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煎糊了应该怎么办?_为什么煎胡的中药不能喝呢

由网友(我想你了,但是不想打扰你)分享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西医对人们的影响也很大,现在人生病一般都采用西药的方法,主要是由于西药治病比中药快。但是还是有那么一些人很多人在喝中药的时候,都不知道中药里的一些小窍门,就拿煎药来说,煎药的过程有很多的学问,有些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所以要多注意下,一下是煎药的一些小技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吗,大家要牢记在心。  煎中...



药煎糊了应该怎么办?

随着社会的进步,西医对人们的影响也很大,现在人生病一般都采用西药的方法,主要是由于西药治病比中药快。但是还是有那么一些人一直坚持着中药治病,中药买回家都是要煎的,有时候掌握不了火候很容易把药煎糊了。毕竟药都是用自己的辛苦钱买来的,药煎糊了该怎么办呢?

中医专家揭示,对于煎干尚未煎糊的药物,重新加水适量,稍煮片刻,仍可服用。但是煎糊的药物成分遭到了破坏,疗效也因此降低。

有些药物煎糊以后,产生了其他功效,如荆芥是解表药,煎糊以后变成了荆芥炭,失去了解表作用,反而产生了止血效能;还有如蒲黄用于活血,而煎糊后蒲黄炭则止血,作用恰恰相反。

煎药应当注意水量、火候、时间,以免煎干甚至煎糊。一旦煎糊的中药,千万不要服用,干脆倒掉重新买一服。如果继续服用失去药效的药物,不仅不能治病,而且还会耽误病情;至于服用了药性改变的药物,药不对症,则会加重病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1.先煎:即延长煎煮时间10-15分钟或更长时间。包括有效成分不宜煎出的矿物、贝壳药类,如磁石、牡蛎等;须久煎去毒的药物,如附子、川乌有毒,均应先煎;治疗特殊需要,如大黄久煎泻下力缓,欲减其泻下力则应先煎。

2.后下:即缩短煎煮时间。

3.包煎:花粉、细小种子及细粉类药物应包煎,因其易漂浮在水面,不利煎煮。

4.另煎:少数价格昂贵的药物须另煎,以免煎出有效成分被其它药物的饮片吸附,如人参、西洋参等。此外,据临床治疗需要也可另煎。

5.烊化:即溶化或熔化。

6.冲服:有些入水即化的药或原为汁液性的药,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

7.煎汤代水:如灶心土。

对于药糊了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糊药最好不要再继续食用了,糊药很容易对身体产生危害。这一点一定要记住

在煎药的时候大家为了防止煎糊,完全可以把火调小一点,慢慢的剪,这样能让药性慢慢的融合哦。



掌握如何煎药加水充分发挥药性

 

导语:随着社会群众跟政府对中医的重视,人们对中医养生也是更加的喜爱。虽然现在社会的各项设施都很发达,因为我们各种各样的原因养成了什么都可以让别人代劳的习惯,比如做饭、家务,包括一些年轻人不喜欢把家里弄得有不好闻的味道,因此医院有提供煎药的服务。但是毕竟实在外面煎药,跟我们自己亲自操作的还是有差别。因此我们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应该自己来煎药,但是煎药是加水应该如何控制呢?

 

煎中药决不能加热水。同理,煎中药前应将药物浸泡一段时间,使水能渗透到药物的内部组织,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但切不可用热水,只能用冷水。

 

 

中药汤剂以水为溶媒,加水量的多少,应以药物的性能、体积、吸水量及所需的治疗药量等为依据而定。若加水量过多,药物浓度过低,药汁太多,则疗效受影响;加水过少,不仅难以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还容易煎焦,既浪费,又可引起相反的效果。今荐介3种加水方法,供择用。

 

1.传统加水法:将中药置于砂锅内,用手将药摊平,然后加入高出药面3~4厘米(小拇指高)的水。此方法最为简单方便,使用最多,但是准确度稍差。

 

2.量器加水法:即采用量杯或量筒加水,按不同的治疗药物及其头煎、二煎加不同量的水。上海市药材公司规定各类药煎煮的加水量为:调理、滋补药,头煎700-900毫升,二煎400-450毫升;一般药(凡是以治疗各种疾病为主的中药),头煎500-700毫升,二煎300-350毫升;解表治感冒药,头煎400-600毫升,二煎280-300毫升。此法比传统加水法准确,但是,若遇到药物量多时,加水量则显得少些。



煎药的误区-别再忽略了煎药的方法

中药配药繁多复杂,连煎药的过程也是如此。武火,文火夹杂着熬药,有的药物要先放,有些则后方,有些药熬制之时要加入药引子,诸如此类等等。这些熬药的特殊过程我们知道多少呢?

《伤寒论》对药物的煎煮方法十分重视,其煎药方法除了常见的先煎、后下、烊化、对服之外,还有一些更特殊的煎药方法,这些特殊的煎药方法广大中医师在处方医嘱时常常被忽略,而影响到中医汤剂疗效的正常发挥。

1.加酒同煎法如炙甘草汤,原方要求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同煎。佐清酒同煎目的在于借酒行气血、通经络、和阴阳,助行药势、宣痹通阳。尤其在补阴剂或气血双补剂中加酒能够通行药性,达到补而不滞之目的。炙甘草汤是治疗气虚血少之脉结代、心动悸的常用方剂,在煎药的同时加入清酒,不独增强通心阳、推动血行之作用,而且还使诸养阴药滋腻之性得清酒而消除。此外酒还是一种很好的溶媒,加酒同煎,方剂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最大限度的溶出。笔者在10年前用炙甘草汤治疗数十例老年心动悸、脉结代、少气少苔患者,收效惘然,遂在活血化瘀、通阳益气等治法及方剂中变来变去,在越变越乱自己更加纳闷之余,又回过头来翻阅《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发现忽略了原方中的加酒同煎法,令自已遗憾不已!从此以后,再遇心动悸、脉结代患者,或被西医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处以炙甘草汤时,据脉症情形必告知加入50~250ml数量不等的黄酒同煎,始从仲师方中体会到了炙甘草汤在临床实例应用中的“鼓桴之效”。

2.加蜜同煎法如陷胸丸,以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仲师在方中加蜜之目的有四一是为了缓和陷胸丸的峻烈药性变峻下为缓攻二是取其和中之效,顾护胃气三是取其甘润缓急之功,辅佐主药发挥作用四是取甘以矫味。《本草纲目》云“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 “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和营卫、润五脏、通三焦、润脾胃”。今天有些医师在处方时往往舍蜜不入,使方剂疗效不能尽最大限度的发挥,甚为遗憾。

3.米熟则汤成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等。这些方后均注有“米熟成”,米熟则汤成,目的在于取稼穑之品粳米甘平之性,在补养脾胃、顾护脾肺之阴的同时,缓其方中其它药物之寒降性能,使药性在中上焦持久地发挥治疗效用。由于粳米是一味药食两用、以食为主的品种,属多数药房、药店配方“断档”饮片,医师处方、药师配方时只是告知病家或患者从自家的米袋中抓出“一撮”放在它药中一起煎煮,在处方或配方有粳米的处方时,“抓一撮大米放入”成了医师或药师们的“口头禅”,很少有医师或药师告知病家或患者“米熟汤成”这个煎煮的“度”!

中药的神奇,不仅仅在于用药的配方,更在于对每一个病人的辩证论治和熬药时候对每一种药性的准确把握,什么药是需要通过药引子来通达药性的,什么药是走散之性,是需要后放的,这些都需要牢记于心。



如何煎药?正确的煎药方法很重要

煎药的方法很重要。只有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才能让药效真正地发挥出来。明代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这句话的意思是,服用汤药的时候,药材好是一个方面,但是如果不注意水量、火候等,药材也发挥不出最好的功效来,那么如何煎药呢?下面介绍一下煎药时的注意事项。

第一,煎前的浸泡不能少。当你把中草药买回来后,先要用干净的冷水浸泡20~30分钟。如果全是花、叶等质地比较疏松的药物,那泡20分钟就可以了。如果是根、茎、种子等质地比较坚硬的药材,那就得泡30分钟左右了。煎药前的充分浸泡,可以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快速溶出。

第二,煎药的工具最好用沙锅。因为沙锅受热相对均匀,导热较慢,保温效果好。很多不懂得煎中药的人用金属器具煎药,但是往往一不小心就把水熬干了,这主要是因为金属器具导热性较快。

不用金属器具熬药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用金属器具熬药可能会导致金属与药材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有毒物质,吃金属器具熬出来的药物可能还会对我们的肝、肾造成损害。

第三,加水要有度。我见过很多人熬药,熬好后汤药特别多,能盛满满一大碗。中药本来就苦,喝药的人更是痛苦无比。所以煎药的时候加水太多,反而会使汤药的浓度变低,反而降低药力。一般情况下,草药重量低于90克,加300毫升水就足够了。如果草药的重量超过90克,甚至更多,只要加水超过草药表面3~5厘米即可。不管加多少水,只要熬出来的汤药在200毫升左右即可。

第四,控制火候很重要。在汤药沸腾以前,要用“武火”,也就是大火,这时候用大火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水快速沸腾。等汤药沸腾后,就要换成“文火”,也就是小火了。文火的火候很重要,它的作用是使水分缓缓地蒸发,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溶出。文火的度也很好把握,煎的时候只要使药物处于微微沸腾的状态就可以了。

第五,注意煎药的次数和时间。煎药的时候,一定要煎够两次,这是不能偷懒的。因为有研究表明,第一次煎药,俗称“头煎”,药效大约可以溶出40%25左右,第二次煎药,俗称“二煎”,可以溶出30%25左右。然后把两次熬好的药汁混在一起,早晚各服一半,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另外,在煎药的时间上也是有窍门的。如果是滋补药,这类药多是植物的根茎、果实,动物的壳、角等,像常见的党参、白术、龟板、鹿角等,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煎的时候时间要长一些,头煎45分钟左右,二煎30分钟左右即可。如果是一般药材,头煎30分钟、二煎20分钟左右即可。还有一些发汗解表的药,这类药多是叶、花、草等,像桑叶、菊花等,这种类型的药头煎20分钟、二煎1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只要大家在煎煮中药的时候,注意到以上五点,就能充分地利用中药当中的有效成分,帮助自己吸收充足的药效。



熬中药可不可以中途加水

中医是我们国家一种比较传统的治疗方法,已经有了非常悠久的历史了,也是广大群众比较信赖的治疗方法,看中医就需要吃中药,但是中药又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熬制才能食用,而且中药的熬制也是有一定的讲究,对于水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都是有一定要求的,那么熬中药可以中途加水吗?

煮中药放多少水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治疗,然后根据不同的疾病以及不同的症状采取不同的中药,这就要求必须要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这些都直接关系到了药效。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说说煮中药放多少水最合适,一起来看看吧!

在熬煮中药之前,最好能够将药物用清水清洗干净之后进行浸泡,并且加水量应该能够将药材浸没,最好能够高出大约三厘米是最好的。

实践证明,在煎煮中药之前,浸泡药材的水温最好能够在四十摄氏度到五十摄氏度之间,这样能够令水分缓慢的深入药材组织之中,这样药材的结构就会变得疏松膨胀起来,能够更好的溶解,药材之中的有效成分也能够更好的煎出。

1、时间

浸泡药材的时间是不一定的,最好能够根据药材的不同来决定。如果是属于质地比较松的,例如花、叶子以及草类的药材,那么浸泡半个小时就可以了;如果是生长时间比较长的植物根茎以及皮类的药材,那么最好能够浸泡一个小时。

2、器皿

在煎煮药材的时候,最好能够选择砂锅来进行煎药,千万不能够选择铁锅或者是铝锅。这是因为在煎药的过程之中,药物之中的一些成分容易和金属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这就有可能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者是降低药效,这都是不利于达到治病的目的。

3、水量

煮中药加水一定要适量,一般药物在头一次煎煮的时候加水应该在300ml~500ml之间;第二次煎药加水则应该在250ml~300ml之间。如果是属于滋补类的药物,那么加水的时候应该适量的增加一些,第一次应该在700ml~1000ml之间,第二次则应该在400ml~600ml之间。不过总而言之,无论是哪一种的药物进行煎药,每次都应该将水煎煮到大约150ml的时候就可以了。

煮中药放多少水,最好要根据药效来判断,这样才能够令中药发挥最大的价值。另外,在煎药的过程中,水质也是具有一定要求的。应该选择一些清澈没有杂质的水,例如泉水。井水以及自来水都是不错的选择。在煎药的过程中,时间的长短。煎药的水分多少等等都会影响药效,所以一定要特别的注意。

4、火候

在煎煮药物的时候,火候的掌握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开始的时候应该使用温火,水煮开之后变成小火。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煎药的过程中不能够频繁的揭开盖子,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气味走失减少药效的会发。

一般情况下,药物煮开之后继续煎煮大约15分钟就可以了;而滋补类的药物则需要在煮开之后继续煎煮大约半个小时,这样能够有效的促进有效的成分煎出,大大提高药效。

煮中药注意事项

1、煎药器皿的要求。想要获得一个好的中药效果,那么煎煮的器皿也是具有一定要求的。中药的效果以及质量和煎煮的器具具有密切的关系,最好的是选择砂锅、瓦罐以及搪瓷的,千万别使用铁器、铜器或者是铝制品进行。

2、如果需要使用到包煎,那么最好选择一些纯棉的纱布进行;

3、煎药的方法,一般都是选择大火烧开,然后小火煎煮半个小时左右,滤除药液之后进行第二次的煎煮;

4、一般的中医都是需要温服的,如果在服药之后出现恶心想吐的情况,那么可以适量的服用一些橘子皮或者是生姜,能够有效的防止呕吐;

5、饭后服药,这样才能够更加有利于身体的吸收;

6、相比于西药来说,中药治疗的时间比较长,并且服用起来也会更加的麻烦。但是,中药能够调节人体之中各个器官之间的功能,从而从根本上保健身体、治疗疾病。服用中药一定要注意坚持,这样才能够令我们的身体恢复健康,半途而废是非常不正确的。

关于熬中药可以中途加水吗这个问题,以上给大家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中药是属于我们国家的一项文化,虽然现在的西医变得非常的发达,但是还是有很多朋友喜欢用中医治疗的方法,所以我们对于中药的熬制知识应该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药效。



走出三大误区别再为“喝”伤脑筋!

和吃一样,喝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小觑。以下3个呼声颇高的饮品认知误区,大家可要睁大眼睛,仔细分辨啦。

1、高钙牛奶更补钙?

很多消费者会选择喝牛奶来补钙。在选择产品时,不少人会迷信高钙奶,认定高钙奶的补钙效果更好。这是真的吗?

其实牛奶本身就是高钙食物,普通牛奶的钙含量约为90-120毫克/100毫升。高钙奶是在以普通牛奶为原料的基础上人为地添加了一些钙质,其钙含量一般为120毫克/100毫升。增加的这部分钙量不会对产品功能造成明显差异,且很多时候人体对人工添加钙质的吸收效果也没有牛奶本身的钙好。

2、汽水是骨骼大敌?

很多人都喜欢在天热时喝上一罐汽水,但网络上又盛传汽水伤骨,说喝汽水会阻碍钙质的吸收。这种说法可信吗?事实上,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足以表明汽水对骨骼健康有不利影响。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还列出了导致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其中主要损害骨骼健康的原因是食物中钙的缺乏(尤其是在青少年时代)、女性激素变化以及缺乏锻炼。所以,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而言,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情况下,适度饮用汽水不会直接损害骨骼,也不会直接导致骨质疏松。

3、豆浆与牛奶天生相克?

据说豆浆和牛奶是天生相克,这是真的吗?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豆浆含有一种叫 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物质,它会阻碍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耐热性很差,所以只要经过适当的烹调加工(豆浆沸腾之后再小火加热8分钟),活性就会大大降低,也就不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



头晕眼睛模糊是怎么回事?千万别再忽略了

当我们长时间用眼过度的时候,会发现眼睛变得模糊,这可能是正常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就会好转,但有的人眼睛模糊的同时还伴随头晕的症状,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1、眼病

导致视力模糊和视觉扭曲的任何眼睛疾病,都会造成头晕感觉。例如,近视,远视和老花眼的人偶尔会伴随视力模糊出现头晕目眩感。白内障是另一种造成头晕和视力模糊的常见眼病。甚至与怀孕有关的视力变化也会引起视觉扭曲和头晕。尽管有些导致头晕的视力变化并不说明存在严重健康问题,但在视力发生变化时尽快看医生很重要(尤其是突然变化)。

2、心血管疾病

流向大脑的血液减少也会引起头晕和视力模糊。如果突然发生,通常还有马上晕倒的感觉。心力衰竭的人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特别是突然站起时。心脏病发作也会诱发这种症状。有些类型的心脏瓣膜和心率问题也会引起类似症状。由于过热,长期呕吐或腹泻造成的脱水也会导致伴随低血压的头晕和视力模糊。此外,特定降压药和心脏病药物也会导致这些症状。

3、神经系统疾病

许多疾病会影响涉及视力的神经和脑中枢,造成视力模糊和头晕。严重损伤,中风,或大脑血管破裂会导致突发症状。大脑和周围组织感染也会诱发这些和其它神经系统症状。肿瘤和多发性硬化症等慢性脑病往往会造成更多微妙的临时症状。

4、系统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会在血糖水平特别高时也会出现这些症状。严重贫血会因为输送给大脑的氧气和血液减少,而导致头晕和视力模糊。甲状腺问题,肾上腺疾病和严重肾病等健康问题有时也会造成视力模糊和头晕眼花。



煎鸡蛋怎么不粘锅,这些煎蛋你吃过吗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煎鸡蛋时总会出现粘锅现象,很是烦人。其实要想不粘锅可以在平底锅放足油,油微热时蛋下锅,鸡蛋慢慢变熟,外观美,不粘锅。

一、怎么煎荷包蛋不粘锅

1、煎荷包蛋时,在蛋黄即将凝固之际浇一点冷开水,会使煎出的蛋又黄又嫩。

2、煎鸡蛋时,在平底锅放足油,油微热时蛋下锅,鸡蛋慢慢变熟,外观美,不粘锅。

二、酱油水荷包蛋

用料:

鸡蛋/生抽/糖/葱/油

做法:

1. 在小碗中倒入生抽和水,大约为1:2的量,再加一勺糖,调匀

2. 在平底锅中倒入一点油,烧热后打入鸡蛋

3. 让鸡蛋在锅中自然定型,底部有点变焦后,倒入兑好的酱油水,烧几分钟

4. 最后撒点葱花

三、无油1分钟荷包蛋

用料:

鸡蛋

做法:

1.鸡蛋放在小碟子上,蛋黄用牙签戳几下

2.中低火,先20秒,看情况,再10秒一加,一般加2次就ok了,喜欢溏心的就少个5秒。

小贴士

每家微波炉功率不同,所以自己多试两次就知道了,关键一定不能用高火,即使没抹油也不粘底,用边缘锋利点的调羹一挑,蛋就可以与盘子分开了。

微波炉温度参考:约70度的火,以上方法出来正好蛋黄刚结起来的状态,是我最喜欢的状态 一般就是选择中火档。

四、泰酱荷包蛋

荷包蛋与泰式甜辣酱相遇,立马碰撞出不一样的风味,色泽诱人,美味缠舌,让人欲罢不能,让你感受和以住不一样的异国风味。

用料:

农家鸡蛋 2个、泰式甜辣酱 2汤匙、生抽

做法:

1.材料备好

2.不粘锅里刷上一层薄油

3.开小火,把煎蛋模具放到锅里,然后把鸡蛋打入模具中

4.煎至蛋白凝固时,用小刀沿着模具转一圈,取出煎蛋模具

5.翻另一面煎成焦黄

6.然后淋上生抽和泰式甜辣酱即可开吃



煎鲫鱼的做法 煎鲫鱼要领分享

鲫鱼是鱼鲜市场上非常常见的一种鱼,鲫鱼营养价值高,且价格实惠,普遍受到百姓的爱戴。鲫鱼的做法很多,除了煲汤外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煎了。鲫鱼煎后肉质更加紧实,再配以特色酱料后滋味更足。煎鲫鱼的做法一般集中在干煎和香煎两种,只要掌握要领,相信大家可以快速学会。

一、干煎鲫鱼

食材准备:鲫鱼,面粉,葱蒜,芝麻,花椒粉,料酒,酱油,盐,糖,鸡精。

方法步骤:

1、将鲫鱼去掉内脏,洗净划上刀口,葱姜切末;

2、然后在鲫鱼上放入料酒,盐,鸡精,糖,酱油,葱姜末腌15分钟;

3、鱼腌好后两面均拍上面粉,然后放入热油锅中煎至两面金黄;

4、装盘后趁热撒花椒粉,盐和糖即可。

二、香煎鲫鱼

食材准备:黄花鱼,玉米粉,料酒,调理粉,葱,姜,蒜,植物油。

方法步骤

1、将黄花鱼取内脏后洗净,切刀痕;

2、将鱼放入盆中,加葱,姜,蒜,料酒,盐腌1小时左右;

3、将鱼取出,放入玉米粉中,使之两面均沾上玉米粉;

4、起锅,烧油,放入沾粉的黄花鱼,炸至两面金黄即可出锅。

三、煎鲫鱼的要领

1、煎鲫鱼之前鱼要沥干水,或者拍上粉;

2、热锅冷油,油热以后再下入鱼煎;

3、鱼下锅后不要急于翻动,待其慢慢变黄在翻面;

4、如果翻面不好翻,可以先关火,待其冷一下在翻面;

5、这样煎出来的鱼会比较完整,不破损。



熬中药多长时间最好呢

中药是我们平时经常会用到的,主要是在生病后或是需要调理身体的时候吃到,有好多的朋友主要是会在熬药的时候感觉到头疼,主要是不知道熬中药要多长时间,这样的情况一般要根据自己药物的情况来决定的,一般差不太多,通过下面的介绍,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熬中药要多长时间,希望对朋友们有帮助。

中药放入容器后,加水是一个关键,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主要溶液,如水过多则药汁过多,药汁浓度降低,加水过少,不仅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而且容易干锅或药物焦化。正确的方法应该将药物放入砂锅内后将药物摊平,然后加水高出药面3~4厘米(二横指左右)即可。

中药放完水后,不要立即煎煮,应先浸泡20~30分钟,使药物湿润变软,质介破裂,有效成分就会尽可能被煎出。煎药时的火候和时间亦非常重要。煎药初时用大火(即武火), 待煮沸后应用小火(即文火)慢煎,以药汁沸腾而不溢出为度。煎药的时间应根据药的性质及作用来定。如滋补药其性厚实,滋腻性浊,会有大量营养物质不易煎透,故时间宜长。头汁一般水沸后煎40~60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30分钟。又如发汗解表药,其性散发,含挥发油多,不宜久煎。头汁水沸后煎10~15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5~10分钟即可。一般治疗用药头汁水沸后煎30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20分钟即可。煎煮药时应该把锅盖盖好。但头汁和二汁一般不少于400~500毫升(约一小碗)。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熬中药要多长时间,在熬药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水的多少,如果水太少了有可能造成糊的情况,这一定要注意避免,糊了的药是不能喝的,而且熬出来的药也不能太多了,太多了在喝的时候就会感觉到特别费劲。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