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屑偏方_猩红热的偏方

由网友(你听着〓我爱你)分享简介:皮肤脱屑(desquamation)常见于正常皮肤表层不断角化和更新,但由于数量很少,一般不易察觉。中医认为皮肤脱屑多因猩红热这种疾病可能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其实是不知道的,因为猩红热这种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比较少见的,但是还是有不少人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患上猩红热。其实,猩红热是一种呼吸道的疾病,而且因为猩红热这种病发病比...



脱屑偏方

皮肤脱屑(desquamation)常见于正常皮肤表层不断角化和更新,但由于数量很少,一般不易察觉。中医认为皮肤脱屑多因血虚风燥、阴虚内热所致。西医认为皮肤脱屑原因关键在角质层。皮肤之所以能够维持其光滑细腻而富有弹性的外观,最主要的关键在于有完整的角质层保护。而角质层内适当的脂质与水分含量、自然保湿因子的成分,则是维持皮肤正常角质层功能不可缺少的。

偏方1

鹅掌风:陈醋1斤,加入去皮大蒜头一两,香烟丝(十支),泡二日后用醋浸手,一次10分钟,一日二次,浸后可用清水洗净,连用10日有特效。(此方最好在大伏天使用)

偏方2

唇炎脱屑:用两个不太生的新鲜番茄洗净后榨汁,含在口中两分钟后吐出,重复三次再用清水漱口,每日早晚各一 次,约三天,唇炎便会消失。

偏方3

生姜切碎放白酒内泡24小时后涂在患处,每天1—2次,疗效十分显著。

偏方4

将半打鸡蛋用滚水烚熟,去壳及去蛋白后将6个蛋黄放于乾锅内,先用慢火煎去水分,再用猛火将蛋黄烧至焦黑出油,将油用小瓶储起,待冷后涂於患处,每日涂三次。

引起脱屑的主要原因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质层水分含量会逐渐减少,皮肤就会出现干燥、紧绷、粗糙及脱屑等现象,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摄入足够量的水分,从而可以预防脱屑的发生。以上偏方材料多数生活中常见,因此很容易做到,脱屑是一个过程治疗,需要坚持住一段时间才有疗效。



猩红热的偏方

猩红热这种疾病可能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其实是不知道的,因为猩红热这种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比较少见的,但是还是有不少人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患上猩红热。其实,猩红热是一种呼吸道的疾病,而且因为猩红热这种病发病比较快,在发病的时候,通常患者会伴随着发热、全身出现皮疹等症状,所以常规的治疗,对于猩红热来说并不是多有效的,很多人在患上猩红热之后往往会去寻求猩红热的偏方。

偏方一:风热疫毒证

证候:发热骤起,头痛恶寒,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口渴欲饮,皮肤潮红,唇周苍白,面部、胸部皮疹隐若可见,舌苔薄白或薄黄,或舌如草莓状,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透疹利咽。

主方:普济消毒饮

加减:咽痛较甚者,加土牛膝、射干;脊核肿痛,加夏枯草、紫花地丁;疹透不畅,加葛根、蝉蜕。

偏方二:气营两燔证

证候: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皮疹遍布全身,色赤如丹,烦躁不宁,或便结溲赤,舌苔黄糙,舌质红绛如杨莓,脉数有力。

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主方:凉营清气汤

加减:壮热无汗,丹痧不透,加淡豆豉、浮萍;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皮疹紫黑,加紫草;咽痛腐烂,加土牛膝、青黛。

偏方三:热毒内陷证

证候: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或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疹色紫红,或有斑色紫暗,舌绛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开窍。

主方:清营汤

用法:合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加减:高热、抽搐,加山羊角、钩藤;热甚、出血,加仙鹤草、田三七等。

偏方四:肺胃阴虚证

证候:疹褪而皮肤干燥脱屑或脱皮,精神疲乏,纳食减少,口干喜饮,咽喉干燥而痛,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肺胃。

主方:沙参麦冬汤

加减:口干喜饮、咽喉燥痛,去桑叶,加芦根、玄参;疲乏、短气,加西洋参;纳食减少,加山药、石斛;大便干燥,加火麻仁、柏子仁。

虽然上述文章介绍的四种关于治疗猩红热的偏方对于一些人的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这并不代表这所有的猩红热的偏方对于任何人都是有效果的。所以患者在得知猩红热的偏方之后最好也是不要过分地依赖偏方,平时还是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吩咐来治疗的。



膀胱结石的偏方

膀胱结石是属于膀胱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症,它主要是膀胱内形成了结石而造成的一种病发症。多半是发生在男性中,患前列腺增生症或尿道狭窄的比较多。而在贫困地区则多见于儿童,女性少见。患有这些病症的人都想着尽快的恢复靠着医学上的治疗效果不是很快,所以都去寻找一些偏方进行治疗。

膀胱结石的偏方一:多食黑木耳:对于体内初有结石者,坚持天天吃上1-2次黑木耳,一般疼痛、呕吐、等症状可在2-4天内缓解,结石能在10天左右消失。

膀胱结石的偏方二:金钱草薏苡仁粥:取金钱草,薏苡仁。将金钱草加水煎取药汁一碗,薏苡仁煮粥3碗,两者和匀即成。

膀胱结石的偏方三:苜蓿粥:取苜蓿,粳米,猪油、盐、味精各适量。先将苜蓿洗净切成碎段,猪油下锅,放进苜蓿炒散,加盐和味精炒进味,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进锅,加水1000克,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调进苜蓿即成,日服1剂,温热食用。

膀胱结石的偏方四:黄花鱼头石

黄花鱼头石30g打碎,鸡骨草18g,土茵陈15g,冬葵子15g,炒白芍9g,陈皮(后下)3g,以四碗水煎至八分开,刚开始一周服用三次,两月之后,改成一周两次,三个月后就可以痊愈。

膀胱结石的偏方五:苜蓿粥

取苜蓿200克,粳米100克,猪油、盐、味精各适量。先将苜蓿洗净切成碎段,猪油下锅,放入苜蓿炒散,加盐和味精炒入味,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入锅,加水1000克,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调入苜蓿即成,日服1剂,温热食用。具有清理膀胱结石,浮种,筋骨疼痛,神经痛,白血病,维生素K缺乏症等。凡脾胃虚寒及素体阳虚者不宜服用。

膀胱结石的偏方六:黑木耳

对于体内初有结石者,坚持每天吃上1-2次黑木耳,一般疼痛、呕吐、恶心等症状可在2-4天内缓解,结石能在10天左右消失。因为黑木耳含量有能酵素和生物碱,能促进消化道与泌尿道各种腺体分泌,并协助这些分泌物质催化结石,润滑管道,使结石排出。黑木耳还含有多种矿物质,也能对各种结石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剥脱、分化、浸蚀结石,使结石不断脱屑缩小,然后经管道排出。

膀胱结石的偏方七:茶叶末

可以采用市面上龙井、绿茶、香片、雨前等晒干磨成粉越细越好,用开水冲服,一定要趁热连同茶叶末一起服下。每天早上起来服一次,睡前一次,其他时间随时都可以服用,刚开始服时每次二茶匙,每天服六次,二年后,改为每次一茶匙,每天四次。

上面介绍了几种治疗膀胱结石的偏方,对于一些病患来说使用这样的食疗偏方治疗还是存在效果的。但是这样的效果还是因为我们每位患者的体质都是不同的,从而对食疗的治疗的反应也是各有特色。所以说有的人还是不能够之光靠偏方有时还是需要去医院进行药物的治疗。



药物性皮炎的偏方

药物性皮炎是因为患者对某种药物过敏造成的,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患者应该要先摆脱这种药物的使用,再去医院接受医生的检查或者根据自己的医学知识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药物性皮炎一般是可以选择皮炎汤来治疗的,这种治疗偏方的制作方法是比较简单,而且治疗效果是很明显的。

偏方一

【辨证】药热入营血,蕴而成毒。

【治法】凉血凉营,清热解毒。

【方名】皮炎汤。

【组成】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竹叶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服。

偏方二

【组成】 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各等分。

【用法】 上药研末。每服一钱,水煎去滓,用生姜一大片擂汁,入汤调服。

【功用】 清热利湿。

【主治】 治疗阴茎药物性皮炎属湿热证症见阴茎皮肤肿胀、潮红、水疱、糜烂、渗液,伴有胸闷纳呆,大便溏薄,尿短赤。苔腻微黄,脉滑数。

【方解】 方中苍术燥湿清热健脾;黄柏清热燥湿;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薏苡仁祛湿热、利筋络。四味合用,为清热利湿之妙剂。

偏方三

【组成】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半夏半升、麦冬一升 、人参、甘草各二两 、粳米半升。

【用法】 水煎服,日三服。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 治疗阴茎药物性皮炎属气阴两伤者,症见药疹后期阴茎皮肤脱屑、黏膜剥落,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红苔少,脉细数。

【方解】
方中竹叶、石膏清热除烦为君;人参、麦冬益气养阴为臣;半夏降逆止呕为佐;甘草、粳米调养胃气为使。全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为本方的配伍特点。诸药合用,使热去烦除,气复津生,胃气调和,诸症自愈。

药物性皮炎患者在生活中面对这种疾病的时候,应该采用正确的治疗偏方去治疗,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会不会对某种药物过敏后在去服用它。现在文章介绍的几种治疗药物性皮炎的偏方,建议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去选择它来治疗这种疾病。



脂溢性皮炎的偏方

脂溢性皮炎是皮炎类疾病的一种,多发病于皮脂溢出部位,是指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民间流传着很多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偏方,他们对于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有很明显的效果,常见的症状是皮肤红肿、瘙痒,治疗这种病并不难,我们看一下常用到的偏方。

偏方一、

材料:黄芪20克、白术15克、防风15克、黄芩10克、僵蚕10克、蝉衣10克、牡蛎30克、大青叶3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新清胃散,功能清热除湿,疏风止痒。适用头面部脂溢性皮炎。

偏方二、

材料:黄连5克、黄芩20克、连翘15克、蒲公英15克、知母15克、丹皮15克、生地15克、当归20克、升麻10克、白芷15克、石膏30克、甘草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服150毫升。野菊牛子汤,功能凉血清热,祛风利湿。主治湿性脂溢性皮炎。

偏方三、

材料:野菊15克、生地15克、赤石脂15克、牛蒡子10克、丹皮10克、荆芥9克、防风9克、生米仁30克、白矾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两次

偏方四、

材料:黄柏20-100克

用法:煎水放冷,每日2次冷湿敷,每次11-20分钟。同时内服鱼胆泻肝丸,每次数克,每日2次。对急性期糜烂流水者有良效。

偏方五、

材料:鱼胆草100克,水2000毫升

用法:水煎鱼胆草沸后20分钟过滤去渣,药水放冷湿敷,每日3次。适用于红肿、干燥、脱屑者。

脂溢性皮炎在皮脂发达部位较易发生,在使用上述偏方治疗的同时,患者应注意禁止饮酒,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因为每个人肤质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每种偏方都能起到相同的效果。大家在使用时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偏方。



毛囊角化病的偏方

毛囊角化病其实是是一种慢性毛囊角化性疾病,一般会出现在四肢,其特征为毛囊性丘疹,一般情况下没有非常明显的症状。不过有的人会伴随着轻度的疼痒感,其实是一种基因性的遗传疾病。同时还可能是因为=甲状腺功能不全或维生素A缺乏所致。那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毛囊角化病的治疗偏方。

1、皮损为油腻性痂皮、渗出及恶臭者,可用黄柏、地榆、涌公英、苍术、苦参、皂角刺、徐长卿、土茯苓、皮硝、明矾.煎水外洗后,再外涂青黛散;

2、皮损干裂、脱屑者.可外用疯油膏、润肤甘草油等;

3、皮损呈乳头瘤或簟样斑块者.可外敷黑色拔膏棍、稀释拔膏等;

4、可取鲜马齿苋适量,煎水后外洗患处;

5、鲜藿香及鲜佩兰各适量,水煎内服,余渣水煎外洗患处;

6、核桃仁、杏仁、郁李仁适量,分别捣烂如泥,入轻粉少许,外涂患处。

虽然说毛囊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但是它会影响到美观,而且也是身体一些疾病的反应信号,所以说面对在这样的肌肤疾病,一定不能够轻易的忽略,而且它还具有遗传性,所以说在生活中的一个护理和保健一定要重视。



猩红热的民间偏方有哪些

猩红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如果想要治疗猩红热的话,不妨尝试下猩红热的民间偏方哦!效果还是挺好的呢!那么猩红热的民间偏方有哪些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两款猩红热的民间偏方,仅供大家参考。想要了解猩红热的民间偏方有哪些的朋友可以来看看哦!

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猩红热的民间偏方有哪些?猩红热的民间偏方有以下几种:

猩红热的民间偏方一。

组成:板蓝根10克,生石膏18克,竹叶3克,赤芍5克,丹皮3克,芦根10克,生地12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3克,玄参6克。

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

治法:清热解毒,泻热滋阴。

主治:猩红热。毒疹已出,仍高热,口渴、咽喉红肿、疼痛,可见腐物附着,时或谵语,舌质红或绛有芒刺、中心老黄苔,脉洪数。

猩红热的民间偏方二。

组成:连翘15克,双花15克,菊花20克,牛蒡子10克,芦根15克,黄芩10克,生地20克,玄参15克,寸冬15克,竹茹15克,栀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5小时服1次,可以连续服用,直至痧透热解。

治法:清热解毒透痧。

主治:猩红热导致的烂喉丹痧。其疹点颗粒界限不清,融合成片,以胸背为甚,唯口唇四周呈灰白色而无疹点。伴随疹点的出现,症见高热神昏,谵语,耳聋狂躁,干呕不眠,口干喜冷饮,脉象洪数,舌起芒刺,舌苔赭腻,黑干如胶皮。

加减:丹痧未透不宜攻下,如大便严重秘结者,可加大黄10克,服药后大便得通,即减去大黄。若配合牛黄安宫丸1~2丸,以凉黄酒调化,随汤药同服,效果更显。

以上就是关于猩红热的民间偏方有哪些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对上面介绍的这两种猩红热的民间偏方已经非常了解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猩红热的民间偏方治疗效果是不错的,但是我们自己并不是医生,因此,不要随便使用这些偏方,以免贻误病情。一旦得了猩红热,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上医院,对症治疗。



膀胱结石偏方

膀胱结石是指在膀胱内形成的结石,分为原发性膀胱结石和继发性膀胱结石。前者是指在膀胱内形成的结石,多由于营养不良引起,多发于儿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儿童膀胱结石现已呈下降趋势。后者则是指来源于上尿路或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感染、膀胱异物或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而形成的膀胱结石。在经济发达地区,膀胱结石主要发生于老年男性,且多患前列腺增生症或尿道狭窄;而在贫困地区则多见于儿童,女性少见。如果能在饮食中加入一些营养的食物,或者使用一些简单的偏方,是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

膀胱结石的偏方

偏方1

多食黑木耳:对于体内初有结石者,坚持天天吃上1-2次黑木耳,一般疼痛、呕吐、等症状可在2-4天内缓解,结石能在10天左右消失。

偏方2

金钱草薏苡仁粥:取金钱草,薏苡仁。将金钱草加水煎取药汁一碗,薏苡仁煮粥3碗,两者和匀即成。

偏方3

苜蓿粥:取苜蓿,粳米,猪油、盐、味精各适量。先将苜蓿洗净切成碎段,猪油下锅,放进苜蓿炒散,加盐和味精炒进味,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进锅,加水1000克,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调进苜蓿即成,日服1剂,温热食用。

值得提醒的是,偏方在个人因素上的差异比较明显,所以,在使用前还请遵照医生指示,视个人情况而定。当然,治疗膀胱结石最好也是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中药—苗方溶石灵。



中医怎么治疗膀胱结石

对于膀胱结石大家也知道是属于膀胱疾病中的一种,因为膀胱对于大家的身体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部位。如果出现点什么问题对于就不仅是对于身体健康有影响了。同时还很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很多的朋友就想了解下中医怎么治疗膀胱结石,也好尽快恢复健康。

膀胱结石的偏方一:多食黑木耳:对于体内初有结石者,坚持天天吃上1-2次黑木耳,一般疼痛、呕吐、等症状可在2-4天内缓解,结石能在10天左右消失。

膀胱结石的偏方二:金钱草薏苡仁粥:取金钱草,薏苡仁。将金钱草加水煎取药汁一碗,薏苡仁煮粥3碗,两者和匀即成。

膀胱结石的偏方三:苜蓿粥:取苜蓿,粳米,猪油、盐、味精各适量。先将苜蓿洗净切成碎段,猪油下锅,放进苜蓿炒散,加盐和味精炒进味,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进锅,加水1000克,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调进苜蓿即成,日服1剂,温热食用。

膀胱结石的偏方四:黄花鱼头石

黄花鱼头石30g打碎,鸡骨草18g,土茵陈15g,冬葵子15g,炒白芍9g,陈皮(后下)3g,以四碗水煎至八分开,刚开始一周服用三次,两月之后,改成一周两次,三个月后就可以痊愈。

膀胱结石的偏方五:苜蓿粥

取苜蓿200克,粳米100克,猪油、盐、味精各适量。先将苜蓿洗净切成碎段,猪油下锅,放入苜蓿炒散,加盐和味精炒入味,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入锅,加水1000克,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调入苜蓿即成,日服1剂,温热食用。具有清理膀胱结石,浮种,筋骨疼痛,神经痛,白血病,维生素K缺乏症等。凡脾胃虚寒及素体阳虚者不宜服用。

膀胱结石的偏方六:黑木耳

对于体内初有结石者,坚持每天吃上1-2次黑木耳,一般疼痛、呕吐、恶心等症状可在2-4天内缓解,结石能在10天左右消失。因为黑木耳含量有能酵素和生物碱,能促进消化道与泌尿道各种腺体分泌,并协助这些分泌物质催化结石,润滑管道,使结石排出。黑木耳还含有多种矿物质,也能对各种结石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剥脱、分化、浸蚀结石,使结石不断脱屑缩小,然后经管道排出。

膀胱结石的偏方七:茶叶末

可以采用市面上龙井、绿茶、香片、雨前等晒干磨成粉越细越好,用开水冲服,一定要趁热连同茶叶末一起服下。每天早上起来服一次,睡前一次,其他时间随时都可以服用,刚开始服时每次二茶匙,每天服六次,二年后,改为每次一茶匙,每天四次。

通过以上的介绍后,大家对于中医怎么治疗膀胱结石也应该了解的很清楚了。其实对于一些患者使用食疗的办法还是有着很大的效果的,但是大家并不能随意食用必须是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才能更好的恢复健康呢。



淋证的偏方

淋证是小便比较频繁但是每次尿的量不多而且有尿不尽的感觉,淋证有多种表现,要预防淋证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我们能增强自己的体质并且消除各种湿热和外邪。淋证的病人可以多喝水并且饮食一般要以清淡为主,出现淋证可采取一些偏方来治疗。

[方一]

阳桃3--5枚,蜜30克。将阳桃和蜜煎汤,代茶饮。

本方清热、利水、润燥,适用于石淋。所谓石淋,是以小便混浊,刺痛不移,时夹沙石为特征。

[方二]

花生仁适量。将花生仁炒熟,取其外红衣约半茶杯,研为细末,开水冲服。

本方适用于膀胱结石。

[方三]

鲜芥菜250克,鸡蛋1枚。将芥菜洗净切碎,鸡蛋打碎,2味加水煮汤,午饭前顿服,1日1次,以愈为度。

本方适用于泌尿与结石。

[方四]

大黄、海金沙各30克,鸡蛋数个。将大黄、海金沙共研为细末,用蛋清调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5克,1日2次。

本方通淋利湿,适用于石淋、砂淋。

[方五]

血余炭10克,地骨皮、车前子各20克,五灵脂5克。水煎服,每日2次。

本方适用于小便热涩刺痛者。

[方六]

葡萄1.5千克,蜂蜜、盐各适量。将葡萄去皮切片,用蜂蜜泡10分钟,焙干,再浸再焙,连续3次。每次嚼服数片,盐水送服,每日3次。

本方清热、润燥、解毒、散瘀血,适用于各种淋病,小便白浊,尿道刺痛。

[方七]

丹参24克,赤白芍各12克,炒川楝、元胡、芒硝(分冲)、生大黄各9克,海金沙15克,金钱草100克,木通9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服。

本方活血行气,利湿消石,适用于砂石淋。

[方八]

桑寄生50克,川牛膝20克,石韦、冬葵子各25克,瞿麦20克,海金沙25克,车前子15克,鸡内金5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益肾利湿,活瘀化石,适用于砂石淋的歇止期治疗。

[方九]

棕榈根30克,猪精肉500克。一起炖至肉熟为止。

本方止血、祛湿、消肿解毒,适用于血淋证。所谓血淋,皆尿色红赤,或夹紫暗血块,溲频短急,热涩刺痛者。

[方十]

黑槐子末、大黄末各2克,鸡蛋1枚。

将2味药共放于鸡蛋中搅匀,白面糊口煮熟,每服2枚,每日1次,停2日,服后多喝开水。

本方凉血止血,清热泻火,适用于血淋。

[方十一]

芹菜1500克。将芹菜洗净,捣烂取其汁,加热至沸,每次服60克,日3次。

本方凉血、止血,适用于小便溺血证。

[方十二]

乱发若干,麝香少许,米醋适量。将乱发烧为灰,不拘多少,为末,入麝香少许,每服6克,用米醋泡汤调下。

本方出自《类编朱氏集验方》,适用于血淋。

[方十三]

茄叶适量。将其熏干为未,每服6克,温酒或盐汤下,隔年者尤为佳妙。

本方出自《男女奇效良方》,适用于血淋。

[方十四]

生藕节500克,白冬瓜250克。2者洗净切片,加水煮汤,代茶饮。

本方适用于血淋。

[方十五]

玉米须30克,灯蕊草、车前子各10克,猪小肚1个。将玉米须、灯蕊草、车前子先用砂锅加水煎煮,取汁煮猪小肚(切小块),加食盐少许调味,喝汤食猪小肚,连服3--5日。

本方清热利湿通淋,适用于热淋。所谓热淋,指小便频数,点滴而下,尿色黄,灼热刺痛者。

[方十六]

车前子、木通各12克,柴胡30克,黄柏16克,五味子12克。水煎服,每天]剂,早晚服。

本方清热、利湿、通淋,适用于热淋患者。

[方十七]

豌豆苗30克,薏米50克,味精、盐、麻油少量,粳米50克。先将粳米与薏米煮粥,沸后加入豌豆苗同煮,食时加上述调料。

本方适用于热淋。

[方十八]

薏苡仁30克,萆薜6--10克,粳米100克。将萆薜单煎取汁,与薏苡仁、粳米同煮为粥。

本方清热利湿,适用于膏淋。所谓膏淋,是指小便混浊如米酒,或有滑腻之物,排尿时尿道热涩疼痛。

[方十九]

杉树根50克,桃仁6克,鲜鸡蛋1只。加水适量,煮至蛋熟,吃蛋喝汤,早晚各1次,连服5天。

本方适用于膏淋。

[方二十]

胡桃肉10克,大麦3克,甘草、灯蕊草各1克。

将各药加水共煎至40分钟,取液,温服。

本方补肾、健脾、清利湿热,适用于劳淋,所谓劳淋,指小便点滴不尽,淋漓不已,尿道微痛,遇劳即发者。

[方二十一]

生黄芪60克,鲜鲤鱼1条500克左右。2者加水共煮,人调料后饮汤吃肉。

本方适用于劳淋。

[方二十二]

车前草、鱼腥草、白花蛇舌草、益母草、茜草各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本方为北京著名中医王琦验方,功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临床上主要用来主治急性泌尿系感染,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淋沥不畅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或红细胞。

泌尿系感染,属中医淋证范畴,病机多为湿热蕴结膀胱。辨证依据有三:1.明显尿路刺激症状;2.舌苔黄或黄腻;3.尿常规检查符合泌尿系感染。五草汤是王琦教授多年经验所创之方,经数百例验证,在明确诊断后运用此方,几乎无1病例疗效不显,有进修大夫及研究生学用此方之后,亦屡验。

[方二十三]

蕹莱250克,冰糖适量。蕹菜摘洗干净,切碎,放人锅中,加清水煮汤,调以冰糖(或蜂蜜)进食。

本方有止血功效。适用于鼻血、尿血、便血。

本方出自《岭南采药录》,原方用于“鼻血不止”为止血方。络脉损伤,血不循经,则见出血,法宜止血。方中以蕹菜为主,能制止出血;以冰糖为辅佐,补肺胃以助止血,兼可调味,合用而为止血之方。本品偏于寒凉,用治出血,偏于热性出血者为宜。

[方二十四]

山栀子10克,淡豆豉15克,荠菜30克(鲜品用60克》。将药先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日服2次。

本方为福建著名中医俞长荣验方,功能清热、凉血、利尿,适用于热结三焦,迫血妄行之尿血。

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方中豆豉轻宣郁火,栀子清三焦火,引热下行,二药降中有宣,宣中有降,用于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之气血紊乱,郁火内生有较好的疗效。荠菜性味甘平,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尿,据民间经验,可用治吐血、便血、乳糜血尿等多种血证,《现代实用中药》亦称其为很好的止血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该药有使升高的血压降低的作用。三药配合,适用于热结三焦,迫血妄行之血尿。俞长荣教授临床处方喜师经方,且善用时方、民间验方。简洁扼要、配伍有度为其立方用药的一大特点,桅豉荠菜汤即其代表方之一。本方虽仅寥寥三味,但针对性强,方简效捷,临证用之,常有得心应手之妙。

可酌加丹皮、生地、藕片、旱莲草等,如热迫下焦,尿频尿急尿痛明显者,可配合导赤散或八正散加减;阴虚血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者,可配合六味地黄丸(改汤)加减。

[方二十五]

生黄芪30克,当归10克,熟地24克,麦冬、知母各10克,牛膝12克,白芍15克,丹参20克,白茅根、刘寄奴各30克,艾叶炭6克。水煎两遍,水煎液混合早晚分服。

本方为著名山东中医目学泰验方,功能治阴益气,清热凉血,补血止血,适用于由于热蓄肾与膀胱,损伤脉络,营血妄行,血从尿出者。

[方二十六]

荠莱半斤,瘦猪肉2两,大米2两,黄酒、酱油、盐、淀粉、味精适量。猪肉剁成泥,加黄酒、酱油、淀粉搅成肉糜,油烧热炒熟待用。荠菜洗净切碎末,大米煮成粥,先加入荠菜末,煮5分钟,再调入肉糜,煮沸后调味即可。

本方补肾益气,可治老年肾亏、肾结石、血尿等症。

[方二十七]

鲜海螺1000克,水发木耳10克,葱、姜、蒜、料酒、醋、梢盐、味精、湿淀粉、清汤、菜油各适量。将海螺用刀背敲碎,取出螺肉,摘去螺黄和绿筋,去掉头部黑膜,置盆中,加入酷和盐揉搓几下,再用清水洗净,用刀切成1分厚的薄片,将大蒜切片,大葱切成段。将清汤、料酒、味精、精盐、湿淀粉放入碗内调成卤待用。将炒勺内放菜油适量,置旺火上烧至八成热时下海螺稍炸,随即捞出。勺内放底油,用旺火烧热后,下人葱、蒜煸炒出味,再下人海螺肉、木耳,倒入调好的卤汁,颠翻几下即可盛盘。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淋证,我们知道淋证有多种表现,但是我们只需要做好淋证的预防就可以了,出现了淋证我们也不用害怕,因为治疗淋证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在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淋证治疗的很多偏方,希望对大家有益。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