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的症状有什么_宝宝痢疾的症状

由网友(一身痞味儿)分享简介:细菌性痢疾是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的疾病,其实细菌性痢疾是一种肠道传染病,具有明显的症状。患病者会出现中毒,腹痛等症状。细菌性在生活当中很多人喜欢把宝宝痢疾的,简称为宝宝腹泻,而事实上宝宝得痢疾其实和腹泻,表现差不多,一般都会明显地表现出宝宝出现拉肚子大便频繁的现象,同时还伴有发热高烧等问题,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会非常的担...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有什么

细菌性痢疾是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的疾病,其实细菌性痢疾是一种肠道传染病,具有明显的症状。患病者会出现中毒,腹痛等症状。细菌性痢疾对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多以大家应该多了解它的针状。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杆菌分为四个菌群:甲群(志贺氏痢疾杆菌) 、乙群(福氏痢疾杆菌)、丙群(鲍氏痢疾杆菌)、丁群(宋氏痢疾杆菌)。四菌群均可产生内毒素,甲群还可产生外毒素。四种痢疾杆菌都能引起普通型痢疾和中毒型痢疾。我国目前痢疾的病原菌以福氏痢疾杆菌为主,宋氏和鲍氏痢疾杆菌有增多趋势。

菌痢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染的,就是说吃下痢疾病人和带菌者粪便污染过的食物可得痢疾。痢疾病人的大便含有大量的痢疾杆菌,所以是痢疾的主要传染源。健康带菌者外表上是健康人,但他们的大便带有痢疾杆菌,所以带菌者传播痢疾的作用不能忽视,是更危险的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的大便可通过多种方式污染食物、瓜果、水源、玩具和周围环境,苍蝇在传播痢疾杆菌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夏秋季天气炎热,苍蝇孳生快,密度大,喜欢在不洁的地方停留,苍蝇脚上有许多毛,毛上可粘附大量痢疾杆菌。所以苍蝇是痢疾杆菌的义务搬运工,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因此夏秋季节痢疾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如果孩子吃下污染过的食物或瓜果,玩过污染过的玩具后饭前又未好好洗手,或孩子有吮手指的习惯,得痢疾的可能性就很大。人群对痢疾普遍易感,普通型痢疾1~3岁的孩子得的多,特别是那些营养不良儿和体弱多病的孩子更容易得痢疾。得过痢疾的孩子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保持的时间不长,而且各菌群之间无交叉免疫性,所以一年内可多次得痢疾。

痢疾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的数小时,最长的8天,多数为2~3天。由于临床表现和疾病经过不同,医学家将痢疾分为普通型痢疾、中毒型痢疾和慢性痢疾。



宝宝痢疾的症状

在生活当中很多人喜欢把宝宝痢疾的,简称为宝宝腹泻,而事实上宝宝得痢疾其实和腹泻,表现差不多,一般都会明显地表现出宝宝出现拉肚子大便频繁的现象,同时还伴有发热高烧等问题,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会非常的担忧,你在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宝宝痢疾的一些症状表现。

家长们当然希望宝宝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很多时候这些问题的出现总是让家长措手不及,希望家长应该更加全面的去认识,宝宝在成长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疾病,这样才可以帮助他们做好预防工作尽量降低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症状体征

1.潜伏期 自数小时至8天不等,大多数为1~3天。

2.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

根据病程及病情,可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及中毒型痢疾,因中毒型痢疾病情特殊随后有叙述,在此先讨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的一般经过。

(1)急性细菌性痢疾:

①典型痢疾: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大便每天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部有轻压痛,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疾患儿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年长儿童大便很快成形,婴幼儿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②非典型痢疾:不发热或只有微热,也无中毒症状,轻度腹泻,稀便,粪便内只有黏液而无脓血,只有粪便培养阳性才能确诊,在流行时,这类病例数可能超过典型病例数,因其经过类似一般肠炎,易被忽视,常成为痢疾的传播者。

以上就是关于宝宝痢疾的症状介绍,只有我们了解它的症状表现,才可以更好的去发现宝宝是否出现这种问题或者受到这种疾病的影响,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去预防,降低这种疾病带来的伤害。



结肠炎症状

结肠炎是一种最最常见的胃肠科疾病,结肠炎的发病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结肠炎会引起人体的消瘦,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可以说结肠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还会病情继续恶化的可能,因此对于那些得了结肠炎的患者来说一定要及时的治疗。

而要及时的治疗首先就要知道结肠炎都有哪些症状,结肠炎发病的时候会给患者的带来什么样的痛苦,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的更及时的治疗结肠炎。

结肠炎腹痛一般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其它表现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及肝

  大等;左下腹可有压痛,有时能触及痉挛的结肠。常见的全身症状有消瘦、乏力、发热、贫血等。有少部分病人在慢性的病程中,病情突然恶化或初次发病就呈暴发性,表现严重腹泻,每日10-30 次,排出含血、脓,粘液的粪便,并有高热、呕吐、心动过速、衰竭、失水、电解质紊乱、神志昏迷甚至结肠穿孔,不及时治疗可以造成死亡。

  病因

  1、遗传:本病的血缘家庭发病率较高,据欧美文献统计,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直系血缘亲属中,约15-30%的人发病。此外双胞胎的研究表明,单合子比双合子更容易发病,提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感染:本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一些结肠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相似,因而有些人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在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因素中,目前的研究表明病毒的可能性较大。

总之结肠炎是一种对人体危害很大的肠胃病,引起结肠炎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注意饮食习惯的培养,同时多注意清洁卫生,就能减少结肠炎的发病机率对减少患者的痛苦也有很大的帮助。



细菌性痢疾

提到了细菌性痢疾这个疾病,相信很多朋友都赶紧非常得恐惧。因为细菌性痢疾是一种传染性较高的疾病之一,而且发病时的临床表现和症状主要表现为发冷,腹痛,甚至是血便等等之外,严重的话甚至还会嗜睡,昏迷,呼吸衰竭等等。那么到底细菌性痢疾该怎么治疗呢?

其实细菌性痢疾对于我们人体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此外这种类型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少年儿童身上,除了与不良的卫生习惯有关之外,还与一些细菌,病毒等感染有关系。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方法。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样大便。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或缺如,病情凶险。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疗效欠佳或慢性变多是因为未经正规治疗、未及时治疗、使用药物不当或耐药菌株感染。

病因

1.传染源: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中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与慢性隐匿型菌痢为重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招标。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同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治疗

1.急性菌痢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对于高热、腹痛、失水者给予退热、止痉、口服含盐米汤或给予口服补液盐(ORS),呕吐者需静脉补液,每日1500ml~3000m。(2)病原治疗
由于耐药菌株增加,最好应用≥2种抗菌药物。

2.中毒性菌痢的治疗

(1)抗感染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静脉给药,待病属于情好转后改口服。(2)控制高热与惊厥。(3)循环衰竭的治疗:基本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要有:①扩充有效血容量;②纠正酸中毒;③强心治疗;④解除血管痉挛;⑤维持酸碱平衡;⑥应用糖皮质激素。(4)防治脑水肿与呼吸衰竭。

3.慢性菌痢的治疗

(1)寻找诱因,对症处置。避免过度劳累,勿使腹部受凉,勿食生冷饮食。体质虚弱者应及时使用免疫增强剂。当出现肠道菌群失衡时,切忌滥用抗菌药物,立即停止耐药抗菌药物使用。改用酶生乳酸杆菌,以利肠道厌氧菌生长。(2)对于肠道黏膜病变经久愈者,同时采用保留灌肠疗法。

关于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方法,其实细菌性痢疾容易通过接触到污染过的食物,甚至是水源,或者是带菌的患者等等方式传播。此外学龄前儿童由于身体比较脆弱,因此极其容易得病和感染,所以作为儿童的监护人一定要监督他们外出之后勤洗手等,这样才能够大大地预防这类疾病的产生。



消化道慢性出血症状有哪些

消化道慢性出血是一类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老年人的发病率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一旦出现这样的现象就必须要去医院治疗,不然自身的消化能力就会逐渐的降低的。所以我们平时对于消化道慢性出血的症状也是需要有一个详细的了解的,下面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下它的症状吧!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有很多种,在临床上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会出现头昏和恶心的情况,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黑朦以及晕厥的症状。

(一)出血

1、 呕血

(1)可见于食管出血、胃出血、十二指肠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出血。以上部位出血伴呕吐、反流或梗阻等因素时会呕血。(2)颜色:食管静脉屈张破裂出血常呈暗红色,若与胃液混合再呕出则呈咖啡色,胃或十二指肠出血呕出者呈咖啡色,若量大未及与胃液充分混合则为暗红或鲜红色。

2、 便血

(1)黑便:①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空肠、回肠、或右半结肠出血排出慢者。②性状:典型者色黑、发亮、粘稠、呈柏油样、若出血量少与粪便混合,可呈不同程度的黑褐色便。粪便集中时呈柏油样,水冲散后呈暗红色,这种情况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量大者,也可见于下消化道出血。

(2)暗红血便:多见于结肠或空、回肠出血,也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量大、排出快时。

(3)鲜红血便:①便后滴血或喷血,见于肛门直肠出血②少量鲜红血便、或粪便表面附着少量鲜红血、见于肛门直肠或右半结肠出血③大量鲜红血便、除见于肛门、直肠、左半结肠出血外,也可见于右半结肠甚至小肠出血、量大、排出快时。

(4)混合血便:①果酱样便,粪便与血混合均匀,多见于右半结肠出血,如阿米巴痢疾;②黏液血便或黏液脓血便,多见于左半结肠出血,如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5)粪隐血试验阳性:缓慢、少量出血,粪便外观可无明显变化,仅隐血试验阳性。

此外,有时即使大量出血,也可能在消化道停留数小时而未排出,不出现呕血和便血、此时易误诊。

(二)循环系统表现

1、循环系统代偿表现 可有心动过速等表现,血未排出时,易误以为原有心脏病的表现而延误。

2、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表现 老年人常有脑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基础病变,出血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可出现心绞痛、心律不齐、心音低钝、头昏、黑朦、昏厥、神志淡漠、意识不清、尿量减少等,在血未排出时易导致误诊。

3、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消化道大量出血引起循环血容量迅速减少,可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出现头昏、心悸、口渴、黑朦、皮肤湿冷体表静脉瘪陷、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心动过速、血压下该等休克表现。

4、贫血性心脏改变

长期反复消化道出血引起严重而持久的贫血,可引起心脏的相应改变,如心脏增大等。

(三)血象

1、失血后贫血 ①可见于急性较大量出血或长期反复出血②急性出血后,一般经3—4h以上才出现贫血③大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可暂时出现大细胞性贫血④出血24h内网织细胞即可升高,至出血后4—7d可高达5%—15%以后逐渐降至正常。

2、白细胞升高 大量出血后2-5h,白细胞计数可超过10×109/L,血止后2—3d才恢复正常。

(四)其他

1、氮质血症 ①肠原性,由血液蛋白分解产物吸收引起,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升高,24—48h达高峰,大多不超过6.7mmoI/L,3—4d后才降至正常,②肾前性,由肾血流量暂时下降引起,休克纠正后可迅速降至正常,③肾性,由肾衰竭引起伴有少尿或无尿,在肾衰纠正前难以降至正常。

2、发热 大量出血后,多数病人可在24h内出现低热。

3、依病因和出血程度等不同,可有急性肾衰竭、感染、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出血又可使心脑、肾等各器官的原有病变加重,出现相应临床表现。

以上就是慢性消化道出血的一些症状了,往往患者在患上了这类疾病之后都是不容易治疗的,所以老人家们一定要对慢性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措施和症状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一旦发现了自己出现了那个症状就必须要去医院进行治疗的。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方法

人得了小儿细菌性痢疾,几乎百分之百的人都受过疾病方面的困扰。毫无疑问,这种病很难治疗,一起看一下。

  一、治疗

  1、急性细菌性痢疾

  重点在于控制感染、做好液体疗法及对症治疗。

  (1)抗菌疗法:自磺胺药及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痢疾杆菌的耐药率逐年增加。该菌对磺胺类药、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及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等多数已耐药(参见病原学)。根据现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敏感有效的药物如下:

  喹诺酮类药比较敏感列为首选。至于喹诺酮类药对小儿的毒性反应,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在用小动物做试验发现有关节软骨损害,当时英国学者在小婴儿中应用第一代喹诺酮类药萘啶酸并未发现有骨骼损害,认为有种族性差异。以后国内外多年的临床应用均未发现有骨骼损害,国内外许多临床资料表明喹诺酮类药在小儿中应用并非与实验动物一致,表现出相当的安全性。中华儿科杂志(1996)组织全国专家讨论,认为对儿童不应禁用喹诺酮类药,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不应超过每天10~15mg/kg,疗程不要超过7天。

  ①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哌酸):10~15mg/(kg·d),分3次口服。疗程,5~7天。

  ②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环丙氟哌酸):10~15mg/(kg·d),分3次口服,亦可用等渗氯化钠或葡萄糖稀释于100~300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少于30min。

  ③吡哌酸(PipemidicAcid):15~30mg/(kg·d),分3次口服。为第二代喹诺酮,疗效逊于上述第三代喹诺酮,副作用相对较多,已趋于被淘汰。

  ④小檗碱(黄连素):10~20mg/(kg·d),分3次口服,疗程7天。

  ⑤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50mg/(kg·d),分2次口服,疗程7天。

  ⑥第3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cefotaximesodium,又名头孢噻肟钠或凯福隆,claforan),头孢曲松(ceftriaxonesodium,又名头孢三嗪钠或罗氏芬rocephin)等,100~15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用于重症不能口服的病人。头孢克肟(cefixime,世伏素)可口服3~6mg/(kg·d),分2次。

  ⑦巴龙霉素(Paromycin):40mg/(kg·d),分3~4次口服。

  ⑧其他抗生素:庆大霉素,1万~2万U/(kg·d),分3~4次口服。多黏菌素E:5万~10万U/(kg·d),分3~4次口服。口服药在肠道不吸收,无副作用。但因痢疾病变侵入肠黏膜内,故其疗效不如能吸收的全身用药好。

  (2)液体疗法:按患儿脱水程度,给予及时纠正(参阅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

  (3)对症治疗:

  ①发热:〉38。5℃给予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治疗。

  ②呕吐:给多潘立酮(吗丁啉)口服,0。3mg/(kg·次)。

  ③腹痛:轻者给颠茄或山莨菪碱(654-2)口服,重者给予山莨菪碱(654-2)肌注,1mg/(kg·次)。

  (4)中医治疗:中医称急性菌痢为湿热泻,采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常用药味,葛根、黄芩、黄连、马齿苋、茯苓、车前子。呕吐,加半夏、生姜。腹痛加木香、白芍、元胡。

  (5)一般疗法及饮食管理:患儿应卧床休息,因地制宜地进行胃肠道清毒、隔离。患儿应继续饮食,原来吃过的东西均能吃,呕吐严重者,可短时禁食给予静脉输液。

  2、迁延与慢性痢疾的治疗

  (1)抗菌疗法:同急性痢疾,最好能培养出致病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切忌盲目滥用抗生素,否则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微生态失衡,反促使腹泻迁延不愈。

  (2)液体疗法:痢疾腹泻迁延不愈常合并营养不良,伴有低钠、低钾,多呈低渗脱水,因此,要做血生化测定,根据水、电解质紊乱性质补液。

  (3)营养疗法:迁延与慢性痢疾常有营养障碍,因此禁食是有害的。通过合理的饮食治疗,使患儿在较短时间内改善营养状况是疾病得以恢复的关键,要尽力供给热量。蛋白质的补充有助于水肿的消退、抗体的形成以及病灶的愈合。一般应不少于3g/(kg·d),逐步提高到4。5~5g/(kg·d)。另外应提供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输血或血浆。

  (4)微生态疗法:此类病儿多伴有肠道菌群紊乱与微生态失衡,补充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等微生态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重建肠道的天然屏障促使疾病的康复。但要注意制剂的质量,没有足够数量的活菌制剂是无效的。

  (5)中医治疗:中医称久泻必虚,迁延与慢性痢疾按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泻或脾虚泻,具体辨证与方药治疗如下:

  ①脾胃虚寒泻:适用于急性痢疾之后的迁延与慢性痢疾。

  证候表现:病程大于2周,时轻时重,大便稀溏,色淡不臭,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滑。

  治则:温中健脾、固涩止泻。方药:桃花汤加减。

  常用药:肉蔻、丁香、赤石脂、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石榴皮、鸡内金、乌梅等。

  ②脾虚泻:适用于迁延与慢性痢疾有如下症状表现:

  证候表现:病程迁延,时轻时重,时发时止,大便稀溏,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色淡不臭,食欲不振,神情倦怠,形体消瘦或虚胖。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则:健脾益气、固涩止泻。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党参、茯苓、苍术、白术、山药、陈皮、焦三仙或鸡内金、赤石脂。

  脱肛:加黄芪、升麻。

  二、预后

  急性菌痢如果及时得到敏感的抗菌药治疗,可以很快痊愈,预后良好。北京302医院研究采用安慰剂,即使不用抗生素治疗,也有70%患者可以自愈。重度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患儿感染痢疾或者感染的是耐药菌株,患儿可迁延不愈,带来严重后果。若以各类病原菌而论,志贺菌毒力最强,福氏菌次之,但有时福氏菌所致的感染也很猛烈。宋内菌所致者一般比较轻,但如致中毒型痢疾,可同样严重。

小儿细菌性痢疾虽然治疗效果好,但是却是对疾病有针对性的,例如你没有患这个病,而去经常吃,那就不好了,反之,如果你患有这种病,吃了这些药用蔬菜当然是极好的。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有哪些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常见的会造成,出现了腹泻,出现了腹痛,甚至会因为排便出现了带血,这种现象让很多的朋友们非常的困惑,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治疗,那么接下来的这篇文章我们介绍,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是什么。

不洁史:近周内有不洁的饮食史或与菌痢病人密切接触史。

症状:急性腹泻伴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左下腹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

2

有压痛。

血粪便常规:粘液脓血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与巨噬细胞;粪便细菌培养:分离到痢疾杆菌;粪便免疫检测:痢疾杆菌抗原阳性。

3

急性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肠道症状轻或缺如。

慢性菌痢:过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两个月以上。

有了细菌性痢疾,要先根据病原体,这个病原体就是痢疾杆菌,调理菌群,消灭病原体,中药疗效明显,可由“菌痢凉血汤”治好,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病从口入,规律饮食,注意卫生是重点。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

END

注意事项

宜采用少渣、低脂、半流质饮食。可食粥、烩软面片或面条、无油肉松、鱼片、炒嫩蛋、豆制品等,以补充能量及营养素的摄入。随着病情的好转,要进食少渣、低脂饮食,少食多餐,选食清蒸鱼、碎嫩瘦肉、软饭、挂面等。

以上我们介绍了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生活当中,大家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特别是身体方面,要多加注意,防止因为细菌的侵入,造成了病情危害。



宝宝痢疾怎么办

                       

 在炎热的夏天中,炎热的高温中伴随着细菌的急剧繁殖与生长,所以,夏天是各种传播疾病的多发期,小儿痢疾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也是宝宝不得不提防的传染病,这也是令广大父母所头疼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所谓病从口入,小儿痢疾也是通过食物进行传播的。

 虽然小儿痢疾令人心烦意乱,但是,只要了解小儿痢疾的各种症状,做好防护工作,宝宝还是可以健康成长的,这就需要我们多了解关于小儿痢疾的知识了。

小儿痢疾的症状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节,通过被污染的食物而传播。人群有普遍易感性,儿童感染的机会较成人多,故发病率也较高。临床常见发热,腹痛,腹泻,便中有黏液或脓血,典型患者有里急后重感。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等症。同时还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轻者可表现为低热或中等发热、头晕、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严重者可见高热、精神委靡、烦躁,进而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甚至出现口唇与甲床紫绀、持续惊厥、神志昏迷等危象。若急性痢疾未能及时治疗或病程迁延达2个月以上者,即转为慢性痢疾,其症状表现为常感腹胀,食欲不振,时而腹泻时而便秘,或长期腹泻,大便有黏液,少数可有脓血,如遇寒冷、饮食不节或过度劳累等不良因素,可引起急性发作。

痢疾的护理

让宝贝卧床休息。如果宝贝的体温超过38.5度,按照医生嘱咐给予恰当的退热剂。

在急性期进食容易消化,无渣硫脂饮食,如牛奶等,待病情好转后改半流质饮食,如烂粥等,切不可过早进食刺激性或多渣饮食。

注意保持臀部卫生。由于腹泻患儿排便次数增多,更需要精心护理臀部,每次便后都应该用湿纸巾擦拭肛门及臀部,然后再用清水进行清洗。

避免宝贝排便时间过久,由于频繁腹泻,所有入厕时间增多,如果每次排便时间过长,容易发生脱肛,因此要尽量避免排便时间过久。

做好隔离防护。菌痢隔离期一般为7天,最好把患儿放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与其他人进行隔离,做到餐具单独使用,并每天进行15分钟煮沸消毒,其他及生活用品如衣物,被褥,台子,椅子,便器也应与家人分开使用,也要勤消毒,家长准备一套专门护理患儿穿的衣服。

细菌性痢疾的防治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痢疾杆菌(常见为福氏及宋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全年可有散发,夏秋较多。主要通过污染病菌的食物、饮水、生活用品和手经口感染。

菌痢又可分为普通型菌痢、中毒型菌痢和慢性型菌痢,因类型不同,症状也各有特点。

普通型菌痢。起病急,突然畏寒,一般有高热,病初可有一定惊厥,也可低热。食欲减退,继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肠鸣活跃。初为稀便,而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排便次数多而量少,大便每日数次至10数次。轻者或乳儿大便可以似一般腹泻。

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发高热、昏迷,重度毒血症状,少有腹痛、腹泻或无消化道症状。多见于3~7岁宝宝,中毒症状可先于肠道症状数小时,也有在较轻腹泻数日后突然变化者。一般高热在40℃以下,可有意识障碍与惊厥,面灰肢冷,血压正常或稍低;重者体温40℃以上,神志昏迷或浅昏迷,惊厥频发,可伴血压下降、紫绀、皮肤花纹等严重循环衰竭或呼吸衰竭征象。

慢性型菌痢。急性期延误诊治,营养不良,肠寄生虫病及全身情况较差等情况,使病程超过2个月,即称慢性菌痢。

通过宝宝大便来辨别痢疾

婴幼儿的正常大便,除了新生婴儿之外,颜色均为黄色或淡黄色,外形为软长条或膏状,均匀一致,不带脓血、粘液、泡沫。与此相反,患病之后的孩子的粪便就会有所变化。家长应善于观察和比较,从中发现问题并且尽快加以解决。

比如粘液便。婴幼儿粪便中混有脓血和粘液,可见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结肠炎或慢性细菌性痢疾。

以及脓血粘液便。婴幼儿的粪便中混有脓血和粘液,这说明可能孩子患有细菌性痢疾。此时,患病儿的排便次数多而量并不多,腹痛,排便前哭叫,如果还伴有高热和惊厥,可能是中毒性痢疾。

 通过本篇文章的详细解说,相信你已经掌握了关于驾驭小儿痢疾的技能了,按照以上的方法,宝宝就可以完美的避免患上小儿痢疾了,当然,宝宝本身的抵抗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切忌不要忘了最根本的防护恰恰就是宝宝本身的抵抗力。



怀孕了有慢性结肠炎会产生什么症状

虽然慢性结肠炎已经是当今社会比较高发的肠道疾病,但是有很多人并不明白该病在发生时会产生什么症状,尤其是对于很多刚刚怀孕的女孩来讲,即便是已经患上了慢性结肠炎也不会察觉到自己患病。之所以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归根结底是由于大家的医学知识不广泛所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说一下孕妇患了慢性结肠炎会产生的症状。

1.腹泻:是结肠炎极常见的症状,多有粘液性血便、水样便、粘液便、稀便等粪便异常.轻者每1~2小时排便一次,有时全为粘液脓血便或水样便而无粪质.溃疡性结肠炎病人5%可有便秘,这种情况多为之肠炎型病例,因其便时带有血,常易误认为痔出血.

2.便秘:结肠炎、直肠炎是导致便秘的原因,从全身性代谢紊乱、神经系统疾患,到肛门局部的细小肛裂均可引起.

3.肠出血:是溃疡性结肠炎极初的主要症状之一,多数情况下血混于液体粪便中,便时可附着于粪便外面.

4.食欲不振于恶心呕吐:中度或严重的结肠炎症状,少数病人是由于伴发肠梗阻的缘故.

5.腹部体征:轻者下腹可稍有压痛.严重和爆发型的可有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肉紧张.

6.腹痛:慢性反复发作的病人常伴有腹痛,多为轻度到中度痉挛性腹痛,多在左下腹及左侧腹部,多数情况下呈阵发、短暂、轻微的腹痛、腹泻发作时腹痛显着,有腹痛-便意-排便后减轻的规律.重症病人可引起持续性剧烈性疼痛,直肠受累严重多伴有里急后重的症状.

7.全身表现:轻者常不明显,重者可有发热、心效果增快,衰弱、消瘦、贫血、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营养不良等表现.

通过解答我们可以发现,慢性结肠炎在发病后的症状表现比较复杂,所以,要想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治疗,患者就必须多注意观察自身的体质变化,尤其是对于怀孕的女人来说,一旦身体有不适之感一定要接受检查。



结肠炎影响怀孕怎么办

如今社会上有不少的朋友患上了结肠炎,治疗结肠炎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在治疗的过程中,有部分的患者是女患者,有的女患者在患病期间是在备孕或者待产中的。那么结肠炎这种疾病,会影响到患者自身和胎儿的健康,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患者们都十分担忧。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结肠炎影响怀孕怎么办呢?

当女性在生活中出现任何疾病,都对自己身体没有好处,那么女性患上结肠炎对怀孕方面也有影响吗?专家表示,越来越多的女性很害怕疾病的出现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危害,也有些人患上结肠炎的表现是非常痛苦的,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结肠炎对怀孕有什么害处呢?当溃疡性结肠炎处在活动期时,怀孕常常使结肠炎症状加重,尤以妊娠头3个月为甚,少数病人可好转。当溃疡性结肠炎达到缓解期时,25%-52%病人在妊娠头3个月之内复发较多,在产后期复发较少;自发性流产率较高;引产以后有的病人出现病严重迁延。

一般情况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当延迟怀孕,直到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达1年以上才考虑怀孕。如果未被有效控制或被控制不到到一年就怀孕,那么,在妊娠期内或分娩后早期都有可能引起病情加重。资料表明,大约1/3的非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和2/3的溃疡性结肠炎患病孕妇在妊娠期病情加重,大约10%的患病孕妇可能发生自发性流产而中止妊娠。在怀孕期出现急性溃疡性结肠炎,一般多见于妊娠头3个月内;分娩期及其产后期病情常呈中度或极度严重;病死率高 (40%-80%)。

对于结肠炎影响怀孕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很多朋友为此都十分关心,那么在如今的医疗科技上,针对这种情况,做了许多的治疗方案,所以患者不必过于担心,安心养病,保持平和的心态,而如果有女患者想在治疗期间备孕的话,那么是不建议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