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中汤的功效与作用_茯苓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潮男情歌)分享简介:不同的人群应该如何养生呢,相信这是很多人感到困扰的问题,今天就向大家推荐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方剂养生。下面来介绍一下保中汤茯苓建中汤是什么你知道吗?茯苓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你知道吗?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吧。【处方】小建中汤加茯苓。【功能主治】产后下利不止。【用法用量】烧黑鱼狗末5分点服。【摘录】《产科发...



保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不同的人群应该如何养生呢,相信这是很多人感到困扰的问题,今天就向大家推荐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方剂养生。下面来介绍一下保中汤。

【处方】
陈皮8分,半夏(姜制)8分,茯苓8分,甘草3分,白术(土炒)2钱,藿香1钱,黄连(土炒)2钱,黄芩(土炒)1钱,山栀子(姜汁炒)2钱,砂仁3分。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呕吐不止,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长流水和胶泥澄清水2钟,煎至1钟,稍冷频服。

【摘录】
《古今医鉴》卷五

对于文章介绍的关于保中汤的相关知识,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关的医学常识,在丰富阅历的同时增加对医药常识的理解。



益智和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益智和中汤是什么大家知道吗,其实它是一味中药方剂,而且益智和中汤的功效与作用是非常的大的,能够治疗很多种类型的疾病。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些益智和中汤的相关知识吧。

【处方】
肉桂0.3克 桂枝1.2克 牡丹皮 柴胡 葛根 益智仁 半夏各1.5克 当归身 炙甘草 黄耆 升麻各3克 白芍药4.5克 干姜少许

【制法】
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
温中祛寒,益气升阳。治脾胃虚寒,肠辩下血,或血色紫黑,腹部冷痛,得热物熨之则减轻,右关脉弦,按之无力者。

【用法用量】
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下

知道了益智和中汤主要治疗那些疾病之后,也可以了解一下益智和中汤的禁忌等,以免给身体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参苓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参苓建中汤对于大家来说也是很经常见到的,那么它和同类的方剂有什么区别?参苓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人参 茯苓 当归 白芍 肉桂 甘草 前胡 细辛 麦冬 陈皮 半夏

【功能主治】
主虚劳,往来潮热,自汗食少,腰膝酸软,骨节疼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八

最后提醒下参苓建中汤虽是一个治疗疾病的好选择,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可以的放话,选择日常多注意饮食,因为科学的生活方式才是拥有健康身体的根本。



加减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养生,自然是春夏秋冬都各有各的养生办法,毕竟天气不同,情况也不一样,人体需求的物质也不同,而中药方剂也是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加减建中汤。

【处方】
小建中汤1剂,加柴胡、木瓜各等分。

【功能主治】
吐利转筋,肋下痛,脉弦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保命歌括》卷十九

【处方】
黄耆2两或3两,白芍药6两,桂2两,甘草2两,加半夏5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虚劳咳嗽,痰盛,渐成劳疾。

【用法用量】
水1盏半,药末4钱,加生姜5片,大枣2枚,同煎至7分,去滓,入饧少许,再煎饧溶,食前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三一引《卫生家宝》

【处方】
人参3两,炙甘草,官桂,白茯苓2两,当归4两,附子(炮)半两,厚朴(姜制)半两,龙骨1两,黄耆3两,麦门冬(去心)3两,白芍药4两,生地黄4两。

【功能主治】
肾虚,津液不能荣筋脉而瘈疭。

【用法用量】
方中炙甘草、官桂用量原缺。

【摘录】
《医统》卷三十九

【处方】
熟地黄半两,白芍药3两,甘草1两半(炙),黄耆1两,人参半两。

【功能主治】
伤寒,发热自汗,虚烦。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半,煎服。

【摘录】
《医方大成》引汤氏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六三)

有关加减建中汤的功效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希望对您有帮助。虽然加减建中汤的价值非常高,但是我们在食用的时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谨慎服用。



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俗话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们在现如今生活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对养生的追求也更加的迫切,中医方剂一直都是养生的重要方法,那么建中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又有什么功效作用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处方】
生姜 芍药 干地黄 甘草 芎藭各15克 大枣30枚

【制法】
上药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
治五劳七伤,虚羸不足,面目黧黑,手足疼痛,久立腰疼,起则目眩。

【用法用量】
以水600毫升渍一宿,明晨再以500毫升水合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药入四肢百脉似醉状是效。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处方】
黄耆 芍药各6克 桂(去粗皮)人参 当归(切,焙)各3克

【制法】
上药五味,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治虚劳,下焦虚冷,不渴,小便自利。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4克(劈碎)、大枣2枚(擘破),煎至100毫升,去滓,下饧7.5克,搅令消,温服,一日三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处方】
黄耆1钱5分,远志1钱5分,当归5分,泽泻5分,人参5分,白芍5分,龙骨5分,甘草(炙)5分。

【功能主治】
脾风传肾,小腹痛热,出白液,名曰蛊。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用生姜5片,水煎,空心服。

【摘录】
《杏苑》卷七

【处方】
前胡1钱,细辛1钱,当归1钱,白芍1钱,人参1钱,橘红1钱,桂心1钱,麦冬1钱,黄耆1钱,白茯苓1钱,炙甘草1钱,半夏7分,生姜3片,大枣2个。

【功能主治】
生气血,退虚热。主劳证脏腑虚损,身体消瘦,潮热。

【用法用量】
不拘时服。

【摘录】
《慎斋遗书》卷七

【处方】
桂枝、饴糖、甘草、生姜、白芍药。

【功能主治】
风气腹痛,脉迟者。

【用法用量】

【摘录】
《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
柳杨桂、白芍药、当归身、炙黄耆、炙甘草。

【功能主治】
痘后阳虚自汗,醒着而出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为引,水煎,热服。

【摘录】
《幼幼集成》卷六

【处方】
当归3钱,赤芍1钱半,肉桂1钱半。

【功能主治】
产后血亏挟滞,营气不能布护,寒气得以伤之,直入冲任而恶寒汗出,发热不休。脉紧细涩者。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
方中当归养营血以荣冲任,赤芍泻滞血以行血脉,肉桂温经暖血以散寒邪也。无汗加黑荆,为和血疏邪之用,腹痛加焦糖,乃去宿缓中之方。水煎温服,俾滞血化而新血生,则营卫调和而冲任之寒邪无不外解。

【摘录】
《医略六书》卷三十

【处方】
白芍药、桂枝、甘草。

【功能主治】
阳虚眩晕;肝脾血分虚寒腹痛。

【用法用量】

【摘录】
《伤寒大白》卷二

【处方】
生姜5两,芍药5两,干地黄5两,甘草5两,芎䓖5两,大枣30个。

【功能主治】
五劳七伤,虚羸不足,面目黧黑,手足疼痛,久立腰疼,起则目眩,腹中悬急而有绝伤,外引四肢。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6升渍1宿,明旦复以水5升合煮,取3升,分3服。药入四肢百脉似醉状,是效。无生姜,酒渍干姜2两1宿用之。

【摘录】
《千金》卷十九

【处方】
胶饴半斤,黄耆3两,干姜3两,当归3两,大枣15个,附子1两,人参2两,半夏2两,橘皮2两,芍药2两,甘草2两。

【功能主治】
五劳七伤,小腹急痛,膀胱虚满,手足逆冷,食饮苦吐,酸痰呕逆,泄下少气,目眩耳聋,口焦,小便自利。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半,汤成下胶饴烊沸,分4服。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小建中为诸建中之母,本桂枝汤表药,藉胶饴之甘温入脾通津,大建中气,即伤寒荣气不足,尺脉不至,虚劳之腹痛里急,阳涩阴弦,咸可用为前导,温中而兼疏表气,扶阳而不碍阴虚,以桂枝达表,芍药安中,甘草和胃,大枣通脾,生姜散邪,胶饴资津,共襄建中之功也。加黄耆名黄耆建中,则偏助卫气,以治下元亏损,梦中失精,烦热悸衄等病。此治五劳七伤,则于黄耆建中方内加当归,合内补建中,大补荣血,以附子易桂心,峻温肾气;以干姜易生姜,专力温中;又加人参辅黄耆、甘草,保合元神;更加半夏、橘皮,开泄痰气,并行大枣、胶饴之滞也。

【摘录】
《千金》卷十九

【处方】
人参2钱,蜜炙黄耆3钱,白术1钱5分,当归身1钱5分,大川芎8分,大附子(制)1钱,干姜(炒带黑色)1钱,肉桂1钱,炙甘草1钱,丁香5分。

【功能主治】
真气外发而内虚寒,痘收时寒战咬牙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同煎。温服。1服立止,甚者不过2服。

【摘录】
《活幼心法》卷四

【处方】
官桂3分,白芍药1两半,甘草半两。

【功能主治】
脾胃不和.腹痛泄泻,表虚自汗。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热服。

【注意】
饮酒人不喜甘者,不宜服之。

【各家论述】
《医家心法》:此属肝虚不能生火,以致火不生土。故用芍药之酸,甘草之甘,此甲已化土也。再加肉桂,补肝之子,益土之母,以培其生化之源。

【摘录】
《易简》

【处方】
附子(炮)2两,白术(土炒)2两,芍药(酒炒)4两,甘草(炒)1两,干姜(炒)1两,草果(去壳,炒)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久发疟疾,脏胃虚弱,胸膈腹中饱闷痞块,两胁连心痛,四肢沉重,发热。泄泻,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煎,热服。

【摘录】
《扁鹊心书·神方》

【处方】
黄耆(锉)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龙骨1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五劳七伤,小腹拘急,脐下膨胀,两胁胀满,腰脊引痛,鼻口干燥,目视(目巟目巟),忽忽不乐,胸中气逆,不下饮食,茎中痛,小便赤黄而有余沥,夜梦失精,惊恐虚乏。

【用法用量】
每用6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1盏,去滓,下饴糖少许,分温2服,空腹日午各一。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处方】
草豆蔻(去皮)1两,神曲(炒)1两,麦糵(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炙香熟)1两,干姜(炮)1两,茴香子(炒)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膈气,宿食不消,胸膈痞满,心腹胀痛,阴阳不和,脐腹撮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生姜3片,大枣2个(擘破)水1盏,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1方为末,入盐煎汤下,空心常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五引《博济》

【处方】
桂心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白芍药1两,桔梗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2日,心中悸而烦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九

【处方】
人参2两,甘草2两,桂心2两,茯苓2两,当归2两,黄耆3两,龙骨3两,麦门冬3两,大枣30个,芍药4两,附子1两,生地黄1斤,生姜6两,厚朴1两,饴糖8两。

【功能主治】
虚损少气,腹胀内急,拘引小腹至冷,不得屈伸,不能饮食,寒热头痛,手足逆冷,大小便难,或复下痢口干,梦中泄精,或时吐逆恍惚,面色枯瘁,又复微肿,百节疼酸。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附子汤”。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用黄耆建中参入当归、参、附峻补元阳,兼培荣气,加门冬、地黄以滋津液,厚朴、茯苓以泄滞气,龙骨以收耗散之精。

【摘录】
《千金》卷十九

【处方】
黄耆3两,芍药3两,甘草(炙)2两,桂心3两,生姜6两,半夏5两(洗),大枣12个(擘),饴糖10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补气。主肺虚损不足。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次服。

【注意】
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生葱。

【摘录】
《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以上就是建中汤的一个介绍, 希望通过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对于这一个养生方剂的选择问题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们运用一些比较科学的方法,帮助自己达到养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乐令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乐令建中汤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乐令建中汤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医药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前胡、细辛、黄蓍(蜜涂炙)、人参、桂心、橘皮(去白)、当归(洗去土)、白芍药、茯苓(去皮)、麦门冬(去心)、甘草(炙),各一两;半夏(汤洗七次.切)七钱半。

【炮制】
上俰咀。

【功能主治】
治血气劳伤,五脏六腑虚损,肠鸣神倦,荣卫不和,退虚热,除百病。

【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姜四片,枣一个,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微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看完了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乐令建中汤的正确饮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补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当中大家对于方剂的选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子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它带来的保健功效。



补中益气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补中益气建中汤,大家应该能猜到这是一种中药的方剂,但是这个方剂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症的,很多人却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番。

【处方】
补中益气汤合小建中汤加防风。

【功能主治】
脾土不及,肝木乘之,以致中风。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
《保命歌括》卷一

通过本文,相信你学到更多的补中益气建中汤食用方法了吧!补中益气建中汤可以增强我们身体的抵抗力,调理各个系统的机能,了解了补中益气建中汤这么多的功效,大家不妨试一试。



加味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知道中药是很神奇的,每种药材都有自己特定的属性,当它们中的几种融合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呢?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加味建中汤这种中药方剂,为我们来揭晓答案。

【处方】
白术(炒)、白芍(炒)、扁豆(炒)、黄耆、陈皮、甘草、白茯苓、丹皮、枣仁、沙参。

【功能主治】
小儿病后,面黄肌瘦,夜出盗汗。

【用法用量】
大枣1枚为引。

【摘录】
《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
桂枝、白芍、甘草、柴胡、木瓜、饴糖、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
寒湿霍乱转筋。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入饴2匙服。

【摘录】
《证治汇补》卷六

【处方】
桂心半两,白芍1两,炙甘草2钱半,吴茱萸5钱,当归5钱,延胡5钱,丹皮5钱。

【功能主治】
血海受寒,小腹作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加生姜,大枣,水煎,食前服。

【摘录】
《赤水玄珠》卷二十

【处方】
小黄耆建中汤加当归、琥珀、木香。

【功能主治】
女人虚败腹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十

【处方】
白术1钱,黄耆各1钱(蜜炙),白芍药2钱,肉桂(去粗皮)1钱,甘草7分,当归(酒洗)1钱。

【功能主治】
诸虚自汗。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用水1盏半,加炒浮小麦1撮,煎8分,去滓,入始少许,再煎温服。

【摘录】
《直指》卷九

【处方】
桂枝、白芍、党参、黄耆、当归、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
虚黄,面色萎黄,精神怠倦,小便清白。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各家论述】
本方为建中补血之剂。以仲景桂枝汤调中和营,参、耆、当归补血,而为用于血虚发黄之良方。以药理论,本方所用党参,经现代研究有优良之补血作用,故可用于溶血性贫血性黄疸。

【摘录】
《杂病证治新义》

方剂是按照中医理论为某一种或几种病症专门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对其有所了解。



黄耆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耆建中汤在中医学上属于是一种效果很好的中药方剂。根据相关的一些医学研究上认为,这样的中药试剂十分的安全、有效,适合很多疾病的症状,下面就去认识下黄耆建中汤这种方剂吧。

【别名】
黄耆汤(《外台秘要》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处方】
黄耆4.5克 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枣12枚 芍药18克 生姜9克 胶饴30克

【功能主治】
温中补气,和里缓急。治虚劳里急,诸不足,小腹急痛,脐下虚满,面色萎黄,唇口干燥,胸中烦悸,少力身重,骨肉酸痛,行动喘乏,食欲不振,病后虚弱,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
上七味,以水1.4升,煮取600毫升,入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每次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别名】
黄耆汤

【处方】
小建中汤加黄耆2两,人参2两。

【功能主治】
男女因积劳虚损,或大病后不复常,若四肢沉滞,骨肉疼酸,吸吸少气,行动喘惙,或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阴阳废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轻者才百日,渐至瘦削,五脏气竭,则难可振复。

【用法用量】
黄耆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千金》卷十七

【别名】
黄耆汤

【处方】
小建中汤加黄耆1两半。

【药理作用】
①抗溃疡作用《药学学报》(1965;7:440):以黄耆建中汤煎剂给大白鼠皮下注射10g/kg时,可防止结扎幽门所致胃溃疡发生,并抑制胃液分泌,减少游离酸及总酸度,使胃液PH值上升。另以本方减去甘草的煎剂皮下注射,同样也有抗溃疡作用,但作用较弱。说明黄耆建中汤除甘草外,尚有其他抗溃疡的成分。②中枢镇静作用《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60;3:208):加味黄耆建中汤(本方加当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使小白鼠自由活动减少。但没有催眠和中枢的镇痛作用,对平滑肌的正常运动有抑制作用,尤其在异常兴奋状态下更为显着,有较弱对抗由组织胺引起的胃酸增高现象。认为本方的主要作用是对中枢神经的镇静及对胃肠平滑肌的解痉作用,抗酸作用可能不是主要的。

【功能主治】
温养中气。主虚劳病,阴阳气血俱虚,里急腹痛,喜温喜按,形体羸瘦,面色无华,心悸短气,自汗盗汗。现用于胃、心、肺等慢性消耗性疾患。

【用法用量】
黄耆汤(《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本方改为丸剂,名“黄耆建中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葱。

【各家论述】
①《金匮要略论注》:小建中汤本取化脾中之气,而肌肉乃脾之所生也,黄耆能走肌肉而实胃气,故加之以补不足,则桂、芍所以补一身之阴阳,而黄耆、饴糖又所以补脾中之阴阳也。②《金匮要略心典》:里急者,里虚脉急,腹中当引痛也。诸不足者,阴阳诸脉并俱不足,而眩、悸、喘、喝、失精、亡血等证相因而至也。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充虚塞空,则黄耆尤有专长也。③《金匮要略方义》:此方乃小建中汤加黄耆而成。黄耆为补气扶弱之品,得饴糖则甘温以益气,得桂枝则温阳以化气,得白芍又有益气和营之效。综合全方,其补虚益气之功优于小建中汤。

【临床应用】
①虚劳《临证指南医案》:汪,三九。此劳力伤阳之劳,非酒色伤阳之劳也。胃口消惫,生气日夺,岂治嗽药可以奏功?黄耆建中汤去姜。《种福堂方》:何,三一。脐流秽水,咳嗽,腹痛欲泻。询知劳动太过,阳气受伤。三年久恙,大忌清寒治嗽,法当甘温以治之。黄耆建中汤去姜。

【摘录】
《金匮》卷上

【处方】
黄耆2钱,白芍2钱,肉桂7分,人参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
阳明病汗多或反无汗,如虫行皮中状者。痘疮遍身起发,惟四肢不起者;痘疮发热腹痛,大便自利者。

【用法用量】
水1盏半,煎7分,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8分,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处方】
黄耆、芍药、桂枝、胶饴、甘草、陈皮、白术。

【功能主治】
汗多亡阳,尺脉虚弱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
《伤寒全生集》卷二

【处方】
黄耆3分(去芦),白术3分,枳壳3分(汤浸,去瓤),前胡3分,杏仁2分(去皮尖),柴胡2分(银州者),人参2分,白茯苓2分,甘草2分,当归2分,川芎2分,半夏2分(汤洗7次),黄芩2分,白芍药2分,羚羊角2分,生地黄2分,麦门冬(去心)2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虚劳有热,胸中烦,手足热,心怔忡,口苦咽干,咳嗽潮热等。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十七味大建中汤”。

【摘录】
《百一》卷四引陆彦安方

【处方】
黄耆1钱半,桂1钱半,白芍药3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
伤寒汗后身痛,脉迟弱者。

【各家论述】
黄耆、甘草之甘,补中气也,然桂中有辛,同用之足以益卫气而实表;芍药之酸,收阴气也,桂中有热,同用之足以利荣血而补虚。此方以建中名者,建立中气,使其生育荣卫,通行津液,则表不虚而身痛自愈矣。

【摘录】
《医方考》卷一

【处方】
黄耆、人参、桔梗、白芍药、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里虚,腹中痛。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两枚,水1盏,煎5分,去滓,温服。

【摘录】
《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处方】
黄耆1钱5分,桂1钱5分,白芍3分,甘草1钱。

【功能主治】
血气不足,常自汗。

【用法用量】
入黑砂糖,煎服。

【摘录】
《嵩崖尊生》卷八

【处方】
人参1钱,黄耆1钱,甘菊花1钱,白芍药2钱,桂枝5分。

【功能主治】
痘自7-8朝以后,内毒已解,而余毒未尽,如中虚腹响,肢冷汗出,精神倦者。

【各家论述】
参、芪、菊、芍独补中州,用桂枝以温走四肢。

【摘录】
《痘学真传》卷七

【处方】
黄耆3两,桂心2两,人参2两,当归2两,芍药3两,生姜8两,胶饴8两,大枣30枚。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虚劳。下焦虚冷,不甚渴,小便数。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7味,取3升,去滓,下饴烊销,分3服。

【注意】
忌生葱。

【摘录】
《外台》卷十七引《必效方》

通过本篇文章对黄耆建中汤的相关介绍,我们可以详细的了解到黄耆建中汤对疾病症状的缓解。如果患者服用此类药物效果不明显,可以及时的接受治疗并咨询医师的建议。在日常坚持锻炼也是能够缓解疾病的症状的。



大加减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长期的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各种问题。中药方剂就是解决这种情况的一个好办法,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下大加减建中汤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处方】
芍药2两,当归1两,川芎1两,黄耆1两,桂1两,甘草3分(炙),白术3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妇人胎前产后,气血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疒丂)痛,往来寒热,自汗,口干烦渴。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半,水1盏半,加生姜、大枣,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施圆端效方》

看完了本文对大加减建中汤的介绍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类似的症状时学会去应用了呢,其实中药相比西药来说更加的治本,这也是很多时候人们往往都会选择中医的缘由。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