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泻心汤有什么作用?_甘草泻心汤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直至世界尽头/)分享简介:甘草泻心汤,在应用上是比较广泛的,可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以及慢性泄泻,还有胃虚引起的便秘问题,但是使用甘草泻心汤的话,也中药方剂甘草泻心汤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甘草泻心汤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医药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处方】甘草(炙.三钱) 干姜(炮.三钱) 黄芪(一钱半) 黄连(一钱半) 人...



甘草泻心汤有什么作用?

甘草泻心汤,在应用上是比较广泛的,可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以及慢性泄泻,还有胃虚引起的便秘问题,但是使用甘草泻心汤的话,也要注意正确的配方,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

1.急性胃肠炎:用本方不予加减,只按比例加重其剂量;甘草60g,干姜45g,大枣30g(去核),黄连15g(捣),半夏10Og,黄芩45g,共治疗60例急性胃肠炎。其中未经西药治疗者49例,经西医治疗无效者11例;病程最短者4小时,最长者15天。全部用本方治愈。其中服1剂而愈者8例,2剂而愈者23例,3剂而愈者18例,4剂而愈者忘例,5剂而愈者6例。

2.狐惑:郭某某,女,36岁,口腔及外阴溃疡半年,在某医院确诊为口、眼、生殖器综合征,曾用激素治疗,效果不好。据其脉症,诊为狐惑病,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味,方用:生甘草30g,党参18g,生姜6g,干姜3g,半夏12g,黄连6g,黄芩9g,大枣7枚,生地30g,水煎服12剂。另用生甘草12g,苦参12g,4剂煎水,外洗阴部。复诊时口腔及外阴溃疡已基本愈合,仍按前方再服14剂,外洗方4剂,患者未再复诊。

3.慢性泄泻:刘某某,男,36岁。1979年10月23日初诊。4年前因伤食引起腹泻,治后获愈。但遇进食稍多或略进油腻即复发。发时脘腹胀闷,肠鸣漉漉,大便稀溏,挟有不消化物或粘液,日2-3次;并有心悸,失眠,眩晕,脉沉细,舌苔白而微腻,腹平软,脐周轻度压痛。予甘草泻心汤加白术、厚朴。服3剂,大便成形,纳增,睡眠转佳,尚有肠鸣,心悸。原方去厚朴加桂枝,续服6剂,大便正常。23个月后随访,未复发。使用此法治疗22例慢性泄泻,均获较好效果。其病程有自5个月-6年,1-3年为多,计15例。治后18例症状消失未再复发,2例半年后出现反复,2例无效。

4.胃虚便秘:郭某,女,21岁。主诉:便坚难解,4-5日一行,已5-6年,每次均需用通便药,大便仍燥结如羊粪;心下痞塞不通,不知饥,不欲食,夜寐欠安,口不渴,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根微黄,脉滑。遂投甘草泻心汤。炙甘草12g,半夏10g,干姜5g,川连3g(冲服),黄芩10g,党参12g,大枣10枚。5剂,水煎服。药后大便畅通,肠鸣增多。再予5剂,大便通畅,纳增,心下痞塞除,诸症悉愈。



甘草泻心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甘草泻心汤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甘草泻心汤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医药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甘草(炙.三钱) 干姜(炮.三钱) 黄芪(一钱半) 黄连(一钱半) 人参(一钱半) 半夏(一钱半)

【功能主治】
治伤寒,医反下之,并自利,心下痞硬,干呕,心烦不安。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三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别名】
伊尹甘草泻心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处方】
甘草12克(炙)黄芩9克 干姜9克 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黄连3克

【功能主治】
益气和胃,消痞止呕。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以致胃气虚弱,其人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用法用量】
上六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摘录】
《伤寒论》

【处方】
甘草1两(炙微赤,锉),黄芩半两,黄连半两(去须),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木通半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伤寒中风下之后,日数多,腹中雷鸣,心下痞坚而满,干呕而烦,非是结热,是胃中虚气上逆。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2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
《圣惠》卷十

甘草泻心汤的作用很多,对于一些病症真的是很有效果的,但是大家在服用的时候还是要多了解一些,看看自己是不是适合吃,避免造成身体不适。



加味甘草泻心汤的功效与作用

各种中药方剂都有自己独特的功效,在电视上大家应该都看过关于中药方剂的介绍,它能够很好的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而且没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中药方剂加味甘草泻心汤的作用。

【处方】
生甘草30g,党参18g,生姜6g,干姜3g,半夏12g,黄连6g,黄芩9g,大枣7枚。

【功能主治】
狐惑病(口、眼、生殖器综合症)。

【用法用量】
水煎服。另配生甘草12g,苦参12g,4剂煎水,外洗阴部。

【摘录】
方出《赵锡武医疗经验》,名见《古今名方》卷二

以上就是本文对加味甘草泻心汤的简单介绍,大家平时也可以多了解下。加味甘草泻心汤和其他方剂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处,在食用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达到的效果来选择。



刺老鸦的功效与作用

刺老鸦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东西,刺老鸦给我们带来的功效是其他食物都不具备的。那么刺老鸦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

辽东楤木



根皮



树皮

。春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辽东楤木,又名:龙牙梅木、刺龙牙、虎阳刺。

【生境分布】
生于阔叶林中,或林缘附近。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性状】
①根皮

【化学成份】
含强心甙、皂甙、挥发油及微量生物碱。根含楤木皂甙A、楤木皂甙B、楤木皂甙C等,都是齐墩果酸的甙类。

【药理作用】
五加科梅木属植物,与人参相似,具有"适应原"样作用(参见"五加皮’条),但毒性较人参、刺五加等大10倍左右。以小鼠游泳法测得,刺老鸦醇浸液2克/公斤灌胃,能提高活动能力,并阻止疲劳之发展;还能显着增强中枢兴奋药(咖啡因、印防己毒素)的作用,而对中枢抑制药(巴比妥类)作用的影响,报告不一致。人一次或长期服用后,可增进体力、智力活动的效能。从刺老鸦中提出的三萜类皂甙给动物注射,可提高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的兴奋过程及灵活性。刺老鸦水-醇浸剂对离体蛙心或在位兔心均有强心作用,但剂量过大可抑制在位兔心。对呼吸、血压的作用不明显。对家兔肠管(在位或离体)具有兴奋作用,对离体兔子宫具兴奋作用,而对在位子宫则出现抑制。辽东楤木的叶或根的酊剂可引起降压,前者还对"垂体后叶素性高血压"的狗,能加速其血压下降(正常化)。二者均能降低离体兔肠的张力,对氯化钡引起的肠管张力增高有松弛作用,但不能消除由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刺老鸦能升高正常家兔的血糖水平。对肾上腺素高血糖及四氧嘧啶糖尿病无降低血糖的作用。但大鼠皮下注射楤木树皮的水提取液可降低四氧嘧啶性高血糖,对注射肾上腺素或大量葡萄糖后引起的高血糖亦有轻度抑制作用。春天采集的标本降血糖作用强,秋天采的则无效。楤木还有抗放射作用。辽东楤木根皮水浸液对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28.2克/公斤。大鼠腹腔注射水浸液2克/公斤即可引起死亡。家兔灌胃水浸液2.5克/公斤可导致轻泻,若增至5克/公斤,则10余小时后即死亡。甘草、甘草泻心汤及补中益气汤能降低其毒性,并减轻其致泻作用。如甘草与陈皮、木香配伍,反而增加其毒性。叶比根对小鼠的毒性强1倍。

【性味】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辛,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补气安神,强精滋肾,祛风活血。治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以及阳虚气弱、肾阳不足等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用1~2两)。外用:捣敷。

【摘录】
《*辞典》

有关刺老鸦的功效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希望对您起到帮助。虽然刺老鸦的价值非常高,但是我们在食用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刺三甲的功效与作用

刺三甲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中药,刺三甲可以用来药用也可以用来食用,而且刺三甲的功效和作用是相当全面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别名】
五加皮(《滇南本莩》),白竻根(《生草药性备要》),白茨根、山五甲(《草木便方》),苦竻蔃(《岭南采药录》),刺三加、苦刺头(《贵州民间药物》),三甲皮(《四川中药志》),土三加皮、三加皮(《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

白竻







根皮

。 9~10月间挖取,鲜用,或鲜时剥取根皮晒干。

【原形态】
白竻(《生草药性备要》),又名:风党竻、苦竻葱(《岭南采药录》),鹅掌竻、白竻花、苦刺、倒钩刺、三叶刺、臭刺、三爪风、三叶五加、白刺藤、刺藤乌、山花莲、五虎刺、三股风、红芦刺、三花眉。

【生境分布】
生于溪边,山脚、路旁及丘陵地的灌木丛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江西、湖南等地。

【化学成份】
叶含蒲公英赛醇及其乙酸酯、β-谷甾醇、卅一烷、卅醇及卅二醇等。

【性味】
苦辛,凉。

【归经】
①《滇南本草》:"入肺、肾。"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舒筋活血。治感冒高热,咳痰带血,风湿性关节炎,黄疸,白带,尿路结石,跌打损伤,疖肿疮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敷或捣敷。

【注意】
《闽东本草》:"孕妇忌用。"

【附方】
①治男女手足麻木,腰膝痿软,筋骨疼痛,四肢无力,痰火湿气:炒黑豆(童便浸露九次,蒸透用更佳)、秦归、陈皮、五加皮各等分。谷子烧酒泡服。(《滇南本草》)

【摘录】
《*辞典》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刺三甲,我们知道刺三甲有非常全面的功效和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刺三甲作为一种调理身体的手段 。



刺莓果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现代人生活压力加大,养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层出不穷,但是最受人欢迎的还是中国传统的老中医,还有经过上千年检验的中药。比如说刺莓果,那么刺莓果究竟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绍一下。

【别名】
蔷薇果(东北)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

山刺玫



果实

。果实在将成熟时摘下,立刻晒干,干后除去花萼,或把新鲜果实切成两半,除去果核,再行干燥。

【原形态】
山刺玫,又名:刺玫蔷薇、野玫瑰。

【生境分布】
生于林缘开阔地及河岸边,山坡灌丛间及杂林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性状】
干燥果实呈球形,壁坚脆,橙红色,直径1.2厘米,种子有毛茸,共24粒左右。味酸甜。

【功能主治】
①《黑龙江中药》:"助消化。治小儿食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附方】
治顽固淋病:刺莓果一束。水煎服。(《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
《*辞典》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刺莓果在一些疾病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药刺莓果的食用也要根据各自的身体状况决定,切记不要盲目用药。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