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名牌白酒造假链_名牌白酒造假链 高价回收名牌酒瓶“服务员当卧底”

由网友(临风不自傲)分享简介:假酒的报道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央视曝光名牌白酒造假链,从酒质到包装均可乱真具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根据统计,今年前1俗话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酒的品质了,特别是高档白酒;像茅台、五粮液、剑兰春、国窖1573等等,它们的价格是如此的高,50年年份的茅台酒,市价将近三万块钱一瓶,要是花钱买到真的...



央视曝光名牌白酒造假链

假酒的报道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央视曝光名牌白酒造假链,从酒质到包装均可乱真具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根据统计,今年前11个月,全国白酒产量达到了近800万吨,同比增长超过了25%,产值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与此同时,不少名酒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白酒造假、尤其是名牌白酒造假就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的生财之道。不久前,湖南公安、工商等部门破获了制售假冒名牌白酒的案件。出人意料的是,被捕的酒商并不如往常一样用一些低劣的酒精作假,而是通过各种途径精心制作假酒,其制酒源甚至配有酿酒师和品酒师,至于名酒的各种配套标志也一应俱全。

 

据湖南省怀化市工商局鹤城分局副局长赵忠华介绍,今年以来,不断有人举报:在怀化市工商局鹤城分局辖区内,有人开着一辆灰色的小面包车兜售假酒。随后,公安和工商执法人员联合行动,对这个造假酒的窝点进行了突击检查。

 

执法人员发现,涉及造假的白酒包括国窖1573、茅台、酒鬼、剑南春、泸州老窖等多个知名品牌,案值430多万元。除了发现有灌好假酒的酒瓶外,办案民警还发现在另外两个昏暗的房间里,存放着许多白酒包装箱和一些塑料大桶及酒缸。

 

不仅如此,民警们还发现了一些名酒的商标、合格证,以及用来灌瓶、封口的机器。其中一个设备专门用于国窖1573酒瓶的包装封口,完成后一般人根本辨别不出来真假。

 

酒源:私酒厂专门仿酿 味道口感可乱真

 

民警们经过调查发现,由于使用的是同一香型的白酒来勾兑名酒,因此周某生产的假酒不容易被发现,而为了制造出假的茅台酒,犯罪嫌疑人周某花了更多的心思。

 

周某供称,所谓的“茅台酒”,其实就是从茅台镇那些私营酒厂里面就买酒过来,他们那里都有酿酒师、有品酒师,搞出来的酒质量跟酒厂的酒基本上就是味道差不多了。

 

此外,周某的窝点不光生产一般的名酒,一些市场上销路好的名酒年份酒,他也能假冒生产。在生产窝点里,就发现了所谓15年和50年的茅台年份酒,不过周某交代,这两种酒,在他这里生产用的就是同一种原料酒,只不过换了不同包装而已。

 

办案人员介绍,为了迷惑消费者,周某不光挖空心思选择香型相同、口感相近的白酒冒充各类名酒,还特别注意这些名酒外包装上的一些小细节,使其更具有欺骗性。

 

包装:“间谍式”买酒瓶 上下线都取假名

 

50年年份的茅台酒,市价将近三万块钱一瓶,为了仿冒程度更逼真,周某不仅在标码上下了功夫,就连作为高档酒应有配套的仿古小酒杯、防伪打火机,防伪使用说明,都做到了“应有尽有”。

 

通过对周某的调查,专案组民警在重庆将为他提供这些小酒杯犯罪嫌疑人人唐某抓获归案。据唐某供称,自己向周某提供的主要是五粮液酒瓶和茅台的酒杯、玻璃杯,每两个玻璃杯自己进货是33块8,卖给周某是35块钱。唐某还称,自己还有“上线”,只要“下线”向自己要瓶子,他就会向重庆的“上线”汇报,直接把货发到物流中去。虽然都知道对方买这些货物的用途。但是,唐某的上游和下游的客户都不直接进行交易,唐某跟他们沟通都直接用假名。“比方说有个唐老板,(我叫他)老李,他实际都不姓李,实际都是假的”唐某表示。在抓获唐某之后,办案民警根据相关线索,数次北上北京,哈尔滨,南下广东,福建,最终抓获其他7名犯罪嫌疑人。

 

反思:服务员当卧底 名酒瓶回收存漏洞

 

据了解,在全国各地的物质回收行业,都有人专门从事名酒瓶回收的交易,越是好酒的酒瓶,其回收价格也越高。记者通过网络找到了几家北京的酒瓶回收商,他们告诉记者,只要是真的带包装的空酒瓶,都很好卖。以茅台为例,15年年份的酒瓶开价300元,30年的开价1700元,50年开价高达4500元。

 

这些酒瓶回收商不仅大肆收购高档酒的酒瓶和包装盒,还会暗暗到酒店,找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收购。某酒店服务员小王称,有个人专门找他们收瓶子,还要求他们开酒的时候,尽量不要破坏包装,从底部开。破坏得越小,卖的价钱越高。

 

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制定关于名酒瓶和外包装物回收利用的规定,使针对这些瓶子和外包装的回收与一般生活垃圾的回收一样,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因此法律人士在呼吁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这种行为的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当下能采取积极的监管措施。

 

综上所述,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出台相台政策,保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避免假酒对我们的身害。



广东调查天价药同名药贵过央视曝光价

 

业内人士披露,新药和特效药最暴利,十几元出厂招标后变成200多元,记者经过数日采访调查发现,在广东的深圳、东莞等地,均有售多种央视曝光的天价药,其中一款山东圣鲁制药生产的葡醛酸钠注射液,同厂同规格之下,价格竟是央视曝光价的10倍,利润更高达9137.5%。广州各大医院在售的多种同名药物,也与央视曝光的天价相差无几。据在广东从事多年的一名医药代表告诉记者,事实上,利润更高的是一些拥有专利的“新特药”,往往监管部门制定的招标价就是生产价的数十倍之多。而普通的药物在经过医药公司“公关”定价专家和相关部门之后,也能大大提高药品的招标价,进而牟取暴利。

 

广州

同名药贵过央视曝光价

根据央视曝光的“天价”利润,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了广州多家三甲大医院。诸如克林霉素磷酸酯粉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是医院的常用普通药物,不少医院的药品目录均有库存。走访过程中,尽管没有发现被曝光的品牌,但拿部分相同药名、相同规格的药物进行对比,广州的价格比央视调查的价格要贵。

以山东罗欣药业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为例,央视曝光的出厂价为1.6元,中标价为14.9元,零售价为17.14元。在广州,记者并未找出相同厂家的产品,但几乎每家医院都有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在海珠区一家省级三甲医院,记者发现产自广州永信药业有限公司、规格为20mg*14/盒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药物每片零售价1.95元,每盒标价为27.26元,比央视曝光的还贵。

另外,央视曝光的山东鲁抗辰欣药业的0.6g克林霉素磷酸酯粉针,出厂价2.7元,中标价23元,零售价26.8元,利润高达892%。记者尽管没发现广州医院有售该牌子的克林霉素磷酸酯粉针,但一款产自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同规格的克林霉素磷酸酯粉针,每支零售价高达26.2元,仅比曝光药品便宜0.6元。

广州医院所售的药物无出厂价对比,暂未能显示出厂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利润差距。记者咨询过多家医院的药房工作人员,对方均表示:“医院采购药物时,一般通过广东‘阳光采购’的药物目录选择药物,而该目录上的中标价是全省统一的,医院购进后,在中标价基础上加成15%进行销售,只要不超出政府规定的最高零售价即可,符合相关规定。”

 

深圳

一注射液是央视曝光价10倍

近日,新快报记者携带央视曝光的天价药名单走访了包括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南山医院等数家知名三甲医院,以及三家社区医院。在三甲医院,记者发现了包括“注射用辅酶A”、“葡醛酸钠注射液”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在内的三种的药品,同一厂家同一规格之下,其价格与央视曝光相比差距不大。其中山东圣鲁制药生产的葡醛酸钠注射液,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竟高达7.39元一支,是央视曝光零售价的10倍之多,而其生产价只为0.08元,其利润高达9137.5%。

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新快报记者找到了产自天津生物化学制药公司的“注射用辅酶A”,以及产自山东圣鲁制药厂的“葡醛酸钠注射液”,这两种药品就在央视本次曝光的药品行列当中。记者通过该系统查询发现,产自山东圣鲁制药厂的“葡醛酸钠注射液”零售价格为7.39元,与央视曝光的售价相比,价格高出约十倍,利润高达9137.5%,是央视曝光的产自山东鲁抗辰欣药业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2000%利润4倍多!

 

东莞

称是进口药 价格高10倍

记者走访了东莞市多个医院、药房发现,一种名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以下简称“奥美拉唑”)的产品,存在同厂药品价格不同的现象,有的标榜进口的奥美拉唑与其他同名药品价格相差10余倍。

而在南城区人民医院,新快报记者借胃炎为由让主诊医生开了一瓶国内生产的奥美拉唑(20mg,14粒),价格达到27.30元,是药房价格的210%。记者还来到属民营三甲的东莞康华医院,同样借胃炎请主诊医生开一瓶奥美拉唑,但医生以院内不卖国产品牌药物为由,坚持开了一瓶据称是进口牌子的奥美胶囊(20mg,14粒),价格高达177.16元,是药房购买同类药品的1360%。

在广东省东莞市医药公司,记者发现央视曝光的山东圣鲁制药生产的葡萄酸钠注射液(0.133g:2ml)售价为7元/盒,每盒有10支,折合0.70元/支。据该工作人员现场查询后,该药品东莞中标价为6.43元/盒,折合0.643元/支。而据央视报道,该药品出厂价仅为0.08元/支,中间利润率达700%以上。

广东省东莞市医药公司销售部张女士现场告诉记者,央视曝光的海南通用同盟药业出产的300万单位的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在东莞中标价为17.74元/支,低于央视曝光的价格24.47元。

 

医药代表

出厂十几元到医院两三百

在央视曝光“天价药”的幕后黑幕之后,新快报记者走访了多个医疗机构,据一名从事医药代表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在药品行业,出厂10多元的药品到了医院,往往就能卖两三百元,这已经不是“秘密”。据他表示,最为暴利的还不是普通药品,而是一些新药和特效药。如某个拥有国外专利机构认证的胰岛素注射液,生产价格仅有十几元,但经过招标程序之后,其价格就变成了200多元。

该医药代表人士表示,一般情况下,药品要卖高价首先是得将招标价“弄”高,而这个弄高的过程无非就是“公关”,要打通关系。“首先要知道审定招标价的专家是谁,要打通关系。”该人士称,有专利的新特药一般是由厂家直接公关,把招标价弄高之后再给医药公司分销;而一些普通药,则是由生产厂家全权承包给医药公司进行销售。“假如没有专利,大家都能生产,就只能靠关系把中标价抬高一点。每年都有一次定价,定价的专家不可能不知道这些药品的价格,定价越高,收的好处就会越多!”

据该医药代表称,现在很多的公司都会有的公关团队,为其代理的药品进行公关。一般情况下来产,几毛钱的药是不可能卖到10多元的,除非是他们跟定价的专家特别熟,或者是公关团队特别强大。



34个白酒造假团伙被“一举歼灭”

 

大家都知道高档白酒(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水井坊等)的价格之高,也因这一原因给不少黑心商家提供了造假酒的机会,不过近日市公安局出动警力1600余名,会同茅台、五粮液、牛栏山等被侵权厂家,在全市6个区县50余个点位,开展统一行动,一举打掉以张某、后某为首的犯罪团伙34个。详细情况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昨日,记者从北京警方获悉,近期警方出动1600余人,一举打掉34个制售假冒高档白酒犯罪团伙,查扣大量假冒白酒及制假设备,案值高达1500余万元。

 

近日,经侦总队经过工作发现,本市存在多个制造、销售假冒高档白酒的犯罪团伙,团伙之间既独立作案又相互交叉,严重破坏了我市食品安全环境。

 

经过缜密侦查,发现以张某、后某等人为首的犯罪团伙,长期以低档白酒、劣质白酒冒充高档白酒,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团伙的上下线涉及湖北、河北、广东等多个省市。

 

按照公安部“亮剑”行动统一部署,11月30日,市公安局出动警力1600余名,会同茅台、五粮液、牛栏山等被侵权厂家,在全市6个区县50余个点位,开展统一行动,一举打掉以张某、后某为首的犯罪团伙34个,抓获涉案人员93人,捣毁制假售假窝点45个,缴获假冒茅台、五粮液、水井坊、百年牛栏山等名牌酒近万瓶,查扣大量用于生产加工假酒的空酒瓶、包装盒、防伪标等包材20余万件,以及压盖机、封装机、打码机、打胶枪等制假设备40余台,涉案总价值高达1500余万元。



☞央视曝光植物奶油:危害堪比杀虫剂

氢化油,也被叫做 “植物奶油”、“植物黄油”、“植脂末”。目前,在面包、奶酪、蛋糕和饼干等食品烘焙领域广泛使用。

周末,一家颇为“走红”的面包店里热闹非凡,收银台前排起了队。一块块甜点散发出甜腻的味道,在店里久久萦绕。但人们不知道的是,制作蛋糕上鲜艳花朵的主要原料——植物奶油,刚刚被央视《经济半小时》曝光:《“氢化油”,或酿食物史上最大灾难》!其中有专家表示,植物奶油在中国普遍使用,危害堪比杀虫剂!

其实,不只蛋糕,植物奶油还藏身于巧克力、冰淇淋、奶油饼干、方便面、蛋黄派、咖啡伴侣和奶油面包等食品中。在这些美味的背后,极有可能为人们的健康埋下危险陷阱,导致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疾病的高发。

记者调查蛋糕店几乎都用植物奶油

在新街口附近一家人气火爆的蛋糕店里,记者看到不足一百平方米的店面里挤了三四十个顾客,多以年轻人为主。货架上一排排的甜点,精致诱人。记者拿起一小块乳酪蛋糕,询问店员:“使用的是植物奶油还是动物奶油?
”该店员在跟糕点师傅核实后,表示“这两者都有”。

随后,在另一家全国连锁的糕点店里,店员则肯定地告诉记者,店里的蛋糕用的全是植物奶油。与此同时,记者在这家店里的一些糕点的包装袋上,也看到了“人造奶油”的字样。更让记者惊讶的是,诸如“燕麦纤维饼干”这种听起来非常健康的食品中,也含有植物奶油。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档次高低不一的蛋糕店大多有个相同之处:销售人员都宣称店里的蛋糕是真正的纯正奶油蛋糕。而这些蛋糕细看起来确实细腻、美观,让人觉得无可挑剔。

为什么要加“纯正”这个词呢?记者了解到,这颇有些“欲盖弥彰”的味道。近日,一位蛋糕店老板自曝内幕:糕点行业内制作蛋糕用的“奶油”其实很少采用纯正奶油。因为纯奶油较难成型,放在冰箱里两个小时就会溶化,没法保存;而大家购买的奶油蛋糕大都质地松软,口感细腻,间隙小,有“卖相”,还可以冷藏两三天。

超市零食多含植物奶油

夹心饼干、薯片、早餐麦片、方便面、糖果、色拉……在南京各大超市的食品货架上,到处可见“氢化植物油”、“植脂末”等物质。记者看到,不少袋装甜点中,虽然没有写含有“植物奶油”或者“植脂末”,但是,却标注含类似“精炼植物油”或者“起酥油”。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听起来好像食用油的物质其实多是氢化棕榈油、氢化大豆油、氢化椰子油等物质组成,而这些均是“氢化油”的不同叫法,甚至不少被简单写成“奶油”的成分,也很有可能就是“氢化油”。据广州媒体报道,在同一间超市里,95种饼干里有36种含人造脂肪,51种蛋糕点心里有19种含人造脂肪,16种咖啡伴侣全部含人造脂肪,31种麦片里有22种含人造脂肪。

烘焙爱好者专门只买动物奶油

“知道植物奶油有什么坏处吗?
”“没有吧?听起来比动物奶油健康呢,应该是脂肪含量比较低。”记者昨天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大部分人对植物奶油并没有太多了解,一些人则认为植物奶油更好,是动物奶油脂肪含量太高而出现的替代品。

“我做甜品糕点从来不使用植物奶油,对身体不好。”一位烘焙爱好者对此也有同样的观点,她告诉记者,自己购买奶油主要在超市、专门的烘焙店和网上,专挑动物奶油买。而植物奶油的价格仅是动物奶油的一半。“其实植物奶油不是真的奶油,就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物质。我总感觉人造的东西不好,自己家吃宁愿贵一点也要选择天然的东西,吃得放心一点。

记者在一家超市也看到了植物奶油的身影,用于涂抹面包的那种单个小盒装的,十二个小盒售价为11.3元。“动物奶油价格比较贵,卖得不多,所以我们没有进货。”一个销售人员表示。

央视节目中,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营养科研究员赵霖指出,2003年丹麦率先规定:从当年6月1日起,任何含反式脂肪酸超过2%的油脂都被禁止;而从2003年12月31日起,这个规定更拓展到加工食品油脂;同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公布的规章指出:自2006年1月1日起,食品营养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加拿大、巴西要求反式脂肪酸含量超过0.5克的食品必须在标签中标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荷兰、法国、瑞典等国家要求,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必须控制在5%以下;从2008年7月1日起,全纽约市所有餐饮业完全封杀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

自从100年前,氢化油作为一种工业代用品进入人类食谱中之后,既改善了口感,也悄然间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以至于有的科学家把植物奶油的危害,和上世纪曾被大量使用的杀虫剂滴滴涕相比,把植物奶油称作又一个滴滴涕。可是,我国仍然普遍使用。

植物奶油藏身于多种食品中

面包、蛋糕、饼干、奶茶、薯条、薯片、冰激凌、咖啡……不知不觉中,植物油脂偷偷“占领”了我们的胃。为什么“遍地”都是植物奶油?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口感好,二是加工的需要,三是价格低廉。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脱脂牛奶比起全脂牛奶,口感、香味都差远了,这就是脂肪在起作用。
”李群主任说,添加了脂肪之后,食物的香味更加扑鼻,口感也更好,这是面包、饼干、奶茶、冰激凌等中都会添加脂肪的原因,植物奶油就是一种反式脂肪。

最简单的划分是植物奶油和动物奶油。植物奶油是以大豆等植物油和水、盐、奶粉等加工而成的;动物奶油是由牛奶中的脂肪分离获得的。从口感上说,动物奶油口味更棒一些,但价格比较贵。

氢化油因为是“假油”,无法被代谢出去。对健康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危害:增加血液黏稠度和凝聚力,促进血栓形成;促进动脉硬化;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影响婴幼儿和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夹心饼干、薯片、冰激凌、早餐麦片、方便面、方便汤、蛋黄派、多纳圈、巧克力、咖啡伴侣、沙拉酱、速冻汤圆、糖果、色拉……

另外,肥胖、高血脂患者中喜欢吃膨化食品、奶茶等饮料还有洋快餐的也非常多。薯条、薯片中含有的氢化油则是另外一种渠道产生的。
“薯条、薯片中的氢化油更多的是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 ”



央视曝光:室内空气检测存猫腻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生存环境,近年来,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们造成的各种伤害日益增加,人们对此的重视也与日俱增,于是,各种室内环境检测和治理机构应运而生,这些室内环境检测真的对大家有帮助吗?而人们居住的环境又真的有那么糟糕吗?一系列的问题,让很多人开始迟疑。

 

据初步统计,截至2008年,北京市登记在册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机构数量就已达67家,而目前在网上随意便可搜索出数百家。巨大的市场反映出火暴的消费需求。然而,当人们将希望寄托在这些机构上时,很多人却发现掉进了骗局。

 

超标1.5倍被夸大为8倍

央视《焦点访谈》3月份曝光了一家颇具规模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公司和一家治理公司。原来,看似毫无关系的两家公司其实存在裙带关系。该检测公司初次检测污染超标,再推荐价格昂贵的治理公司,并宣称复检合格。然而经正规机构检测后,业主发现,不仅污染程度没降低,反而因其治理方法不当,造成了二次污染。

山西省室内环境污染防治协会负责人程铁柱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室内空气检测市场确实混乱,民间有资质的机构数量不多。一些不规范的检测单位,全凭低价抢占市场,检测结果准确性很低,甚至还有人为操纵检测结果的。

程铁柱告诉记者,他就曾遇到一个典型案例,消费者怀疑家里空气质量不合格,找来一家公司检测,结果室内污染超标8倍。该公司称,因为污染太过严重,一定要立即治理。这位消费者事后起疑,在同事的建议下找到一家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却发现超标实际为1.5倍。

 

空气检测存在4大陷阱

空气质量检测市场鱼龙混杂,总体来说,消费者进行室内空气检测和治理时,最容易遇到以下4类陷阱。

网上夸大宣传,杜撰挂靠机构。一些不正规的检测机构在官网上注明其为某某部委的指定单位,或挂靠某某权威机构,有着国际领先的先进技术设备。有些公司还会购买权威搜索引擎的搜索头条位置,以提高关注度。

利用免费检测做诱饵。室内环境检测机构和治理单位属于“裁判”和“运动员”的关系,按照国家规定,空气检测与治理不能由一家公司来做。然而,现在却有一些治理公司,利用消费者想省钱的心理,用“免费”检测做诱饵,再高价售卖治理产品。

使用不规范仪器,夸大污染程度。一些做空气检测的机构,号称使用了先进的仪器设备,能够当场出检测结果。事实上,真正规范的设备不可能当时出结果,而是需要将采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而且有些便携式的所谓“六合一”、“八合一”设备,检测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

夸大所用治理产品和技术的性能。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治理是一门专业和复杂的技术,更多时候需要的是综合治理。有些公司声称只要用产品在屋里喷一喷,就能在48小时内彻底去除甲醛;而在国际上,没有任何一种产品可以在短时间内彻底去除甲醛。某些含氨的化学药剂,可能暂时分解甲醛,但不具有持续治理的效果。

 

如何治理室内空气

并非所有新装修的房屋都需要专业检测,如果装修时所选建材环保性能好,而且没有“过度装修”,家人进去后也没有发觉明显异味或不适感,就无需专业人士进行检测,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自行购买甲醛测试剂进行初步测试;如果新房装修后,觉得有刺鼻的气味,家人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尤其孩子总是有感冒症状,并且离开家一段时间就有明显好转,则可初步判断为室内空气污染超标,可以请专业机构做进一步检测。

 

对于尚待规范的市场,究竟该如何挑选正规的检测公司呢?

首先,查看资质,室内环境检测机构必须获得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资质证书”。检测后必须为消费者出具检测报告,且报告上必须加盖“CMA”红章和检测单位公章、骑缝章等。鉴于现在一些无资质机构会从网上下载合格样本,充当自己的检测报告。程铁柱提醒,消费者拿到报告后一定要仔细查看报告是否为打印件或复印件,是否除了授权签字人、审核人、批准人和日期等4项为手写体外,其他均为打印。

其次,在了解检测机构资质时,可提出上门参观实验室的要求,如果对方以各种理由拒绝,就要小心了。

最后,正规检测机构在出具报告时,绝对不会推荐治理公司或产品。但通常,报告结尾会附有治理建议,包括开窗通风几小时,可以摆放哪些植物等,以供消费者参考。

其实,并非所有污染都需使用产品治理,程铁柱提醒,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污染不重,开窗通风、摆放活性炭和植物等方法都很有效。若想加快有害物质挥发,在不住人时,可将室内温度调到30℃以上,关闭门窗3—4小时后,再将所有门窗打开通风2小时左右。每周一次,一个月后有害物质就会明显减少。

使用活性炭2—3个月后就应晾晒2—4小时,方可恢复其净化功能。如此方法可重复4—5次。此外,还可以大量摆放吊兰、绿萝等植物。



央视曝光非法代孕 怀孕期间要注意哪些

每当妈妈们怀上了孩子的时候,她们就有责任把孩子生下来。而这个孩子,也意味着爱情的结晶。而这结晶是由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所结合的,这个孩子也见证着父母的爱情故事。近日,央视的记者通过半年的考察,发现了一些非法代孕的产业发展得如火朝天,据闻,如果成功代孕,代孕中介一笔可拿到40万元的利润,而这些非法代孕的产业也就被逐渐被曝光,当中,代孕的大多数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女孩。然而,如果这些女孩被取卵次数过多,会影响到自己以后的生育状况。相信很多女人都会很在乎自己的生育状况,然而,当女人在怀孕期间,她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大多数情况下,女人在怀孕的时候,对于吃喝住行,都会特别注重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差错,都会影响到自己肚子里的孩子。那么,在怀孕期间,她们应该怎样去注意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呢。

第一,孕妇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的睡眠质量得到最好的保障,要让自己做到早睡,保证自己的休息时间有八个小时以上。在怀孕初期,有一些准妈妈时不时会感到疲倦,会一味想睡觉。有些孕妈咪很害怕这是不正常的表现,就会引起过度紧张。其实,在早孕的时候,许多女性都会有同样的疲劳感觉,会常常没精神,这是正常的现象。过了3个月后,自然就能转入正常的睡眠时间。

第二,在怀孕期间,孕妇会呕吐,也就会影响她们的食欲,这样会导致自己的身体不好,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状况。所以,孕妇在怀孕期间应该吃多点食物,不必特意克制自己的食欲。孕妇还可以吃一些酸性的梅子、柠檬汁等食品,能舒缓孕妇想呕吐的发生。

第三,刚刚怀孕的准妈咪们,会觉得自己的乳房不太舒服,会出现疼痛、肿胀的感觉,这也是正常的表现。这些感觉都是每位做母亲所必须经历的,所以,妈妈的伟大之处也就在于这里了。然而,准妈咪们可以用热水敷在乳房或者用按摩的方法来轻轻揉动乳房,这样可以令自己的乳房舒服一点。

当女人怀孕后,在生活上要注意的问题还是挺多的,通过学习上文的一些方法,孕妈咪们要好好地记住哦,这样才不会在怀孕期间出现问题。



央视曝光“醋精勾兑”的山西陈醋

自古就很有名气的“山西陈醋”,在人们日益关注食品安全的同时,有没有变质呢?还那曾经的“山西陈醋”吗?

“山西陈醋”啥来历?

停产醋厂专卖包装 来历不明山西醋疑为醋精勾兑

柴米油盐酱醋茶,醋自古以来就是居家必备的调味品,不管你生活在什么地方,不管你走进哪家超市,都能买到各式各样打着山西字样的醋,只是,这包装上印着山西字样的醋,它真的来自山西吗?它们是什么品质的醋呢?

号称山西醋 产地却不在山西

在陕西省西安市的西北国亨食品交易中心老黄副食调味品批发部,记者发现了一种名叫“金露”的老陈醋,厂名厂址俱全,上写着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鸿运酿造厂,山西清徐西罗白。

在陕西省安康市最大的批发市场---兴安市场里,记者发现了这些标着“老陈醋”字样的醋,它们瓶身上都有QS标志以及酿造食醋的字样。

在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我们再次见到了更多品牌的老陈醋。瞧这名称——“山西老陈醋”、山西特产“老陈醋”、山西风味“陈醋”,这个“康百嘉”的山西特产-老陈醋,还是“三百六十年传统工艺”呢;还有这种“豪威”牌老陈醋,印着3.15消费者放心首选品牌的标志;在“华鲜”牌山西老陈醋的标签上,标的是山西省著名商标。这些醋,哪一个都和山西相关联,字里字外透着正宗透着名气。

(杨家干货水产批发部)

老板:零着卖6块,发的话5块钱。

(四川广安干货水产部)

记者:这一瓶多少钱?

老板:零卖卖4块钱。一箱40块钱。

(关口镇)

记者:小桶多少钱?

老板:卖3块钱。

记者:大桶卖多少钱?

老板:卖6块钱。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价格高的也就7块钱,便宜的3块钱,这些标着“山西老陈醋”的产品为什么这么便宜呢?

(杨家干货水产批发部)

老板:这是河南造的,不是正宗山西的。

记者:标签上打的不是山西特产吗?写着山西清徐县(产地)。

老板:写那产的,但不是那生产的,是河南产的。

(蜀河镇零售)

老板:这个醋也不是正八经山西产的,但是好卖。

记者:为什么好卖呢?

老板:时间长了,品牌出来了,年代久了,都打着人家的旗号。

(双河镇)

记者:这个醋哪产的?

老板:这还是冒牌货,不是正宗的山西陈醋。

记者:你怎么看出来的呢?

老板:吃的味道不一样。

记者:表面看不出来。

老板:看不出来,吃的味道不一样。

记者:这不是清徐的吗?

老板:这个不是,写着清徐但不是,这是西安产的。山西的风味嘛,有时不仔细看就是山西醋,现在农民一般都看不清,一看山西风味还以为是山西醋。

河南造的,冒牌的,写着山西清徐但不是,这些销售人员说的是真的吗?



央视曝光:身上带这个会害死人

花巨款买了个宝贝,殊不知是买了个祸害,钱花了,但是戴在身上的却是会长期释放毒素及放射性元素的高致癌“宝贝”,下面先让各位看看恐怖的翡翠洗底过程:

1、俗称的石头料,没水、没底、没色!

2、恐怖!用强酸以及包含大量放射元素的化学制剂浸泡石料半个月!

3、化学物洗涤后的效果!

4、对洗过底的石料人工加色

5、进入真空高压注胶机,再次用剧毒的化学物品注胶

6、注胶过程同样需要几天时间!

7、半成品出炉,原来的毛料已经有水色了!

8、成品展示!一般市场价叫个7、8万,还价就卖!

玉,一直是我们的最爱,玉佩、玉镯时时戴在身上。

可看了上面那“神奇”的制作过程,你能保证自己身上的玉不是这样加工出来的呢?谁也无法保证。

中国人,是不是太聪明了?可以化任何腐朽为宝贝。然后,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慢性中毒,最后死了都不知道原因。

一切都是为了钱,为了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今天,我把它贴出来,给喜欢玉的朋友提个醒。虽然,我也知道,起不了什么作用,改变不了什么。

但,我们可以不买,不戴。

真一个黑字了得,为了钱简直丧心病狂!!!



哈药烧钱营销无力治污染

日前,央视曝光“哈药总厂对周围环境污染严重,曾导致周边硫化氢气体超标千倍”一事在社会上引起轰 动。对此,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昨晚发布公告,承认其下属分公司哈药总厂等存在污水排放未达标以及违规焚烧工业废弃物,但对于废气排放情况则表示,环保 部门已于昨日重新进行检测,目前尚未有检测结果。

实际上,这已不是哈药总厂第一次遭遇环保指责。两年前,黑龙江省多位政协委员曾就此问题联名提案,并提供了对药厂相邻区域空气质量检测的结果,发现硫化氢气体超标1150倍。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哈药集团的官网上明确打出“做地道药品,做厚道企业”的口号。

“厚道企业”哈药承认水污染及违规焚烧

根据日前央视报道,哈药总厂位于哈尔滨城区西南部,它所释放的臭味影响范围波及周边的高校、医院和居民区。记者进入哈药总厂厂区调 查发现,产生臭味的主要原因是药厂青霉素生产车间发酵过程中废气的高空排放,以及蛋白培养烘干过程和污水处理过程中,无全封闭的废气排放。据悉,在哈药总 厂制剂厂厂区外,有一个用砖搭建的所谓的焚烧炉,燃烧后的废渣直接排到旁边的小河里。该制剂厂职工坦言,焚烧炉里烧的是药厂的垃圾,“包括盐酸、硫酸等, 都是化工产品”。

对于上述消息,哈药股份在公告中披露,哈药总厂环保车间目前正处于检修的特殊时期,该厂虽已采取了相关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但因部分设施、设备暂停运行,造成污水排放指标未达标。

肆意排污被令停产或减产

哈尔滨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彭旭证实,今年3月8号开始,哈药总厂排放的污水的确污染物超标,据他们调查,直接原因是药厂污水处理 设备出现故障。经过环保部门同意后,药厂已开始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检修,预计本月中旬,设备将重新投入使用。彭旭说,他们将确保企业在检修期间,不再将污 水直接排入松花江:



六家“问题蜜饯”企业被立案调查

 

 

蜜饯是很多人喜爱的食品,方便快捷容易携带,是很多人选择它的理由;但是自从4月24晚,央视曝光了蜜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以后,很多人对蜜饯是望而却步;因为这些“问题蜜饯”不仅生产环境污秽不堪,而且食品添加剂还严重超标;随着这些让人接受不了的事实陆续浮出水面,有不少“问题企业”已在立案调查中。

 

面对这一情况,很多供应商还否认蜜饯添加剂超标,声称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检测标准不同;究竟事情的真相是怎样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随后央视记者购买了标称为杭州超达食品有限公司、杭州灵鑫食品有限公司、杭州百怡食品有限公司等多个厂家生产的多个品种的蜜饯,送往了北京市理化分析测验中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甜蜜素,糖精钠等甜味剂,胭脂红、苋菜红、亮蓝等着色剂以及用作漂白剂和防腐剂的二氧化硫都超过了国家标准要求的最大使用量。有的甚至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三倍多。

 

研究表明甜蜜素在生物体内可转化为毒性强的环己基氨,有致癌性。二氧化硫可与血中硫胺素结合,长期可致脑、肝、脾等退行性变性。柠檬黄主要问题是致敏性,过敏症状包括风疹、哮喘和血管浮肿等。昨日 (4月2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奔赴杭州,涉案企业及周边食品公司现已处于停业整顿状态。

 

杭州永海蜜饯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沈永海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没有超标”。杭州灵鑫食品有限公司有关工作人员则称,产品被曝光主要是因为检测的标准不同,他们的产品属于凉果类,如果按照该标准,最大添加允许值是千分之八,他们的产品检测结果在该允许范围内。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