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肝汤丸的功效与作用_伏龙肝饮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掩饰着我爱你的事实")分享简介:中医学认为,伏龙肝汤丸是一种非常好的中药方剂。把中药材进行适当的加工,然后再按一定比例进行调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说的伏伏龙肝饮,作为传统中药方剂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已很悠久。我国很多的药物学著作中都将其列为上品,且记述了伏龙肝饮的神奇功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处方】甘草1两,川芎1两,伏龙肝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



伏龙肝汤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学认为,伏龙肝汤丸是一种非常好的中药方剂。把中药材进行适当的加工,然后再按一定比例进行调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说的伏龙肝汤丸。

【处方】
炮黑楂肉1两,熬枯黑糖2两。

【制法】
上2味,一半为丸,一半为末。

【功能主治】
胎前下痢,产后不止,及元气大虚,瘀积小腹结痛,不胜攻击者。

【用法用量】
用伏龙肝2两煎汤代水,煎末2钱,送前丸2钱。日3夜2服,1昼夜令尽。

【摘录】
《张氏医通》卷十四

相信大家看了伏龙肝汤丸的介绍之后,肯定觉得伏龙肝汤丸很神奇,伏龙肝汤丸对很多疾病都是很有好处的,而且由于它是由天然的中药材制成,对人体没有任何不利的影响,有需要的人不妨一试哦。



伏龙肝饮的功效与作用

伏龙肝饮,作为传统中药方剂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已很悠久。我国很多的药物学著作中都将其列为上品,且记述了伏龙肝饮的神奇功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甘草1两,川芎1两,伏龙肝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血淋。

【用法用量】
用水1升,药半两,煎至7分,去滓,分作3服,温服之。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一五引《十便良方》

【处方】
伏龙肝1两(即灶心土,紫色者佳)。

【功能主治】
伤寒呕逆。

【用法用量】
用滚水浸之,俟澄清,另用1碗将清者倾在此碗,少加白糖,趁温饮之。

【各家论述】
此药善能调和胃气,即不伤寒呕逆者,亦宜以此法治之。

【摘录】
《医学探骊集》卷三

通过本篇文章,相信大家可以快速的了解伏龙肝饮的制作方法。其实,在生活中,通过方剂来养生要比吃西药强上百倍。



伏龙肝汤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伏龙肝汤!

【处方】
伏龙肝30克 生地黄15克 生姜15克 甘草 艾叶 赤石脂 桂心各6克

【制法】
上七味,哎咀。

【功能主治】
主治劳伤冲任,崩中去血,赤白相兼,成如豆汁,脐腹冷痛,口干食少。

【用法用量】
以水2升,煮取600毫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

【处方】
伏龙肝 禹余粮(烧通赤,湿土内培一复时)赤芍药 生干地黄(焙)地榆 白茅根各30克 龙骨 当归(切,焙)各45克 甘草(炙)麒麟竭(细研)各15克

【制法】
上十一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
主治妇人经血不止,脐腹撮痛,或时烦渴。

【用法用量】
每服5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每日三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别名】
伏龙肝散

【处方】
伏龙肝(如弹丸)7枚,生地黄4升(1方5两),生姜5两,甘草2两,艾叶2两,赤石脂2两,桂心2两。

【功能主治】
崩中,去赤白,或如豆汁。

【用法用量】
伏龙肝散(《普济方》卷三三○)。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此以伏龙肝、赤石脂固脱,而兼桂、艾温经,地黄滋血,甘草、生姜开提胃气,以和寒热之性也。

【摘录】
《千金》卷四

【处方】
伏龙肝5合,甘草2两(炙),干姜2两,黄柏5两,黄芩2两,牛膝根2两(木解)2两(炙),烧头发屑2合,阿胶2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下焦虚寒损,或先见血后便转,此为近血,或利不利。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下阿胶更煎,取胶烊,下发屑,分3服。

【注意】
忌海藻、菘菜。

【摘录】
《外台》卷六引《删繁方》

【别名】
伏龙肝散

【处方】
伏龙肝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芎穷1分,桂(去粗皮)1两,白芷1两,干姜1两(炮),芍药1两,甘草1两(炙,锉),吴茱萸(汤浸1宿,与大豆同炒,去豆)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鼻衄。

【用法用量】
伏龙肝散(《鸡峰》卷十)。

【摘录】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

【别名】
伏龙肝散

【处方】
伏龙肝(如鸡子)1枚,生竹茹1升,芍药2两,当归2两,黄芩2两,芎穷2两,甘草2两,生地黄1斤。

【功能主治】
五脏热结,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
伏龙肝散(《大全良方》卷七)。《千金翼》有桂心。

【摘录】
方出《千金》卷十二,名见《千金翼》卷十八

【别名】
伏龙肝散

【处方】
伏龙肝5合(末),干地黄5两(1方用黄柏),阿胶3两,发灰2合,甘草3两,干姜3两,黄芩3两,地榆3两,牛膝3两(1作牛蒡根)。

【功能主治】
下焦虚寒损,或先见血后便转,此为近血,或利不利。

【用法用量】
伏龙肝散(《圣惠》卷四十七)。《外台》引《崔氏方》有生(木解)皮,无地榆。

【注意】
忌海藻、菘菜、芜荑。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黄土汤于中除术、附,加干姜、牛膝、地榆、发灰以散血中之滞;缘其人荣血既伤,下焦虽有虚寒,但需干姜之温散,不胜术附之燥烈也。可见治血但取归经,不必究其先后远近耳。

【摘录】
《千金》卷二十

【处方】
伏龙肝(净拣,筛)2两,甘草(炙)1两,干姜(炮裂)2两半,生干地黄(焙)2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牛膝(酒浸,切,焙干)1两,乱发(烧灰)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霍乱下焦虚寒,或先血后便,此为远血成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生姜1分(拍碎),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

【处方】
伏龙肝1两,桑寄生1两,续断1两,芎穷1两,龙骨3分,当归1两(切,焙),阿胶(炙燥)1两,干姜1两(炮),甘草(炙)1两。

【制法】
上为粉末。

【功能主治】
妊娠胎动不安,腹内疼痛,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处方】
伏龙肝1两,禹余粮1两(烧通赤,湿土内培1复时),赤芍药1两,生干地黄1两(焙),地榆1两,白茅根1两,龙骨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甘草半两(炙),麒麟竭(细研)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妇人经血不止,脐腹撮痛,或时烦渴。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处方】
伏龙肝半升,干地黄2两,干姜2两,牛膝2两,阿胶(炙)3两,甘草(炙)3两。

【功能主治】
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纳胶,分3服。

【摘录】
《千金翼》卷十八

【别名】
伏龙肝散、伏龙肝饮、伏龙散

【处方】
釜下土5升。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中风,中恶,中蛊毒,衄血,血崩。

【用法用量】
伏龙肝散(《普济方》卷二五四)、伏龙肝饮(《济阳纲目》卷六十)、伏龙散(《外科大成》卷三)。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一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伏龙肝汤,我们知道伏龙肝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不但可以用来治疗疾病而且还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伏龙肝汤来为我们的健康护航。



伏龙肝散的功效与作用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中药方剂的身影,可见方剂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那么大家知道伏龙肝散吗?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处方】
伏龙肝(即灶心土也)、赤石脂,各一两;熟干地黄(酒浸一宿)、艾叶(微炒),各二两;甘草(炙)、肉桂(去粗皮),各半两;当归(去苗.炒)、干姜(炮),各三分;川芎三两,麦门冬(去心)一两半。

【炮制】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治气血劳伤,冲任脉虚,经血非时,忽然崩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杂,或赤白相兼,脐腹冷痛,经久未止,令人黄瘦口干,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虚烦惊悸。

【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枣三个,擘破,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温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
伏龙肝30克 生地黄18克 芎藭3克桂心9克 细辛0.5克 白芷 干姜 芍药 吴茱萸 甘草各9克

【功能主治】
主治衄血。

【用法用量】
以水600毫升,酒1.4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服。

【备注】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鸡峰普济方》卷十补。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六

【处方】
伏龙肝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赤石脂30克 芎藭22.5克 桂心15克 当归22.5克(锉,微炒)熟干地黄60克 艾叶60克(微炒)麦门冬45克(去心,焙)干姜22.5克(炮裂,锉)

【制法】
上药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
主治气血劳伤,冲任脉虚,经血非时,忽然崩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杂,或赤白相兼,脐腹冷痛,经久未止,令人黄瘦口干,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虚烦惊悸。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180毫升,加大枣3枚,煎至11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处方】
伏龙肝15克 白矾(煅过)白僵蚕(直者,炒)甘草(生)各7.5克

【制法】
上四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
主治喉痹。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如茶点服,吐出涎,立效,未吐,更进一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
伏龙肝、朱砂、山药、麝香。

【功能主治】
客忤惊啼不止。

【用法用量】
上为末。薄荷汤调服。或炼蜜为丸,如绿豆大,灯心汤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四○一

【处方】
伏龙肝5升,人参1两,麝香2两,生姜4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崩中下血数升,气欲绝。

【用法用量】
以水1大斗煮土,取2升,下药,煎取1升半;更别研伏龙肝1鸡子许,并麝香纳汤中,搅令匀,分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五二

【处方】
芎穷1两,生地黄1分,阿胶8钱(炙),当归1两,续断1分,地榆、刺蓟根1两,伏龙肝7钱,青竹茹8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妇人血崩不止,或结作片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1盏,温服,1日5次,不拘时候。后服补药。

【摘录】
《宣明论》卷十一

【处方】
伏龙肝不拘多少。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少小诸种丹毒。

【用法用量】
以鸡子白和敷之,日3次。

【摘录】
《三因》卷十六

【处方】
鲫鱼1枚(如大者,腹下开少许,去肠,不去鳞用),头发(约实)1弹子大,伏龙肝1钱,巴豆1枚(去壳)。

【制法】
上将头发等3味入在鱼腹中,用甘草1寸塞鱼口内,盛在瓦器中固济,炭火烧红,无烟取出,研细。

【功能主治】
小儿头疮不愈者。

【用法用量】
油调涂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处方】
附子1两,续断1两,人参1两,干姜1两,桂心1两,甘草1两,伏龙肝2两,赤石脂2两,生干地黄2两。

【制法】
上为散,都研令匀。

【功能主治】
妇人月水不断,胞内积有虚冷,或多或少,乍赤乍白。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盏,煎取6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三四引《十便良方》

【别名】
伏龙散

【处方】
棕榈不以多少(烧灰,火燃急以盆盖,阴令火住)、伏龙肝(于锅灶直下去取赤土,炒令烟尽)、屋梁上尘(悬长者,如无,以灶头虚空中者,炒令烟尽,于净地出大毒)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碾和令停,人龙脑、麝香各少许。

【功能主治】
妇人赤白带下,久患不愈,肌瘦黄瘁,多困乏力。

【用法用量】
伏龙散(《博济》卷四)。

【各家论述】
《济阴纲目》:火土之性而生燥,燥则足以培土;梁上尘得土气之飞扬而上升,升则土气不陷而湿不生;棕榈为止涩之用;脑、麝少入,取其能散。然于久病尪悴之人,恐非补剂不可。

【临床应用】
崩漏:一亲戚妇人年45,经年病崩漏不止,面黄肌瘦,发黄枯槁,语言无力,服诸药不效。延仆诊之,六脉微和。问服何药,当归、川芎涩血诸品、丹药,服之皆不效。仆遂合博济方伏龙肝散.兼白矾丸服之,愈。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三一引《圣惠》

【处方】
多年恶壁土、地炉中土、伏龙肝各等分。

【功能主治】
吐血,泻血,心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1块如拳大,水2碗,煎1碗,澄清服。白粥补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八八

【处方】
伏龙肝1两,蒲黄(炒,研)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胞衣不出。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以下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处方】
伏龙肝、石燕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研令极细。

【功能主治】
催生,下死胎。主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煎当归汤调下。加鸡子清1个尤妙。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五七

【处方】
伏龙肝2两,生干地黄2两,芎穷半两,赤芍药半两,当归半两,桂心半两,白芷半两,细辛3分,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吐血,心胸气逆,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竹茹1鸡子大,煎至5分,去滓放温,频服。

【摘录】
《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
伏龙肝1两,当归1两(锉,微炒),龙骨3分,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蒲黄3分,艾叶半两(微炒),熟干地黄1两,牛角(角思)半两(炙黄焦),芎穷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妊娠胎动,腹痛,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
伏龙肝1两(细研),麒麟竭半两,棕榈2两(烧灰),地榆1两(锉),龙骨1两,当归1两(锉,微炒),白芍药1两,熟干地黄1两,禹余粮2两(烧,醋淬7遍)。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妇人崩中,下血不止,腹脐搯撮疼痛,或时心烦。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三

【别名】
黄土酒

【处方】
伏龙肝1两半,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产后中风,口噤不能语,腰背着床不得。

【用法用量】
黄土酒(《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摘录】
《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
伏龙肝1两,赤石脂1两,龙骨1两,牡蛎1两(烧为粉),乌贼鱼骨1两(烧灰),禹余粮1两(烧,醋淬7遍),桂心1两,白术1两,黄牛角(角思)1两(烧灰)。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妇人漏下,或愈或剧,身体羸瘦,饮食减少,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三

【处方】
生地黄汁6合,刺蓟汁6合,生麦门冬汁6合,伏龙肝(末)。

【功能主治】
妇人鼻衄。

【用法用量】
上件药,暖3味汁,调下伏龙肝末1钱。

【摘录】
方出《圣惠》卷七十,名见《普济方》卷三一九

【处方】
伏龙肝1两,桂心1两,当归1两,赤芍药1两,白芷1两,芎穷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细辛半两,生干地黄4两,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别研为末)。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呕血不止,胸膈烦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放温,入阿胶末1钱,搅匀,每于食后服之。

【摘录】
《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
伏龙肝3两,当归2两,赤芍药2两,黄芩2两,犀角屑1两,生干地黄3两,刺蓟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五脏热结,鼻衄,心胸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青竹茹1鸡子大,煎至5分,去滓,温温服之。

【摘录】
《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
伏龙肝。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妊娠时气,令子不落。

【用法用量】
水调涂脐下,干时易之,疾愈乃止。

【摘录】
《伤寒总病论》卷六

【处方】
伏龙肝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石脂1两,芎穷3分,桂心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熟干地黄2两,艾叶2两(微炒),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干姜3分(地裂,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气血劳伤,冲任脉虚,经血不时,脐腹冷痛,四肢无力,令人黄瘦,口干虚烦不食,虚烦惊悸。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三

【处方】
伏龙肝2两,生干地黄2两,鹿角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芎穷1两,当归1两,桂心1两,白芍药1两,白芷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细辛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虚劳吐血,心烦头闷。

【用法用量】
方中阿胶,《普济方》作鹿角胶。

【摘录】
《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
伏龙肝。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鬼魇不寤。

【用法用量】
吹鼻中。

【摘录】
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五四

【处方】
赤伏龙肝。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产后恶物不出,上攻心痛。

【用法用量】
每服3-5钱,温酒调下。泻出恶物立止。

【摘录】
《济明纲目》卷十一

【处方】
伏龙肝、赤石脂、余粮、当归、熟地、川断、附子、艾炭、侧柏叶。

【功能主治】
崩中。

【摘录】
《顾氏医径》卷四

【处方】
伏龙肝。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保胎。主

【用法用量】
和井底泥调,敷脐上。

【摘录】
《竹林女科》卷二

【处方】
伏龙肝1两,鳖头骨5钱,百药煎2钱半。

【制法】
上药焙,研为末。

【功能主治】
阴证脱肛。

【用法用量】
方中百药煎,《幼科指掌》作"白芍药"。

【摘录】
《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
伏龙肝末3钱,炒黄柏3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鬼火丹。

【用法用量】
鸡子清调搽。

【摘录】
《洞天奥旨》卷十一

【处方】
灶心黄土1钱,雄黄5分,麝少许。

【制法】
上为末,枣肉为丸,捏作饼子,如钱样。

【功能主治】
客忤白虎证。

【用法用量】
四围出囟2分,安在自囟门上,取艾作小炷径,炙3壮。

【摘录】
《育婴秘诀》卷二

【处方】
灶心黄土2两(研),鸡子1枚。

【制法】
和水少许,调匀。

【功能主治】
客忤,惊啼壮热。

【用法用量】
涂五心及顶门。

【摘录】
《医统》卷八十八

【处方】
伏龙肝(即灶心红土)、百草霜(即锅底灰)、白芷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产妇横逆,子死腹中。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酒、童便各半调服。不下再服。

【摘录】
《医统》卷八十五

【处方】
伏龙肝、朱砂、山药、麝香。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客忤惊啼不止。

【用法用量】
薄荷汤调服。或炼蜜为丸,如绿豆大,灯心汤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四○一

【处方】
伏龙肝1把,交道中土1把。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小儿夜啼不止。

【用法用量】
水和少许,饮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一

【处方】
伏龙肝1两,生干地黄1两,柏叶1两,茜根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黄芩1两,黄连1两(去须),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伤寒吐血,心烦不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一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伏龙肝散功效和用法等。通过上述文章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到虽然伏龙肝散的好处很多,但是还是要在充分了解它的情况下再去服用。



伏龙肝膏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是目前毒副作用最少的药物,伏龙肝膏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药方剂,那么它主治哪些病?注意事项有哪些?用量及成分需要多少?接下来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处方】
伏龙肝1两(细研),楮木白汁1合,猪脂2两,小蒜半两(去皮,细研)。

【制法】
上药和调令匀。

【功能主治】
(疒呙)疮。

【用法用量】
取涂摩疮上,日3-5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处方】
伏龙肝(研)2两,鸡子(去壳)1枚,地龙粪(研)1两。

【制法】
上药相和研匀,或干,更入少水,调如膏。

【功能主治】
小儿卒中客忤,惊啼大叫。

【用法用量】
先用桃柳汤浴儿,后将药涂儿五心及顶门上。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处方】
生地黄汁半升,刺蓟汁半升,白蜜3合,麦门冬汁半升,伏龙肝2两(细研如粉)。

【制法】
上件药,相和,以慢火熬如稀饧。

【功能主治】
吐血口鼻俱出,至一斗不止。

【用法用量】
不拘时候,含半匙咽津。

【摘录】
方出《圣惠》卷三十七,名见《医方类聚》卷八十五引《济生续方》

看了上文对伏龙肝膏的介绍,相信我们可以收获很多。其实对于疾病,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吃西药来缓解,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暂时的,关键还是在于拥有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对中药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别名】
灶心土

【来源】
为久经草或木柴 熏烧的灶心土

【性状】
为不规则的团块,大小不一。全体红褐色,表面有削砍的刀痕。质较硬,断面色稍深,常有蜂窝状小孔。具烟熏气。味淡。

【性味】
辛,微温。

【功能主治】
温中和胃,止吐,止血,止泻。用于妊娠恶阻,胃寒呕吐,腹泻,便血,吐血,血崩,赤白带下,尿血,鼻衄,胎盘滞留,直肠出血。

【用法用量】
0.5~2两,水煎澄清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
《雷公炮炙论》

我们知道了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伏龙肝的食用方法等,相信上文的内容可以帮到大家!



竹茹散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对竹茹散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选择之前,对竹茹散的成分、适应症都是要进行很好认识,这样对疾病治疗才会有很好的帮助,使得疾病得到很好改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

【处方】
苦竹茹30克 生干地黄30克 茜根15克 百合15克 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黄耆4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
治肺痈烦闷,咳嗽脓血。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

【处方】
竹茹30克 麦门冬30克(去心)白茯苓30克 栀子仁30克 黄芩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石膏60克

【制法】
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治妊娠三四月,胎动不安,手足烦热,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18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六

【处方】
苦竹茹15克 伏龙肝30克 石膏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麦门冬30克(去心,焙)黄芩15克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
治小儿伤寒鼻衄,烦热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3克,用水120毫升,煎至6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通过以上对竹茹散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它有没有副作用的讲解,相信我们现在对它的认识是更深的了。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自己是否能服用竹茹散。



呕吐散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人压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长期加班的。长期熬夜加班会很容易导致身体差。而中药方剂其实就可以缓慢的调理人的身体,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呕吐散的制作方法。

【处方】
白术3克(炒)云苓3克 蔻米1.5克(研)法夏3克 扁豆9克(炒)制草1.5克 煨姜1片 伏龙肝3克

【功能主治】
治脾胃寒湿,致患呕吐,生来面色青白者。

【用法用量】
为末,水煎服。

【摘录】
《揣摩有得集》

通过小编介绍的呕吐散的详解,大家是不是对呕吐散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没有很了解的话,大家可以多看几遍哦,呕吐散的功效与作用还有很多,适量的服用还是挺好的,可以使身体更健康呢。



椿根散的功效与作用

环境的恶劣变化让我们的身体来不及调整,所以导致了越来越多的 疾病的产生。要想能够成功抵御疾病的侵袭,我们就应该在平时调理身体,让身体做好准备。中药方剂在此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椿根散这种方剂。

【处方】
臭椿树根1两(锉),地榆1两(锉),黄耆1两(锉),伏龙肝1两(细研入),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痔疾。大肠风冷,下部疼痛,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2钱。

【摘录】
《圣惠》卷六十

【处方】
椿根白皮2两,松花面1两,地榆1两,荷叶蒂(约四指长)1两。

【制法】
上和匀为末。

【功能主治】
痢疾。

【用法用量】
若白痢用白糖调服,红痢用黑糖调服。

【摘录】
《鲁府禁方》

通过以上对椿根散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它有没有副作用的讲解,相信我们现在对它的认识是更深的了。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自己是否能服用椿根散。



伏龙散的功效与作用

伏龙散,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种药用价值很丰富的中药方剂吧。那么,你对伏龙散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伏龙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吗?它又有哪些营养价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话,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处方】
伏龙肝(即灶心红土,炭火烧红,水飞,晒干)

【功能主治】
主治烫伤、烧伤。

【用法用量】
研末。人乳调敷。

【摘录】
《仙拈集》卷四

【处方】
伏龙肝9克 炒黄柏9克 上片0.6克

【制法】
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
主治手足阳明经风热,面上赤肿,由头而下,延及全身。

【用法用量】
用鸡子清调搽。

【摘录】
《外科真诠》卷下

通过小编介绍的伏龙散的详解,大家是不是对伏龙散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没有很了解的话,大家可以多看几遍哦,伏龙散的功效与作用还有很多,适量的服用还是挺好的,可以使身体更健康呢。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