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症状有哪些_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原因和症状

由网友(往后不将就)分享简介: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症状,我们需要注重分析,常见的就是贫血的表现,患者在临床上会表现出中度或者是重度的贫血,如乏力头晕,对于很多可怜无家可归的儿童来说,救助中心成了他们可以依靠的居所,那么这些孩子们有很多都是因为有疾病所以才被抛弃的,据了解,每一年各种原因导致的这些孩子们都在成倍增加,也让我们备受关注,其中有很多的孩子...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症状有哪些

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症状,我们需要注重分析,常见的就是贫血的表现,患者在临床上会表现出中度或者是重度的贫血,如乏力头晕,出现,心悸,胸闷等这些症状,有的还会出现一些肠道症状。

(1)贫血。贫血起病隐匿,特别是维生素B12缺乏者常需数月。而叶酸由于体内储存量少,可较快出现缺乏。某些接触氧化亚氮者、ICU病房或血液透析的患者,以及妊娠妇女可在短期内出现缺乏,临床上一般表现为中度至重度贫血,除贫血的症状如乏力、头晕、活动后气短心悸外,严重贫血者可有轻度黄疸,可同时有白细胞数和血小板减少,患者偶有感染及出血倾向

(2)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舌炎,舌面光滑、乳突及味觉消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及便秘偶见。

(3)神经系统症状。维生素B12缺乏特别是恶性贫血的患者常有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是由于脊髓后、侧索和周围神经受损所致。表现为乏力、手足对称性麻木、感觉障碍、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难。小儿及老年人常表现脑神经受损的精神异常、无欲、抑郁、嗜睡或精神错乱。部分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可发生于贫血之前。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治疗方法有哪些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一个治疗当然要积极的进行,以免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影响和危害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补充叶酸或者是维生素b12,但是治疗药物的使用要注意咨询医生。

1、治疗基础疾病,去除病因。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调习惯。

2、叶酸缺乏 口服叶酸。胃肠道不能吸收者可肌肉注射四氢叶酸钙,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一般不需维持治疗。

3、维生素B12缺乏 肌肉注射维生素B12,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恶性贫血或胃全部切除者需终生采用维持治疗。维生素B12缺乏伴有神经症状者对治疗的反应不一,有时需大剂量、长时间(半年以上)的治疗。对于单纯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不宜单用叶酸治疗否则会加重维生素B12的缺乏,特别是要警惕会有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或加重。

4、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 患者在补充治疗后要警惕低血钾症的发生。因为在贫血恢复的过程中,大量血钾进入新生成的细胞内,会突然出现低钾血症,对老年患者和有心血管疾患、纳差者应特别注意及时补充钾盐。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髓象怎么?检查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髓象,可表现出胞体变大,或者负染色质明显,显示细胞核的发育落后于胞质的症状,所以我们需要注重更加全面的检查,科学的应对治疗这些问题。

1.血象

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MCV>100fl),血象往往呈现全血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可减少,但比贫血的程度为轻。血涂片中可见多数大卵圆形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可有5叶或6叶以上的分叶。偶可见到巨大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2.骨髓象

骨髓呈增生活跃,红系细胞增生明显,各系细胞均有巨幼变,以红系细胞最为显著。红系各阶段细胞均较正常大,胞质比胞核发育成熟(核质发育不平衡),核染色质呈分散的颗粒状浓缩。类似的形态改变亦可见于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系,以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更为明显。

3.生化检查

血清叶酸和/或维生素B12水平低于正常,但因为这两类维生素的作用均在细胞内,而非血浆中,故可进一步测定红细胞叶酸水平、血清高半胱氨酸和甲基丙二酸水平。

4.内因子抗体测定

在恶性贫血患者的血清中,内因子阻断抗体(I型抗体)的检出率在50%以上,故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为恶性贫血的筛选方法之一。如阳性,应做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5.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主要用来判断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原因,事实上在生活当中,如果维生素摄入不足,或者是吸收和利用障碍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原因,了解原因之后,就可以有效地预防。

1、摄入不足

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食品中,肝、肾、肉类较多,奶类含量甚少。叶酸以新鲜绿叶蔬菜、肝、肾含、较多。维生素B12主要需要量成人为每日2~3g、婴儿为每日0.5~1g。叶酸的生理需要量成人为每日50~75g。婴儿为每日6~20g。如不及时添加辅食、或年长儿长期偏食,易发生维生素B12或叶酸的缺乏。

2、吸收和利用障碍

在慢性腹泻小肠切除,局限性回肠炎、肠结核等皆可影响维生素B12与叶酸的吸收,肝脏病、急性感染,胃酸减少或维生素C缺乏,皆可影响维生素B12与叶酸的代谢或利用。

3、需要量增加

未成熟儿,新生儿及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造血物质需要量相对增加,如摄入不足,则易缺乏。反复感染时,维生素B12吸叶酸消耗增加,从而需要量增多而易导致缺乏。

4、先天贮存不足

胎儿可通过胎盘,获得维生素B12叶酸贮存在肝脏中,如孕妇患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时则新生儿贮存少,易发生缺乏。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吃什么好?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饮食

每一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对身体的调理作用都是不同的,尤其是身体出现疾病的时候饮食的要特别注意才行,否则会影响疾病的康复,那么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吃什么比较好呢。

1.柠檬

吃柠檬的好处

柠檬富含有维生素C、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的作用,对淋巴结炎具有一定的治疗的作用,利于患者的恢复。

柠檬怎么吃

每天泡水喝300-500毫升为宜。

2.荔枝

吃荔枝的好处

荔枝是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的,对淋巴结炎引起的疼痛具有一定的缓解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荔枝怎么吃

每天100-200克为宜。

3.牛奶

吃牛奶的好处

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营养物质,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具有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牛奶怎么吃

每天200-500毫升为宜。热饮为佳

在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疾病在恢复的时候饮食容易被我们所忽略,所以康复就会慢一些,上面就是对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吃什么比较好的介绍,希望对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人能带来一定的帮助。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很多时候你感觉自己无缘无故得了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其实这种病的潜伏期我们自己没有注意,最后才造成疾病发生了。

  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无需特殊治疗。中间型和重型地贫应采取下列一种或数种方法给予治疗。输血和去铁治疗,在目前仍是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和营养,积极预防感染。适当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2、红细胞输注

  输血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最好输入洗涤红细胞,以避免输血反应。少量输注法仅适用于中间型α和β地贫,不主张用于重型β地贫。对于重型β地贫应从早期开始给予中、高量输血,以使患儿生长发育接近正常和防止骨骼病变。其方法是先反复输注浓缩红细胞,使患儿血红蛋白含量达120~150g/L。然后每隔2~4周输注浓缩红细胞10~15ml/kg,使血红蛋白含量维持在90~105g/L以上。但本法容易导致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故应同时给予铁螯合剂治疗。

  3、铁螯合剂

  常用去铁胺,可以增加铁从尿液和粪便排出,但不能阻止胃肠道对铁的吸收。通常在规则输注红细胞1年或10~20单位后进行铁负荷评估,如有铁超负荷则开始应用铁螯合剂。去铁胺,每晚1次连续皮下注射12小时,或加入等渗葡萄糖液中静滴8~12小时。每周5~7天,长期应用,或加入红细胞悬液中缓慢输注。去铁胺副作用不大,偶见过敏反应,长期使角偶可致白内障和长骨发育障碍,剂量过大可引起视力和听觉减退。维生素C与螯合剂联合应用可加强去铁胺从尿中排铁的作用。

  4、脾切除

  脾切除对血红蛋白H病和中间型β地贫的疗效较好,对重型β地贫效果差。脾切除可致免疫功能减弱,应在5~6岁以后施行并严格掌握适应证。

  5、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能根治重型β地贫的方法。如有HLA相配的造血干细胞供者,应作为治疗重型β地贫的首选方法。

  6、基因活化治疗

  应用化学药物可增加γ基因表达或减少α基因表达,以改善β地贫的症状,已用于临床的药物有羟(经)基脲、5-氮杂胞苷(5~AZC)、阿糖胞苷、马利兰、异烟肼等,目前正在研究中。

现在社会中,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疾病就是病从口入。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就是典型的,所以平时记得饮食清淡,一些忌口食品。



什么是增生性贫血骨髓象?

很多人听过增生性贫血,这是很多贫血的统称。却很少有人了解增生性贫血骨髓象。严格来说,骨髓象是骨髓的一种表现,临床上很多诊断也是通过骨髓象来判断的,那么什么是增生性贫血骨髓象呢?

1.增生性贫血骨髓象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红细胞破坏加速或生成减少而致外周血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下正常时被称为贫血。增生性贫血是一组疾病引起贫血的综合名称,它按细胞形态进行分类,骨髓表现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又不能仅依靠骨髓细胞的形态学描述进行确诊的一组疾病。

2.骨髓象表现为:①增生明显活跃或活跃,红细胞系统占优势,粒细胞系统与红细胞系统的比值低于正常值。②红细胞系统最多见者为中幼红细胞Ⅱ和晚幼红细胞Ⅰ,红细胞的核分裂象亦增多,另外成熟红细胞中可见多嗜性红细胞、点彩红细胞。有核红细胞的胞浆或成熟红细胞的胞体内可见Howell-Jolly小体及Cabot环等。③粒细胞系统相对减少。④巨核细胞系统无明显增减,血小板正常。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合并血小板减少(Evans综合征)时,可有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小。

3.血象表现为:①网织红细胞数增多或正常,偶见有核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可轻度大小不均并见异形红细胞、多嗜性红细胞、点彩红细胞、成熟红细胞胞体内或有核红细胞胞浆内可见Howell-Jolly小体及Cabot环等。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有轻度增高或减低,增高时粒细胞增多或发生核左移现象;减低时淋巴细胞相对增多。一般情况下外周血无幼稚粒细胞,贫血严重时可见少量中、晚幼粒细胞。③血小板计数正常或稍低。



严重性贫血吃什么好

严重性贫血说明贫血患者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因此患者在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也需要用食疗来进行辅助治疗了。那么严重性贫血吃什么好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严重性贫血患者吃什么比较好,想要了解严重性贫血吃什么好的朋友可以来看看哦!

铁是成熟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原料,它具有造血功能,人体缺铁可致缺铁性贫血。严重性贫血对人体危害大,严重性贫血吃什么好?除了饮食饮食调理外,有必要及时补充铁剂。

1、多吃红肉、瘦肉:肝脏、猪、牛肉、文蛤、猪或鸡鸭血都是铁的好来源,而且含有丰富蛋白质,可帮助铁吸收。通常颜色愈红,含红血素铁愈高,应每天补充。其次蛋类,如鸡、鸭蛋,蛋黄含有铁,蛋白可以补充蛋白质,有助于提高血红蛋白。

2、多吃高铁蔬菜和豆类:谷类早餐食品、花生、红豆、豌豆、黄豆等豆类,以及黑木耳、黑芝麻、红苋菜,蕃薯叶等深色蔬菜,不但含铁量高,还含有帮助制造红血球的叶酸,这些食物可以和瘦肉一起烹煮,增加铁质吸收。

3、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质吸收:维生素C能促进身体对植物性食物里的铁吸收。因此,贫血的人可以多吃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瓜子、黑芝麻、坚果、发菜、草莓等,或者进餐时配一杯柳橙汁,将可加倍人体对铁的吸收。烹饪时也注意食物搭配,如:黑木耳炒肉末,可提高黑木耳的铁吸收率;如果把猪血与豆腐加醋做成酸味汤,这也能够提高铁质的吸收。

4、必须补充铁剂:

严重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严重偏低,是由于身体内某一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需要补充相应的造血原料。缺铁性贫血患者可以口服常用的铁剂,以增加铁、蛋白质等造血原料,一般3—6周血红蛋白明显提升,贫血纠正后,还应补铁3个月以恢复贮存铁。

以上就是关于严重性贫血吃什么好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了本文的介绍之后,对严重性贫血吃什么好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了。严重性贫血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对补血的食物,这样才会对自己的病情有所帮助。希望通过上文的介绍,对大家有用。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怎么回事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也被称作为地中海贫血,其属于一种血红蛋白量减少所引起的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此种疾病类型比较多,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1主要的发病原因就是因为遗传基因当中的珠蛋白的合成出现障碍,导致血红蛋白不能正常合成。由于基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主要就是珠蛋白基因发生突变,所以这种贫血的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

2重度的贫血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会出现明显的肝脾肿大现象。有时候也是会出现黄疸还有发育不良的情况,严重的时候会造成骨骼发生变化,进而会出现骨髓的造血功能发生障碍,出现贫血更严重的现象。

3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有时候会与其他的病症出现相同的症状,比如一些缺铁性贫血,还有传染性的肝炎。重型病症是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出现问题的,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就会导致死亡。轻度的患者应该可以活到成年。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就是地中海贫血,主要就是一种遗传性的贫血,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障碍。所以,要是父亲双方都是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话,生出来的孩子有可能就是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患上障碍性贫血怎么治疗呢

贫血的种类是很多的,有一般的贫血,也有非常严重的地中海式贫血,当病人诊断是障碍性贫血时,要做好相关的医治,可避免身体突然性发生异常,将会影响身体的多个器官,会出现多种危害。那么患上障碍性贫血怎么治疗?治疗前要先检查贫血的严重程度,根据病情制定相关的医治,疾病的医治方法主要有:

1、治疗

再障应视为内科急症,尤其是重型再障,必须立即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应用免疫抑制剂是治疗重型再障的两种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应尽早采用。临床常见由于医师和患者对采用上述两种措施的犹豫不决而丧失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患者合并严重感染,危及生命。此外,一些轻型再障患者可在病程中逐渐转成重型,因而对于初次发病的轻型再障要进行随诊观察,输血和血小板时要注意去除白细胞,以减少将来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出现严重排斥反应的危险。治疗方法选择见图1。

(1)出血:出血是再障最常见并发症,严重脏器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常可危及生命。再障患者出血除血小板减少是其主要因素外,尚需考虑其他因素,如感染可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贫血过重、组织缺氧和酸中毒可致微循环障碍影响凝血机制,以及患者本身合并血管病变,如动脉硬化等。

(2)贫血:贫血应予积极纠正。患者能适应一般日常生活体力活动而无贫血症状,其血红蛋白至少要>70g/L,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其血红蛋白则需维持90g/L以上。输血是纠正贫血的有效方法,其缺陷是可能产生免疫反应而使将来骨髓移植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增加,常见于接受10单位以上红细胞输注者。因而及早测定患者和供者组织相容抗原类型,决定是否采用骨髓移植方法治疗的患者尤为重要。老年再障患者不应限制输血,因为此类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是首选方案。

(3)感染:感染是再障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感染的严重性和死亡率取决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时间和程度。在一项白血病的经典研究报告中,统计表明粒细胞>1.5×109/L时,仅9%~10%患者证明有感染;粒细胞为(0.5~1)×109/L,有20%发生感染;粒细胞<0.5×109/L时,36%发生感染;粒细胞<0.1×109/L时,53%合并严重感染并有较高死亡率。因而,当再障患者在粒细胞<0.2×109/L,习惯称之为非常严重再障,感染几乎不可避免。

障碍性贫血怎么治疗呢?可进行补血治疗,严重的患者必须输血医治,当患者贫血出现失血严重时,还容易出现并发症,患者就要根据疾病的症状对症的用药医治。治疗期间还要多吃补血的食物,卧床休息,防止身体因为缺血严重产生眩晕,等身体恢复正常后再对疾病进行预防,防止疾病再一次发生。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