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鸠的功效与作用_泥鳅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旧人离梦)分享简介:现在虽然西医和西药比较普遍,但是很多时候人们还是认为要吃中药病才能好,这是因为中药能够治本。斑鸠就是中药的一种,下面我们泥鳅是一种餐桌上常见的食物,泥鳅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日常常吃泥鳅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心血管疾病,预防水肿,阳痿,皮肤痛痒等问题,由其是对于一些老年朋友来说泥鳅更是一种预防高血压,促进心血管健康的良药...



斑鸠的功效与作用

现在虽然西医和西药比较普遍,但是很多时候人们还是认为要吃中药病才能好,这是因为中药能够治本。斑鸠就是中药的一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关于斑鸠的小常识吧。

【别名】
斑鵻、锦鸠(《范汪方》),斑鹪(《本草衍义》),鹁鸠(《六书故》),祝鸠(《纲目》)。

【来源】
为鸠鸽科动物

山斑鸠

等的



【原形态】
山斑鸠,又名:雉鸠、棕背斑鸠、金背斑鸠、麦鵻。

【生境分布】
栖于树林间,常成群活动,营巢于树枝。繁殖期4~7月。分布全国各地。

【性味】
①崔禹锡《食经》:"味苦咸,平,无毒。"

【归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

【功能主治】
益气,明目,强筋骨。治虚损,呃逆。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入丸剂。

【各家论述】
《纲目》:"《范汪方》治目有斑鵻丸,《总录》治目有锦鸠丸,倪惟德氏谓斑鸠补肾,故能明目。窃谓鸠能益气,则能明目矣,不独补肾已尔。"

【备注】
除上述外,尚有同科动物珠颈斑鸠亦供药用。分布我国东部,西至陕西、四川。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本草衍义》:斑鹪,斑鸠也,有有斑看,有无斑者,有灰色者,有小者,有大者。久病虚损人食之,补气。虽有此数色,其用则一也。

以上就是的斑鸠相关介绍,相信大家在看过之后就能够有所了解了。在知道斑鸠的功效和作用后就可以根据自身体质来调理了。



泥鳅的功效与作用

泥鳅是一种餐桌上常见的食物,泥鳅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日常常吃泥鳅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心血管疾病,预防水肿,阳痿,皮肤痛痒等问题,由其是对于一些老年朋友来说泥鳅更是一种预防高血压,促进心血管健康的良药,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吃泥鳅。

吃泥鳅其实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泥鳅的做法多样,嘱法也是有很多的讲究的,由其是对于男人们来说,日常更要多吃泥鳅,还有预防性生活障碍促进性生活质量的作用。因此对于有阳痿问题的朋友可以多吃点泥鳅。

天上斑鸠,地下泥鳅

泥鳅肉质细嫩,爽利滑口,清鲜腴美,营养丰富,属高蛋白、低脂肪食物,胆固醇更少,有利于抗衰老,含有多种维生素,有“天上斑鸠,地下泥鳅”、“水中人参”的说法,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食用。

泥鳅对于各类心血管系统疾病、水肿、盗汗、糖尿病、阳痿、痔疮、皮肤瘙痒、疥癣、软骨病、骨折、骨质疏松、跌打损伤大有裨益。能促使黄疸消退及转氨酶下降,对于急性黄疸性肝炎的疗效显著,对慢性肝炎的肝功能异常同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尤其是夏天天气炎热,许多人会出现头昏乏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口渴等现象,若吃些泥鳅,能补充能量,有利于身体健康。泥鳅所治的疾病很多,但以治阳痿为主。其貌不惊人,治阳事不起,颇有效验。

泥鳅用清水漂洗干净,装入有少量水的塑料袋中,在冰箱中冷冻,可以使泥鳅呈冬眠状态,不会死掉,若吃时,取出泥鳅,倒在冷水盆内,待冰块化冻后,泥鳅就会复活。

泥鳅的功效与作用是:

1.补中益气:用于脾虚体弱,形体消瘦,乏力。

2.除湿退黄:用于小便不利,黄疸。

3.益肾助阳:用于肾阳不足之阳痿。

4.祛湿止泻:用于湿盛泄泻。

据营养学家的研究测定,泥鳅肉质细嫩鲜美,每百克可食部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8.4-22.6克,比一般鱼类高;还含有脂肪2.8-2.9克,热量100-117千卡,钙51-459毫克,磷154-243毫克,铁2.7-3.0毫克,以及维生素B1、B2和烟酸。远比一般的鱼、肉类要高,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如赖氨酸等含量则更高,还含有大量维生素,与其它鱼类相比较高。因此,泥鳅还具有补中益气,壮阳利水,解毒收痔的药用功效,因此泥鳅作为一种滋补食品,越来越为人们喜爱。

成年男子常食泥鳅可滋补强身,增强精力。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介绍,泥鳅有养肾生精的功效,其富含的赖氨酸是精子形成的必要成分,因此,常吃泥鳅不但能促进精子形成,还有助于提高精子的质量。

如果有孩子睡熟后出虚汗的状况,可以给孩子煮泥鳅汤喝,具有补气虚、暖脾胃、止虚汗的功效,适合因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而盗汗的小儿食用,可以一周吃2-3次,有助于生长发育。

洗净后,放入油锅内榨成微黄色,再加水和少量的葱、盐煮汤就可以了。

痔疮下坠泥鳅250克,配少许桔梗、地榆、槐花、诃子,共炖汤服。也可将泥鳅用醋炙熟服用。

阳痿不举泥鳅数条,河虾30克,加米酒100毫升及适量水共煮熟。临睡时服,连服半个月。此方对肾虚引起的阳痿更有效。

遗精、阳痿泥鳅400克,大枣6枚(去核),生姜3片。将泥鳅开膛洗净,加水与大枣、生姜煮熟食之,每日2次,10天为1疗程。

骨质疏松症泥鳅、豆腐各适量。泥鳅宰杀洗净上笼蒸3分钟左右,取出备用。砂锅内放适量高汤,下入豆腐、泥鳅,再加姜片、葱段调味后小火炖熟,最后淋少许麻油食用。

泥鳅所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有利于人体抗血管衰老,故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泥鳅具有很好的进补和食疗功用,一般的人群都可以食用。泥鳅经过春天的养育,到了夏令初秋的天热时节,肉质最为肥美,并有重要的保健食疗功效,故民间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之说。

另外,还可以用泥鳅10条,放大蒜2头,洗干净后放在一起炖熟,不加盐喝,一天一次,连喝几天,可以消面部浮肿。夏天时将生泥鳅洗净捣烂后敷在腋下,连敷几天,可以治疗腋臭。

泥鳅不仅是餐餐上常见的美食,更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好方法,因此日常可以多吃,但是吃泥鳅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如果处理不干净的话,其味道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因此在吃泥鳅前学好做功也是非常重要的。



酢浆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酢浆草,因为其作用和功效,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被人们使用。那么,酢浆草究竟具有怎么样的功效与作用呢?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别名】
酸箕(李当之《药录》),三叶酸草(《千金方》),醋母草、鸠酸草、小酸茅(《唐本草》),雀林草(《外台秘要方》),酸浆、赤孙施(《本草图经》),醋啾啾、田字草(《百一选方》),酸浆草(《履巉岩本草》),雀儿草、酸母草(《永类钤方》),酸饺草(《滇南本草》),小酸苗(《品汇精要》),酸草(《摘元方》),三叶酸、三角酸、雀儿酸(《纲目》),酸迷迷草(《纲目拾遗》),斑鸠草、酸味草(《生草药性备要》),三叶酸浆(《植物名实图考》),酸酸草(《分类草药性》),酸斑苋(《岭南采药录》),咸酸草、酸酢草(《福

【来源】
为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的全草。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匍匐或斜升,多分枝,长达50厘米,上被疏长毛,节节生根。叶互生,掌状复叶,叶柄长2.5~5厘米;托叶与叶柄连生,形小;小叶3枚,倒心脏形,长达5~10毫米,无柄。花1至数朵成腋生的伞形花序,花序柄与叶柄等长;苞片线形;萼片5,花瓣5,黄色,倒卵形;雄蕊10,花丝下部联合成筒;子房心皮5,5室,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蒴果近圆柱形,长1~1.5厘米,有5棱,被柔毛,熟时裂开将种子弹出。种子小,扁卵形,褐色。花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于耕地、荒地或路旁。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化学成份】
茎叶含多量草酸盐。另有谓叶含柠檬酸及大量酒石酸,茎含苹果酸。

【药理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则无效;此植物据云对羊有毒。同属植物毛茛酢浆草能伤害家畜肾脏,使血中非蛋白氮明显升高。

【性味】
酸,寒。

【归经】
《得配本草》:"入手阳明、太阳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汤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捣汁涂、调敷或煎水漱口。

【附方】
①治水泻:酸浆草三钱冲,加红糖蒸服。(《云南中医验方》)

【临床应用】
①治疗失眠

【摘录】
《*辞典》

【出处】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解毒消肿

通过本篇文章对酢浆草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酢浆草的相关作用和食用方法等。酢浆草的价值可以通过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体现了酢浆草的重要性。



鸡屎藤的功效与作用

鸡屎藤也被叫做斑鸠饭,女青等。它是一种中草药。但是我们对于鸡屎藤不太了解,也不太知道它是一种用于治疗什么疾病的药物。专家讲,鸡屎藤是能够起到活血袪风的效果,并且能够止痛解毒的作用,可见那鸡屎藤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

作为中药的鸡屎藤除了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消肿,除湿的效果,所以对于风湿病而导致的疼痛,或是跌打损伤等都有着好的治疗效果。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鸡屎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鸡屎藤,中药名。为茜草科鸡矢藤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鸡矢藤的全草及根。蔓生草本,基部木质。叶对生,叶片近膜质,卵形,椭圆形、矩圆形至披针形。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扩展。分枝为蝎尾状的聚伞花序;花白紫色。浆果球形。草黄色。《纲目拾遗》云:“搓其叶嗅之,有臭气,未知其正名何物,人因其臭,故名臭藤。”鸡屎藤及诸“臭”、诸“屎”之名皆的义于其臭气。鸡矢藤在栽后9-10月除留种的外,每年都可割取地上部分,晒或凉干即成。或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供药用。具有祛风除湿,消食化积,解毒消肿,活血止痛功效。

味甘、酸;性平。归心;肝;脾;肾经。祛风除湿;消食化积;解毒消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痹痛;食积腹胀;小儿疳积;腹泻;痢疾;中暑;黄疸;肝炎;肝脾肿大;咳嗽;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脚湿肿烂;烫火伤;湿疹;皮炎;跌打损伤;蛇蛟蝎螫。

关于鸡屎藤的功效与作用,大家都了解了吧,这样我们就知道鸡屎藤在治疗什么疾病方面效果显著。据专家介绍,鸡屎藤不但内服的效果好,而且外用的效果也很好,所以对于有以上疾病的患者就可以合理的运用鸡屎藤来治疗。



黑节草的功效与作用

近期各大电视频道推出各种养生节目,饮食节目也推出特色养生食疗方法,在方方面面都显示出养生的观念逐渐在人们的认识中加深,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种养生的药材黑节草。

【别名】
大黑节草、肝炎草、小接骨丹、大接骨草、四棱草

【来源】
茜草科植物

脉耳草



全草

。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圆柱形,高30~50厘米,基部木质,节部略膨大,稍带紫黑色。叶对生;叶柄短;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12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叶脉下面隆起,侧脉4对弧形伸展;托叶连合成杯状,有线形裂齿。头状花序腋生,花序柄长0.5~2.5厘米;小花暗紫色。蒴果球形。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草丛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

【性味】
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
清热除湿,消炎接骨。治疟疾,肝炎,风湿骨痛,结膜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汁点眼。

【附方】
①治疟疾:黑节草五钱,斑鸠站四钱,红稗五钱。水煎服。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红河中草药》;黑节草,还可治骨折,外伤出血,亦可用于拔异物。

对于黑节草的功效与作用大家应该知道了吧,黑节草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很常见的中药药材,对我们的身体很有好处。



鸡眼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在治疗一些特殊疾病上,效果也是非常不错,但我们在食用前还是要进行一些了解,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鸡眼草这个药材的一些常识。

【别名】
人字草、三叶人字草、掐不齐、老鸦须、铺地锦、白斑鸠窝

【来源】
本品为豆科鸡眼草属植物

鸡眼草

Kummerowia striata (Thunb.)Schindl.,以

全草

入药。夏秋采收,洗净切细晒干。亦可鲜用。

【性味】
甘、淡,微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利湿止泻。用于胃肠炎,痢疾,肝炎,夜盲症,泌尿系感染,跌打损伤,疔疮疖肿。

【用法用量】
0.3~1两。

【备注】
(1)

竖毛鸡眼草

(长萼鸡眼草)Kummerowia stipulacen (Maxim.)Makino全草亦作鸡眼草入药。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
《救荒本草》

以上就是对鸡眼草的功效与作用详细介绍,对它的选择,要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这样对身体不会有损害,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疾病的效果。



碎米柴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都知道,碎米柴对一些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其实,碎米柴的神奇的功效远不止于此,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讲述一下碎米柴的功效。

【别名】
八宇草(《植物名实图考》),漆大伯、天小豆(《江西民间草药》),辫子草、马尾草、细鞭打、消黄散、细叶兰,逍遥草、斑鸠窝、散风散、马龙通、地盘茶、斑鸠鼻、小木通(《云南中草药》),路路星、太阳草、红梗草、大叶关门草、消毒草(江西《草药手册》),马尾藤、狮子草(《云南中草药选》),哮灵草(《四川中草药通讯》(1):30,1972)。

【来源】
为豆种植物

小叶三点金草



全草

。夏、秋采收。

【原形态】
草本,平卧。根粗,木质,分枝多。3出复叶,托叶披针状钻形;小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2~9毫米,有时达17毫米;先端圆形,具短尖,基部圆形或心形,上面无毛,下面疏被紧贴的短柔毛,叶柄长2~3毫米。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疏生6~10~18花;花梗长7~15毫米。花小,粉红色,长约5毫米;萼长4毫米;萼齿线状披针形,顶端成刺毛状,较萼筒长3倍;花冠蝶形,旗瓣圆形,先端微凹,翼瓣贴生于龙骨瓣;雄蕊10,2体;雌蕊1,花柱内弯。荚果通常4节,长12毫米,阔3毫米,有时2或3节,被短毛,腹背缝线浅牙齿状。花期5~9月。

【生境分布】
生草丛中或灌木林中。分布江西、江苏、安徽、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
含生物碱、三萜皂甙、香豆精、糖类、蛋白质、油脂、挥发油、酸性树脂、鞣质和酚类等成分。

【药理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水浸出物注射剂有显着镇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灌服时未见有祛痰作用(酚红法)。豚鼠腹腔注射时有明显的预防组织胺性哮喘的作用。对离体豚鼠气管,可以对抗组织胺或乙酰胆碱引起的气管平滑肌收缩。对离体兔肠能对抗乙酰胆碱、毛果芸香碱及氯化钡引起的收缩。据初步试验,哮灵草的镇咳与平喘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水溶部分。在试管内,水浸出物注射剂仅有微弱的抑制金黄色菊萄球菌的作用。

【性味】
①《江西草药》:"甘,平。"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治泌尿系结石,慢性胃炎,慢性气管炎,小儿疳积,痈疽发背,痔疮,漆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品1~2两)。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附方】
①治痔疮:碎米柴二两。煎水熏洗。(《江西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用干哮灵草煎服。剂量分为3种:1两,1.5两并加猪肉1两,新制1.5两,均加水约1000毫升,密闭煎煮2小时,得煎剂400~500毫升。每日3次分服,10日为一疗程。以上述三种煎剂共观察270例,结果近控41例(15.3%),显效89例(32.9%),好转115例(42.6%),无效25例(9.2%)。对单纯型、喘息型均有疗效,以止咳、祛痰效果较好,平喘作用次之。服药后1~3日显效者达65.9%。治程中部分患者有头痛、腹胀、失眠和兴奋现象,个别出现皮疹;少数反映多汗、面潮热、口干、恶心、眼发雾,其它无明显副作用。

【摘录】
《*辞典》

看完了上面关于碎米柴的功效及其作用的详细介绍,相信很多朋友已经知道了碎米柴的好处了。可见碎米柴对于我们人体是很有益的。如果有需要,大家不妨试一试。



三丫苦叶的功效与作用

三丫苦叶的营养价值丰富,药用价值也很高,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下中药三丫苦叶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 三丫苦 。随时可采。

【原形态】
三丫苦(《岭南采药录》),又名:三叉虎、斑鸠花、三枝枪、三叉苦、三丫虎、三拜苦、小黄散、消黄散。

【生境分布】
生山谷,溪边,林下。分布我国南部各地。

【化学成份】
叶含生物碱。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咽喉肿痛,疟疾,黄疸型肝炎,风湿骨痛,湿疹,皮炎,疮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6~1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脑炎初期:三叉苦叶二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摘录】
《*辞典》

上面对三丫苦叶的相关常识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大家了解了三丫苦叶的各种功效,一定要牢记这些疗效哦,这样就可以在身边的朋友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用三丫苦叶的神奇功效还他们一份健康和快乐。



大臭黄荆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的本质就是治标也治本,比起西药来中药的作用和功效要好很多。中药大臭黄荆也是同样如此的,下面就来介绍下中药大臭黄荆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斑鸠叶、臭黄荆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近头状豆腐柴的根和叶。

【原形态】
近头状豆腐柴,灌木,高1-2m。枝条上具明显的皮孔,嫩枝上有黄白色平展绒毛。单叶对生;叶柄长0.4-1cm,有平展柔毛。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5-8.5cm,宽1.5-4.8m,边缘除先端与基部外,多少有锯齿,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截形或圆形,表面暗黄绿色,有柔毛及黄色腺点,背面有毡状毛和腺点。聚伞花序在小枝顶端紧缩成头状,长0.6-2.5cm,宽1-3.5cm;花序梗圆柱形,长0.5-2cm;苞片小,线形或狭披针形,长0.5-1cm;花萼杯状;花冠黄绿色或绿白色,4裂成二唇形,上唇全缘,下唇3裂,喉部密生:圈长柔毛;雄蕊4,稍伸出花冠外。核果暗黑色,卵形,长3-4mm,宽2-3mm。花、果期5-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600m的山坡林中。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痢疾;痈肿疮毒;瘰疬;痛经;疝气;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通过上面文章关于中药大臭黄荆的详细介绍,我们知道大臭黄荆的功效与作用很多,对身体极有好处。所以大家要是有相关的病症就不妨试试吧。



小叶三点金[图]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小叶三点金[图]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小叶三点金[图]作为一种中药材其功效与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它的具体情况。

【别名】
斑鸠窝、辫子草、碎米柴、爬地香、哮灵草、小叶山绿豆

【来源】
为豆科三蚂蝗属植物

小叶三点金草

Desmodium microphyllum (Thunb.) DC.,以





全草

入药。夏秋采集,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具长大木质根。茎平卧,分枝多,纤细,无毛。三出复叶互生,叶柄细弱,长约3毫米,基部有1对钻形托叶;小叶片椭圆形或矩圆形,以中间1片较大,长2~9毫米,宽约4毫米,先端浑圆,有时微凹,基部宽楔形或稍心形,全缘。花期甚长,自春至秋均可见花,疏散的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有花约10朵,总梗被短毛,花梗纤弱细长,蝶形花冠浅红紫色,甚小,长约4毫米,花萼浅钟状,被有白色柔毛;旗瓣近圆形,凹头;二体雄蕊。荚果具2~4荚节,稍弯,节间明显,每节有矩形种子1粒。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及灌木丛中。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

【化学成份】
全草显生物碱、甙、三萜皂甙、香豆精、挥发油、酸性树脂、鞣质、酚类及糖、蛋白质、脂肪油的反应。

【药理作用】
1、小叶三点金草水浸出物对实验性小鼠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对豚鼠组织胺性哮喘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健脾利湿,止咳平喘,解毒消肿。用于小儿疳积,黄疸,痢疾,咳嗽,哮喘,支气管炎;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疮溃烂,漆疮,痔疮。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附方】
慢性气管炎:小叶三点金1.5两。加水约1000毫升,密闭煎煮2小时,煎成400~500毫升,为1日量,分3次服。10日为一疗程。部分病人服药后有头痛、口干、恶心、腹胀、多汗等反应,但不影响治疗。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对于文章介绍的小叶三点金[图],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些相关的资料,这样就可以在面对疾病的困扰时正确的进行治疗。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