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中散的功效与作用_安中散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再見小時候)分享简介: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养生方法,中药方剂就是一种,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话就什么作用都发挥不了。灵中散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中药方剂是种好东西,大自然界中的药材经过泡制等工序后都会变成养生的好利器,安中散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你知道安中散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吗?【处方】玄胡索(去皮)、良姜(炒)、干姜(炮)、茴香(炒)、肉桂,各...



灵中散的功效与作用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养生方法,中药方剂就是一种,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话就什么作用都发挥不了。灵中散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灵中散的知识吧!

【处方】
陈大蜂巢1个,白矾、脂麻。

【制法】
上装入蜂巢内,火烧之,小油调。

【功能主治】
背疽等疮。

【用法用量】
扫之。

【摘录】
《普济方》卷二八九

看了上文对灵中散的介绍,我们应该明白要想让身体快些好起来不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要在日常饮食上多加注意。



理中散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理中散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很陌生,实际上它是 一种中药方剂。今天大家就一起来聊聊理中散的功效与作用等相关小常识。

【处方】
青木香6分,桂心8分(炙),厚朴8分(炙),甘草8分(炙),白术8分,干姜10分(炮),附子6分(炮)。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霍乱及转筋,吐痢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饮调下。如人行5-6里,不定,更服1钱匕,愈止。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桃、李、雀肉。

【摘录】
《外台》卷六引《必效方》

【别名】
增损理中散

【处方】
干姜1两,人参1两,白术1两,甘草半两,吴茱萸半两,槟榔半两,陈皮(汤浸,去瓤,焙干)1两,厚朴1两(去皮,姜炙),荜茇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脾气虚弱,胃中冷,食后咽酸呕哕,胸胁胀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增损理中散(《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摘录】
《传家秘宝》

【处方】
四圣汤加肉豆蔻、青皮、天台乌药。

【功能主治】
脾胃久虚,不纳食,频吐,或泻不止。

【摘录】
《活幼口议》卷二十

【处方】
干姜2两,食茱萸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食后吐酸水,食羹粥酪剧。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温酒下,每日3次,勿冷服之。常醋水愈。

【摘录】
《外台》卷六引《必效方》

【处方】
当归2钱,黄连2钱,艾叶1钱半,地榆1钱半,甘草(炙)1钱半,龙骨1钱半,厚朴(姜炙)1钱半,黄芩1钱半,干姜1钱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妇人产后虚羸。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
《产宝诸方》

【处方】
人参半两,藿香半两,白术3分,甘草1分(炙),干姜1分(炮),白茯苓1分,陈橘皮3分(去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四时伤寒并时气吐后。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生姜,和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

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理中散的知识,大家应该大致都清楚了理中散的作用。中药方剂对身体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大家不妨试一试,相信会有惊喜。



建中散的功效与作用

季节变化时身体很容易感到“躁动”,口干舌燥、心烦躁动,而中医中的方剂就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中的各个机能,缓解心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建中散这种方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处方】
青州枣、厚朴(姜汁制),各一斤。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五两。陈皮(去白.八两)。

【炮制】
上粗末。

【功能主治】
治脾胃不和,中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
青州枣 厚朴(姜汁制)各500克 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150克 陈皮(去白)240克(以上六味,用水6升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人参 藿香 诃子(煨,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30克

【制法】
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呜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90毫升,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
黄耆5钱,肉桂5钱,甘草5钱,白芍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经来血内有白也,形如鸡肠,满肚疼痛。

【用法用量】
白酒调下。先用迫虫丸通其虫于大便而出,后用本方补之。

【摘录】
《女科秘要》卷三

【别名】
大建中散

【处方】
黄耆(锉)1两,桂心1两,白芍药1两,白术1两,当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木香3分,熟干地黄3分。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益气,补不足。主虚劳。

【用法用量】
大建中散(《普济方》卷二一七)。

【摘录】
《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
青州枣1斤,厚朴(姜汁制)1斤,干姜(炮)5两,半夏(汤洗去滑)5两,甘草5两,陈皮(去白)8两(上6味,用水3斗,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1两,人参1两,藿香1两,诃子(炮,取皮)1两,白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证治要诀类方》。引作“建中汤”。

【摘录】
《局方》卷三

【处方】
白术、枳实(麸炒)、人参、白芍药、干姜(炮)、桂(去粗皮)、高良姜(锉)、丹参、大腹皮、槟榔(锉)、吴茱萸(汤浸,焙干,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桔梗(锉,炒)、干木瓜、艾枝(炙)、草豆蔻(去皮)各等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脾胃气虚弱,呕吐不下食,脐腹胀痛,积聚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温酒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建中散,我们知道建中散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有需要的话,大家可以试一试。



百中散的功效与作用

百中散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药方剂,因为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小到可以忽略的副作用,使得各类人群都非常喜爱。今天就来看看百中散的功效作用等。

【处方】
黄葵花2分,白芷2分,延胡索2分,槟榔10分,郁金4分,蚯蚓1条,黄盐6分,虾蟆少许,白米1勺,牛肉脯2分,蜘蛛(灰)1个。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头发焦黄赤,日渐黑瘦。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心煎骨汁送下。虫下除根。

【摘录】
《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水鉴》

【处方】
罂粟壳(用姜汁浸1宿,炒干)。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久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米饮调下。

【注意】
忌生冷油腻等物。

【摘录】
《济阳纲目》卷二十二

【处方】
萆薢不拘多少。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痔疾。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精羊肉4两,批作4片,糁药却合如(饣夹)子,于炭上炙熟,细嚼,以酒半升送下。候腹痛如人行5-7里,方上厕取下脓血及虫,只1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处方】
罂粟壳(去上下蒂顶鬲,锉成片子,蜜炒令赤色)3斤,厚朴3斤(去粗皮,用生姜汁淹1宿,炙令姜汁尽为度)。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一切痢。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百水散”。

【注意】
忌生冷、油腻、鱼鲊、毒物3日。

【摘录】
《百一》卷六引魏不伐方

最后提醒下百中散虽是一个治疗疾病的好选择,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可以的放话,选择日常多注意饮食,因为科学的生活方式才是拥有健康身体的根本。



健中散的功效与作用

有人不爱吃方剂,因为觉得有股苦涩味,其实大多数的方剂的味道确实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药方剂却能很好的治愈疾病。健中散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剂。

【处方】
白术、枳实(麸炒)、人参、白芍药、干姜(炮)、桂(去粗皮)、高良姜(锉)、丹参、大腹皮、槟榔(锉)、吴茱萸(汤浸,焙干,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桔梗(锉,炒)、干木瓜、艾枝(炙)、草豆蔻(去皮)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脾胃气虚弱,呕吐不下食,脐腹胀满,积聚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温酒调下。

【摘录】
《普济方》卷二十五

通过上文对健中散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养生方剂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养生方剂主要的不同点就是配方的问题。只要正确的掌握配方就可以体验到养生方剂带来的功效与作用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