极为炽热的程度。

  粗略的就是这些,详细点的资料可以到参考出处去看看,或用关键词“关公崇拜”去搜索一下。



《我最崇拜的抗日英雄----张嘎》作文500字

我最崇拜的抗日英雄---张嘎
我们都熟悉的张嘎子。他生活在白洋淀,奶奶是他唯一的亲人,他们相依为命。有次在掩护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的时候,奶奶被鬼子打死了,钟连长也被抓走了,嘎子伤心极了,后来找到八路军队伍,并跟随队伍一起打鬼子。
有一次在配合罗金保叔叔执行任务中,他表现的非常勇敢、机智,并成功抓获了一个姓王的汉奸,后来王汉奸弃暗投明,为革命事业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别看嘎子抓坏人时表现的那么勇敢,其实他也只是个孩子,他与小伙伴胖墩摔跤时,输了还不服气,总堵人家烟囱。可也就这样的一个小孩,面对敌人时坚强不屈、勇于斗争。有次八路军抓住了很多敌人,有一人趁机逃跑,被路过的嘎子看见了,他拼命地去追,追了很远,敌人朝嘎子屁股上开了一枪,他顾不上疼痛,勇敢地跳进河里与敌人进行打斗,终于将逃跑的敌人制服,并成功缴获一把手枪。当他把手枪上缴了八路军队长后,队长决定把手枪配给嘎子使用。嘎子终于拥有了真枪,开心的跳起来,并把自己的木质手枪赠送给了胖墩。
为攻打敌人的岗楼,嘎子奉命进城侦察,被敌人发现后,一直在后面追赶他。嘎子拼命的跑啊跑啊……后来在胖墩家藏了起来,胖墩父子为保护小八路嘎子,与敌人周旋,嘎子不忍胖墩父子出事,勇敢的站了出来,他被敌人带走了。机智勇敢的嘎子被捕后,继续配合八路军队伍打鬼子,设法在监狱里放火,里应外合,最终将敌人全部歼灭,他和老钟叔获救了,也替奶奶和其他死在鬼子枪口下的乡亲们报了仇。
嘎子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小侦察员,他的机智勇敢、坚强不屈、勇于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去学习和颂扬!



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1、文天祥——抗元名臣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

2、张自忠——著名抗日将领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民族英雄。

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3、戚继光——抗倭名将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4、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5、岳飞——抗金名将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

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

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戚继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自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天祥



朝鲜现在还是计划经济吗,那他们的歌星影星收入高吗

还是计划经济,收入有差异,但是相对还是很平均的,普通演员的收入一般没有工人高。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