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孤独症是什么意思_孤独症和自闭症的区别

由网友(长安)分享简介:外向型孤独症是什么意思?外向孤独症患者与医学上的孤独症截然不同,外向孤独症是指,人对外界处于封闭,除了每天的上班上学几乎孤独症和自闭症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想要区分孤独症和自闭症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先从什么是孤独症和什么是自闭症入手才行,我们只有了解了孤独症和自闭症的概念以及孤独症和自闭症的特征后,才能找到...



外向型孤独症是什么意思

外向型孤独症是什么意思?外向孤独症患者与医学上的孤独症截然不同,外向孤独症是指,人对外界处于封闭,除了每天的上班上学几乎都把自己锁在一个小角落里,这是一类人。还有一种人有很好的人缘,人前谈笑风生,人散去之后就会变得沉默寡言,他们的人缘很好朋友很多,可内心却是多愁善感的,总有一些话总有一些事情是不被人知道的。

一、外向孤独症,指某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善于交际、有很好的人缘,看似“外向”,实则“孤独”,没有可以倾诉内心情感的朋友。外向孤独症与医学上的“孤独症”截然不同。

(1)你是人来疯,你是聚会的焦点,你是朋友圈的幽默大王。人群散去,你又换了另外一面--孤独患者。

外向孤独症,是一种网络语言,准确点说应该称作“外向的孤独”,指的是这样一类人:

1、在日常生活中很善于交际,有很好的人缘,在大家的面前总是喜笑颜开、快快乐乐的样子,给大家以乐观、开朗、热情、自信、进取的印象 这就是所谓的“外向”相反的则是“内向”。

2、但是,这种人的内心情感往往很丰富,甚至是多愁善感。但他们不喜欢将之表现出来,不喜欢刻意地找人诉说。周围人也误以为他们内心很强大而没用心关心他们,这就是所谓的“孤独”。

3 多重性格,遇到什么样的人就会讲什么样的话。能适应不同性格的交往对象。

于是,他们的情感没有人来理解。他们的朋友虽多,但没有几个可以倾心相谈的。所以他们自我感慨道:“我虽外向但还是孤独。”故有了外向孤独症一说。

外向孤独症不是病,那只是人的一种状态,希望被人了解却又害怕被了解,渴望被关心害怕被关心,这类人其实是很棒的,内心情感很丰富时常多愁善感,于是常常把自己困在一个小角落暗自伤心,为什么没人了解,没人能读懂他心,因为外向孤独症的人把另一面阳光灿烂展现给了身边的朋友家人,而把沉默伤心留给自己去慢慢消化。



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的患者在生活中是一种很不合流的群体,你可以在人群中很容易就可以分辨出来。孤独症的患者带有的一些症状就像是这个疾病的名字一样,孤独症一般来说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是社交障碍、交流障碍、或者是做一些重复性的动作。这个疾病需要慢慢的进行治疗,不能过于急迫。

患有孤独症的患者,对于生活的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只是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些孤独症患者不愿意与人有过多的交流,他们不是不会说话,只是不懂得怎样去进行交流。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简称PDD)

临床表现

该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社会交往障碍

该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在幼儿期,患儿仍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

交流障碍

1.非言语交流障碍
该症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显得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2.言语交流障碍
该症患儿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障碍,包括:①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②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也有部分患儿2-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以上就是和大家介绍了关于什么是孤独症的资料,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这个疾病的一些知识。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有孤独症的患者,我们应该要多付出一些耐心和他们交流,明白他们的心理世界想的是什么,给与他鼓励。



孤独症的原因

从专业医学的角度来讲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或者叫孤独性障碍,这种疾病是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孤独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这种病是精神和生理上的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不愿和人交流、保持沉默、兴趣狭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严重的还会出现自残倾向。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孤独症的出现?而且近年来孤独症的发病率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呢?对于孤独症的出现众说纷纭,答案也是各有千秋。从专业医学的角度来分析,孤独症产生的原因大概分为以下几点,一起分享下文。

1、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显示,孤独症在单卵双生子中的共患病率高达61%~90%,而异卵双生子则未见明显的共患病情况。在兄弟姊妹之间的再患病率,估计在4.5%左右。这些现象提示孤独症存在遗传倾向性。

研究显示,某些染色体异常可能会导致孤独症的发生。目前已知的相关染色体有7q、22q13、2q37、18q、Xp;某些性染色体异常也会出现孤独症的表现。如47、XYY以及45、X/46、XY嵌合体等。较常见的表现出孤独症症状的染色体病有4种: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15q双倍体和苯丙酮尿症。

每年均有新的关于孤独症候选基因的报道。近年来新报道的孤独症候选基因有clock,PRKCBl、CNTN4,CNTCAP2、immune
gene、STK39、MAOA、CSMD3、DRD1、neurexinl、SLC25A12、JARDlC、Pax6。另有研究报道,在汉族孤独症患者中,NRP2基因存在遗传多态性。

繁多的候选基因提示了孤独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即孤独症可能是在一定的遗传倾向性下,由环境致病因子诱发的疾病。

2、感染与免疫因素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研究发现,孕妇患病毒感染后,其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增大。后来数个研究均提示,孕期感染与孤独症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已知的相关病原体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和弓形虫等。目前推测,这些病原体产生的抗体,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干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了孤独症的发生。

3.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受孕早期孕妇若有反应停和丙戊酸盐类抗癫痫类药物的用药史以及酗酒等,可导致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增加。根据这些研究,对怀孕12.5
d的大鼠一次性高剂量腹腔注射丙戊酸钠,其子代鼠表现出类似孤独症的行为学表现。还有研究发现,孕期大鼠暴露于反复冷冻刺激中,也会增加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对孕鼠进行反复冷冻刺激,其子代也表现出孤独症的行为学特征。

以上几点就是关于孤独症的原因,相信通过以上几点的简单介绍大家对孤独症产生的原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女性朋友在计划要孩子之前应该做好孕前检查,看看是否带有遗传性疾病;其次在孕期不要擅自服用药物,应该听从医生的嘱咐。



孤独症儿童

疾病的种类比较多,在对疾病治疗上,方法选择是很关键的,很多在治疗疾病的时候,都是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因此治疗疾病前,也是需要对疾病各方面进行认识,例如病因、症状、因素都是要进行了解,这样对治疗的时候,才会知道什么样方法是最佳之选,那孤独症儿童是怎么回事呢?

很多人都孤独症儿童并不是很了解,而且在对这样疾病治疗的时候,也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方法,那这类疾病在出现后,家长也是需要及时的让孩子进行治疗,使得疾病得到改善。

孤独症儿童: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该症患病率3~4/万。但近年报道有增高的趋势,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精神健康研究所(NIMH)的数据,美国孤独症患病率在1‰~2‰。国内未见孤独症的全国流调数据,仅部分地区作了相关报道,如2010年报道,广东孤独症患病率为0.67%,深圳地区高达1.32%。

病因

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

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明了。

2.围产期因素

围产期各种并发症,如产伤、宫内窒息等较正常对照组多。

3.免疫系统异常

发现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等。

4.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

与多种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有关。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的单胺系统,如5-羟色胺(5-HT)和儿茶酚胺发育不成熟,松果体-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导致5-HT、内啡肽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减少。

通过以上介绍,对孤独症儿童也是有着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对它治疗的时候,也是需要及时的进行,不过对这类疾病治疗的时候,方法选择都是不能随意,而且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情绪上,也是要注意,如果不稳定,也是要进行调理。



孤独症症状

孤独症是一种青少年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之一,而且这类疾病的发病人群主要以男性儿童为主,另外多发作于男性儿童的婴幼儿时期。另外儿童孤独症的症状是非常明显的,主要包括了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甚至是人际交往障碍等等,总之对于患儿的智力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

专家告诉我们说导致儿童孤独症的病因是非常多的,除了是先天性的遗传原因之外,还与围产期的并发症,免疫系统异常等等因素有关系。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孤独症症状包括哪些这个问题。

病因

1.遗传: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明了。

2.围产期因素:围产期各种并发症,如产伤、宫内窒息等较正常对照组多。

3.免疫系统异常:发现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等。

4.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与多种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有关。

孤独症症状

1.语言障碍:语言与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语言与交流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孤独症儿童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

2.社会交往障碍:患者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年幼时即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

3.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对玩具的主要特征不感兴趣,却十分关注非主要特征,若某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患者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

4.智能障碍:在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关于孤独症症状,专家告诉我们说语言和交流障碍首先是孤独症的首要症状之一,而随着年龄不断地增长,有些儿童还会表现出语言完全丧失,此外很多儿童的患者还表现为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另外质量的水平也相对比较差一些等。总之儿童孤独症是需要通过心理手段进行干预和治疗的。



孤独症患儿症状

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种类有很多,一般都是以内科和外科为主,这些疾病在治疗上,药物、手术是最佳之选,对疾病稳定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那最难治疗的疾病,就是心理疾病,这类疾病治疗复杂,而且需要的时间也是比较多,同时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也是需要耐心的进行,那孤独症症状是什么呢?

孤独症是现在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类疾病治疗起来复杂,它不但需要药物的治疗,心理治疗也是很主要的,这类疾病在出现后,也是需要及时改善,那孤独症症状是什么呢?

孤独症症状:

社会交往障碍

该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在幼儿期,患儿仍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问题,他们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成年后,患儿仍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系和结婚。

交流障碍

1.非言语交流障碍
该症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显得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2.言语交流障碍
该症患儿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障碍,包括:①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②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也有部分患儿2-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③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患儿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④言语运用能力受损:部分患儿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但却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同一话题。

通过以上介绍,对孤独症症状也是有着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出现这样情况后,也是需要及时的治疗,不过要注意的是,在对这类疾病治疗的时候,患者家属一定要积极配合,这样对患者疾病改善,才会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孤独症能治好吗

孩子的健康是全社会都很关注的话题,可是有的疾病比如孤独症的出现会给患儿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说到孤独症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可怕的疾病,虽然现在医学疾病,可是对于孤独症的病因还不是很了解,而且孤独症的治疗也是很有难度的,那么孤独症能治好吗?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到了孤独症的困扰,怎么治疗孤独症也一直是很多人都特别关注的话题,专家指出对于孤独症越早发现效果就越好,经过诊断评估和全面的医学、心理检查,诊断明确,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特殊教育训练,家庭治疗计划以及药物疗法。

治疗的目标为减少孤独症行为症状、增强社会交往、促进正常发育。由教师以及父母对患儿进行特殊教育训练,包括生活习惯、言语运动技能的学习训练,矫正病态行为症状和其他不适应行为。家庭治疗计划包括行为和发育指导、必要的咨询,帮助父母学会照管和训练孤独症儿童的基本方法。

药物疗法以氟哌啶醇较为常用,3~7岁患儿,每日剂量l~6mg,分2-3次口服,可改善多动、退缩、刻板行为、攻击和自伤行为等。近年来,对本病药物疗法的临床研究较多,但无确切肯定的效果或意见不一,诸如氟苯丙胺(fenfluramnie)、大剂量维生素疗法、维生素B6与镁剂联合疗法、吗啡阻滞剂(如钠屈酮)治疗等。盐酸可乐定治疗孤独症,目前正在试用阶段。

孤独症也就是常说的自闭症,对于孤独症这种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很关键的,所以广大家长在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到孩子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儿童孤独症的偏方

对于人们来说,孩子是么一个人心头的宝.然而再小孩子中确经常会有患上儿童孤独症的人.儿童孤独症是一个很难治疗的一个疾病.而且照近年来的趋势来看,儿童孤独症的人数还在不断地增加.这样的疾病对孩子以后的生活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基本是无法自理的.那么,摆在人们眼前的问题就是该怎么把这个病只好呢?

中药疗法:口服加味温胆汤治疗:橘红5g,制半夏6g,茯苓6g,甘草2g,竹茹1g,枳实4g,党参6g,石菖蒲5g,益智仁5g,生姜2片.每天1剂,水煎服,每口服2次,并随症加减.

针灸治疗:1.选用四神聪、神庭、本神、头维、情感区等穴位,一周针刺3次,每针刺10次休息15天,共针30天为一疗程,针刺后给予电刺激30分钟.

2.针刺组取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头智针、舌三针、手三针、手智针、足三针、足智针、风池、哑门,针刺1次/d,30 min/次,10
min行针1次,每周休息2 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3.主穴:四神针、颞三针、智三针、手智针、太冲、涌泉、太溪.随症加减:舌肌不灵活、发音困难、吐字不清加舌三针;病程较长,症状较重,5岁以上的患儿可加足智针、启闭针;多动明显可加申脉、照海.

儿童孤独症的意思就是孩子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外界沟通.这样的疾病在现今这个社会仍然是一个医学难题,所以对于人们来说,不妨多尝试一些生活中的方法.总有一天人们的努力会得到回报,儿童孤独症不再成为人们每日烦恼的一件事.



孤独症和自闭症的区别有哪些?

孤独症和自闭症让很多人混淆,其实孤独症和自闭症并不是同一个概念,自闭症是精神分裂的一种,而孤独症则容易发生在婴儿期的精神障碍,我们对于这些病症要区分了解,对症解决。

一、自闭症和孤独症原文虽是一个词,实际上它标示两个不同的概念:自闭症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症状,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

二、自闭症 这是Bleuler的四个基本症状之一。从描述的角度说,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社会性退缩。E.MinkOWSki(1927年)称之为贫乏的自闭症(autisme pauvre),意思是说,如果你能敲开精神分裂症病人紧闭着的交际之门,你会发现他的内心世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病人的社会性退缩既不是由于自卑、焦虑、恐惧或抑郁(这与神经症和抑郁症病人的社会性退缩不同),通常也不是退缩到了幻想的世界(幻想性自闭症见之于分裂人格和精神分裂症的早期)。

三、所谓孤独三联症是:

(1)孤独。不能与人沟通和建立情感关系,对别人的关怀和爱抚没有反应,对亲人、陌生人和无生物的反应一个样,回避与人目光接触。

(2)言语障碍。学习和使用语言有障碍,甚至几乎没有语言。与此相联系,非语言的交际也有缺陷,缺乏模仿能力,不会玩玩具,似乎没有想像力。

(3)刻板的同一性。倾向于吃同样的食物、穿同样的衣服、从事同一种单调的动作或游戏,如果加以改变,患儿会表现出痛苦不安。



儿童孤独症要如何发现

儿童孤独症是需要注重的,因为如果你不能够及时的发现,那么到最后给儿童产生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大,所以也建议每一个家长朋友在儿童成长的过程当中,必须注意观察他们是否存在孤独症的症状表现,只有及时发现及时干预,才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每个家长在生活中,应该注意观察儿童是否存在这种现象。

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很重要

儿童孤独症的最佳治疗期是3-6岁,如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不论如何治疗,其智力和行为只能停留在幼儿时期;但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终生残疾,连自理能力都没有;即使长大后,有机会再经最优良的教育,将来仍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也就是说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很好地生活。所以,专家提醒家长,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很重要。

家长怎样才能早发现呢?主要看看有没三大核心症状表现:1、社会交往障碍。比如,孩子常常呼之不应,对父母缺乏依恋,对同伴缺乏兴趣等。2、语言交流障碍。半数患儿语言发育落后,通常在两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还有些孩子即使有语言,也不会和人正常交流,说话时不与人对视。比如,有些患儿说话像“鹦鹉学舌”,大人说“问阿姨好”,他也说“问阿姨好”;有些则是重复语言,不停地说一句话。3、刻板重复行为或狭隘兴趣。患儿兴趣狭窄,如迷恋轮子、圆形木棍等东西;他们还经常有一些刻板重复的动作,如啃手指头、不停地转圈等。4、孩子1岁以后不明原因不会说话,缺乏和母亲分离的焦虑、对逗弄缺少反应、常常独自躲在角落里玩车轮等单一没意义的游戏。

家长们在生活当中,可能更多的是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所以尽可能的给他们购买各种各样的营养保健品,但实际上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心理问题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他的健康成长同样会产生很大的伤害。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