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锅盛食物应讲究科学_宝宝补钙应讲究科学

由网友(我是修行千年的板蓝根.)分享简介:厨房中的厨具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如果利用得不好,有可能会伤害身体。比如,有些铝制品的锅是不能长期用来盛饭菜的,炒菜生活中,我们会见到很多妈妈为宝宝的营养焦头烂额,因为她们都不知道该怎样给宝宝充足的营养,很多宝宝出现缺钙、贫血等情况,因此很多妈妈会选购一些补钙的奶粉或辅食。然而,市面上冲刺着的补钙产品各种各样,到底...



铝锅盛食物应讲究科学

  厨房中的厨具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如果利用得不好,有可能会伤害身体。比如,有些铝制品的锅是不能长期用来盛饭菜的,炒菜最好用铁锅等,每一样厨具,功能不一样,价格区别也是很大的,因此,大家一定不要为了贪图便宜就买一些劣质的餐具。

  切忌用铝锅忌长期盛饭菜,以免影响人的骨骼、牙齿等的生长发育。

  铝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空气里很容易氧化生成氧化铝薄膜。氧化铝薄膜不溶于水,却能溶解于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盐也能破坏氧化铝。如果将汤、菜长期放在铝制容器里,不仅会毁坏铝制品,而且汤菜里会溶进较多的铝分子。这些铝分子和食物发生化学变化,生成铝的化合物。

  长期吃含有大量铝和铝化物的食物就会破坏人体中正常的钙、磷比例,影响人的骨骼、牙齿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同时还会影响某些消化酶活性,使胃的消化功能减弱。所以,铝锅忌久盛饭菜。最好也不要使用铝锅炒菜或烧汤。

  切忌用各类花色瓷器盛作料,尽管好看但对身体有害

  作料最好以玻璃器皿盛装。花色瓷器含铅等致癌物质。随着花色瓷器的老化和衰变,图案颜料内的“氡”对食品也会产生污染,对人体有害。

  切忌用金属容器盛酸性饮料,当心发生化学反应,引起食物中毒

  酸性饮料与金属容器(铁、铝、铜等)接触,会发生化学反应,使金属物质溶于饮料之中。一旦喝了这种饮料,就会引起化学性食物中毒,出现头痛、恶心。腹泻等症状,而柠檬水、橘子水、酸梅汤等饮料酸度都很高。因此,金属容器忌盛酸性饮料。

  切忌用彩瓷餐具盛酸性食物,当心铅中毒

  绘有五彩缤纷图案的陶瓷餐具,会给就餐者一种美的享受。可是对其所潜在的危险,就鲜为人知了。

  不论是绘在瓷器或陶器上的高温彩釉还是低温彩釉,其中都是由一些有毒的重金属和其他化合物构成的颜料,如彩釉中的大红色多数是含镉的化合物,奶油黄色含氧化铅,翠绿色含氧化铬。用这种瓷釉器皿盛果汁、醋、酒等弱酸性食物时,彩瓷釉花中的有毒重金属就会被溶解出来,随食物进入人体,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能引起慢性中毒,镉中毒可引起肺、骨损伤;铅中毒会产生贫血、神经衰弱、骨髓增生受抑等症。因此,对于彩瓷。彩陶等餐具,特别是器皿内壁涂有彩釉图案的餐具绝对不能使用。

  切忌用塑料食具盛油脂类物品,当心油脂污染

  塑料食具使用的禁忌:忌盛放食物过久,每次用完之后应立即洗净放好。忌盛油脂类物品。因为软塑料食具防油能力较差,易为油脂污染。


  忌放鲜鱼。由于软塑料食具吸收气味的特性强,放鲜鱼后则鱼腥味很难去除。忌盛开水。软塑料食具有不耐高温的缺点,忌装用开水或沸水泡烫。

  切忌用搪瓷制品煮盛食物,容易引起慢性中毒。

  各种搪瓷制品都是在铁制品的外表镀上珐琅制成的。珐琅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珐琅铅等铅化物。

  为了保证安全,最好不要用搪瓷制品来煮食物,也不要用它来盛放酸性食品。因为搪瓷制品表面涂的釉彩,其主要成分是各种金属盐类,如黄色、大红色釉料是镉和铅的化合物,而铅和镉均有毒。用彩色的搪瓷制品盛放酸性食品,铅和镉等有毒物质就会溶解到食品内引起人体慢性中毒。

  切忌用不锈钢或铁锅熬中药,也会产生一定的毒性

  因中药中含有多种生物碱以及各类生物化学物质,尤其在加热条件下,会与不锈钢或铁发生多种化学反应,或使药物失效,甚至产生一定毒性。

  切忌用有异味的木料做菜板,不但污染了美味佳肴,而且容易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

  民间制作菜板的首选木料是白果木、皂角木、桦木和柳木等。而有些木料如乌柏木含有异味和有毒物质,用它做菜板,其味不但污染了菜肴,而且极易引起呕吐、头昏、腹痛。

  切忌用涂有油漆或雕刻镌镂的竹筷,当心对身体健康有害

  涂在筷子上的油漆不但含铅、苯等化学物质,对健康有害,且遇热后有异味,影响食欲。

  雕刻的竹筷看似漂亮,但却容易藏污纳垢,不易清洗,滋生细菌,甚至致病。

  温馨提示:生活中,人们往往对厨具的使用毫无讲究,手里拿到什么厨具就用什么盛饭菜,尤其是家里爱用铝锅、塑料厨具等的家庭,一定要引起重视,以上介绍的一些厨具禁忌,大家一定要牢记,以免给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



药膳应讲究因时制宜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食疗、药膳作为中医学的瑰宝,因其膳中有药、兼具营养和治疗之功效,数千年来一直深受青睐。药膳的主要原料之一是中药,在4000余种常用的中药中,有500种可作药膳原料,其中使用较安全且味道可口的大约有60味,如人参、鹿茸、山药、杜仲、茯苓、当归、陈皮、虫草、决明子、黄芪、白芍、党参、枸杞、首乌等。

中医对药膳有着严格的禁忌,主要包括药物之间的配搭禁忌、药膳与食物的配搭禁忌和疾病忌口等。如果不具备医药常识而盲目食用药膳进补,难免会误入歧途。

专家指出,中药药性有寒、凉、温、热之分,应根据不同人的体质或病情科学选用。

一般来讲,温性、热性的食疗中药,如生姜、大葱、红枣、核桃、羊肉、小茴香等,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的作用,适合于偏阴质的人或寒证、阴证患者,主要表现为畏寒、乏力、易出汗、记忆力差、腰酸膝软、胃寒、便溏、性功能较差等。而凉性、寒性的食疗中药,如绿豆、藕、西瓜、梨、荸荠、马齿苋、菊花等,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适用于偏阳质的人或热证、阳证的患者,表现为怕热、易兴奋、多汗易口渴、咽干舌燥、便秘、尿赤等。

选购药材一定要新鲜优质,凡是变质、发霉的均不能食用。优良的药膳必须讲究烹调技术,一般食用中药以及无不适气味的中药,可与食物一起烹制,如果药物较多或有明显不适气味,可用纱布将药物包好,再与食物一起烹制,药性即进入食物或汤里,服食时可将药渣去除。

药膳虽好,但也应适可而止。中药讲究用量,量大量小直接关系着药效,不分剂量,盲目使用,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有人一次用20克人参煨汤,服用后导致脑溢血,这样的教训屡见不鲜。

此外,中医认为,药膳应讲究“因时制宜”,即四季五补:春天万物复苏,五脏属肝,适宜升补;夏季分初夏与长夏,初夏天气已热,五脏属心,宜于清补,长夏天气炎热,五脏属脾,宜于淡补;秋季天气凉爽,五脏属肺,宜于平补;冬季气温寒冷,五脏属肾,宜于温补。如果违背这一自然规则,也会影响到补益效果。



微波炉加热食物有讲究 否则有害无益

【导读】如今微波炉是家用的好帮手,用微波炉加热食物非常方便,但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可以经过微波炉加热的。有些食物用微波炉加热不仅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所损坏,而且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也非常的不好。所以,今天小编就告诉大家哪些食物别进微波炉加热,可以提醒家长慎之。

1、忌将肉类加热至半熟后再用微波炉加热

因为在半熟的食品中细菌仍会生长,第二次再用微波炉加热时,由于时间短,不可能将细菌全杀死。冰冻肉类食品须先在微波炉中解冻,然后再加热为熟食。

2、忌再冷冻经微波炉解冻过的肉类

因为肉类在微波炉中解冻后,实际上已将外面一层低温加热了,在此温度下细菌是可以繁殖的,虽再冷冻可使其繁殖停止,却不能将活菌杀死。已用微波炉解冻的肉类,如果再放入冰箱冷冻,必须加热至全熟。

3、忌油炸食品

因高温油会发生飞溅导致火灾。如万一不慎引起炉内起火时,切忌开门,而应先关闭电源,待火熄灭后再开门降温。

4、忌超时加热

食品放入微波炉解冻或加热,若忘记取出,如果时间超过2小时,则应丢掉不要,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5、忌用普通塑料容器

使用专门的微波炉器皿盛装食物放入微波炉中加热,一是热的食物会使塑料容器变形,二是普通塑料会放出有毒物质,污染食物,危害人体健康。

6、忌用金属器皿

因为放入炉内的铁、铝、不锈钢、搪瓷等器皿,微波炉在加热时会与之产生电火花并反射微波,既损伤炉体又加热不熟食物。

7、忌使用封闭容器

加热液体时应使用广口容器,因为在封闭容器内食物加热产生的热量不容易散发,使容器内压力过高,易引起爆破事故。即使在煎煮带壳食物时,也要事先用针或筷子将壳刺破,以免加热后引起爆裂、飞溅弄脏炉壁,或者溅出伤人。



​赤小豆的养生药膳有讲究

赤小豆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在生活当中所说的红小豆,那么这种豆类对于人体来讲又是非常不错的滋补食品。当然,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它的功效也是不同的。它能够作用于人体的胃部以及各种消化系统和肠胃系统,进行不断的调整作用,是大家都特别喜欢的一款豆类食物。同时,也可以同不同的食物进行搭配,发挥自己本身的功效。在夏季的时候,经常吃赤小豆,能够达到非常不错的滋补作用。赤小豆的养生药膳其实还是有很多讲究的,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下。

赤小豆粥

赤小豆50克,温水浸泡2~3小时,加水先将赤小豆煮烂,再加入粳米50克,共煮为稀粥,加入适量红糖调味。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此粥健脾胃、消水肿、利小便、止泻痢、通乳,适宜于乳汁不通或产后浮肿尿少等症,也可用于老年肥胖症见手足浮肿、小便不利、大便稀薄等。

赤小豆冬瓜汤

赤小豆50克,冬瓜500克。将上两味加水两碗,煮沸20分钟,少加盐即可。每日服用2次,食瓜喝汤。

此汤利小便、消水肿、解热毒,适宜于急性小球肾炎尿少者。

赤小豆鲤鱼汤

赤小豆100克,鲤鱼1条(约1000克),生姜片。鲤鱼去鳞,去内脏;赤小豆、生姜洗净。将全部用料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煲2~3小时,调味温服。

此汤健脾补气、利水消肿,用于妊娠水肿或脾虚水肿,现用于肾炎水肿或营养不良性水肿。

三豆汤

赤小豆、白扁豆、黑豆等量,三味共煮,主治脚气病。

赤小豆消肿方赤小豆30克,车前子15克(外包煎),通草5克,槟榔10克,每日煲汤3次,随意饮之。此方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用于形体肥胖、四肢郁胀或下肢按之凹陷者。

早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用赤小豆来预防瘟疫,在端午节的时候,更喜欢用赤小豆来包粽子,可见赤小豆对于人的重要性,曾经在古代的医书上有记载,赤小豆都能够有效地治疗脚气,并且如果和薏米一起搭配用来做粥喝的话,能够有效地解暑,这些都是赤小豆的好处,它本身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有效地解决各种细菌的入侵,同时对于不同的菌类也有着抑制作用,是人人都非常喜欢的一款豆类食物,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不同的膳食调理。



夏季药膳需要的三个条件

因时施膳 重在选准料

夏季,艳阳普照,雨水充沛,天地之气交合,是万物欣欣向荣的季节。但是,夏季的气温常在37℃至39℃之间,有的高达40℃以上,大大超过人体温度,容易使人对炎热的气候产生厌恶,食欲不振,消化功能薄弱,导致以食量减少、身体消瘦为特征的“苦夏”。中医认为,“夏属火,与心相应”,“夏季是人心火旺盛、肺气衰退的季节”,“暑易伤人”。

斗酷暑,保健康。药膳专家为此开列了丰富多彩的夏季药膳食谱:以猪肚、黄连、知母、花粉、乌梅为原料的“五味猪肚”;以鲤鱼、陈皮、草果为原料的健脾鲤鱼;以面粉、山药、茯苓、青丝为原料的“山药茯苓包子”;以砂仁、鲫鱼为原料的“砂仁鲫鱼汤”;以百合、粳米为原料的“百合粥”……这些夏季药膳的原料,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适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中“夏热”的气候特点。正确选用药膳原料,是发挥药膳应季药补食疗作用的前提。

同是肉类原料,鸭肉适于夏季食用,而鹿肉则适于冬季食用。《日用本草》说,鸭肉可“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解水,养胃生津”。《本草纲目拾遗》便有一道药膳叫“冬虫夏草鸭”;在中国药膳研究会编印的《2006年中国药膳美食文化节文集》中,更为明确地将“青鸭羹”、“参枣全鸭”等鸭馔写入夏季药膳菜谱之中。与“夏季进补益食鸭”相反,药膳专家撰文指出:夏季不宜食用性温、味甘咸的鹿肉和羊肉。以“当归姜羊肉”为例,夏季大量食用这种“大热之菜”,会造成阳气过盛,身体不适。还有人参、鹿茸等药膳原料,也不宜夏季里多食用,免得违背因时施膳的原则,“火上浇油”。

因人施膳 体现个性化

在中医看来,药膳是调理人体阴阳的饮食行为,以实现人体“阴阳平衡”为目的。自古以来,我国医学和营养学界就主张“以食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药膳正是介于“药”与“食”之间的特殊膳食,需要因人而异,因人施膳,体现个性化。

打开版本不一的药膳书籍,在所列菜谱中,常见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疾病而标注的“宜”与“不宜”。例如:天麻鱼头,有滋肝肾、熄肝风的功效,但低血压者不宜食用;砂仁粥,有暖脾胃、通滞气的功效,但胃中实热和瘀血型胃痛者不宜食用;马齿苋阿胶汤,有凉血解毒、清热利湿、滋阴补血的功效,但虚寒滑泄者不宜食用;枸杞炒腊狗肉,有温脾胃、补肝肾的功效,但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这些菜例说明,阳热偏盛的体质,宜用清凉药膳;阴寒偏盛的体质,宜用温补药膳。少年儿童宜采用促进生长发育、益智增力的药膳;老年人则宜采用抗衰老的药膳;妇女又应根据其经带胎产等情况,选择相应的药膳。

然而,在饭店经营的药膳和家庭制作的药膳中,有的人误以为有了药物和食品,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药膳。其实,药膳并不是简单的药食相加,而是在中医饮食养生理论指导下所采用的一种食疗方法: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药性,药助食味,相得益彰。

夏季药膳,既不同于药物,又有别于普通食物,是色、香、味、形兼具,且有助于不同人群消暑解毒、防治疾病,强身健体。

因地施膳 讲究差异性

2006年盛夏,台湾一家药膳饭店,收到来自北京的5套药膳配方和空运的药材,十分满意。那是因为,药膳的配方,根据台湾亚热带地理环境“量身定做”;空运的药材,也是“投其所好”。

我国地域辽阔,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生活习惯不同,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也不一样。所以,药膳也要因地而异,讲究差异性。中国药膳研究会的研究认为,西北高寒地区宜用温补药膳,东南的卑湿地区宜用清凉药膳;同是阴寒之体,北方温补的药量应重于南方。

从南方到北方,都能听到类似的声音:“本店药膳火锅放了48味中药”、“本店药膳佳肴含有名贵药材”、“只要叫饭馆,就敢弄药膳”。这都是有碍于药膳健康发展的不和谐的声音。药膳中的药材,并非越多越好。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膳中的药材需要在使用前进行炮制加工,去除或减弱其对身体的有害成分。例如,半夏对喉咙有刺激,需经矾水浸渍后,才能入膳。国家卫生部2002年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共有87种。

药膳制作,要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药膳经营者应严格遵循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在中医的指导下辩证施膳、辩病施膳。家庭的药膳配方,应有科学依据,或请中医指点。总之,既不要把药膳能神秘化,也不要把药膳庸俗化。



食用药膳不当而致病者大有人在

药膳不宜随便吃

药膳,顾名思义应当是人们饭桌上的一道菜。在四千余种常用的中药中,有500种可作药膳原料,其中使用较安全且味道可口香鲜的大约有60味。

对于药膳的问题,现在不少人是盲目保健,该吃不该吃的东西都吃——

其实,吃药膳的学问可大了,不是每个人都会做,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的。就拿黄芪炖鸡、菠萝鸡片、冰糖莲子这三道常见的药膳来说,吃的讲究就很大。黄芪炖鸡春季食用,菠萝鸡片是夏季佳肴,冰糖莲子秋季食用最佳。不论时节,单论作用,这三道菜也很不同。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适于阴阳平和健康的人食用,黄芪炖鸡则是增强免疫力的药膳。

的确,中国传统的药膳绝不是食物与中药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中医辨证配膳理论指导下,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者精制而成的一种既有药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用以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食品。

家常药膳相对安全

作为家庭常用中药药膳,即所谓“药食同源”的,常用的有天麻、人参、杜仲、茯苓、当归、沙参、陈皮、珍珠粉、冬虫夏草、决明子、天冬、丁香、黄芪、白芍、党参、枸杞子、甘草、麦冬、鹿茸、山药、熟地、灵芝、首乌等,这些药材以植物药为主,可以在一些药店中买到。

这些“药食同源”的中药,与食物配伍、应用时需要遵循中医理论,否则也会出现差错或影响效果。

当然,也有一些药膳早已进入百姓家,吃一些不会有什么害处,还特别有益健康。如素炒百合(清肺止咳)、菊花茶(清热明目)、龙眼粥(健脾益肾)、山楂糕(消积养血)、红豆粥(健脾解毒)、绿豆粥(清热利尿)等等。这些药膳普通人能吃,生了各种疾病的人也能吃。

掌握药膳基本原则

药膳有别于普通饮食,应用时须注意食疗中药的性味、药膳的宜忌、选料与加工、烹调技术等,并要掌握药膳应用的基本原则。

1.注重整体,辨证施食一般来讲,温性、热性的食疗中药,如生姜、大葱、红枣、核桃、羊肉、小茴香等,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寒证、阴证;而凉性、寒性的食疗中药,如绿豆、藕、西瓜、梨、荸荠、马齿苋、菊花等,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热证、阳证。

就五味而言,酸味食疗中药(如乌梅、石榴等)能收敛、固涩;苦味食疗中药(如苦瓜、杏仁)能清热、降气、泻火、燥湿;甘味食疗中药(如大枣、蜂蜜、饴糖)能补养、调和、缓急止痛;辛味食疗中药(如生姜、大葱)有发散和行气等作用;咸味食疗中药(如海藻、海带等)则能软坚散结;淡味食疗中药(如茯苓、薏苡仁等)能渗利小便。

2.良药可口,服食方便药膳的烹调,主要以“炖、煮、煨、蒸”为主,最后都可成为“汤”,这样可使药物和食物在较长时间的受热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有效成分,增强功效。

3.优选药材,科学烹制选购药材一定要新鲜优质,凡是变质、发霉的均不能食用。

优良的药膳必须讲究烹调技术。一般食用无不适气味的中药,可与食物一起烹制,若药物较多或有明显不适气味,可用纱布将药物包好,再与食物一起烹制,药性即进入食物或汤里,服食时要将药渣去除。

4.适量有恒,有的放矢“饮食有节”是中医重要的养生保健原则,药膳食疗同样应适量而有节制。短期内不宜进食过多,不可急于求成。应根据自身状况,经常小量服食,持之以恒,久之定能收效。



药膳进补当心误入歧途

每年立秋后,一些病弱体虚者有在家中自制药膳的习惯,也有不少商家打出秋季药膳进补的招牌。然而,在我们身边,因为食用药膳不当而致病者大有人在。

吴小姐的妈妈退休了,听说药膳对身体有好处,从药店买回了人参、黄芪、红枣等煲了一罐鸡汤。晚餐时,一家人都享受了这罐汤,可吴小姐也因此一晚上都没有睡意,口干舌燥,不停地喝水后又不停地上厕所。后来听医生说,人参、黄芪、红枣炖的鸡汤虽说能大补元气,但对于身体健康的吴小姐来讲就是画蛇添足了,这样很容易上火。

相比之下,李先生则没那么幸运了。李先生和几位好友在一家小餐馆聚会,老板推荐最新的特色菜“附子羊肉煲”,称可以温阳补肾、强身健体。一直认为自己肾虚的李先生特地点了这道菜。谁知酒足饭饱之后,李先生突然感到一阵心悸胸闷,朋友们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急诊才稳定了病情。病因很简单,原来不懂药物搭配的厨师在煲里随意放了黄芪、附子和羊肉一起炖煮,羊肉是热性温阳之品,附子也有温阳作用,而且附子中含有乌头碱,会对心脏节律产生副作用,所以,诱发了本来心脏不太好的李先生心率不齐。

中国传统的药膳绝不是食物与中药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中医辨证配膳理论指导下,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者精制而成的一种既有药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用以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食品。如不具备医药常识而盲目制作或食用药膳进补,难免会误入歧途。

药膳的主要原料之一是中药在四千余种常用的中药中,有五百种可作药膳原料,其中使用较安全且味道可口香鲜的大约有60味,有天麻、人参、杜仲、茯苓、当归、沙参、陈皮、珍珠粉、冬虫夏草、决明子、天冬、丁香、黄芪、白勺、党参、枸杞子、甘草、麦冬、鹿茸、山药、熟地、灵芝、首乌等,这些药材以植物药为主。

这些“药食同源”的中药与食物配伍、应用时都需要遵循中医理论,使它们之间的作用互相补充,协调一致,否则就会出现差错或影响效果,中医对药膳有着严格的禁忌。主要包括药物配伍禁忌、药膳与食物配伍禁忌、食物配伍禁忌和疾病忌口等。

根据中医理论,人的体质可因遗传、生活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而有所不同,不同的体质在生理、病理、心理上会有不同的表现。制作和食用“药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辨体施食”,正常成人可分成不同的体质,根据各人体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食物。这样才能调整体质、有利健康,在防病于未然的同时,起到良好保健作用。

药膳有别于普通饮食,应用时须注意食疗中药的性味、药膳的宜忌、选料与加工、烹调技术等,并要掌握药膳应用的基本原则:

1.注重整体,辨证施食

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考虑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以及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

在药膳治疗中,不仅要讲究非食疗中药材的性味,也要注意食疗中药材的性味。一般来讲,温性、热性的食疗中药,如生姜、大葱、红枣、核桃、羊肉、小茴香等,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寒证、阴证;凉性、寒性的食疗中药,如绿豆、藕、西瓜、梨、荸荠、马齿苋、菊花等,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热证、阳证。

就五味而言,酸味食疗中药,如乌梅、石榴等,能收敛、固涩;苦味食疗中药,如苦瓜、杏仁能清热、降气、泻火、燥湿;甘味食疗中药,如大枣、蜂蜜、饴糖,能补养、调和、缓急止痛;辛味食疗中药,如生姜、大葱,有发散和行气等作用;咸味食疗中药,如海藻、海带等则能软坚散结;淡味食疗中药能渗利小便,如茯苓、薏苡仁等。

2.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药膳使用的多为药、食两用之品,并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药材,由于注意了药物性味的选择,通过与食物的调配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

药膳的烹调,主要以“炖、煮、煨、蒸”为主,最后都可成为“汤”,这样可使药物和食物在较长时间受热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有效成分,增强功效。药膳烹调的特点是以药物和食物的原汁原味为主,做到既具补益作用,又具菜肴鲜美的特点,以诱发人们的食欲,从而达到确切的功效。

3.优选药材,科学烹制

药材的选用也讲究“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人体体质和食物的搭配、本身的药性,选购药材一定要新鲜优质,凡是变质、发霉的均不能食用。药膳所用的中药材和食物首先要净选,使之清洁干净,无杂质异物,无尘土,无霉变腐烂,还要注意其色、味纯正,外形美观,质量优良。

为保证药膳疗效,还应对药材与食物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有的需切片、切丝、切丁或切段,有的需粉碎为细末,有的则需按中药炮制的要求进行炮制加工,以减其毒性或副作用。

优良的药膳必须讲究烹调技术。一般食用中药以及无不适气味的中药,可与食物一起烹制,若药物较多或有明显不适气味,可用纱布将药物包好,再与食物一起烹制,药性即进入食物或汤里,服食时要将药渣去除。也可先将中药煎煮,滤取药汁、去渣,再在食物烹调过程中加入药汁,减少营养和有效成分的破坏。

4.适量有恒,有的放矢

“饮食有节”是中医重要的养生保健原则,药膳食疗同样应适量而有节制。短期内不宜进食过多,不可急于求成。应根据自身状况,经常小量服食,持之以恒,久之定能收效。

对于无病者可适当食用某些保健养生膳。对于体质虚弱或患病者还应当用药治,并配合药膳治疗。而在疾病康复期或对某些慢性病患者,用药膳调治可能更为合适。值得注意的是,药膳虽有不少好处,但其针对性和治疗效果远不及药物,只有两者配合应用,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用微波炉加热食物的禁忌

微波炉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您知不知道,如果微波炉使用不当,同样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大危害?了解用微波炉加热食物的禁忌还是很有必要的!

1.忌将肉类加热至半熟后再用微波炉加热:因为在半熟的食品中细菌仍会生长,第二次再用微波炉加热时,由于时间短,不可能将细菌全杀死。冰冻肉类食品须先在微波炉中解冻,然后再加热为熟食。

2.忌再冷冻经微波炉解冻过的肉类:因为肉类在微波炉中解冻后,实际上已将外面一层低温加热了,在此温度下细菌是可以繁殖的,虽再冷冻可使其繁殖停止,却不能将活菌杀死。已用微波炉解冻的肉类,如果再放入冰箱冷冻,必须加热至全熟。

3.忌油炸食品:因高温油会发生飞溅导致火灾。如万一不慎引起炉内起火时,切忌开门,而应先关闭电源,待火熄灭后再开门降温。

4.忌超时加热:食品放入微波炉解冻或加热,若忘记取出,如果时间超过2小时,则应丢掉不要,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5.忌用普通塑料容器:使用专门的微波炉器皿盛装食物放入微波炉中加热,一是热的食物会使塑料容器变形,二是普通塑料会放出有毒物质,污染食物,危害人体健康。

6.忌用金属器皿:因为放入炉内的铁、铝、不锈钢、搪瓷等器皿,微波炉在加热时会与之产生电火花并反射微波,既损伤炉体又加热不熟食物。

7.忌使用封闭容器:加热液体时应使用广口容器,因为在封闭容器内食物加热产生的热量不容易散发,使容器内压力过高,易引起爆破事故。即使在煎煮带壳食物时,也要事先用针或筷子将壳刺破,以免加热后引起爆裂、飞溅弄脏炉壁,或者溅出伤人。

8.忌将微炉置于卧室:同时应注意不要用物品覆盖微波炉上的散热窗栅。

9.忌长时间在微波炉前工作:开启微炉后,人应远离微波炉或人距离微波炉至少在1米之外。

用微波炉加热食物的禁忌您都记住了吗?希望您谨记这些禁忌,不要让我们的身体得了便利却失了健康!



微波炉加热食物尽量一次搞定

电视台曝光了一次性筷子、地沟油混入餐饮场所后,让不少担心卫生问题的都市白领,又开始了自己带午餐、餐具的生活。甚至一些企业还专门配备了微波炉和冰箱,帮助员工解决午餐问题。可是,一些自带午餐的员工发现,用微波炉加热饭食,加热时间非常不好控制。时间长了,食物变得干涩难吃;时间短了,又成了没热透的“夹生饭菜”,外面一层是热的,中间还是凉的。使用微波炉加热饭食,该如何掌握好时间呢?昨日,记者采访了一些营养专家,他们认为,用微波炉加热饭食,宁可一次加热时间长,也不要追加二次加热。

不要将食物加热至半熟后再用微波炉加热。因为半熟的食品中细菌没有被完全杀死,即使放入冰箱,细菌仍会生长,第二次再用微波炉加热时,由于时间短,不可能将细菌全杀死。冰冻肉类食品须先在微波炉中解冻,然后再加热为熟食。专家也认为,特别是现在气温逐渐升高,食物加热的主要目的已经从冬季的提高食物温度转换为杀灭细菌,因此,更应该一次高温杀灭细菌。另外,从营养损失来看,食物经反复加热比一次加热到位更不利于食物营养保存,也更容易生成有害人体的物质。

当然,微波炉的加热时间要视材料及用量而定。此外,微波炉加热时间还和食物新鲜程度、含水量有关。由于各种食物加热时间不一,一般来说,牛奶的加热时间为半分钟左右,肉类的加热时间应在3
5分钟,而蔬菜类食物尽量不要加热。如果必须加热不要超过3分钟。“在不能肯定食物所需加热时间时,天气转暖后,食物加热应以较长的时间为宜,避免滋生的细菌危害人体。”另外,营养专家提醒,在使用微波炉时,应按照不同微波炉的具体情况和食物的种类和烹饪要求,设定加热时间。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加以了解。



微波炉加热会有害吗?

用微波炉加热食物,已经是很多家庭的选择,然而,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经常用微波炉加热食物,会导致食物营养流失,并产生致癌物质,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呢?其实,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比较安全,他不仅能杀灭食物中的病毒和细菌,还能保留更多的营养。

微波是一种频率极高的电磁波,微波加热是对水分子产生转向极化作用,水分子间相互碰撞产生共振形成动能,然后再转化为热能,使含有水份的被加热物体的温度升高。

而食品的任何一种加工烹调方式都可能会改变食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微波加热食品时也会使食品品质产生变化,不同的食品、不同的营养成分,微波加热对其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并非所有的营养成分经微波加热后都会产生不利影响、食物的营养价值都会降低。相反,在维生素成分的保存、微生物的抑制、酚类化合物的保存等方面,微波加热具有相对的优势。

如果微波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合适,合理使用微波炉,加热的食物不会产生致癌物,营养成分也不会流失太多。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微波加热的食品对人体有危害。

首先微波加热食物时应避免使用塑料和金属容器。使用微波炉餐盒时应当把盖拿开再进行加热。

总而言之,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是没有多大危害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别用微波炉加热油炸食品,因为高温会让油星飞溅,可能导致火灾事故,在加热食物的时候,最好远离微波炉至少一米以上,防止产生的微波对人体产生伤害。加热食物时也不要使用塑料和金属容器。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