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散的功效与作用_麻黄大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黑夜适合哭泣)分享简介:对于大黄散,我想有些人可能听说过,甚至服用过,但是有些人就是没有听说过了。没有听说过的没关系,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好好讲讲生病吃药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于吃药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先了解一下这些药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项等,以免出现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麻黄大黄散这种中药方剂。【处方】麻黄(去根节)1两,大黄(锉)半...



大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大黄散,我想有些人可能听说过,甚至服用过,但是有些人就是没有听说过了。没有听说过的没关系,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好好讲讲什么是大黄散。

【处方】
大黄120克 黄连120克 黄芩120克

【制法】
上三味,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主黄疸,身体面目皆黄。

【用法用量】
先食服3克,一日三次。亦可为丸服。

【摘录】
《外台秘要》卷四引《集验方》

【处方】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黄连半两(去须),麦门冬1两(去心),栀子仁半两(锉),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时气头痛,壮热不解,心神烦躁。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豉少半合,葱白2茎,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六

【处方】
川大黄1分(生用),黄连1分(去须),麝香1钱(细研)。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肺壅,鼻中生疮,肿痛。

【用法用量】
研入麝香令匀,以生油旋调,涂于鼻中。

【摘录】
方出《圣惠》卷三十七,名见《普济方》卷四十七

【处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赤芍药1两,川升麻1两,鬼箭羽1两,鬼臼(去根)1两,桂心1两,桔梗(去芦头)1两,柴胡(去苗)1两,川朴消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中恶心痛,腹胀闷乱。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
川大黄(锉碎,炒),黄连11两,羖羊角屑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肝肺大热,白睛肿胀,盖覆瞳仁,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1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
大黄(锉)2两,桂(去粗皮)3分,冬瓜子(微炒)1合,滑石(研)3两,朴消(生铁铫子炒干,刮出,纸裹,于黄土内窨1宿,取出细研)2两半。

【制法】
上5味,先捣前3味为细散,更与滑石。朴消同研匀细。

【功能主治】
关格不通,妨闷,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浓煎白茅根汤调下,空腹服之,至晚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处方】
大黄(锉)2两,栝楼根1两,甘草(生,锉)1两,马牙消(研)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热毒风肿,遍身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食后熟水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三

【处方】
地黄汁半升,生大黄末一方寸匕。

【功能主治】
吐血百治不愈。

【用法用量】
煎地黄汁3沸,下大黄末调匀。空腹时温饮1小盏,每日3次。血即止。

【摘录】
《伤寒总病论》卷三

【处方】
川大黄3两,牛蒡子1两(炮),枳壳1两(麸炒)。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伤寒5-6日,热结在内,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以利为度。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
川大黄1分(锉,微炒),木通1分(锉),桑根白皮半两(锉),羌活1分,川朴消3分。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阴肿。

【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惠》卷九十二

【处方】
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黄柏1两(锉),栀子仁1两,川朴消2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木通1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阴黄,表和里实,小便不利而赤,身汗出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以利为度。

【摘录】
《圣惠》卷五十五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京三棱1两(微煨,锉),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槟榔1两,木香3分,赤芍药3分,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癖结,两胁胀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槟榔半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木香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时气后宿食不消,大肠秘涩。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十五

【处方】
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黄芩1两,泽泻1两,川升麻1两,羚羊角屑1两,栀子仁1两,玄参1两,川芒消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泻热,开隔绝。主中焦壅热,闭塞隔绝,上下不通,不吐不下,肠胃膨膨,喘息常急。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下生地黄汁半合,温温频服。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七

【别名】
大黄汤

【处方】
大黄(锉,炒)1两,芍药(锉,炒)1两,楝实1两,马蹄(炙令黄焦)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乳痈大坚硬,赤紫色,衣不得近,痛不可忍;产后乳结核,肿痛发热烦闷。

【用法用量】
大黄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处方】
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黄柏1两(锉),黄连3两(去须),川升麻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黄芩1两,犀角屑1两,栀子仁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五石发动,体热心烦,肢节疼痛,大小便难。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加淡竹叶3-7片,豉半合,煎至7分,去滓,不拘时候,分温3服。

【摘录】
《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
川大黄半两,黄连末1分,龙骨末1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耳有恶疮。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绵裹纳耳中。

【摘录】
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处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大青1两,羚羊角屑1两,栀子仁1两,桑根白皮(锉)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肝肺大热,白睛肿胀,盖覆瞳仁,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加生地黄汁半合服之,每日3-4次。

【摘录】
《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3分,栀子仁3分,井泉石3分,秋桑叶3分,甘草(炙微赤,锉)3分,决明子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眼睑垂肿,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黄连(去须)1两,蓝叶1两,川朴消1两,川升麻3分,决明子(微炒)3分,黄芩3分,栀子仁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风热毒气,忽冲眼睑,牛如米豆,名曰针眼,或白睛似水泡,疼痛,不可睡卧。

【用法用量】
《普济方》引本方无决明子,有甘菊花一两五钱,升麻、黄芩、栀子仁各用三两。余同。

【注意】
忌炙煿、油腻、面、生果。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芎䓖半两,槟榔3分,桑根白皮半两(锉),汉防己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虚劳气垂,大便难,头目昏,心神烦热。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泽泻1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柴胡1两(去苗),羚羊角屑1两,木香(石膏)2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木通1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心劳热,口疮,心烦腹满,小肠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注意】
忌炙、热面,生果。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
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犀角屑1两,赤芍药1两,黄芩1两,生干地黄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热病吐血不止,心神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八

【处方】
川大黄1两(锉,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白术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柴胡1两半(去苗),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痃癖坚急,气连心肋相引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
大黄1两,陈皮1两,黑牵牛(炒)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妇人天行疟病,因产之后,心下痞满、气逆潮热,小便涩秘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2钱,清茶调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
大黄(炒)2两,朴消2两,栀子仁2两,黄柏1两,冬葵子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黄病,腹胀满,小便赤而涩。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煎至6分,温服,每日4-5次,以利为度。

【摘录】
《普济方》卷一九五

【处方】
大黄3两,芒消1两,桃仁30枚,水蛭30枚,虻虫30枚,甘草3两,当归3两, (庶虫)虫40枚。

【功能主治】
崩漏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3升,酒2升,合煎,取3升,去滓,分3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五二

【处方】
甘草半两(炙),川大黄半两(炙),栝楼根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小儿胃中热,日渐瘦。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小盏,煮至5分,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八四

【处方】
白牵牛1两半(炒),大黄3钱,青皮1钱,甘草1钱,朴消1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风毒。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砂糖水调下。

【摘录】
《普济方》卷四○五

【处方】
大黄1两,川芎1两,甘草5钱,黄芩5钱,枳壳5钱。

【功能主治】
麸疮及斑疮,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加紫草少许,水煎,温服。

【摘录】
《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
大黄、槟榔、芒消、黄连、黄柏、雄黄、白及、赤小豆、草乌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风热毒肿。

【用法用量】
蜜水调涂,1日3次。

【摘录】
《诚书》卷十五

【处方】
大黄1两,沙糖5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汤火伤。

【用法用量】
香油或桐油调敷。

【摘录】
《仙拈集》卷四

【处方】
三棱、大黄。

【功能主治】
痞结,胁坚如石。

【用法用量】
生姜、橘皮,煎汤调下。

【摘录】
《类证治裁》卷三

【处方】
大黄(煻灰火煨,锉)1两,甘草(炙,锉)1两,黄柏(炙,锉)1两,密陀僧(研)滑石(研)1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口糜生疮,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用1钱匕,绵裹含。有涎即吐。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处方】
大黄5钱(炮),甘草5钱,滑石5钱,绿豆1合。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新汲水调,去滓服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三十九

【处方】
大黄(湿纸裹,煨微焦色)1两,甘草(炮)1两,白僵蚕(去土,焙干)1两,槟榔(煨)1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风毒、气毒、热毒瘰疬不破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用蜜熟水调下,日可3-5服。取下恶物如鱼脑。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处方】
大黄、芍药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惊风。

【用法用量】
猪胆汁调,贴囟。

【摘录】
《幼幼新书》卷十引《惠眼观证》

【处方】
大黄(蒸,切)2两,大豆(炒,去皮)2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诸骨蹉跌血瘀,肿热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1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处方】
大黄如枣大1块,斑蝥(全者)7个。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一切癣。

【用法用量】
以酽醋调如糊,先揩破癣疮,然后涂药,候干洗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处方】
大黄(锉,炒)1两,秦艽(去苗土)1两,藜芦(去芦头)1两,石硫黄(研)1两,硇砂(研)1两。

【制法】
上5味,将前3味为散,与后2味研者和匀。

【功能主治】
疔肿。

【用法用量】
水调涂敷,1日3-5次。以愈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处方】
大黄(生,锉)2两,木通(锉)2两,葶苈子2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恶毒风肿。

【用法用量】
以水和调,涂肿上,干则易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处方】
大黄(生,锉)5两,白蔹(生,锉)3两,寒水石(生,研)1两,紫葛(生用)1两,木香1两,消石(研)2两,黄芩(去黑心)2两,大青2两,苦参(锉)2两。

【制法】
上9味,捣罗7味为细末,入研药,和牛乳调如膏。

【功能主治】
恶毒风肿及一切肿毒。

【用法用量】
涂于故帛,拓肿上。随拓即消,干复易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处方】
大黄半两,栝楼根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百合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葛根1两(锉),黄柏根(锉)1分,芒消1分,赤小豆1分,粳米1合。

【制法】
上锉,焙,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
诸热毒肿痛,欲成疮疖者。

【用法用量】
量肿处大小,用新汲水化蜜调药如膏,摊于肿处,纸盖之,1日1换。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处方】
大黄(生,为末)半两,消石(研)半两,黑胶1分。

【制法】
上药先捣大黄、消石为末,用醋半合,熔胶烊,调散子如糊。

【功能主治】
热疮。

【用法用量】
涂敷患处,1日3-5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处方】
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羚羊角屑1两,枳实1两(麸炒微黄),川芒消2两,桑根白皮1两。

【功能主治】
时气10日以上,腹微满而喘,脐下疼痛,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
《圣惠》卷十六

【处方】
川大黄。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肺喘。

【用法用量】
方中大黄用量原缺。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六三

【处方】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川升麻半两,栀子仁半两,川朴消半两,葵子半两。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痈疽,脏腑壅热太过,心神烦闷,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以水2大盏,煮取1盏3分,去滓,分温3服。以快利为度。

【摘录】
《圣惠》卷六十一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连半两(去须),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柏半两(锉),栀子仁半两,石膏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热病5日,口苦舌干,烦热头痛不解。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1茎,豉50粒,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七

【处方】
川大黄1两(锉,微炒),川朴消半两,牛膝3分(去苗),当归3分(锉,微炒),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虻虫1分(炒令黄,去翅足),赤芍药3分,水蛭1分(炒微黄),土瓜根3分,干漆半两(捣碎,炒令烟出),桂心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妇人月水不通,心腹妨闷,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食前温酒调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二

【处方】
川大黄1两(锉),当归1两(锉,微炒),赤芍药1两,黄耆1两(锉),芎䓖1两,防风1两(去芦头),黄连1两(去须),莽草1两,栀子仁1两,腻粉1分,乳香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妇人乳痈,经年肿硬,如石不消。

【用法用量】
入腻粉和匀,以鸡子白并蜜调令匀,涂帛上贴,干即易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一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川楝子1两,赤芍药1两,马蹄1两(烧灰),玄参1两,蒲公英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妇人乳痈,焮肿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温酒调下,1日3次,汗出愈。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一

【处方】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赤芍药半两,牡丹半两,姜黄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蒲黄1两,荷叶3片,羚羊角屑半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妇人血风,气冲心,烦闷,腹内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生用),甘草1两(锉,生用),黄柏3两(锉),甘菊花1两,旋覆花1两,桑根白皮2两(锉),槟榔1两,黄连1两(去须),白芷2两,蔓菁花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金疮,刀箭所伤,血不止,日夜疼痛。

【用法用量】
敷患处。

【摘录】
《圣惠》卷六十八

【处方】
川大黄(生用)1两,白蔹1两,赤芍药1两,黄连(去须)1两,槐白皮(锉)1两,龙骨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热毒疮多汁。

【用法用量】
以敷疮上。3度良。

【摘录】
《圣惠》卷六十四

【处方】
川大黄(捣罗为末)1两,石灰末1两,赤小豆(捣罗为末)1两。

【功能主治】
一切恶毒肿。

【用法用量】
上药以酒调涂肿上,干即易之。

【摘录】
方出《圣惠》卷六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处方】
川大黄2两(锉,微炒),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牛膝1两(去苗),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桂心3分,当归3分(锉,微炒),白术3分,芎䓖3分,防葵3分。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妇人月水不通,腹内有症块,或时寒热,渐加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每于食前稍热服。

【摘录】
《圣惠》卷七十二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栀子仁1两,川升麻1两,黄芩1两,甘草1两(生,锉),玄参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发背初欲作肿。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方出《圣惠》卷六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处方】
川大黄半两(锉,微炒),川芒消半两,蒲黄3分。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妇人卒伤热,尿血。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冷水调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二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当归1分,川芒消半两,黑豆皮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牛蒡子1分(微炒),芎䓖1分,甘草半两(生锉)。

【制法】
上为末,分为3服。

【功能主治】
石痈,肿硬疼痛,心腹烦闷,不得宣畅。

【用法用量】
每服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
《圣惠》卷六十一

【处方】
川大黄1两(生用),黄芩3两,龙骨1两,甘草1两,黄连1两(去须),当归1两(锉,微炒),牡蛎1两,白蔹1两,白及1两,赤芍药1两,赤石脂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痈疮不消,欲结成瘘。

【用法用量】
每用猪胆汁调,涂于细布上,如肿大小,贴之,燥即易之。

【摘录】
《圣惠》卷六十一

【处方】
川大黄1两(生用),赤小豆1两,牡蛎1两,黄连1两,白蔹1两,土瓜根1两,当归1两(锉,微炒)。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痈肿,皮剥烂,汁流出如火飙,热甚不可耐。

【用法用量】
每以鸡子白调涂故布上,贴肿处,燥即易之。

【摘录】
《圣惠》卷六十一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生干地黄1两,桑根白皮1两(锉),黄耆1两(锉),羚羊角屑1两,赤小豆花1两,当归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酒痔,下血如鸡肝,肛边出疱疼痛,因醉饱,气壅即发。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六十

【处方】
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川芒消2两,赤芍药半两,大麻仁2两,桑根白皮1两(锉),瞿麦1两,防葵1两,榆白皮1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大小便难,心腹满闷,不可能遏。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空腹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以大小便利为度。

【摘录】
《圣惠》卷五十九

【别名】
透关散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槟榔1两,木香半两,川芒消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子芩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大便不通,下焦伤热壅闷。

【用法用量】
透关散(《杨氏家藏方》卷四)。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大黄汤”。

【摘录】
《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
大黄(如指节大)1枚,桃仁40枚,乱发1握。

【功能主治】
腕折瘀血。

【用法用量】
上药以布方广4寸,以绕乱发烧之;大黄、桃仁,以酒3升,煮取1升,尽服之。血尽出。

【摘录】
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圣惠》卷六十七

【处方】
大黄半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芒消半两,麦门冬半两,石膏1两,桂心8铢。

【功能主治】
小儿腹大短气,热有进退,食不安,谷为不化。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3升,煮取1升半,分3服;期岁以下儿作5服。

【摘录】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普济方》卷三八四

【处方】
大黄半两,黄芩半两,白薇半两,桂心6铢,牡蛎6铢。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妇人漏下青色。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空心以酒调下,1日3次。

【摘录】
方出《千金》卷四,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处方】
川大黄1两,木香1两,玄参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白蔹1两,紫葛1两,赤小豆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发背初发,如麻子粒大,渐以结硬疼痛。

【用法用量】
用鸡子白调如面糊,于绢上涂贴,干即再贴。以散为度。

【摘录】
《圣惠》卷六十二

【处方】
大黄12分,柴胡10分,枳壳10分,升麻10分,芍药10分,栀子仁10分,竹叶1升,姜3分,知母8分,杏仁(净)8分。

【功能主治】
积泻。12-13岁结热痰多,壮热食少,结实者自下。

【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2升,分为4服。10岁外分为3服,儿小量之。

【摘录】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婴孺方》

【处方】
大黄4两,黄连4两,黄芩4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黄疸,身体面目皆黄。

【用法用量】
先食服方寸匕,日3服。亦可为丸服。

【摘录】
《外台》卷四引《集验方》

【处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栀子仁1两,犀角屑1两,麦门冬(去心)1两,黄连(去须)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黄芩1两,柴胡(去苗)1两,白鲜皮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时气余热不退,发渴躁闷。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六

【处方】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寒水石半两,川芒消半两,石膏半两,川升麻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葛根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时气表里如火,烦躁欲死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大黄散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很多深受各种疾病困扰的人摆脱痛苦,是很多人的不二选择。



麻黄大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生病吃药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于吃药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先了解一下这些药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项等,以免出现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麻黄大黄散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
麻黄(去根节)1两,大黄(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芍药半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时气三日内,头痛壮热。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暖酒调下。盖衣被取汗。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以上就是关于麻黄大黄散的相关小常识,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的养生小常识都是我们不知道的,我们平时可以多多了解一些,就能很容易的达到养生的效果了。



麻黄羌活散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在生活中听说过麻黄羌活散吗,它对一些常见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知道麻黄羌活散应该怎么吃,建议大家在食用时了解一下。

【处方】
麻黄(去根)1分,羌活1分,牡丹皮(去心)1分,独活1分,山栀1分,柴胡(去苗)1分,桔梗(去芦)1分,升麻1分,荆芥穗1分,大黄1分,知母1分,黄芩1分,半夏4铢,牵牛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温疟,初发浑身大热,头痛不可忍,临醒时即寒栗战动,逡巡便醒。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生姜2片,同煎至7分,临发壮热时,和滓吃。须是初发热时服,仍是食后吃,发了已寒,即更不要吃,待第二发热时吃也。

【摘录】
《续易简方》卷三

由上文可知麻黄羌活散的原料是几种我们生活中都不算陌生的中药材,对某些疾病特别有效果,参照上面的功效和主治疾病,如果有需要的话,不妨试一试。



麻黄羌活汤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羌活汤是在传统的中医的理念下研究出来的,治疗效果很好,无副作用。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对疾病的困扰,一起来看一下麻黄羌活汤的相关知识。

【处方】
麻黄(去节)羌活 防风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寒疟。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60毫升,温服。

【摘录】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
麻黄(去节)半两,羌活半两,防风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寒疟。先寒后热,寒多热少,身无汗。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盏半,煎至1盏,温服。

【各家论述】
《杏苑》:《经》云:风寒外袭,治以辛温,汗之则愈。故用麻黄辛温发表,羌活、防风等散风,佐以甘草缓中和药。

【摘录】
《保命集》卷中

上面就是本文为大家介绍的麻黄羌活汤的一些知识,作为一种中医方剂,既然它的养生功效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个养生功效是在一定的合理的身体范围内,一旦超过了这个身体养生范围内,就会给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所以大家要懂得适时适量。



十三味羌活散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知道十三味羌活散的副作用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服用前也还是要了解一下它的功效才能放心。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希望对于您的生活有点帮助。

【处方】
羌活 独活 防风 桔梗 播荆芥 柴胡 前胡 地骨皮 炙甘草 蝉蜕 川芎 天花粉 天麻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解热散毒。治风邪壅滞肌肤,欲发痘疹者。

【用法用量】
每服6~9克,用水150毫升,入薄荷叶3片,煎至60毫升,温服。

【摘录】
《景岳全书》卷六十三

大家现在明白了十三味羌活散的作用了吧,不过该药并不适用于所有病症,这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在使用十三味羌活散治疗疾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药物的正确使用,以免给身体带来不适。



羌活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羌活散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羌活散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医药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羌活(一两半) 天麻(一两半) 酸枣仁(炒.一两半) 羚羊角(一两半) 地骨皮(一两半) 栢子仁(一两半) 川芎(一两) 鹿角胶(炒.一两) 侧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人参(一两) 白附子(炮裂.一两) 桂心(一两) 薏苡仁(一两) 海桐皮(一两) 牛膝(二两) 乌蛇肉(酒浸.炙黄.三两) 犀角屑(三分)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风毒入四肢,筋脉拘挛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以豆淋酒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
羌活(去芦)、防风(去叉)、川芎、荆芥穗、麻黄(去根节)、甘草(炙)、恶实(炒)、木通,各等分。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风热,头面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匕,茶酒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
前胡(去芦)、羌活(去芦)、麻黄(去根.节)、白茯苓(去皮)、川芎、黄芩、甘草、蔓荆子(去白皮)、枳壳(去瓤.麸炒)、细辛(去苗)、石膏(别研)、菊花(去梗)、防风(去芦),各一两。

【炮制】
上为末,入石膏研匀。

【功能主治】
治风气不调,头目昏眩,痰涎壅滞,通身拘急,及风邪寒壅,头痛项强,鼻塞声重,肢节烦疼,天阴风雨,预觉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水一大盏,入生姜三、四片,薄荷三、两叶,同煎至七分,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
羌活附子散(《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
羌活 附子(炮)茴香(微炒)各15克 木香 干姜(炮)各枣许

【制法】
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
治阴寒内盛,呃逆不止,四肢厥逆;寒厥疝痛。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盐1捻,煎一二十沸,带热服。一服止。

【摘录】
《苏沈良方》卷五引《灵苑方》

【处方】
前胡(去芦)羌活(去芦)麻黄(去根、节)白茯苓(去皮)川芎 黄芩 甘草(烂)蔓荆子(去白皮)枳壳(去瓤,麸炒)细辛(去苗)石膏(别研)菊花(去梗)防风(去芦)各30克

【制法】
上为末,入石膏研匀。

【功能主治】
治风湿外侵,里有郁热,头痛项强,肢节烦疼,天阴风雨,预觉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3~4片,薄荷3~4叶,同煎至210毫升,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通过上面对羌活散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中医认为食疗方剂养生是最直接有效的养生方式,对身体没有什么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



防风羌活散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羌活散在中医学上属于是一种效果很好的中药方剂。根据相关的一些医学研究上认为,这样的中药试剂十分的安全、有效,适合很多疾病的症状,下面就去认识下防风羌活散这种方剂吧。

【处方】
防风、羌活、荆芥、独活、黄耆、牛蒡子、山栀、甘草、木通、苍术、车前子、天花粉。

【功能主治】
下疳。

【摘录】
《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处方】
防风1两,羌活1两,全蝎1两,薄荷1两,荆芥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疥癣风疮。

【用法用量】
每服3钱,酒调服,茶清亦可,不拘时候。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七九

方剂是按照中医理论为某一种或几种病症专门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对其有所了解。



防风煮散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都知道中药方剂防风煮散是由纯天然的中药材制成的,副作用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时候还是按照正确的食用方法来,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处方】
防风1两3分,茯苓1两3分,萎蕤1两3分,白术1两3分,橘皮1两3分,丹参1两3分,细辛2两,甘草1两半,升麻1两半,黄芩1两半,大枣3-7枚,射干1两,酸枣仁3分。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肝实热,梦怒,虚惊。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防风散”。

【摘录】
《千金》卷十一

【处方】
柴胡、川大黄(煨)、元参、木通、酸枣仁(炒)、大腹子、虎骨(醋炙)、芍药、五加皮、麻黄(去节)、黄耆(炙)、当归、牛膝、羌活、防风、丹参、海桐皮、官桂、木香、鳖甲(炙)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骨蒸劳气,日渐消瘦,腰脚疼痛,寒热不调。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入青蒿枝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
《传家秘宝》

上文为大家介绍了防风煮散的功效和用法用量等,其实要想拥有一个好的身体,还是应该从生活做起。保持一定量的体育锻炼,拥有合理的饮食习惯比什么都管用。



防风荆芥散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防风荆芥散,大家都能猜到它是一种药方,但是这个药方的配方,以及它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的等等,基本都不知晓。那么,下面就来一一介绍一下。

【处方】
当归1两(洗,焙),川乌头1两(炮,去皮尖),羌活1两(去芦头),防风1两(去芦头),栝楼根1两,荆芥穗1两,木贼(去节)1两,甘草半两(炙),乌贼鱼骨1两半。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风毒攻注眼目,常多昏暗,冷泪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食后茶清调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处方】
荆芥穗半斤,莎草根(去毛)半斤,甘草(炙,锉)3两半,甘菊花(拣)半两,芎䓖3两,白芷3两,羌活3两(去芦头),防风(去叉)3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和匀,每1两分作30饼。

【功能主治】
诸风及沐发未干,致头皮肿痒,多生白屑。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普济方》本方用法:上为细散,每服一钱匕,茶、酒任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

看完了上文关于防风荆芥散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对防风荆芥散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防风荆芥散的时候,应该按照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防风荆芥散的药效 。



荆芥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常见的种类比较多,我们在选择时,要根据自身疾病需求进行,下面就来介绍一种:荆芥散。

【处方】
天南星(浸洗.生姜自然汁煮软.切.焙干)、草乌头(炮.去皮.脐)、荆芥穗,各半两。石膏(研)一两。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伤寒头疼,鼻塞流涕,声重咽干,胸膈满闷,头痛如破。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陈茶末一钱,生姜自然汁半呷,薄荷三叶,水二盏,同煎八分,通口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
荆芥 雀脑芎各90克 当归 人参各15克 桂心 牡丹皮 羌活 防风 桔梗 大腹子 甘草 蒲黄 白茯苓 枳壳 厚朴 半夏 杏仁 款冬花各22克 附子(炮)干地黄 鳖甲 白芍药 北柴胡 黄耆各30克 干姜 木香各3.5克 沉香7.5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妇人气血虚损,经候不调,外伤风邪,或内挟宿冷,阴阳不和,经络否涩,致患血风劳,腹中坚痛,四肢酸疼,月水或断或来,面色萎黄,羸瘦者。

【用法用量】
每服6克,加生姜3片,大枣1个,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

【摘录】
《妇人大全良方》卷五

【处方】
生地15克(炒炭)荆芥15克(炒灰)白芍4.5克(醋炒)白术4.5克(炒炭)当归9克(醋炒)木香3克 茯苓4.5克 血余炭9克 荷叶9克(炒黑)败棕灰9克

【功能主治】
治妇人崩漏腹痛,脉弦浮数。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摘录】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处方】
荆芥穗1两,槐花(炒焦)1两,石菖蒲1两半。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脉痔下血。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米饮调下,日2服。

【摘录】
《三因》卷十五

【别名】
荆芥汤

【处方】
荆芥3分,鸡肶胵、桑螵蛸2-7个(微炒),葱白2-7茎,鼠1只(烧为灰,别细研),薤白2-7茎。

【制法】
上为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
伤寒后未平复合阴阳,为易病,气欲绝者。

【用法用量】
荆芥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摘录】
《圣惠》卷十四

【处方】
荆芥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前胡1两,麻黄2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伤寒2日,头项强,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以衣覆出汗。

【摘录】
《圣惠》卷九

【处方】
荆芥根(瓦上焙干焦,存性)、茴香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血崩年深。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温酒调下。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十引梁国佐方

【处方】
荆芥穗不拘多少。

【制法】
以瓦罐子盛,盐泥固济,只留一窍,用炭火烧,候出清烟,便拨去火,用湿泥塞了窍子,放冷取出,研为细散。

【功能主治】
多年湿癣。

【用法用量】
每用末5钱匕,入麝香1钱匕,腻粉5钱匕,同研匀细,先以口含盐浆水抓洗令破,帛子揾了,生油调药涂患处。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处方】
荆芥穗(陈者)1两,狗脊(去毛,锉)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痔疾下血。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浓煎木贼汤调下;若泻血甚者,加酸石榴皮等分为散,淡醋汤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处方】
荆芥(去茎)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制法】
上为末,拌匀。

【功能主治】
肠风,脱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入腊茶末1钱,以热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处方】
荆芥穗1两,当归(切焙)1两,续断1两,芎藭(锉)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折风肿。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处方】
荆芥、石膏(煅)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头风。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加生姜3片,连须葱白3寸,用水1盏,同煎至7分,食后服。

【摘录】
《续本事》卷二

【处方】
荆芥4两,防风(去芦头)1两,白蒺藜(炒,去刺)1两,白僵蚕(炒去丝嘴)1两,杏仁(去皮尖,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肺风齄疱。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茶清调下。

【摘录】
《杨氏家藏书》卷二

【处方】
荆芥穗、薄荷叶(去土)、细辛(去叶土)、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风虫牙痛,牙槽浮肿。

【用法用量】
每服2钱,茶调下;或用药5钱,水1大碗,煎3-5沸,通口慢慢盥漱亦得。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处方】
小柴胡汤加荆芥穗5钱,枳壳5钱(麸炒,去瓤)。

【功能主治】
产后经水适断,感于异证,手足牵搐,咬牙昏冒,服秦艽汤前证已退者。

【用法用量】
煎服。

【摘录】
《保命集》卷下

【处方】
荆芥穗1两3钱,桃仁5钱(去皮尖,炒)。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产后风虚血眩,精神昏昧。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温水调服。

【摘录】
《保命集》卷下

【别名】
荆砂散

【处方】
荆芥穗、缩砂仁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肠风下血,溺血。

【用法用量】
荆砂散(《仙拈集》卷二引《集简方》)。

【摘录】
《百一》卷十四

【处方】
荆芥穗1两,藿香叶1两,芎藭2两,莎草根(炒去毛)2两,石膏(研如粉)1两半,龙脑(研)1钱。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肺壅脑热,鼻渊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食后荆芥汤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
荆芥3两,雀脑芎3两,当归半两,人参半两,桂心3分,牡丹皮3分,羌活3分,防风3分,苦梗3分,大腹子3分,甘草3分,蒲黄3分,白茯苓3分,枳壳3分,厚朴3分,半夏3分,杏仁3分,款冬花3分,附子(炮)1两,干地黄1两,鳖甲1两,白芍药1两,北柴胡1两,黄耆1两,干姜半分,木香半分,沉香1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血风诸般疾,产后诸疾。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加生姜3片,大枣1个,水1盏,煎至7分,温服。

【摘录】
《妇人良方》卷五

【处方】
陈皮(去白)1两,麻黄(去节)1两,香附子1两,甘草1两,荆芥穗2两,厚朴2两,草果仁3个,白芷半两,桂心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时气风温,寒热瘴疟,往来潮热。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煎服。

【摘录】
《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处方】
荆芥半两,熟艾半两,木鳖子(去壳)半两,寒水石(煅)3钱。

【功能主治】
痔疮。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用半两,入橘叶49片同煎,令香熟,却以有盖桶子,于盖子上开口,倾药汁在内,乘热熏;稍温,则以手浇水,略略洗之。仍留汁更可用1次。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六

【处方】
荆芥穗1两,当归1两,赤芍药1两,黄连2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肝塞滞,热毒不可宣通,目急痒痛。

【用法用量】
每用2钱,水2盏,煎3沸,滤去滓,热洗眼。

【摘录】
《御药院方》卷十

【处方】
防风、天花粉、羌活、生地黄、当归、蝉蜕各等分。

【功能主治】
小儿赤丹。

【用法用量】
本方名荆芥散,但方中无荆芥,疑脱。

【摘录】
《医学纲目》卷三十七

【处方】
防风、荆芥、升麻、甘菊、木通、黄芩(炒)、羌活、甘草、蔓荆子。

【功能主治】
风热上壅,耳闭塞或耳鸣及出脓。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赤水玄珠》卷三

【处方】
荆芥穗1两,人参1两,白术1两,当归(切细,焙)1两,黄耆1两,芍药1两,桂(去皮)1两,柴胡(去苗)2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荣卫虚弱,外为风邪相乘,翕翕发热,淅淅恶寒,无有时度,肢节如解,手足酸痛,头目昏晕,久不治成劳气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
《全生指迷方》卷二

【处方】
荆芥穗1两,朴消2两。

【功能主治】
肾肿。

【用法用量】
用萝卜、葱同煎汤,洗患处。

【摘录】
《赤水玄珠》卷十五

【处方】
木鳖仁1钱,当归头1钱,甘草节1钱,大黄1钱,荆芥穗2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攻里。主背疮毒深者。

【用法用量】
酒、水各半煎成,空心饮之。即下积,以粥汤补止。

【摘录】
《疡科选粹》卷二

【处方】
荆芥穗(微炒)。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新产血虚发痓,及汗后中风发热者。

【用法用量】
每服3-5钱,再以大豆黄卷用热酒沃之,取汁调下。

【摘录】
《济阳纲目》卷四十四

【处方】
荆芥(烧灰,置地上出火毒)。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酒色伤心肺,口鼻俱出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陈米汤调下。

【摘录】
《济阳纲目》卷五十九

【处方】
荆芥、蔓荆子、白菊、白芍、香附、苍术(炒)、草决明(炒)、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肝经风邪,致目遇风作痒。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黑豆汤送下。另点虎液膏。

【摘录】
《异授眼科》

【处方】
荆芥穗。

【制法】
用灯盏(多着灯芯),好麻油点灯,就上烧荆芥焦色,为细末。

【功能主治】
妇人崩中,连日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童便调下。

【摘录】
《妇人良方》卷一

【处方】
荆芥1两,牛蒡子3分(微炒),蔓荆子半两,天麻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黄芩3分,防风半两(去芦头),乌蛇肉2两(酒浸,微炒),独活半两,赤茯苓1两,苦参1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风热皮肤瘙痒,生(疒咅)(疒畾)。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用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四

【处方】
荆芥半两,黄耆(锉)半两,熟干地黄半两,当归(锉,微炒)半两,桑耳半两,地榆(锉)半两,樗白皮(微炙,锉)半两,皂荚刺(微炒)半两,干姜(炮裂,锉)半两,槐豆(微炒)半两,牛蒡子(微炒)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妇人风虚,大便后时时下血。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二

【处方】
荆芥少许。

【功能主治】
麻痘子兼瘙痒或瘾疹,大便自通。

【用法用量】
烂研,用新井水以布帛滤过,入麻油1滴许打匀,令饮之,便不乱闷;麻豆已出,用黄蜡煎青胶(即牛皮胶)饮,即安。

【各家论述】
荆芥治血风;以麻油打匀,此滑窍之理;又以黄蜡煎青胶水服则安,此滋血行荣卫,荣卫既顺,麻疹出矣。

【摘录】
《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处方】
荆芥穗1分,防风1分,芍药1分,诃子皮1分,羌活1分,甘草1分,白蒺藜半两,厚朴10铢(去皮),木香3铢。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凉肝,轻益其胃。主飧泄,肝热刑脾而泄,肠鸣,腹支满,口胶渴,溲赤,六脉轻弦。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大枣1个,同煎,和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
《史载之方》卷上

【处方】
荆芥穗1分,连翘1分,羌活1分,牡丹皮1分,黄芩1分,杏仁1分,当归1分,芍药1分,山栀子1分,大黄(醋煮)1分,蔓荆子1分。

【功能主治】
肝涎与血相聚,两胁下非时气痛不安,如生积聚,腹中鼓动,摇闷不安,甚则生气块,上冲咽喉,头目俱进,口舌胶粘,小便赤黄,冲心而痛,夜卧不安,脉洪大沉实而有骨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1片,半夏末少许,同煎,取3-4沸,食后和滓服。

【摘录】
《史载之方》卷上

【处方】
荆芥穗半两,防风(去叉)半两,桑寄生半两,羌活(去芦)半两,独活(去芦)半两,芍药半两,干蝎(去土皮,炒)半两,白花蛇(酒炙,去皮骨)半两,天麻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半夏(汤洗7次,炒)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木香半两,蔓荆实(去白皮)半两,芎藭半两,白僵蚕(炒)半两,龙脑(研)半钱,沉香(研)半钱,麝香(研)半钱,丹砂(研)半钱,牡丹皮3钱,桂(去粗皮)3钱。

【制法】
上为散。然后入砂、龙脑、麝香,再同研匀。

【功能主治】
中风瘫痪,肢节沉重,筋骨无力,闷倒不知,大腑热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浓煎生姜、薄荷汤调下。

【摘录】
《普济方》卷九十三引《护命方》

【处方】
荆芥3分,芎藭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当归半两(锉碎,微炒),白术3分,桂心3分(去苗),防风半两(去芦头),生干地黄3分,柴胡3分(去苗),鳖甲3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牡丹半两,赤芍药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3分,酸枣仁3分(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妇人血风劳气,经脉涩滞,四肢拘急烦疼,不能饮食,渐加羸弱。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七十

【处方】
天南星半两,草乌头(肉白者,生用)半两,荆芥穗半两,石膏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伤寒头痛,鼻塞流涕,声重咽干,胸膈满闷,头痛如破。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半,加陈茶1钱,生姜汁半呷,薄荷3叶,水两盏,煎至8分,温服,日3次。

【摘录】
《伤寒总病论》卷二

【处方】
干荆芥穗5两,干薄荷叶3两,木贼2两,蝉壳2两(洗去尘土,焙干),蛇蜕皮1钱(炒黄,别研为细末)。

【制法】
上为末,次入蛇蜕皮末拌匀。

【功能主治】
风毒上攻头目。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腊茶或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

【处方】
荆芥3分,细辛3分,石膏2两,前胡1两(去芦头),枳壳2两(麸炒微黄,去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槟榔1两,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脚气,心神烦闷,四肢无力,膈上痰壅,口干头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
荆芥穗、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羌活(去芦头)、独活(去芦头)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风瘙痒,搔之成疮。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食后、临卧腊茶或温酒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一

【处方】
荆芥穗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赤芍药1两半,黄连(去须)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肝气壅滞,热毒不得宣通,目急痒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滤去滓,热洗泪出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

【处方】
荆芥稳半两,乌头尖1分,雄黄(研)1钱,白僵蚕(直者,炒)1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风邪客阳经,头目重痛,及头面虚汗,连脑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荆芥茶调下。每服药讫,卧少时。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六

【别名】
荆芥汤

【处方】
荆芥1握,淡竹茹1鸡子大,当归1两(锉,微炒),地黄汁1分。

【功能主治】
伤折,瘀血在内,烦闷刺痛,伤损吐唾出血。

【用法用量】
荆芥汤(《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摘录】
《圣惠》卷六十七

【处方】
荆芥穗1两,大黄2两(并生用)。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温生姜蜜汤调下;未通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大家现在明白了荆芥散的作用了吧,不过该药并不适用于所有病症,这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在使用荆芥散治疗疾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药物的正确使用,以免给身体带来不适。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