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之细说精气血津液_中医怎样补肾精呢

由网友(为下一秒开心)分享简介:导语:中医文化是博大精深,很多一些属于跟一些体内经络等等的关系。在洗衣看来肚子疼就治肚子,牙齿疼就治疗牙齿,但是在中医看日常生活当中中医传统的养生文化,把身上看的非常重要,肾脏的结合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是非常关键的,我们的肾脏是我们的命门,如果生长出现的问题,那么我们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会存在于相关的并发症影响,那...



中医文化之细说精气血津液

 

导语:中医文化是博大精深,很多一些属于跟一些体内经络等等的关系。在洗衣看来肚子疼就治肚子,牙齿疼就治疗牙齿,但是在中医看来其实各种病症就有对应的病症。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就是精气血津液的关系失常会带来什么影响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精、气、血、津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任何一方失常,都可以对其他三者产生影响,以致其关系失调,精气血津液的关系失调。

 

临床主要有以下几种病理变化:精气亏损、精血两虚、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和血随气逆,以及津停气阻、气随液脱、津血两伤、津亏血瘀、血瘀水停。

 

 

1.精气亏损

精气亏损,是指精亏和气的虚损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精可化气,气能生精。肾主藏精,元气藏于肾,肾精的亏损,可致元气化生不足,气虚日久,生化无力。因此,久病或年老体弱者,均可因精亏伤气或气伤损精而致精气两亏病变。精气两虚,可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生殖机能障碍,以及身体虚弱,抗邪无力。

 

2.精血两虚

精血两虚,是指精亏和气虚同时存在的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病理状态。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化,以维持其动态平衡。因此,精血不足常表现为眩晕耳鸣、神倦健忘、头发枯槁稀疏脱落、腰膝酸软,或男子精少不育,或女子月经失调、经少不孕等。

 

3.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是指指因气的运行郁滞不畅,以致血液运行滞涩或障碍,继而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多由情志内伤,气机阻滞,影响及血;或因闪挫外伤,伤及气血,因而气滞和血瘀同时形成所致。一般来说,气滞而血瘀与肝关系密切,血瘀而气滞则与心密切相关。气滞血瘀并见,可见胀满疼痛,瘀斑,以及积聚癥瘕等病证。若邪阻肺气,宣降失司,久则可致心、肺气滞血瘀,而见咳喘,心悸,胸痹,唇舌青紫等症。

 

4.气虚血瘀

气虚血瘀,是指因气对血的推动无力而致血行不畅,甚至瘀阻不行的病理状态。较多见于心气不足,运血无力病证,以及气虚血滞的肢体不用等病变。且在老年病中,气虚血瘀,更应注意。多见惊悸怔忡,喘促水肿,或肢体瘫痪、痿废等临床症状。

 

5.气不摄血

气不摄血,是指因气虚不足,统摄血液功能减弱,血不循经而逸出脉外,导致各种出血的病理状态。多由气虚病变发展,脾气虚损,统摄失司所致。此外,诸如肺气、肝气、胃气、肾气虚亏,亦可减弱气之统摄功能而发生出血。可见咯血、吐血、衄血、发斑、便血、尿血、崩漏等病证。并可伴见面色不华,倦怠乏力,脉虚舌淡等气虚之象。

 

精、气、血、津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任何一方失常,都可以对其他三者产生影响,以致其关系失调,精气血津液的关系失调。

 

6.气随血脱

气随血脱,是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时,气随血液的突然流失而急剧脱散,从而形成气血并脱的危重病理状态。多由外伤失血,或呕血、便血,或妇女崩中,或急剧产后大出血等所致。可见出血量多,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甚则晕厥,或见抽搐,或见口干,脉芤或微细欲绝等症。

#p#副标题#e#

7.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是指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组织器官失养,而致机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多由久病耗伤,气血两亏所致。或先有失血,气随血衰;或因气虚,血液生化无源而日渐衰少,从而形气血两虚病证,可见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疲乏无力,心悸失眠,形体瘦怯,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甚则肢体感觉障碍,或肢体痿废不用等症。

 

8.津停气阻

津停气阻,主要指津液代谢障碍,水湿痰饮潴留导致气机阻滞的病理状态。如水饮阻肺,肺气壅滞,宣降失职,可见胸满咳嗽,喘促不能平卧;水饮凌心,阻遏心气,心阳被抑,则可见心悸、心痛等临床表现。

 

9.气随液脱

气随液脱,主要指津液丢失太过,气失其依附而随津液之外泄暴脱亡失的病理状态。多由高热伤津,或大汗伤津脱液,或严重吐泻耗伤津液等所致。

 

10.津血两伤

津血两伤,主要指津液亏乏枯竭,导致血燥虚热内生或血燥生风的病理状态。常见临床表现如心烦、鼻咽干燥,或五心烦热,肌肉消瘦,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并有皮肤瘙痒或落皮屑等临床表现。

 

11.津亏血瘀

津亏血瘀,主要指津液耗损导致血行郁滞不畅的病理状态。多在原有津液不足的基础上,出现舌质紫绛,或有瘀点、瘀斑,或见斑疹显露等。

 

温馨提示:当然中医的文化博大精深,并不是我们一篇文章可以说的清楚的。但是一些病症仅仅是止一时是没有用的。只有找到对的方法才能够彻底的根治!



中医怎样补肾精呢

日常生活当中中医传统的养生文化,把身上看的非常重要,肾脏的结合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是非常关键的,我们的肾脏是我们的命门,如果生长出现的问题,那么我们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会存在于相关的并发症影响,那么对于中医怎样补肾精才是最好的,如果补充自己的身上才能够还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呢。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把“肾”看得非常重要,它与现代医学所认识的“肾”只是泌尿器官不同,认为“肾”的作用影响着我们身体的许多系统,如神经、消化、呼吸、生殖等。古方中医养生介绍古人有“肾气盛衰关乎生长壮老已”,也就是说人体的生长、发育、疾病与否,以及寿命长短都与“肾”相关。

中医学认为肾主藏精,肾阴肾阳来源于肾精,肾精充足,阴阳平衡则健康无病。

肾藏的精,一个是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也就是说你的身体健康状况与遗传有很重要的关系。肾藏的另一个后天之精,则来源于饮食营养和药物的补充。

所以历代医家养生必重补肾,尤其重视补肾填精、平衡阴阳。汉代医圣张仲景创制肾阴肾阳双补的肾气丸,宋代医家钱乙减去肾气丸中的补肾阳药,发展成为专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明代医家张景岳指出补肾当以补肾精为主,平衡肾之阴阳等。

反观今日补肾养生往往被曲解,有的滥用补肾壮阳药求速效,其实纯用壮阳药易伤肾阴,造成口舌生疮、口鼻出血,高血压患者还容易诱发脑血管病;还有的把补肾阴药当成了养生之品,其实补肾阴药长期服用会损伤肾阳,使肾阴肾阳失去平衡,出现怕冷、阳痿等病变等。

肾精是精气神之根本

精是生命起源,气是生命动力,神是生命体现。我们通常所说的“真精神”、“精气神真好”的口头语蕴含了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真谛。道家提出“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这里面“精”是精气神的根本,所以中医学强调“善养生者,必宝其精”,肾精是精气神的根本,精化气,气化神,肾精充足才能气充神旺,身体健康而尽享天年。

肾精不足是亚健康与疾病的源头

那么肾精不足对身体有哪些影响呢?肾精亏虚不能营养脑髓骨骼,就会出现头晕耳鸣、听力下降、腰酸腿凉、牙齿松动、骨质疏松,老年脑萎缩等;肾精亏虚不能生血,常见脸上没有光泽、指甲苍白、头发脱落、慢性贫血等;肾精亏虚,男子可以出现阳萎早泄、精少不育、女子经少不孕或性冷淡等;肾精亏虚影响肾功能,常见夜尿多、下肢水肿。

一项大样本调查显示亚健康30项主要表现:记忆力减退、用脑后疲劳、思维效率低、耐力下降、虚弱、易感冒、头晕、目眩、腰膝酸痛、脱发等,这些均为肾精亏虚的表现。许多研究显示肾虚是导致心脑血管病、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等多种慢性疾病发病之因。补肾填精,平衡阴阳,不仅可以改善亚健康状态,也是多种慢性疾病的治本之策。

肾脏就是有作为我们身体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也是作为的命脉,如果肾脏的虚弱和肾脏的亏虚,会影响到严重的营养不良,大脑的活力吗,从而造成脑供血不足,听力下降,腰酸背痛,牙齿松动都是肾脏虚弱的原因。



中医如何补肾精呢

我们的身体从生下来以后就是非常健康的,大多数出现的肾虚和肾脏虚弱的症状都是因为后天所造成的,有的疾病是因为身体太过于虚弱,而形成头晕乏力,腰酸背痛,爱出冷,汗手脚冰冷,那么这不是身体的抵抗力不足了,而是肾脏虚弱才是最主要的目的,那么对于中医如何补肾精,如何对于男女之间的补肾起到很好的疗效呢!

中医养生之男人与女人补肾精的方法

为何要补肾精?中医养生之男人与女人应该怎样补肾精?补肾重在平衡阴阳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把“肾”看得非常重要,它与现代医学所认识的“肾”只是泌尿器官不同,认为“肾”的作用影响着我们身体的许多系统,如神经、消化、呼吸、生殖等。

古方中医养生介绍古人有“肾气盛衰关乎生长壮老已”,也就是说人体的生长、发育、疾病与否,以及寿命长短都与“肾”相关。

中医学认为肾主藏精,肾阴肾阳来源于肾精,肾精充足,阴阳平衡则健康无病。肾藏的精,一个是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也就是说你的身体健康状况与遗传有很重要的关系。

肾藏的另一个后天之精,则来源于饮食营养和药物的补充。所以历代医家养生必重补肾,尤其重视补肾填精、平衡阴阳。汉代医圣张仲景创制肾阴肾阳双补的肾气丸,宋代医家钱乙减去肾气丸中的补肾阳药,发展成为专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明代医家张景岳指出补肾当以补肾精为主,平衡肾之阴阳等。

反观今日补肾养生往往被曲解,有的滥用补肾壮阳药求速效,其实纯用壮阳药易伤肾阴,造成口舌生疮、口鼻出血,高血压患者还容易诱发脑血管病;还有的把补肾阴药当成了养生之品,其实补肾阴药长期服用会损伤肾阳,使肾阴肾阳失去平衡,出现怕冷、阳痿等病变等。

肾精是精气神之根本

精是生命起源,气是生命动力,神是生命体现。我们通常所说的“真精神”、“精气神真好”的口头语蕴含了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真谛。道家提出“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这里面“精”是精气神的根本,所以中医学强调“善养生者,必宝其精”,肾精是精气神的根本,精化气,气化神,肾精充足才能气充神旺,身体健康而尽享天年。

肾精不足是亚健康与疾病的源头

那么肾精不足对身体有哪些影响呢?肾精亏虚不能营养脑髓骨骼,就会出现头晕耳鸣、听力下降、腰酸腿凉、牙齿松动、骨质疏松,老年脑萎缩等;肾精亏虚不能生血,常见脸上没有光泽、指甲苍白、头发脱落、慢性贫血等;肾精亏虚。

男子可以出现阳萎早泄、精少不育、女子经少不孕或性冷淡等;肾精亏虚影响肾功能,常见夜尿多、下肢水肿。

中医拥有着传统的养生文化,对于中医来说,中医对于养生非常的关键,养肾好了才能够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与此同时,很多的疾病也就会存在于不发生的情况下了,出现了脱发,贫血,气血不足,这就是所谓的肾虚症状。



中医文化之处方与药引

 

 

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在电视上看到中医在开药方子时会提到处方和药引这两个词,对于很多不了解中医文化的人来说,处方与药引是两个很迷惑的词,到底什么是处方?什么是药引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说讲的处方和药引

 

可见,中医临证处方后每多涉及药引一事,药引者必与主方疗效一致,同气相求,可增加临床疗效,故 “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则不通病所。”

 

清代,张睿曾作《药引论》专篇,指出“古人用汤,必须置引”。可见药引在临床之常用,《串雅内编》指出:“外感葱白汤下,内伤米汤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水下,余可类推”,有者甚至一方数引,随证应用,其在处方中的作用实有画龙点睛之妙。

 

“药引”并非完全等同于“引经药”或“调和药”。“引经药”乃“引经报使”之意,《本草纲目》载有:“十二经引经药”,而“调和药”则意在缓和主药之峻烈,常作为使药应用,如甘草调和诸药。“药引子”有时有引经之意,也可用于调和诸药,有的则具有矫味的作用。

 

常用的药引:古今汤方何止千万,加之历代医家各有发挥,以致药引无穷。药引之用临床最常见者如生姜、大枣、黄酒、童便、葱白、饴糖、冰糖、粳米、核桃仁、猪蹄等。如桂枝汤用姜枣为引,配合主药以调和营卫;生化汤以黄酒、童便为引,增加祛瘀生新之力;外感风寒解表药用生姜、葱白以增加解表发汗之功;补益剂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也常配伍生姜、大枣以助益气之效;小建中汤以饴糖为引以温养脾胃;益胃汤用冰糖以图酸甘化阴;《傅青主女科》通乳丹用猪蹄为引以通乳汁,等等。

 

处方与药引只是中医文化中微小的一点常识,中医的很多文化都值得我们去了解,这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基础的中医知识,对自身也有很大的帮助。



传承中医文化 著名中医郭纪生收徒11名

文章导读:人才为主,具备较强的后续发展潜力;弟子们虽个人学习中医的经历不同,但都有一颗执着于中医的心。

拜师会上,郭纪生在其父郭可明的遗像前行中国传统的三跪九叩大礼后,11名弟子手捧拜师贴逐个向郭纪生行礼宣读拜师词。之后郭纪生面对徒弟宣读门规,劝诫弟子誓要恪守门规,以仁树人,做医先树德。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不仅要继承更要发扬光大,在老一辈中医的基础上,不断的开拓进取。

 

中医文化需要传承,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继承祖辈的优良文化传统是必要的。

 

9月11日,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国家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郭氏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中国温病大家郭可明长子、嫡传弟子郭纪生收徒仪式在石家庄市举行。

 

郭纪生来自传统师承的中医世家,祖业从清咸丰年间,大约175年前已经开始行医治病,郭纪生是家族中第四代学习中医的,15岁开始跟父亲学习中医,20岁学习期满,在石家庄传染病医院担任中医师,继续跟父亲边临床边继续学习,至今已经57年。主要从事呼吸病,传染病以及中医内科疑难病的科研临床与教学工作。

 

郭纪生的父亲郭可明曾在50年代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效果卓著,荣获卫生部一等奖,其经验向世界公开。50年代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在当时西医对乙脑没有特效药、乙脑患者死亡率50%的情况下,中医介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清热、解毒、养阴”为法则,运用白虎汤、清瘟败毒饮、安宫牛黄丸等方法,根本性扭转了危机的局面,由死亡率50%变成了治愈率90%。1955年乙脑再次流行时,中医治疗治愈率仍在90%以上。这样的成绩引起了国家卫生部的高度重视。中国卫生部将第一个科技进步甲等奖颁发给石家庄传染病医院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小组,并且把中医治疗乙脑的经验向全国推广,向世界公开。有专家评价中医治疗乙脑的成绩,说:以郭可明为首的中医治疗乙脑小组用实践证实了中医治疗急性传染病的可喜成就,开辟了中西医合作治疗急性热病的先河!

 

郭纪生学习和继承了先父治疗急性传染病的中医技术,同时用30年时间专攻呼吸系统疾病。2003年SARS病毒肆虐的时候,以64岁高龄亲自到石家庄市传染病医院治疗SARS确诊患者12例,疑似患者11例。由于中药效果显著,大大减低了患者使用激素的量。经过30天中医治疗,最终23名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此后,经过近2年的追访,确认无1例出现肺纤维化或股骨头坏死的后遗症。

 

2009年全球大爆发甲型H1N1流感时,郭纪生参与制定了河北省中医预防和治疗甲型H1N1流感方案,同时再一次到传染病医院参与甲型流感的治疗,也治疗了6例居家观察的程度较轻的病例。临床确诊病例使用中药后6小时降温,12小时全身症状减轻,最后这些病人全部康复。再一次证明了中药抗病毒感染的特殊作用。

 

2009年,郭纪生被评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2008年开始担任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带领2名高徒。2011年,为鼓励名老中医更好地发挥学术指导和传承作用,石家庄市卫生局批准建立“郭纪生名中医工作室”,收徒、建立传统意义上的师徒授受关系,是工作室的第一个工作步骤。

 

郭纪生所愿就是要将毕生所学、全部的经验和技术,包括郭可明老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倾囊相授,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弟子,让这些立志于中医事业的年轻中医人才能够“跟名师,受教诲,得真传,成名医!”,培养和造就一批真正的高水平中医临床人才!让中医技术得以真实的保留和传承!

 

郭纪生此次收徒特点是:打破传统文化的门第观念,不以宗族和学历论,而唯为贤也,广选贤才,兼容并蓄,因材施教;以朝气蓬勃的年轻中医人才为主,具备较强的后续发展潜力;弟子们虽个人学习中医的经历不同,但都有一颗执着于中医的心。

 

拜师会上,郭纪生在其父郭可明的遗像前行中国传统的三跪九叩大礼后,11名弟子手捧拜师贴逐个向郭纪生行礼宣读拜师词。之后郭纪生面对徒弟宣读门规,劝诫弟子誓要恪守门规,以仁树人,做医先树德。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不仅要继承更要发扬光大,在老一辈中医的基础上,不断的开拓进取。



中国节气夏至的中医文化

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此时民间新麦方出,人们以面食敬神。夏至吃面食这一食俗也流传至今。小麦味甘、性凉,入心、脾、肾经;《本草拾遗》说“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医林纂要》说它“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湿气和暑气。

夏至节,未成年的孩子要到娘舅家吃饭,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话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里就有力气。这苋菜被誉为“补血菜”、“长寿菜”,《食疗本草》说它能“补气除热,通九窍”,《滇南本草》说它能“治大小便不通,化虫去寒热,能通血脉,逐瘀血”。葫芦在我国古籍中最早称瓠、匏和壶,《滇南本草》说它“利水道,通淋,除心肺烦热”;元代王祯《农书》说,“匏之为用甚广,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润作荤羹,可蜜前煎作果,可削条作干”,可见古人葫芦吃法多种多样,既可烧汤,又可做菜,既能腌制,也能干晒。

在我国有些地方,夏至节的热闹程度不亚于端午节,有一种观点还认为端午节源自夏至节。故而在陕西等地,夏至还有食粽子的民俗。从中医饮食的养生观点来看,粽子具有清热解暑、益气生津、养血安神的功效,其中的大枣补中益气,栗子补气健脾、益肾。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

“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意思是人们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粤桂“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别录》言狗肉“主安五藏,补绝伤”,《医林纂要》说它“补肺气,固肾气,壮营卫,强腰膝”。中医学认为,常食狗肉,对于脾肾之虚、胸腹胀满、鼓胀、浮肿、腰膝软弱、寒疟及败疮久不收敛等症,很有裨益。

夏至气候炎热,人们往往食欲不振,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因此在江苏等地方有食三鲜的习俗。常食的地三鲜是苋菜、蚕豆和杏仁。前已谈到,苋菜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通利二便,利窍止血等功效;《群芳谱》载蚕豆“快胃、和脏腑、解酒毒”,能“健脾、除湿、通便、凉血”;《本草纲目》说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风、降气、润燥、消积”。树三鲜为樱桃、梅子和香椿。《名医别录》谓樱桃“主调中,益脾气”,《备急千金要方》还说“樱桃味甘平,涩,调中益气,可多食,令人好颜色,美志性”;《随息居饮食谱》中讲述“梅,酸温,温胆生津”,其味酸涩,长于收敛,能敛肺止咳,可治肺虚久咳不止,又能涩肠止泻,治疗脾虚久泻;香椿有开胃爽神、祛风除湿、止血利气、消火解毒的功效,民谚云:“常食香椿芽不染病。”

川北旺苍县一带夏至节还有煮粥喝茶的习俗。人们常用荷叶煮粥,荷叶香气清芬,具有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的功效,主治暑热烦渴、头痛眩晕、食少腹胀等症。有的人家还用冬瓜煮粥,陶弘景说冬瓜“解毒、消渴、止烦闷,生捣绞汁服之”,此粥适用于暑热烦闷、水肿、肺热咳嗽等病症,可起到清热利尿作用。煮茶用料多为竹叶,《食疗本草》载竹叶“主咳逆,消渴,痰饮,喉痹,除烦热”,《重庆堂随笔》谓其“内息肝胆之风,外清温暑之热,故有安神止痉之功”。

另外,夏季蚊虫繁殖,雨水多,易感染痢疾等肠道疾病,因此在夏令饮食中有吃大蒜的习俗。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大蒜有“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避邪恶,消肿痛,化瘕积肉食”之效。叶梦得《避暑录话》上记载一则以蒜疗病病例:“有人暑月驰马赶路,落马堕地欲绝,急命人以蒜汁灌下,顷刻而醒。”

夏至还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风湿病、哮喘、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过敏性咽炎等疾病的患者,常趁此时节用外敷配合汤药、针灸的方法,进行冬病夏治。中医认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治疗某些属于寒性的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改善,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夏至节还有许多禁忌。《清嘉录》载,夏至日“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就是说,夏季要夜卧早起,“养收气阴无厌于日,使志无怒”,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中医文化之土家族医药

 

在秦汉前后的漫长岁月中,土著先民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尝草识药,治验疾病,经历了本能经验积累、初期医疗活动及巫医影响的过程;五代以来,由于外来民族迁徙定居于土家族地区,土家族民间医疗活动较为活跃。

 

清朝雍正年间对土家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后,土家族中的有识之士,在前人识药治病,实践知识累积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实践的反复验证,使土家族医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时期土家族民间出现了许多医药抄本,如湘西有《老祖传秘方》、《草药十三反》、《七十二方》等。清末恩施州名医汪古珊著有《医学萃精》一书,此书是集传统中医与土家族医药为一体、突出地方特色的医药专著。

 

 

土家族医药认为人体主要由三元、十窍、肢节、筋脉、气血精组成,认为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瘟气(指引起疾病之风、寒、湿、火)、生活饮食、劳损外伤、情志、气血失调、冷热失衡等因素。土家族医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步积累了一些独特的诊疗方法。

 

主要通过看诊、问诊、听诊、脉诊、摸诊等五个方面来观察和了解疾病的变化,分析判断疾病的症结。土家族医药的临床治疗方法繁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药物治疗,二是非药物疗法。土家族医药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独特,简便廉易,临床上有较好的效果。

 

50年代后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县对中草药进行重点调查,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期,各地广泛开展“一根针”、“一把草”防病治病,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医药的发展。1978年,湘西州成立了医药科学研究所(后更名为湘西州民族医药研究所)。70年代末,恩施地区成立中草药研究所。1988年湖南省成立了民族医药研究会,召开了首届土家族医药学术研讨会,专题研讨土家族医药。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州县医院内,还开设了具有土家族医药特色的痔科、骨科、骨伤科、民族医专科等诊疗科室。在土家族医药学术继承方面,各地也做了许多整理和继承工作。在民族医药保健产品的研制上,各地都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大胆尝试。土家族医药研究及国内外学术交流从80年代中期也开始活跃起来。



明道草堂中医文化与养生之道

 

    中医学的根本道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节制饮食的问题上,一定要按照老祖宗的做法。不是说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当你想吃的时候(除去孩子,孩子太馋,他什么都想吃),只要是成年人,一定是你体内的需要。中医没那么多特殊的忌口,不要把中医的忌口开出一大堆。但是有一条,浅尝辄止。你一吃多了,就要损伤你。

    怀过孕的女同志都都知道,在怀孕期间她的胃口发生改变了,见了酸的吃起来像豆一样,为什么?因为这时候她的气血全去养胎了,肝阴不足,需要酸性的食物来补充。正常的人,在不同的时间饮食胃口的改变,同样反映着体内的状态。什么时候要注意少吃油腻,少吃辛辣?上火的时候、外感的时候.因为外感的时候体能都调动起来去和细菌打仗了,吃了只会增加体内负担,不会增加营养。节制饮食做得好,那些代谢性疾病的发作就会明显减少。

    三七可益气统血

    如果血脂已经高了,血压血糖也高了,我建议大家吃一点云南的三七粉。在所有的活血药中,只有三七粉活血而不破气。它和人参是同一科属的,一个长在东北,一个长在西南.贫瘠的土地是不长人参的,东北是木气和水气比较重的地方,肥厚湿润的土地其性属阴,长出来的人参是三枝五权,它那个枝叶全是三和五,三、五是奇数,是阳数,它是一个从阴引阳的药物,它的主要作用是把精化成气,如果精不化气的时候,用点人参,马上气就出来了。如果肾精已经很亏损了,你再吃点人参,本拔则木摇.

    《周易》里面说西南是土气很重的地方,也是很肥沃的土地,三七生在西南,长在地下,所以也是三枝五权。它外面的颜色是青的,里面的颜色是黄的,青可入肝,肝是藏血之脏;黄可入脾胃,它可以益气统血。很多人把三七当止血药,甚至药典上说三七只能吃3克,多了就不行了,因为它止血,多了血就不流了。为此我到云南做过考察,过去发配到云南的人,都要被打杀威棒,你要买不通人,你这个杀威棒是免不了的。你要买通了狱卒,他给你一大碗药,在打杀威棒之前他给你喝了,它里面主要的成分是三七,这是云南的老农告诉我的。打完了以后的结果是什么呢?下面的棒疮两天迅速消散,被打出了淤血它都能散掉,何况你体内多余的血脂,所形成的那种痰淤互结的症状,一定能得到改善。

    我在北京某家单位做过5年的保健医生,那些领导呀,吃得太好,他们的血脂怎么也降不下来。我后来说你们再不要发什么鱼肉蛋了,你就给大家发三七粉吧。坚持服用三七粉之后,很多老同志的血脂、血压都下来了。一定要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冻也得九九八十一天,不要说我今天吃了两次怎么不下来?你要下来这么快就像那冻肉从冰箱里拿出来,开水一泡一样,功没成,气断了,所以呢,一定要坚持服用。我自己也是每天早上5克三七粉,晚上5克三七粉,像冲便茶似的,冲了就喝下去。

 



中医文化中神奇的治病良方

传统医药的少数民族医药疗法有不少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我们就带您一起看看这些神奇又有效的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本疗法原流传于壮族聚居的柳州地区,现已在全国300多家医院推广使用,并传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

线点灸疗法通过以壮医秘方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在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其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临床病症。如感冒发热、痔疮发炎、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荨麻疹及其他皮肤瘙痒、痛经、软组织损伤、乳腺小叶增生、小儿厌食、遗尿、泄泻、风寒湿痹、多发性脂肪瘤等等,对于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瘙痒、麻木不仁、身痒诸证,疗效尤佳。

傣医药——睡药疗法

傣医按病情不同配备相应的鲜品或干品傣药,切碎加水或酒炒热,将热药平摊在睡药床上,让患者直接睡在药上,加盖被褥,使药物之余热透周身,以达到开汗孔发汗、通血道活气血、除风湿止痛之功。用以治疗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偏瘫后遗症、风湿病等。

彝医药——水膏药疗法

彝族医药是彝族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彝医植物药多以鲜品入药,并且使用单味药较多,常见的用法有捣烂、揉烂、外敷、咀嚼、熬水内服和炖鸡肉服。因其外用膏药常用水摊贴,故称水膏药疗法。享誉中外的“云南白药”、疗效卓著的“青蒿甲素”、“昆明山海棠”等产品都是彝族医药的瑰宝。

维吾尔医药——食物疗法

维吾尔族人常用食物治疗前列腺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灯心花苦瓜汤:每次可用灯心花6扎,鲜苦瓜200克。制作时,先将苦瓜洗净除瓤和瓜核,切成小段,与灯心花一同煎汤饮用。

冬瓜海带薏米汤:每次用鲜冬瓜(连皮)250克,生薏米50克,海带100克。制作时,先将冬瓜洗净切成粗块,生薏米洗净,海带洗净切成细片状。将以上三物同放进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汤食用。

蒲公英银花粥:蒲公英60克,金银花30克,大米100克,砂糖适量。制作时,先将蒲公英、金银花同放进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煎汁,然后去渣取药汁,再加入大米煮成稀粥。粥成后加入适量砂糖。每日2次食用。

土茯苓粥:土茯苓30克(鲜品100克),大米100克。制作时,先将土茯苓洗净,去外皮,切成片状(已晒干并切成片的,可免此工序),放进砂锅内,用中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取汁。将大米加入土茯苓煎汁中,用中火煮粥。每天食1~2次。



补肾精的药有哪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男性由于平时缺少加之工作压力大就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一些问题,其中肾虚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会导致男性经常出现腰疼以及精子质量下降的现象,这样不仅给我们带来一定的疼痛感,同时还会导致性生活质量下降和影响精子的质量,下面一起了解一下补肾精的药有哪些。

补肾精的药有哪些

处方组成

山茱萸、菟丝子、党参、车前子、五味子、杜仲、制何首乌、熟地黄、炒白术各15g,仙茅、淫羊藿各10g。

方解

山茱萸、五昧子、何首乌、熟地黄、车前子激用生精,朴肾阴之不足;菟丝子、杜仲、仙茅、淫羊藿温阳化气以助肾精之化生I党参、白术健脾助运,化水谷之精以培育肾精,阴陌调,肾气充则生育可望。本方既能温阳以化气,滋肾以填精,又能健脾助运化,用于无精子症之肾精亏损者。

功效主治

温阳化气,滋肾填精。主治无精于症属肾精亏损者,症见精藏清玲而稀,精量减少,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沉弱。

制法用法

每剂药煎2次,滤去药渣,得药液约500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6个月为1个疗程。

总结

由于无精症病因病机复杂,多有兼杂他证,加之病程较为久远,故用药当灵活加减。偏于阳虚者,加附片、肉桂、巴戟天等以温补命火,肾阴亏损较甚者,加重滋阴药用量,同时可酌加枸杞子、女贞子、麦冬、龟甲等以助阴益精,脾虚纳差便溏者,加山药、砂仁等健脾舍胃以助先天不足;肝都气滞者,加柴胡、郁金、香附、枳壳等调畅气机以启动阴阳调节之枢纽。

上面就是对补肾精的药有哪些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调理肾虚的药物有很多种,我们最好我们选择使用中医进行治疗,这样能让我们的身体得到很好的改善和治疗,另外平时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进行运动,并且也要保证规律的生活习惯。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