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_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我心存她)分享简介:地黄的功效和作用,大家是否有关注过呢?地黄的效果可以有很多种,它能够帮助清热凉血,而且有很好的养阴生津效果,还可以治疗晕药是人体疾病治疗最佳之选,人们在生活中,总是会不经意间有疾病出现,那疾病也是分为大大小小,根据疾病的情况,要选择相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使得疾病得到改善。地黄是一种很常见的药物,它对疾病治疗上,也是有着...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地黄的功效和作用,大家是否有关注过呢?地黄的效果可以有很多种,它能够帮助清热凉血,而且有很好的养阴生津效果,还可以治疗晕眩,心悸失眠,以及女性出现的月经不调崩漏症状。

1、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地黄多糖可促进正常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刺激其造血功能.并对放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恢复作用。

2、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 具有补血滋阴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 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如六味地黄丸。

3、补精益髓功效用于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

4、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功能主治: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5、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一般不单独使用,一般与其他中药配合应用。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药是人体疾病治疗最佳之选,人们在生活中,总是会不经意间有疾病出现,那疾病也是分为大大小小,根据疾病的情况,要选择相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使得疾病得到改善。地黄是一种很常见的药物,它对疾病治疗上,也是有着很多方面,使用它的时候,也都是需要注意,地黄的功效与作用都有什么。

那地黄的功效与作用都有什么呢,对这样问题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所以不能随意的选择它,否则对自身健康,也是有着很大损害,对这点一定是要注意的。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1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2功能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3生地黄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

4本品能够保护心脑血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抑制血栓。

5常用量:每日12~30克。水煎服。

食用方法:地黄饮:熟地黄15克,水煎30~6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3次温服。主治腰膝酸软、遗精崩漏、目眩耳鸣之症。

八珍汤:熟地黄15克,当归、白术各10克,茯苓、白芍药各8克,川芎、炙甘草各5克,人参3克,生姜6克,大枣3克,将以上药物一同放入砂锅,水煎3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此汤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面色苍白、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心悸怔忡等症。

首乌地黄粥:熟地黄15克,制何首乌(炮制后的何首乌)10
克,粳米100克,白糖15克,先将熟地黄、何首乌放入砂锅中,水煎取汁,然后用药汁熬煮粳米,出锅前调入白糖即可。每日早晚食用。

三才炖鸡汤:熟地黄30克,人参10克,天门冬20克,大枣10克,生姜2克,母鸡500克,食盐、味精各2克,葱段、姜片各5
克,将上述药物洗净后一同放入鸡腹中,加水炖煮,直至肉烂即可。佐餐食用。

熟地茶:熟地黄、麦冬各10克,酸枣仁15克,远志5克,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粗末包入纱布中,把布包置于保温杯内,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20分钟,即可饮用。

熟地酒:熟地黄100克,胡麻仁50克,薏苡仁20克,低度白酒800毫升,将上述三味药物研磨后包入纱布中,然后把纱布包置于玻璃瓶内,密封浸泡15日后即可。每日早晚各饮用一小杯(约10
毫升)。

通过以上介绍,对地黄的功效与作用也是有着很好了解,那选择它的时候,也是要注意该如何使用,尤其治疗疾病不同,使用方法也有着一些区别,它可以煎熬,也可以泡制,在治疗疾病效果上,也是不同,所以要根据医生建议选择最佳。



怀地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怀地黄,属于一种中药药材的,但是生活中大部分的人们对此并不了解,事实上怀地黄是有很多的功效和作用的,药材中也是很常见的,那么怀地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下面则是针对这个问题的详细解答,希望这些对您还是很有帮助的,在使用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一、鲜生地味甘,性寒。能清热、凉血、生津。主用于高热烦渴、咽喉肿痛、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生地味甘、微苦,性寒。能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主用于热病烦躁,发斑发疹,阴虚低热,消渴,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熟地黄味甘,性微温。能滋阴补肾,补血调经。主用于阴虚血少,目昏耳鸣,腰漆酸软,消渴,遗精,经闭,崩漏。

二、怀地黄中的化学成份主要有:1、甙类:甙类以环烯醚萜类为主。从鲜地黄及干地黄中可分离出数十种甙类,如梓醇,二氢梓醇,二酰梓醇,益母草甙等。2、糖类:主要有水苏糖,棉子糖,葡萄糖、果糖等。鲜地黄中水苏糖含量高于干地黄,而六碳糖、蔗糖及三糖含量低于干地黄,干地黄含有少量还原糖,熟地黄含大量还原糖。3、氨基酸:地黄中含20多种氨基酸。干地黄中含15种游离氨基酸,其中6种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4、无机元素:约含二十多种无机元素。5、有机酸:如苯甲酸甲酯、辛酸甲酯、苯乙酸甲酯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含量最高,占总酸40%以上,其次为棕榈酸,约占27%。6、其他:还含有β-谷甾醇、多甾醇、微量菜油甾醇、樟醇、维生素A类物质等。

怀地黄,相信大家在生活中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的,这个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药药材,但是在生活中很多的人们并不是很了解的,其实怀地黄的功效与作用是非常高的,那么怀地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上面是针对这个问题的详细介绍,了解这些对您在生活中还是很有帮助的。



中药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自然界里存在着数以万计的植物,有些植物可以用来食用,有些植物可以用来作为药材,还有些植物呢,就只是用来观赏而已.古代很早就有记载神农以身试药的传说,由此可见,在我们大自然当中有很多植物都可以用来治病救人的.一些已经被人类发现而可能还有一些不曾被人类发现.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alt="中药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生地黄就是一种可以用来治病救人的植物,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被人们作为药材来使用.中药生地黄在外形上来讲有点像木头样子.但是就是这个像木头的东西却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中药生地黄的药用价值不可估量.

黄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主产于我国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秋季采挖,鲜用或干燥切片生用.熟地黄为生地黄经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切厚片用.黄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李时珍对生地黄的评价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

生地的功效和作用:性味归经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养阴生津功效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

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

以上所说就是中药生地黄的主要的药用价值,除此之外中药生地黄还具有一定的美容价值和意义,尤其是对于女性朋友来讲中药生地黄可谓是一个很好的朋友,因为中药生地黄具有滋阴美容的一些作用,所以中药生地黄很宝贵的药材.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

生地黄在生活中还是经常被用到的,这种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也能发挥不少的功效。不过由于每个人的身体和健康状况不同,在用药时,还是需要符合适应症的,也要把握用药量及用药时间长短,对此还是需要重视起来的,不可掉以轻心,那么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

生地黄的功效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

1.清热凉血。该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营血分之热而凉血。用于温热病之高热、口渴、舌红绛,处方如清营汤。另外,该品通过凉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热的各种出血症。

2.养阴生津。该品质润多液能养阴,味甘性寒能生津,有养阴润燥生津作用。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伤津者。另外,取该品滋阴清热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口干口渴、头晕目眩,处方如六味地黄丸。消渴病属热盛伤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疗。

生地黄的作用

1. 对血糖的影响

地黄对血糖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煎剂、浸剂或醇浸膏给家兔灌胃或注射后,能降低正常血糖和由肾上腺素、氯化胺引起的高血糖。曾有报道,兔皮下注射地黄醇浸膏溶液2g/kg 或灌胃4g/kg均可使血糖下降。注射给药比较明显,给药后4小时血糖降至最低水平。

2.对血液的作用

地黄乙醇提取物所得的黄色针状结晶能缩短兔凝血时间, 而其水煎剂的作用不明显。实验证明: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的水煎剂都能明显缩短凝血时间,相互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

上文中对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给出了明确的介绍,想必大家也都很清楚了。中药在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既能调理和滋补身体,还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相比西药来说,副作用也很小,因此对人们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地黄鹿茸丸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地黄鹿茸丸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其原料中的几种中药材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熟地黄1两,赤芍药1两,当归1两,赤茯苓1两,桃胶1两,鹿茸半两,血余4两。

【制法】
上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淋。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灯草汤送下。

【摘录】
《鸡峰》卷十八

【处方】
鹿茸([火监]去毛,酥炙)3两,续断(洗,干炒)3两,山药3两,白艾(醋炒)2两,五味子(去枝)2两,白薇2两,卷柏2两,阿胶(锉,蛤粉炒成珠)2两,黄耆(蜜炙)2两,泽兰2两,厚朴(去粗皮,姜制,炙)2两,熟干地黄6两(酒浸),肉苁蓉4两(酒浸,去土)。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虚调经。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盐汤送下。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十

通过上文对地黄鹿茸丸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养生方剂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养生方剂主要的不同点就是配方的问题。只要正确的掌握配方就可以体验到养生方剂带来的功效与作用了。



怀菊花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怀菊花的功效和作用有很多,比如说能够对于身体的抗病效果有着很好的作用,能够预防抵抗各种细菌,还可以抑制肠胃炎症疾病。另外在平时能够清热解毒,又可以促进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对身体也有着良好的效果,所以被大家所喜欢。

一、性能主治:味甘苦,性凉。具疏风散热,清肝明目,解毒作用。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二、化学成份:含有挥发油约0.13%,菊甙,腺嘌呤,胆碱,水苏碱,微量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氨基酸和刺槐素等。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冠心病的发病率与Zn/Cu比值的高低有关,比值高易患冠心病,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比较四种菊花,河南怀菊花中Zn/Cu比值较低,临床用药亦证明怀菊可除内心烦躁,治头痛眩晕的作用较好。这说明怀菊作为道地药材优于其他产地菊花质量的原因。

三、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作用。菊花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溶血栓性链球菌、伤寒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其水浸剂对某些常见皮肤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高浓度在体外还有抗病毒及抗螺旋体作用。

2、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菊花提取物对小鼠腹腔注射,可使皮内注射组织胺之局部台酚蓝之扩散较小,显示其能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

3、有解热作用。对金葡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尤为显著。有显著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冠脉流量的作用。本品对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症等老年性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从而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在治疗老年人常见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生地黄也常常被人们成为是生地,这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一般生长于我国的中西部。在秋季的时候是生地黄的盛产季节,通常会经过干燥切片而服用。生地黄可以加工成为熟地黄,其实生地黄也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的,下面就来看看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希望您对于生地黄有更全的了解。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主要表现在可以清热凉血,是一种很不错的滋阴的药材。适量的服用生地黄可以减轻身体的负担,让朋友们看起来更加的年轻。生地黄常常被用于中医药中,是很重要的组成药材。

  功效与作用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药用时煎服,10~30克,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食用方法

  甘蔗生地茶

  功效:清热养阴,或热病伤阴者可饮。

  材料:鲜甘蔗(去皮)200g、生地3g、绿茶3g。

  做法:将甘蔗切成小块,用水煎煮甘蔗、生地至水沸后,泡茶饮用,可加冰糖。

  生地龙骨冬瓜汤

  材料:冬瓜500g,龙骨250g,生地25G,麦冬25G,蜜枣二颗,盐少量。

  做法:

  1、生地,麦冬各25G。

  2、龙骨250G洗净。

  3、龙骨焯下过血水。

  4、生地麦冬泡几分钟,洗净表面的杂质。

  5、冬瓜去瓤,连皮洗净后,和生地麦冬龙骨蜜枣,一同煲一小时。

  6、加少量盐此汤去火。

  梨子生地茶

  功效:养阴生津,清热,外感热病口烦渴、咳嗽。

  材料:鲜梨子1个(去皮)、生地5g、绿茶3g。

  做法:用水煎煮梨子块、梨皮、生地后泡茶。可加适量冰糖。

  海带生地汤

  功效:此药膳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养阴、美容养颜之功效。

  材料:取海带30克、生地18克、绿豆100克、陈皮3克、瘦猪肉100克。

  做法:将海带洗净泡发切丝,猪肉、陈皮洗净切丝,与生地、绿豆同置砂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煲2小时,加食盐少许即可食用。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而且生地黄的食用方法很广泛,还可以经过巧妙的烹饪作为一种药物食材。生地黄并没有太过中药所具有的难以接受的口感,所以衍生出了很多与生地黄相关的药膳,看到这里,相信朋友们对于生地黄一定有了很多了解。



中药生地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

生地具有清热解毒和清肝明目,对于口渴内伤肠胃便秘有着不错的功效,与此同时,生地当中含有的功效和作用或许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天然的中药材当中的药物,对于人的身体来说都可以起到不错的利用价值,同时关于中药生地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种,接下来的文章就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有哪些常见的功效。

什么是生地?

黄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主产于我国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秋季采挖,鲜用或干燥切片生用。熟地黄为生地黄经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切厚片用。黄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李时珍对生地黄的评价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

生地的功效和作用:

性味归经: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

功能主治: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鲜地黄和生地黄的功能与主治

鲜地黄 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用法与用量 鲜地黄 12~30g 。 生地黄 9~15g。

现如今很多人在看病之前喜欢先在网上查一查药方,这样可以对症下药,那么以上文章为大家介绍了中药身体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很好的来了解一下,关于中药当中所有的奥秘。



生地黄功效与作用,你会利用吗?

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中药治疗疾病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新的中药,那就是生地黄,该中药有着强大的功效与作用。

⑴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畜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右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⑵治暑温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严语,目常开不闭,或喜切不开:犀角三钱,生地五钱,元参三钱,竹叶心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二钱,黄连一钱五分,银花三钱,连翘二钱(连心用)。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舌白滑者,不可与也。(《温病条辨》清营汤)

⑶治阳乘于阴,以致吐血、衄血: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各等分。上研,丸鸡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妇人良方》四生丸)

⑷治吐血经日:生地黄汁一升,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末)。上药相和,煎至半升,分为二服,温温食后服。(《圣惠方》)

⑸治肺损吐血不止:生地黄八两(研取汁),鹿角胶一两(炙燥,研为末)。上二味,先以童子小便五合,于铜器中煎,次下地黄汁及胶末,打令匀,煎令熔,十沸后,分作三服。(《圣济总录》地黄饮)

⑹补虚除热,去痈疖痔疾:生地黄随多少,三捣三压,取汁令尽,铜器中汤上煮,勿盖,令泄气,得减半,出之,布绞去粗碎结浊滓秽,更煎之令如饧,酒服如弹丸许,日三。(《千金方》地黄煎)

⑺治劳瘦骨蒸,日晚寒热,咳嗽唾血:生地黄汁二合。煮白粥,临熟人地黄汁搅令匀,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⑻治产后崩中,下血不止,心神烦乱:生地黄汁半小盏,益母草计半小盏。上药,入酒一小盏相和,煎三、五沸,分为三服,频频服之。(《圣惠方》地黄酒)

⑼治消渴:生地黄三斤(细切),生姜半斤(细切),生麦门冬二斤(去心)。上三味一处于石臼内捣烂,生布绞取自然计,慢火熬,稀稠得所,以磁盒贮,每服一匙,用温汤化下,不拘时。(《圣济总录》地黄煎)

⑽治坠马伤折手足,痛甚:生地黄一斤,生姜四两。捣细末,入糟一斤同炒匀,乘热以布裹罨伤处,冷即易之,先能止痛,后整骨。(《夷坚志》)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