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的偏方_聤耳的偏方

由网友(爱你不如爱自己)分享简介:伤寒就是伤寒杆菌造成的疾病,我们简称伤寒,我们也经常叫做是伤寒热。伤寒需要去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但是我们其实也有很多治疗聤耳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耳朵流脓,一般还会伴随着耳内瘙痒,严重的剧烈跳痛,患者本身甚至还会伴随着怕冷或者身体发热的情况,所以说是会影响到健康和生活的,而聤耳在临床上分为急性者,发病前有游泳或者沐浴的时...



伤寒的偏方

伤寒就是伤寒杆菌造成的疾病,我们简称伤寒,我们也经常叫做是伤寒热。伤寒需要去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但是我们其实也有很多治疗伤寒的偏方,很多看起来非常平常的食材却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伤寒的方法,不管有没有科学依据,能治疗伤寒就是好方法。

1,西瓜汁:

[原料]西瓜1个(约1 200 g),最好用白皮、白瓤、白籽的三白西瓜。

[制法]取西瓜瓤,然后去耔,用洁净纱布包好后绞出汁液即可。

[功效]止渴生精,清热利暑。用于伤寒、副伤寒早期的病症。

[服法]将汁代茶饮用。

2,西瓜番茄汁:

[原料]西瓜1个(约l 000 g),番茄500 g。

[制法]西瓜取出瓤去掉籽,用洁净纱布包扎后绞出汁液,待用。番茄用开水冲洗剥皮,去籽,也用洁净纱布包扎绞出汁液即可。

[功效]清热利暑,祛热除烦。用于伤寒引起的病症。

[服法]将两汁合并混合,代茶饮用,每日数次。

3,芦根荸荠液:

[原料]鲜芦根50 g,梨子50 g,荸荠50 g,鲜藕50 g,鲜麦冬20 g。

[制法]将芦根洗净,梨子削皮去核,荸荠去皮。鲜藕去节洗净,然后将这些药物食料切成细末,用洁净纱布包扎绞汁即可。

[功效]清热除烦,利湿消肿,生精止渴。用于发热,头痛,全身无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

[服法]随意饮用汁液,每日数次。

4,橘皮汤:

[原料]干橘皮或鲜桔皮50 g,白糖适量。

[制法]将橘皮洗净切成细末放入锅内,加入大约橘皮质量l/2的白糖,添水浸过橘皮,加热煮沸后,再用微火煮,至余液将干时。将橘皮盛出放在盘中待冷,再投入大约橘皮质量1/2的白糖,拌匀即可。

[功效]清热利暑,理气止痛。用于发热,腹胀,恶心呕吐,食欲缺乏。

[服法]2次/d,早、晚各1次。

5,穿心莲液;

[原料]穿心莲30~60 g。

[制法]将穿心莲洗净,加入清水煎煮20分钟左右。

[功效]清热除烦。用于高热不退,伴头痛、全身无力、腹泻等症。

[服法]1剂?d,水煎服,连服5~7日。

6,马齿苋合剂:

[原料]马齿苋、败酱草、红藤各30 g,茯苓、地榆各15 g。

[制法]把上述药物洗净,红藤切细,同时放入沙锅内煎熬20分钟左右即可。可适当加白糖。

[功效]清热除烦,镇静安神。用于伤寒出现的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神昏谵语、昏迷等症状。

[服法]1次/d,连服5~7日。

7,绿豆粥:

[原料]绿豆250 g。

[制法]将绿豆洗净,加水煮粥。

[功效]清热,解毒,止渴。用于伤寒热病烦渴。

[服法]每次服适量,3~4次/d。

8,百合粥:

[原料]百合60 g,白糖60 g,糯米50 g。

[制法]把百合捣成细末,糯米煎熬成粥,拌白糖搅匀。

[功效]滋润除烦,缓中止痛。用于伤寒,腹中满痛。

[服法]温顿服之,1次/d。

9,山楂橘皮饮:

[原料]鲜山楂500 g,橘皮、青皮、砂仁、石榴皮、乌梅各10 g,白糖适量。

[制法]山楂洗净去核,碾成泥状,各种药物加糖后放入l 000 mL水中煮30分钟,滤汁去渣。

[功效]理气疏肝,扶脾止泻。用于肝郁气滞型伤寒。

[服法]代茶饮,2次/d。

10,乌梅蜜膏:

[原料]乌梅500 g,蜂蜜1 000 g。

[制法]乌梅先用冷水泡发去核,加水适量,先大火煮沸,再以小火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1次,再加水继续煮,其取煎汁3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熬至稠膏状态时,对入蜂蜜,煮沸后停火,冷却后装瓶备用。

[功效]健脾止泻。用于脾胃虚寒型伤寒。

[服法]每次l匙,以沸水冲服,2~3次/d,连服8~10日。

11,石榴皮蜜膏:

[原料]鲜石榴皮100g(下品500 g),蜂蜜300 g。

[制法]将石榴皮洗净后切碎,加水煮煎,每30分钟取煎汁1次,加水再煮,共取煎汁2次,合并煎汁以小火煎熬至黏稠时加蜂蜜,至沸停火,冷却后装瓶待用。

[功效]理气疏肝。用于脾虚肝郁型伤寒症。

[服法]用沸水冲开后服用,连服7~10日。

12,乌梅汤:

[原料]乌梅5~6个。

[制法]把乌梅洗净。煎成浓汁。

[功效]健脾止泻,收敛。用于预防和治疗伤寒。

[服法]饭前空服饮。

13,马齿苋煎:

[原料]马齿苋6~10 g(鲜品加倍),扁豆花10~20 g。

[制法]把上述2味药洗净,用水煎熬20分钟成汤,或马齿苋烧灰存性研末。

[功效]疏肝止泻。用于伤寒泄泻不止。

[服法]汤液加红糖,每日分2次服用。灰末则以糖调服,6 g/次,2次/d。

14,大蒜片:

[原料]大蒜片3 g。

[制法]把新鲜大蒜洗净切成薄片。

[功效]杀菌止痢止泻。用于伤寒。

[服法]每次4小片,服至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7~9日,9~16日为1个疗程。

上文我们介绍了采用几个偏方来治疗伤寒,伤寒是常见的一种疾病,我们也将伤寒叫做是伤寒热,其实伤寒是由于伤寒杆菌所引起的,所以只要我们能够早起做好对于伤寒杆菌的预防,那么我们就可以免去伤寒带来的伤害。



聤耳的偏方

聤耳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耳朵流脓,一般还会伴随着耳内瘙痒,严重的剧烈跳痛,患者本身甚至还会伴随着怕冷或者身体发热的情况,所以说是会影响到健康和生活的,而聤耳在临床上分为急性者,发病前有游泳或者沐浴的时候污水灌入耳中的行为,还有慢性者是荨麻伤寒等病史一般病程很长,现在我们看看可以有效治疗聤耳的偏方。

偏方1

〔组成〕马兰鲜叶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滴耳。

偏方2

〔组成〕满天星鲜草适量

〔用法〕揉汁涂

偏方3

〔组成〕鲜一点红适量

〔用法〕洗净,用开水浸润,捣烂取自然汁。先洗净患耳,再将药汁滴入,每日2~3次。

〔附注〕此方有排脓、消肿、止痛之功效,可用于聤耳

偏方4

〔组成〕鲜刺蓼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绞汁,滴耳。

偏方5

〔组成〕路路通15g。

〔用法〕煎服。

偏方6

中耳炎患者饮食可取冬瓜30g,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或取薏米18g,金银花12g,柴胡9g,鳖甲15g,红糖适量,将银花、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外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

其实光靠外表的一个现象,我们是不能够直接的判断是什么因素导致聤耳的,不过一般情况比较的轻微的话,那么就可以尝试上面的偏方,但是这也是一个辅助治疗的作用,建议还是听从医生的意见,配合药物治疗比较科学有效。



副伤寒的偏方

副伤寒是指伤寒较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与一般传染病相比症状较轻,所以大多数患者不会给予高度重视,导致病情发展严重,其实在病发初期患者可以选择用一些偏方来遏制病情的发展,治疗副伤寒的偏方有很多,以下是比较简单的几种,需要的患者可以采纳。

1.伤寒劳复(身热,尿赤如血色)。用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壳),加蜜半两拌匀,炒至微焦,研细,再加猪胆汗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另取生姜二片、乌梅一个,浸在三合童便中,半日后,去渣留尿,加温,饭后将药丸送下。

2.再方( 按:指伤寒病后,身体未复原而性交,引起旧病复发)
。用鼠尿十四粒、韭根一大把,同煮开,去渣,再煮开二次,温服,得汗即愈,无汗可再服一剂。

3.伤寒发狂,胡言乱语。用铁粉二两、龙胆草一两,共研细,磨刀水调服。每服大人一钱,小儿五分。 又方 : 用蚯蚓泥,凉水调服。 又方 :
吞生鸡蛋一枚,有效( 症见热极烦躁) 。

4.伤寒无汗。用代赭石、干姜,等分为末,热醋调匀搽在两手心上,然后紧握双拳夹在大腿间。盖被静卧,汗出病愈。

副伤寒并不是说病情不会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所以患者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还应该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抵抗力,这样做也能更好地配合偏方达到治疗效果。



黄疸的偏方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病原因是由于体内豆腐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血清内胆红素升高的情况,它对患者的身体伤害是比较大的,会让患者出现畏寒或者败血症等情况,所以面对黄疸这种疾病,患者在生活中如果不知道用什么偏方去治疗它,应该要及时去医院接受医生的检查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偏方一

主治:治黄疸。

用法:用秦艽半两,浸酒半升中,空腹饮酒。有酒量的人服后易见效。 又方 : 秦艽三两,牛乳一升,煮成七合,作两次服下。

偏方二

材料:用地锦草、羊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陕西省醋二碗与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药末投入,再加白面适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

用法: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偏方三

主治:( 内热、大热型) 。

用法: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又方 : 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偏方四

主治:( 湿热型) 。

用法:用柴胡一两、甘草二钱半,白茅根一小把,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适当分次服完。 又方 : 用灯草根四两,加酒、水各半,煮半日,露一夜,温服。

偏方五

用法:用胡黄连、川黄连各一两,共研为末。另取黄瓜一个,挖去瓤子,把药放进去。瓜外用面裹一层,煨熟,剥掉面层,捣烂药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按年龄大小酌给药量,温水送下。

为了让患者在生活中治疗好黄疸这种疾病,建议患者对于文章介绍的黄疸治疗偏方应该要好好的理解,这样你们才能够根据病情的发展去选择治疗黄疸。患者还要在生活中知道引发黄疸发生的因素是什么和它的发病症状,才能够及时的控制它。



泪腺发炎的偏方

泪腺排泄系统周围的淋巴网状细胞对细菌及病毒性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当自身免疫不足以抵抗病菌的感染时,进犯泪腺进而发炎。各种传染病引起,如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伤寒、肺炎,急性咽喉炎等,也可以是周围组织炎症蔓延的结果。另外还有原因不明者,一般均称为原发性,双侧或单侧发病,睑部泪腺较眶部泪腺易受累。如果能在饮食中加入一些营养的食物,或者使用一些简单的偏方,是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

偏方1

苦菊适量生吃。苦菜中含有蒲公英甾醇、胆碱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等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偏方2

水果每天1-2个。苹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等,是很好的保健果品。

偏方3

西红柿适量生吃。含的“番茄素”,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含的苹果酸、柠檬酸和糖类,番茄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维生素B2和钙、磷、钾、镁、铁、锌、铜和碘等多种元素。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局部热敷,全身应用抗生素,如已成熟则切开排脓,睑部者由结膜切开,在眶部者则应由皮肤切开。偏方食疗可以达到对病情的缓解,炎症需要慢慢调养恢复。泪道扩探术

经过上述治疗,冲洗无脓性分泌物后,可试行扩探术同时鼻内滴用抗生素和麻黄碱液对于膜性阻塞或纤维蛋白性阻塞可望获效。探通2~3次无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聤耳流脓药的功效与作用

制作中药方剂,不但需要自信心和耐心,而且要对各种食材的营养成分有所了解,否则,搭配不当,将影响方剂的药用价值和味道。下面我们为大家推荐一种做法。颇受人们欢迎的方剂聤耳流脓药。

【处方】
龙骨3钱,枯矾3钱,黄丹2钱,元寸2分。

【制法】
上各为细末。

【功能主治】
聤耳流脓。

【用法用量】
先以核桃肉打油滴入,绵花卷净,后入本药,再滴核桃油2滴。

【摘录】
《疡科纲要》卷下

上文是关于聤耳流脓药的介绍和分析,希望在大家的生活中能有参考的价值。另外 一定要合理的用药,这才是保证生命健康的标准。



聤耳出脓水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传统医学的一枚瑰宝,它主要依赖于君、臣、佐、使药这几大部分。虽然见效慢,但是因为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备受养生人群的青睐。聤耳出脓水散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你对它了解吗?

【处方】
矾石、乌贼鱼骨、黄连、龙骨。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聤耳脓水不断者。

【用法用量】
以枣核许绵裹塞耳中,日2次。

【摘录】
《外台》卷二十二引《集验良方》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聤耳出脓水散对人的身体非常有好处,又是纯中药制剂,无副作用,但如果没有需要还是不建议滥服的。



聤耳的治疗方法

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工作和生存的压力都非常大的,生活规律不健康,人们的身体状况很容易出现问题。聤耳最容易找上门,不用惊慌失措,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

  聤耳,是因污水入耳等而致中耳腔感染化脓。临床症状为耳深部锐痛,逐渐加重为跳痛、钻痛,当喷嚏、呵欠时疼痛可连至大部,听力下降等。
  急暴型
  本型多因擤鼻方法不当,或因鼓膜外伤,污水入耳引起感染化脓,则发热头痛,耳底搏动作痛,数天后耳膜溃破,脓自耳道流出等。取少阳经穴,用泻法。
  穴位:风池,听会,翳风。
  肾阴亏损型
  本型因久病损伤阴液,肾阴不足,则头晕耳鸣,听力减退,耳窍流脓稀少等。取少阴经穴、少阳经穴,用补法。
  穴位:风池,听会,合谷。

生病的时候精神状态不好,确实需要身边的人用心照顾。看到上面的介绍,知道聤耳的患者,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身边的人要用心对待一下



聤耳

发生于中耳部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耳病。

1.黄芪20g,党参、白术各12g,当归、白芍药、川芎、白芷、皂角刺各10g,茯苓、金银花各15g,桔梗10g,甘草6g。方中黄芪、当归、白芍药、川芎、党参、白术补益气血,健脾扶正;茯苓、白芷化湿浊;金银花、甘草清热解毒以清余热之邪;佐以皂角刺、桔梗排脓。

2.常用药物,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当归、泽泻、车前子各10g,金银花、野菊花、生地黄各15g,甘草、木通各6g。

3.金银花8g,连翘、炒栀子、绿豆皮、桔梗、黄芩、蒲公英、紫花地丁、前胡各6g,薄荷、甘草各3g。方中连翘、薄荷、炒栀子、绿豆皮疏风清热;金银花、黄芩、蒲公英、紫花地丁之类清热解毒;桔梗、前胡肃肺化痰;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因有耳窍流脓,所以又叫耳脓。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中耳炎。



聤耳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对大家来说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这些都是对人体有非常大的益处的,聤耳散这种方剂也不例外,那么聤耳散有什么样神奇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处方】
石首鱼枕骨2两(炙),胭脂1钱(炙),冰片3钱。

【制法】
共研匀细。

【功能主治】
小儿聤耳流脓。

【用法用量】
吹耳内。

【摘录】
《疡科遗编》卷下

【处方】
鲜鳇鱼脑中枕骨(煅)。

【制法】
上研末,每两加冰片1钱,研匀。

【功能主治】
耳内有脓作痛。

【用法用量】
用时拭干脓水,取少许吹入耳内。吹3-4次立愈。

【摘录】
《外科全生集》卷四

上面介绍了聤耳散的做法,不同的养生方剂带给我们的功效与作用是不同的,所以饮用一些方剂还是有好处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