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红斑的偏方_猫眼疮的偏方

由网友(最拽〤萌妹子)分享简介:多形红斑是一种皮肤病,症状表现为患者的皮肤表面形成红色的斑点,这种红色的斑点常常出现在患者的手足、前臂等部位。治疗多形红猫眼疮这种疾病的表现症状主要是皮肤出现渗出性多形红斑,像是被蚊子叮了之后长的包。猫眼疮主要是发在手足和前臂上,所以患者在这些部位发现有猫眼疮的时候,可以采用当归、红花、花椒、肉桂等药材混在一起研磨成粉...



多形红斑的偏方

多形红斑是一种皮肤病,症状表现为患者的皮肤表面形成红色的斑点,这种红色的斑点常常出现在患者的手足、前臂等部位。治疗多形红斑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患者一般很难长期坚持,造成这种病久治不愈,不过现在一些治疗多形红斑的偏方却能很快的达到治疗的目的,一些粥疗法的偏方介绍给大家。

◎当归桂枝红花汤

【组成】 当归、桂枝、红花、桃仁、党参、丹参、黄芪各9克,附子、陈皮各6克。【制法】 上诸药水煎取药汁。

【功效】 祛风和血,消肿止痛。

【用途】 适用于寒冷性多形红斑。

【用法】 每天1剂,分3次服。另用甘遂、甘草各9克水煎,熏洗患处15~20分钟,每天2次。

◎桂芍芎乌当归汤

【组成】 桂枝6克,赤芍12克,川芎9克,川乌5克,当归12克,羌活9克,防己12克,生姜皮5克,红枣10克,甘草6克,葱白2根。

【制法】 上诸药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温经散寒,养血活血。

【用途】 适用于寒冷性多形红斑血少寒凝明显者。

【用法】 每天1剂,分2次服。

◎当归桂枝附子汤

【组成】 当归15克,桂枝10克,附子5克,吴茱萸10克,干姜5克,白芍15克,茯苓20克,防风20克,荆芥15克,甘草15克。

【制法】 上诸药水煎取药汁。

【功效】: 温经散寒,健脾利湿。

【用途】 适用于寒湿型多形性红斑。

【用法】 每天1剂,分3次服。

以上偏方能很快的治疗多形红斑,使患者早日摆脱病痛,但是在使用以上偏方的同时患者还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以免多形红斑被感染而使病情恶化。以上偏方均使用药性温和的中药来治疗多形红斑,所以不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猫眼疮的偏方

猫眼疮这种疾病的表现症状主要是皮肤出现渗出性多形红斑,像是被蚊子叮了之后长的包。猫眼疮主要是发在手足和前臂上,所以患者在这些部位发现有猫眼疮的时候,可以采用当归、红花、花椒、肉桂等药材混在一起研磨成粉末,然后涂在伤口上就可以用来治疗猫眼疮了,它对于皮肤的刺激性不大,患者可以放心使用。

偏方一

材料:荆芥、防风各10克,蝉蜕6克,石膏30克,知母10克,黄芩、通草各10克,牛蒡子15克,连翘12克,生地15克,元参20克,板蓝根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偏方二

材料:当归12克,红花、花椒各20克,肉桂30克,细辛15克,干姜30克,樟脑2克。

用法:将上药用95%酒精浸泡7天,用棉签蘸取该液擦患处,后轻轻按摩,促进药物渗透,每日2次,连用7天。

偏方三

主治:皮疹以红斑、丘疹、水疱、糜烂为主者,用三黄洗剂外搽;水疱、大疱有渗出者,以马齿苋、黄柏、地榆煎汤冷湿敷,每次20分钟,每天3-4次;口腔粘膜损伤溃疡者,可用蒲黄液含漱,并用青吹口散外吹。

猫眼疮这种疾病,在生活中只要患者采用一些治疗偏方去涂抹在伤口上,很快就可以让疾病受到了控制,让患者对于文章介绍的几种治疗偏方应该要根据自己的皮肤敏感性去选择它,以免出现皮肤过敏的情况,希望患者可以认真对待。



猫眼疮的治疗方法

生活习惯不健康,必然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而猫眼疮一般还会产生连锁反应,所以,治疗刻不容缓。对此下面文章就做个具体的介绍吧。

  一、风湿热型

  【证见】红斑颜色鲜红,并见较多的水疱或大疱,常伴有发热,咽痛,口干,关节酸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偏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滑数等。

  【治法】疏风清热利湿。

  【方药】

  主方清肌渗湿汤(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柴胡、木通、泽泻、栀子各12克,升麻、黄连、苍术、厚朴、浮萍各9克,生甘草、陈皮各5克,土茯苓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大便秘结者,去苍术、陈皮,加大黄12~15克(后下)。咽痛者,去苍术、陈皮,加玄参、知母各12克。关节酸痛者,加防己、秦艽各12克。热盛者,去苍术、厚朴、陈皮,加板蓝根、金银花各15克。

  二、风寒型

  【证见】每于气候寒冷时发生或发作。红斑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可有水疱,指(趾)可肿胀,患部触之凉,可伴有恶寒、肢冷。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濡缓等。

  【治法】祛风散寒,调和营卫。

  【方药】

  主方桂枝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处方:桂枝、当归各12克,赤芍15克,生姜3―4片,大枣6枚,羌活、川芎、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三、血热型

  【证见】红斑色鲜红或紫红,可见水疱或血疱,局部灼热感;伴有口干,烦躁易怒,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或红绛,苔薄黄,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

  主方犀角地黄汤(孙思邈《千金要方》)加减。

  1、处方:水牛角30一60克(先煎),生地黄30克,赤芍、紫草、丹参、白茅根各15克,牡丹皮、茜根、黄芩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清开灵注射液,每次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2)丹参注射液,每次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四、猫眼疮的外治法

  1、外搽炉甘石洗剂或三黄洗剂。

  2、如有糜烂、渗液者(继发于水疱、大疱),宜用黄柏、地榆、金银花(或叶)、生甘草、侧柏叶、苦参各30克,煎水外洗及湿敷。湿敷之间歇期或经湿敷渗液已减少者,可外涂青黛散油。

  3、口腔粘膜受损者,可用金银花、生甘草、菊花各30克,煎水含漱;局部并可外用喉风散或西瓜霜。

如果你的身上出现上述现状况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的去到医院检查,因为很有可能是换上了猫眼疮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