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益智丸的功效与作用_茴香煎丸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oO冰暴★战神Oo)分享简介:茴香益智丸大家食用过吗?肯定很多人都没有服用过吧,茴香益智丸是很好的中药方剂,对人体的好处也有很多,那么茴香益智丸的功效有人想知道茴香煎丸究竟有什么作用,其实茴香煎丸的作用和功效有很多,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它的主要功效和食用方法等。【处方】川椒半两(去子及合口者),老生姜2两(细研),厚朴(去粗皮)1两,茴香1两,青盐(海...



茴香益智丸的功效与作用

茴香益智丸大家食用过吗?肯定很多人都没有服用过吧,茴香益智丸是很好的中药方剂,对人体的好处也有很多,那么茴香益智丸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川乌1两,小茴香(盐炒)1两,破故纸1两(炒),益智仁1两(炒),乌药1两。

【制法】
上为末,用山药4两,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老人阳虚失禁,及房劳伤气,遗沥。

【用法用量】
每服80丸,盐汤送下。

【摘录】
《活人心统》卷下

通过上文介绍可知茴香益智丸是由中药材经过一系列工艺制成的, 适合很多疾病的治疗,而且由于 茴香益智丸为纯中药制剂,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无不良影响,也无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茴香煎丸的功效与作用

有人想知道茴香煎丸究竟有什么作用,其实茴香煎丸的作用和功效有很多,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它的主要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处方】
川椒半两(去子及合口者),老生姜2两(细研),厚朴(去粗皮)1两,茴香1两,青盐(海盐亦得,以上5味入瓷罐,汤浸得所,慢火煮干)1两,大川乌1两,附子(2味去皮脐尖,锉骰子大,炒黄)1两,益智仁1两,川楝子1两,肉桂(去皮)1两,破故纸(炒)1两,陈皮(去白)1两,苍术(米泔浸1宿)1两。

【制法】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益脾胃。主脾胃弱,肾气虚,饮食不美,噫醋吞酸,脐腹筑刺,小肠气痛及中酒恶心。大病之后,气体瘦弱。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温酒盐汤送下。

【摘录】
《百一》卷二

对于文章介绍的关于茴香煎丸的相关知识,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关的医学常识,在丰富阅历的同时增加对医药常识的理解。



茴香鳖甲丸的功效与作用

茴香鳖甲丸这个方子传承了数千年,所以他能够流传到至今而且还在中医中还能够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可见其疗效是多么的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

【处方】
茴香子(舶上者,炒)1两,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附子(大者)1枚(炮裂,去皮脐),胡芦巴1分,柴胡(去苗)半两,黄连(去须)半两,楝实10枚(炮)。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腰膝痛。

【用法用量】
每服10-20丸,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通过上文对茴香鳖甲丸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养生方剂有许多,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都是拥有着自己独有的营养还有对食用者的功效与作用。不过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这样的养生方剂,只有学会这样的制作方法才可以。



茴香枳壳丸的功效与作用

茴香枳壳丸的做法你知道了吗?积累点点滴滴健康知识会给您的身体带来意想不到收获哦。

【处方】
枳壳(麸炒,去白)、茴香(微炒香)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中满下虚,腹胁胀满,气不宜通。

【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或米饮汤送下亦得。

【摘录】
《御药院方》卷四

由上文可知茴香枳壳丸的原料是几种我们生活中都不算陌生的中药材,对某些疾病特别有效果,参照上面的功效和主治疾病,如果有需要的话,不妨试一试。



茴香子丸的功效与作用

茴香子丸是一种纯天然的中药方剂,它是以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了药食同源的传统中医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来看一看茴香子丸有哪些功效吧。

【处方】
茴香子(舶上者妙)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巴戟天(去心)2两,蜀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2两,牛膝(酒浸1宿,焙)2两,肉苁蓉(酒浸令软,细切,焙)2两,青盐(研)2两。

【制法】
上药除青盐外,为末,研拌令匀,烂煮羊肾或猪肾2-3对,去筋膜细切,烂研和药,入杵臼捣令匀熟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劳。肌肤瘦瘁,面色黄黑,四肢无力,脚膝疼痛,大便不调;或风虚上攻,头眩目暗,肢体沉重,昏愦嗜卧。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盐汤或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
茴香子1两(微炒,捣为末),古文钱青1分(细研),硇砂1分(细研),桃仁49枚(酒浸,去皮尖双仁,生研)。

【制法】
上为末,以汤浸蒸饼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偏坠,或气攻小腹疼痛。

【用法用量】
2-3岁儿每服1丸,以橘皮汤送下。

【摘录】
《圣惠》卷九十二

【处方】
茴香子1两,木香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附子1两(炮制,去皮脐),桂心1两,安息香1两,胡芦巴半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微炒)。

【制法】
上为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膀胱虚冷气攻腹胁,胀满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热生姜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

【处方】
茴香子1两,桂心1两,巴戟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补骨脂1两(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

【制法】
上为末,用羊肾2对,切去筋膜,以酒2升,煮令酒尽,烂研,和诸药末,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下元虚冷,腰膝疼痛,肌肉消瘦,渐加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晚食前生姜酒送下。

【摘录】
《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
茴香子(炒)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取红)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巴戟天(去心)1两,木香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青盐(别研)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阿魏(醋化,面和作饼,炙)1两,楝实(锉,炒)1两,干蝎(去土,炒)1两,荜澄茄1两,补骨脂(炒)1两,葫芦巴1两,大戟1两,肉豆蔻(去壳)3枚,硫黄(舶上者,研)2两。

【制法】
上为末,用白羊肾4对,去筋膜,沙盆内研如面糊,将药一处入木臼中,更入炼蜜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小肠虚寒撮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元气痛,煨葱白热酒送下30丸。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处方】
茴香子3两(微炒,为末,以米醋2升熬如饧),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木香3分,狼毒(炒)3分,当归(切,焙)3分,阿魏1两(研,以酒1升,煎取半),硇砂1两半(沸汤化,澄熬取霜,入阿魏煎中同熬如饧,入茴香煎,搅匀),自然铜(煅,醋淬,研)1两半。

【制法】
上药除煎研外,为末,同入煎内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如硬入炼蜜少许。

【功能主治】
肾脏久积气在膀胱,虚胀上攻,膨满(疒丂)痛。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处方】
茴香子(炒)1两,蓬莪荗(煨,锉)1两,楝实(煨,去核)1两,白术1两,诃黎勒皮1两,丁香1分,吴茱萸(汤洗,焙于,炒)半两,桃仁3分(去皮尖双仁,研如膏)。

【制法】
上为末,入桃仁膏研匀,炼蜜为丸,如银杏大。

【功能主治】
肾脏冷气攻腹胁,疼痛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温酒或盐汤嚼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处方】
茴香子(炒)2两,肉苁蓉(酒浸,切,焙)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五味子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用好酒1升,并猪肾1对细切,和药都1处浸1宿,取出焙干,捣罗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肾脏风气冲注,脚膝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好茶或豆淋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处方】
茴香子(炒)3分,木香3分莱菔子(炒)半两,厚朴(去粗皮,半生锉,半用姜汁炙)1两,桂(去粗皮)3分,干姜(炮)3分,蓬莪荗(煨,锉)3分,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3分(研膏)。

【制法】
上为末,入桃仁膏研匀,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肾脏虚弱中寒,攻腰腹满痛,手足微冷。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
茴香子(炒)1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当归(切,焙)3分,荜澄茄3分,木香3分,赤石脂3分,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小肠虚冷,小腹疼。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
茴香子(炒)、胡椒、附子(炮裂,去皮脐)、阿魏(面和作饼子,炙熟)、青橘皮(汤浸,去白,焙)、硫黄(研)、菖蒲、牛膝(酒浸,切,焙)、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元脏气冷,心腹(疒丂)痛。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

上面就是本文对茴香子丸这种方剂的简单介绍,茴香子丸能够传承至今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是非常好的方剂,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服用。



茴香附子丸的功效与作用

气温的变化不定让身体体质本来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种不适,下面就介绍一种一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茴香附子丸,让大家都能健康起来。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葫芦巴半两,马蔺花(炒)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茴香子(炒)半两,楝实(取肉,炒)半两,干姜(炮)半两,巴戟天(去心)半两,补骨脂(炒)半两。

【制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积年伤惫,小肠久冷,及痃气惫急。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盐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以上就是对茴香附子丸配方的详细介绍,是一个不错之选,不过制作的时候需要适量,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对身体有很大影响。



菖蒲益智丸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每个人体内其实都有毒素,很多身体问题就是毒素引发的。面对排毒的风潮和疑问,中医方剂挺身而出,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种对人身体非常有好处的方剂菖蒲益智丸。

【处方】
菖蒲 远志 人参 桔梗 牛膝各38克 桂心23克 茯苓53克,附子30克

【制法】
上八味,研为细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养心益智。主健忘,神志恍惚。

【用法用量】
每服7丸,加至20丸,日二次,夜一次。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

【处方】
菖蒲5分,远志5分,人参5分,桔梗5分,牛膝5分,桂心3分,茯苓7分,附子4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破积聚,止痛,安神定志,聪明耳目。主喜忘恍惚。

【用法用量】
每服7丸,加至20丸,日2次夜1次。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菖蒲益智丸专主肾气虚寒不能上交于心,故全用开心散四味,加牛膝、桂、附导火归源,桔梗开通结气,以《本经》原有惊恐悸气之治,菖、远、参、苓共襄开心利窍之功,以杜虚阳上逆之患。

【摘录】
《千金》卷十四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应该就能了解菖蒲益智丸是什么了吧。菖蒲益智丸在中医可以治疗很多问题,是一种很有效的中药方剂。



巴戟煎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学认为,巴戟煎丸是一种非常好的中药方剂。把中药材进行适当的加工,然后再按一定比例进行调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说的巴戟煎丸。

【处方】
巴戟1两(另研末,去心),舶上茴香2两(炒),川楝子2两(面炒),马蔺2两(醋炒紫色),牛膝1两(酒浸3日,去苗,焙干),黑附子1两(炮,去皮脐),苁蓉2两(去土,酒浸3日,焙干),破故纸1两,芸苔子2两(炒)。

【制法】
上为末。将巴戟末以好酒2升,入白麸少许,同熬成膏,与众药拌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小肠积冷,饮食减少,面多虚黄,手足常冷。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二二一

看了上文对于巴戟煎丸的介绍,我们对于巴戟煎丸的功效和作用等内容也有了些许印象,这也是我们在食用前所必须要了解的。



萆薢煎丸的功效与作用

萆薢煎丸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已经被许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服用萆薢煎丸就成为了一门学问,今天就来教大家如何食用萆薢煎丸。

【别名】
补骨脂煎

【处方】
萆薢1斤(用新米泔洗净,焙干,入新瓦罐子内,以醇酒5升浸,用油单密封口,放日中晒7日,取焙干,为末),补骨脂(炒)4两,狗脊2两(去毛,醋炙),巴戟天2两(去心),牛膝2两(去苗,酒浸,切,焙),茴香子(以盐1两同炒)2两。

【制法】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益丹田,壮筋骨。主妇人久冷。

【用法用量】
补骨脂煎(《普济方》卷二一九)。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上文介绍了萆薢煎丸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萆薢煎丸可以保护人体,还有自己的适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青蒿鳖甲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青蒿鳖甲丸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青蒿鳖甲丸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医药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人参45克 黄耆45克 白术30克 生地黄120克 鳖甲60克 龟版胶60克 青蒿穗60克 地骨皮60克 秦艽45克 知母45克 川芎30克 牡丹皮30克 黄柏30克

【制法】
上药研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治骨蒸内热,或寒热似疟,或朝凉暮热,渐至咳嗽痰红,肌消骨瘘,夜多异梦,而成痨瘵。

【用法用量】
早、晚空腹用开水吞服9~15克。

【摘录】
《活人方》卷七

上面就是本文为大家介绍的青蒿鳖甲丸的一些知识,作为一种中医方剂,既然它的养生功效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个养生功效是在一定的合理的身体范围内,一旦超过了这个身体养生范围内,就会给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所以大家要懂得适时适量。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