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_茯苓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掀起你的头盖骨〞)分享简介:俗话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们在现如今生活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对养生的追求也更加的迫切,中医方剂一直都是养生的重要茯苓建中汤是什么你知道吗?茯苓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你知道吗?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吧。【处方】小建中汤加茯苓。【功能主治】产后下利不止。【用法用量】烧黑鱼狗末5分点服。【摘录】《产科发...



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俗话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们在现如今生活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对养生的追求也更加的迫切,中医方剂一直都是养生的重要方法,那么建中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又有什么功效作用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处方】
生姜 芍药 干地黄 甘草 芎藭各15克 大枣30枚

【制法】
上药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
治五劳七伤,虚羸不足,面目黧黑,手足疼痛,久立腰疼,起则目眩。

【用法用量】
以水600毫升渍一宿,明晨再以500毫升水合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药入四肢百脉似醉状是效。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处方】
黄耆 芍药各6克 桂(去粗皮)人参 当归(切,焙)各3克

【制法】
上药五味,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治虚劳,下焦虚冷,不渴,小便自利。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4克(劈碎)、大枣2枚(擘破),煎至100毫升,去滓,下饧7.5克,搅令消,温服,一日三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处方】
黄耆1钱5分,远志1钱5分,当归5分,泽泻5分,人参5分,白芍5分,龙骨5分,甘草(炙)5分。

【功能主治】
脾风传肾,小腹痛热,出白液,名曰蛊。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用生姜5片,水煎,空心服。

【摘录】
《杏苑》卷七

【处方】
前胡1钱,细辛1钱,当归1钱,白芍1钱,人参1钱,橘红1钱,桂心1钱,麦冬1钱,黄耆1钱,白茯苓1钱,炙甘草1钱,半夏7分,生姜3片,大枣2个。

【功能主治】
生气血,退虚热。主劳证脏腑虚损,身体消瘦,潮热。

【用法用量】
不拘时服。

【摘录】
《慎斋遗书》卷七

【处方】
桂枝、饴糖、甘草、生姜、白芍药。

【功能主治】
风气腹痛,脉迟者。

【用法用量】

【摘录】
《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
柳杨桂、白芍药、当归身、炙黄耆、炙甘草。

【功能主治】
痘后阳虚自汗,醒着而出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为引,水煎,热服。

【摘录】
《幼幼集成》卷六

【处方】
当归3钱,赤芍1钱半,肉桂1钱半。

【功能主治】
产后血亏挟滞,营气不能布护,寒气得以伤之,直入冲任而恶寒汗出,发热不休。脉紧细涩者。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
方中当归养营血以荣冲任,赤芍泻滞血以行血脉,肉桂温经暖血以散寒邪也。无汗加黑荆,为和血疏邪之用,腹痛加焦糖,乃去宿缓中之方。水煎温服,俾滞血化而新血生,则营卫调和而冲任之寒邪无不外解。

【摘录】
《医略六书》卷三十

【处方】
白芍药、桂枝、甘草。

【功能主治】
阳虚眩晕;肝脾血分虚寒腹痛。

【用法用量】

【摘录】
《伤寒大白》卷二

【处方】
生姜5两,芍药5两,干地黄5两,甘草5两,芎䓖5两,大枣30个。

【功能主治】
五劳七伤,虚羸不足,面目黧黑,手足疼痛,久立腰疼,起则目眩,腹中悬急而有绝伤,外引四肢。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6升渍1宿,明旦复以水5升合煮,取3升,分3服。药入四肢百脉似醉状,是效。无生姜,酒渍干姜2两1宿用之。

【摘录】
《千金》卷十九

【处方】
胶饴半斤,黄耆3两,干姜3两,当归3两,大枣15个,附子1两,人参2两,半夏2两,橘皮2两,芍药2两,甘草2两。

【功能主治】
五劳七伤,小腹急痛,膀胱虚满,手足逆冷,食饮苦吐,酸痰呕逆,泄下少气,目眩耳聋,口焦,小便自利。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半,汤成下胶饴烊沸,分4服。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小建中为诸建中之母,本桂枝汤表药,藉胶饴之甘温入脾通津,大建中气,即伤寒荣气不足,尺脉不至,虚劳之腹痛里急,阳涩阴弦,咸可用为前导,温中而兼疏表气,扶阳而不碍阴虚,以桂枝达表,芍药安中,甘草和胃,大枣通脾,生姜散邪,胶饴资津,共襄建中之功也。加黄耆名黄耆建中,则偏助卫气,以治下元亏损,梦中失精,烦热悸衄等病。此治五劳七伤,则于黄耆建中方内加当归,合内补建中,大补荣血,以附子易桂心,峻温肾气;以干姜易生姜,专力温中;又加人参辅黄耆、甘草,保合元神;更加半夏、橘皮,开泄痰气,并行大枣、胶饴之滞也。

【摘录】
《千金》卷十九

【处方】
人参2钱,蜜炙黄耆3钱,白术1钱5分,当归身1钱5分,大川芎8分,大附子(制)1钱,干姜(炒带黑色)1钱,肉桂1钱,炙甘草1钱,丁香5分。

【功能主治】
真气外发而内虚寒,痘收时寒战咬牙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同煎。温服。1服立止,甚者不过2服。

【摘录】
《活幼心法》卷四

【处方】
官桂3分,白芍药1两半,甘草半两。

【功能主治】
脾胃不和.腹痛泄泻,表虚自汗。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热服。

【注意】
饮酒人不喜甘者,不宜服之。

【各家论述】
《医家心法》:此属肝虚不能生火,以致火不生土。故用芍药之酸,甘草之甘,此甲已化土也。再加肉桂,补肝之子,益土之母,以培其生化之源。

【摘录】
《易简》

【处方】
附子(炮)2两,白术(土炒)2两,芍药(酒炒)4两,甘草(炒)1两,干姜(炒)1两,草果(去壳,炒)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久发疟疾,脏胃虚弱,胸膈腹中饱闷痞块,两胁连心痛,四肢沉重,发热。泄泻,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煎,热服。

【摘录】
《扁鹊心书·神方》

【处方】
黄耆(锉)1两,远志(去心)1两,芍药1两,龙骨1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五劳七伤,小腹拘急,脐下膨胀,两胁胀满,腰脊引痛,鼻口干燥,目视(目巟目巟),忽忽不乐,胸中气逆,不下饮食,茎中痛,小便赤黄而有余沥,夜梦失精,惊恐虚乏。

【用法用量】
每用6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1盏,去滓,下饴糖少许,分温2服,空腹日午各一。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处方】
草豆蔻(去皮)1两,神曲(炒)1两,麦糵(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炙香熟)1两,干姜(炮)1两,茴香子(炒)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膈气,宿食不消,胸膈痞满,心腹胀痛,阴阳不和,脐腹撮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生姜3片,大枣2个(擘破)水1盏,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1方为末,入盐煎汤下,空心常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五引《博济》

【处方】
桂心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白芍药1两,桔梗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2日,心中悸而烦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九

【处方】
人参2两,甘草2两,桂心2两,茯苓2两,当归2两,黄耆3两,龙骨3两,麦门冬3两,大枣30个,芍药4两,附子1两,生地黄1斤,生姜6两,厚朴1两,饴糖8两。

【功能主治】
虚损少气,腹胀内急,拘引小腹至冷,不得屈伸,不能饮食,寒热头痛,手足逆冷,大小便难,或复下痢口干,梦中泄精,或时吐逆恍惚,面色枯瘁,又复微肿,百节疼酸。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附子汤”。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用黄耆建中参入当归、参、附峻补元阳,兼培荣气,加门冬、地黄以滋津液,厚朴、茯苓以泄滞气,龙骨以收耗散之精。

【摘录】
《千金》卷十九

【处方】
黄耆3两,芍药3两,甘草(炙)2两,桂心3两,生姜6两,半夏5两(洗),大枣12个(擘),饴糖10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补气。主肺虚损不足。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次服。

【注意】
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生葱。

【摘录】
《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以上就是建中汤的一个介绍, 希望通过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对于这一个养生方剂的选择问题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们运用一些比较科学的方法,帮助自己达到养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参苓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参苓建中汤对于大家来说也是很经常见到的,那么它和同类的方剂有什么区别?参苓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人参 茯苓 当归 白芍 肉桂 甘草 前胡 细辛 麦冬 陈皮 半夏

【功能主治】
主虚劳,往来潮热,自汗食少,腰膝酸软,骨节疼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八

最后提醒下参苓建中汤虽是一个治疗疾病的好选择,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可以的放话,选择日常多注意饮食,因为科学的生活方式才是拥有健康身体的根本。



加减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养生,自然是春夏秋冬都各有各的养生办法,毕竟天气不同,情况也不一样,人体需求的物质也不同,而中药方剂也是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加减建中汤。

【处方】
小建中汤1剂,加柴胡、木瓜各等分。

【功能主治】
吐利转筋,肋下痛,脉弦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保命歌括》卷十九

【处方】
黄耆2两或3两,白芍药6两,桂2两,甘草2两,加半夏5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虚劳咳嗽,痰盛,渐成劳疾。

【用法用量】
水1盏半,药末4钱,加生姜5片,大枣2枚,同煎至7分,去滓,入饧少许,再煎饧溶,食前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三一引《卫生家宝》

【处方】
人参3两,炙甘草,官桂,白茯苓2两,当归4两,附子(炮)半两,厚朴(姜制)半两,龙骨1两,黄耆3两,麦门冬(去心)3两,白芍药4两,生地黄4两。

【功能主治】
肾虚,津液不能荣筋脉而瘈疭。

【用法用量】
方中炙甘草、官桂用量原缺。

【摘录】
《医统》卷三十九

【处方】
熟地黄半两,白芍药3两,甘草1两半(炙),黄耆1两,人参半两。

【功能主治】
伤寒,发热自汗,虚烦。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半,煎服。

【摘录】
《医方大成》引汤氏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六三)

有关加减建中汤的功效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希望对您有帮助。虽然加减建中汤的价值非常高,但是我们在食用的时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谨慎服用。



乐令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乐令建中汤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乐令建中汤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医药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前胡、细辛、黄蓍(蜜涂炙)、人参、桂心、橘皮(去白)、当归(洗去土)、白芍药、茯苓(去皮)、麦门冬(去心)、甘草(炙),各一两;半夏(汤洗七次.切)七钱半。

【炮制】
上俰咀。

【功能主治】
治血气劳伤,五脏六腑虚损,肠鸣神倦,荣卫不和,退虚热,除百病。

【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姜四片,枣一个,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微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看完了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乐令建中汤的正确饮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补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当中大家对于方剂的选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子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它带来的保健功效。



补中益气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补中益气建中汤,大家应该能猜到这是一种中药的方剂,但是这个方剂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症的,很多人却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番。

【处方】
补中益气汤合小建中汤加防风。

【功能主治】
脾土不及,肝木乘之,以致中风。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
《保命歌括》卷一

通过本文,相信你学到更多的补中益气建中汤食用方法了吧!补中益气建中汤可以增强我们身体的抵抗力,调理各个系统的机能,了解了补中益气建中汤这么多的功效,大家不妨试一试。



加味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知道中药是很神奇的,每种药材都有自己特定的属性,当它们中的几种融合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呢?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加味建中汤这种中药方剂,为我们来揭晓答案。

【处方】
白术(炒)、白芍(炒)、扁豆(炒)、黄耆、陈皮、甘草、白茯苓、丹皮、枣仁、沙参。

【功能主治】
小儿病后,面黄肌瘦,夜出盗汗。

【用法用量】
大枣1枚为引。

【摘录】
《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
桂枝、白芍、甘草、柴胡、木瓜、饴糖、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
寒湿霍乱转筋。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入饴2匙服。

【摘录】
《证治汇补》卷六

【处方】
桂心半两,白芍1两,炙甘草2钱半,吴茱萸5钱,当归5钱,延胡5钱,丹皮5钱。

【功能主治】
血海受寒,小腹作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加生姜,大枣,水煎,食前服。

【摘录】
《赤水玄珠》卷二十

【处方】
小黄耆建中汤加当归、琥珀、木香。

【功能主治】
女人虚败腹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十

【处方】
白术1钱,黄耆各1钱(蜜炙),白芍药2钱,肉桂(去粗皮)1钱,甘草7分,当归(酒洗)1钱。

【功能主治】
诸虚自汗。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用水1盏半,加炒浮小麦1撮,煎8分,去滓,入始少许,再煎温服。

【摘录】
《直指》卷九

【处方】
桂枝、白芍、党参、黄耆、当归、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
虚黄,面色萎黄,精神怠倦,小便清白。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各家论述】
本方为建中补血之剂。以仲景桂枝汤调中和营,参、耆、当归补血,而为用于血虚发黄之良方。以药理论,本方所用党参,经现代研究有优良之补血作用,故可用于溶血性贫血性黄疸。

【摘录】
《杂病证治新义》

方剂是按照中医理论为某一种或几种病症专门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对其有所了解。



大加减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长期的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各种问题。中药方剂就是解决这种情况的一个好办法,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下大加减建中汤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处方】
芍药2两,当归1两,川芎1两,黄耆1两,桂1两,甘草3分(炙),白术3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妇人胎前产后,气血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疒丂)痛,往来寒热,自汗,口干烦渴。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半,水1盏半,加生姜、大枣,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施圆端效方》

看完了本文对大加减建中汤的介绍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类似的症状时学会去应用了呢,其实中药相比西药来说更加的治本,这也是很多时候人们往往都会选择中医的缘由。



十四味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系统,如果生病,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中药方剂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症的同时顺带调理修复其它受损的器官机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十四味建中汤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
当归(去芦.酒浸.焙干)、白芍药、白术(洗)、甘草(炙)、人参(去芦)、麦门冬(去心)、川芎(洗净)、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肉苁蓉(酒浸一宿)、半夏(汤洗七次)、黄蓍(炙)、茯苓(去皮)、熟地黄(洗去土.酒蒸一宿.焙干),各等分。

【炮制】
上俰咀,为粗散。

【功能主治】
治荣卫不足,腑脏俱伤,积劳虚损,形体羸瘠,短气嗜卧,寒热头痛,咳嗽喘促,吐呕痰沫,手足多冷,面白脱色,小腹拘急,百节尽疼,夜卧汗多,梦寐惊悸,小便滑利,大便频数,失血虚极,心忪面黑,脾肾久虚,饮食失亏。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
大建中汤(《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处方】
当归(去芦,酒浸,焙干)白芍药(锉)白术(锉,洗)甘草(炙)人参(去芦)麦门冬(去心)川芎(洗净)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肉苁蓉(酒浸一宿)半夏(汤洗七次)黄耆(炙)茯苓(去皮)熟地黄(洗去土,酒蒸一宿,焙干)各等分

【制法】
上药叹咀为粗散。

【功能主治】
治脾肾久虚,荣卫不足,形体羸瘦,短气嗜卧,寒热头痛,咳嗽喘促,吐呕痰沫,手足多冷,面白脱色,小腹拘急,百节尽疼,夜卧汗多,梦寐惊悸,大便滑利,小便频数,失血虚极,心忪面黑者。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150毫升,去津,空腹温服。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如今的人们生活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使得我们的身体经常处于疲劳的情况,十四味建中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对身体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减补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家庭都喜欢做各种各样的药膳方剂来服用,而一些经典的中药方剂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哦,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加减补中汤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处方】
生地 人参 茯苓各9克 白术 当归各15克 甘草 半夏各3克 黄耆30克 川芎3克 柴胡3克

【功能主治】
益气补血,疏表散邪。治终日高谈,连宵聚语,气血内伤,口干舌燥,精神倦怠,因而感冒风寒,头痛鼻塞,气急作喘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辨证录》卷九

【处方】
人参、黄耆、甘草、白术、砂仁、肉豆蔻、陈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
脾冷而食不磨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学入门》卷七

看了上面文章关于加减补中汤的介绍,我突然发现好的身体还是要从饮食做起。平时大鱼大肉和太寡淡都不是养生之道,科学的荤素搭配才是最重要的。



加减归芍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类身体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身体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需要时刻的关注身体的变化,当出现不适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做诊断和治疗。加减归芍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加减归芍汤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处方】
生耆1钱半,潞参1钱半,白术1钱半(土炒),云苓1钱半,归身1钱半(土炒),白芍1钱半(炒),秦艽1钱,地榆1钱(炒),僵蚕1钱半(炒),乌梅1钱半(去核),胶珠1钱半,生草1钱。

【功能主治】
一切痔漏肿痛,或大便下血,或因酒色过度,或用心太甚,皆属脾肺之虚。

【用法用量】
生姜3片,大枣3枚为引,水煎服。

【摘录】
《揣摩有得集》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知道加减归芍汤的作用十分的广泛,所以现在很多的科学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中,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