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关节炎有关系吗_关节炎是因为经常运动吗

由网友(心痛谁能懂)分享简介:现代的人们喜欢喝一点小酒,在吃饭的时候或者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喝一点小酒是十分惬意的,而且适当的喝一点小酒能够预防许多疾病的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长时间和大量的运动对于我们自己的关节有非常不良的影响,那么到底关节炎的发生是不是和经常运动有关系呢? 中医指出,其实,跑步不但和关节炎没有任何瓜葛,它甚至还能预防人衰老后所出现...



喝酒关节炎有关系吗

现代的人们喜欢喝一点小酒,在吃饭的时候或者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喝一点小酒是十分惬意的,而且适当的喝一点小酒能够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因此,越来越多人把喝小酒当成了一种保健的方式,市面上也出现了许多保健酒,是专门针对养生保健而推出的,效果很好。那么喝酒关节炎有关系吗?我们来探讨一下吧。

每个星期饮酒量在3杯以上者,与不饮酒者相比患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要低52%;而每周饮酒4杯以上者,与每周饮酒不到1杯者相比患风湿性关节炎的风 险也要低37%。这里对一杯酒的定义是相当于含15克酒精,对饮用红酒、啤酒等各种情况都进行了折算,这些不同的酒类在预防关节炎方面都有相似的效果。

研究人员说,关节炎是由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关节部位的健康组织引起,而酒精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这种作用,因此饮酒有助预防关节炎。

对于酒精的这种作用,近年来逐渐有研究予以揭示,比如2006年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如果让实验鼠每日摄入少量酒精,能够明显降低它们患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2010年,英国设菲尔德大学研究人员也在《风湿病学》杂志上报告说,对一些关节炎患者的调查显示,饮酒可以减轻他们的关节炎症状。

喝酒关节炎有关系吗?通过以上的了解,我们知道科学家曾经做过研究,喝酒对关节炎是有预防作用的,酒精可以减轻关节炎的症状,对关节炎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喝一点小酒还是可以的,但是酒精过多的摄入对健康有害,凡事适量就好。



关节炎是因为经常运动吗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长时间和大量的运动对于我们自己的关节有非常不良的影响,那么到底关节炎的发生是不是和经常运动有关系呢?

 

中医指出,其实,跑步不但和关节炎没有任何瓜葛,它甚至还能预防人衰老后所出现的各种关节问题。

 

基因和肥胖,特别是肥胖,才是关节炎的真正“元凶”,运动不过是可怜的“替罪羊”。研究显示,肥胖者患关节炎的风险增4倍,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教授詹姆士·福莱德说:“事实上,功能良好的关节能承受很大的力量,因为关节中的软骨中没有供血的动脉,它依靠运动产生抽吸作用而获得氧气和营养。运动对于维系软骨健康至关重要。”

 

单纯的跑步对膝关节的损伤并不大。从生物净化理论的角度出发,膝关节足以完成它终身的使命,之所以会出现损伤,主要是因为现代人体重普遍超标,让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过大,再加上跑步姿势、关节退行性病变等各种原因使其受损后难以恢复,才有了“跑步损伤膝关节”的说法,其实这是所有因素加起来导致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建议身材过胖、关节有退行性病变的老年人不要单纯用跑步的方法来运动,可以跟游泳等其他运动方式相结合。

 

另外,加强腿部力量练习也很重要。小腿肚(腓肠肌)肌肉力量越强的人,越不容易发生运动损伤。每天练习抬腿12次就足以增强此处的耐力。

 

以上就是专家为我们做的运动与关节炎的关系的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健康!



哪些西药不能与酒一起服用

常喝酒的人在日常中喝酒倒是没什么关系,但是有的人却喜欢吃什么都用来配酒喝,甚至连吃药的时候都是用酒来服用。不可否认,有些药用酒来服用是比较有利于药发挥作用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药都适合用酒来服用的。

 

     人们在未了解清楚西药和酒的特性的时候,盲目地混合在一起服用将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这里,我们将告诉大家哪些西药不能与酒一起服用。

 

(1)大量饮酒并服用巴比妥类中枢神经抑制药会引起严重的中枢抑制。当饮用了中等量的酒并同时服用镇静剂量的巴比妥类药物时就引起明显的中枢抑制,使病人的反应能力低下,判断及分析能力下降,出现明显的镇静和催眠效果,如再加大用量可导致昏迷意外。

 

(2)精神安定剂氯丙嗪、异丙嗪、奋乃静、安定、利眠宁和抗过敏药物扑尔敏、赛庚陡、笨海拉明等如与酒同用,对中枢神经亦有协同抑制作用,轻则使人昏昏欲睡;重则使人血压降低,产生昏迷,甚至出现呼吸抑制而死亡。

 

    (3)在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时,人体内多种酶的活性会因此而受到抑制。此时饮酒会因其分解酒精的酶系统受抑制而使血液中的乙醛浓度增加,导致乙醛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血压下降等反应。酒精还有诱导增加药物分解酶的作用,可使抗凝血药的作用处时间缩短。

 

(4)酒精对凝血因子有抑制作用,会使末梢血管扩张,所以,酒与抗凝血药不宜同时服用。

 

    (5)酒精的药酶诱导作用可使利福平分解加快,对肝脏的毒性嗜强;还可使苯妥英钠、氨基比林等药物的分解加快,从而降低了药物的作用。

 

    (6)糖尿病人服药期间宜戒酒,因为少量的酒即可使药酶分泌增多,使降血糖药物胰岛素,优降糖等药物的疗效降低,以致达不到治疗效果。如果大量饮用酒会抑制肝脏中药酶的分泌,使降糖药的作用增强,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反应,甚至昏迷死亡。

 

    (7)经心血管疾病患者服药时宜戒酒,以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服用硝酸甘油的患者,如果大量饮酒会引起肠胃不适,血压下降,甚至会发生昏厥。

 

    (8)高血压患者如果既饮酒又服用眼乙腚、肼苯达学等降压药或速尿、利尿酸、氯噻酮等利尿药,均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服用优降宁时则反应更为严重,会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等,甚至会出现高血压危象。

 

    (9)酗酒会增加和诱发多种药物的毒副作用,酗酒者会发生酒精性肝炎,如再服用氨甲喋吟含干扰胆碱含成,加重肝损伤,使谷丙转氨酶升高,引起肝昏迷和呼吸抑制。

 

     (10)酒精和阿司匹林都能抑制胃粘膜分泌,增加上皮细胞脱落,并破坏胃粘膜对酸的屏障作用,阻断维生素K在肝脏的作用,阻止凝血酶原在肝脏中的形成,引起出血性胃炎,促使胃出血加剧或导致胃穿孔等严重后果。

 

    (11)酒与磺胺类药物同用会增强酒精的精神毒性。而灰黄霉素与酒同用则易出现情绪异常及神经症状。酒与地高辛等洋地黄制剂同用,可因酒精降低血钾浓度的作用,使机体对洋地黄药物的敏感性增强而导致中毒。

 

     温馨提示:从上文我们知道,有些西药是不能与酒一起服用的,但是并不代表其它药就可以随便服用,专家提醒广大朋友,西药忌和药酒一起服用。



有肝脏不好的人吃什么好

说到肝脏不好,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想到是与吸烟喝酒有一定的关系,其实干的不好不仅仅是与喝酒吸烟有关系,同样也跟着平时的也是方面有很多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能够得到好的休息或者是饮食不规律,也很容易导致肝脏不好,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有肝脏不好的人吃什么好?

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平时生活中我们要多吃一些有益肝细胞修复的食物,比如说蛋白质含量高的鱼类、豆制品、牛奶等,适当的食用一些禽蛋,因为蛋黄中的卯磷脂是有益于肝细胞修复的。少吃一些加工过的或腌制的食物。

1、如果是虚证、寒症引起的肝脏不好,应该多吃牛肉、猪肉、鱼肉、大蒜、韭菜、红萝卜、刀豆、黄豆、油菜、香菜、龙眼肉、黑枣和核桃。

2、如果是热证、实症引起的肝脏不好,应该多吃水鸭肉、兔肉、鳖肉、牡蛎、冬瓜、茄子、苦瓜、黄瓜、竹笋、菠菜、白菜、豆芽、芹菜、苋菜、紫菜、西瓜、梨、柚子、柿子和绿豆。

3、如果是一般原因引起的肝脏不好,应该多吃鲫鱼、鲤鱼、墨鱼、禽蛋类、牛奶、黑豆、四季豆、丝瓜、木瓜、百合、莲子、大枣、马铃薯、花菜、黄花菜、葡萄、杏仁、桃子和无花果。

禁做一些伤肝事宜,肝病患者必须要禁酒、禁烟,酒精和烟草中的尼古丁都会对肝脏造成直接的损害。

以上的内容就是针对有肝脏不好的人吃什么好的介绍,其实干的不好不仅仅要注意平时的日常饮食,也要注意平时的作息时间,只有得到好的休息才能有好的身体,不要等到身体出现了危机或者是有什么损害的时候才知道身体是主要的。



咖啡关节炎之间的关系

关节炎是一种很麻烦的疾病,患者会因为这种疼痛而导致生活不便,有很多的关节炎患者都无法正常的工作,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虽然造成关节炎的原因很多,但是大部分的人并不知道咖啡也是导致换上关节炎的因素,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咖啡关节炎之间的关系。

饮用咖啡与风湿性关节炎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每天喝3杯以上咖啡的人患关节炎的几率要高出两倍,而每天饮用10杯以上的人更是要冒15倍于常人罹患关节炎的危险。但遗憾的是,研究人员至今还没有找到咖啡中的何种成分对引发关节炎起了作用。

关节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此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一般我们经常听说的便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严重者可丧失全部活动能力,让患者丧失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尤其是老年肥胖者更容易患上骨关节炎。

原发性骨关节炎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肥胖、年龄增长、外伤、内分泌、软骨代谢、免疫异常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肥胖患者易加重关节负重,诱发骨关节炎。

因此,如果身体某些关节感觉运转不自如,应想到患骨关节炎的可能,而且还可能处于早期。其常见症状是:关节僵硬,骨关节炎患者时常感觉手脚僵硬。有的人久坐后,突然感到关节像上了锁一样动弹不得,往往在早晨起床后症状明显。

此外,性别与骨关节炎的发生也密切相关。女性在绝经前,骨关节炎的发生与男性相似;但绝经期后,女性骨关节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关于咖啡关节炎之间的关系问题了,所以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咖啡虽然可以提升,但是不能喝的太多,而且患者也需要进行一些系统的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制定自己的锻炼和治疗方案。



患了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喝酒吗

酒是人们生活交际中重要的中介物品,中国人的交际都是通过酒来完成的,甚至办公等活动都离不开酒。就能够刺激人们的神经,适量的喝酒能够让人们在冬季的时候会感觉身体的温暖,这样就能更好的入眠。而且适度的喝酒还能改善肌肤的情况,因此酒在人们的生活中非常的重要,但是生病的人能喝酒吗,患了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喝酒吗,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说一说。

调查研究显示,适量饮酒可能有助于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并减少患上这种痛苦且可致残的疾病的风险。

一般来说,建议所有人限制酒精摄入量不超过每天2杯。关节炎患者是否可以喝酒,取决于当前的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可以喝酒,但是要慎重。喝酒延缓了类风关的病情发展。具体的机制还未明确。但是医生不鼓励类风关病人饮酒,原因有三。

一、酒精会加重药物副反应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具有镇痛消肿作用,是改善关节炎症状的常用药物。我们现在常用的有阿司匹林、诺松、吲哚美辛、乐松等等。长期服用镇痛药会导致胃粘膜损伤,如果你服用这类药物时还饮酒,很容易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

二、干扰医生诊疗

饮酒会导致慢肝脏损伤,你的肝功能指标可能会出现异常。医生无法判断是药物的副作用导致,还是饮酒导致,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

三、酒精会对其他病症产生不良影响影响

不少关节炎患者同时患有纤维肌痛。在晚上饮酒可能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加重纤维肌痛的症状如疲劳和疼痛。如果使用辅助睡眠的处方药物,最好今后避免饮酒,因为二者之间有潜在的相互作用。

患了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喝酒吗?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都知道了适量的喝酒能够帮助人们减少风湿带来的痛苦,但是医生却不建议患者饮酒,这是因为饮酒会打扰医生的治疗,而且过度的饮酒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大的痛苦,因此人们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和饮食来调理身体,这样会更好哦。



得了膝盖关节炎还能运动吗?

现在人们对于养生越来越重视了,不但会在饮食上非常的注意,在平时也会坚持进行一些运动,来强身健体。但是有一类人是关节出现了问题,这样人往往会在上下楼、或者长时间的走路时就会出现膝关节疼痛的症状,所以他们往往补不敢随便的运动。那么,膝盖关节炎病人还能进行适当的运动吗?

膝关节痛患者运动时虽会产生一定疼痛,但并不导致病情加重,一旦机体适应了这种锻炼,疼痛和僵硬感就会减轻。一般说来,可选择冲击力小的温和运动最好,如散步、打太极拳、原地活动下肢等。如果能经常选择以下运动方法,对减轻膝关节疼痛、缓解关节僵硬都能起到明显效果。

直身跪坐:晨起后或晚上临睡前,两膝跪在床上练习跪坐。跪坐时腰杆保持直立,臀部尽量向后坐,尽力能接触到脚后部。

下蹲压腿:手扶床沿做下蹲动作,然后做直压腿动作,即让患侧下肢向前跨半步,处于伸直位或下肢伸出,放在一定高度,轻轻地做压腿运动,手尽量触及足尖部。

高位马步:两膝稍弯曲(10~30度),以膝关节不痛为宜。静蹲不动,两手平举,目视前方,开始坚持几分钟,并逐渐增加时间。一般达到每次10分钟左右即可,每天早晚各做1次。

仰卧抬腿:仰卧床上,患腿向上抬15度左右,初做时可保持1~3分钟,练习一段时间后,空中抬腿时间争取达到10~15分钟。随后练习中也可用脚挑一个枕头,增加力量,每天2~3次。此法主要是加强腿肌力量。

膝盖出现了关节炎,在长时间的行动的时候会有疼痛的感觉,所以这样的人应该注意多休息,缓解膝关节的负担。但是也不能永远不动,总是不运动的话,会导致膝关节的萎缩,所以可以按照上文中的介绍进行适当的运动,对病情有好处。



运动损伤关节炎怎么治疗

有些时候在我们选择了运动健身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一些疾病。有些人在经常运动之后就会发现自己患有了运动损伤关节炎,这种疾病会让人很苦恼,行动也会出现限制,不会那么自在了,那么这种运动损伤关节炎应该怎么治疗呢?接下来我们就请权威专家为大家讲解一下吧。

运动性关节炎是由于运动使关节损伤而引起关节内或者关节周围疼痛和僵硬,有时候会伴有肿胀,使得关节活动受限,无法完成日常工作和家务劳动。

1) 在日常的户外活动中行动要小心谨慎,尽量避免各种外来伤害,登山或者跑步时要带护膝,护踝以防止受伤

2) 防止过劳:平常应注意经常活动运动伤害易发部位的保养,经常做有些放松及理疗,运动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3) 经常性的做适应性训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随时掌握自己的身体各部分的情况

4) 平时注意服用一些补益肝肾的药物及食品(特别是年龄稍大者),如六味地黄丸,虎潜丸,枸几,首乌,黑豆等,以补益肝肾,强筋健骨,防止受损

5) 坚持睡前热水泡脚的习惯。中医云:睡前泡脚,如服党参“。

6) 选择良好的运动装备,正确的运动方法,如跑步时就建议选择鞋底有良好护垫的抗震性能好的跑步鞋

(一)内服治疗法:

1) 急性运动损伤(侧重于筋肉损伤): 黑鱼肉500克,新鲜竹笋100克,葱白5根,生姜5片,黄酒50克。将黑鱼肉洗净入锅,加入竹笋,葱姜和水,煮熟后加白酒(多少看自己的口味),乘温吃下去(适量就好,千万别胀了)。

2)慢性运动损伤(老伤): 药酒配方:淫羊藿30克,巴戟天30克,鸡血藤30克,白酒1000ML,冰糖69克。将上物浸泡于白酒中,7天后服用,每次一小杯。

(二)外敷治疗法: 1)急性运动关节伤害: 市售大活络丸2-4丸,大蒜100克。将活络丸压碎,大蒜捣泥,与之调和,外敷患处,外用胶布固定,每两天换药一次。

2) 急慢性运动关节伤害治疗方法: 热敷法:肉桂30克,吴茱萸90克,生姜20克,葱头30克,花椒60克,将上物一同炒热,用白布包住,趁热反复热敷患处。

另外,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火罐,艾灸等等诸多手段达到治疗目的。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怎么治疗运动损伤关节炎的相关文章了,文章上面也讲述了应该怎么预防这种病状,大家在了解了以后也要记下,免得到时候运动的时候还给自己惹上了疾病。



运动养生各个动作

 

 

  禽,在古代泛指禽兽之类动物,五禽,是指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戏,即游戏、戏耍之意。所谓五禽戏,就是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方法。竹溪县中医院中医科雷兆明

  五禽戏的练法有两种:一种是模仿五种禽兽的动作,用意念想着它们的活动,自然地引出动作来,只要动作的前后次序有个组合就可以了,每次锻炼的动作次序可以不完全一样。另一种是参阅现有五禽戏的书籍,学习整套动作。

  (1)熊形。

  右膝弯曲,左肩向前下晃动,手臂亦随之下沉;右肩则稍向后外舒展,右臂稍上抬。

  左膝弯曲,右肩向前下晃动,手臂亦随之下沉;左肩则稍向后外舒展,左臂稍上抬。如此反复晃动,次数不限。

  练熊戏时要在沉稳中寓于轻灵,将其剽悍之性表现出来,本动作有健脾胃、助消化。活关节等功效。

  (2)虎形。

  第一左动:自然站立,左脚向左跨步,右手向左上方划弧横于前额,呈虎爪形,掌心向下,距额一拳,左手横于后腰,掌心向上,距腰一拳,身向左扭动,眼看右足跟,同时抬头,强视片刻,形似寻食。

  第二右动:方向相反,动作相同。

  练虎戏时要表现出威武勇猛的神态。本动作作用于华佗挟背穴和督脉,用于坐骨神经痛、腰背痛、脊柱炎和高血压等病。

  (3)鹿形。

  第一左动:自然站立,左腿起步踢出,上体前倾,脚掌距地一拳,右腿微屈,成剪子步;右臂前伸,腕部弯曲,手呈鹿蹄形,指尖下垂与头平;左臂于后,距腰一拳,指尖向上,眼为斜视。

  第二右动:方向相反,动作相同。

  练鹿戏时要体现其静谧怡然之态。本动作可强腰肾,活跃骨盆腔内的血液循环,并锻炼腿力。

  (4)猿形。

  第一左动:自然站立,左腿迈出,足跟抬起,脚尖点地,右腿微屈提步;左臂紧贴乳下方,指尖下垂成猿爪形;右臂弯曲上抬,右手从右脑后绕于前额,拇指中指并拢,眼为动视。

  第二右动:方向相反,动作相同。

  练猿戏时要仿效猿敏捷灵活之性。本动作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健壮肾腰。

  (5)鸟戏

  第一左动:两脚平行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左脚向前迈进一步,有脚随之跟进半步,右脚尖点地;同时两臂慢慢从身前抬起,掌心向上,与肩平时两臂向左右侧方举起,随之深吸气;两脚相并,两臂自侧方下落,掌心向下,同时下蹲,两臂在膝下相交,掌心向上,随之深呼气。

  第二右动:方向相反,动作相同。

  练鸟戏时要表现其展翅凌云之势,方可融形神为一体;本戏又称鹤戏,即模仿鹤的形象,动作轻翔舒展,可调达气血,疏通经络,活动筋骨关节。

  五禽戏要领:一是要像导引术一样,先有意念活动锻炼,再配合呼吸和肢体活动,三者融为一体;二是练五禽戏必须像形取义,如学虎的爪、扑、旋转等动作,学鹿的触、走、盘坐等动作,学熊的推、攀、摇晃行走等动作,学猿的跃、采、转、闪、进退等动作,学鸟的飞、落、伸展等动作。

  经常练五禽戏的人,都会感到精神爽快,食欲增进,手脚灵活,步履矫健,说明五禽戏具有强壮身体的作用。此外,五禽戏对于肺气肿、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症,也有预防和及防止复发的功效。尤其是对中风后遗症,时常选择五禽戏锻炼,能改善病人的异常步态和行走姿式,防止肌肉萎缩,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对其他症状的改善也有帮助。每日可锻炼四五次,每次10分钟。此外,在练习五禽戏时,应选择空气新鲜,草木繁茂的场所。

 

 

八段锦

 

 

 

  锦字从金,形容贵重;帛是古代颜色鲜美之物。因为这种功法可以强身益寿,有如展示给人们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缎,故称为“锦”。八段锦就是古人创编的八节不同动作组成的一套医疗、康复体操。

  八段锦在我国民间流传十分广泛,一般认为是南宋初年无名氏创编。由于八段锦动作简单,易学易练,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改、创新,又演变出许多种类,如岳飞八段锦、十二段锦、自摩八段锦、床功八段锦、坐势八段锦等等,各有特长。

  八段锦功能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可以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功能,男女老幼皆可锻炼。现代研究也已证实,这套功法能改善神经体液调节机能和加强血液循环,对腹腔脏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是一种较好的体育运动。下面简介其动作要点:

  (1)双手托天理三焦。

  预备姿势:立正,两臂自然下垂,眼看前方。动作:两臂慢慢自左右侧向上高举过头,十指交如翻掌,掌心向上,两足跟提起,离地一寸;两肘用力挺直,两掌用力上托,两足跟再尽量上提,维持这种姿势片刻;两手十指分开,两臂从左右两侧慢慢降下,两足跟仍提起;两足跟轻轻落地,还原到预备姿势。

  (2)左右开弓似射雕。

  预备姿势:立正,两脚脚尖并拢。动作:左脚向左踏出一步,两腿弯曲成骑马势,上身挺直,两臂于胸前十字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手指张开,头向左转,眼看右手;左手握拳,食指向上翘起,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左手慢慢向左推出,左臂伸直,同时右手握拳,屈臂用力向右平拉,作拉弓状,肘尖向侧挺,两眼注视左手食指;左拳五指张开,从左侧收回到胸前,同时右拳五指张开,从右侧收回到胸前,两臂十字交叉,左臂在外,右臂在内,头向右转,眼看右手,恢复到立正姿势。

  (3)调理脾胃举单手。

  站直,双臂屈于胸前,掌心向上,指尖相对。先举左手翻掌上托,而右手翻掌向下压,上托下压吸气而还原时则呼气。左右上下换作8次。

  (4)五劳七伤往后瞧。

  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慢慢向右转头,眼看后方,复原,成直立姿势;再慢慢向左转,眼看后方,复原。

  (5)摇头摆尾去心火。  两腿开立,比肩略宽,屈膝成马步,双手扶膝上,虎口对着身体,上体正直;头及上体前俯、深屈,随即向左侧做弧形摆动,同时臂向右摆,再复原成预备姿势;头及上体前俯,深屈,随即向右侧做弧形摆动,同时臂向左摆,复原成预备姿势。

  (6)两手攀足固肾腰。

  两足平行并立与肩宽,双臂平屈于上腹部,掌心向上。然后向前弯腰,翻掌下按,掌心向下,手指翘起,逐渐以掌触及腰背,前俯呼气,还原吸气。

  (7)攒拳怒目增气力。

  两腿开立,屈膝成骑马势,两手握拳放在腰旁,拳心向上。右拳向前方缓缓用力击出,臂随而伸直,同时左拳用力紧握,左肘向后挺,两眼睁大,向前虎视。

  (8)背后七颠百病消。

  两腿并拢,立正站好。两足跟提起,前脚掌支撑身体,依然保持直立姿势,头用力上顶。足跟着地,复原为立正姿势。

  练八段锦可根据自己的体力条件,选用坐位或站位。八节动作近似现代徒手体操,易学易练。做动作时也要结合意念活动,想着动作的要求而自然引出动作来,并注意配合呼吸。八段锦除有强身益寿作用外,对于头痛、眩晕、肩周炎、腰腿痛、消化不良、神经衰弱诸症也有防治功效。

  另有一种坐式的“八段锦”,为明代冷谦所编,具体内容是: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

  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

  其具体做法,详见《中医健身学》。

 

 

 

 

  易,改变的意思;筋,泛指肌肉,筋骨;经,为方法。所以,易筋经是一种改变肌肉、筋骨质量的特殊锻炼方法。它除练肌内、筋骨外,同时也练气和意,是一种意念、呼吸、动作紧密结合的功法。在练功时要注意松静结合,柔刚相济,身体自然放松,动随意行,意随气行,不要紧张、僵硬。下面介绍一套易筋经的锻炼方法:

  (1)两手当胸。

  本节为起势,两腿开立,两脚距离同肩宽,两手自然下垂,腰背正直,两眼凝视前方,全神贯注。在基本做到调身、调心、调息后,两臂缓缓抬起至前平举位,掌心向下,手臂保持伸直;再翻掌,掌心向内,两肘内屈,使手缓缓向胸前收拢,停于胸前约一拳处,两手指尖相对,掌心向胸,作拱手状。

  (2)两臂横担。

  接上节姿势,以足趾抓地,同时两手翻掌,掌心向下,足跟微微提,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左右分开,两臂成侧平举,掌心向下。

  (3)两手托天。

  接上一姿势,两手从左右两方缓缓上举,臂伸直,掌心向上,手指朝里,作托天状,同时两脚跟再稍抬起,足尖着地,牙关咬紧,舌抵上腭,呼吸细长,意识集中在两手,然后两手握拳,两臂顺原来路线缓缓用力降下至侧平举位,同时脚跟放下。

  (4)摘星换斗。

  两脚开立,两臂侧平举,右手缓缓上举伸直,覆掌,五指并紧,指尖向内;抬头向右上方望右手掌心,左手同时放下,并反手以手背贴于腰部,在此姿势下坚持片刻,作3~5次呼吸;再左手上举伸直,覆掌,五指并紧,指尖向内,抬头向左上方望左手掌心,右手同时用力放下,并反手以手背贴于腰部,在此姿势下作3~5次呼吸。

  (5)倒拉九牛尾。

  接上一姿势,右手从腰部撤回,并顺势向前方翻腕展臂,至手与肩平、肘微弯屈,五指撮拢如梅花状,握空拳,指尖向里,同时右腿跨前弯曲,左腿伸直,成弓箭步,左手也同时放下,顺势向左后方伸出,五指撮拢,握空拳,拳心向上;然后吸气,意念集中在右手,右手作向后倒拉牛尾状;再呼气,意念集中在左手,左手作向前顺势牵牛状,换左弓右箭步,左手反抄向左前方,右手收回伸向右后方;吸气,意念集中在左手;呼气,意念集中在右手。

  (6)出掌展臂。

  接上节姿势,右脚踏前与左脚并拢,两手收回放在胸前成以下预备姿势:立正,两臂胸旁屈肘、手指张开,掌心向外。首先两手成“排山掌”(掌指直立与腕成90度角,掌心向前),缓缓向前推出,劲力逐渐加大,至时臂充分伸直为止,同时全身挺直,两眼睁大向前凝视;然后两掌缓缓收回,贴拢于左右两侧胸肋部。

  (7)拔马刀。

  立正,两臂前平举,手成排山掌。首先右手上提至后脑,用掌心贴枕部抱头,手指轻轻压拉左耳,右腋张开,同时头向左转,左手则收回反手以手背贴于两肩胛间;吸气,同时用右手手指压拉左耳,头及右肘稍紧张,意念集中在右肘;呼气,放松;再右手放下,反手提起以手背贴在两肩肿间,同时左手收回提至后脑,用掌心贴枕部抱头,手指轻轻压拉右耳,左腋张开,头向右转;吸气,同时用左手手指压拉右耳、头及左时稍紧张,意念集中在左肘;呼气,放松。

  (8)三盘落地。

  左脚向左跨出一步,两手收回,左右分开,即成以下预备姿势:两脚开立,两脚距离比肩宽,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下。首先两腿呈半蹲式,腰背与头部保持正直,两手屈时翻掌向上,下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两腿再慢慢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9)左右伸拳。

  左手握拳,置于腰间,右手向左前方伸出,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圆,手划至前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

  (10)猛虎扑食。

  右脚向前跨一大步,屈膝成右弓步,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眼看前下方;吸气,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然后呼气,同时屈肘,胸部下落。随呼吸,两臂屈伸,上体起伏,作扑食状。

  (11)躬身。

  两腿开立,与肩同宽,两手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敲小脑后部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起;呼气时俯身弯腰,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

  (12)掉尾。

  两手提起,两掌向正前方推出,至两臂伸直为止,掌心向外;两手十字交叉,掌心向下,收回至胸前,两手分开;两掌向下推压,腰随掌向前弯曲,两腿保持挺直。两掌尽量下推,头稍抬起,两眼睁大,向前凝视;伸腰起立,两手同时上提、分别向左右屈伸手臂7次,两足顿地7次,结束全套练习。

  在练习易筋经时,要轻松乐观,心情舒畅。在练功前10分钟,要停止较剧烈活动,诱导思想入静;练功地宜安静,空气新鲜,衣着要松适,不能紧腰、束胸,不穿高跟鞋;在过饱、过饥时,均不可练功,练功前须排解大小便。本功法适用于年老体弱者锻炼,对于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血管病、关节炎等病亦有一定治疗作用。

 

 

#p#分页标题#e#

六字诀

 

 

 

  所谓六字诀是指在呼气时发出“嘘、呵、呼、丝、吹、唏”六个字的音,再配合吸气,来达到锻炼内脏,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六字诀是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正式提出的,他在《养性延命录》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气,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丝,皆出气也。”

  练六字诀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呼吸、式子、吐音;第二阶段转到处理意念、吐字出气流。练“嘘”字功,睁眼练,其他字可以闭目吐。每个字吐六次。吸气时鼓肚子,呼气时瘪肚子。吐字呼气,吐尽吸气,嘴呼鼻吸。

  预备功:头顶如悬,双目凝神,舌舐上鄂,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坐胯,双膝微屈,双脚分开,周身放松,大脑入静,顺其自然,切忌用力。

  (1)念“嘘”字治肝病。

  本功法对肝郁或肝阳上亢所致的目疾、头痛以及肝风内动引起的面肌抽搐、口眼歪斜等有一定疗效。

  练功时,两手相叠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女相反;两瞳着力,足大拇指稍用力,提肛缩肾。当念“嘘”字时,上下唇微合,舌向前伸而内抽,牙齿横着用力。呼吸勿令耳闻。当用口向外喷气时,横膈膜上升,小腹后收,逼出脏腑之浊气,大凡与肝经有关之脏器,其陈腐之气全部呼出;轻闭口唇,用鼻吸入新鲜空气。吸气尽后,稍事休息,再念嘘字,并连作六次。

  (2)念“呵”字治心病。

  本功法对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有一定疗效。

  练功时,加添两臂动作,这是因心经与心包经之脉都由胸走手。念“呵”字时,两臂随吸气抬起,呼气时两臂由胸前向下按,随手势之导引直人心经,沿心经运行,使中指与小指尖都有热胀之感。应注意念“呵”字之口型为口半张,腮用力,舌抵下腭,舌边顶齿。亦要连作六次。

  (3)念“呼”字治脾病。

  本功法对脾虚下陷及脾虚所致消化不良有效。

  练“呼”字功时,撮口如管状,唇圆如筒,舌放平,向上微卷,用力前伸。此口型动作,可牵引冲脉上行之气喷出口外,而洋溢之微波则侵入心经,并顺手势达于小指之少冲穴。循十二经之常轨气血充满周身。需注意的是,当念“呼”字时,手势未动之先,足大趾稍用力,则脉气由腿内侧入腹里,循脾人心,进而到小指尖端。右手高举,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按的同时呼气;再换左手高举、手心向上,右手心下按。呼气尽则闭口用鼻吸气,吸气尽稍休息作一个自然的短呼吸,再念“呼”字,共连续六次。

  (4)念“丝”字治肺病。

  本功法对于肺病咳嗽、喘息等症有一定疗效。

  练“丝”字功时,两唇微向后收,上下齿相对,舌尖微出,由齿缝向外发音。意念由足大趾之尖端领气上升,两臂循肺经之道路由中焦健起,向左右展开,沿肺的经脉直达拇指端的少商穴内。当呼气尽时,即闭口用鼻吸气。休息一会,自然呼吸一次,再念“丝”字,连续六次。

  (5)念“吹”字治肾病。

  本功法补肾,对肾虚、早泄、滑精等症有效。

  练“吹” 字功时,舌向里,微上翘,气由两边出。足跟着力,足心之涌泉穴,随上行之脉气提起,两足如行泥泞中,则肾经之脉气随念“吹”字之呼气上升,并入心包经。同时两臂撑圆如抱重物,躯干下蹲,并虚抱两膝。呼气尽,吸气之时,横膈膜下降,小腹鼓起,如上述四个字吸气时之动作,连续作六次。

  (6)念“唏”字理三焦之气。

  本功法对由于三焦气机失调所致耳鸣、耳聋、腋下肿痛、齿痛、喉痹症有效。

  练“唏”字功时,两唇微启,稍向里扣,上下唇相对不闭合。舌平伸而微有缩意,舌尖向下,用力向外呼气。两手心向上经由膻中向上托,过头顶,一边托一边呼气后,再由面前顺势下降至丹田。当念“唏”字之时,四肢稍用力,少阳之气随呼气而上升,与冲脉并而悬通上下,则三焦之气获理,脏腑之气血通调。

 

 

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民族遗产,它姿势优美,动作柔和,男女老幼皆宜,并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防治疾病,不仅我国人民喜练,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

  “太极”出自我国古代哲学论著《易经》的阴阳八卦学说,始见于陈搏、周敦颐的“太极图”,此图表示宇宙及万物都是由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的物质组成。“太极”寓有无限大和无限小的意义,具有圆(浑然一体)和远(辽阔无边)的特点,阴阳二气平衡,互根、消长,不断运动,无休无止。太极拳正是以这种理论为依据,讲求动静、阴阳。形体外动,意识内静。形动于外,则分虚实,运阴阳,拳路整体以浑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按太极图形组成各种动作;意守于内,以静御动,用意识引导气血运于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可见所谓“太极拳”,就是以“太极”哲理为依据,以太极图形组编动作的一种拳法。其形在“太极”,意在“太极”,故而得名。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经常打太极拳的人,较少发生脊柱老年性退行性病变,也就是脊椎骨增生或骨刺增生的较少(占25.8%),脊柱的活动度较好,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占85.7%  ;而不练太极拳的人,发生脊柱退行性改变的较多(占47.2%),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只占20.6%。

  其次,经常打太极拳的老人,血压平均值为130/80毫米汞柱,而不练太极拳的人则为154/82毫米汞柱。常打太极拳的老人血管硬化发生率较低,占37.5%,而不练太极拳的老人血管硬化率占46.6%。又比如做20次蹲下起来的运动试验,时常打太极拳的人,反应全部正常;而不练太极拳的人,有35%表现出心脏收缩无力。

  第三,能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由于打太极拳时,要求全神贯注,不存杂念,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故使大脑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大脑充分休息,消除机体疲劳。

  第四,能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这是因为练太极拳时要求气沉丹田,呼吸匀、细、深、长、缓,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这对保持肺组织弹性、增强呼吸肌、改进胸廓活动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均有良好作用。

  中医学认为,时常打太极拳之所以健身,是因为此项运动能畅通经络,培补正气。当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后,便产生腹鸣、指麻等体内行气现象,再坚持练习,到一定功夫便可通任、督、带、冲诸脉,同时增加丹田之气,使人精气充足、神旺体健。

  也正因为太极拳有上述众多的养生保健作用,所以,时常打太极拳对许多疾病有防治和康复作用,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后恢复期,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肺原性心脏病,中度神经衰弱,各种类型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神经官能症,老年性便秘,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非活动性肺结核等许多疾病。此外,由于打太极拳可以补益肾精、强壮筋骨、抵御疾病,所以经常坚持这项运动,能防止早衰,延缓衰老,使人延年益寿。

  打太极拳的要领: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指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从目前掌握的史料分析,太极拳由河南温县陈王廷于明末清初创造,其拳法深受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的影响,而戚式的《拳经三十二势》是依据明代十六家著名拳法综合编造的。可见,太极拳是吸收了民间拳法,由戚继光集其大成。陈王廷推陈出新而创造的。后经改编又派生出杨氏、孙氏、吴氏、武氏等各式太极拳。1956年国家体委根据杨氏太极拳整理编创了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其动作由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便于普及和掌握。下作简要介绍:

  (1)起势。

  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精神集中,呼吸调匀;左脚向左迈出一步,成开立步,与肩同宽;两臂慢慢向前抬起与肩平,掌心向下;两腿微屈下蹲,两掌轻轻下按。

  (2)左右野马分鬃。

  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同时上体微向左转,眼看左手;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再移至左腿,两手划弧,右手向左上划弧,放在左手下,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继续作向右转身动作,动作与上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3)白鹤亮翅。

  身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右手向左下划弧至左手下,两手掌相对成抱球状;右脚前进半步,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变虚步,脚尖点地;同时身体微向右转,两手向右上和左下分开,右手上提至头部右前方,掌心向面部;左手下落至左胯旁,掌心向下,两眼平视前方。

  (4)左右搂膝拗步。

  ①右手从体前下落,由下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肩部外侧,臂微屈,与耳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起由左向上,向右下方划弧至右胸前,手心向下;同时上身微向左再向右转,眼看右手。

  ②上身左转,左脚向前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右手屈回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左手向下由左膝前搂过落于左胯旁;眼看右手指。

  ③上身慢慢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随即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上,右脚向左腿靠拢,脚尖点地;同时,左手向外翻掌由左后向上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转体向上向左下划弧落于左肩前,手心向下,眼看左手。

  ④与②同,但左右相反。

  ⑤与③同,但左右相反。

  ③与②同。

  (5)手挥琵琶。

  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向前跟进半步;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体稍向右转,左掌由下向左,向上划弧,掌心斜向前下方,高与鼻平;右手收回放在左臂肘部里侧,掌心斜向前下方。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眼看左手。

  (6)左右倒卷肱。

  ①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平举,臂微屈;左手随之翻掌向上,左脚尖落地,眼随着向右转体,先看右方,再转看左手。

  ②右臂屈肘回收,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手回收经左肋外侧向后上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之再翻掌向上;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左后侧方退一一步,脚尖先着地,然后慢慢踏实,重心移至左腿上,成右虚步;眼随转体左看,再转看右手。

  ③同②,但左右相反。

  ④同②。

  ⑤同②,但左右相反。

  (7)左揽雀尾。

  身体右转,左手经腹前向右下划弧、掌心向上;右手翻掌向下,右臂微屈,两手掌心相对成抱球状。同时右脚尖微向外撇,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神顾及右手。

  身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同时左肘微屈,以左前臂外侧和手背向左侧弧形(手朋)出,左掌高与肩平,掌心向后;右手下落至右胯旁,掌心向下。眼神顾及左手。

  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之前伸,掌心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左上前伸至左腕下方,然后两手下捋,身体以腰为轴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两手下捋经腹前向右后方划弧,直至右手掌心向上与肩平,左手掌心向后,左臂平屈于胸前。眼神顾及右手。

  身体微向左回转,右臂屈时收回,右手置于左手腕里侧,双手同时向前挤出,左掌心向后,右掌心向前。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眼神顾及双手。

  左手翻掌向下,右手向右前伸与左手平,掌心向下,两手向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跷起。两臂屈时回收至胸前,两手掌心向前下方,然后两手向前上方按出,手腕高与肩平。同时左腿前弓成左弓步。两眼平视前方。

  (8)右揽雀尾。

  身体后坐并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里扣;右手先向右然后向左下划弧至左腹前,掌心向上;左臂平屈于胸前,掌心向下,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同时重心再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神顾及左手。其下动作与左揽雀尾相同,惟左右相反。

  (9)单鞭。

  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尖里扣;同时身体左转,两手在体前向左划弧,左臂至身体左侧平举,手心向左,右手至左胁前,手心向后上方,眼看左手。

  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右转,左脚向右脚靠拢,脚尖点地;右手随转体向右上方划弧,至右侧时变钩手,臂与肩平;左手自下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视线随右手移动。

  上体微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脚跟着地;同时左手随上体左转而经面前向左划弧,右脚跟后蹬稍外展,重心逐渐移向左腿,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左掌慢慢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右臂成幻手在身体右后方,与肩同高。视线随左手移动,眼看左手。

  (10)云手。

  ①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身体渐向右转,左脚尖里扣;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向里,同时右手变掌,手心向右前,眼看左手。

  ②上体慢慢左转,身体重心随之逐渐左移;左手由脸前向左侧运转,手心渐渐转向左方;右手由右下经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脚靠近左脚,成小开步(两脚距离约10~20厘米);眼看右手。

  ③上体再向右转,同时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后;右手向右侧运转,手心翻转向右,随之左腿向左横跨一步;眼看左手。

  云手左右各三次,其下:

  ④同②解。

  ⑤同③解。

  ③同②解。

  (11)单鞭。

  上体右转,右手由面部前方向右划弧,至身体右侧,翻掌变幻;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向内;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点地,眼看左手。上体微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身体重心移向左腿,左手慢慢翻掌,向前推出。

  (12)高探马。

  右脚前进半步,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掌着地成虚步。同时右勾手变掌,两手掌心翻转向上,两肘微屈,两眼平视前方。身体微向左转,右手经右耳侧向前推出,掌心向前与眼同高;同时左手收至左侧腰际,掌心向上,左臂微屈,眼神顾及右手。

  (13)右蹬脚。

  左手掌心向上,前伸至右手腕之上,两手交叉,手背相对,随即向两侧分开,向下划弧;同时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身体重心渐渐移至左脚,右脚跟进至左脚内侧;两手继续划弧,交叉合抱于胸前,手心向后;两臂左右分开划弧,平举,手心向外,同时右腿屈膝提起,向右前方慢慢蹬出,眼看右手。

  (14)双峰贯耳。

  右腿收回,膝盖提起,左手由后向上向前下落,右手心也翻转向上,两手同时向下划弧分落于右膝盖两侧,手心均向上;右脚向右前方落下变成右弓步,同时两手下垂,慢慢变拳,分别从两侧向上向前划弧至脸前成钳形状,拳眼都斜向后方,眼看右拳。

  (15)转身左踏脚。

  左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左转,右脚尖里扣;同时两拳变掌,由上向左右划弧分开平举,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身体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由外圈向里圈划弧合抱于胸前,左手在外,手心均向后;眼平看左方。

  两臂左右划弧分开平举,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时左腿屈膝提起,左脚向左前方慢慢蹬出;眼看左手。

  (16)左下势独立。

  ①左腿收回平屈,右掌变勾手,左掌向右划弧至右肩前;眼神顾及右手。

  ②右腿屈膝下蹲,左腿向左后方伸出成左仆步,左手下落,眼神顾及右手。

  ③身体左转,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外撇,随即右脚尖里扣,右腿后绷,左腿前弓;左手从左腿内侧划弧上抬成立掌,掌心向右,同时右手旋时将勾手置于身后,眼神顾及左手。

  ④右腿提前平屈,脚尖自然下垂;右勾手下落变掌,由后下方向前摆出,屈臂立于右腿上方,肘膝相对,掌心向左;左手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眼神顾及右手。

  (17)右下势独立。

  ①右脚落于左脚前,左脚以脚掌为轴向左转,身体亦随之转动,右手随身体转动向左侧划弧,至左肩前,手心斜向后方;同时左手后平举变勾手,眼看左手。

  ②以下动作与“左下势独立”的②、③、④相同,但左右方向相反。

  (18)左右穿梭。

  ①身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前落地,脚尖外撇,右脚跟离地,两腿屈膝成半盘式;同时两手在左胸前成抱球状(左上、右下),然后右脚收到左脚的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前臂。

  ②身体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屈膝弓腿,成右弓步;同时右手由脸前向上举并翻掌停在右额前,手心斜向上;左手先向左下再经体前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③身体重心后移,右脚尖略向外撇,随即身体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跟进停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在右胸前成抱球状(右上、左下),眼看右前臂。

  ④同②,只是左右相反。

  (19)海底针。

  右脚向前跟进半步,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身体稍向右转,右手下落经体前向后,向上健时至肩上耳旁,再随身体左转,由右耳旁斜向前下方插出,掌心向左,指尖斜向下;与此同时,左手向前、向下划弧落于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前下方。

  (20)闪通臂。

  上身稍向右转,左脚向前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右手由体前上提,掌心向上翻转,右臂平屈于头上方,拇指朝下;左手上起向前平推,高与鼻尖平,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21)转身搬拦捶。

  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里扣,身体向右后转,重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右手随转体变拳,自右向下经腹前划弧至左时旁,拳心向下;左手弧形上举至左额前,掌心向外;两眼平视前方。

  身体右转,右脚收回后再向前迈出,右脚尖外撇,右拳经胸前向前方翻转撇出,拳心向上;左手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眼神顾及右手。

  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向前迈一步;左手上提经左侧向前平行划弧拦出,掌心向前下方,同时右拳收到右胯旁,拳心向上,眼看左手。

  左腿前弓,右拳向前方打出,拳眼向上,左手附于右前臂里侧,眼神顾及右手。

  (22)如封似闭。

  右手边翻掌边由左腕下向前伸出,右拳同时变掌,待左手行至右手背处时,两手分开,与肩同宽,手心向上,平举于体前;

  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同时两臂屈时、两掌翻转向下、收至两肋前;右腿自然伸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时两手向前上方推出,手心向前,与肩同宽,眼看前方。

  (23)十字手。

  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里扣,向右转体。右手划弧至右侧,与左手成两臂侧平举,两臂微屈,同时右脚尖略外撇,成右弓步;眼神顾及右手,随即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尖里扣,然后右脚向左收回,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手向下经腹前向上划弧交叉于胸前,右手在外,两手掌心向后;两眼平视前方。

  (24)收势。

  两手向外翻掌,手心向下,两臂慢慢下落,停于身体两侧,眼看前方。

 

 

 

 

 

 

 

 



运动后膝盖肿是什么原因呢

平时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因姿势或动作的不到位,运动之后膝盖肿,有时走路都会疼,特别是下楼梯时都会感觉走路吃力,大腿不能弯曲,小腿里面有点胀,那么运动后膝盖肿是什么原因呢?相信刚开始运动的小伙伴们都会有这种感觉吧,但是一个星期之后膝盖肿就会开始消失,下面我们针对运动后膝盖肿了解下吧。

  1、脂肪垫劳损脂肪垫充填于膝关节前部的间隙,有加强关节稳定和减少摩擦的作用。脂肪垫劳损的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外伤或者是长期摩擦引起脂肪垫充血、肥厚并发生炎症,与髌韧带发生粘连,从而使膝关节活动受限。这种损伤多发生于经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运动较频繁的30岁以上人群。患者会觉得膝关节疼痛,完全伸直时疼痛加重,但关节活动并不受到限制。劳累后症状明显。

  2、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损伤是运动员的一种常见损伤,在下肢负重,足部固定,膝关节微屈时,如果突然过度内旋伸膝或外旋伸膝(例如排球运动中,队员在防守时突然转身鱼跃救球的动作),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损伤会有明显的膝部撕裂感,随即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走路跛行。关节表现出肿胀和滑落感,并且在关节活动时有弹响。

  3、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膝关节滑膜是组成膝关节的主要结构之一。滑膜细胞分泌滑液,可以保持关节软骨面的滑润,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由于外伤或过度劳损等因素损伤滑膜,会产生大量积液,使关节内压力增高,如不及时消除,则很容易引起关节粘连,影响正常活动。患者会感觉膝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滑膜有摩擦发涩的声响。疼痛最明显的特点是当膝关节主动极度伸直时,特别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运动时,髌骨下部疼痛会加剧,被动极度屈曲时疼痛也明显加重。

  4、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种病症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居多。超重负荷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膝关节会肿胀而疼痛,有时活动关节会有摩擦音。膝部可能出现内翻畸形并伴有内侧疼痛。

  5、膝关节韧带损伤膝关节微屈时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如果此时突然受到外力导致外翻或内翻,则有可能引起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临床上内侧副韧带损伤占绝大多数。以这种损伤为例,患者会有明确的外伤史,膝关节内侧疼痛、压痛,小腿被动外展时疼痛加剧,膝内侧有肿胀,几天后会出现瘀斑。膝关节活动会受到限制。

  以上就是针对运动后膝盖肿是什么原因呢的讲解,在日常生活中,运动后膝盖肿是因为剧烈运动及动作不到位导致的,运动后膝盖肿疼一定要注意休息,短期内不要做剧烈的运动及不要干重的体力活动,注意营养的补充,建议食补比较好,保持好的心态,长期肿建议去医院检查。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