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醇毒性怎样?_网传苦瓜子毒性是砒霜68倍

由网友(久伴情自长)分享简介:相信大家对异丙醇应该不是很陌生,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而且是有毒的。因为它的用途在医药和农业方面很广泛,所以难免会被一些人昨天,微博上有条消息备受关注。这条消息是这么说的,吃到苦瓜子,要马上吐掉,因为里面含有黄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的68倍。这让大家惊呆了,这是真的吗?苦瓜子有这么大的毒性?要知道,瓜子可是很多人平时闲暇时...



异丙醇毒性怎样?

相信大家对异丙醇应该不是很陌生,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而且是有毒的。因为它的用途在医药和农业方面很广泛,所以难免会被一些人接触到。很多人都知道异丙醇是一种毒性比较大的物质,那么异丙醇的毒性到底有多大?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异丙醇。

主要危害:

毒性分级 微毒类

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 LD50: 5840 毫克/ 公斤; 口服- 小鼠 LC50: 3600 毫克/ 公斤,家兔经皮LD50为16.4ml/kg刺激数据 眼睛- 兔子100 毫克/ 公斤。

高浓度蒸气具有明显麻醉作用,对眼、呼吸道的黏膜有刺激作用,能损伤视网膜及视神经。

生理作用与乙醇相似,在体内几乎无蓄积,毒性、麻醉性以及对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都比乙醇强,但不及丙醇。

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食入或吸入大量的蒸汽可引起面红、头疼、精神抑郁、恶心、昏迷等。

主要用途

作为有机原料和溶剂有着广泛用途。作为化工原料,可生产丙酮、过氧化氢、甲基异丁基酮、二异丁基酮、异丙胺、异丙醚、异丙基氯化物,以及脂肪酸异丙酯和氯代脂肪酸异丙酯等。在精细化工方面,可用于生产硝酸异丙酯,黄原酸异丙酯、亚磷酸三异丙酯、异丙醇铝以及医药和农药等,也可用于生产二异丙酮、醋酸异丙酯和麝香草酚以及汽油添加剂。[1]

防护措施:

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980mg/m3,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为1020mg/m3,嗅觉阈浓度1.1mg/m3,操作人员应戴防毒面具,浓度高时应戴气密式防护眼镜。

由此看来,异丙醇的确是有一定毒素的,我们一定要远离这些有害物质。而且一旦接触之后发现身体有不适感必须立即去医院进行救治。还要一点就是,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不明物体类似于有害物质的话,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万不可自己处理。



网传苦瓜子毒性是砒霜68倍

昨天,微博上有条消息备受关注。这条消息是这么说的,吃到苦瓜子,要马上吐掉,因为里面含有黄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的68倍。这让大家惊呆了,这是真的吗?苦瓜子有这么大的毒性?

要知道,瓜子可是很多人平时闲暇时最爱吃的零食之一了,嗑到苦瓜子也是常有的事,有时嫌麻烦就直接吞下去了。要真是这样的话,以后谁还敢嗑瓜子?

黄曲霉毒素毒性确实强 但并非每颗苦瓜子都含有

微博盛传,黄曲霉毒素的稳定性很强,一般温度难以将其杀灭。进入人体后,在肝脏中存留最多,因此对肝脏的损害也最大。人如果误食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轻则可能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重则可能出现肝区疼痛、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病症状。1984年印度曾经发生过黄曲霉毒素中毒,致使十几个孩子死亡。

“黄曲霉毒素是霉菌代谢的产物,它确实是致癌率最强的毒素。”不过,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副主任朱家进表示,这并不是意味着,每颗坏掉的苦瓜子都含有黄曲霉毒素,这需要检测。目前就我们所知,花生霉变坏掉后,极易产生黄曲霉毒素而已。

所以,在朱家进看来,不管黄曲霉毒素有多强,偶尔吃到苦瓜子或者误吞问题也不大,一是苦瓜子未必都含有黄曲霉毒素,二是它真要导致人中毒还要有两个条件:或者一次性进入人体的量比较大,或者长期误食。

多种食品霉变后 都可能含“毒”

黄曲霉毒素既然是霉菌代谢的产物,那么它还可能存在于其他一些霉变的食物中。朱家进说,除了花生、瓜子外,其他坚果类食品如核桃、开心果、榛子、松仁,及大米、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中,都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

要避免接触黄曲霉毒素当然是要避免食物发霉。比如控制湿度、低温保存、保证通风等。像花生保存湿度要控制8%以下的,大米是13%以下,玉米12.5%以下。可能大家对这种数据没什么概念。但大家平时在选购、食用这些食品中,可以注意以下——

尽量买新鲜的,生产日期近的食品;

瓜子等坚果类食品最好选原味的,放久了更加不要吃;

吃坚果的时候,不要一次性吃太多,毕竟油脂含量高,吃多了也不好;

如果发现霉变食物一定要剔除,吃到了也不要偷懒,吐掉以后再用清水漱漱口。

有丁点烂的水果 最好也别吃

在提起瓜子食用安全时,朱家进还想提醒钱江晚报读者,烂的水果,即便是丁点烂的,也最好不要吃。

估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发现水果烂了一点点,就会先用刀切掉烂掉部分,再把剩下的吃了。因为他们觉得,吃掉的那部分,看起来并没有任何损坏。

没有损坏就代表没问题了吗?就在前几天,福州的李先生吃了一颗在冰箱放了半个月的桃子,不仅发了烧,还剧烈咳嗽。最终,医生发现,他把隐藏在烂桃子里的隐球菌吃进了体内,患上了肺隐球菌病。

“切掉烂掉的,吃掉不烂的,这看起来是节约,实则真要不得。况且大家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这种节约不要也罢。”朱家进说,看起来没有坏的部分,也可能被染上有害物质。这个时候,就不要省了。



这几种小动物毒性极大 叮一下便要人命

海蜇分为许多种类,但几乎每种都有或大或小的毒性

海蜇的毒性来源于它们的刺细胞。这种细胞生长在其触手的前端,是一个充满液体的囊,内有一条中空缠绕的管子,刺丝胞的表面有一小针称为刺胞(Cindocil),如同是开关般,当刺胞针受到触动时,刺丝胞会马上射出管线,这些含有毒液的管子会使被刺之生物麻痹。

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大的海蜇是生长在澳大利亚的箱型水母

人一旦被其触须刺中,3分钟之内就会死亡,且无药可救。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沿海,25年来因中箱形水母中毒而身亡的人数约有60人,可与此同时死于鲨鱼之腹的只有13人。

人在被海蜇蜇伤后,一般可在数分钟出现触电样刺痛感,数小时后伤区逐渐出现触电样刺痛感,数小时后伤区逐渐出现线状排列的有红斑的血疹,痒而灼痛,轻者可在20天左右自愈。重者多咳喘发作,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并伴有脉数无力、皮肤青紫及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征象。若抢救不及时,这类蜇伤病人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海蜇蜇伤后刺痛感

如果出现被海蜇蜇伤的情况,不要用淡水冲洗,因淡水可促使刺胞释放毒液,应尽快用毛巾、衣服、泥沙擦去黏附在皮肤上的触手或毒液,可用碳酸氢钠(小苏打)或明矾清洗伤处。若损伤面积大,全身反应严重者,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蜱(pí)也叫壁虱,鳖吃

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隐翅虫、草蜱虫、狗豆子、牛鳖子等等,常常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蜱虫叮咬人后,大多起病急而重,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

蜱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

恙(yàng)虫,又称恙螨、沙虱,能传染恙虫病

恙虫病发展迅速,如果延误治疗,可能很快出现发热并引发发心肌炎、胸膜炎、脑炎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每年5月是华北及港澳地区恙螨发生的起始期,6—9月达到高峰。天气偏暖,发生期有所提前。一些缺乏经验的医生容易将恙虫病误诊为癌症和流感等,误人性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外出时可在衣物上涂抹一些驱避剂,例如硫化钾溶液,来防止这种寄生虫向你“靠近”;一旦发现这些寄生虫叮咬入皮肤,不应随意擅自取出,以免方法不当使其越钻越深。应去专业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处理措施。

小小的蚊子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可怕的杀伤力,主要是因为它们能传染80多种疾病

其中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可能就是疟疾:这种疾病每年约造成3百万人死亡,会传染疟疾的疟蚊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中亚,尤以非洲最为严重。而在非洲,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于疟疾。

另外,大部分的蚊子都能够传染丝虫病(由线虫导致)。这种疾病会导致橡皮肿(gumma)使外生殖器及大腿异常肿大。在全球,约有120万人感染丝虫病。大部分品种的蚊子会传染病毒性的疾病,包括黄热病、登革热、日本脑炎、圣路易脑炎、多发性关节炎、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契昆根亚热及西尼罗河热。能让我们唯一感到幸运的是,艾滋病不会借由蚊子叮咬而传染。



竹笋有毒性吗

看过"卧虎藏龙"这部电影的朋友应该都看到过那片竹林的拍摄场景,一大片竹林翠绿翠绿的,风景看起来美极了。但是竹子除了看起来舒服之外,刚长出来的竹笋烧制出来味道也是很好吃的。但是有些人会担心现在食品安全问题这么严峻,竹笋会不会也出现问题呢。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竹笋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要出问题也是因为吃的方法不对导致的结石。

竹笋有毒性吗

这是因为竹笋中含有草酸,如果吃的方法不适当的话,就会引起消化不良。就像早上吃鸡蛋就不能和豆浆一样。因为豆浆中含有草酸,和鸡蛋结合在一起就会引起消化不良。所以竹笋是不会有毒的。

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每100g鲜竹笋含干物质9.79g、蛋白质3.28g、碳水化合物4.47g、纤维素0.9g、脂肪0.13g、钙22mg、磷56mg、铁0.1mg,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含量比大白菜含量高一倍多;竹笋的蛋白质比较优越,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维持蛋白质构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为优良的保健蔬菜。

中医认为竹笋味甘、微寒,无毒。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竹笋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竹笋含脂肪、淀粉很少,属天然低脂、低热量食品,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

养生学家认为,竹林丛生之地的人们多长寿,且极少患高血压,这与经常吃竹笋有一定关系。
尤其是江浙民间以虫蛀之笋供药用,名"虫笋",为有效之利尿药,适用于浮肿、腹水、脚气足肿、急性肾炎浮肿、喘咳,糖尿病、消渴烦热等,嫩竹叶、竹茹、竹沥均作药用。

现在如果想买竹笋自己做菜的话,最好能找到相关的食谱来学习一下,看看竹笋在吃的时候有哪些是需要注意和避免的,以免造成食物的相克。看完上述的介绍后,是不是对竹笋的了解又更多了呢?其实竹笋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只要吃法和做法正确就没什么大问题。



牛奶蛇有毒性吗

蛇是人们都比较惧怕的一种动物,可能不少人都听说过牛奶蛇,名字虽然比较好听,但还是不能消除对其的恐惧感。无论我们在碰到什么样蛇的时候,第一印象就是断定是否有毒?这是蛇会人类最大的威胁之处。当然,牛奶蛇也是这样的。那么,牛奶蛇有毒性吗?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牛奶蛇的特点吧。

牛奶蛇,这是所有陆栖蛇类分布最广的种类之一,从加拿大东南部到哥伦比亚及厄瓜多尔都可见其踪迹。成体有100-180cm,是一种无毒有益的王蛇,原产于北美洲、中美洲,常见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厄瓜多尔等国家。喜欢躲藏在安全私隐的地方,如洞穴类,喜爱中至低的湿度。属卵生动物,交配期为春季至夏季,孵化期是秋季,换孕期一般为28-30天。每次一般产下10个蛋左右。

奶蛇,是一种无毒有益的王蛇。奶蛇分布在美国东部和安大略湖的南部(Ontario)一带。它常常出没在谷仓和农家庭院里捕捉老鼠和兔子。它的名字来自于它喜爱牛奶的一种错误传说。奶蛇爱好攻击和吞咽其它有毒和无毒蛇,因此奶蛇对大部分毒液具有免疫力。

据说是因为有的奶蛇(如帕布拉奶蛇和纳尔逊奶蛇等)常在养牛场附近出没,人们误以为它们喜欢偷喝牛奶,因此这么叫它,跟颜色无关,而是与其行为有关而误定义。通俗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约定成俗的传承名字。

绝大多数的奶蛇都是以黑白红三色形成基本体色,只是排列组合上有所差异,要清楚辨识是有点困难度的.而相对于其他两种游蛇类比较不同的是奶蛇的野生个体本身就具有许多不同的体色差异,而每一种体色也都是一个亚种,因此奶蛇的亚种多达40种以上,一般学者比较倾向以地域性的分别来归纳亚种,这样至少也有25种以上,奶蛇实际上也是王蛇的亲戚,所以很多时候,会有人把它和王蛇搞混。

有关牛奶蛇有毒性吗的介绍,大家应该清楚了吧。蛇在生物链中也是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人们害怕蛇,主要是担心其存在毒性。而牛奶蛇是没有毒的,并且属于一种有益的蛇品种,平时如果我们碰上了也不要太担心,更不能伤害到它们。



误食癞蛤蟆,一人死三人中毒 蟾蜍的毒性

四孩子误食蟾蜍,一人不幸身亡

事件究竟怎么一回事呢?1月16日,记者来到海南省人民医院了解情况。三名食物中毒的孩子正在重症病房里接受治疗。据其中一名孩子的父亲李先生介绍,他们都是来自儋州市木棠镇兰秀村的,14日下午5点多,孩子的爷爷发现两个孙子突然呕吐得很厉害,见其状,便追问兄弟俩是不是吃了什么东西。“六岁的小成告诉爷爷,他们刚刚食用了“青蛙”,我猜测他们可能是吃了癞蛤蟆,误以为是青蛙。”

“实在是太吓人了,幸亏孩子抢救过来了。”回想起事发的一幕,另外一位患者李妹妹的父亲李德侬心有余悸地说,孩子是15日12点左右拉肚子的,接连拉了三次后就出现呕吐症状。他当时吓呆了,赶紧找了一辆三轮车送到木棠镇卫生院检查,后又送到海南省人民医院抢救。

李先生称,事发后,经询问当地村民才得知,14日下午,四名孩子围在一堆火边玩耍,可能是在那个时候,孩子们将蟾蜍烤来吃的。

据记者采访了解到,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最大孩子6岁,最小的仅1岁半。这些家庭都以务农为生,偶尔打打杂工贴补家用,没有固定收入,无暇照看孩子时,几个孩子都是自己在外头玩。

三孩子已脱离危险,中毒因误食蟾蜍

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陈玉雯告诉记者,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一共送来四名儿童,其中一名儿童送到医院,抢救一个多小时无效就死亡了。其他的三名儿童经过治疗开始慢慢恢复,目前已经基本脱离危险。这起中毒病例经院方检测为误食蟾蜍中毒。

蟾蜍的毒性

蟾蜍的腮腺和皮肤腺能分泌毒素,就是平常所说的“蟾酥”,可以入药,但也是一种神经性的毒素,能直接影响心脏,对消化道及中枢神经产生严重损害。症状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会出现昏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

最后,她提醒广大市民,若发现误食蟾蜍,应第一时间送往医院,通过洗胃、催吐、导便及血液净化等方式处理,将毒性排出体外。“这起蟾蜍中毒病例是我们医院接收的第一起病例,希望家长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注意饮食安全。”

目前,儋州市卫生局已介入此事调查,初步认定这是一起意外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当地政府表示会尽力抢救三名中毒的孩子,同时也会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



鱼翅用鱼翅精调制 食用可对生殖系统有毒性

    央视新闻频道播出记者卧底暗访假鱼翅真相,其中曝光不少饭店所售鱼翅实际为明胶制作的假鱼翅,这种假鱼翅在北京京深海鲜市场有售。

  北京通州区一个著名的连锁饭店售卖的木瓜鱼翅,其鱼翅是用“鱼翅精”的调料调成的,食用可能对肾脏、肝脏尤其是生殖系统有毒性。

  记者上午从丰台工商了解到,工商部门已经看到这一新闻,对新闻报道中提到的摊位目前尚不能确定。

  不过,丰台工商属地的执法人员已经开始对京深海鲜市场销售鱼翅的档口、店铺做记录,并对档口、店铺销售的鱼翅进行抽样检查。截止到记者发稿时为止,检查结果暂未通报。

  调查一 明胶+色素营养=零京深市场卖仿翅

  央视上午画面显示,在郑州一家高档自助餐厅,黄焖鱼翅是招牌菜,暗访记者应聘后厨学徒,给专门做燕鲍翅的师傅打下手。

  央视卧底记者调查发现,该餐厅做鱼翅的原材料,实际是两种价值几十元的仿翅。

  画面中,师傅要求用水泡这些仿翅,并告诉记者,用热水泡10多分钟,如果是冷水要半个小时即可。

  这位厨师告诉记者,一般高档饭馆是真假鱼翅掺着用,而记者卧底的这家自助餐厅,基本都是在用仿翅。“不是特别内行的吃不出来,一般客人吃不出来,吃出来的我们就给送个菜了事。”

  央视画面显示,在南京一家婚宴现场,服务员正将一盆盆鱼翅倒进碗中,而在后厨,厨师正打开标有合成冻翅针的包装袋,把类似粉条的东西倒出来,往汤盆里舀汤,然后把合成冻翅针倒进去,厨师一边干,一边说“全是假的”。

  而在北京的京深海鲜市场,记者也发现了这种假翅。据一位女摊贩介绍,这种人工做的仿翅一包就几十块钱,要比粉丝好一点,经过水一泡就行了。

  结论

  据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介绍,这些样品的主要成分是明胶、海藻酸钠还有一点氯化钙,用的就是食用明胶,加了点色素。

  海藻酸钠是由海带中提取的天然多糖碳水化合物,经常被用来制作人造凝胶类仿型食品,在粉丝制作中添加海藻酸钠可改善组织黏结性,使其拉力强、弯曲度大、减少断头率。用海藻酸钠制成的仿翅人吃了虽然没有什么害处,当然也谈不上有什么营养。仿翅虽然逼真,但是行家还是可以看出真假的。

  调查二 神秘的鱼翅精食用伤肾和肝

  鱼翅本身是没有味道的,一碗鱼翅羹的鲜美全在于它的汤上,而在传统的烹饪技法中,煲汤是费时、费钱又最能体现技术的一道工序,但据说自从一种名叫“鱼翅精”的调料出现后,一切都简单了。

  这种名叫鱼翅精的调料真正使用以后效果如何呢?

  记者从北京市通州区的一个著名的连锁饭店订购了一份木瓜鱼翅外卖。据燕鲍翅专业厨师杨纯洁介绍,其中的真鱼翅占1/5,假的占大半。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朱毅副教授对其进行了检验,查出其主要成分和鸡精类似,即谷氨酸、鸟甘酸与核苷酸的复合体,但是三氯丙酮超标。看似味道很鲜美,其实就是用了植物水解蛋白的调味液。

  这种名叫“鱼翅精”的调料在109摄氏度的高温下用浓盐酸进行水解,过量的浓盐酸在此过程当中会和植物蛋白里面没有清除干净的脂肪生成三氯丙酮,而三氯丙酮对肾脏、肝脏尤其是生殖系统有毒性。

  提醒

  如何分辨真假鱼翅

  燕鲍翅专业厨师陈凯奕说,分辨真假鱼翅,首先是抓两头,然后往两边扯,非常容易断并且没有弹性的,是假的鱼翅。

  真的鱼翅是有弹性的,而且不容易断。通过鼻子来闻的话,鱼翅本身有腥味,但是假的就不会有鱼的那种腥味。另外,真的鱼翅泡的水是清澈见底的,是非常清澈的。假的给人的感觉就是有黄的色素会渗出来。



肉苁蓉的毒性有哪些呢

随着现代社会实体经济越来越差,很多男性朋友们为了让自己的亲人过得更好一些,所以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都会非常的拼命。其实这也就在无形中让他们处在了亚健康的状态,从而引发性功能障碍。所以很多男性都会服用肉苁蓉来壮阳,可是肉苁蓉的毒性有哪些呢?针对这个疑问,接下来的时间就请朋友们和我一起去了解一下。

肉苁蓉一般用麻袋包装,每件40公斤左右。贮存于干燥通风处,湿度28%以下,相对湿度70-75%。

本品易生霉、虫蛀。为害的仓虫主要有药材甲、烟草甲、锯谷盗等。贮藏期间,定期检查,发现受潮、轻度虫蛀,及时拆包摊晾,或用热汽蒸透、摊晾后,重新包装保藏。量大或严重时,可密封抽氧充氮养护或用溴甲烷、磷化铝等熏杀。

1.采收 春秋两季均可采收,以4—5月采收为佳。初春,肉灰蓉吸收融化的冰雪水迅速生长,4-5月即可采挖。

2,加工 春季采收后置沙中半理半露晒干后即为甜苁蓉(亦称盐大芸),可采用如下几种加工方法:

(i)晾晒法 白天在沙地上摊晒,晚上收集成堆遮盖起来,防止昼夜温差大冻坏肉苁蓉,晒干后颜色好,质量高。

(2)盐渍法 将个大者投入盐湖中淹1-3年;或在地上挖50厘米×50厘米×120厘米的坑,用等大不漏水的塑料袋放入,在气温降到o℃时,把肉苁蓉放入袋内,用当地未加工的土盐,配制成40%的盐水腌制,第二年3月,取出晾干,为咸大芸。

(3)窖藏法 在冻土层的临界线以下挖一坑,将新鲜肉苁蓉在天气冷凉之时埋入土中,第二年取出晒干。

以上就是对肉苁蓉保存期的有所介绍,肉苁蓉一般保存三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看你是怎么保存的,通过上面的方法来保存的话应该可以保存三年以上。

如果自己吃肉苁蓉小心慎重,并且还合情合理的话,那么吃肉苁蓉之后应该是没有任何伤害的,所以说大家不用担心,肉苁蓉吃的时候要严格的重视量,这些反应只是一些不正规服用药物的人才会出现的症状,吃这个肉苁蓉的时候还要注意服用的对象,不是什么人都能吃到。

以上几段文字内容就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肉苁蓉的毒性,在此我衷心希望有这方面疑虑的朋友们能够深层阅读上面的内容,这样心中对于这些毒性才会引起更多的重视和警惕。当然我还想再多说一句的是,当男性朋友出现一些性功能障碍问题时,作为他们的伴侣一定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关怀。



夏天家中这一物竟然毒性惊人

夏天炎热容易有很多昆虫、寄生虫之类的繁衍,而这些寄生虫有很多对人体是有致命的伤害的,如果不小心碰到或者被咬到,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丢掉性命!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夏天毒性惊人的寄生虫,一定要小心哦。

什么是蜱虫?

什么是蜱虫蜱虫也叫壁虱,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等。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世界上有800多种蜱,中国有80多种,南京有中华硬蜱等几种,但没发现带病毒或发病的。

近期蜱虫咬人事态扩大,据河南省卫生厅发布消息,从2007年5月发现首例疑似无形体病例以来,截至2010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监测发现此类综合症病例557例,死亡18例。2011年6月,北京昌平区龙泽苑西区再现蜱虫。

野外、宠物(尤其是白色京巴狗)容易感染蜱虫。

专家表示,南京广泛存在蜱虫,按种类分称为中华硬蜱,在中山陵、紫金山、郊外的草地、灌木丛里都有。很多人担心被虫子咬后,会感染病毒。

疾控中心专家介绍,蜱虫寄生在野生老鼠、牛、羊等动物身上,以前在城市很少见到,但是随着市民养宠物狗增多,蜱会寄生在狗身上,所以现在在城市里,也有蜱存在,特别是白色的京巴狗最招惹蜱虫。



它毒性是砒霜68倍还致癌,或许你已吃下肚

有毒!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钾的10倍,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

致癌!它还是我们所知的最强的生物致癌剂,1毫克就是致癌剂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最让人无奈的是,这种剧毒致癌物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小心!这些食物里都藏着黄曲霉素!

1、发霉的花生玉米

黄曲霉素藏在发霉的食物里,特别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里,比如花生、玉米等。淀粉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会滋生导致肝癌的黄曲霉菌。我们常吃的大米、小米、豆类,尤其是在高温湿润的环境下,一旦霉变也会陷入它的魔爪。

建议:

1、每次少买点,不要“存”,以免霉变。

2、因为黄曲霉菌以孢子形式传播,食物容易牵连霉变,而且黄曲霉素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如果您发现有一颗花生坏了,那一碗花生米,或者是存放的一袋子的花生米都得扔掉。

3、家里有食物残渣的边边角角也要清洗干净。

2、变质的米饭

别以为做熟了就能放松警惕,变质的米饭是最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的!

国家二级营养师、高级食品检验员孟立娜说,“我身边就有常年吃剩饭菜的长辈40多岁就患癌症的事例。为了不浪费,他经常吃已经有些异味的米饭。要知道,变质的米饭是最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的!可能他的患病跟这个习惯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至少这个习惯并不健康,会危害我们的身体。”

建议:

做饭菜,吃多少、做多少,最好当天吃完,不留剩饭菜。

3、发苦的坚果

瓜子中最大的安全风险来自霉菌,比如致癌的黄曲霉毒素。

如果吃到变苦的瓜子,一定要及时吐掉并且漱口,因为瓜子等坚果的苦味正是来自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经常摄入会增加肝癌风险。

建议:

 吃到霉变的、发苦的坚果千万别犯懒,一定要马上吐出来。

4、没洗干净的筷子

很多家庭也都有这个习惯,筷子用到细缝发黑都不舍得扔掉,洗碗布也完全没有形状了,还在努力服役。

而年轻人的早期肝癌可能跟我们使用的筷子有关。筷子本身并不会长黄曲霉菌,但我们平时使用筷子来吃花生、玉米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时,筷子缝里最容易藏淀粉,一来二去霉变了,黄曲霉素就藏在里面了。

裸筷子、漆筷子都容易开裂藏食物残渣,从而产生黄曲霉素。

建议:

1、最佳选择是铁筷子,很难出裂痕,也就不会有食物残渣。

2、平时洗筷子的时候要记得先泡一泡,软化上面的食物残渣,以便容易清洗掉。

5、劣质芝麻酱

你爱吃的芝麻酱、花生酱,有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瘪花生甚至变质的芝麻、花生做原料,其中变质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而且这种加工后的产品,可比发霉花生难识别多了。

6、小作坊自榨油

一些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等在储存过程中如果发霉,榨得的油中还可能带入黄曲霉毒素。

△去壳的花生直接堆在店里,裸露在空气中

有的花生外表正常,但内部已出现黄曲霉素,而小作坊的压榨机或家用榨油机工艺简单,缺乏除去有害物质的工艺,不能对原材料进行精炼。即使自己选料,也可能会出现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问题,以及存在高致癌物黄曲霉毒素问题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