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消的功效与作用_莲房枳壳汤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夏日的綠色)分享简介: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对于各种食物都非常的了解,药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很多的,其中朴消就是一种比较常出现的中药材,鉴莲房枳壳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莲房枳壳汤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莲房枳壳汤是怎样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处方】干莲房1两,荆芥1两,枳壳...



朴消的功效与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对于各种食物都非常的了解,药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很多的,其中朴消就是一种比较常出现的中药材,鉴于还是有很多人对于朴消不怎么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看一下。

【别名】
朴硝石(《吴普本草》),消石朴(《别录》),海末(《石药尔雅》),朴硝(《局方》),盐消、皮消、水消(《纲目》),海皮硝、毛硝(《药材学》)。

【来源】
为矿物

芒硝经加工而得的粗制结晶

【原形态】
矿物形态及制法详"芒消"条。

【化学成份】
主要成分与芒消同,参见"芒消"条。

【性味】
辛苦咸,寒。

【归经】
入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泻热,润燥,软坚。治实热积滞,腹胀便秘,停痰积聚,目赤肿痛,喉痹,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溶入汤剂,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吹喉或水化罨敷、点眼。

【注意】
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附方】
①治伤寒食毒,腹胀气急,大小便不通:朴消、大黄(锉,炒),芍药各一两,当归(切,焙)、木香各半两。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圣济总录》朴硝汤)

【摘录】
《*辞典》

【出处】
1.出自《神农本草经》2.陶弘景:朴硝,今出益州北部,故汶山郡西川、蚕陵二县界。生山崖上,色多青白,亦杂黑斑,俗人择取白软者以当消石。

朴消是一种已经存在很久的药材,在很多中医书上都有关于它的记载,可见朴消其确实有着良好的药用价值。



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地黄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地黄汤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地黄汤是怎样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处方】
生地黄汁200毫升 川升麻 白蔹 栀子仁 黄连 黄柏 当归 赤芍 射干 大黄 甘草(生用)各10克

【制法】
上药细锉。

【功能主治】
主发背成疮溃烂者。

【用法用量】
用水2升,煎至1.2升,去滓,入地黄汁,搅令微温,以故帛纳汤内,蘸药拓于肿处,一日数次。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

【处方】
生地黄(切,焙)60克 黄芩(去黑心)15克 当归(切,焙)地榆(锉)柏叶(炙)艾叶(炒)各45克 伏龙肝 蒲黄各60克

【制法】
上八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
主妇人血分有热,月经不断,绵绵不已。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同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
生地黄(洗)1两,赤茯苓(去皮)1两,玄参(洗)1两,石菖蒲1两,人参(去芦)1两,黄耆(去芦)1两,远志(去心,甘草煮)1两,甘草(炙)1两。

【功能主治】
肾劳实热,腹胀耳聋,常梦见大水。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5片煎服,不拘时候。

【摘录】
《袖珍》卷三引《济生》

【处方】
生地黄(细切)2两半,竹茹1两,玄参1两,鸡苏苗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升麻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

【制法】
上除地黄外,为粗末,入地黄拌匀。

【功能主治】
咽喉中生疮,唾血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5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如不能多服,细细含咽。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处方】
生干地黄(焙)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羚羊角(镑)1两,槟榔(锉)1两,牛膝(切,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锉)1两,丹参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肾脏实热,心胸烦闷,腹胁胀急,腰重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别名】
凉血地黄汤

【处方】
生地3钱,紫菀1钱,知母1钱,白术1钱,陈皮4分,麦冬2钱,当归2钱,天冬1钱,甘草4分,黄芩1钱半,犀角8分。

【功能主治】
妊娠咳血。

【用法用量】
凉血地黄汤(《胎产心法》卷上)。

【摘录】
《嵩崖尊生》卷十四

【处方】
生地黄汁半斤,蜜3合,青蒿汁3合。

【制法】
上药相和。

【功能主治】
热劳咳嗽,四肢无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温服1合,不拘时候,宜顿服之。

【摘录】
《普济方》卷二二九

【处方】
生地黄2两,苦竹茹1两,刺蓟1两,黄芩3分,豉1合,川升麻3分,黄连3分(去须),栀子仁半两。

【制法】
上药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
乳石发动,热盛吐血。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分2次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摘录】
《圣惠》卷三十八

【别名】
干地黄汤

【处方】
干地黄8两,牛膝8两,当归8两,芎穷6两,卷柏6两,防风6两,桂心3分,牵牛子末3分。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妇人久无子断绪,少腹冷疼,气不调。

【用法用量】
干地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注意】
忌热面、荞麦、炙肉、生葱、芜荑、蒜、粘食等物。

【摘录】
《外台》卷三十三引《广济方》

【别名】
生地黄汤

【处方】
生地黄3两(切),柳枝(锉)1合,黑豆2合。

【功能主治】
齿龈出血。

【用法用量】
生地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摘录】
《圣惠》卷三十四

【处方】
生地黄汁1升,当归1两(末),生姜汁3合,酒5合,童便2升。

【功能主治】
产后心胸中烦闷,血气涩,肋下妨不能食。恶露不快。

【用法用量】
上和煎3-4沸,去滓分服,1日令尽,间食服。

【摘录】
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广济方》,名见《产宝诸方》

【处方】
生地黄5两,香豉5合(绵裹),人参2两,粟米5合,茯苓4两,知母4两,麦门冬(去心)3两,前胡3两,甘草2两(炙)。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虚劳不得眠。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2升7合,去滓,分4次服。

【注意】
忌海藻、菘菜、芜荑、酢物。

【摘录】
方出《外台》卷十七引《集验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三三

【处方】
生地黄汁1升,川升麻2两,白蔹2两,栀子仁2两,黄连2两,黄柏1两,当归2两,赤芍药2两,射干2两,川大黄2两,甘草2两半(锉)。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发背成疮烂坏。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至6升,去滓,下地黄汁,搅令微温,以故帛纳汤中,蘸搨于肿上。

【摘录】
《圣惠》卷六十二

【处方】
生地黄8两,芍药5两,香豉1升,葱白(切)1斤,生姜4两,甘草(炙)2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女人伤于丈夫,四体沉重.嘘吸头痛。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次服。不得重作。

【注意】
慎房事。

【摘录】
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集验方》,名见《普济方》卷三二七

【处方】
熟干地黄(切,焙)1两,人参1两,石韦(去毛)1两,滑石3分,王不留行半两,冬葵子(炒)半两,车前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甘遂(炒)半两,木通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劳林结涩不通。

【用法用量】
每眼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处方】
生干地黄(焙)3分,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升麻半两,龙胆(去土)半两,大黄(锉,炒)半两,黄连(去须)半两,桑根白皮(锉,炒)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咳嗽,大便不通,壅热,口内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以利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
赤芍3钱,当归2钱,桂心1钱,茯苓2钱,山药3钱,芷梢2钱,粉草3钱,生地黄3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初生婴儿吞恶血。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生地黄汤调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引《傅氏方》

【处方】
熟干地黄(锉)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甘草(炙)半两,蒺藜子(炒去角)半两,干姜(炮)1两,桂(去粗皮)半两,续断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消肾。脚胫瘦细,小便数,或赤似血色,脏腑虚冷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夜2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
生干地黄(焙)1两,柴胡(去苗)1两,石膏2两,栀子仁3分,赤小豆(生)3两,木通(锉)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心劳实热,口疮心烦,多笑少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14片,同煎取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
熟干地黄2两,黄耆(锉)3两,桂(去粗皮)3两,甘草(炙)3两,当归(切,焙)3两,芍药1两,黄精(焙干)1两,黄芩(去黑心)1两,麦门冬(去心,焙)5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虚劳少气,行动喘促,小便过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枚(去核),煎至6分,去滓,空腹温服,日午、夜卧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
淡竹茹1两半,生地黄1两半(切),桂心半两(锉)。

【功能主治】
妊娠心痛,烦闷不食。

【用法用量】
以水1大盏半,煎至1盏,去滓,不拘时候,稍热分为2服。

【摘录】
方出《圣惠》卷七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别名】
生地黄汤

【处方】
生地黄(自然汁)1升(或末2两重),生藕(自然汁,如无,用小蓟汁)半升(再无,用小蓟末1两),虻虫20个(去足翅,麸炒黄),桃仁半两,蓝叶1握(切,令干作末),水蛭10个(麸炒),干漆半两(炒烟尽),大黄1两(锉如骰子大)。

【功能主治】
年老及年少气虚弱者患伤寒蓄血。伤寒7-8日以后,两手脉沉迟细微,肤冷,脐下满,或喜或妄,或狂躁,大便实而色黑,小便自利者。

【用法用量】
生地黄汤(《此事难知》。方中干漆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
《伤寒微旨论》卷下

【处方】
防风、羌活、黄芩、黄连、地黄、当归、人参、茯苓各等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眼昏涩,因病发而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1盏,食后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八十一引《护命》

【处方】
生地黄2两(切),甘草(炙,锉)半两,大黄半两,升麻3分,车前子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后,心脾虚热,舌根肿塞,喉痹。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下朴消末1钱匕,搅匀。食后温服,每日3次。先针舌下两边出血。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处方】
生干地黄(焙)3两,甘草(炙)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人参2两,当归(切,焙)2两,羊肉(去脂,切)3斤。

【制法】
上6味,前5味锉细。将羊肉用水2斗,煮取汁1斗,去羊肉入诸药,煮取7升,加葱白1把(切),大枣14枚(擘破),再煮取6升,绞去滓。

【功能主治】
寒疝心腹痛,汗出厥冷。

【用法用量】
每温服1盏,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
生地黄汁半升,竹沥半升,独活(去芦头)1两半。

【功能主治】
产后中风,口面㖞僻,语涩不利。

【用法用量】
将独活为粗末。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加地黄汁1合,竹沥1合,再煎取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处方】
芍药1两,甘草(炙)1两,丹参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脐腹疼,余血未尽,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加地黄汁1合,蜜半合,生姜汁1合,更煎数沸,空腹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
生干地黄(焙)2两,黄芩(去黑心)1分半,当归(切,焙)1分半,柏叶1分半,艾叶半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冲任气虚,经血虚损,月水不断,绵绵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加蒲黄1钱匕.空心、食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
生地黄(切,焙)5两,艾叶2两,黄芩(去黑心)2两,当归(切,焙)2两,地榆4两,伏龙肝3两,柏叶3两,生姜(切,焙)3两,蒲黄3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妇人气血虚损,月水不断,绵绵不己。及妇人经血不止,颜色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2夜1。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
地黄(锉,炒)1两,当归(切,焙)1两,黄耆(锉)1两,阿胶(炙令燥)1两,艾叶(炒,焙)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妇人血伤带下。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
熟干地黄1两,泽兰叶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五味子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当归(切,炒)1两,禹余粮(火煅醋淬)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妇人先有所脱血,或醉中房劳伤肝,致使月事不来,血枯燥干。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
熟干地黄4两,当归(切,焙)2两,艾叶2两,芎穷3两,阿胶(炒令燥)3两,杜仲(去粗皮,锉,炒)3两,五加皮3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妊娠气血衰微.胞脏挟冷,数堕胎。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处方】
生干地黄(切,焙)1两,牛膝(去苗,锉)3分,芎穷3分,桂(去粗皮)3分,朴消(别研)3分,当归(锉,炒)半两,蒲黄(别研)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5、6月,子下腹中不出。产后5、6日,胎衣不出。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酒各半盏,同煎7分,去滓稍热服,连服3-5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处方】
熟干地黄(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当归(切,焙)1两,人参3分,柴胡(去苗)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芎穷3分,肉苁蓉(切,酒洗,焙)1两,黄耆(锉)1两,芍药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虚热不解,烦倦无力,困瘁。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处方】
生地黄(洗,焙)1两,川芎1两,半夏(制)3分,甘草(炙)3分,南星(汤洗7次)半两,芍药半两,白芷半两,茯苓半两,北梗半两,前胡半两,知母半两,人参半两。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呕吐脓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加生姜5片,乌梅1个,水煎服。

【摘录】
《直指》卷七

【处方】
黄芩、生地黄各等分(一方加赤芍药,甘草)。

【功能主治】
小儿舌苔黄,出血,舌肿,舌裂,舌生芒刺,舌卷,舌黑,舌赤等诸舌病。

【用法用量】
如舌干燥者,与调胃承气汤、人参白虎汤并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五

【处方】
生地黄汁1合,射干半两,升麻半两,黄连(去须)半两,芒消半两,白蔹半两,栀子仁半两,大黄半两,甘草1分,当归1分。

【功能主治】
乳痈。

【用法用量】
上将9味锉碎,以水5升,煎至3升,去滓,下地黄汁,更煎3-5沸,以故帛3片,浸药汁中,交替拓肿上,每日10-20次。再暖用即愈。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别名】
地黄散

【处方】
干地黄1两,甘草(炙)1两,麻黄(去节)1两。

【功能主治】
中风四肢拘挛。

【用法用量】
地黄散(《景岳全书》卷五十六)。

【摘录】
《准绳·类方》卷五

【处方】
生干地黄1两1分,芍药4分,牡丹皮4分,玄参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衄血。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
《鸡峰》卷十

【别名】
生地黄汤、黄耆汤

【处方】
生地黄1两,芍药1两,升麻1两,木通1两,甘草(炙)1两,大黄(锉,微炒)1两,知母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当归(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半,黄耆1两半,小麦半升,栝楼根2两,前胡(去芦头)1两半。

【制法】
如麻豆。

【功能主治】
痈疽,虚热大渴。乳石发动。

【用法用量】
生地黄汤、黄耆汤(原书卷一八三)。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处方】
生干地黄(焙)1两,地骨皮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大黄(湿纸裹煨,锉)1两,玄参1两,黄芩(去黑心)1两,当归(切,焙)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藿香(取叶)1两,升麻1两,紫菀(去苗土)1两,桑根白皮(锉)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心肺壅热,上焦不利,吐血,胸中痞,口干。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处方】
土地黄汁5合,黄明胶1两,生藕汁3合(如无,即单用地黄汁)。

【功能主治】
乳石发脚气,热毒冲上,气急伤肺,或吐血唾血。

【用法用量】
上先以地黄汁微火煎,令胶消尽,倾瓷器内,下藕汁搅匀,分为2服,不拘时侯。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处方】
熟干地黄(焙)1两1分,芍药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桂(去粗皮)3分,栝楼实3分,葛根(锉)3分,独活(去芦头)3分,防风(去叉)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风湿腰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五

【别名】
地黄煎

【处方】
生地黄(切)1升,升麻8分,玄参8分,芍药8分,柴胡8分,麦门冬(去心)8分,贝母6分,竹叶(切)1升,白蜜1合。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天行肺热咳嗽.喉有疮。

【用法用量】
地黄煎(《圣济总录》卷三十)。

【注意】
忌芜荑、热面、猪犬肉、油腻。

【摘录】
《外台》卷三引《广济方》

【处方】
熟地黄4两,川当归2两,北芍药1两,川芎1两,川牛膝1两,三奈子1两,杜仲(姜制)半两。

【功能主治】
穿心脚气。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8分,不拘时服。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一引刘立之《已效方》

【处方】
生地黄1两,葱白5茎,白茅根1两。

【制法】
上切细。

【功能主治】
小肠实热,心中烦闷,小便出血。

【用法用量】
以水1大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前分2次温服。

【摘录】
方出《圣惠》卷四,名见《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
熟干地黄(焙)1两1分,萆薢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干漆(炒烟出)1两,麻黄(去根节)1两,细辛(去苗叶)1两,防风(去叉)1两,羌活(去芦头)1两,当归(切,焙)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半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产后中风偏枯。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
生干地黄(切,焙)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柴胡(去苗)1两,射干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半夏(汤洗7遍)3分,麻黄(去根节)3分,紫菀(去苗土)3分,五味子3分,黄芩(去黑心)3分,桑根白皮(锉)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肺痿咽燥,咳嗽吐脓血,胸胁胀满短气,羸瘦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处方】
川芎、黄芩、赤芍、牡蛎、生地、牛膝、陈皮、车前子、甘草、黄耆、人参、滑石、归须、黄连、香附、蜂房、蒲黄(半生半炒)。

【功能主治】
产后血虚,为热所乘,小便出血。

【各家论述】
补按:是方以清热为主。用黄连、黄芩之苦寒以清上中二焦之热;用滑石、车前之甘淡以清下焦沟读之热;四物之苦温酸寒以凉血养血;人参、耆草之甘温以益气除热;牡蛎、蒲黄之涩以止血;香附、陈皮之辛温苦以行气,兼治脬中之滞血,而蜂蜜之甘寒以滋肺生津,亦清热药中之一小补也。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处方】
芎、归、白芍、熟地、人参、黄苓、术、甘草、苍术、陈皮、香附、黄耆、麦冬、杜仲、黄芩、大枣。

【功能主治】
养胃。主妊娠6月,胎动不安。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

【处方】
生地黄汁1合,桑根白皮汁1合。

【制法】
上入蜜半合,同前10余沸。

【功能主治】
小儿口疮。

【用法用量】
每服2分,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
生地1钱,芍药1钱,白术1钱,黄柏1钱,地榆5分。

【功能主治】
血痢疼痛。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摘录】
《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
熟地、当归、防风、蝉蜕、羌活、元参、大黄、黄连、白蒺藜、沙苑蒺藜、犀角、炙甘草、谷精草、木贼草。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痘疮。

【用法用量】
羊肝煎汤调食。

【摘录】
《慈幼新书》卷六

【处方】
生干地黄2两半,桑白皮(洗净,蜜炙黄)1两,磁石(捣碎,水淘20-

上文就是对地黄汤的相关知识的简单介绍,生活中也许我们不常吃到这些,但是多掌握一些药材的药理作用,总会对生活有所帮助的。



茵陈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对药物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不能随意,对茵陈地黄汤这种中药方剂也是一样,需要先对它进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处方】
怀生地 京赤芍 正川芎 大当归 天花粉 赤茯苓 结猪苓 茵陈蒿 宣泽泻

【功能主治】
治小儿初诞,面与浑身黄如金色,此为胎中受湿热。

【用法用量】
诸药随时定分两,水煎,母子同服。

【摘录】
《幼幼集成》卷二

有关茵陈地黄汤的功效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希望对您有帮助。虽然茵陈地黄汤的价值非常高,但是我们在食用的时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谨慎服用。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