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半癌症通过此事就能避免_近一半的美国人相信至少有一个医疗阴谋理论

由网友(好听的女生长:老板╮给姐来半斤帅哥)分享简介: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癌症并非主要由基因所致,阳光、饮食等的影响远远大于基因的影响。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大大降低患癌风险,并且目在最近的一次由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资助的全国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将近50%的美国人认为至少存在一个医疗阴谋。研究作者、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奥利弗对赫芬顿邮报讲述了他的调查报告结果。参与者在看了...



近一半癌症通过此事就能避免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癌症并非主要由基因所致,阳光、饮食等的影响远远大于基因的影响。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大大降低患癌风险,并且目前90%的癌症病例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

大部分患者罹患癌症都要归因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而非由人们所预期的基因所致。医生指出,生活中一些常见因素,如饮食、阳光、抽烟和疾病等对癌症的影响都要远远大于基因所产生的影响。如果能及时避免这些引发癌症的因素,90%的患者都可远离癌症。英国专家说道:“健康的习惯,如不抽烟、保持健康体重、坚持健康饮食、适量饮酒等并不一定会让你远离癌症,但是它们可以大大降低患癌风险。”

有多少癌症风险是我们无法避免的,而又有多少是由我们的日常行为所引起的?针对此问题,科学家们主要分为两派。1年前,一项研究表示,大部分癌症主要由于坏运气,生活方式或遗传并非主要因素。其主要观点为:微观层面上,所有的新突变都是随机的;一个突变何时发生,发生了有什么效果,无法事先预测。但是,环境导致的突变可以通过躲开致癌物而减少,遗传的突变可以发现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只有自身细胞分裂引发的突变,我们无计可施。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这些不能预防也不能影响的突变,是“坏运气”。

而最新对患癌原因的分析主要分为4步,并且也引用了先前的一些数据,最终得出相悖结论:癌症的发生率太高,无法仅用细胞分裂引发的突变来解释。如果真是随机突变所引起的,那么,现今的癌症发病率就不会这么高。而根据先前研究数据,我们可得出:30-40%的癌症都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



近一半的美国人相信至少有一个医疗阴谋理论

在最近的一次由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资助的全国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将近50%的美国人认为至少存在一个医疗阴谋。

研究作者、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奥利弗对赫芬顿邮报讲述了他的调查报告结果。

参与者在看了各种阴谋论之后,奥利弗问他们是否有听过以及是否相信它们是真的。

“最常见的阴谋论的看法是:迫于制药公司的压力,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故意隐瞒癌症自然疗法,”奥利弗告诉赫芬顿邮报。”他们还认为加氯消毒的原料就是磷矿,艾滋病毒是中央情报局故意引入了非洲裔美国人当中的。”

为什么这么多人相信这些理论?作者解释说这是人性的一部分:“作为人类,我们是感性的动物,我们是有感情的。我们不相信听闻的,我们只相信自己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会觉得这多阴谋理论真实的原因。”

由于对政府的不信任和历史上医疗机构滥用药物的实例,有人会说任何怀疑都是他们应得的。

脊椎和顺势疗法医师南茜说保持警惕和做好自己的研究是很重要的,即使现在的风气有些让他们气馁。



近一半男人这岁数会得妇女病

男人是否也有更年期?

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性腺功能衰退,雄激素水平逐渐降低,身体和心理出现相应的变化,产生与女性更年期部分类似的表现,称之为“男性更年期综合症”。男性更年期表现多而复杂,并且由于男性性腺的衰退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每个人的表现都不太一样。

据统计,40岁至70岁男性约有40%会出现更年期表现,但并非所有雄激素减低的中老年男性都有上述症状。因此,在进行诊断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加以注意,要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才能诊断为男性更年期综合症。

原来男人也有更年期,以下这些症状你有吗?

男人更年期有什么症状?

1、精神神经

神经过敏、急躁、爱发脾气、倦怠,常有压抑感,记忆力、思考力和集中力减退,睡眠减少、失眠、兴趣减少,常有麻木、刺痛感,常有不安或恐怖感,常有孤独感、缺乏自信心、易纠缠琐事、眩晕、耳鸣、眼花、感觉迟钝。

2、新陈代谢

脂肪代谢紊乱,体内脂肪堆积,血中胆固醇增高可使血管发生粥样硬化。水钠代谢紊乱可致水及钠潴留而引起浮肿。骨质吸收加速,活动量减少,造成骨质疏松,表现腰酸软及隐痛,腰骶、胸背及足跟疼痛、四肢无力等。

3、性功能减退

性欲淡漠或消失,阳痿等,更年期男性性功能衰减就是向老年过渡和随后各器官衰退的征象。

4、泌尿系统

尿频、夜尿次数增多、尿后滴沥等等,这些表现也是是男性在进入更年期之后比较常出现的。

5、植物神经

许多男性在进入更年期之后会出现包括烦热不安、头晕胸闷、心悸气短、头痛、眼前有黑点、甚至四肢发凉等在内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6、消化系统

更年期男性常常会有口干、善饥或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等。

7、皮肤改变

皮肤方面的改变,如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更年期皮炎、阴囊湿疹、阴冷等也是很多更年期男性容易出现的症状表现。



为何中国人越来越容易得癌症

近十几年来,癌症有如邪恶精灵突然从潘多拉魔盒里窜出来,在人们身边肆虐开来。

“去年我们医院门诊量有70多万,我2008年来的时候才二三十万,每年近十万的增长,”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副主任代敏向本刊记者感叹,“太不可思议了。”

中心公布的《2015年肿瘤登记年报》显示,2011年中国新增癌症病例约337万例,相当于每分钟就有6个人得癌。按照惯例,2015年年报的数据是依据2000年到2011年的数据作出的趋势分析。而该中心向本刊提供的最新数字显示,2015年,全国癌症发病率为429.2万例,其中肺癌发病率为73.33万例,居首位。

“2000年以前,我们讨论比较多的是传染病的事,慢性病是2000年以后才开始说得多起来”,代敏预计,未来一二十年,癌症发病率还会持续走高。

穷癌,富癌

中心提供的数字显示,遗传对于癌症的贡献率不足20%,其他80%以上是生活方式等因素。世卫组织认为,40%以上的癌症是可控的。

中心的数字来自全国300多个肿瘤登记点。这些登记点分布在农村和城市,前者到县一级,后者到区一级,按照规范化流程和方式来收集肿瘤信息,能覆盖10%—20%的人口。

收集上来的数字在全球也位居高位。

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发布研究报告称,2012年,中国的发病个案几乎占了全球一半,高居首位,并预测2035年全球新癌症病例将增加近一半。

在代敏看来,全球癌症高发,和老龄化程度增长有关,中国显然未能幸免。

印度裔美国医生悉达多?穆克吉在《众病之王:癌症传》中指出,癌症之所以在历史上缺位,首先就是因为这是一种和年龄相关的疾病,其发生率呈指数性地随年龄增加。比如患乳腺癌的概率在30岁左右的妇女中是1/400;而70岁左右的妇女,每9人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在古代社会,人们长期受到肺结核、霍乱、天花等疾病的威胁,往往还没得癌症,就死掉了。

癌症被科学家们认为是一种现代病,是“典型的属于20世纪的苦难”,是“过度”的变态。它侵入组织,在敌对的环境下,建立领地,在某一器官中寻觅“庇护所”,然后转移到其他器官。它疯狂地求生存,寸土必争,还具有防御意识。如果说人们在寻求长生不死的话,那么,癌细胞也在寻求长生不死。

在中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癌症谱系也发生了变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还是以消化道癌症为主,即“穷癌”,2000年以后,开始向发达国家靠拢,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上升较快。到现在,肺癌位列男性发病和死亡率第一位,女性发病首位则是乳腺癌,基本和全球保持一致。若按照城市和农村划分,在2015年总发病率上,城市比农村高出32万。

很显然,这一数字佐证了“癌症和生活水平提高有关”的说法。“癌症相关因素在城市聚集比较多,比如胖的人多,生活压力大的人多,快速富起来的人多,且老龄化程度相对比较高”,代敏告诉本刊记者,但若从死亡率上比较,农村则高于城市。毕竟,肿瘤的有效化治疗、规范性治疗在农村还比较差。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然被公认为导致癌症高发的原因之一。

中心提供的数字显示,遗传对于癌症的贡献率不足20%,其他80%以上是生活方式等因素。世卫组织认为,40%以上的癌症是可控的。在中国癌症主要危险因素归因危险比上看,病毒感染、吸烟、水果摄入偏少、饮酒、蔬菜摄入偏少、职业均榜上有名。比如吸烟,30%以上的肿瘤是吸烟引起的。具体到肺癌,百分之七八十和吸烟有关。

具体到癌症在各个省份的分布及种类,则还没有来自官方的权威数据。

“各个地区的标准不一样。比如北京做得好些,是全人口覆盖,但河北可能只有几个点的数据,这就不那么可比,”代敏说,要等到最新版的癌症地图出炉后,才可以清楚地进行比较,“要把各地数据调整到同一个水平去比,各个癌种的情况等等就很清楚了。源数据来自我们,但还需要中科院等机构配合,工作量非常大。”

环境致癌?

“环保部有环保数据,我们有疾病数据,但这两个部门的合作机制在中国几乎是不存在的。”

距北京43公里的河北省廊坊市夏垫镇二里半村,村民冯军为水污染一事奔走了十年整。

15年前,冯军承包了一个鱼塘。几乎与此同时,一家轧钢厂也建起来。该厂的污水排放管道距他家的水井只有三四十米。2006年,冯军的大女儿患上了急性白血病。次年6月,大女儿病逝。

冯军将其归因为轧钢厂排放含砷、锰的污水污染。此后十年,他不断上访、求助各种媒体,甚至挨家挨户进行调查,做了一张近十年因癌症致死的名单,有30多人。在他看来,这该称得上“癌症村”了。

近十几年来,“癌症村”三个字频频见诸媒体,亦有人总结出中国十大“癌症村”。

在民间,有关“环境是否致癌”的调查研究悄然展开着。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和她的团队曾用八年时间完成了《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

以淮河一级支流沙颍河流经河南沈丘县为例,2004年到2006年,研究人员发现,当地的儿童(恶性)肿瘤死亡率是188.81/10万,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是120/10万左右。而在改革开放前,沈丘县却是个没有污染的典型农业县,肿瘤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杨功焕等人在每一个沿河流域调查点,除搜集当地居民的饮食、饮水、抽烟、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数据,还会找到周边远离河道,农田灌溉及饮用水不是来源于淮河水的地方作对照。等量的人,跟踪监测同样的指标。

同样以沈丘县为例,三年数据比较下来,在饮食、烟酒等习惯相当的两组人中,研究区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患病率,相当于对照区的5倍。

杨功焕认为,这一比对使得水污染的致病因素明显浮出。

她的研究可以看做目前学术上对“癌症村”最权威的解释。甚至在环保部2013年2月份发布的《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中,也首度承认了“癌症村”的存在。然而,在历年全国肿瘤登记年报中,始终未找到这一描述。

对于“癌症村”的说法,代敏显得格外谨慎。“我们一般比较回避。从现有数据看,癌症发病率和环境之间关系的数据比较缺乏”,她给出的理由是,这需要大量数据支持,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想得到这种观点性结论,需要样本相当大,“所以我不敢妄议其中关联度有多大,但是又不能否认,因为危险因素上来讲,是有机制存在的。”

而大量前瞻性研究之所以难以开展,则由于环保部和卫生部一直没有建立起合作机制。

“据我们了解,这些数据的监测环保部都比较少,他们下属的一些部门数据又不一定都开放。他们有环保数据,我们有疾病数据,但这两个部门的合作机制在中国几乎是不存在的,”有相关人员对本刊指出,“我们只是看到在一个地方,病例聚集性出现了。但是否和环境污染有关系,这个不清楚。”

至于人们普遍关心的雾霾和癌症之间的关系,代敏明确认为,至少目前的肿瘤高发和雾霾无关,“肿瘤不是三五年长成的,尤其是肺癌,怎么也需要十年二十年。而北京的空气雾霾大概是从2008年以后才比较严重的,如果之后的五到十年,发病率一下子上去了,这个肯定和雾霾有关。”



近半数防晒衣不防晒

夏日紫外线强烈,质感轻薄、款式时尚的防晒衣受到消费者热捧。中国消费者协会7月30日通报的服装防晒效果(即防紫外线性能)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市场上标注宣称有防晒、防紫外线性能的服装近一半达不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我国《防紫外线性能》规定,紫外线防护系数(upf)>40,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中国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近期从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三夫户外、天猫等10家实体店和电商渠道购买了26款宣称具有防晒功能的服装样品,涉及24个品牌,委托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测,结果只有14款样品的upf值大于40,3款样品upf值为20~40,9款样品upf值小于20,还有一些服装为了宣传防晒功能虚假标注upf值。

专家表示,衣服的防紫外线性能受面料成分、厚实程度、颜色深浅、是否经涂层处理等因素影响。常规面料中,聚酯纤维、锦纶等合成纤维的防晒性能好于棉、真丝等天然纤维,结构紧密、厚实、颜色深的面料防晒性能较好,但夏季服装穿着还要考虑透气、凉爽,消费者购买服装应综合平衡考虑。据了解,本次比较试验中没有一款服装样品能够同时达到我国《服装理化性能要求》的“具有良好透气性”标准和《防紫外线性能》规定的“防紫外线产品”标准。



年轻人最容易被误诊为此癌症

胃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患者的年龄逐年下降,但是即使这么高的发病率,很多年轻人仍然会被误诊或者漏诊,后者的影响当然更大,很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让本来能痊愈的患者拖到了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原本就有70%以上的早期胃癌患者没有任何的不适,而年轻人由于体质和耐受性比较强,症状就更加不明显了。因此,一些缺乏经验的医务人员,常给他们的症状扣上胃炎、溃疡、消化不良的帽子。统计数据显示,年轻人胃癌漏诊、误诊率高达27%。

年轻人一旦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食后饱胀感、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经常呕吐、隔夜宿食和胃液以及黑色柏油样便等症状,应及早就医,不可延误。特别是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恶性贫血、胃切除术后和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更要定期做胃镜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胃癌的发病与饮食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病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陈烨表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增加了患胃癌的风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新发现的胃癌有近一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增加2~3倍。



美国人眼中的超级食物,大力水手的最爱

“我很强壮,我爱吃菠菜,我是大力水手波比”,这句话是我们而是动画中记得最多的台词之一。曾几何时,我们也为了变得如大力水手般有力气,而爱上菠菜。其实在美国,菠菜就是很传奇,很好奇吧?快看看小编的介绍吧。

在美国,人们一年四季都会吃菠菜,几乎每一本关于营养和健康的书籍都会提到它,《超级食物》一书的作者布莱特博士,更将菠菜列为十四种可以改变人们生活的“超级食物”之一。

美国菠菜营养更好

虽然中国和美国的菠菜都来自同一个“祖先”,但美国菠菜的叶子更大更厚更嫩,水分更多,苦涩的味道比较少。而中国的菠菜叶片小,涩味较重,这些差异可能是由品种的变异产生的。从营养角度来说,美国菠菜也更好一些。食物成分表的对比显示,美国菠菜所含的蛋白质、铁、磷、钾、镁、锰等均高于中国菠菜,维生素A和维生素K的含量也高出许多,中国菠菜的维生素C含量则是美国菠菜的3倍。一小碗煮熟的美国菠菜只有40卡路里的热量,而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K、A和叶酸等就能满足人体一天全部或大部分的需求。

在对菠菜保健功能的认识上,中美也存在一些差异。中国人通常认为吃菠菜可以补血,但美国营养学家们发现,菠菜补血只是一个神话,因为菠菜中所含的铁质很难被人体吸收。美国人更看重的是菠菜中富含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和硒元素,这些物质具有抗衰老、促进细胞增殖作用,既能激活大脑功能,又有助于防治老年痴呆症。研究者们还发现,菠菜所富含的维生素K对人体吸收钙质和防止骨质疏松有积极作用。

变着花样吃菠菜

在美国,菠菜就像中国的大白菜一样普遍,人们一年四季都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烹调。美国人喜欢用菠菜加上水果、干果和其它蔬菜,做成爽口的沙拉。希尔斯博士在他的《最有营养的100种食物》一书中,还收录了一种颇具东方风味的菠菜沙拉食谱,以菠菜、胡萝卜、桔子、荸荠豆腐干为原料,佐以果醋、麻油、葱和姜,再加上煮蛋或起司,既美味又营养。菠菜泥也是很受欢迎的食谱,把菠菜切碎后煮烂,加些油、盐、胡椒粉或起司调味,又软又滑,口感很好,特别适合老年人和儿童食用。菠菜入馅,也是美国人常用的烹调方法。菠菜汁也被加入饼干、意大利面和其他食品中,以增加其营养成分。

冷冻菠菜营养不损失

菠菜不宜长期保存,营养学家因此建议,买回家后存放不应超过8天,否则其叶酸等主要营养成分就会流失。在美国菠菜的主要产地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当地所产的菠菜有75%被加工成冷冻或罐头食品,既长时间保存了其营养成分,又保证了美国人能随时随地吃到菠菜。

现在的你是不是打算重新拾起关于大力水手的“菠菜梦”了?虽然菠菜不能让我们像波比那样变得有力气,但是多食菠菜,自是会像其般健康。现在是不是很想看《大力水手》呢?(小编坏笑中) 



美国人用中医治疗过敏

过敏是很多人都会有的,只是对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会对花粉、海鲜、药物过敏,过敏分轻重,轻的皮肤发痒有红疙瘩,重的则会危机生命,过敏性哮喘是最严重的一种。

 

据路透社报道,最新的美国哮喘、过敏及免疫学协会的报告显示:有62%的过敏和哮喘的病人正在接受针灸治疗等辅助性的治疗。的确,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尝试针灸这种来自东方的“另类疗法”,威尔森太太就是其中一员。

 

威尔森太太每年春天都会对花粉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出现眼睛红肿、流泪、瘙痒等现象;鼻塞、打喷嚏等症状也随之而来,严重时还伴有呼吸困难。在百般求医问药无效情况下,今年她来到中医诊所求助针灸。经过6周的针灸治疗,并辅助一些中药后,她的过敏情形很快减轻直至消失。

 

像威尔森太太这样求助针灸治疗的美国人还真不少。统计显示,每年接受针灸治疗的美国人超过1200万。针灸在美国得到民间以及官方的认可起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纽约时报记者詹姆斯・罗斯顿先生随尼克松总统访华,北京协和医院的针灸治疗解决了他阑尾炎手术后困扰多时的腹胀问题。他将自己经历写成报道发表,正式将针灸介绍给美国社会。

 

美国过敏症患者超过5000万,医药花费高达38亿美元,美国各大药厂几乎都推出了抗过敏的“拳头产品”。这种情况下,过敏症患者为什么还是特别青睐针灸治疗呢?美国医学针灸协会副主席马歇尔・沙格解释道,因为药物治疗的治愈率太低,副作用还不小。

 

威尔森太太也是类似的情况。她原来认为过敏症是典型的“美国病”,不曾想过用中医治疗。尝试了多种西药后,非但症状没有减轻,还出现了昏沉嗜睡等副作用。这时她想到了中医―――上世纪90年代,中医的针灸曾经挽救了她的视力。当时她视网膜静脉充血,视力下降,美国医生宣布她的病况已经不可能得到改善。偶然的机会下她在夏威夷接受了针灸治疗,眼睛很快恢复正常,病情也没有复发。

 

威尔森太太一直为针灸的神奇而“不得其解”。沙格解释道,针灸对人体局部的刺激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他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身体当成一台计算机(硬件),能量系统当成软件,当“硬件”有了毛病,就用银针在“软件”上重写程序,使身体恢复正常。这与中医认为引起过敏的邪气是从鼻腔进入肺部,只要打开肺门和风门让邪气发散即可,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美国看西医,无论大病小病,都要经过抽血化验拍片子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所以威尔森太太说:针灸治疗的体会之一,就是过程简单。医生看看症状,问问病史,就扎针治疗了,省时省力。对此,在美国开中医诊所的林女士考了记者一个“脑筋急转弯”:在美国看一次感冒就会花掉上千元美金,针灸治疗则便宜到只有几十元,但威尔森太太却没有提到省钱?

 

在以前针灸在美国史受限制的,在西方国家一直以药物和机械来治疗和诊断一些疾病,我们都知道西药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副作用,同样他们也认识到了这点,现在还开始学习和研究我们中医。



数量惊人的美国人没有充足的睡眠

超过半数的美国人称,他们至少需要8小时的睡眠时间使自己达到最佳状态 - 但是,近四分之三的人表示,他们从来没有睡够8个小时。

根据国家地理频道的一项最新调查在《赫芬顿邮报》上公布的数据显示,1033位18岁及以上的美国人中,尽管54%的人表示他们至少需要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放松自己,但是有73%表示,他们每天晚上睡觉时间不足8个小时。

制片人兼导演约翰·霍夫曼在一份声明中说:“睡眠不足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并且,在它的影响扩大至无法控制之前,唤起公众对它的重视是非常有必要的。”

睡眠不足引起的“令人惊讶的严重”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疲倦驾驶和生产力下降等问题。长期睡眠时间不超过7-9小时会增加中风、患糖尿病、肥胖、甚至提前死亡的风险。

“如果优先考虑的睡眠,我们有可能避开一些非常危险的疾病。”霍夫曼在最近的《赫芬顿邮报》中讨论即出版的纪录片中谈到。

而54%的受访者的失眠原因是压力,而节日中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更加困难。近80%的人表示,无论是因为经济压力、冗长的购物清单、甚至只是季节性的兴奋,都会在年末的庆祝中使自己的睡眠缩短。

另一个因素可能是我们不断打开社交网站。70%的受访者说睡觉时间看电视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而37%社交媒体则成为睡觉时间不可缺少的一环。但睡眠专家警告说,从这些屏幕中发出的光,不仅给大脑发送信号——保持清醒和警觉,而且,也干预了促睡眠荷尔蒙褪黑素的生成。

幸运的是,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睡前一个小时左右,为自己设定一个电子宵禁。关掉发光的电源设备,并且尝试更轻松的放松方式,比如简易读物、温和的瑜伽或安静地冥想。

也可以听音乐。200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睡前听45分钟舒缓的曲调能提高中老年人35%的睡眠质量。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节奏在60〜80次的任意歌曲能够带你放松身体,进入梦乡。

通过这种方式,询问受访者不选择最喜爱的歌手,而宁愿听舒缓的催眠曲。但是,18至29岁的年轻人投票支持泰勒·斯威夫特,而老年人群选择席琳·迪翁、埃尔顿·约翰、巴瑞·怀特和芭芭拉·史翠珊,这种情况也许并不奇怪。

欲了解更多关于睡眠和缺乏的补救方法,11月30日星期天晚上8点,请锁定观看国家地理的“美国不眠夜”。



美国人如何应对性骚扰

美国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的国家,尤是性开放,但随之而来的是如何面对各种形形色色的性骚扰成了美国的一个难题。根据美国相关的规定,一般情况下,预防和应对性骚扰首先要从工作单位和学校开始。目前在美国的高等院校之内,在雇佣新教师和新员工之前,就要对其进行教育-一般就是发一本教工手册-里面详细而明确规定禁止任何不受欢迎的异性接触等。在一些私人院校里面-特别是宗教院校里面,还要求新教职员工进行宣誓保证等。这样工作单位和院校就明确告诉其员工,虽然男女之间的性关系是属于私人隐私的,但在工作单位或院校之内,这种关系就不仅仅是私人关系,而是设计到公众关系的。决不能把工作角色同个人私人关系混淆一起。

如果发生性骚扰事件,要让被骚扰者知道,他们或她们绝对不是无助的,他们或他们可以通过报道,和诉讼揭露或起诉侵犯他们或她们的的人来保护自己‘保护弱势群体是美国公认的社会道德标准。

而且,美国提倡对于被性骚扰者进行心理咨询,在美国大学之中,这种心理咨询是免费提供的。设立专门人员受理性骚扰受害者的心理咨询,解决相关矛盾,惩罚被控诉的员工和教员。

鼓励性骚扰受害者勇敢地控诉。当然,性骚扰受害者提出诉讼时都需要勇气,时间和精力等。建议性骚扰的受害者要拿出比较明显的证据-例如视频和音频证据等。

要对于女性从业人员进行适当的性教育等,女性从业人员要知道,不应让对于局面搞僵的恐惧而引领自己的委曲求全;由于女性怕羞会难于开口等原因,有的时候,性骚扰的女性受害者不愿公开谈论自己被性骚扰的事情,所以有必要要教育女性从业人员意识到什么是不受欢迎的性企图和性行为等,要学会自我保护。而且男性从业人员也必须清楚这些行为会给他们的名誉,事业和家庭关系带来风险和伤害。

美国大学里也要求女性们包括女性员工和学生们要自尊,自爱,加强自我意识等。如在夏天不要穿过于暴露的衣服等,对于自己的言谈举止要做到自我约束。在美国的教会大学里面,有规定限制师生恋的。

有的大学还规定若女学生和异性教授到外面开房间是违反校规的。总之,女性也应该提倡自己的独立和尊严,特别是性尊严。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