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_灸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키스 마ȕ)分享简介:炙甘草是一种中药,和我们平时所说的甘草不一样的情况就是通过用蜜经过烘制而且的一种甘草,也是我们所说的炮制,在平时的时候使灸甘草对很多人来讲还比较陌生,它实际上是一种中草药,具有一定的香气和甜味。对滋阴补肾,阴阳品横,气血双补有很强的作用,因此很多人为了平衡阴阳,长期大量的服用灸甘草。实际上,灸甘草也不能长期大量的服用,...



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

炙甘草是一种中药,和我们平时所说的甘草不一样的情况就是通过用蜜经过烘制而且的一种甘草,也是我们所说的炮制,在平时的时候使用到的情况也特别多,对人身体的功效也是特别的明显,在平时的时候也经常的会用到这样的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下了解。

现代研究,炙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和止痛作用。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炙甘草临床应用多为炙甘草汤,是以炙甘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汤。因此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可以从炙甘草汤中来分析。综合历代医家,认为炙甘草汤主要功效与作用有以下四点:

1、补阴为主的功效,清代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指出“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清代田宗汉《医寄优阴论》也认为本方是“滋阴之祖方”。

2、补血为主的功效,以清代唐容川为代表的一派医家认为炙甘草汤是“补血之大剂”。

3、气血双补的功效和作用,以《注解伤寒论》为代表,认为炙甘草汤的功效当为气血双补,“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4、阴阳并调,清代医家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指出炙甘草汤是“扩建中之制,为阴阳并调之法”。本方主治伤寒病后或重病恢复期阴血不足,血不荣心,虚羸少气,心慌心悸,虚烦少眠,大便干涩,舌质略红少苔,脉象结代不整。或肺痿久咳,吐涎沫稀痰,量多,咽燥而渴,或痰中带血,心悸气短,心中温温液液,失眠多汗,脉虚细而数,或偶见结代。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平时对于女性补气养血也有着很好的疗效,不云泥之别在平时的时候我们使用的时候不要自行盲目使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进行,这样对身体的调理效果会更加的明显。



八珍汤/八珍散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八珍汤/八珍散,有的人或许还不太熟悉,其实八珍汤/八珍散是一种中药方剂,对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关于八珍汤/八珍散的功效与作用将会在下文中给您介绍。

【处方】
人参30g 白术30g 白茯苓30g 当归30g 川芎30g 白芍药30g 熟地黄30g 炙甘草30g

【来源】
方论吴昆《医方考》卷3:“血气俱虚者,此方主之。人之身,气血而已。气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养者也。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也,所以补气;当归、川芎、芍药、地黄,质润之品也,所以补血。气旺则百骸资之以生,血旺则百骸资之以养。形体既充,则百邪不入,故人乐有药饵焉。”

【功能主治】
益气补血,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本方常用于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

【用法用量】
上为末,每服三钱(9克)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通口服(现代用法:或作汤剂,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若以血虚为主,眩晕心悸明显者,可加大地、芍用量;以气虚为主,气短乏力明显者,可加大参、术用量;兼见不寐者,可加酸枣仁、五味子。

【备注】
本方是治疗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气短乏力,心悸眩晕,舌淡,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摘录】
《瑞竹堂经验方》

上文是对八珍汤/八珍散的一些相关介绍,我们知道中药是中国传统治病、调养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只要是药物一般情况下都会有副作用,只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八珍汤/八珍散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在食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量。



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肉豆蔻是一种什么植物,对于一般人来讲不太了解。我们一般见到肉豆蔻也是在中药处方上面可以看到。专家讲,肉豆蔻是一种植物成熟后的种仁,它也被叫做是玉果。它是我国中草药当中最常用的。并且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

  据专家介绍,肉豆蔻除了可以用作药材以外,而且还可以用于作佐料,比如说在肉制品当中或者是在卤汤里面放入肉豆蔻可以做调味来用,可见肉豆蔻既可以药用也可以食用。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肉豆蔻的功效

  肉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种仁,肉豆蔻别名豆蔻、肉果、迦拘勒、顶头肉、玉果、扎地、麻失,肉豆蔻有温中涩肠、行气消食的功效,肉豆蔻有治疗虚泻、冷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宿食不消的作用,大肠素有火热及中暑热泄暴注,肠风下血,胃火齿痛及湿热积滞方盛,滞下初起,皆不宜服肉豆蔻,勿令犯铜。

  肉豆蔻的作用

  1、肉豆蔻治胃寒胀痛,食少呕吐:肉豆蔻辛香温燥,能温中理脾、行气止痛。肉豆蔻治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证,肉豆蔻常与木香、干姜、半夏等药同用。

  2、肉豆蔻治虚泻,冷痢:肉豆蔻辛温而涩,入中焦,能暖脾胃,固大肠,止泻痢,肉豆蔻为治疗虚寒性泻痢之要药。肉豆蔻治脾胃虚寒之久泻、久痢者,常与肉桂、干姜、 党参、白术、诃子等药同用;肉豆蔻若配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可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者,如四神丸(《证治准绳》)。

  3、肉豆蔻能固大肠,肠既固则元气不走,脾气自健,故曰理脾胃虚冷,而实非能补虚也。《本草正》

  4、肉豆蔻治脾肾俱虚所致的虚泻,冷痢:煨肉豆蔻、罂粟壳(蜜炙)、煨诃子肉各4.5克,白芍、白术、当归各15克,党参、炙甘草各8克,肉桂、木香各3克。研为粗末,每服6克,加生姜2片,大枣1枚,水煎服。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肉豆蔻治水泻无度,肠鸣腹痛:肉豆蔻(去壳,为末)30克,生姜汁2合,白面60克。上3味,将姜汁和面作饼子,裹肉豆蔻末煨令黄熟,研为细散,每服4克。空心米饮调下,日午再服。肉豆蔻散(《圣济总录》)

  6、肉豆蔻治小儿脾胃气逆,呕吐不止。肉豆蔻丸(《太平圣惠方》)

  7、肉豆蔻为和平中正之品,运宿食而不伤,非若枳实、莱服子之有损真气也;下滞气而不峻,非若香附、大腹皮之有泄真气也;止泄泻而不涩,非若诃子、罂粟壳之有兜塞掩伏而内闭邪气也。《本草汇言》

  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中我们对肉豆蔻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肉豆蔻的作用不仅有以上的几种,还有更多的作用,比如说运用肉豆蔻可以开胃消食,止泻,可以治腹痛,可以治霍乱,解酒毒等作用。



龟鹿补肾丸的功效与作用

龟鹿补肾丸,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种药用价值很丰富的中药方剂吧。那么,你对龟鹿补肾丸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龟鹿补肾丸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吗?它又有哪些营养价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话,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处方】
菟丝子(炒)51g 淫羊藿(蒸)43g 续断(蒸)43g 锁阳(蒸)51g 狗脊(蒸)64g 酸枣仁(炒)43g 制何首乌64g 炙甘草21g 陈皮(蒸)21g 鹿角胶(炒)9g 熟地黄64g 龟甲胶(炒)13g 金樱子(蒸)51g 炙黄芪43g 山药(炒)43g 覆盆子(蒸)85g

【性状】
为棕黑色至黑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甘、甜。

【炮制】
上十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4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壮筋骨,益气血,补肾壮阳。用于身体虚弱,精神疲乏,腰腿酸软,头晕目眩,肾亏精冷,性欲减退,夜多小便,健忘失眠。

【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4.5~9g,大蜜丸一次6~12g,一日2次。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1)6g(2)12g

【贮藏】
密封。

【摘录】
《中国药典》

以上介绍的龟鹿补肾丸这种中药方剂,已经经过临床研究使用,并得到了很高的有效率,有相关疾病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人参归脾丸的功效与作用

药是生活中很常见到,对药物的选择也是需要注意,不能随意的乱用,这样对疾病治疗,也是没有任何帮助,而且不同的药物中,含有的元素不同,所以对治疗疾病上,也是有着很大区别,人参归脾丸是常见的药物,它是一种成药,对治疗疾病上,有着很好帮助,人参归脾丸的功效与作用都有什么呢?

对人参归脾丸的功效与作用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所以选择它之前,也是需要对它进行一些了解,这样对疾病治疗的时候,才会知道对自身有着哪些帮助作用,同时不会危害到自身健康。

人参归脾丸的功效与作用

1.心脾两虚是指心脾气血不足,心动失常,心神不宁,并脾失健运的病理变化。

2.脾不统血是指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血溢脉外的病理变化。

人参归脾丸对这两种病症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人参归脾丸的功效与作用还可以从人参归脾丸所含有的成分来阐述。人参归脾丸是由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炙黄芪、当归、龙眼肉、酸枣仁(炒)、远志(去心、甘草炙)、木香、炙甘草等药物等用科学的方法研制而成,各成分的结合体现出人参归脾丸具有补气、补脾、安神、益胃、调血、安胎的功效。

人参归脾丸特别适合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等病症的人群,不适合身体强壮而不虚的人群。

通过以上介绍,对人参归脾丸的功效与作用也是有着很多方面,它在治疗人体常见疾病上,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但是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它的时候,也是不能随意,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使用自己,使得身体疾病得到很好治疗。



八珍散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对药物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不能随意,对八珍散这种中药方剂也是一样,需要先对它进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别名】
八珍汤(《正体类要》卷下)。

【处方】
当归(去芦)川芎 熟地黄 白芍药 人参 甘草(炙)茯苓(去皮)白术各30克

【制法】
上药嚼咀。

【功能主治】
养气血,调营卫,补虚损。气血两虚,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仲,食少泄泻,或月水不调,脐腹疼麻,或失血过多而有上述见症者。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瑞竹堂经验方》卷四

【别名】
八珍汤

【处方】
人参1两,石菖蒲1两,生地黄(酒蒸焙)1两,川芎1两,朱砂(别研)半两,防风(去芦)半两,细辛(洗净)1钱,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产后败血停蓄,上干于心,心气闭塞,舌强不语,产后痰迷心窍,言语不正,状如癫狂。

【用法用量】
八珍汤(《寿世保元》卷七)。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二三五引《济生》

【处方】
人参1两,白术1两,粟米(微炒)1两,白茯苓1两,厚朴(姜制)1两,益智1两,黄耆2两,甘草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妇人无子,思虑过多,伤损脾气,脾虚则不能制水,漏下五色,或只常下黄白水。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生姜3片,枣子4个,同煎至8分,空心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三六引《孟氏诜诜方》

【别名】
八物汤、八珍汤

【处方】
当归(去芦)1两,川芎1两,熟地黄1两,白芍药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

【药理作用】
促进急性贫血的血细胞再生《中医药研究参考》(1976;5:29):八珍汤与四物汤药理研究发现,两方均能促进急性贫血的血细胞再生,其主要表现在网状红细胞的转变成熟过程,尤以八珍汤作用较显着。本方能促使血压很快恢复正常,并维持一定时间,而且对机体整个机能状态也有改善,说明急性大量失血时,气血双补较之单纯养血补血为佳。

【功能主治】
调畅营卫,滋养气血,能补虚损。进美饮食,退虚热。主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昏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妇人气血不足,月经不调,崩漏不止,胎萎不长,或习惯性流产;外证出血过多,溃疡久不愈合者。脐腹疼痛,全不思食,脏腑怯弱,泄泻,小腹坚痛,时作寒热。妇人脏躁,自笑自哭。伤损失血过多,或因克伐,血气耗损,恶寒发热,烦躁作渴。气血俱虚,口舌生疮,或齿龈肿溃,恶寒发热,或烦躁作渴,胸胁作胀,或便血吐血,盗汗自汗。肝脾气血俱虚,不能养筋,以致筋挛骨痛,或不能行履,或发热晡热,寒热往来。溃疡。妇人胎产崩漏。眩晕昏惯,或大便不实,小便淋赤。

【用法用量】
八物汤(《医学正传》卷三)、八珍汤(《外科发挥》卷二)。本方改为丸剂,名“女科八珍丸”(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又名“八珍丸”(见《中药成方配本》)。

【各家论述】
1.《医方考》:血气俱虚者,此方主之。人之身,气血而已。气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养者也。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也,所以补气;当归、川芎、芍药、地黄,质润之品也,所以补血。气旺则百骸资之以生,血旺则百骸资之以养。

【临床应用】
1.血枯:一妇人久患血崩,肢体消瘦,饮食到口,但闻腥臊,口出津液,强食少许,腹中作胀,此血枯之症,肺肝脾亏损之患,用八珍汤、乌贼骨丸,兼服两月而经行,百余剂而康宁如旧矣。

【摘录】
《瑞竹堂方》卷四

【处方】
锅巴4两(炒),山药2两(炒),白茯苓2两,白扁豆2两(炒),苡仁2两,莲肉2两(去皮心),百合2两(炒)(春冬加,夏、秋不加)。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虚损,泄泻疳疾,一切病后失调。

【用法用量】
每服2-3钱,量加白糖5分,白滚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幼科直言》卷四

【处方】
白术1两,人参1两,莲肉(去皮心)1两,甘草(炙)1两,白茯苓2两,乌药2两,白扁豆2两,熟地黄1两半。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进食,养气,益卫。主产前产后脾弱血虚,心忪多困,盗汗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7分,空心服。

【摘录】
《产宝诸方》卷一

【处方】
大黄、木通(去皮)、滑石、粉草、瞿麦、山栀、黄芩、荆芥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大人、小儿小便涩。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食前薄荷汤调下,小儿减服。

【摘录】
《袖珍》卷二引《圣惠》

【处方】
水银(入铅丹,点少水,研令星尽)1两,栝楼根1两,苦参(锉)1两半,知母(焙)1两半,铅丹半两,密陀僧(研)1两,牡蛎(熬)1两,黄连(去须)1两。

【制法】
上药除水银、铅丹外,捣罗为细散,人水银,铅丹末和匀。

【功能主治】
消渴后,烦热结成痈疽。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温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
人参(去芦)1两,白术1两,黄耆(蜜水涂炙)1两,山芋1两,白茯苓(去皮)1两,粟米(微炒)1两,甘草(炙)1两,白扁豆(蒸用)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开胃,养气,进食,调脾胃。主无故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大枣,同煎至7分,日3-4服。

【摘录】
《本事》卷二

【别名】
八珍汤

【处方】
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茯苓、甘草(炙)、缩砂仁各等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调和营卫,理顺阴阳,滋血养气,进美饮食。主

【用法用量】
八珍汤(《御药院方》卷十一)。方中白芍药,《御药院方》作“赤芍药”。

【摘录】
《产乳备要》

【处方】
薄荷1钱,儿茶8分,珍珠2分,朱砂1钱,甘草2分,牛黄1分,冰片1分,白灵丹1钱(煅)。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口、舌、喉内结毒生疮;广疮结毒。

【用法用量】
吹患处。

【摘录】
《咽喉经验秘传》

【处方】
白豆蔻仁(炒)1两,石莲肉(不去心,炒)1两,白茯苓(炒)1两,薏苡仁(炒)1两,白扁豆(蒸)1两,沉香(不见火)1两,陈皮1两(炙),甘草半两(炒)。

【功能主治】
脾疼,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用纸隔药炒,勿令伤药力。每服6钱重,水2盏,加生姜5片,煎8分,去滓服。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四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知道八珍散的作用十分的广泛,所以现在很多的科学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中,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保元八珍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可以说是有很多的种类,保元八珍汤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保元八珍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人参、黄耆、甘草、当归、淮熟地、川芎、枸杞子、山楂。

【功能主治】
痘疹气血两虚,囊薄色淡,身凉体静,顶平顶陷,浆清皱软者。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2片,炒糯米百数粒,水煎服。

【摘录】
《救偏琐言》卷十

上面就是本文对于保元八珍汤这种方剂的一些介绍,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试一下。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补阴八珍汤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补阴八珍汤,有的人或许还不太熟悉,其实补阴八珍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对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关于补阴八珍汤的功效与作用将会在下文中给您介绍。

【处方】
当归 川芎 熟地 芍药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黄柏(酒炒黑)知母(酒炒)各2.1克

【功能主治】
主瘰疬等疮,发热作渴,日晡颊赤,属足三阴虚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外科枢要》卷四

以上补阴八珍汤的中药方剂,是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进行配药治疗,大家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木香分气丸的功效与作用

所有的药物都要了解它的注意事项和适用人群后,才可以进行服用。对于中药方剂木香分气丸来说也是一样,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
木香192g 砂仁48g 丁香48g 檀香48g 香附(醋炙)384g 广藿香48g 陈皮192g 厚朴(姜炙)384g 枳实192g 豆蔻48g 莪术(醋炙)384g 山楂(炒)192g 白术(麸炒)192g 甘松192g 槟榔96g 甘草192g

【性状】
为黄褐色的水丸;气香,味微辛。

【炮制】
以上十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
宽胸消胀,止呕。用于肝郁气滞,脾胃不和,胸膈痞闷,两胁胀满,胃脘疼痛,倒饱嘈杂,呕吐恶心,嗳气吞酸。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注意】
孕妇慎用。

【规格】
每100丸重6g

【贮藏】
密封。

【摘录】
《中国药典》

【处方】
木香 甘松(洗去泥)各30克 炙甘草180克 香附500克 煨莪术240克

【制法】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一切气逆,心胸满闷,腹胁虚胀,饮食不消,干呕吐逆,胸膈痞满,上气咳嗽冷痰,气不升降。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陈皮煎汤送下,不计时服。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
木香 槟榔 青皮(汤浸,去白)陈皮(汤浸,去白、瓤)姜黄 玄胡 京三棱(湿纸裹炮,香为度,捶碎)蓬莪术(炮制)干生姜 当归(切,炒)白术 赤茯苓(去皮)肉豆蔻各等分

【制法】
上十三味,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治脾胃不和,心腹胀满,两胁膨胀,胸膈注闷,痰嗽喘息,醋心干呕,咽喉不利,饮食不化。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日进三服。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马齿苋、生茄子。

【摘录】
《御药院方》卷三

【处方】
广木香45克 莪术(醋制)60克 枳实(麸炒)公丁香 黑郁金各30克 香橼45克 檀香30克 豆蔻60克 广皮 藿香 甘草 甘松各45克 砂仁60克

【制法】
共为细粉,凉开水泛小丸。

【功能主治】
顺气化瘀。治闪腰岔气,膨闷胀饱,胃痛气闷,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9克重装袋。每次服1袋,白开水送下。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木香分气丸的功效和作用等,其实无论是食物还是方剂都是为了让我们去利用到里面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这样才能发挥出更高的价值,所以我们要对它们有个很好的了解才行。



人参归脾丸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是什么?

人参归脾丸是一种很常见的补药,很多的药店都有卖的。很多人认为这种药的作用就是用来健脾的,但是其实人生归脾丸的作用是很多的,远远不止这一种。但是这类的补药是不能随便乱吃的,需要根据医生的专业的指导服用。下面就来介绍一下人参归脾丸的功效和服用方法。

中医认为,人参味甘,微寒,无毒,是大补元气的“百草之王”,能够定魂魄、安精神、补五脏、除邪气、止惊悸,能止呕秽、治痫症,长期服用能延年益寿。

1、治产后喘急

该症为血入肺窍,是很危险的疾病。治疗取苏木煎汤,然后加入三钱人参末,服用会有奇效。

2、治口干,饮水后小便多

取适量人参,弄成末,然后用鸡蛋清调服一钱,每天服用3次,效果不错。

3、治上吐下泻

取人参和黄连各一钱,加水煎服即可。

4、治咳嗽化痰

取人参末一两,明矾二两,以酽醋二升,熬矾成为膏状,然后放入参末炼蜜和收,如豌豆大小丸,放在舌下就可以止咳。

5、开胃化痰

取人参焙二两,半夏姜汁浸焙五钱,成末,飞罗面做糊,做成绿豆大小的丸子,饭后用姜汁服用35丸,每天三次。

食疗方

人参莲子汤

材料:红枣20枚,莲子18克,人参12克,蜂蜜适量

做法:

1、将材料洗净,红枣清水泡发1小时,莲子泡发去莲心;

2、将人参倒入砂锅中,加水煎汁后,倒入其他材料,大火煮沸,小火慢熬2小时,最后加蜂蜜调味即可。

功效:大补元气,安神生津。

以上介绍了一些人参归脾丸的作用和服用方法。这种补品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服用的,只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服用。它是属于中药的补品,所以副作用是比较小的。在服用的时候可以结合饮食调理辅助治疗,可以更加的有效果。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