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症状_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症状有哪些

由网友(永不→放弃)分享简介:出血热是一种会直接危害到患者健康的传染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一种叫出血热的病毒引起的,传染源多是鼠类,患者在发病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对我们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症状,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治此类疾病。那么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症状有哪些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肾综合...



出血热症状

出血热是一种会直接危害到患者健康的传染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一种叫出血热的病毒引起的,传染源多是鼠类,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会表现出发热、呕心、腹痛腹泻等症状,同时还会伴随出现一些肾脏功能疾病,而且该疾病在发病初期的时候具有藏匿性,很难被发现。

不管是哪种疾病,只有了解了疾病的发病症状,才能在发病初期就被发现,对出血热这种疾病来说也是一样的,可能很多人对出血热还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出血热症状都有哪些,下面就一起看看相关的介绍吧。

出血热症状主要是发热 头痛 腰痛 咽痛 咳嗽 流涕等,极易与感冒混淆 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不少患者由于出现发热 头痛 尿少
水肿等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性肾炎或泌尿系统感染;部分患者可有恶心 呕吐或腹泻等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少数患者有发热 畏寒 头痛 乏力症状 皮肤粘膜有出血点
或白细胞数增高 (一)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大多突然畏寒发热 体温在1~2日内可达39~40℃ 热型以弛张及稽留为多
一般持续3~7日 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高度乏力 全身酸痛 头痛和剧烈腰痛 眼眶痛 称为“三痛” (二)低血压期: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
一般在发热4~6日 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 患者出现低血压 重者发生休克 (三)少尿期: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四)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
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
以上就是常见的几种出血热症状了,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帮助。出血热给患者的健康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当大家在发现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治疗,而且出血热具有传染性,所以患者们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做好相应的隔离工作,以免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症状有哪些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对我们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症状,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治此类疾病。那么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症状有哪些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症状,下面就要去了看看吧!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症状有哪些?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1、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

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以上就是关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症状有哪些的相关介绍。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肾综合征出血热可以分为五个时期,每个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不同的, 大家一定要加以区别。对于出现肾综合征出血热症状的朋友来说,一定要及时治疗,这样才能降低死亡的风险。



出血热表现症状

相信大家对于出血热表现症状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这种情况,提前了解一下相关的内容才能够帮助我们更快的更好的选择治疗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第一时间就发现自己出现疾病的症状,尽快的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出血热表现症状吧。

1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经密切接触传播,即接触病死动物(鼠类)和病人的尸体,以及感染动物和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经粘膜和破损的皮肤传播。通过密切接触也可以造成医院感染和实验室感染。出血热早期症状:起病急、发热、肌肉酸痛、头痛、咳嗽、胸痛、呕吐、腹痛、腹泻,皮下和结膜有出血点及其他部位出血表现,在躯干和肩部出现紫红色的斑丘疹,少尿、无尿,谵妄、昏迷等

2.出血热是一种由虫媒病毒引起的一组疾病的统称。顾名思义,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出血。我国有两种出血热,一种是蜱传的新疆出血热,一种是鼠传的流行性出血热。美国的鹿鼠、欧洲的棕背平等也传播不同的出血热。

在我国多见的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类型又分为主要由野鼠(黑线姬鼠等)传播的姬鼠型、主要由家鼠传播的家鼠型,前者相对症状重者多,病死率高。日本人在侵华战争中因本病死亡人数大概是3000人以上(发病1万余人,病死率相当高),其称孙吴热、虎林热等。

流行性出血热症状早期不典型,与感冒很象,不易诊断,应结合季节及是否疫区、接触史等判断。典型症状是三红、三痛,酗酒状貌,是“出血”的表现,详细就不说了。至于肾损伤的指标,什么少尿、多尿的,让临床医生诊断去。

出血热表现症状需要我们引起特别重视,对于我们自身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多了解一下相关内容才能够避免给我们身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恢复自身的身体健康,过上健康快乐幸福的生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急性出血热有哪些症状

   出血热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早期的症状和普通的感冒没有区别。所以很多的人也当成是感冒的症状来治疗。出血热还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只有进行血液常规的检查才能被发现,为了增强大家对该种疾病的了解,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急性出血热有哪些症状?

出血热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本病典型表现有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粘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退烧,但症状反而加重,继而出现低血压、休克、少尿、无尿及严重出血等症状。典型的出血热一般有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及恢复五期经过。如处理不当,病死率很高。因此,对病人应实行“四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减少搬运。

出血热早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腰痛、咽痛、咳嗽、流涕等,极易与感冒混淆,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不少患者由于出现发热、头痛、尿少、水肿等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性肾炎或泌尿系统感染;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少数患者有发热、畏寒、头痛、乏力症状,皮肤粘膜有出血点,或白细胞数增高,与败血症非常相似。

出血热的5个阶段:

(一)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大多突然畏寒发热,体温在1~2日内可达39~40℃,热型以弛张及肌瘤为多,一般持续3~7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高度乏力,全身酸痛,头痛和剧烈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

(二)低血压期: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一般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三)少尿期: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四)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

(五)恢复期: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液稀释与浓缩功能逐渐恢复,精神及食欲逐渐好转,体力逐渐恢复。

   以上就是急性出血热的症状表现,主要分为了五个特殊的阶段。当您发现自己的病情与以上的症状相似的时候,还是建议您及时的去医院做检查确诊自己的病情,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出血热的传染性特别强。在确诊之后,还建议身边的亲人去做一个全方面的检查。



出血热的症状表现及食疗方法有哪些

    现在社会各种各样的疾病入侵着人类,有多发常见的,还有根本不知道名字,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有某种病了。今天我们说哦的话题就是一种人们很少听说的病症,出血热     。出血热为动物源性疾病,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在动物中发生感染,同时亦在人类引起流行。感染与当地的生活习惯和病毒的传播媒介有关。一些病毒能引起一种严重的常为致     死性的感染,称为出血热。其特征为发热、广泛出血和多器官衰竭。这类感染包括玻利维亚出血热、阿根廷出血热和拉沙热 。

(一)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大多突然畏寒发热,体温在1~2日内可达39~40℃,热型以弛张及稽留为多,一般持续3~7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高度乏力,全身酸痛,头痛和剧烈腰痛、眼眶痛,称为“      三痛”。

(二)低血压期: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一般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三)少尿期: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四)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

(五)恢复期: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液稀释与浓缩功能逐渐恢复,精神及食欲逐渐好转,体力逐渐恢复。

出血热食疗方法:

1,赤小豆冬瓜汤:

[原料]赤小豆60~90 g,冬瓜250~500 g。

[制法]将赤小豆洗净,放入锅中,把冬瓜洗干净切成大方块(连皮)一并放入锅中煮成汤,熟后放入适当调料即可。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益胃。用于出血热的恢复期。

[服法]1剂/d,分早、晚各1次。

2,母鸡党参汤:

[原料]母鸡1只,党参、当归各15 g。

[制法]把母鸡宰杀后,拔去毛,去掉内脏,在其腹腔内装入当归、党参,放入姜、葱、黄酒、食盐少许,加清水以小火煨炖,熟烂即可。

[功效]补益气血,益气提神。用于热性病恢复期。

[服法]喝汤吃渣,分为多次服用。

了解完后,朋友们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喽,建议出血热病人在患病过程中饮食主要注意要食用清淡食物,避免辛辣食物,特别是有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比如海鲜。忌烟酒。待    疾病痊愈后,可进食营养价值高,蛋白含量多的食物;这样有利于身体恢复有病就及时岂医院检查治疗。注意自己的卫生习惯,你好家才好,大家都会好。早日康复,远离病    菌。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症状有哪些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的话,病死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应该多多了解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症状,这样才能及时发现病情。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症状有哪些,请大家看详细的介绍。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症状有哪些?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症状如下:

一、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二、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三、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四、多尿期

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着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五、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以上就是关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症状有哪些的相关介绍。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主要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所表现出的症状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一定要仔细区分这些症状,这样才能及时的采取措施,做相关针对性的治疗。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现在社会各种各样病症越来越多,出奇的事也多见了。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的一种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出血热肾病综合征(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      ,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那   今天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一)发热期

1.发热病人起病多急骤,发热常在39℃以上,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热程多为3~7日,亦有达10日以上者。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2.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全身酸痛、头痛和腰痛。少数病人出现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一般称为"三痛".

3.毛细血管损害:主要表现是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征。皮肤充血主要见于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称为"三红",重者呈酒醉貌。黏膜充血见于眼结膜、口腔软腭和咽部。皮      肤出血多见于腋下和胸背部

(二)低血压休克期

一般发生于4~6病日。多数病人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少数热退后发生。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或触不到,尿量减少,严重者神志恍惚、紫绀、      DIC、脑水肿、呼吸窘迫综合症和急性肾衰。

(三)少尿期

多继低血压休克期而出现,亦可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或由发热期直接进入此期。与休克期重叠的少尿,应和肾前性少尿相区别。一般以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50ml     为无尿。少尿期一般发生于5~8病日。持续时间1~l0余日,一般为2~5日。少尿期的临床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多数病人此期由于DIC、血小板功能障碍      或肝素类物质增加而出血现象加重,表现为皮肤瘀斑增加、鼻衄、便血、呕血、咯血、血尿或阴道出血。少数病人出现颅内出血及其他内脏出血。

(四)多尿期

多尿期一般出现在病程10~15日。持续时间短者l日,长者可达数月以上。根据尿量和氮质血症情况可分以下三期:

①移行期:每日尿量由500ml增加至2000ml,此期虽尿量增加但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等反而上升,症状加重。

②多尿早期:每日尿量超过2000ml.氮质血症未见改善,症状仍重。

③多尿后期:尿量每日超过4000~8000ml,少数可达15000ml以上。此期尿素氮下降,精神食欲逐渐好转。但若水和电解质补充不足或继发感染,可发生继发性休克,亦可发生      低钠、低钾症状。

(五)恢复期

一般需1~3个月,体力才能完全恢复,但有的病人肾功能恢复须更长时间。

根据发热高低、中毒症状轻重和出血、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本病可分为5型:

①轻型:体温39℃以下,中毒症状轻,无出血、休克和少尿肾损害轻。

②中型:体温39~40℃,中毒症状较重,球结膜水肿、有明显少尿期、尿蛋白+++、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脉压小于26mmHg.

③重型:体温>40℃,中毒症状及渗出严重,可出现中毒性精神症状,休克、皮肤瘀斑、腔道出血、少尿5天以内或无尿2天以内。

④危重型:在重症基础上出现以下之一情况者,难治性休克、重要脏器出血、损伤,少尿>5天或无尿2天以上。

⑤非典型:体温38℃以下、皮肤粘膜散在出血点、尿蛋白+-,血、尿特异性抗原或抗体阳性。

  总之肾综合征出血是很严重的,也算是一种奇葩病类,建议作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动物实验时要防止被大、小白鼠咬    伤。疫情监测由于新疫区不断扩大,因此应作好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和易感人群的监测工作,远离病原体。



肾综合征出血热分型是什么

   肾综合征出血热,通常表现为发烧、恶心等等。与我们的普通的中暑、感冒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肾综合征出血热会形成病毒的传播。对其他的人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威胁。不同的表现症状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肾综合征出血热分型是什么?

1.病史 有无高热、头痛、腰痛、眼眶痛(即“三痛”)、烦渴、恶心、呕吐及神志迟钝等症状,有无典型的五期过程,(即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2.体检 应注意血压,有无面、颈、上胸潮红(即“三红”)、酒醉面貌,有无球结膜红、咽红、舌红、眼睑及球结膜水肿,有无腋下、上腭、结膜及躯干小出血点、休克和意识障碍现象。

按临床病情轻重早期分轻、中、重定度,晚期则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与危重型定型。此外,还应注意隐性感染。一般具备流行病学资料、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中毒征,及异常淋巴细胞7%以上或尿蛋白(++)以上即可作出临床诊断;如特异性血清学检查阳性,则可确诊。

   以上就是肾综合征出血热分型,主要是分为早期、中期、以及晚期。早期是最容易治疗也是最容易痊愈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我观察。如果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以上的特征,就要及时的去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上不注意一些细节等方面的话,往往就会导致身体出现一些疾病的情况,其中对于大家而言,比较陌生的一类疾病就是肾综合征出血热,它的出现,往往会导致患者的病情较重的,因此也是大家比较注意的疾病,很多人对于这类病人的护理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就给大家进行详细的介绍。

1、观察发热的程度及热型、伴随症状并记录。

2、绝对卧床休息,禁止随意搬动病人。

3、严密观察病情,每4小时测体温1次,发热末期注意血压、脉搏、尿量的变化。

4、遵医嘱及时送检标本,逢尿必查(比重、常规)。

5、38.5℃时,可在体表大血管处进行冷敷,不宜用醇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禁忌使用发汗退热药,以防大汗引起休克。

6、遵医嘱补充液体。液体补充量为:发热早期以每天排出的尿量再加1000ml液体为宜,如高热、出汗多,可加至1500ml,以晶体为主,发热后期,适当补充低分子右旋糖酐,以对抗血浆外渗。

7、遵医嘱给予抗病毒药及氢化考的松。

8、协助病人洗漱、大小便、保持皮肤、五官清洁。

上面所讲的知识就是有关“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措施有哪些”的知识的介绍,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措施的知识也是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对于有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患者,作为患者本人以及家属,一方面是需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方面的措施,另外一方面就是需要注意做好相关的护理的,这样能给患者的治疗提供很好的辅助作用的,这样也能早日恢复的。



埃博拉出血热的症状是什么

   埃博拉病毒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病症,这样的病症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中,就好好进行预防,而埃博拉出血热得症状是什么。以下就是有关埃博拉出血热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大家非常重要的重视,我们就好好的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被感染就好了。

   典型症状: 皮疹(73%) 肌痛(71%) 发热伴出血(70%) 关节酸痛(70%) 恶心(66%) 谵妄(65%)

本病是一种多器官损害的疾病,主要影响肝,脾和肾,潜伏期3~18天,临床主要表现为突起发病,有发热,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时而有腹痛,发病2~3天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黏液便或血便,腹泻可持续数天,病程4~5天进入极期,发热持续,出现意识变化,如谵妄,嗜睡,此期出血常见,可有呕血,黑便,注射部位出血,鼻出血,咯血等,孕妇出现流产和产后大出血,病程6~7天可在躯干出现麻疹样斑丘疹并扩散至全身各部,数天后脱屑,以肩部,手心,脚掌多见,重症患者常因出血,肝,肾衰竭或严重的并发症死于病程第8~9天,非重症患者,发病后2周逐渐恢复,大多数患者出现非对称性关节痛,可呈游走性,以累及大关节为主,部分患者出现肌痛,乏力,化脓性腮腺炎,听力丧失或耳鸣,眼结膜炎,单眼失明,葡萄膜炎等迟发损害,另外,还可因病毒持续存在于精液中,引起睾丸炎,睾丸萎缩等,急性期并发症有心肌炎,肺炎等。

EHF暴发流行中有部分无症状感染者,血清存在EBOV IgG,无症状感染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不大,其病毒水平低,感染后在短期内被机体有效的免疫应答清除,炎症反应可于2~3天内迅速消失,从而避免了发热和组织脏器的损伤。

   病毒呈长短不一的线状体,直径70~90nm,长0.5~1400nm,内含直径40nm的内螺旋壳体,大多呈分枝形,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约长19kb,能编码核蛋白及VP3VP40,VP30,VP24,糖蛋白(GP)和RNA聚合酶等7个结构蛋白,其中GP基因对EBOV复制有独特的编码和转录功能,病毒在感染细胞的胞质中复制,装配,以芽生方式释放,然而该病毒复制的具体步骤尚不清楚,病毒外膜由脂蛋白组成,膜上有10nm长的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为病毒的糖蛋白,病毒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的细胞,在Vero-E6细胞中生长良好,且能出现致细胞病变作用,埃博拉病毒主要分为四个亚型:扎伊尔型(EBOV-Z),苏丹型(EBOV-S),科特迪瓦型(EBOV-C)及雷斯顿型(EBOV-R),不同亚型的特性不同,其中扎伊尔型毒力最强,苏丹型次之,两者对人类和非人灵长类的致死率很高,雷斯顿型和科特迪瓦型对人的毒力较低,表现为亚临床感染,但对非人灵长类具有致命性。

   以上就是有关埃博拉出血热的症状,有些问题,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是非常的值得去注意的,在很多的情况之下,我们要进行的就是预防感染,埃博拉病毒是我们要进行预防的疾病,这样的重大疾病是非常的危险的,我们就好好的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