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多气虚证怎么治疗_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由网友(感谢赠我一场空欢喜)分享简介:月经对于每个女性来说是每个月都有的,同时也有一些女性朋友因为月经方面的事情带来很多的身体上面的不适。其中在生活中就有一些人一辈子生病的地方可能有很多,都不希望自己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因为这很有可能是致命的。那么,要想保持健康,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治疗前  应该对该病症状和相关的禁忌进行详细的了解等。  妊娠合并子宫...



月经过多气虚证怎么治疗

月经对于每个女性来说是每个月都有的,同时也有一些女性朋友因为月经方面的事情带来很多的身体上面的不适。其中在生活中就有一些女性因为月经过多出现了气虚的情况,这个时候很是容易给身体带来影响,一些女性害怕因为这个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太大的伤害。就想问下月经过多气虚证怎么治疗?

气虚:主要为神疲乏力、气短、倦怠等乏力症群,也就是指全身精神不佳,体力不济。

代表补品为人参,包括西洋参、白参(生晒参)、野山参、红参(朝鲜参、高丽参)等;一般说气虚而稍偏热的,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炎、更年期综合征者应服用西洋参为宜;单纯气虚者可服用白参(生晒参),气虚较严重者可服用野山参,因为野山参补气的功效显著;反之,气虚偏寒的应用红参(高丽参)进补,红参有补气温阳的功效。

血虚:相似于现代医学的贫血症,指经常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萎黄、失眠、多梦、月经过多等症状。

代表补品为阿胶、当归等,阿胶就是驴皮胶,有补血、止血的功效,除了用阿胶熬制膏方外,可作为妇女补血调经的常用补血药。

阳虚:一般是指除了气虚证之外,还有畏寒、怕风、四肢发凉等症状。

代表补品为鹿茸,鹿茸的壮阳功能较强,可磨粉或浸酒后服用;但阴虚内热者应禁忌,否则有可能造成出血、烦热不安等不良反应。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选皮质下、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肝、脾。每次选2-4穴,毫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耳穴贴压法。

(2)皮肤针法?选背腰骶部夹脊穴或背俞穴,下腹部任脉、肾经、脾胃经,下肢足三阴经。用梅花针叩刺,至局部皮肤潮红,隔日1次。

(3)穴位注射法?选关元、三阴交、气海、血海、肝俞、脾俞、肾俞。每次选2—3穴,用5%当归注射液或10%丹参注射液,每穴注入药液0.5毫升,隔日1次。

关于月经过多气虚证怎么治疗,大家一定要好好的看下上文的内容。因为对于女性经期之间来说,是不论是乱服用药物进行治疗的。但是如果不去治疗的话对于身体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所以说大家一定要好好的看下这些调理身体的办法。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人一辈子生病的地方可能有很多,都不希望自己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因为这很有可能是致命的。那么,要想保持健康,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治疗前

  应该对该病症状和相关的禁忌进行详细的了解等。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中医治疗方法。

  二、中药治疗

  1、食疗1

  ①益母草50~100克,陈皮9克,鸡蛋2个,加水适量共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饮汤。月经前每天1次,连服数次。

  ②元胡、艾叶、当归各9克,瘦猪肉60克,食盐少许。将前3味加水3碗,煎成1碗,去药渣,再入猪肉煮熟,用食盐调味服食。月经前每天1剂,连服5~6剂。

  2、食疗2

  ①未孵出的带毛鸡(鸭)蛋4个、生姜15克、黄酒50毫升。先将带毛鸡(鸭)蛋去壳、毛及内脏,加黄酒、生姜同煮熟,调味后服食。月经前每天1剂,连服数日。

  ②丝瓜籽9克,红糖适量,黄酒少许。把丝瓜籽焙干,水煎取汁,加黄酒、红糖调服。月经前每天1次,连服3~5天。

  3、食疗3

  ①白术250克,苍术250克,茯苓250克,生姜150克,大枣100枚。前3味洗净烘干,研细过筛,大枣去核,生姜研成泥后去姜渣。以姜枣泥调和药粉为膏,防腐贮存备用。早晚各服30克,米酒送服。

  ②苡仁根30克,老丝瓜(鲜品)30克,水煎取汁,加红糖少许调味服食,每日1剂,连服5天

  二、针灸治疗

  1、体针(之一)

  取穴

  主穴:子宫、曲骨、横骨。

  配穴:皮质下(耳穴),三阴交、血海、肾俞、复溜。

  治法:主穴每次取1~2个,可交替使用,酌加配穴。子宫穴斜刺0.8~1.0寸,曲骨和横骨均直刺0.6~0.8寸,以得气为度,施平补平泻手法,配穴除耳穴用埋针法或磁珠贴敷外,余穴手法同主穴。体穴均取双侧,耳穴取单侧轮替。留针15~20分钟。针刺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耳穴每周埋针或贴敷2次,15次为一疗程。

  疗效评价:疗效判别标准:痊愈:B超探查,子宫肌瘤已全部消失;基本痊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2/3以上;有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不及2/3;无效:治疗前后,体积未见缩小。

  共治346例,痊愈288例(83、2%),基本痊愈39例(11、3%),有效19例(5、5%),总有效率达100%。所治子宫肌瘤中,最大有儿头大,最小亦有鸡蛋黄大。

  2、体针(之二)

  取穴

  主穴:阿是穴、内关、照海。

  阿是穴位置:瘤体。

  治法:上穴均取、体穴选双侧。先令患者排空尿液,阿是穴针3~4针,直刺入0.6~0.8寸;内关、照海常规针法,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30分钟,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

  疗效评价:共治20例,结果痊愈15例,显效3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

  3、电针

  取穴

  主穴:关元、子宫、秩边。

  配穴:气海、血海、阳陵泉、三阴交。

  治法:穴位局部消毒,以32号毫针2寸直刺穴位。得气后,接通电针仪,连续波,输出频率为70Hz,每次刺激10分钟,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7天。

  疗效评价:用上述方法共治疗42例,结果痊愈33例,有效9例,有效率达100%。

  4、火针

  取穴

  主穴:中极、关元、水道、归来、痞根。

  配穴:曲池、合谷、足三里、肾俞。

  治法:主穴及配穴肾俞用火针法,余用毫针法。主穴每次均取,配穴酌加。火针为长2寸,粗0.8mm的钨锰合金针具,针尖在酒精灯火焰上1cm处加热约5秒钟,以针体前3cm处呈鲜红为度,将针快速地剌入穴位,再快速出针,全过程应在1秒钟内完成。针剌深度:腹部穴为3cm,肾俞和痞根为1、5cm。腹部穴可加用温合灸15分钟。配穴中照海、足三里行提插捻转补法,余穴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周治疗3次,12次为一疗程,一般须三疗程。

  疗效评价:共治50例,痊愈7例,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西医治疗方法

  三、子宫肌瘤的治疗方式

  必须根据患者年龄,对生育要求、有无症状、肌瘤的大小及部位、生长速度等情况全面考虑。其处理可归纳如下:

  1、随访观察

  肌瘤较小,无症状,无并发症亦无变性者,对健康无影响。围绝经期患者,无临床症状,考虑绝经期后卵巢功能减退,肌瘤将停止生长。以上情况均可采取期待疗法,定期随访观察,一般3~6个月一次,根据复查情况再决定其处理。

  2、药物治疗

  肌瘤是激素依赖性肿瘤,雌、孕激素能促进肌瘤生长。基于此理论,通过应用具有抑制卵巢甾体激素分泌或抑制其作用的机制,即可使肌瘤缩小,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但这种治疗作用是暂时的,不能根治子宫肌瘤,因此不能作为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目前药物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适应证是:①需要保留子宫而肌瘤较大的年轻患者,用药后肌瘤缩小,利于行肌瘤剥除手术。②因子宫肌瘤而引起不孕的患者,用药后肌瘤缩小而暂缓手术,改善受孕条件,增加受孕机会。③有较大子宫肌瘤合并严重贫血暂时不宜手术者,术前用药获得改善症状、纠正严重贫血的机会,减少术中出血。④因高危因素有手术禁忌证或手术有较大风险者。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目前临床上常用的GnRH-a有亮丙瑞林(抑那通)、戈舍瑞林(诺雷德)、曲普瑞林(达必佳)等。

  该类药物连续大剂量应用可抑制性腺轴功能,通过降调节作用使血清尿促性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及雌激素(E2)水平迅速下降,E2达到绝经后妇女水平,产生闭经,从而抑制子宫肌瘤生长并使其缩小,达到治疗目的。该类药物为长效制剂,亮丙瑞林(抑那通)3、75mg/支,间隔4周1次,皮下注射;戈舍瑞林(诺雷德)3、6mg/支,间隔4周1次,皮下植入;达必佳3、75mg/支,间隔4周1次,皮下注射。用药3~6个月后可使子宫肌瘤体积缩小50%以上,停药4个月左右随体内性激素水平恢复子宫肌瘤再复长大。目前此类药物主要用于:①术前用药以缓解症状,改善贫血;②术前用药缩小肌瘤,以利于手术切除或经阴道手术或行内镜手术;③对因子宫肌瘤引起不孕的患者,孕前用药,肌瘤缩小以利自然妊娠;④有症状而又不愿接受手术的近绝经期患者。

  使用GnRH-a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出现潮热、夜间出汗等类似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及骨矿含量降低。因此,GnRH-a不宜长期持续使用,一般用3~6个月。有学者提出在用GnRH-a3个月后加用小剂量雌(孕)激素(即反向添加治疗,add-backtherapy)能有效控制症状且可减少这种副作用。

  (2)米非司酮:为人工合成19-去甲基睾酮的衍生物,具有强抗孕酮作用及抗糖皮质激素作用。为抗早孕药物,近年来临床上试用以治疗子宫肌瘤,其作用机制可能为:

  ①抗孕激素(P)作用,使体内P水平降低,抑制肌瘤生长。

  ②抑制PR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使靶组织中PR含量降低,使肌瘤缩小。

  ③抑制肌瘤细胞表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常用方法为从月经周期第2天始服米非司酮,10~25mg/d,连续服用6个月。用药后FSH、LH、E2、P均较用药前下降,产生闭经,少数患者可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连续服药6个月,肌瘤体积可明显缩小,停药1个月后可恢复月经,一定时间后子宫肌瘤再复长大。目前有关该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剂量及疗效尚在探索之中。

  (3)达那唑:达那唑是一种人工合成的17α-乙炔睾酮的衍生物,经受体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GnRH和促性腺激素的释放,且具有弱雄激素作用、抗E、抗P作用而使子宫肌瘤缩小,从而缓解临床症状。常用剂量为400~800mg/d,3~6个月为1个疗程。可用于术前用药或治疗不宜手术的子宫肌瘤。同样停药后子宫肌瘤再复长大。用药期间少数患者可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服用达那唑可造成肝功能损害,如遇肝功能不全应停药。此外还可有雄激素引起的副作用(体重增加、痤疮、声音低钝等)。

  (4)他莫昔芬(三苯氧胺):他莫昔芬(三苯氧胺)为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物,竞争性地与靶细胞质中ER结合,干扰细胞的生物代谢,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明显降低血清E浓度,抑制肌瘤生长。但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同时还具有弱雌激素效应,长时间应用个别患者子宫肌瘤反见增大,甚至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癌,应予以注意。常用剂量为10mg,2次/d口服,连用3个月为1个疗程。

  (5)雄激素类药物:常用的雄激素类药药物有甲睾酮(甲基睾丸素)和丙酸睾素(丙酸睾丸素),此类药物可对抗E的作用,使子宫内膜萎缩,也可以直接作用于子宫使其肌层和血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减少子宫出血,使肌瘤停止生长。常用剂量:甲睾酮(甲基睾丸素)10mg/d,舌下含服,连用3个月;丙酸睾丸素25mg,每5天肌注1次,共4次,经期1次/d,共3次,每月总量不超过300mg,可用3~6个月。一般不会出现男性化。

  在子宫肌瘤患者出血期,若出血量多,还可用子宫收缩剂(如缩宫素、麦角)及止血药物(如止血酸、氨甲苯酸(止血芳酸)、立止血、三七片等)。值得注意的是子宫肌瘤患者可合并内膜病变,应注意排除之。

  四、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包括肌瘤切除术及子宫切除术,可经腹部亦可经阴道进行,也可行内镜手术(宫腔镜或腹腔镜)。随内镜技术的发展,很多经腹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逐渐由腹腔镜手术取代。术式及手术途径的选择取决于患者年龄、有否生育要求、肌瘤大小及生长部位、技术条件等因素。

  1、肌瘤切除术

  系将子宫肌瘤摘除而保留子宫的手术,主要用于40岁以下年轻妇女,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适用于肌瘤较大;月经过多,药物治疗无效;有压迫症状;因肌瘤造成不孕者;黏膜下肌瘤;肌瘤生长较快但无恶变者。据文献报道肌瘤切除术后妊娠率为30%~60%。术后避孕1~2年可允许受孕。

  2、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

  适用于浆膜下子宫肌瘤,单个或多个肌壁间肌瘤,但肌瘤数目过多者为防术后复发,不保留子宫为好。为防止术后发生腹腔粘连,子宫上的切口以前壁为佳,子宫上尽量少做切口,在每一切口尽量多切除肌瘤,还应尽量避免穿透子宫内膜。术时仔细检查切除的肌瘤并送冷冻切片,除外恶变。切口止血要彻底,不留死腔,避免损伤间质部输卵管,尽量做到子宫切口腹膜化。

  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主要危险在于出血,日后妊娠需警惕子宫破裂及胎盘植入,达足月妊娠时做选择性剖宫产为宜。

  3、经阴道子宫肌瘤切除术

  已脱于宫颈口外的黏膜下子宫肌瘤,可经阴道摘除之。位于宫腔内的黏膜下肌瘤,可经宫腔镜手术切除。

  4、子宫切除术

  多发性子宫肌瘤,>2、5个月妊娠大小,症状明显经药物治疗无效者,肌瘤有恶性变可能者,无生育要求,宜行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可选用全子宫切除或阴道上次全子宫切除,年龄较大,尤其伴宫颈肥大、裂伤或糜烂严重者,以全子宫切除为宜。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前,须除外宫颈恶性疾病的可能性。子宫切除可经腹、经阴道或腹腔镜进行,按肌瘤大小及技术条件而定。阔韧带肌瘤、宫颈肌瘤及腹膜后肌瘤与输尿管关系较为密切,手术有一定难度,以经腹手术为妥。

  卵巢保留年龄一般以50岁为界,50岁以下者能保留卵巢者应尽量予以保留,如双侧均可保留,则保留双侧比仅保留单侧为好。

  5、子宫动脉栓塞术

  1995年法国Ravina首次报道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arterialembolization、UAE)治疗子宫肌瘤,此后陆续有这方面的报道,近年来国内不少单位也开始了UAE治疗子宫肌瘤的探索。通过放射介入的方法,直接将动脉导管插至子宫动脉,注入永久性栓塞颗粒,阻断子宫肌瘤血供,以达到肌瘤萎缩甚至消失。据报道近期有效率可达80%~90%,肌瘤体积平均缩小50%左右。UAE治疗子宫肌瘤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其远期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尚需进行较大量的临床随访观察。因此在选择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时应慎重,尤其是盆腔炎症未控制者,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动脉硬化患者及本身有血管造影禁忌证的患者,应列为该项治疗的禁忌证。

  6、剖宫产

  妊娠子宫合并的子宫肌瘤如伴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应考虑行剖宫产。

  (1)胎盘种植于肌瘤表面而有可能引起产后大出血。

  (2)低于子宫下段或宫颈的子宫肌瘤可阻塞产道,或并发前置胎盘和胎位异常。

  (3)曾施过子宫肌瘤剜除术,或合并长期不孕史而切盼胎儿。

  除上述情况之外,均可试阴道分娩。于分娩期必须严密观察宫缩及产程进展情况,特别警惕分娩后胎盘粘连以及由宫缩不良引起的产后大出血。

人对于自己患有这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一般都不太注意,希望看完上面的介绍,大家有了更深的了解。



李子的功效和食疗

当一个个紫红的李子放在面前,大家都无法紧闭眼口,太诱人了。让人如此这样的,不只因李子那特有的口感,还有它那甚少人知道的功效和食疗。下面不防看看对李了的功效和食疗的介绍吧!

 

 

李子的营养成分:每100克鲜李子中含有蛋白质0.6克,脂肪O.21克,灰分0.5克,碳水化合物8.8克,胡萝卜素0.11毫克,硫胺素O.0l毫克,核黄素0.02毫克,抗坏血酸1毫克,钙17毫克,磷20毫克,铁0.5毫克,钾176毫克,钠0.7毫克,镁8.9毫克,尼克酸0.3毫克。

 

李子的功效:李子性味甘,酸。人肝、肾经。清热,生津,利水,健胃,泻肝胆火。主治虚劳内热、消渴、腹水、小便不利、消化不良、嘻杂暖气。

 

李子的食用方法:李子是常见水果之一,可生食、煎汤,或制果脯,亦可制成罐头。李子性味甘酸平,有清肝涤热、生津、利水的作用,妊娠呕吐稍食李子可开胃止呕。饭后食李,能增加胃酸,帮助消化;在暑热时食李,有生津止渴,去暑解热的功能。

 

特别提示:李子含高量的果酸,有肠胃不良者最好少吃,否则食用过量会引起轻微的腹泻。李子味道苦涩或放入水中漂浮者有毒,不宜食用。过量食用易引起胃痛。李子多食生痰,损坏牙齿,未成熟而苦涩的李子不可食。一次食李子过多,可引起虚热脑涨。

 

食疗价值

 

蔷薇科乔木植物李的成熟果实。又称李实、嘉庆子。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夏季采收,洗净,去核鲜用,或晒干用。

 

[性能]味甘、酸,性凉。能清肝热,生津液。

[参考]李子的营养略低于桃子,含糖、微量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烟酸、钙、磷、铁、天门冬素、谷酰胺、丝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苏氨酸、丙氨酸等成分。

[用途]用于肝虚有热,虚劳骨蒸;胃阴不足,口中干渴。

[用法]生食,绞汁,或以干品煎汤服。

 

[附方]

1.鲜李汁:李子100~120g,去核捣碎,绞取汁液,加蜂蜜少许服。

源于《随息居饮食谱》。本品既能清肝经虚热,又能养胃阴、生津液。用于胃阴不足。此外,也可用于气阴不足人对夏令炎热不适应。

2.驻色酒:鲜李子250g,绞取汁液,和米酒250ml兑匀,夏初服用,每次1小杯。

3.源于《说林》。古人认为,夏日(立夏)饮李汁酒,可使妇女容颜美丽,故称驻色酒。可供参考使用。

食疗举例:鲜李子2-3枚,醋浸后水煎,每次饮汤20~50毫升,一日3-4次,可作慢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的辅助治疗。

 

看完本文章,是不是对李子更家管不住自己的手与口了呢!即解馋,又养体,就没有可担心的了吧!特别提醒,这可不是哦!吃李子还是要注意量,不要过多吃哦!



月经过多的治疗方法

近段时间以来,月经过多的趋势上升很严重,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适劳逸要积极从事劳动(体力和脑力劳动),但不宜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过则易伤脾气,可导致统摄失职或生化不足而引起的月经疾病。

  2、节育和节欲要重视节制生育和节欲防病,避免生育(含人流)过多过频及经期、产后交合,否则损伤冲任、精血、肾气,导致月经疾病。上述各项在平时应多加注意,在经期、产后更要重视,既可减少或防止本病的发生。

  3、适寒温要根据气候环境变化,适当增减衣被,不要过冷过凉,以免招致外邪,损伤血气,引起月经疾病。

  4、节饮食要注意饮食应定时定量,不宜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油腻、生冷寒凉、辛辣香燥之品以免损伤脾胃而至生化不足,或聚湿生痰或凉血、灼血引起月经不调。

  5、调情志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损伤肝脾,或七情过极,五志化火,扰及冲任而为月经疾病。

在现在这个社会里,大部分的人都喜欢晚睡,这种月经过多,必须早睡早起,锻炼身体。而且不要躺在床上就会拿手机玩,其实我们应该要小心,长时间的玩手机会对身体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需要我们引起注意。



经断复来的治疗方法

健康是我们开心生活,正常工作的一个基础条件,要是身体发生了经断复来疾病,健康受到了损害,情绪自然也容易受到影响,工作质量也一样会下降,而了解经断复来的治疗方法,并积极对疾病做出治疗是患者应该做到的。

  闭经 专病专论

  中医认为闭经有虚实两种,虚者多为阴血不足,甚之枯竭,无血可下。实者多为实邪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不行。临床实践表明,对闭经症以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好而稳定。其分型如下:

  气血虚弱型经期延后量少,渐至停经,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肢软,气短懒言。辱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治宜益气补血调经。可用八珍汤加味治疗。兼见心悸怔忡者加柏子仁、丹参、阿胶;若因产后大出血所致的闭经,除见气血虚弱的症状外,更见阴道干涩,性欲减退,生殖器官萎缩等症,此乃精血亏败,肾气虚惫,冲任虚衰之症,可加鹿茸、鹿角霜、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

  肝肾不足型年逾18经未潮,或初潮较迟而量少色淡,渐至闭经,或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淡红苔少,脉沉弱或细涩,治宜补肾养肝调经,用当归地黄饮加减。

  阴虚血燥型经血由少而渐至闭经,五心烦热,潮热汗出,两颧潮红,舌红苔少,脉弦数或细数,治宜养阴清热调经。方用加减一贯煎加黄精、丹参、枳壳。虚烦潮热甚者,加青蒿、鳖甲;兼咳嗽、唾血者酌加五味子、百合、川贝母、阿胶;虚烦少寐、心悸者加柏子仁、夜交藤;若因实火灼阴,而臻血燥闭经者,宜加玄参、黄柏。

  气滞血瘀型月经停闭,小腹及两胁胀痛,精神抑郁或易怒。舌质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治宜活血祛瘀,理气通经,方用血府逐瘀汤。偏于气滞,症见胸胁及小腹胀甚者,加莪术、青皮、木香;偏于血瘀,症见小腹刺痛拒按者,加姜黄、三棱;若寒凝血瘀,症见四肢不温小腹冷痛,苔白,脉沉紧者,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经,方选温经汤;若用实热滞涩而瘀者,症见小腹疼痛灼热,带下色黄,脉数,苔黄,宜佐以清热化瘀,可于上方加黄柏、败酱草、丹皮。

  痰湿阻滞型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苔白腻、脉滑。治宜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方用苍附导痰丸和佛手散。

  病因病机

  闭经的原因十分复杂,若按“辨证求因”的原则,可分为虚实两端。虚者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损伤,以致肝肾不足,或气血虚弱,导致血虚精少,血海空虚,无余血可下;但也有阴虚血燥而致闭经者。实者多因邪气阻隔,如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等因素,导致脉道不通,阻碍经血下行。

  (1)肝肾不足:先天不足,精气未充,肝血虚少,冲任失于充养,无经血可下;或因多产、坠胎、房劳及久病伤肾,俾肾精亏耗,肝血亦亏,精血匮乏,泉源枯竭,胞宫无血可下而形成闭经。

  (2)气血虚弱:素体脾虚,或忧思劳倦,损伤心脾,营血不足;或大病久病,失血过多,哺乳过长,耗伤阴血等,以致冲任血虚,胞宫不能满溢而经闭。

  (3)阴虚血燥:本型系因阴虚而生热。虚多实少。多由素体阴虚。或久病失血伤阴,或过食辛热灼伤津血,或久病伤精耗阴,血海枯竭而致经闭。

  (4)气滞血瘀:七情内伤,肝气郁结,血行不畅,瘀阻冲任,经水阻隔不行,故致经闭。

  (5)寒气凝滞:经产之时,调摄不利,感受风冷寒邪;或内伤生冷,胞宫失温,血为寒凝运行不畅而致经闭不行。

  (6)痰湿阻滞:肥胖之人,多痰多湿,痰湿壅阻经隧;或脾运失职,聚湿生痰,脂膏痰湿阻滞冲任,胞脉闭阻而经水不行。

  (7)热灼冲任:本型系因热盛而阴伤,实多虚少。多由素体阳盛内热,或过食辛热动火之品,或感受邪热,热邪煎熬阴血,以致阴血亏虚,瘀热阻脉而成经闭。

  (8)肾气不足:月经之潮汛必赖肾之阳气鼓动。肾气先天不足,或遇后天损伤,肾气鼓动无能,故经闭不行。本型常是年轻少女闭经的主要原因,其病机之关键在于肾气未盛,精气未裕,经血无以化生而为病,故在病因病机中单独强调,以资与各年龄阶段妇女均易患之肝肾不足型闭经相区别。

  朱良春融各家之长治疗闭经经验选析

  摘要:妇女停经闭经,历代医家论述颇多,方药庞杂,朱良春老师以虚、热、痰、气、寒、瘀证型为据,拟养正为通,温化痰湿为通,行气活血为通,分化痰瘀为通等法,分别取张锡纯以调冲论治妇科病的特色,朱丹溪以痰湿论治妇科病的特色,傅青主以肝郁论治妇科病的特色,并融通补奇经之祖方《内经》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之意,结合自己临床经验,特别注重固护脾胃,通补兼施,随证变通,不拘泥于一方一药,治疗各种闭经疗效卓著。

  闭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月经失调的病理现象。临床以中青年患者为多见,西医至今仍用周期疗法治疗,但一旦停药,复又闭经,未见治本之法。吾师朱良春教授指出:“不能一见女子闭经,即用通经破血之品,亦不可认为经水不行便是血枯,妄用滋补之药。”临证中朱师以经水不通不外虚、热、痰、气、寒、瘀六因,分别取张锡纯调理冲脉论治妇科病的特色,朱丹溪以痰湿论治妇科病的特色,傅青主以肝郁论治妇科病的特色,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拟“养正为通”“温化为通”“行气解郁为通”“分化痰瘀为通”等法治疗各种闭经,颇有简、便、廉、验之特色,后学者颇易效法,现选析如下:

  1、养正为通选“理冲”,因虚致闭多能通

  朱师效法近代临床大家张锡纯治疗妇科杂病,以善调冲脉为特色。张氏认为冲脉上承诸经之血,下应一月之信,月经之行止通涩全赖于冲脉盈亏调节之,而妇人以月经为本,月经失常乃致闭经可导致许多妇科病,故张氏治妇科病强调恢复冲脉之功能,所拟“理冲汤”乃取《内经》“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之意,有通补奇经,扶羸起衰之功,为理血调气补虚之良方。亦即养正为通之良方,朱师用此方加减治疗气血阴阳诸虚所致之月水不通,而屡获佳效,曾治李姓少妇,月经先后无定期3年,人流后因流血较多致高烧滴注青酶素、甲硝唑等,热退后月水不潮,闭经四个月靠黄体酮周期疗法维持。刻诊:身体虚弱,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头晕目弦,心悸失眠,纳差便溏,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细,诊为气血亏虚,冲任失调,治以调冲补虚,方用“理冲汤”加减,药用:生黄芪30g、炒白术、党参、鸡内金、怀山药各15g、三棱、莪术、当归各5g、肉桂、鹿角胶各10g、紫河车粉2g(药液送吞)。服10剂复诊,月水已潮。再投原方10剂,一剂服2天调理而愈,追访一年,月水一直正常来潮。又治一18岁处女,因经期淋雨后闭经5个月,少腹如冰,痛如针刺,得热敷痛减,四肢不温,舌紫暗,脉沉迟带涩,诊为寒凝胞宫,冲脉瘀阻,投“理冲汤”去山药、知母、花粉,加附子、干姜、桂枝各10g、刘寄奴、川牛膝各30g,原方中三棱、莪术仍用10g。服5剂后,月水即潮。朱师用张锡纯“理冲汤”治妇科肿瘤(见第30篇)三棱、莪术亦用10g,而上案治李姓少妇三棱、莪术慎用5g,盖上下两案有虚实之分,这说明养正为通之选方用药妙在变通。张锡纯在“理冲汤”条下加减亦言“气虚者,减三棱、莪术各一钱”。“若病人身羸弱,脉象虚数者,去三棱、莪术,将鸡内金改为四钱,因此药能化瘀血,又不伤气分也。”故上案朱师用鸡内金15g之多,用峻猛药以小心行其放胆乃历代名医之家法也。

  2、温化为通法丹溪, 肥人痰湿闭经理

  朱丹溪善治杂病,而对妇科又有深究,朱师赞尝朱丹溪以痰湿论治妇科病的特色至今嘱目于世。朱丹溪认为江南地势较低,雨湿颇甚,(今言海洋性气候),患湿病较多,湿病日久不愈多成痰病。又因妇人情绪易于波动,气郁者多,故在《局方发挥》中提出“气积成痰”,若久而失治痰证发作,易成妇科病证,朱师推崇丹溪“调经不离痰,调经先调气”之说,盖痰证迁延,易占居血海,而成月经诸病,今中青年妇女肥胖者或嗜食肥甘者,尤为多见。因痰湿、体肥多脂闭经者屡见不鲜,笔者仿朱师之法曾治张姓少妇闭经不孕,症见体肥多脂,经闭2年,四肢不温,纳差便溏,白带量多,舌胖大,苔白腻,脉濡缓。婚后3年未孕,多方求治未效,治以温化痰湿,方用《丹溪心法》“中和丸”合“治肥人湿痰方”加减,药用:苍白术各15g、茯苓、生半夏、制香附、制南星各10g、黄芩、陈皮、甘草各6g、当贝苦参丸6g(笔者治急肝常备药,3药等量蜜丸)此方稍于出入,共服30剂后,经水来潮,但基础体温无双相,遂加服“河车大造丸”日9g,2个月后,基础体温呈双相。一年后追访喜得一子。朱师继承朱丹溪从医学地理学、体质学说的角度,以痰湿论治妇科经带病,并有所发挥和创新。盛赞朱丹溪创“顺气为先,分导次之”及“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的观点。朱丹溪的“实脾土燥脾湿”的治痰特点和方药特色,不仅丰富了中医妇科学说的内容,其观点和方法,迄今在妇科临床中仍有较为深刻的影响和实用价值。

  3、行气活血法通经肝郁闭经多效应

  《傅青主女科》的精华,乃以肝郁论治妇科病为其特色,傅氏认为女子性格内向者为多,情绪易抑郁,而成肝郁病证。若肝郁不解,最易导致妇科病。傅氏又指出肝血不足,脾气不振是其内因,治疗肝郁病证,在疏肝理气的同时,应配合养肝血,健脾气之法,才有相得益彰之妙。朱师赞谓“傅氏所拟养血、健脾与疏肝配伍之法,有标本同治之妙,较历代医家仅用理气疏肝治标之法更胜一筹。但亦言傅氏对肝郁血瘀的论治尚有欠缺。”朱师推崇傅青主所拟疏肝、养血、健脾三法合用的常用有效方如“解郁汤”“开郁种玉汤”“顺肝益气汤”“完带汤”等方治疗以肝郁为主的妇科病,如曾治陈姓少妇,闭经2年病起于婚后夫妻感情不和,加之流产出血过多,导之经闭。2年来多方求治未效,诊见形体不肥而瘦,没有痰阻之征;腹软,不胀痛,不拒按,未扪及包块,亦无气滞、血瘀、寒凝症征,故不属实证;诉有心烦焦躁,口苦咽干,唇燥便秘、嗳气纳少,乃因患者长期抑郁寡欢,肝气郁结,久郁气滞化火化热,气机逆乱,胃失和降;患者面黄形瘦,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舌红苔薄黄,脉虚细而数,乃因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后天气血生化之源受损,气血不足,五脏失荣之故。患者长期肝郁,加之流产失血,心脾郁火内煎,阴血渐枯,当属热涸、阴虚、血枯经闭之证。朱师仿傅氏“解郁汤”合“开郁种玉汤”之意加减,药用当归、炒白术、生白芍、茯苓、炒山栀各10g、丹皮、赤芍、制香附各6g、花粉、郁金、生首乌各12g、5剂药服后,嗳气除、胃纳增、胸闷心烦减,颇有津复神爽之感,加之舌转稍红,苔转淡白,脉但虚细而不数,转投“黄芪八珍汤”加郁金、川牛膝又5剂,经水来潮,再处河车大造丸、乌鸡白凤丸以善后。

  朱师指出:“闭经不外虚实两端,临床所见实证居多,有血瘀、气滞、寒凝、痰阻之别,治之较易。虚证有脾虚、热涸、血枯之别,均较难治,故经闭之证当分虚实寒热,首当重要,但亦有无虚无实可辨,妇检正常者,则应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又有外无虚形,而子宫幼小不月者,当重用血肉有情之品,促使子宫发育,方能获效”。

  4、多囊卵巢发闭经,分化痰瘀法通经

  60年代初,朱师就撰文提倡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指出其重要性,载于(《中医杂志》62年3期)今有唐蜀华先生(江苏省中医院)详论双重诊断的必要性(《江苏中医药》2002年7期)谓“双重诊断,”功在病人,也利在医生,是医生自我保护的必要手段,笔者历年治疗疑难杂病,亦均注重中西双重诊断,“妇科肿瘤篇”将卵巢囊肿B超显示的液性暗区,辨为阴邪。又如治疗乙肝或早中期肝硬化,按谷丙转氨酶,B超回声为主辨虚实,以中医问诊辨寒热,验证千例,符合率90%以上,故笔者治肝病不诊脉。笔者以双重诊断辨证,仿朱师分化痰瘀治疗闭经之法,曾治2例经西医确诊为多囊卵巢的继发性闭经证,疗效满意,今举一案,略谈体会:一李姓处女,26岁,自月经初潮后,一直周期无序,有20天一潮,3个月一潮,甚或半年一潮,经色紫黑量少,亦无痛经史,后发展至赖周期疗法以黄体酮等西药维持行经,但停药后又复闭经。B超提示右侧卵巢呈分叶状,西医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多方求治,服中西药3年未效,笔者曾用分化痰瘀法治疗多囊肝数例获效,遂以此法试治。据患者喜食辛辣,便溏,舌淡白、薄腻苔,面白无华,时值初秋已穿厚衣,体形稍胖,诊为寒痰瘀血胶结闭经。处方:生旱半夏、生山楂各30g、刘寄奴、鸡内金各20g、当归、生白芍、熟地、炒白芥子各15g、川芎、生姜各10g,患者自服此汤方后颇觉舒畅,守方服60剂,月水见潮,但量少,曾测基础体温呈双相,原方加鹿角霜30g,另加吞紫河车粉日2g,再守方2个月,月经来潮量色正常,次年结婚,家长告怀孕之喜。

  近代临床大家张锡纯谓“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又谓“并能治室女月信一次未见者,尤为要药,盖以其能助归芍以通经,又能助健补脾胃之药,多进饮食以生血也”。生半夏在杂病中的使用之广首推医圣张仲景,《伤寒》《金匮》用半夏方无一方不是生半夏,当代已故名老中医岳美中为浙江东阳市名老中医金希聪所著之《星夏之歌》作序(见岳美中医话集)按云:《星夏之歌》内中大力阐发南星、半夏功效,启时人以秘,广良药之用,寓之于诗,凡一百一十篇。岳老序云:“发独有之真藏,矫千载之流弊,日新厥业,利涉大川”。金先生自序云:“自雷公创炮制之说,致二药性能受害,功用支离,以致逸群千里,不能展其骥足,积习秽人,人皆不敢生用,有明识者亦罕用之,徒令良药蒙羞,沉疴莫起。”又云:“喜其配合如心,奇效迭见,连年施用,竟达万斤之巨。”实践证明生半夏、生南星如使用得当,确能起沉疴大证,朱师和笔者治验均较多,尤用生半夏,笔者体会既有消肿散结、分化痰瘀之效,又有护脾健胃,和胃降逆之功,合白芥子及生山楂、刘寄奴等组成痰瘀同治之剂,对治疗多种妇科杂病如闭经、带下、不孕、痛经、恶阻、妊娠水肿、子痫等均有特殊疗效,尤其是治疗多囊肾、多囊肝、多囊卵巢证,临床随证使用大剂量,每收令人满意的疗效。笔者自80年代前至今治疗各种杂病使用生半夏,亦逾千斤之巨,剂量少则3~5g多则60g以上,只要煎煮时间无误,确无中毒,或副作用之弊,那些危言耸听,谈虎色变,把中医的峻猛良药和西药的毒品等同起来,定是纸上谈兵者或别有用心。

  名医名方:调元通经汤

  朱祥麟

  组成:淫羊藿15g ,仙茅10g,制首乌12g ,当归10g ,鹿角霜10g,黄芪10g,桂枝10g,白芍10g,茯苓10g。

  功能:温督调元,补任通经。

  主治:妇女刮宫,或引产,或病后,或先天不足,见月经闭止不行,以致不孕者;或注射黄体酮即行经,不注则经不行者。症见腰背酸痛,足膝酸软,或头昏,面黄不华等。亦可用于月经后期,督脉阳虚带下清稀者。

  用法:每日1剂,分3次空腹服,连服5天。

  方解:《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女子月经与天癸及冲任二脉相关。唐容川云:"肾中天一所生之癸水,入于胞中,全在督脉导之使下也;肾气至胞,任脉应之,则心胃之血乃下会于胞中" (《医经精义》)。可见督脉阳气导天癸下入胞中,并任通冲盛,气血调和,月经乃应时而下。若因外伤(刮宫、引产)、内伤(病后),或先天不足,致使督阳不充,冲任虚衰,月经必然闭止不行。故本方用淫羊藿、仙茅壮督脉之阳,鹿角霜通督脉之气,以导天癸下行于胞脉;用制首乌、当归、白芍补任脉阴血;黄芪、桂枝益冲脉阳气;桂枝、白芍又可调营卫,亦即调和气血;茯苓引诸药入于下焦胞脉,叶天士谓茯苓乃松之余气所生,长于至阴之地,为阳明木药,能引诸药入于至阴之界也。于是,督阳温暖,冲任充盛,阴阳调和,元气充沛,月经即可通行。

  临床运用:若精血虚甚者,可加菟丝子15g、枸杞子10g、熟地黄10g;阳明不足者,可加党参15g、炙甘草10g;气滞血瘀者,可加香附子10g、川牛膝10g、海螵蛸10g、茜草 10g,白芍易赤芍;内有虚热者,可加生地10g、白薇6g、地骨皮10g,减淫羊藿、仙茅、桂枝用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冬天禁用冷水。

  易修珍老师治疗经少闭经经验

  月经过少、闭经是妇科常见的疑难病之一,由于现代社会工作紧张,避孕药物的广泛使用一些人多次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等诸多因素,使该病的发病率较高。经少、闭经临床上不可切然分开,月经过少、发展下去可以导致闭经,而闭经患者经治疗后月经恢复,也往往经量较少。现代医学一般认为由于先天子宫、卵巢发育不良,卵巢早衰或卵巢不敏感以及垂体病变等引起;或因宫腔手术过多、过频损伤宫内膜所致。主张常规用激素替代治疗,但因疗程长,有一定副作用,患者往往不能坚持,更因远期疗效差,故该病采用中药治疗的患者较多,约占本专家门诊的10~15%。

  1 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

  经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妇人规》曰:“血枯与血隔,本自不同,盖隔者阻隔也,枯者,枯竭也;阻隔者,因邪气之隔滞,血有所逆也,枯竭者,因冲任之亏败,源断其流也。”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大致分为虚实两大类,虚者因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未盛,精血虚,阴津亏乏;或久病、大病、忧思伤脾,或素体脾虚,水谷精微化生乏源,使气血虚弱,冲任二脉不盈,遂发经少、闭经。而正气虚极,必血流艰涩,乃致枯涸而生瘀症。实者多因情志所伤,或经期产后失于调摄,或痰湿阻滞胞宫,气机受阻,气滞血瘀,冲任胞脉壅阻而致经少、闭经。名中医易修珍认为临床虽有虚实之分,但往往虚实夹杂多并存,并存中有所侧重,或虚多实少,或实多虚少,最终均易致瘀阻胞宫。治疗重视辨证与辨病,专方专药运用,结合病机所在,顺应月经周期及经前征兆,进行辨证施治。具体分型用药如下。

  1.1 肝肾两虚夹瘀

  主治:年逾18岁尚未行经、身材矮小、双乳及子宫发育不良;或正值青壮年,突然月经延后、经量逐渐减少至经闭不行、伴烘热汗出、口干、耳鸣头晕、面部蝴蝶斑、肌肤甲错。性欲低下、带少而阴道干涩,舌质红夹瘀、少苔,脉细涩,舌下静脉增粗、延长、色紫。

  治则:滋补肝肾,祛瘀调经。

  方药:自拟益经汤:熟地15g,山萸肉10g,枸杞15g,菟丝子15g,党参15g,炙黄芪15g,当归15g,淫羊藿10g,丹参20g,生三七粉10g(兑服)。

  1.2 脾虚夹瘀

  主治:月经逐渐推后、量少、色淡而质薄,继而停闭,伴倦怠疲乏、气短、面色少华、纳呆、脱发,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健脾益气养血,活血调经。

  方药:归芪建中汤加味:当归15g,炙黄芪20g,桂枝10g,杭芍15g,桑椹子15g,沙苑子15g,麦冬15g,女贞子15g,丹皮10g,莪术10g,生三七粉10g(兑服),炙甘草10g。

  1.3 肝脾失调夹瘀

  主治:月经数月不行、或经量极少,伴烦躁易怒、双乳胀痛,口苦而干、饮食不馨、少腹胀痛、舌质淡红或舌红夹瘀、脉细弦。

  治则:调理肝脾、祛瘀调经。

  方药:逍遥散加味:炒柴胡12g,赤芍15g,当归15g,白术12g,茯苓15g,薄?0g,丹参15g,益母草15g,藁本10g,女贞子15g,三七粉10g(兑服)。

  2 典型病案

  例1,张某,女,24岁,进修医生,初诊于1997年5月12日,患者因月经停闭3年余来诊。月经初潮13岁,周期28天,经期4~5天,经量中等,色鲜红。1992年患“功血”病,以后月经量逐渐减少至停闭。末次月经1993年7月。闭经期间曾查女性6项激素提示正常,曾用过西药人工周期3个月治疗无效。现闭经3年余,自觉带下量少、色黄,时感腰酸,少腹胀痛,纳可,二便调,舌质红夹瘀。方选:益经汤加减。药物:熟地15g,当归15g,川芎12g,杭芍15g,女贞子15g,麦冬15g,淫羊藿15g,泽兰12g,生三七粉10g(兑服),1日1剂,连服4剂。患者5月19日再诊,诉5月15日白带夹血性分泌物2天,余症同前。守方续进8剂,每剂加海马5g烤黄冲粉兑服。患者6月16日再诊时喜诉:月经6月10日来潮,量中偏少,经色鲜红,两天干净。以后每月月经按时来潮,量少,白带恢复,诸症消失。

  例2,韦某,女,19岁,工人,初诊于1997年4月7日,因原发性闭经来诊。患者平时无白带,自觉口干,精神倦怠,纳可,二便调,舌质红夹瘀,脉沉细。查体示:乳房及子宫发育不良,身材矮小、面色少华。诊断:原发闭经。证属:肝肾亏虚夹瘀。方选:益经汤加味。药物:熟地15g,当归15g,川芎15g,杭芍12g,枣皮12g,枸杞15g,怀山药15g,菟丝子15g,淫羊藿15g,郁金15g,丹参15g,甘草10g,海马5g(烤黄冲粉兑服),1日1剂,连服4剂。患者4月21日复诊,诉月经4月19日来潮,阴道流血5天净,用了5个卫生巾,纳可,二便调,舌质红夹瘀,脉细弦。续守原方加黄芪20g、生三七粉10g(兑服)。连服16剂,月经于6月19日再次来潮,仍经量少,患者感双乳发胀渐长大,面色转红润,继续巩固治疗中。

  3 讨论

  导师治疗原发性闭经,主张借助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排除先天子宫缺如,并查清楚属子宫性、卵巢性、还是垂体性闭经。中医治疗强调滋补肝肾、健脾益气养血、调理肝脾冲任。但因该病临床表现多虚实夹杂,或兼有气滞血瘀、或肝经湿热、或胆胃不和等症状,导师主张灵活变通,不必拘泥一方一药。提倡治疗期间注意观察用药后经前征兆的出现,如带下量增多、乳房胀痛时,可通过B超动态地观察子宫内膜的变化,调整用药,每个主方中适当加入丹参、莪术、生三七粉、川牛膝1~2味,起到寓攻于补,祛瘀生新调经的作用。导师常配伍中药海马冲服,该药具有补肾壮阳,调气活血作用,在一派滋补阴血的药物中加入少量海马,阳中求阴,是导师的用药精华。对原发性闭经患者,久治不愈的,短期采用西药人工周期治疗,激发、促进性系轴(肾—任脉—冲脉—胞宫)逐渐恢复,同时中医辨证施治,效果也好。如病情有好转,一定继续巩固治疗3~6个月,促进痊愈。

  月经病及带下病提要 (二篇)

  正文:

  中医妇科学以其对妇科疾病的独特诊疗方法及卓著的疗效而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因此中医妇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临床课程。由于妇女具有经、带、胎、产的生理特点,所以由妇女生理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妇科疾病,一般分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和妇科杂病(简称“经、带、胎、产、杂”)5大门类。中医妇科学就是专门讲述这5大门类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的课程。

  就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而言,关键是要掌握4个方面:一是概念明确。每种疾病都有其各自的概念,只有首先明确其概念,才能进一步深入学习。二是抓住主症。每个证候都有许多症状,但只要抓住主症,就可以掌握该证候的特点。三是横向比较。即每个病种各类证候之间的比较,特别是其主症之间的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四是掌握每个病种的诊断要点。只有掌握诊断要点,才能与其它相关的病种进行纵向比较,即所谓鉴别诊断。这4个方面既是学习中的主要内容,也是考核的重点。笔者谨就这5大门类妇科疾病的学习方法和要点进行简要提示,以供同学们参考。

  月经病是指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出现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而出现局部或全身症状为临床特征的病变。究其病因,总的来说,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个方面。外感者因于六淫邪气外袭。内伤者或因于先天不足,或因于房劳过度,或因于产多乳众,或因于七情所伤,或因于饮食不节。其病机则为脏气受损,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殃及冲任。其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肾、肝、脾三脏。

  月经病的诊断应重点掌握月经的期、量、色、质的异常改变,其中尤以经期和经量更为重要。由此而抓住主症作为诊断依据。由于月经病中,期、量、色、质的改变往往同时出现,或伴有其它病变,故如何抓住主症而作出鉴别诊断亦应高度重视。

  月经病的辨证重点在于依据月经的期、量、色、质的改变及全身症状与体征,判定其寒、热、虚、实之属性及脏腑部位。

  月经病的治疗须以调经为大法,针对病性及病位,分别采取调理气血、补肾、扶脾、疏肝、调固冲任等具体措施。本文将月经病分为月经周期失常、月经经期失常、月经经量失常、痛经、经行前后诸病、绝经前后诸症6个方面提要介绍。

  健康妇女一般14岁左右月经初潮,至49岁左右绝经,一生中月经来潮大约持续35年左右。每两次月经的间隔时间称为月经周期,正常月经周期为28天,最少不少于21天,最多不超过35天。也就是说,凡月经周期在21~35天之间,又无所苦者,可视为周期正常。月经周期失常的病变临床常见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间期出血、崩漏和闭经等。

  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月两潮,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亦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临床常见气虚、血热两类证候。

  气虚证乃因于脾气虚弱,统摄失权,冲任不固。其主症是经血量多、色淡、质稀,兼见气虚诸症(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治当补气摄血,固冲调经,方用补中益气汤。

  血热证乃因于热扰冲任,迫血妄行,临床又有实热证与虚热证之分。①实热证因于阳盛火炽,迫血妄行。其主症是经血量多、色深红或紫、质稠,兼见热盛诸症(心胸烦闷,渴喜冷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面色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当清热凉血,固冲调经,方用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若月经过多者,去茯苓,酌加地榆、茜草根以凉血止血;若经行腹痛,经血夹瘀块者,酌加炒蒲黄、三七以化瘀止血。)。若因肝郁化热而致血热妄行者,则每兼胸胁、少腹、乳房胀痛,治当疏肝解郁,凉血调经,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若月经过多者,经时去当归,酌加牡蛎、茜草、炒地榆以固冲止血;经行不畅,夹有血块者,酌加泽兰、益母草以活血化瘀;经行乳房胀痛甚者,酌加瓜蒌、王不留行、郁金以解郁行滞止痛)。②虚热证因于阴虚内热,扰及冲任而致血海不宁。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红、质稍稠,兼见阴虚内热诸症(颧赤唇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当养阴清热,固冲调经,方用两地汤(生地、玄参、地骨皮、麦冬、阿胶、白芍,若月经量少者,酌加山药、枸杞子、何首乌滋肾以生精血;手足心热甚者,酌加白薇、生龟板育阴潜阳以清虚热)。

  月经先期的诊断要点是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或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注意与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间期出血、崩漏相鉴别。

  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推迟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潮,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亦称经行后期、经期错后、经迟。临床常见血寒、血虚、气滞3类证候。

  血寒证乃因于寒凝血瘀,阻于冲任,血行不畅。临床又有实寒证与虚寒证之分。①实寒证因于阴寒凝滞,血行瘀阻。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黯,有瘀块,兼见实寒诸症(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迟)。治当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方用温经汤(《校注妇人良方》)。②虚寒证因于阳气不足,温煦失权,血行瘀涩。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淡,质清稀,兼见虚寒诸症(小腹隐痛,喜热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面色眦白,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治当扶阳祛寒,养血调经,方用艾附暖宫丸。

  血虚证乃因于营血不足,冲任亏虚,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淡,质稀,无血块,兼见血虚诸症(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当补血调经,方用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子、炙甘草,若月经量少者,酌加紫河车、肉苁蓉、丹参养精血以行经;带下量多者,酌加鹿角霜、金樱子、芡实固涩止带;若月经错后过久者,酌加肉桂、牛膝以温经活血,引血下行。)。(人参养荣汤亦可用之,若月经过少者,去五味子,酌加丹参、鸡血藤;若经行小腹隐隐作痛者,重用白芍,酌加阿胶、香附。)

  气滞证乃因于气机不畅,血行艰涩,阻滞冲任。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黯或有血块,兼见肝郁气滞诸症(经前乳房、胸胁、少腹胀痛;气机不畅,则烦躁易怒,肝经郁热,故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郁化热之象。)。治当理气调经,方用乌药汤加味(乌药、香附、木香、当归、甘草,若小腹胀痛甚者,酌加莪术、延胡索;乳房胀痛明显者,酌加柴胡、川栋子、王不留行;月经过少者,酌加鸡血藤、川芎、丹参)。

  月经后期的诊断要点是月经周期推迟7天以上,若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应与妊娠、妊娠出血、月经过少相鉴别。

  月经先后无定期是指月经周期严重紊乱,或提前、或推迟7天以上,或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亦称经水先后无定期、经水无定、经行或前或后、经乱。临床常见肝郁、肾虚两类证候。

  肝郁证乃因于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司,疏泄太过,则经血提前而至;疏泄不及,则经血推迟而来,周期紊乱。其主症是经血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经行不畅,兼见肝气郁结诸症(或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精神郁闷,时欲太息,嗳气食少,舌质正常,苔薄,脉弦)。治当疏肝解郁,理气调经,方用逍遥散(若经来腹痛者,酌加香附、延胡索;夹有血块者,酌加泽兰、益母草;有热者,加牡丹皮、栀子;脘闷纳呆者,酌加枳壳、厚朴、陈皮;兼肾虚者,酌加菟丝子、熟地、续断。)。

  肾虚证乃因于肾气不足,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司,封藏溢泄紊乱。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淡或淡黯,质清,兼见肾虚诸症(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频数,舌淡,苔薄,脉沉细。)。治当补肾调经,方用固阴煎(若腰骶酸痛者,酌加杜仲、巴戟天;带下量多者,酌加鹿角霜、沙苑子、金樱子)。(若肝郁肾虚者,症见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平时腰痛膝酸,经前乳房胀痛,心烦易怒,舌黯红,苔白,脉弦细。治宜补肾舒肝,方用定经汤。(当归、白芍、熟地、柴胡、山药、茯苓、菟丝子、炒荆芥,方中柴胡、炒荆芥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熟地、菟丝子补肾而益精血;山药、茯苓健脾生血。全方舒肝肾之郁气,补肝肾之精血,肝气舒而肾精旺,气血疏泄有度,血海蓄溢正常,月经自无先后不调之虞。)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诊断要点是月经周期严重紊乱,或提前、或推迟均在7天以上,若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应与崩漏相鉴别。

  经间期出血是指在两次月经之间,(纟因)緼之时,阴道出血,血量少于正常月经量,持续2~3天,周期性发作。临床常见肾阴虚、湿热和血瘀3类证候。

  肾阴虚证乃因于肾阴素亏,(纟因)緼之时,阳气内动,损伤阴络,冲任不固,而致出血。其主症是经间期出血,量少或稍多,色红,无血块,兼见阴虚内热诸症(头晕耳鸣,腰腿酸软,手足心热,夜寐不宁,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当养阴清热,固冲止血,方用两地汤。(加减一贯煎亦可用之,生地、白芍、麦冬、熟地、甘草、知母、地骨皮)

  湿热证乃因于肝郁乘脾,聚湿蕴热,(纟因)緼之时,阳气内动,引动内热,损伤冲任,而致出血。其主症是经间期出血,量或少或多,色红,质粘稠,无血块,或如赤白带、赤带,兼见湿热内蕴诸症(平时带下量多色黄,小腹时痛,心烦口渴,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当清利湿热,方用清肝止淋汤加减(白芍、生地、当归、阿胶、丹皮、黄柏、牛膝、香附、红枣、小黑豆,加茯苓、炒地榆,出血期间,去当归、香附、牛膝,酌加茜草根、乌贼骨;带下量多者,酌加马齿苋、土茯苓;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者;去生地、白芍,酌加厚朴、麦芽;大便不爽者,去当归、生地,酌加薏苡仁、白扁豆。)。

  血瘀证乃因于素有瘀血,(纟因)緼时,阳气内动,扰动瘀血,而致出血。其主症是经间期出血,量少或多,色紫黑,有血块,兼见瘀血诸症。治当化瘀止血,方用逐瘀止血汤。

  经间期出血的诊断要点是两次月经之间,(纟因)緼之时,周期性阴道出血,持续2~3天,应与月经先期、月经过少、赤白带、赤带、经漏相鉴别。

  崩漏“崩”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称为“崩中”或“经崩”;“漏”是指经血淋漓不尽,称为“漏下”或“经漏”。“崩”与“漏”两者出血情况虽不同,但常交替出现,故统称“崩中漏下”,简称“崩漏”。临床常见血热、肾虚、脾虚、血瘀4类证候。

  血热证乃因于热扰冲任,迫血妄行,临床又有实热证与虚热证之分。①实热证因于热盛于内,迫血妄行。其主症是经血非时暴下,量多势急,或淋漓日久不净,色深红,质稠,兼见热盛诸症。治当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方用清热固经汤加味。②虚热证因于阴虚内热,扰及冲任,迫血妄行。其主症是经血非时突下,量多势急,或量少淋漓,色鲜红,质稠,兼见阴虚内热诸症。治当滋阴清热,止血调经,方用保阴煎加味。

  肾虚证乃因于肾失封藏,冲任不固,以致经血失制,临床又有偏于阳虚与偏于阴虚之分。

  (1)肾阳虚证因于阳气不足,封藏不固,冲任失约。其主症是经乱无期,忽然大下,或淋漓不净,色淡,质清,兼见肾阳虚诸症。治当温肾固冲,止血调经,方用右归丸加减。

  (2)肾阴虚证因于精血不足,冲任失养,经血失制。其主症是经乱无期,淋漓不净,又忽然暴下,色鲜红,质略稠,兼见肾虚精亏诸症。治当滋阴补肾,止血调经,方用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应当注意鉴别的是,肾阴虚证与虚热证虽均有阴虚,但虚热证有热象,故其治疗滋阴与清热并施;肾阴虚证以精血不足为特点,无明显热象,故其治疗以滋补为务。

  脾虚证乃因于气不摄血,冲任不固。其主症是经血非时而至,崩中漏下,色淡,质稀薄,兼见脾虚诸症。治当补气摄血,养血调经,方用固本止崩汤加减。

  血瘀证乃因于瘀阻冲任,而致血不归经。其主症是经血非时而至,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净,或停闭日久又突然崩中下血,继则淋漓不止,色紫黑,有血块,兼见血瘀诸症。治当活血化瘀,止血调经,方用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

  崩漏的诊断要点是月经的期与量严重紊乱。经乱无期,或暴崩量多,或淋漓不止,甚至屡月不净,或停闭数月后又崩中漏下。在月经病中,应与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相鉴别。此外,还应与胎漏、异位妊娠、赤带、癥瘕、外伤等病变所致的阴道出血相鉴别。

  崩漏的主症是出血,因此治疗时应针对发病的缓急,出血的久暂,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选用塞流、澄源、复旧3法。

  (1)塞流是指止血,适用于暴崩之际,采用补气摄血法,以止血固脱。

  (2)澄源是指正本清源,即求因以治本,用于止血法后,待出血稍缓,即根据不同病情辨证论治。

  (3)复旧即固本善后,其治法,或补肾,或调肝,或扶脾,但崩漏之病本在肾,故复旧之法总以益肾固冲调经为主。在临床实践中,塞流、澄源、复旧3法又不可截然分开,应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使用。

  闭经亦称女子不月、月事不来,是指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而又连续停闭3个月以上者。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临床常见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气滞血瘀、痰湿阻滞5类证候。

  肝肾不足证乃因于肝血肾精亏虚,而致源竭流断。其主症是年逾18周岁尚未行经,或由月经后期,量少,渐致月经停闭,兼见肝肾阴虚诸症。治当补益肝肾,养血调经,方用归肾丸加减。

  气血虚弱证乃因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血海空乏。其主症是月经逐渐延后,量少,色淡,质稀,继而停闭不行,兼见气血两虚诸症。治当补气养血调经,方用人参养荣汤。

  阴虚血燥证乃因于阴血亏耗,血海燥涩干涸。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而渐至停闭,兼见阴虚燥热诸症。治当养阴润燥,清热调经,方用加减一阴煎。

  气滞血瘀证乃因于气血瘀滞,冲任瘀阻,胞脉壅滞,经水阻隔。其主症是月经后期,量少,色紫黯,有血块,渐至经闭,或骤然停闭,兼见气滞血瘀诸症。治当理气活血,祛瘀通经,方用血府逐瘀汤。

  痰湿阻滞证乃因于痰湿阻滞冲任,胞脉闭阻。其主症是形体肥胖,月经后期,渐至经闭,带下量多,兼见痰湿壅阻诸症。治当化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方用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

  闭经的诊断要点是女子年逾18周岁而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而又连续停闭3个月以上,应与生理性停经如妊娠期、哺乳期的暂时性停经、绝经期的绝经等相鉴别,特别应与早孕相鉴别。

  月经经期亦称带经期,是指每次月经来潮持续的时间,正常情况下一般为3~7天。经期失常的病变,临床常见的主要是经期延长。

  经期延长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亦称月水不断、月水不绝、经事延长。临床常见血瘀、阴虚血热两类证候。

  血瘀证乃因于瘀血阻滞胞脉,致血不归经而妄行。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黯,有血块,兼见血瘀诸症。治当活血袪瘀,养血止血,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

  阴虚血热证乃因于虚热内扰,冲任不固。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红,质稠,兼见阴虚内热诸症。治当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方用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味。

  经期延长的诊断要点是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应与漏下及赤带相鉴别。

  正文:

  月经的经量是指每次行经排出的经血总量,正常情况下约50~80ml,最多不超过100ml。其经量一般第一天较少,第二、三天较多,第四天后逐渐减少。经量失常的病变,临床常见者有月经过多与月经过少。

  月经过多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较以前明显增多者,临床常见气虚、血热、血瘀3类证候。

  气虚证乃因于气不摄血,冲任不固。其主症是经血量多、色淡红、质清稀,兼见气虚诸症。治当补气摄血固冲,方用举元煎。

  血热证乃因于热伏冲任,迫血妄行。其主症是经血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或有小血块,兼见里热盛诸症。治当清热凉血止血,方用保阴煎加味。

  血瘀证乃因于瘀积冲任,血不归经。其主症是经血量多或持续难净、色紫黑、有血块,兼见血瘀诸症。治当活血化瘀止血,方用失笑散加味。

  月经过多的诊断要点是月经量多,但周期基本正常。因其常与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同时并见,如月经先期量多、月经后期量多,故应予鉴别。若经量特多,暴下涌急,或伴周期紊乱者,则为崩中,应注意鉴别。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亦称经水涩少。临床常见血虚、肾虚、血瘀、痰湿4类证候。

  血虚证乃因于营血不足,血海不充。其主症是经血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无血块,兼见血虚诸症。治当养血调经,方用滋血汤。

  肾虚证乃因于肾气不足,精血亏乏,血海不盈。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稀薄,兼见肾中精气不足诸症。治当补肾养血调经,方用归肾丸。

  血瘀证乃因于瘀阻冲任,血行不畅。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兼见血瘀诸症。治当活血化瘀调经,方用桃红四物汤。

  痰湿证乃因于痰阻经脉,血行不畅。其主症是经血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兼见痰湿内停诸症。治当燥湿化痰调经,方用苍附导痰丸。

  月经过少的诊断要点是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经量很少,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已婚育龄妇女服用避孕药也可导致月经量少,应予鉴别。另外,还须与早孕妇女而有激经者相鉴别。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或剧痛昏厥者,亦称经行腹痛。本病可归属于经行前后诸病的范畴,但因其以经行前后小腹疼痛为主症,病位在冲任二脉与胞宫,故单独讲述。痛经临床常见气滞血瘀、寒凝胞中、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亏损5类证候。

  气滞血瘀证乃因于情志所伤,气机不畅,血行瘀阻,冲任不利而经血瘀阻胞宫,不通则痛。其主症是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行不畅或量少、色紫黯、有血块,块下痛减,经净则疼痛消失,兼见气滞血瘀诸症。治当理气化瘀止痛,方用膈下逐瘀汤。

  寒凝胞中证有虚证与实证之别。虚证为阳虚内寒,实证乃寒湿凝滞。阳虚内寒证因于素体阳虚,寒从中生,冲任、胞脉失煦,经脉收引,血行涩滞,不通则痛。其主症是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色淡黯,兼见阳虚内寒诸症。治当温经暖宫止痛,方用温经汤(《金匮要略》)加味。寒湿凝滞证因于寒湿之邪客于冲任、胞中,寒凝血瘀,不通则痛。其主症是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经量少、色黯黑、有血块,兼见寒湿内停诸症。治当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味。

  湿热下注证乃因于湿热流注冲任,蕴结胞中,阻滞气血,不通则痛。其主症是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胀痛,经色黯红、质稠、有血块,带下黄稠,兼见湿热内蕴诸症。治当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用清热调血汤加味。

  气血虚弱证乃因于气血素亏,经行后血海空虚,冲任、胞脉失养,虚滞作痛。其主症是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经量少、色淡、质稀薄,兼见气血不足诸症。治当益气补血,调经止痛,方用圣愈汤加减。

  肝肾亏损证乃因于肝肾亏损,精血不足,经行之后,亏损更甚,冲任、胞脉失养而痛。其主症是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而痛,经量少、色淡黯、质稀薄,兼见肝肾亏损诸症。治当补益肝肾,调经止痛,方用调肝汤。

  痛经的诊断要点是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疼痛可引及全腹或腰骶部,或外阴、肛门坠痛。就痛经发生的时间而言,一般实证之痛多发于经前或经期,虚证之痛多发于经期或经后,可供临床辨证参酌。其疼痛程度有轻有重,但一般无腹肌紧张或反跳痛,应与内、外科疾病导致的腹痛相鉴别。

  经行前后诸病是指伴随经期或经行前、后而出现的一类病变。临床常见的有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泄泻、经行吐衄、经行口糜、经行风疹块、经行眩晕、经行浮肿、经行情志异常等。上述病变与内科疾病中的相应病变,既有相同点,又有所不同。所不同者,就在于这类疾病的临床特点是随月经来潮而呈周期性发作,故其辨证与论治,除遵循内科学中相应病变的辨治原则外,还应针对其与月经周期的相应关系而注意调理月经。一般来说,这类病变中的实证多发于经前或经期;虚证多发于经期或经后。这是因为经前、经期经血欲行,而实者阻碍其行故病发;经期、经后经血已出,使虚者更增其虚故病发。以此为参照,对这类病变的掌握并不困难。

  绝经前后诸证是指部分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出现与绝经有关的证候,如眩晕耳鸣,烘热汗出,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潮热面红;或面目、下肢浮肿,纳呆便溏;或月经紊乱,情志不宁等等。这些证候往往因人而异,轻重不一,参差出现,持续时间或长或短,短者数月、半年,长者可迁延数年,亦称经断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肾为先天之本,妇女到49岁左右,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脉虚,即将进入绝经期,此时易于出现阴阳失调。一些妇女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适应这种生理变化,就会在绝经前后发生病变。

  绝经前后诸证临床常见肾阴虚、肾阳虚两类证候,并可涉及心、肝、脾三脏。

  肾阴虚证乃因于素体阴虚,到这一时期,肾中精气渐衰,以至阴虚更甚,阴阳失调而发病。其主症是月经先期或先后不定期、色鲜红、量或多或少,或已绝经,兼见眩晕耳鸣,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痠痛,或皮肤干燥瘙痒,口干便秘,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阳亢火旺诸症。治当滋肾养阴,佐以潜阳,方用左归饮加味。若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证,则兼见烦躁易怒,胁痛口苦,失眠多梦。治当滋肾柔肝,育阴潜阳,方用左归饮合二至丸加味。若因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致心肾不交之证,则兼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甚或神志失常。治当滋肾宁心安神,方用左归饮合补心丹。

  肾阳虚证乃因于素体阳虚,至绝经前后,肾中精气渐衰,致阳虚更甚,阴阳失调而发病。其主症是经血量多或崩中漏下、色淡、质稀、或色黯、有血块,或已绝经,兼见面浮肢肿,精神萎靡,形寒肢冷,腰膝痠冷,纳呆腹胀,便溏尿频,带下清稀,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水滑,脉沉细无力。治当温肾扶阳,佐以温中健脾,方用右归丸合理中丸加减。若肾阴肾阳俱虚,则症状错杂,时而畏寒,时而烘热汗出,头晕耳鸣,腰痠乏力。治当滋阴扶阳,调补冲任,方用二仙汤合二至丸加味。

  绝经前后诸证的诊断要点是妇女正值绝经前后,年龄在45~55岁之间,多发于49岁左右,出现月经紊乱,或已绝经,伴随多种症状,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应与内科疾病中的眩晕、心悸、水肿等相鉴别。应特别注意的是,绝经期前后的年龄亦为癥瘕好发之期,二者应详加鉴别。

  带下是妇女生而即有的一种液态物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肾气充盛,脾气健旺,由任、带二脉约束,阴道内有少量无色、无气味的液体泌出,即为带下,其对阴道有润泽作用。在月经期前后及经间期,其量稍多,但色、质、气味无异常,此属正常生理现象。

  带下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带下病是泛指经、带、胎、产、杂等所有妇科疾病。狭义带下病是指妇女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其它全身或局部症状者。本文所述者,是狭义带下病。带下病的病因主要是湿邪,或为外感湿热邪毒,或为内生之湿。其病机则为湿邪下注,带脉失约,任脉不固,以致带下量多。其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脾、肾两脏。其治疗以调补脾肾为主,治脾宜升、宜燥;治肾宜补、宜涩。至于外感湿热邪毒,则宜清热解毒除湿。带下病临床常见脾虚、肾虚、湿热、湿热邪毒4类证候。

  脾虚证乃因于脾不健运,水湿下注,伤及任、带。其主症是带下绵绵不断、色白、质较粘、无臭,兼见脾气虚诸症。治当健脾益气,除湿止带,方用完带汤。

  肾虚证临床有肾阳虚证与肾阴虚证之分。

  肾阳虚证因于肾失封藏,任、带失约,故滑脱而下。其主症是带下清冷量多、淋漓不断、色白、质稀薄、无臭,兼见肾阳虚诸症。治当温肾培元,固涩止带,方用内补丸。

  肾阴虚证因于阴虚内热,损伤血络,任、带不固,致津血混下。其主症是带下赤白、质稍粘、无臭,阴部灼热,兼见阴虚内热诸症。治当益肾滋阴,清热止带,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味。

  湿热证乃因于湿热下注,损伤任、带。其主症是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粘腻、有臭味,或带下色黄白、质粘如豆腐渣状,兼见湿热内蕴诸症。治当清热利湿,方用止带方加味。若属肝经湿热下注之证,其主症是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质粘或呈泡沫状、有臭味,阴部痒痛,兼见肝经湿热诸症。治当清肝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

  湿热邪毒证乃因于外感湿热邪毒,侵袭阴部,伤及任、带。其主症是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或五色杂下、质粘腻或如脓样、臭秽难闻,兼见湿热邪毒内蕴诸症。治当清热解毒除湿,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味。

  带下病的诊断要点是妇女带下量明显增多,且色、质、气味异常。一般来说,色白、质稀、无臭者多属虚寒;色赤白相兼、质稍粘、无臭者多属虚热;色黄、质粘腻、有臭味者多属湿热;色黄或黄绿、或五色杂下、质粘腻或如脓样、臭秽难闻者,多属外感湿热邪毒。赤带应与经间期出血、经漏相鉴别;脓浊带下应与阴疮排出的脓液相鉴别;五色带脓血杂下,臭秽难闻者,应提防妇科癌变。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方及典型病例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失调疗效满意,下面分别阐述中医辩证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方及典型病例。

  1.脾肾气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量多,经色淡,质稀薄,面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腹冷坠,纳呆便溏,夜尿多。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脉细无力,尺脉弱。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调经。  方药:举元煎合归肾丸加减。

  党参20 克,黄芪20 克,白术15 克,炙甘草6 克,熟地20 克,川续断15 克,补骨脂15 克,菟丝子20 克,艾叶10 克,首乌30 克,当归12 克。

  方解:本方用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熟地、补骨脂、菟丝子、川续断补肾,艾叶温经止血调经,首乌、当归养血调经,炙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法:正值经期量多,去当归,加阿胶12 克(另溶)、乌贼骨12 克、金樱子30 克、艾叶用炭以止血。经期延长,日久不断,加炒蒲黄10 克、益母草30 克以祛瘀止血。纳呆食少,加淮山药20 克、砂仁9 克(后下)、陈皮6 克以行气健脾胃。若月经后期未至加巴戟9 克、牛膝12 克、鸡血藤30克、川芎10 克以通经。

  典型病例

  陈XX,女,46 岁,干部,门诊号095175。患者近一年月经紊乱,18~20 天一潮,历8~10 天干净,用卫生巾5~6 包,今正值经期第2天,经量多,色淡红,时挟血块,面色白,神疲乏力,头晕,腰酸痛,无腹痛,口淡,纳呆,夜尿多,大便烂,舌质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诊为月经失调,中医证属脾肾气虚型,拟方:党参30 克,黄芪30 克,白术15 克,炙甘草6 克,首乌30 克,阿胶15 克(另溶),补骨脂15 克,川续断15 克,金樱子30 克,艾叶10 克。每日1 剂,复煎再服。用药两天,阴道流血减少,上方加乌贼骨15 克,用药7 天月经干净,经净后上方去阿胶、艾叶、乌贼骨、金樱子,加菟丝子15 克,茯苓15 克,当归9 克,经潮时守原方,共治疗3 个月,月经基本恢复正常。

  2.肝肾阴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提前,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色鲜红,量或多或少,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于口燥,失眠多梦,小便黄少,大便于结。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清热调经。

  方药:二至丸合两地汤加减。

  女贞子15 克,旱莲草18 克,干地20 克,白芍15 克,玄参15 克,麦冬15 克,山茱萸12 克,菟丝子15 克,五味子9 克。

  方解:本方用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菟丝子滋养肝肾,于地、白芍、玄参、麦冬滋阴清热,五味子交通心肾,并有收涩止血的作用。

  加减法:正值经期,月经量多,加阿胶12 克(另溶)、岗稔根30 克、乌贼骨12 克、金樱子30 克以养血收涩止血。经期延长,淋漓不断者,可加益母草30 克、茜草根15 克、地榆15 克、荆芥炭10 克、煅牡蛎30 克以祛瘀凉血、收涩止血。

  月经完期或先后无定,加桑椹子15 克、金樱子30 克、珍珠壳20 克、淮山药15 克、当归9 克以滋肾调经。

  典型病例

  吴××,女,13 岁,门诊号为091935。患者12 岁月经初潮,第一次月经历20 天干净,后停经半年,近两月月经频发,15~18 天一潮,历7~8 天干净,用纸巾3 包,经色鲜红,手足心热,口干,梦多,大便较干结,舌质红,少苔,脉细数,诊为月经失调(先期,量多),中医证属肝肾阴虚型。拟方:女贞子15 克,旱莲草18 克,岗稔根30 克,菟丝子15 克,山茱萸12 克,干地20 克,白芍12 克,五味子9 克,平时加淮山药15 克,当归9 克,月经期加益母草15 克,首乌20 克,阿胶12 克(另溶),共治疗3 个月,月经25~28 天一潮,历6 天干净,用纸巾1+包,随诊半年,月经正常。

  3.气血虚弱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滋血汤加减。

  当归15 克,熟地30 克,白芍12 克,川芎10 克,党参15 克,黄芪15克,白术12 克,茯苓20 克,鸡血藤30 克,黄精20 克,首乌20 克。

  方解:

  本方用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鸡血藤、首乌、黄精补血养血

  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助生化之源,共奏补益气血调经之功。

  加减法:月经后期未至,可加丹参20 克、牛膝9 克以活血通经。心悸怔忡可加酸枣仁15 克、夜交藤20 克、大枣10 克、五味子9 克以养心安神。

  典型病例

  林××,女,31 岁,工人,门诊号为051355。患者两年前顺产一女婴,产后8+月,月经复潮,出现月经后期,量少,多40~70 天一潮,历2 天干净,用纸巾4~5 条,未湿透,头晕乏力,心悸,腰酸,面色萎黄晦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检查内分泌五项提示卵巢功能早衰,诊为月经失调(过少),中医证属气血虚弱兼肾虚型。拟方:当归15 克,川芎10 克,白芍15 克,熟地20 克,党参20 克,白术15 克,丹参30 克,鸡血藤30 克,淫羊藿12 克,菟丝子20 克,随症加减共治疗6 个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量明显增多,历4~5 天干净,用纸巾10 条,复查内分泌五项正常。

  4.肝郁气滞型。

  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经色紫红,夹血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暖气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调经。

  方药:逍遥散加减。

  柴胡12 克,白芍15 克,当归12 克,茯苓15 克,白术9 克,香附12克,郁金12 克,木香6 克(后下),炙甘草6 克,每日1 剂,水煎服。

  方解:本方用柴胡、香附、郁金、木香疏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血调经,茯苓、白术健脾和中。

  加减法:肝郁化热见月经先期、月经过多者,可加丹皮12 克、栀子10克、川楝子10 克以疏肝清热,茜草15 克、地榆15 克以凉血止血。气滞血瘀见月经后期,经行不畅,加丹参20 克、牛膝15 克、桃仁12 克、红花6 克、益母草30 克以活血调经。肝郁脾虚月经失调加重茯苓至30 克,淮山药15克以健脾益气。肾虚见面部有斑加女贞子15 克、菟丝子15 克,以滋肾调经。

  典型病例

  陈××,女,38 岁,工人,门诊号为018918,患者近一年月经先后无定,经量偏少,经色紫红,经前胸胁、乳房胀痛,经行时少腹胀痛,面色晦黯有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诊为月经失调。中医证属肝郁气滞兼肾虚型,拟方:柴胡10 克,白芍15 克,当归12 克,丹参20 克,女贞子15 克,菟丝子20 克,郁金15 克,香附12 克,茯苓15 克,炙甘草6 克。每日1 剂煎服,治疗3 个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面部黯斑变浅。

  5.血寒型。

  主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夹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质淡黯,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方药:温经汤加减。

  桂枝10 克,艾叶10 克,熟附子9 克,当归15 克,川芎12 克,炙甘草6 克,党参20 克,白术15 克,牛膝12 克。

  方解:本方用桂枝、艾叶、熟附子温经散寒调经,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调经,牛膝活血化瘀通经。

  加减法:如腹痛拒按,时下血块者,加吴茱萸6 克、乌药9 克、香附9克、炒蒲黄10 克以散寒祛瘀止痛,如月经量多,去牛膝,加炮姜10 克、艾叶12 克用炭以温经止血。

  典型病例

  曾××,女,29 岁,个体户,门诊号051559,患者月经周期延后,40~50 天一潮,经量少,色淡黯,经行小腹冷痛,得热痛减,腰膝酸疼,口淡,大便烂,舌质淡黯,苔白,脉沉细,诊为月经失调,中医证属血寒型月经后期,拟方:桂枝10 克,艾叶10 克,熟附子10 克,当归15 克,川芎10 克,熟地20 克,党参20 克,白术15 克,牛膝12 克,台乌药10 克,用药两个月,月经30~35 天一潮,经量增加,经行腹痛消失,嘱忌生冷寒凉之品调理。

  6.血瘀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或多或少,经期延长或缩短,经色紫黑,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弦涩。

  治法:活血祛瘀调经。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

  当归12 克,川芎9 克,赤芍12 克,熟地15 克,桃仁10 克,红花6 克,炒蒲黄10 克,五

关于经断复来的治疗方法就介绍到这了,由于经断复来比较难治,需有一定的时间,患者除了找个正规医院,还得对医生有信心。



哪些方法治疗身体虚好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接触到一些身体虚弱的人,因此对于身体虚弱造成的危害具有一定的了解。很多疾病的产生也都是因为身体虚弱引起的,因此想要改善自身的生活状况和工作状况的关键就是养好自身的身体。但是哪些哪些方法治疗身体虚好呢?这就成为了身体虚弱的患者都想要知道和了解的问题。

气虚:主要为神疲乏力、气短、倦怠等乏力症群,也就是指全身精神不佳,体力不济。

代表补品为人参,包括西洋参、白参(生晒参)、野山参、红参(朝鲜参、高丽参)等;一般说气虚而稍偏热的,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炎、更年期综合征者应服用西洋参为宜;单纯气虚者可服用白参(生晒参),气虚较严重者可服用野山参,因为野山参补气的功效显著;反之,气虚偏寒的应用红参(高丽参)进补,红参有补气温阳的功效。

血虚:相似于现代医学的贫血症,指经常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萎黄、失眠、多梦、月经过多等症状。

代表补品为阿胶、当归等,阿胶就是驴皮胶,有补血、止血的功效,除了用阿胶熬制膏方外,可作为妇女补血调经的常用补血药。

阳虚:一般是指除了气虚证之外,还有畏寒、怕风、四肢发凉等症状。

代表补品为鹿茸,鹿茸的壮阳功能较强,可磨粉或浸酒后服用;但阴虚内热者应禁忌,否则有可能造成出血、烦热不安等不良反应。

很多人在知道自身身体虚弱后,都盲目的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是药三分毒,很多药物调节不仅不能增强患者的体质,甚至还会对于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身体虚弱的患者不能盲目的使用药物来进行调节,最好是长期坚持的使用食疗和运动了解来进行身体的调节。



月经过多的药茶疗法

月经周期正常,而月经量明显增多,或经期持续超过7天,总量亦增加(超过80ml)者,称为月经过多,古医籍亦有简称“经多”。本病的诊断要点是经量明显增多,在一定时间内能自然停止。

月经过多较多出现在青春期少女﹑生育年龄的妇女及绝经前后的妇女身上。这是青春期的少女因为肾气未发育充盛,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导致经血过多;生育年龄的妇女则由于生育过多、生育期的胎前及产后调理不好或流产等原因致使肾气损伤,冲任失调引致经血过多;而绝经前后则因为肾气渐衰,以致冲任失调。

治疗经血过多首先要准确辨证分型,主要方法是观察经血的情况,加以辨证。气虚型经血色淡清稀如洗肉水;血热型经血色鲜红或深红,黏稠或有血块;瘀血型则经血色紫暗有块,或伴痛经,瘀血排出后则经量会减少。气虚宜益气摄血,血热当清热凉血,血瘀应活血化瘀。

气虚型 月经量多,经色淡红,质地清稀,经期延长,兼见面色无华,或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心悸怔忡,舌淡苔薄,脉象细弱。治以补气摄血。

【莲子花茶】

花茶3g,莲子30g,冰糖20g。将莲子用温水浸泡数小时后,加冰糖炖烂备用;将花茶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后取汁,与莲子汁冲匀,即可饮用。《玉楸药解》说:“莲子甘涩,甚益脾胃,而固涩之性,最宜滑泄之象。”莲子甘可补脾,养心益肾,涩可固脱;辅以冰糖补中益气;花茶为佐使,理气解郁。三药合用,补而不滞,而达气行则血行,补气以摄血之目的。

【黑木耳红枣茶】

黑木耳30g,红枣20枚,茶叶10g。煎汤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服7日。功能补中益气、养血调经,适用于气不摄血之月经过多。

血热型经来甚多,经色鲜红或深红,质稠黏有光泽,小腹作胀,血流出自觉有热感,可见唇干红,口渴,心烦,小溲短黄,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以清热凉血,止血固冲。

【黑白茶】

墨旱莲30g,白茅根30g,苦瓜根15g,冰糖适量。将诸药洗净,加水适量煎取药汁,再加入冰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不拘时代茶饮。功能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芙蓉莲蓬茶】

木芙蓉花15g,莲蓬15g,冰糖15g。以上前2味加水煎汤,去渣取汁,加入冰糖,代茶频饮。功能清热凉血,消肿解毒。适用于血热型月经过多。

【地锦草茶】

鲜地锦草50~100g(干者30g),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至经净,用于血热型月经过多。

【青蒿丹皮茶】

青蒿6g,丹皮6g,茶叶3g,冰糖15g。将青蒿、丹皮冼净,与茶叶同放杯中,用开水浸泡15~20分钟后,再加入冰糖溶化。每日1剂,不拘时饮用。方中清蒿能清透伏热,丹皮清热凉血止血,冰糖补中益气,并能防制青蒿、丹皮之苦寒伤胃,共奏清热凉血、止血之功。

【仙鹤草茶】

仙鹤草60g,荠菜50g,茶叶6g。上3味同煎,每日1剂,随时饮用。适用于崩漏及月经过多。

血瘀型 经行量多,紫黑有块,少腹冷痛拒按,血块排出疼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象细涩。治以活血化瘀止血。

【菜苔茶】

油菜苔120g,蜂蜜适量。将油莱苔洗净,切碎略捣,绞取汁液,对入蜂蜜,调匀。每次服2~4汤匙,本方适用于血瘀引起的月经过多。

【止血葡萄茶】

红茶2g,葡萄干30g,蜜枣25g,加水400ml共煎,煮沸3分钟,分3次服,每日1剂。化瘀止血,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及血瘀型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者要注意自我调养,消除恐惧心理,避免不良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愉快的心情和乐观的情绪;要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部清洁,防止感染;平时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多吃些禽类、鸡蛋、牛奶、动物的肝和肾、鱼、豆制品等,以增强体质,保证月经正常运行。



妇女绝经综合征如何治疗?

月经紊乱、眩晕耳鸣、潮热汗出、心悸失眠……这是得了绝经综合征,它是由于女性绝经前后性激素的波动而引起的,那么面对绝境综合症应该如何进行调理治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绝经综合症的辩证治疗,关注妇女的健康。

一、辨证论治

本病以肾虚为本,治疗应注重平调肾中阴阳,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温燥,更不可妄用克伐之品。

1、肾阴虚

证候:绝经前后,月经紊乱,月经提前量少或量多,或崩或漏,血色鲜红;头晕目眩,耳鸣,头部面颊阵发性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腰膝酸疼,或皮肤干燥、瘙痒,口干便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方药:滋肾养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

2、肾阳虚

证候:经断前后,月经紊乱,经行量多,色淡黯,或崩中漏下;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腰背冷痛,或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频数,带下清稀;舌淡,或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方药:温肾扶阳。右归丸加减。

3、肾阴阳俱虚

证候:经断前后,月经紊乱,量少或多;乍寒乍热,烘热汗出,头晕耳鸣,健忘,畏寒怕风,浮肿,腰背冷痛;舌淡,苔薄,脉沉弱。

治法方药: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加减。

二、经验方

1、自拟方

药物组成:熟附子6克,炮姜5克,炙甘草9克,党参30克,白术18克,何首乌30克,岗稔根30克。

适应证:脾肾阳虚致绝经前之月经过多,血块多,面色苍黄晦暗,舌质淡暗,脉沉微弱。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服两次。

2、养血宁心安神汤

药物组成:紫丹参24克,琥珀末(冲服)1.2克,茯神12克,磁石30克,青龙齿15克,紫贝齿30克,九节菖蒲3克,淮麦30克,红枣15克,炙甘草6克。

适应证:阴亏火盛,心肾失养,致心悸失眠,情绪烦躁,善怒,盛则悲伤啼哭等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服一次。

3、清眩平肝汤

药物组成:麦门冬、生地黄、白芍、桑叶、菊花、黄芩、女贞子、旱莲草各9克,牛膝12克,瓜蒌30克。

适应证:阴虚肝旺之绝经综合征,症见头痛恶心,胃脘胀痛,大便干,舌质暗红,脉眩滑。

用法用量:水煎分服,每日一剂。

4、清心滋肾汤

药物组成:钩藤15克,黄连3~5克,牡丹皮、紫贝齿(先煎)、淮山药、山萸肉、茯苓各10克,莲子心5克,紫草、合欢皮各10克,浮小麦30克。

适应证:肾阴虚绝经综合征。月经先期,量少或先期量多,或崩漏,或绝闭,经色鲜红或紫红,无血块,烘热出汗,头目眩晕,五心烦热,焦虑急躁,腰背酸楚,心悸失眠,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弦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服,每日一剂,连服两个月。



月经过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一名30岁左右的外地女性近几年来月经量一直特别大,但她羞于到医院看病,直到近日实在难以忍受才到医院就诊,结果诊断是子宫肌瘤所致。专家称,临床上像这名女性的患者很多,而且很多女性由于难为情,遇到生理上的疾病难以启齿,甚至有些女性对一些生理常识也不清楚,一直处于模糊概念,比如月经多少才算正常?超过多少是量多了呢?月经过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妇科专家认为,正常的月经出血应为20~60毫升,超过80毫升为月经过多。以卫生巾的用量大概估计,正常的用量是平均一天换四五次,每个周期不超过两包(每包10片计)。假如用3包卫生巾还不够,而且差不多每片卫生巾都是湿透的,就属于经量过多。不同年龄、生理阶段的女性,发生月经过多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妇科专家指出,月经过多和子宫肌瘤有关。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很高,达20%~25%,但请别害怕,因为其中99.5%都是良性的。引起月经过多的只有肌间和粘膜下两种类型的子宫肌瘤居多。子宫内膜息肉其实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的病变,近年来子宫颈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子宫颈癌最初引起的症状是性交后的出血,这个情形在行经前后尤其突出,有时甚至可能引起致命性的大量出血。如果你出现进行性增多的月经,或合并其他月经异常如: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不规则出血,或出现性交后出血……都要及时请妇科医生检查。

检查

每年进行一次标准的妇科检查,包括盆腔检查、宫颈抹片和必要时进行的盆腔超声扫描、腹腔镜或宫腔镜的检查,可以帮助你早期发现和治疗上述异常情况。

治疗

随着微创手术在临床的广泛运用,大多数的子宫肌瘤手术都可以借助腹腔镜、宫腔镜来完成。微创手术把原来十几厘米的切口变成了腹部两三个0.5-1cm左右的小孔,把肚皮上蜈蚣似的疤痕变成了淡淡的痕迹,住院时间也缩短了,患者通常只要住院观察二天就可离院,术后恢复更快,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减轻了病痛对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



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的治疗方法

可能有一些朋友会听说过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这样的症状吧,不过真正了解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的人肯定是不多的,毕竟妊娠合并卵巢囊肿并不是一种我们常见的症状,但是由于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的危害性很大,所以大家还是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的知识,下文我们介绍一下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的治疗方法。

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处理与非妊娠者在原则上并无分别,一旦确定或怀疑为恶性卵巢肿瘤,应尽早施行手术,而不必顾及妊娠的时期。手术时首要的是确定肿瘤的期别,应做冷冻切片的组织学检查,确定肿瘤的病理诊断和类别。所有的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均应接受化疗。早期肿瘤仅做单侧附件切除者,可在足月分娩后第6周开始,进行化疗;经做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的患者,应在术后5~10天即开始化疗。对于原发于胃、结肠、肝或乳腺等部位的卵巢转移性癌的处理,可因人而异。

化学药物治疗,为主要的辅助治疗。因卵巢恶性肿瘤对化疗较敏感,即使已广泛转移也能取得一定疗效。既可用于预防复发,也可用于术后有残留癌灶者。暂时无法施行手术的晚期患者,化疗也可使肿瘤减缓生长或缩小,为以后手术创造条件。

常用药物有铂类:顺铂和卡铂。烷化剂:环磷酰胺、异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塞替哌和苯丙氨酸氮芥等。抗代谢类:氟尿嘧啶。抗瘤抗生素类:放线菌素D、平阳霉素等。抗肿瘤植物成分类:长春新碱、紫杉醇等。近年来多为联合应用,并以铂类药物为主药。

对卵巢良性肿瘤,除疑为卵巢瘤样病变可行短期观察外,一经确诊,应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及对侧卵巢情况决定手术范围。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比较少见的症状,那就是妊娠合并卵巢囊肿了,我们知道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要重视这种症状,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的治疗方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