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煎的功效与作用_大黄没药煎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欲雪饮杯)分享简介:季节的交替容易引发一些疾病,让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药方剂有益健康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种方剂大黄煎。【处方大黄没药煎对于大家来说也是很经常见到的,那么它和同类的方剂有什么区别?大黄没药煎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处方】没药(别研)1两,大黄1两,当归2两。【功能主治】妇人产后,恶物不快...



大黄煎的功效与作用

季节的交替容易引发一些疾病,让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药方剂有益健康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种方剂大黄煎。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芫花1两(醋拌,炒令干),蓬莪术1两,咸消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朱粉半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产后积聚、血块攻心腹,发即令人闷绝;兼破鬼胎。

【用法用量】
以醋2升,于铁器中慢火熬令稀稠得所,即下米粉搅匀。每服1茶匙,空心以温酒调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九

【别名】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3两(锉碎,微炒),鳖甲2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牛膝1两(去苗),干漆1两(捣碎,炒令烟出)。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妇人积年血气,症块结痛。

【用法用量】
大黄散(《济阴纲目》卷五)。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一

上文介绍了大黄煎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大黄煎可以保护人体,还有自己的适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大黄桔梗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知道大黄桔梗汤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方剂,那知不知道大黄桔梗汤的功效和作用呢?大黄桔梗汤的食用方法呢?下面就一一的为大家解惑。

【处方】
大黄(锉,醋炒)2两,桔梗(炒)1两,甘草(炙,锉)半两,朴消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热病饮水,结胸硬满。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大黄桔梗汤由于是纯天然中药材为原料,所以全面保留了药材的精华,把一些对人体无益的成分全部清除,所以进入人体内时吸收快、见效快、无毒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斑蝥大黄方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斑蝥大黄方,有的人或许还不太熟悉,其实斑蝥大黄方是一种中药方剂,对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关于斑蝥大黄方的功效与作用将会在下文中给您介绍。

【处方】
斑蝥7枚(以糯米拌炒,米黄去米,为末),生大黄末1钱。

【功能主治】
犬咬风毒入腹成痉风者。

【用法用量】
上以黄酒1盏,煎至半盏,空心温服。取下毒物。弱者减半服之。

【摘录】
《金鉴》卷三十九

了解了这么多关于斑蝥大黄方的知识,大家应该大致都清楚了斑蝥大黄方的作用。中药方剂对身体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大家不妨试一试,相信会有惊喜。



山大黄(华北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对疾病的治疗,大部分都有着不错的效果,比如山大黄(华北大黄),下面我们就来对山大黄(华北大黄)的相关信息做一个基本的介绍。

【别名】
峪黄、河北大黄

【来源】
蓼科大黄属植物

华北大黄

Rheum franzenbachii Munt.,以



入药。春秋采挖根部,除去茎叶,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泻热通便,行瘀破滞。用于大便热秘,经闭腹痛,湿热黄疸;外用治口疮糜烂,烫火伤。

【用法用量】
2~4钱。

【备注】
(1)同属植物

波叶大黄

Rheum undulatum L.与前种相近似。波叶大黄比大黄泻下作用更缓慢。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山大黄(华北大黄),山大黄(华北大黄)的功效和作用,我们知道了山大黄(华北大黄)不仅可以提高免疫能力,还在某些疾病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枯瘤方的功效与作用

枯瘤方作为一种中药方剂,不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令人非常满意,而且 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对于枯瘤方这种比较受欢迎的方剂,我们更应该要了解它的吃法,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生活更好的运用它了。

【处方】
白砒 硇砂 黄丹 轻粉 雄黄 乳香 没药 硼砂各3克 斑蝥20个 田螺(大者,去壳,切片,晒干)3个

【制法】
共研极细,糯米粥调,捏作小棋子样,曝干。

【功能主治】
治瘤初起成形未破,及根蒂小而不散者。

【用法用量】
先灸瘤顶三炷,以药饼贴之,上用黄柏末水调盖敷药饼。候十日外,其瘤自然枯落,次用敛口药。

【摘录】
《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
砒1钱,硇砂1钱,黄丹1钱,雄黄1钱,粉霜1钱,轻粉1钱,斑蝥20个(生用),朱砂1钱,乳香3钱,没药1钱。

【制法】
上为末,粥糊为丸,捏作棋子样,晒干。

【功能主治】
瘤。

【用法用量】
先灸破瘤顶,3炷为则,上以疮药饼盖上,用黄柏末,以水调贴之。数日自然干枯落下。

【摘录】
《儒门事亲》卷十五

【别名】
一井散

【处方】
硇砂2钱,粉霜2钱,雄黄2钱,轻粉1钱,没药1钱,乳香1钱,土黄3钱,麝香少许。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瘤。

【用法用量】
一井散(《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六)。土黄:《杂病源流犀烛》:土黄乃造作所成。方用信石二两,木鳖仁二钱,去油巴豆五钱,硇砂二钱。各研为末,和匀,以石脑酒和成一块,油纸包裹,埋于地坑四十九日,取出劈作小块,瓷器装,听用。

【摘录】
《儒门事亲》卷十二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枯瘤方,我们知道枯瘤方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有需要的话,大家可以试一试。



枯痔宽肠方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种好东西,大自然界中的药材经过泡制等工序后都会变成养生的好利器,枯痔宽肠方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你知道枯痔宽肠方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吗?

【处方】
大黄(湿纸煨)1两,枳壳(去瓤,炒)1两,当归(酒洗)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宽大肠,使大便软滑,不与痔相碍。主痔漏。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好酒或白汤吞下。

【摘录】
《济阳纲目》卷九十五

以上就是枯痔宽肠方的一个介绍, 希望通过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对于这一个养生方剂的选择问题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们运用一些比较科学的方法,帮助自己达到养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防葵方的功效与作用

有人想知道防葵方究竟有什么作用,其实防葵方的作用和功效有很多,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它的主要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别名】
防葵丸

【处方】
防葵3分,桂心半分,木香半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桔梗3分(去芦头),川大黄1两(锉研,微炒),当归半两(锉,微炒),京三棱3分(微煨,锉),赤芍药3分,五味子半两,槟榔1两半,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症瘕喘嗽,腹中(??)痛,吃食减少,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
防葵丸(《普济方》卷一七三)。

【摘录】
《圣惠》卷四十九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的文章之后,对防葵方的功效与作用有了很深层次的了解了吧,那么大家知道之后,以后使用防葵方一定要注意这些,这样才会保证身体能更加健康。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大家都很想要很好的保护自己,对于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很多人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对于大家来说大黄也是很有用处的,在任何时候人们都要很认真的了解的,大家要很好的了解这些药物,不要让这些可怕的疾病给大家带来伤害,那么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下面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大黄对于人们来说是很有用处的,大家也要很认真的了解,不要让这些可怕的疾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大家都该了解的,大黄对于人们的身体是非常的好的。大黄会给人们很大的帮助的。

大黄的主要功效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

1、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2、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行瘀通经功效,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此外,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栀子等药配伍应用;如将本品研末,还可作为烫伤及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4、亦可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人们也要很认真的了解,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的,任何时候大家都要很了解这些疾病,还有治疗疾病的药物,大家一定要很认真的了解,大黄的功效与作用会给大家带来很多的帮助的,大家要很了解的。



小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听说过小大黄。小大黄对调理我们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好处,在一些疾病上也可发挥不错的作用,今天让我们来看下小大黄的相关知识。

【别名】
大黄、次大黄、白大黄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小大黄的全草。

【原形态】
多年生小草本,高10-20cm。茎直立,具短柔毛;基生叶宽卵形,长3-5cm,宽1.5-3cm,近革质,先端圆钝,基部心形,边缘全缘有缘毛,上面无毛,有时沿叶脉疏生短柔毛,下面沿叶脉被柔毛;主脉粗壮,稍凸出;叶柄粗壮,与叶近等长或比叶片长,茎生叶1-2,较小;托叶鞘膜质。花序圆锥状,铗窄,分枝稀疏;花被片淡绿色,或带紫红色;花梗细弱,近基部具关节。瘦果连翅成卵状三角形,翅狭窄,长约5mm,宽3-4m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0-4300m的坡灌丛、河谷阶地。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呈类圆锥形,上面下细,表面黄褐色,长5-10cm,直径1.5cm,具纵皱纹,断面灰棕色,味苦、涩。

【性味】
苦;性寒

【功能主治】
泻实热;破积滞;下瘀血;消痈肿。主食积停滞;脘腹胀痛;热结便秘;黄疸;经闭;症瘕;痈肿丹毒;跌打损伤;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1.《新华本草纲要》:全叶:味苦、酸,性寒。有泻"黄水"、清积热、缓下的功能。用于"黄水"病、腹水、关节炎、搔痒、湿疹、便秘。

【摘录】
《中华本草》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中药小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大家可以对症下药,在生活中正确的食用小大黄。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大黄的功效作用有很多,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抗衰老抗氧化,同时还有很好的调节免疫力以及降血脂的效果,但是大黄是苦寒的药材,容易会伤到胃气,脾胃虚弱的人或者孕妇女性经期时不适合吃。

一、功效

1.大黄具有很强的抗感染作用、抗衰老抗氧化作用、能够调节免疫、抗炎、解热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降血脂、止血作用、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利胆、保肝、泻下作用。

2.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

3.大黄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

4.还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5.生大黄能够够泻热通肠,逐瘀通经,凉血解毒。用于瘀血经闭,跌打损伤,湿热黄疸,血热吐衄,实热便秘,积滞腹痛,肠痈腹痛,泻痢不爽,目赤,咽肿,痈肿疔疮,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二、大黄用药禁忌:

1、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大黄。

2、如用大黄泻下通便,煎服时应后下,或用沸开水泡汁,否则药效会减弱。

3、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现黄色。此外,哺乳妇女服用后,婴儿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泻,因此授乳妇女不宜服用。由于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间也必须慎用。

4、大黄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脾胃虚寒、血虚气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慎服。生大黄内服可能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副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