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肌散的功效与作用_发汗散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腰赱絕卟留)分享简介:解肌散属于是一种中药方剂,在平时的时候是可以治疗一些疾病的。并且使用解肌散对于人体的健康是很有好处的。接下来我们为大家详说到发汗散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很陌生,实际上它是 一种中药方剂。今天大家就一起来聊聊发汗散的功效与作用等相关小常识。【处方】绿豆粉 麻黄(去根、节)甘草各等分【制法】上药研为极细末。【功能主治】发汗解表。...



解肌散的功效与作用

解肌散属于是一种中药方剂,在平时的时候是可以治疗一些疾病的。并且使用解肌散对于人体的健康是很有好处的。接下来我们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处方】
麻黄1两(去根节),石膏2两,川升麻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柴胡1两(去苗),桔梗1两(去芦头),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热病1日,头痛身热,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热服。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摘录】
《圣惠》卷十七

【处方】
麻黄2分(去根节),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芍药半两,贝母半两(煨微黄),石膏1两(细研),柴胡半两(去苗),葛根半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小儿时气壮热,头疼咳嗽,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
人参3钱,钓藤3钱,桔梗3钱,甘草3钱,川芎3钱,葶苈1钱(炒),白茯苓2钱,杏仁49个(去皮尖),石膏(煅)4钱,麻黄(去节)4钱。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婴孩伤寒风,面部红赤,(口兹)呀,浑身壮热,咳嗽,齁(鼻合),咽喉间如拽锯之声,服人参散后得热退,患稍轻,脉候不洪数,面不大赤,不加烦躁,呻吟谵语,为轻可之候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加大枣1枚,水1盏,煎半盏服。

【注意】
若是麻痘疮疹,便不得下此药。

【摘录】
《婴童百问》卷十

【处方】
麻黄3分(去根节),葛根半两(锉),赤芍药半两,黄芩半两,川升麻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小儿热病,头痛口干,身体壮热,心神烦躁。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入葱白5寸,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令有汗出即愈。

【摘录】
《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
葛根1两(锉),柴胡1两(去苗),麻黄3分(去根节),赤芍药半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石膏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时气5-7日,头痛,余热不解。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之。

【摘录】
《圣惠》卷十六

【处方】
知母1两,川升麻1两,天门冬(去心)1两,黄芩1两,葛根(锉)1两,柴胡(去苗)1两,石膏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伤寒汗后,余热不除。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圣惠》卷十

【处方】
石膏、寒水石、滑石、甘草(炙)、半夏(制)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发渴。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3片,薄荷1叶,煎至2分,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八

【处方】
地骨皮半两,槟榔半两,芍药半两,当归半两,甘草(灸)1分,石膏1分,麻黄(去节,用汤浸洗)1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壮热。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水1盏,煎至6分,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八

【处方】
麻黄1两(去根节),川升麻1两,赤芍药1两,石膏1两,贝齿3枚,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时气1日,头痛壮热,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热服。衣覆取汗。

【摘录】
《圣惠》卷十五

【处方】
白术、人参、白茯苓、甘草(炙)、麻黄、干葛、天麻、朱砂。

【功能主治】
伤寒身热,头痛烦渴。

【摘录】
《活幼口议》卷二十

【处方】
赤芍药2钱半,甘草2钱,干葛1钱,麻黄(去节)1钱,黄芩1钱,川升麻2钱。

【功能主治】
小儿火丹。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半钱,桃、柳条各7寸,水6分,同煎,温服。如发热气壅,宜先用虎睛丸、麦煎散。

【摘录】
《普济方》卷四○六

【处方】
赤芍药半两,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3分(去根节),桂心1分,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发热,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滤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圣惠》卷八十四

通过上文对解肌散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养生方剂有许多,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都是拥有着自己独有的营养还有对食用者的功效与作用。不过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这样的养生方剂,只有学会这样的制作方法才可以。



发汗散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发汗散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很陌生,实际上它是 一种中药方剂。今天大家就一起来聊聊发汗散的功效与作用等相关小常识。

【处方】
绿豆粉 麻黄(去根、节)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药研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
发汗解表。主一切感冒风寒。

【用法用量】
每次3克,用无根水100毫升调服,即时汗出自愈。

【摘录】
《串雅内编》卷一

【处方】
芍药6分,黄芩6分,葛根6分。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发汗解肌。主少小伤寒。

【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煮取1升,分4次服。1岁儿分3次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九

【处方】
雄黄(水飞)4分,辰砂(水飞)2钱,火消4分,麝香1分,金箔5张。

【制法】
上为极细末,瓷瓶收贮。

【功能主治】
一切瘟疫伤寒,身热口渴,头疼身痛。

【用法用量】
男左女右,点大眼角内。盖被,登时出汗而愈。

【摘录】
《集验良方》卷二

通过本文对发汗散的介绍,我们知道发汗散还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大家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方剂哦!希望介绍的这些发汗散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大家健康养生!



解肌发汗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是很常见的,不同的药物对疾病治疗上是有着一些区别的,所以在药物选择之前,要对它们进行一定的了解,接下来为大家介绍解肌发汗散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
麻黄4两(去节),杏仁(炒)1两,桂心1两,大黄12铢。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发热。

【用法用量】
二百日儿乳汁和服大豆大4丸。抱汗出。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九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知道解肌发汗散有很多的作用与功效,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在平时多关注一下解肌发汗散。



桂心散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桂心散,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只能猜出它是一种中药方剂,对于桂心散的作用等都不是很清楚,接下来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处方】
桂心 地龙(微炒)白僵蚕(微炒)漏芦 威灵仙 芎藭 白芷 当归 木香各15克

【制法】
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活血止痛。治风邪走注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克,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

【别名】
桂散

【处方】
桂心1两,当归1两,栀子14枚。

【功能主治】
猝心痛,及久心病发作有时节者。小儿心痛不止。

【用法用量】
桂散(《元和纪用经》)。《圣惠》本方用法:上为细散。每服半钱,以橘皮汤调下,不拘时候。

【注意】
忌生葱。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外台》卷七

【处方】
吴茱萸5合,桂1两。

【功能主治】
猝心痛。膀胱冷气,往来冲心腹痛。

【用法用量】
酒2升半,煎取1升,分2次服。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
枳实(炙)、桂心各等分。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猝心腹胀满,又胸胁痛欲死。

【用法用量】
每服1匕,米汁送下。

【摘录】
《外台》卷七引《肘后方》

【处方】
桂心半两,漏芦半两,威灵仙半两,芎藭半两,白芷半两,木香半两,当归(去芦)半两,白僵蚕(炒)半两,地龙(炒,去土)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风走注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医部全录》卷二二八引《集验方》

【处方】
桂心1两,麻黄3分(去根节),荆芥3分,石膏2两,赤芍药3分,柴胡1分(去苗),葛根2分,芎藭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细辛半两(去苗土),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产后伤寒,头目四肢俱疼,心胸烦热。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如人行5-7里再服,以得汗出为效。

【摘录】
《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
桂心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桔梗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木香1两,白术1两,高良姜半两(锉),芎藭半两,当归1两(锉,微炒),槟榔1两,赤芍药1两,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积聚,心腹疼痛,面无润泽,渐黄瘦。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生姜汤调下亦可。

【摘录】
《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
桂心1两,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牛李根1两(锉),诃黎勒皮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膈气,心胸中伏滞冷气,疼痛,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

【处方】
桂心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射干1两,赤茯苓1两,木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气噎极甚,咽喉胸膈壅塞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

【处方】
桂心3分,白术1两,细辛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槟榔3分。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饮癖。气分,心下坚硬如杯,水饮所作。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
《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
桂心1两,旋覆花半两,白术半两,细辛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桔梗半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泽泻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前胡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悬饮。心腹痞满,水走肠间,两胁引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
桂心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半两,诃黎勒皮半两,大腹皮半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半两,前胡半两(去芦头)。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消渴。饮水伤冷太过,致脾气虚,腹胁胀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
桂(去粗皮)1两,昆布(洗去咸,焙)1两,海藻(洗去咸,焙)1两,甘草(炙,锉)1两,白面(微炒)1两,龙胆1两半,海蛤1两半,土瓜根1两半,半夏(为末,生姜汁和作饼,晒干)1两半,吴茱萸(汤浸,去涎,焙,炒)1两半,牡蛎(烧)1两半。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瘿气,咽喉肿塞。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食后、临卧酸浆水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
桂心1两,栝楼2两,牛膝2两(去苗),瞿麦1两,当归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妊娠,母因疾病,服不能安。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七

【处方】
桂(去粗皮)5两,柴胡(去苗)6两,青橘皮(去白,焙)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5两,紫葛(去心,微炙)3两,山茱萸3两,益智(去皮)3两,知母(锉,焙)3两,芎藭3两,当归(炙,锉)3两,五味子3两,豮猪肚1具(切,焙)。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冷劳。脏腑虚弱,心腹胀满,四肢羸瘦,困乏无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空心陈米饮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
桂心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人参(去芦头)1两,当归(锉,微炒)1两,紫苏子半两(微炒),五味子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产后血气上攻于肺,虚喘。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
桂心3分,赤芍药1两,琥珀半两(细研),白芷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产后儿枕攻刺,腹肚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八十一

【处方】
桂心1两,水蛭半两(微炒),牡丹半两,延胡索半两,硫黄半两(细研)。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产后恶血未尽,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八十一

【处方】
桂心半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紫菀3分(洗去苗土),麦门冬1两(去心,焙)。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咳嗽吐逆,昼夜不息。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
桂心1分,乱发灰1分,干姜半分(炮裂,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小儿鼻衄,心闷。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以冷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八十九

【处方】
桂心1两,甘草1两,白术3分,人参3分,干姜3分(炮)。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伤寒表热未除,数下之,遂夹热而利,利不止,腹痞满,表里不解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盏,煎6分,去滓温服。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
桂心18铢,地肤子2两半,白术1两18铢。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狐疝伤损生(疒颓)。

【用法用量】
每服7丸,白酒送下,日3次。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狐疝虽寒热不同一,皆属于肝经,故首推桂心通肝散经,白术安脾逐湿,地肤专利小便以泄湿热也。

【摘录】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圣惠》卷九十二

【处方】
桂心2两,防风1两(去芦头),汉防己1两,麻黄1两(去根节),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黄芩1两,细辛1两,茵芋1两,秦艽1两(去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妇人中风,咽中气塞壅闷,口噤不语,肝厥不识人。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入淡竹沥1合,更煎1-2沸,拗开口温灌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
桂心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香薷2两,木瓜2两(干者),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干姜半两(炮裂,锉),槟榔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霍乱吐利,心烦转筋,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
桂心、丹桂、牛膝(去心)、附子(炮裂,去皮脐)、当归、赤芍药、木香1两,萆薢1两(锉),麻黄1两(去根节)。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历节风,疼痛不可忍,肢节无力。

【用法用量】
方中自桂心以下六味药用量原缺。

【注意】
忌猪、鸡、犬肉,生冷,油腻。

【摘录】
《圣惠》卷二十三

【处方】
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皂荚3寸(去皮,涂酥炙微黄焦,去子),白术3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前胡3分(去芦头)。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虚劳痰饮,呕吐涎沫。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
桂心1两,白芍药1两,龙骨1两半,牡蛎粉1两半,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虚劳梦泄,甚者心下悸,腹里急,阴头寒,目眶痛,发落。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三十

【处方】
桂心1两,当归半两(锉,微炒),食茱萸半两,赤芍药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槟榔2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九种心痛,多吐腹胀。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三

【别名】
桂杏丸

【处方】
桂心半两,杏仁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温润肺气。主喉痹失音,咳嗽上气,咽燥嗽血。小儿喉痹。心中烦闷。伤风冷气不通。

【用法用量】
桂杏丸(《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注意】
忌生葱、油腻;疮痘声哑不可用。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桂心导龙火,杏仁下结气,从治之法也。

【摘录】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外台》卷九引《广济》

【处方】
桂心半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赤芍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木香半两,槟榔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心悬急,懊憹痛,气闷,筑筑引两乳间或如锥刺。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
桂心1两,诃黎勒1两半(煨,用皮),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白术3分,枳壳(麸炒微黄,去瓤)3分,桔梗(去芦头)3分,木香3分,赤芍药3分,槟榔3分,当归(锉,微炒)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寒气伤于胸膈,引腹胁疼痛拘急。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
桂心1两,牛膝1两(去苗),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五加皮3分,独活3分,防风3分(去芦头),赤芍药3分,五味子半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猝腰痛,行立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四十四

【处方】
桂心1两,续断半两,虎掌半两(汤洗7遍,锉,生姜汁拌炒令黄),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牛膝1两(去苗),海桐皮3分,萆薢3分(锉),犀角屑3分,木香3分,槟榔1两,当归3分,羌活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中风偏枯,手足不遂,筋脉拘急疼痛,腹胁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三

【处方】
桂心3分,人参2分(去芦头),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紫菀3分(去苗土),熟干地黄1两半,桑根白皮2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咳嗽唾脓血,气短,不得眠卧。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加黑饴半两更煎,候饴消,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六二

【别名】
桂芎汤

【处方】
桂心1两,赤芍药1两,芎藭1两,当归1两,黄芩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脏气虚伤,大便下血,腹中疼痛。

【用法用量】
桂芎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七)。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桂心汤”。

【摘录】
《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
桂(去粗皮)1两,姜黄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产后血块攻筑,头目昏晕。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炒生姜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
桂(去粗皮)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桔梗(锉,炒)半两,紫菀(去土,焙干)半两,芍药(锉)半两,高良姜半两,干姜(炮裂)半两,白芜荑(炒)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鳖甲(去裙襕,醋浸,炙)半两,草豆蔻3枚(去皮)。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产后蓐劳,日渐枯瘁,寒热往来,头疼体痛,口苦舌燥。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用豮猪肝十10片炙熟,乘热拌和药末,旋嚼,温酒下,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
桂心(去皮)。

【制法】
上药不见火,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吐血或便血。

【用法用量】
3岁半钱,藕汁同蜜半匙调下。

【摘录】
《永乐大典》卷一○三三引《全婴方》

【处方】
桂(去粗皮)、荜茇、细辛(去苗叶)各等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脑风头痛。

【用法用量】
每用1字,先含温水1口,即搐药于鼻中;偏头痛,随痛左右用之。

【摘录】
《普济方》卷四十六

【处方】
桂心1两,当归(锉,微炒)1两,干姜(炮裂,锉)半两,芫花(醋拌,炒令干)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产后两胁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食前以热酒调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五一

【处方】
桂心、伏龙肝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妇人交接辄痛出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空心酒调下。

【摘录】
《医统》卷八十三

【处方】
桂心1两半,蒲黄3两,延胡1两半(酒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产后恶血冲心痛,脉紧涩滞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砂糖灰汤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
产后恶血不下,上冲心膈,故心气窒塞,心痛不休焉。桂心温经通闭,开心气之窒塞;蒲黄破瘀下行,降恶血之冲逆;延胡活血以通经脉也。为散,砂糖汤煎,使瘀血消化,则新血自生,而恶血无不下,安有上冲心膈,心痛不已之患乎。

【摘录】
《医略六书》卷三十

【处方】
桂心(烧存性)。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血崩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空心米饮调下。

【摘录】
《仙拈集》卷三

【处方】
桂心2两,蛴螬2两,栝楼根3两,牡丹3两,豉1升。

【功能主治】
产后漏血不止。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分3服。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此仿佛《金匮》土瓜根散之制。彼用土瓜根,此用栝楼根;彼用蛰虫,此用蛴螬;被用芍药,此用牡丹;彼用桂枝,此用桂心,香豉者,专散秽恶之气也。

【摘录】
方出《千金》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三五二

【处方】
桂心3分,诃黎勒皮3分,干姜3分(炮裂,锉),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茯苓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咳嗽声不出。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2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
桂心3分,柴胡(去苗)3分,赤茯苓3分,五味子3分,麦门冬(去心)3分,槟榔3分,甘草3分,细辛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阳痉,经2-3日不愈,毒气攻五脏,心神烦躁,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

【处方】
茯苓30铢,黄芩30铢,甘草30铢,大黄30铢,蔷薇根30铢,枳实2两,杏仁2两,黄连2两,桂心半两,栝楼根18铢。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胃中客热,唇口干燥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食前浆水送下,日2次。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唇口干燥生疮,脾家湿热显着于外,又须伊尹三黄兼苓、枳、栝楼以清胃热,桂心热因热用,为三黄等药开导湿热,甘草以和寒热诸性,杏仁、薇根口疮之本药也。

【摘录】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处方】
黄耆6分,芍药4分,桂心1分。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痈肿。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

【摘录】
《医心方》卷十五引《令李方》

【处方】
桂心1两,草豆蔻1两(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丁香半两,槟榔半两,木瓜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肝脏风冷,转筋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
忌猪肉、毒鱼。

【摘录】
《圣惠》卷三

【处方】
桂心1两,高良姜1两(锉),当归1两(锉,微炒),草豆蔻1两半(去皮),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冷气攻心,腹痛多呕,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
桂心3分,赤芍药3分,独活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黄芩3分。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伤寒、中风,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项强,鼻鸣,干呕。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枚,煎至6分,去滓,温温频服。

【摘录】
《圣惠》卷十

【处方】
桂心1两,赤芍药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细辛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芎藭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木香半两,桔梗3分(去芦头),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风邪入心,心痛连背,或上或下,腹满闷乱,神思不定,面色青黄。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

【处方】
桂心2两,麻黄2两(去根节),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芍药半两,干姜半两(炮裂),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柴胡1两(去苗),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阴毒伤寒,项直脚冷,百节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不拘时候。汗出为度。

【摘录】
《圣惠》卷十一

【处方】
桂心1两,当归(锉,微炒)1两,大腹皮(锉)1两,诃黎勒(煨,用皮)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木香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食毒,腹胀气短,壅闷,不下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一

【处方】
桂心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白术1两,赤茯苓1两,枳实半两(嫩炒,令微黄)。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伤寒发汗过多,其人以手扪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一

【处方】
桂心1两,前胡(去芦头)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皂荚灰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发表。主两感伤寒,头痛身热,心胸闷乱。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生姜汤调下,频服,不拘时候。以汗出为度。

【摘录】
《圣惠》卷十三

【处方】
桂心3分,防风3分(去芦头),前胡1两(去芦头),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3分,射干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独活3分,细辛半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风痛。咽喉作声,言语謇涩,心胸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九

【处方】
桂心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防风1两(去芦头),生干地黄1两,赤芍药1两,当归1两(锉,微炒),细辛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风入腹(疒丂)痛拘急。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

【处方】
桂心3分,白术3分,厚朴1两(祛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赤茯苓3分,五味子3分,麻黄3分(去根节),干姜半两(炮裂,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细辛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肺脏外伤风寒,头目不利,多涕。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
忌生冷、猪鱼、油腻。

【摘录】
《圣惠》卷六

【处方】
桂心1两,人参1两(去芦头),黄耆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茯苓3分,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后,虚羸黄瘦,五脏气乏。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枚,煎至5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
《圣惠》卷十四

【处方】
桂心1两,独活3分,葛根1两(锉),防风3分(去芦头),当归3分(锉,微炒),赤芍药3分,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3分(炙微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猝中风,半身不遂,舌强难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

【别名】
解语散、桂附汤、解语汤、资寿解语汤

【处方】
桂心1两,羌活2两,防风2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赤箭1两,羚羊角屑1两,酸枣仁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中风舌强,失音不语,精神昏闷,半身不遂,口眼㖞斜,神气不清,一切风气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解语散(《传家秘宝》卷中)、桂附汤(《圣济总录》卷五)、解语汤(《简易方》引《资寿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十)、资寿解语汤(《医方大成》卷一引《简易》)。

【摘录】
《圣惠》卷十九

【处方】
桂心半两,柴胡1两(去苗),甘草1分(炙微赤,锉),葛根1两(锉),赤茯苓半两,泽泻半两,赤芍药半两,麻黄1两(去根节)。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热病3日,表犹未解,壮热,头目、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薄荷2-7叶,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衣盖取汗,未汗再服。

【摘录】
《圣惠》卷十七

【处方】
桂心1两,甘遂半两(煨令微黄),人参1两(去芦头),栝楼1枚(取子用)。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时气结胸,心下坚实满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五

【处方】
桂心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赤茯苓1两,赤芍药1两,麻黄(去根节)1两,芎藭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伤寒愈后劳复,头痛壮热,肢节烦疼。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四

【处方】
桂心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白术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

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对桂心散的功效与作用了解了吗?其实桂心散还具有很多的功效,大家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发现哦。



甘露散的功效与作用

人类身体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身体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需要时刻的关注身体的变化,当出现不适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做诊断和治疗。甘露散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甘露散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处方】
藿香5钱,茯苓5钱,薄荷叶5钱,川朴5钱,桔梗5钱,白芷5钱,半夏1钱,神曲2钱,香薷扁豆2钱,紫苏2钱,陈皮2钱,朱砂2钱,苍术2钱,木瓜2钱,山楂2钱,甘草2钱,葛根2钱,明雄黄6分,大腹皮3钱。

【制法】
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
健胃解毒,清暑祛湿。主感冒发热,中暑吐泻,神识昏愦,伤食腹满,头痛呕哕,肢节酸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小儿酌减,白开水送下。

【注意】
忌食生冷硬物。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
黄连(去须,锉)1两,吴茱萸半两。

【制法】
上2味同炒,以茱萸黑色为度,放地上出火毒;不用茱萸,将黄连为细散。

【功能主治】
暑气。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匕,食后茶清或新水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
甘草半斤,不灰木半斤。

【制法】
上药须是腊月内预办,修合取冰雪水浸泡,阴干,又投入水中,如此20-30度后,阴令极干,为细散。

【功能主治】
心胸烦热,不得安定。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

【处方】
牙消1分,龙脑薄荷叶1两,大黄半两,甘草半两(炙),芎藭1分,雄黄1分(水飞)。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诸热。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卫生总微》卷三

【处方】
好滑石2两(研细,桂府白色者妙),甘草末半两(一方更有防风半两,为末)。

【制法】
二者拌匀。

【功能主治】
解表发汗。主伤寒壮热,头疼体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浓煎萝卜汤调下。

【摘录】
《卫生总微》卷七

【处方】
干猪胞10枚。

【制法】
上剪破出却气,去却系着处,用干盆子1只,烧胞,烟尽取出,研令极细。

【功能主治】
渴疾,饮水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处方】
寒水石、石膏、防风、荆芥、薄荷、甘草。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惊风,潮热不退。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用井花水调下,或薄荷汤调下。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处方】
熟干地黄、生干地黄、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枇杷叶(刷去毛,净)、枳壳(麸炒,去瓤)、苦参、石斛(去根)、山茵陈、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胃热,牙龈宣露出血,口臭,脸肿,赤眼口疮,不欲乳食,肌体烦热及疮疹已未发。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煎至半盏,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八

【处方】
白僵蚕(炒)、天南星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生姜、薄荷汤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
白滑石6两半,泽泻1两,甘草(去皮)1两,人参半两,茯苓半两,白术半两,木猪苓(去黑皮)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分阴阳。主脾虚水湿不利,腹胀中满;肿胀用下药得利后,以此补之。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白汤调服。欲分阴阳,蜜和丸,如弹子大,用汤化如稀面糊调服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一一五引《瑞竹堂方》

以上甘露散的中药方剂,是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进行配药治疗,大家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解肌苍术散的功效与作用

解肌苍术散怎么吃?解肌苍术散虽为中医的一味方剂,但对很多疾病都是有治疗效果的,那么根据不同的疾病,解肌苍术散应该怎么吃呢?下面为大家揭晓答案。

【处方】
苍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干姜(炮)3分,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胃气不和。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水1小盏,入生姜、大枣各少许,同煎至6分,热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关于解肌苍术散的用法用量还有功效作用等,大家已经了解了。虽然说这类药物对于治疗许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但是本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大家要注意了。



解肌麻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众所周知,解肌麻黄散是一种对很多病症都有治疗效果的中药方剂,中医很早就有关于解肌麻黄散的相关描述。现代医学也证明了解肌麻黄散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那么你知道它应该如何食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麻黄1两(去根节),赤芍药1两,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细辛半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时气3日,表不解,热毒相传,或呕或嗽。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衣覆取汗。

【摘录】
《圣惠》卷十五

现在大家知道了吧,解肌麻黄散的对疾病的疗效有很多,对我们恢复健康很有帮助。



发汗桂心散的功效与作用

你知道发汗桂心散吗?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利用发汗桂心散治疗呢?发汗桂心散的治疗效果怎么样呢?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处方】
桂心半两,柴胡1两(去苗),甘草1分(炙微赤,锉),葛根1两(锉),赤茯苓半两,泽泻半两,赤芍药半两,麻黄1两(去根节)。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热病3日,表犹未解,壮热,头目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薄荷2-7叶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衣盖取汗,未汗再服。

【摘录】
《圣惠》卷十七

知道了发汗桂心散主要治疗那些疾病之后,也可以了解一下发汗桂心散的禁忌等,以免给身体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浮萍草散的功效与作用

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中药方剂吃的人也越来越多了,那么你知道浮萍草散是什么吗?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浮萍草散的相关知识呢?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处方】
浮萍草1两(4月15日者),麻黄半两(去根节),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伤寒无汗。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和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已经基本上了解了浮萍草散的功效与作用了吧?浮萍草散的药用价值极高,对调理人的身体健康有着显著的效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试一试。



桂苓甘露散的功效与作用

有人不爱吃方剂,因为觉得有股苦涩味,其实大多数的方剂的味道确实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药方剂却能很好的治愈疾病。桂苓甘露散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剂。

【别名】
桂苓白术散(《宜明论方》卷六)。

【处方】
茯苓30克(去皮)甘草60克(炙)白术15克 泽泻30克 官桂15克(去皮)石膏60克 寒水石60克 滑石120克 猪苓15克

【制法】
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
清暑泄热,化气利水。治中暑受湿,头痛发热,烦渴引饮,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小儿吐泻惊风等。

【用法用量】
每服9克,温汤调下,生姜汤尤良。小儿每服3克。

【摘录】
《宜明论方》卷六

【处方】
官桂 人参 藿香各15克 茯苓 白术 甘草 葛根 泽泻 石膏 寒水石各30克 滑石60克 木香7.5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清暑利湿,益气和中。治伏暑烦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及水泻不止,疟疾等。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白汤调下,生姜汤亦可。

【摘录】
《儒门事亲》卷十二

【别名】
桂苓白术散、桂苓甘露饮

【处方】
茯苓1两(去皮),甘草2两(炙),白术半两,泽泻1两,桂半两(去皮),石膏2两,寒水石2两,滑石4两,猪苓半两(1方不用猪苓)。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伤寒中暑,湿热内甚,头痛,口干烦渴,小便赤涩,大便急痛,霍乱吐下,腹满痛闷,及小儿吐泻、惊风。伤暑吐血;痢疾。

【用法用量】
桂苓白术散(原书同卷)、桂苓甘露饮(《伤寒直格》卷下)。

【摘录】
《宣明论》卷六

通过本文对桂苓甘露散的介绍,我们知道桂苓甘露散还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大家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方剂哦!希望介绍的这些桂苓甘露散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大家健康养生!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