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散的功效与作用_加味人参紫菀散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狗屎碍人@!)分享简介:季节变化时身体很容易感到“躁动”,口干舌燥、心烦躁动,而中医中的方剂就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中的各个机能,缓解心情。今天就给中药方剂对大家来说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这些都是对人体有非常大的益处的,加味人参紫菀散这种方剂也不例外,那么加味人参紫菀散有什么样神奇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



紫菀散的功效与作用

季节变化时身体很容易感到“躁动”,口干舌燥、心烦躁动,而中医中的方剂就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中的各个机能,缓解心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紫菀散这种方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处方】
紫菀30克(洗,去苗、土)桔梗30克(去芦头)茅根60克(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川朴消30克 木通30克(锉)

【制法】
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清肺泄热,化痰止咳。治肺脏壅热,心胸满闷,嗽逆食少,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六

【处方】
紫菀30克(洗,去苗、土)麻黄30克(去根、节)贝母22克(煨微黄)大腹皮22克(锉)杏仁22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茯苓30克 桑根白皮30克(锉)猪苓30克(去黑皮)槟榔30克

【制法】
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上气,发即不得眠卧,心腹胀满,喘急不能食,身面浮肿。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

【处方】
紫菀30克(去苗、土)汉防己15克 桂心15克 细辛15克 槟榔22克 赤茯苓15克 桑根白皮15克(锉)大腹皮15克(锉)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甜葶苈15克甘草

【制法】
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治产后风虚,遍身浮肿,上气喘咳,腹胁妨闷,不思饮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处方】
紫菀15克(炙,去苗,土)贝母15克(煨微黄)款冬花7.5克

【制法】
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治小儿咳嗽。

【用法用量】
每次以清粥饮调下少许。每日三四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处方】
人参 紫菀 知母 贝母 桔梗 甘草 五味子 茯苓 阿胶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肺虚咳嗽,唾中有脓血,及肺痿变痈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
《卫生宝鉴》(《济生拔粹》本)引海藏

通过本文对紫菀散的介绍,我们知道紫菀散还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大家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方剂哦!希望介绍的这些紫菀散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大家健康养生!



加味人参紫菀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对大家来说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这些都是对人体有非常大的益处的,加味人参紫菀散这种方剂也不例外,那么加味人参紫菀散有什么样神奇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处方】
人参3分,北五味子3分,紫菀茸3分,陈皮3分,贝母(去心)3分,紫苏叶3分,桑白皮(炒)3分,白茯苓3分,杏仁(去皮,炒)3分,甘草(炙)3分,加川芎1两,半夏曲1两,阿胶(炒酥)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虚劳咳嗽。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金匮翼》引作“人参紫菀散”。

【摘录】
《直指》卷九

在了解了加味人参紫菀散这味方剂之后,我们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试一试。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白茅根散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白茅根散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很陌生,实际上它是 一种中药方剂。今天大家就一起来聊聊白茅根散的功效与作用等相关小常识。

【处方】
白茅根1两(锉),百合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葛根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热病,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七

【别名】
白茅根汤

【处方】
白茅根1两(锉),赤芍药3分,滑石1两,木通3分(锉),子芩3分,葵子1两,车前子3分,乱发灰1分。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血淋,小便中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白茅根汤(《鸡峰》卷十八)。方中赤芍药,《鸡峰》作“白芍药”。

【摘录】
《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
白茅根3分(锉),遽麦1两,鲤鱼齿20枚(细研),木通2两(锉),车前子1两,冬葵子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产后小便淋涩及血淋。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
《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
伏龙肝4两,禹余粮4两,白芍药4两,熟地黄4两,地榆4两,白茅根4两,龙骨6两,当归6两,甘草、麒麟竭。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妇人崩中不止,遶脐撮痛,或时烦渴。

【用法用量】
方中甘草、麒麟竭用量原缺。

【摘录】
《鸡峰》卷十五

【处方】
白茅根1两(锉),犀角屑3分,刺蓟根1两半,黄芩1两,桑根白皮2两(锉),紫菀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心、肺脏热壅致唾血。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竹茹1分,煎至5分,去滓,入生地黄汁1合,更煎2-3沸,每于食后温服之。

【摘录】
《圣惠》卷三十七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对白茅根散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过要注意的是,对那些不知道该不该选择它的人,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使用。



冬花散的功效与作用

冬花散,作为传统中药方剂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已很悠久。我国很多的药物学著作中都将其列为上品,且记述了冬花散的神奇功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冬花蕊8分,粟壳(蜜炙)8分,桔梗8分,枳壳8分,苏子8分,紫菀8分,知母8分,桑皮(炒)2钱,石膏2钱,杏仁2钱。

【功能主治】
止嗽下气主经水从口鼻出,咳嗽气紧。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宁坤秘籍》卷上

通过小编介绍的冬花散的详解,大家是不是对冬花散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没有很了解的话,大家可以多看几遍哦,冬花散的功效与作用还有很多,适量的服用还是挺好的,可以使身体更健康呢。



补肺人参散的功效与作用

补肺人参散是一种纯天然的中药方剂,它是以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了药食同源的传统中医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来看一看补肺人参散有哪些功效吧。

【别名】
补肺人参汤、人参汤

【处方】
人参1两(去芦头),紫菀半两(洗去苗土),鹿角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黄耆1两(锉),桂心1两,花紫苏茎叶3分,白术3分,五味子半两,熟干地黄1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肺脏气虚,咳嗽少气,言语声嘶,吃食全少,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
补肺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六十六)、人参汤(《普济方》卷一六一)。

【摘录】
《圣惠》卷六

上文介绍了补肺人参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补肺人参散可以保护人体,还有自己的适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独活细辛散的功效与作用

独活细辛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独活细辛散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独活细辛散是怎样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别名】
独活散

【处方】
独活1钱,细辛1钱,附子(炮,去皮脐)1钱,甘菊花1钱,麻黄(去芦)1钱,白芷1钱,五味子(杵,炒)1钱,紫菀茸1钱,赤茯苓1钱,肉桂1钱,白术1钱,川芎1钱,桑白皮1钱,杏仁(麸炒,去皮)1钱,防风1钱,甘草(炙)半钱。

【功能主治】
肺脏中风,胸满短气,冒闷汗出,嘘吸颤掉,声嘶体重,四肢痿弱,其脉浮,昼愈夜甚,偃卧冒闷,或头痛项强,背痛鼻干,心闷语謇,胸中少气,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校注妇人良方》卷三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的文章之后,对独活细辛散的功效与作用有了很深层次的了解了吧,那么大家知道之后,以后使用独活细辛散一定要注意这些,这样才会保证身体能更加健康。



补肺款冬花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可以说是有很多的种类,补肺款冬花散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补肺款冬花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款冬花1两,人参1两,白茯苓1两,麦门冬(去心)1两,五味子1两,熟干地黄1两,陈橘皮(去瓤)1两,肉桂(去皮)1两,白术3分,黄耆(炒)3分,牛膝(去苗)3分,桔梗3分,杏仁(去皮,麸炒)3分,紫菀3分,甘草半两(炙)。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肺脏气虚无力,手脚颤掉,吃食减少。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枚,煎6分,去滓温服。

【摘录】
《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经常性不注意饮食健康的人们一定要注意,我们在选择补肺款冬花散等药物的时候需要根据我们的体质。我们在肠身体不适的时候不能单单靠药物来化解,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够很好的远离疾病。



半夏散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散,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种药用价值很丰富的中药方剂吧。那么,你对半夏散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半夏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吗?它又有哪些营养价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话,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处方】
紫菀(去苗.净洗)、五味子(捡净)、半夏(汤泡七次)、甘草(炙),各五两;肉桂(去粗皮)、细辛(去苗),各二两半。

【炮制】
上件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小儿咳逆上气,心胸痰壅,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
三岁儿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一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45克 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30克 赤茯苓30克 紫苏叶30克 诃黎勒皮45克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90克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
行气散结,化痰利咽。主气郁痰结,咽喉中如有炙脔者。

【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

【处方】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30克 射干30克 牛蒡子(微炒)30克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22克 羚羊角屑22克 桔梗(去芦头)22克 昆布(洗去咸味)22克 槟榔22克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5克 赤茯苓22克 甘草(炙微赤,锉)15克

【制法】
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宜肺理气,化痰软坚。主气郁痰凝,结成瘿气,咽喉肿塞,心胸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

【处方】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60克 吴茱萸(汤洗七遍,焙干,微炒)15克 桂心30克 人参(去芦头)30克 白术30克 当归30克 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45克 枳实(麸炒微黄)15克

【制法】
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温中,降逆。主中焦虚寒,胃气上逆,喘息短气,不得安卧,胸满肠鸣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

【处方】
半夏60克

【制法】
上一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
一切癣。

【用法用量】
以陈酱汁调和如糊,涂摩患处,一日二三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别名】
破棺散(《世医得效方》卷十)。

【处方】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不拘多少)

【制法】
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
开窍苏醒。主魇寐突然死亡;诸物所压,水溺,金疮,卒致闷绝,产妇恶血冲心,诸暴绝证。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吹鼻中,即活。但心头温者,一日可治。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赤芍药1两,前胡半两(去芦头),黄芩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知母1两,麦门冬半两(去心),栝楼根半两,黄耆1两(锉),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热病7日,烦躁而渴,胸中痰热。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粳米、小麦各100粒,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七

【处方】
半夏2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1两(去芦头),柴胡2两(去苗),黄芩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栝楼根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10余日不解,往来寒热,发如疟,胸膈满闷。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四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紫菀1两(去苗土),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3分(去芦头),诃黎勒皮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咳嗽呕吐,心胸满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
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赤茯苓1两,人参1两(去芦头),紫苏茎叶1两,前胡1两,桂心3分,槟榔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脚气,烦闷呕逆,心胸壅闷,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桂心1两,赤茯苓1两,人参3分(去芦头),白术1两,细辛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干姜3分(炮裂,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胸中冷痰饮,气满,不欲食饮。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黄芩3分,前胡3分(去芦头),芎藭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紫苏茎叶1两,羚羊角屑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旋覆花半两,赤茯苓1两,石膏2两,桑根白皮3分(锉),独活3分,槟榔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脚气上攻,心胸痰壅,头痛目眩,背膊烦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桂心半两,赤茯苓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大腹皮3两(锉),桔梗3分(去芦头),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腹虚胀,两胁妨闷,喘促,不思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
麝香、雄黄、半夏、巴豆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蛇咬。

【用法用量】
敷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七

【处方】
半夏2两(汤洗7遍去滑),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桂心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1两,当归1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气上奔,胸中逆满,喘息短气,不得安卧,腹中冷气,肠鸣相逐。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
半夏(汤浸去滑,焙干为末,姜汁和作曲,焙干)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研)2两,木香半两,桂心(去粗皮)1两,陈橘皮1两(汤洗浸),甘草(炙,锉)1两,干姜(炮)3分。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消食,温胃止逆。主冷痰。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六七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黄连半两(去须),黄芩1分,干姜半两(炮裂,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半两(去芦头),当归半两(锉,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霍乱后,吐泻不止,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赤茯苓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3分,木香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消渴、饮水腹胀,烦热呕吐,不思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竹茹1分,大枣2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木通1两(锉),桂心1两,赤茯苓2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2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五膈气,噎闷,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

【处方】
半夏1钱,南星1钱,白僵蚕(直者)1钱。

【制法】
用巴豆7粒(去皮油),合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
胙腮。

【用法用量】
用少许生姜自然汁调涂外面肿处。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九

【处方】
半夏3分(生),黄葵子1分,防风1分,远志1分,款冬花1分,桂心1分,前胡1分,干姜1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小儿吃食大多,伤脾,即不食吐逆。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空心米饮调下。服之立效。

【注意】
乳母不可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二

【处方】
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紫苏子1两(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上气,胸心满塞,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
半夏5钱(酢煮),赤茯苓(去皮)2钱,甘草(生)2钱,陈粳米50粒。

【制法】
上锉,焙。

【功能主治】
暑伏热生痰,呕吐中痞。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不止,调姜茹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四

【处方】
生半夏、杏仁各等分。

【制法】
上捣烂,与白面等分,新汲水调膏。

【功能主治】
消肿止痛。主

【用法用量】
涂之。

【摘录】
《仙拈集》卷四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白茯苓2两,泽泻1两,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2两(去心)。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反胃,呕哕吐食,渴欲饮水。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沉香1两,桂心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七气,脏腑虚冷,心胸气上,劳乏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射干1两,白术1两,桂心1两,人参1两(去芦头),枳壳1两(裁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胸痹噎塞,心下烦满。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次去滑),干姜1两(炮),丁香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冷痰饮,胸膈气满吐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姜汤、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方出《圣惠》卷五十一,名见《普济方》卷一六七

【处方】
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白术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上气呕吐,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3分(去芦头),槟榔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癖黄。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五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麻黄1两(去根节),细辛1两,枳实2两(麸炒微黄),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前胡2两(去芦头),泽泻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理中,通膈,破寒。主上焦虚寒,短气不续,膈间厌闷,饮食先吐而后下。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
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前胡2两(去芦头),白术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1两,黄芩1两半,当归3分(锉,微炒),茵陈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酒癖,宿食不消,胸心胀满,呕逆,不纳饮食,小便赤黄。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
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桔梗1两(去芦头),大腹皮1两(锉),前胡1两(去芦头),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枳壳1两(麸炒微黄),人参3分(去芦头),槟榔1两,赤芍药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痃癖气,急硬满胀。心肋多痛,不能食物,气攻胸背壅闷。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
半夏2两(汤洗7遍去滑),桔梗3分(去芦头),前胡1两(去芦头),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人参3分(去芦头),槟榔7枚,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枳壳2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胁肋下有癖急硬,气满不能饮食,胸背疼闷。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
半夏1两半(汤洗7遍去滑),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桂心1两,前胡1两(去芦头),京三棱1两(炮,锉),当归1两(锉,微炒),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槟榔1两,诃黎勒皮1两,木香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伏梁气,心下硬急满闷,不能食,胸背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
半夏(汤浸7次去滑)1两,桂心1两,赤茯苓3分,白术3分,枳实(麸炒黄)3分,木香3分,陈橘皮3分,甘草1分(炙微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胸痹,心下坚痞,胸背缓急疼痛,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半分,去滓温服。

【摘录】
方出《圣惠》卷四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七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赤茯苓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3分(去芦头),前胡3分(去芦头),紫苏茎叶1两,木通半两(锉),木香半两,白术3分,槟榔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上气腹胀满,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
半夏(汤洗7遍)2两,白蔹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铁棘竹木,诸鲤在喉中不下,及刺在肉中拆不出,箭镞毒药在内不出。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匕,酒调下,日3次。半夏戟人喉,以生姜汁解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细辛3分,桔梗半两(去芦头),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麻黄3分(去根节),桂心2两,前胡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紫菀半两(洗去苗土),桑根白皮半两(锉),贝母半两(煨令微黄),柴胡半两(去苗),甘草1分(炙微赤,锉),木通半两(锉),诃黎勒皮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肺脏外伤风冷,声嘶言不能出,胸膈气滞。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
忌生冷、热面。

【摘录】
《圣惠》卷六

【处方】
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白术2两,赤茯苓1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芍药1两,柴胡1两(去苗),大腹皮2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木香1两,诃黎勒1两半(煨,用皮)。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脾劳实,四肢不举,五脏不调,胀满气急。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注意】
忌饴糖、苋菜。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白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高良姜半两(锉),桂心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伤寒后脾胃不和,不思食饮,心膈痰逆。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三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黄芩3分,人参3分(去芦头),干姜3分(炮裂,锉),黄连3分(去须,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不经发汗后成狐惑,下利,腹中愊坚,干呕肠鸣。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三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半两(去芦头),木香3分,枳实半两(麸炒微黄),木通半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百合1两,桑根白皮3分(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百合病,久不愈,大小便涩,腹满微喘,时复痰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三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黄芩1两,百合3两,干姜半两(炮裂,锉),黄连1两(去须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百合病,下利不止,心中愊坚而呕。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三

【处方】
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前胡3分(去芦头),诃黎勒皮3分,赤芍药3分,桂心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木香半两,槟榔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心腹胀满疼痛,胸膈壅滞,或呕哕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二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3分(去芦头),枳实半两(麸炒令黄),前胡半两(去芦头),诃黎勒1两(用皮)。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伤寒后呕哕,心胸不利,头目昏重,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一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葛根半两(锉),麦门冬3分(去心),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干呕,不纳饮食,心神虚烦。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一

【处方】
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芦根1两(锉),赤茯苓3分,泽泻3分,桂心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麦门冬3分(去心)。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伤寒呕吐,烦渴欲饮水。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

【处方】
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柴胡1两(去苗),黄芩半两,赤芍药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桂心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大腹皮3分(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热病,腹胃虚胀,心膈壅滞,呕哕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去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八

【处方】
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枳壳3分(麸炒,去白瓤),赤茯苓3分,前胡3分(去芦头),木通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后脚气,心烦满闷,不下饮食,呕逆痰唾。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四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赤芍药2分,枳实3分(麸炒微黄),细辛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肝劳实热,易怒,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胸中满闷。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空腹温服,晚食前再服。

【注意】
忌饴糖、羊肉、生菜。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
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柴胡(去苗)1两,黄耆(锉)1两,赤芍药1两,人参(去芦头)1两,桂心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大腹皮(锉)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时气,腹胁虚胀,心膈壅滞,呕逆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五

【处方】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3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

【功能主治】
少阴病,咽中痛。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白饮调下,日3次。

【各家论述】
《伤寒集注》:方有执曰,此以风邪热甚,痰上壅而痹痛者言也。故主之以桂枝祛风也,佐之以半夏消痰也,和之以甘草除热也。

【摘录】
《伤寒论》

【处方】
半夏(洗,焙干)。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伤寒病啘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生姜汤调下。

【注意】
忌羊肉、饧。

【摘录】
《外台》卷二引《深师方》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红豆蔻3分(去皮),茅香花3分,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脾胃气虚弱,见食呕吐。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木香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槟榔3分,桔梗半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前胡1两(去芦头),赤茯苓2两,桂心半两,旋覆花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细辛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枳壳2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肺脏久积痰毒于胸膈不散,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
忌炙煿、热面、猪犬肉。

【摘录】
《圣惠》卷六

【处方】
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防风半两(去芦头),旋覆花1两,前胡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桂心1两,白术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肾脏虚损,上热下冷,心胸壅滞,痰毒结实,唾如筋胶,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七

【处方】
半夏1两(水煮1伏时,晒干),泽泻1两,桂心1两,干姜1分(炮裂,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伤寒2日,痰逆头疼,四肢壮热。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和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九

【处方】
半夏2两(汤洗7遍去滑),葛根1两(锉),



桂心散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桂心散,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只能猜出它是一种中药方剂,对于桂心散的作用等都不是很清楚,接下来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处方】
桂心 地龙(微炒)白僵蚕(微炒)漏芦 威灵仙 芎藭 白芷 当归 木香各15克

【制法】
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活血止痛。治风邪走注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克,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

【别名】
桂散

【处方】
桂心1两,当归1两,栀子14枚。

【功能主治】
猝心痛,及久心病发作有时节者。小儿心痛不止。

【用法用量】
桂散(《元和纪用经》)。《圣惠》本方用法:上为细散。每服半钱,以橘皮汤调下,不拘时候。

【注意】
忌生葱。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外台》卷七

【处方】
吴茱萸5合,桂1两。

【功能主治】
猝心痛。膀胱冷气,往来冲心腹痛。

【用法用量】
酒2升半,煎取1升,分2次服。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
枳实(炙)、桂心各等分。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猝心腹胀满,又胸胁痛欲死。

【用法用量】
每服1匕,米汁送下。

【摘录】
《外台》卷七引《肘后方》

【处方】
桂心半两,漏芦半两,威灵仙半两,芎藭半两,白芷半两,木香半两,当归(去芦)半两,白僵蚕(炒)半两,地龙(炒,去土)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风走注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医部全录》卷二二八引《集验方》

【处方】
桂心1两,麻黄3分(去根节),荆芥3分,石膏2两,赤芍药3分,柴胡1分(去苗),葛根2分,芎藭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细辛半两(去苗土),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产后伤寒,头目四肢俱疼,心胸烦热。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如人行5-7里再服,以得汗出为效。

【摘录】
《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
桂心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桔梗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木香1两,白术1两,高良姜半两(锉),芎藭半两,当归1两(锉,微炒),槟榔1两,赤芍药1两,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积聚,心腹疼痛,面无润泽,渐黄瘦。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生姜汤调下亦可。

【摘录】
《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
桂心1两,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牛李根1两(锉),诃黎勒皮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膈气,心胸中伏滞冷气,疼痛,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

【处方】
桂心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射干1两,赤茯苓1两,木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气噎极甚,咽喉胸膈壅塞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

【处方】
桂心3分,白术1两,细辛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槟榔3分。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饮癖。气分,心下坚硬如杯,水饮所作。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
《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
桂心1两,旋覆花半两,白术半两,细辛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桔梗半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泽泻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前胡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悬饮。心腹痞满,水走肠间,两胁引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
桂心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半两,诃黎勒皮半两,大腹皮半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半两,前胡半两(去芦头)。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消渴。饮水伤冷太过,致脾气虚,腹胁胀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
桂(去粗皮)1两,昆布(洗去咸,焙)1两,海藻(洗去咸,焙)1两,甘草(炙,锉)1两,白面(微炒)1两,龙胆1两半,海蛤1两半,土瓜根1两半,半夏(为末,生姜汁和作饼,晒干)1两半,吴茱萸(汤浸,去涎,焙,炒)1两半,牡蛎(烧)1两半。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瘿气,咽喉肿塞。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食后、临卧酸浆水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
桂心1两,栝楼2两,牛膝2两(去苗),瞿麦1两,当归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妊娠,母因疾病,服不能安。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七

【处方】
桂(去粗皮)5两,柴胡(去苗)6两,青橘皮(去白,焙)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5两,紫葛(去心,微炙)3两,山茱萸3两,益智(去皮)3两,知母(锉,焙)3两,芎藭3两,当归(炙,锉)3两,五味子3两,豮猪肚1具(切,焙)。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冷劳。脏腑虚弱,心腹胀满,四肢羸瘦,困乏无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空心陈米饮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
桂心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人参(去芦头)1两,当归(锉,微炒)1两,紫苏子半两(微炒),五味子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产后血气上攻于肺,虚喘。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
桂心3分,赤芍药1两,琥珀半两(细研),白芷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产后儿枕攻刺,腹肚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八十一

【处方】
桂心1两,水蛭半两(微炒),牡丹半两,延胡索半两,硫黄半两(细研)。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产后恶血未尽,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八十一

【处方】
桂心半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紫菀3分(洗去苗土),麦门冬1两(去心,焙)。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咳嗽吐逆,昼夜不息。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
桂心1分,乱发灰1分,干姜半分(炮裂,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小儿鼻衄,心闷。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以冷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八十九

【处方】
桂心1两,甘草1两,白术3分,人参3分,干姜3分(炮)。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伤寒表热未除,数下之,遂夹热而利,利不止,腹痞满,表里不解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盏,煎6分,去滓温服。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
桂心18铢,地肤子2两半,白术1两18铢。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狐疝伤损生(疒颓)。

【用法用量】
每服7丸,白酒送下,日3次。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狐疝虽寒热不同一,皆属于肝经,故首推桂心通肝散经,白术安脾逐湿,地肤专利小便以泄湿热也。

【摘录】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圣惠》卷九十二

【处方】
桂心2两,防风1两(去芦头),汉防己1两,麻黄1两(去根节),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黄芩1两,细辛1两,茵芋1两,秦艽1两(去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妇人中风,咽中气塞壅闷,口噤不语,肝厥不识人。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入淡竹沥1合,更煎1-2沸,拗开口温灌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
桂心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香薷2两,木瓜2两(干者),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干姜半两(炮裂,锉),槟榔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霍乱吐利,心烦转筋,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
桂心、丹桂、牛膝(去心)、附子(炮裂,去皮脐)、当归、赤芍药、木香1两,萆薢1两(锉),麻黄1两(去根节)。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历节风,疼痛不可忍,肢节无力。

【用法用量】
方中自桂心以下六味药用量原缺。

【注意】
忌猪、鸡、犬肉,生冷,油腻。

【摘录】
《圣惠》卷二十三

【处方】
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皂荚3寸(去皮,涂酥炙微黄焦,去子),白术3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前胡3分(去芦头)。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虚劳痰饮,呕吐涎沫。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
桂心1两,白芍药1两,龙骨1两半,牡蛎粉1两半,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虚劳梦泄,甚者心下悸,腹里急,阴头寒,目眶痛,发落。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三十

【处方】
桂心1两,当归半两(锉,微炒),食茱萸半两,赤芍药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槟榔2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九种心痛,多吐腹胀。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三

【别名】
桂杏丸

【处方】
桂心半两,杏仁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温润肺气。主喉痹失音,咳嗽上气,咽燥嗽血。小儿喉痹。心中烦闷。伤风冷气不通。

【用法用量】
桂杏丸(《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注意】
忌生葱、油腻;疮痘声哑不可用。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桂心导龙火,杏仁下结气,从治之法也。

【摘录】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外台》卷九引《广济》

【处方】
桂心半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赤芍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木香半两,槟榔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心悬急,懊憹痛,气闷,筑筑引两乳间或如锥刺。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
桂心1两,诃黎勒1两半(煨,用皮),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白术3分,枳壳(麸炒微黄,去瓤)3分,桔梗(去芦头)3分,木香3分,赤芍药3分,槟榔3分,当归(锉,微炒)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寒气伤于胸膈,引腹胁疼痛拘急。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
桂心1两,牛膝1两(去苗),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五加皮3分,独活3分,防风3分(去芦头),赤芍药3分,五味子半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猝腰痛,行立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四十四

【处方】
桂心1两,续断半两,虎掌半两(汤洗7遍,锉,生姜汁拌炒令黄),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牛膝1两(去苗),海桐皮3分,萆薢3分(锉),犀角屑3分,木香3分,槟榔1两,当归3分,羌活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中风偏枯,手足不遂,筋脉拘急疼痛,腹胁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三

【处方】
桂心3分,人参2分(去芦头),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紫菀3分(去苗土),熟干地黄1两半,桑根白皮2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咳嗽唾脓血,气短,不得眠卧。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加黑饴半两更煎,候饴消,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六二

【别名】
桂芎汤

【处方】
桂心1两,赤芍药1两,芎藭1两,当归1两,黄芩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脏气虚伤,大便下血,腹中疼痛。

【用法用量】
桂芎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七)。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桂心汤”。

【摘录】
《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
桂(去粗皮)1两,姜黄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产后血块攻筑,头目昏晕。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炒生姜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
桂(去粗皮)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桔梗(锉,炒)半两,紫菀(去土,焙干)半两,芍药(锉)半两,高良姜半两,干姜(炮裂)半两,白芜荑(炒)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鳖甲(去裙襕,醋浸,炙)半两,草豆蔻3枚(去皮)。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产后蓐劳,日渐枯瘁,寒热往来,头疼体痛,口苦舌燥。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用豮猪肝十10片炙熟,乘热拌和药末,旋嚼,温酒下,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
桂心(去皮)。

【制法】
上药不见火,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吐血或便血。

【用法用量】
3岁半钱,藕汁同蜜半匙调下。

【摘录】
《永乐大典》卷一○三三引《全婴方》

【处方】
桂(去粗皮)、荜茇、细辛(去苗叶)各等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脑风头痛。

【用法用量】
每用1字,先含温水1口,即搐药于鼻中;偏头痛,随痛左右用之。

【摘录】
《普济方》卷四十六

【处方】
桂心1两,当归(锉,微炒)1两,干姜(炮裂,锉)半两,芫花(醋拌,炒令干)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产后两胁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食前以热酒调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五一

【处方】
桂心、伏龙肝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妇人交接辄痛出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空心酒调下。

【摘录】
《医统》卷八十三

【处方】
桂心1两半,蒲黄3两,延胡1两半(酒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产后恶血冲心痛,脉紧涩滞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砂糖灰汤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
产后恶血不下,上冲心膈,故心气窒塞,心痛不休焉。桂心温经通闭,开心气之窒塞;蒲黄破瘀下行,降恶血之冲逆;延胡活血以通经脉也。为散,砂糖汤煎,使瘀血消化,则新血自生,而恶血无不下,安有上冲心膈,心痛不已之患乎。

【摘录】
《医略六书》卷三十

【处方】
桂心(烧存性)。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血崩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空心米饮调下。

【摘录】
《仙拈集》卷三

【处方】
桂心2两,蛴螬2两,栝楼根3两,牡丹3两,豉1升。

【功能主治】
产后漏血不止。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分3服。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此仿佛《金匮》土瓜根散之制。彼用土瓜根,此用栝楼根;彼用蛰虫,此用蛴螬;被用芍药,此用牡丹;彼用桂枝,此用桂心,香豉者,专散秽恶之气也。

【摘录】
方出《千金》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三五二

【处方】
桂心3分,诃黎勒皮3分,干姜3分(炮裂,锉),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茯苓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咳嗽声不出。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2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
桂心3分,柴胡(去苗)3分,赤茯苓3分,五味子3分,麦门冬(去心)3分,槟榔3分,甘草3分,细辛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阳痉,经2-3日不愈,毒气攻五脏,心神烦躁,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

【处方】
茯苓30铢,黄芩30铢,甘草30铢,大黄30铢,蔷薇根30铢,枳实2两,杏仁2两,黄连2两,桂心半两,栝楼根18铢。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胃中客热,唇口干燥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食前浆水送下,日2次。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唇口干燥生疮,脾家湿热显着于外,又须伊尹三黄兼苓、枳、栝楼以清胃热,桂心热因热用,为三黄等药开导湿热,甘草以和寒热诸性,杏仁、薇根口疮之本药也。

【摘录】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处方】
黄耆6分,芍药4分,桂心1分。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痈肿。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

【摘录】
《医心方》卷十五引《令李方》

【处方】
桂心1两,草豆蔻1两(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丁香半两,槟榔半两,木瓜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肝脏风冷,转筋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
忌猪肉、毒鱼。

【摘录】
《圣惠》卷三

【处方】
桂心1两,高良姜1两(锉),当归1两(锉,微炒),草豆蔻1两半(去皮),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冷气攻心,腹痛多呕,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
桂心3分,赤芍药3分,独活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黄芩3分。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伤寒、中风,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项强,鼻鸣,干呕。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枚,煎至6分,去滓,温温频服。

【摘录】
《圣惠》卷十

【处方】
桂心1两,赤芍药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细辛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芎藭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木香半两,桔梗3分(去芦头),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风邪入心,心痛连背,或上或下,腹满闷乱,神思不定,面色青黄。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

【处方】
桂心2两,麻黄2两(去根节),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芍药半两,干姜半两(炮裂),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柴胡1两(去苗),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阴毒伤寒,项直脚冷,百节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不拘时候。汗出为度。

【摘录】
《圣惠》卷十一

【处方】
桂心1两,当归(锉,微炒)1两,大腹皮(锉)1两,诃黎勒(煨,用皮)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木香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食毒,腹胀气短,壅闷,不下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一

【处方】
桂心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白术1两,赤茯苓1两,枳实半两(嫩炒,令微黄)。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伤寒发汗过多,其人以手扪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一

【处方】
桂心1两,前胡(去芦头)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皂荚灰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发表。主两感伤寒,头痛身热,心胸闷乱。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生姜汤调下,频服,不拘时候。以汗出为度。

【摘录】
《圣惠》卷十三

【处方】
桂心3分,防风3分(去芦头),前胡1两(去芦头),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3分,射干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独活3分,细辛半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风痛。咽喉作声,言语謇涩,心胸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九

【处方】
桂心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防风1两(去芦头),生干地黄1两,赤芍药1两,当归1两(锉,微炒),细辛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风入腹(疒丂)痛拘急。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

【处方】
桂心3分,白术3分,厚朴1两(祛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赤茯苓3分,五味子3分,麻黄3分(去根节),干姜半两(炮裂,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细辛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肺脏外伤风寒,头目不利,多涕。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
忌生冷、猪鱼、油腻。

【摘录】
《圣惠》卷六

【处方】
桂心1两,人参1两(去芦头),黄耆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茯苓3分,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后,虚羸黄瘦,五脏气乏。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枚,煎至5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
《圣惠》卷十四

【处方】
桂心1两,独活3分,葛根1两(锉),防风3分(去芦头),当归3分(锉,微炒),赤芍药3分,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3分(炙微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猝中风,半身不遂,舌强难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

【别名】
解语散、桂附汤、解语汤、资寿解语汤

【处方】
桂心1两,羌活2两,防风2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赤箭1两,羚羊角屑1两,酸枣仁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中风舌强,失音不语,精神昏闷,半身不遂,口眼㖞斜,神气不清,一切风气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解语散(《传家秘宝》卷中)、桂附汤(《圣济总录》卷五)、解语汤(《简易方》引《资寿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十)、资寿解语汤(《医方大成》卷一引《简易》)。

【摘录】
《圣惠》卷十九

【处方】
桂心半两,柴胡1两(去苗),甘草1分(炙微赤,锉),葛根1两(锉),赤茯苓半两,泽泻半两,赤芍药半两,麻黄1两(去根节)。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热病3日,表犹未解,壮热,头目、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薄荷2-7叶,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衣盖取汗,未汗再服。

【摘录】
《圣惠》卷十七

【处方】
桂心1两,甘遂半两(煨令微黄),人参1两(去芦头),栝楼1枚(取子用)。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时气结胸,心下坚实满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五

【处方】
桂心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赤茯苓1两,赤芍药1两,麻黄(去根节)1两,芎藭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伤寒愈后劳复,头痛壮热,肢节烦疼。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四

【处方】
桂心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白术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

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对桂心散的功效与作用了解了吗?其实桂心散还具有很多的功效,大家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发现哦。



薏苡仁散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知道薏苡仁散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方剂,那知不知道薏苡仁散的功效和作用呢?薏苡仁散的食用方法呢?下面就一一的为大家解惑。

【处方】
薏苡仁(一钱半) 麻黄(去节.一钱半) 防风(去芦.一钱) 附子(炮.去皮脐.一钱) 川芎(一钱) 佰子仁(去壳.一钱) 桂心(一钱) 枳壳(麸炒.一钱) 石膏(一钱) 细辛(一钱) 独活(去芦.一钱) 羚羊角(一钱)

【功能主治】
治肝脏中风,四肢挛急,身体强直。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种,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
薏苡仁、川芎、桂心,各一两。当归、细辛、前胡(去芦)、羌活、茵芋、生地黄、萆薢、羚羊角屑,各三分。甘草(炙赤.半两)。

【炮制】
上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
治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心胸满闷。

【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稍热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
薏苡仁3两,防风2两(去芦头),麻黄2两(去根节),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芎䓖1两,桂心1两,独活1两,柏子仁1两,石膏1两,细辛1两,羚羊角屑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肝中风,四肢挛急,身体强直。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
忌鸡、猫、鱼、蒜。

【摘录】
《圣惠》卷三

【处方】
薏苡仁1两,酸枣仁1两(微炒),赤茯苓3分,桂心3分,柏子仁1两,羚羊角屑1两,海桐皮1两(锉),当归3分,芎䓖3分,生干地黄1两,赤芍药3分,槟榔。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筋极。面青多怒,两胁下急痛,手足筋脉拘挛。

【用法用量】
方中槟榔用量原缺。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
薏苡仁1两,羌活1两,防风1两(去芦头),汉防己1两,桑根白皮1两(锉),桂心1两,天麻1两,赤茯苓1两,芎䓖1两,酸枣仁1两(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肝脏风毒流注,筋脉抽掣急痛,头目眩闷,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
忌生冷、猪鸡肉、毒鱼、湿面。

【摘录】
《圣惠》卷三

【处方】
薏苡仁2两,羌活1两,五加皮1两,海桐皮1两(锉),当归1两(锉,微炒),虎胫骨1两(涂酥,炙令黄),芎䓖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赤芍药1两,牛膝1两(去苗),桂心1两,酸枣仁1两(微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肝脏风毒,流注脚膝,筋脉拘急疼痛,行履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三

【处方】
薏苡仁1两,芎䓖1两,当归3分,桂心1两,细辛3分,前胡3分(去芦头),羌活3分,茵芋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生干地黄3分,萆薢3分,羚羊角屑3分。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心胸满闷。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一

【处方】
薏苡仁2两,细辛2两,黄耆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3分,五加皮1两,赤芍药3分,独活1两,麻黄1两(去根节),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白术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风,手足拘挛,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三

【处方】
薏苡仁1两,防风1两(去芦头),猪苓1两(去黑皮),芎䓖1两,羚羊角屑1两,汉防己1两,桑根白皮2两(锉),大麻仁1两,槟榔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枳实3分(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妇人脚气缓弱及顽痹肿满,心下急,大便涩。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
薏苡仁1两,石膏2两,芎䓖1两,桂心半两,羚羊角半两,赤芍药半两,防风1两(去芦头),当归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汉防己1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肉极。肌肤如鼠走,津液开泄,或痹不仁,四肢急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
忌生冷、油腻,毒滑、鱼、肉。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
薏苡仁3分,当归1分(锉,微炒),秦艽1分(去苗),防风半两(去芦头),酸枣仁半两(微炒),桂心1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在胎之时,其母脏腑气虚,为风冷所乘,儿生之后,肝气不足,致筋脉挛缩,不得伸展,故令手拳不展。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服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八十九

【处方】
薏苡仁2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胸痹,心下坚痞缓急。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之。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
薏苡仁1两,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半两,小川芎半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宫桂(去粗皮,不见火)半两,川乌(炮,去皮尖)半两,防风(去叉股)半两,茵芋(去梗,锉,炒)半两,人参(去芦)半两,羌活(去芦)半两,白术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独活(黄色如鬼眼者,洗,去芦,焙)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湿伤肾,肾不养肝,肝自生风,遂成风湿、流注四肢筋骨,或入左肩髃,肌肉疾痛,渐入左指中。脚气冲心。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空心、临卧温酒调下,日3次。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薏苡仁甘平淡渗,入手、足太阴;当归辛甘微温,入足厥阴;小川芎辛温,入肝、胆;干姜辛温,入手、足太阴;甘草甘平,入脾;官桂辛温,入足厥阴;川乌苦辛大热,入足太阳、少阴;防风辛甘平,入足太阳;茵芋苦辛温,入手、足阳明、太阴;人参甘温,入足阳明;羌活辛甘平,入足太阳,善能行水;白术甘温,入手、足太阴;麻黄辛温,入足太阳之表;独活苦辛甘平,入足少阴、厥阴。引经之药,温酒调送。此三气之邪,流注经络,肌肉筋骨皆受邪困,是肝、脾、肾三脏皆受病,故以甘缓辛温之补药守护中焦,而以渗利行经表散之药驱逐流注之邪,则久郁之病可一旦扫除矣。

【摘录】
《本事》卷三

【处方】
薏苡仁2两,桂心2两,白蔹2两,当归2两,苁蓉2两,干姜2两。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令自溃长肉。主痈肿。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食前温酒下,日3次,夜2次。

【摘录】
《千金》卷二十二

【处方】
薏苡仁不拘多少。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肺损嗽血。

【用法用量】
以豮猪肺1个煮熟,蘸药食之。

【摘录】
《医学正传》卷五引东垣方

【处方】
薏苡仁2两,地骨皮1两,五加皮2两半(锉),木通2两(锉),木香3分,羚羊角屑1两,牛膝1两(去苗)。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脚气痹挛,烦疼掣痛,行履不得,气满心胸,咽塞壅闷,不得眼卧。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
薏苡仁4钱,当归4钱,白芍药4钱,天麻4钱,独活2钱,白术2钱,虎骨(煅)2钱,杜仲(炒)2钱,麻黄2钱,乳香2钱,桂心2钱,甘草(炙)1钱,麝香1钱,没药1钱,槟榔(真紫色者)6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通经入络,活血行气。主风寒客滞经络,手臂麻木,筋脉拘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食后酒调荆芥汤任下。

【摘录】
《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七九引《大方》

【处方】
薏苡仁、百部、黄耆(蜜炙)、麦门冬、当归身、白芍药、黄芩(酒炒)、人参(去芦)、桑白皮各等分,五味子10粒。

【功能主治】
肺痿。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加生姜3片,水2盏煎服。

【摘录】
《保命歌括》卷十七

【处方】
薏苡仁5钱,桑白皮3钱,麦门冬3钱,白石英2钱,人参1钱,五味子1钱,款冬花1钱,紫菀1钱,杏仁1钱,贝母1钱,阿胶1钱,百合1钱,桔梗1钱,秦艽1钱,枇杷叶1钱。

【功能主治】
久嗽成劳,或因劳成嗽者。寒热往来,或独热无寒,咽干嗌痛,精神疲极,所嗽之痰或浓或淡,有时或血腥臭异常,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糯米煎,调钟乳粉服。

【摘录】
《医钞类编》卷六

上文介绍了薏苡仁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薏苡仁散可以保护人体,还有自己的适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