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胡三建汤的功效与作用_加味三建汤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可萌可猛づ)分享简介:不同中药方剂的药用价值都是不一样的,只有正确的了解它们才能够很好的运用。那么你知道丁胡三建汤的药用价值是什么吗?【处方】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对加味三建汤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介绍下。【处方】大川乌1两,绵附1两,天雄(3味并炮,盐水浸,去皮脐)1两,木香1两,肉豆蔻(煨裂)1两,诃子(去核)...



丁胡三建汤的功效与作用

不同中药方剂的药用价值都是不一样的,只有正确的了解它们才能够很好的运用。那么你知道丁胡三建汤的药用价值是什么吗?

【处方】
丁香 良姜 官桂各4.5克

【制法】
上药锉为一剂。

【功能主治】
主冷心疼,面青唇黑,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
用水250毫升,煎至170毫升,用胡椒50粒,炒黄色为末,调人汤药内顿服。

【摘录】
《古今医鉴》卷十

【处方】
川乌、附子、天雄各等分,丁香、胡椒。

【功能主治】
胃冷,阳虚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六脉沉微,二便滑数。

【用法用量】
方中丁香,胡椒用量原缺。

【摘录】
《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
胡椒、人参、川芎、母丁香、鹿茸、天雄、附子、川乌、官桂、炙甘草、煨姜。

【功能主治】
痘后元气不足,忽然凹陷。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痘疹仁端录》卷十

丁胡三建汤的功效和用途非常广泛,对老百姓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良药。大家有需要时不妨试一试,因为它几乎没有副作用,所以可以放心服用。



三建汤的功效与作用

三建汤是一种对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疗效的中药方剂,三建汤主要是由几种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说是不会对人体产生的任何伤害的,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
天雄(炮.去皮.脐)、附子(炮.去皮.脐)、大川乌(炮.去皮.脐),各等分。

【炮制】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真气不足,元阳久虚,寒邪攻冲,肢节烦疼,腰背酸痛,自汗厥冷,大便滑泄,小便白浊,及中风涎潮,不省人事,伤寒阴证,厥逆脉微,皆可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十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
天雄(炮。去皮、脐)附子(炮,去皮、脐)大川乌(炮,去皮、脐)各等分

【制法】
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真气不足,元阳久虚,寒邪攻冲,肢节烦疼,腰背酸痛,自汗厥冷,大便滑泄,小便白浊;中风涎潮,不省人事;伤寒阴证,厥逆脉微。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5片,煎至24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看了上文对于三建汤的介绍,我们对于三建汤的功效和作用等内容也有了些许印象,这也是我们在食用前所必须要了解的。



丁附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不同中药方剂的药用价值都是不一样的,只有正确的了解它们才能够很好的运用。那么你知道丁附理中汤的药用价值是什么吗?

【处方】
丁香 附子 干姜 人参 白术 甘草(加吴茱萸 官桂 砂仁 陈皮)

【功能主治】
主胃寒呕逆,及服寒凉药过多,伤胃呃忒者。

【用法用量】
水煎,蘑木香、姜汁温服。

【摘录】
《伤寒全生集》卷三

【处方】
人参5分,干姜5分,青皮5分,陈皮1钱,丁香1钱,炙甘草3分,附子3片。

【功能主治】
伤食腹痛,呕哕不止。

【摘录】
《痘疹仁端录》卷十一

上面介绍了丁附理中汤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饮用丁附理中汤可以帮助我们治疗一些方面的问题。但是想要体会到方剂带来的好处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们才知道哦。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呢。



丁附治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丁附治中汤,大家估计不会陌生吧,都应该多多少少知道一点。但是你真的了解丁附治中汤吗?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话,不妨浏览一下本篇文章哦。

【处方】
丁香半两,甘草(炙)半两,青皮(炒)半两,陈皮(炒)半两,人参半两,附子(炮)1两,白术(煨)1两,干姜(煨)1两。

【功能主治】
胃冷停痰,呕吐不已。

【用法用量】
《医学正传》引《局方》有大枣二个。

【摘录】
《医方大成》卷二引《局方》

【处方】
人参5分,白术1钱,干姜1钱,陈皮1钱,青皮1钱,厚朴1钱,白芷1钱,丁香5分,炙草3分,附片3分。

【功能主治】
伤食腹痛,呕吐不止;或虚寒之甚,呕吐腹痛。

【摘录】
《种痘新书》卷十二

在我们阅读完上文后可以发现丁附治中汤不仅仅可以增强抵抗力还是治病的良方,我们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了解丁附治中汤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哦!



半附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现在人对于健康的关注,在平时的时候也非常注意补充营养和调理身体,在如今市场上,中西药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而中药方剂由于天然无公害,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半附理中汤。

【处方】
半夏 附子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

【功能主治】
主治妊娠胃中虚冷,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
上以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温服。

【摘录】
《产科发蒙》卷二

上文介绍了半附理中汤的食用方法,我们可以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采纳后好好利用半附理中汤来为我们的健康护航。



香连治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类身体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身体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需要时刻的关注身体的变化,当出现不适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做诊断和治疗。香连治中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香连治中汤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处方】
广木香2.5克 潞党参6克(米炒)黑炮姜1克 炒广皮3克 小川连2克(醋炒)生冬术4.5克 清炙草1.5克 小青皮2克

【功能主治】
清肝健脾,和中止泻。治肝旺脾虚,大便飧泄,肠鸣腹痛,欲泄而不得畅泄,里急后重,脉左弦右弱。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

服用香连治中汤来进行治疗是个缓慢的过程,但是只要积极接受治疗并乐观应对,肯定会有疗效的。



参香温肺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知道参香温肺汤对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很多人却并不了解它的功效。其实了解这些功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处方】
人参、桑白皮、橘皮、白茯苓、半夏、紫苏、五味子、木香、甘草、白术、肉桂、生姜。

【功能主治】
形寒饮冷伤肺,喘嗽胸满,气不通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2钟,煎取1钟,食远温服。

【摘录】
《杏苑》卷五

通过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关于参香温肺汤的知识,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对参香温肺汤的认识是很多的。我们对药材的认识越多的话,在使用的时候才会更加清楚这个药物有什么作用,这样就不会怕使用错误的情况出现。



治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中药方剂,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为何中药药剂可以有这么大的作用吗?下面介绍一种治中汤来为大家一一说明。

【处方】
人参、甘草(炒)、干姜(炮)、白术、青皮(炒)、陈皮(洗.去白),各一两。

【炮制】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脾胃不和,饮食减少,短气虚羸而复呕逆,霍乱吐泻,胸痹心痛,逆气短气,中满虚痞,膈塞不通,或大病瘥后,胸中有寒,时加咳唾,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空心,食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看了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像治中汤这种方剂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养生方法,尤其是比较传统的朋友对于方剂更是情有独钟。随着中国历史的不断演变和推进,对于方剂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分,经过不同工艺的处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和气治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的种类有很多,它们都是由常用的养生药材混合制成的,和气治中汤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和气治中汤的药效有哪些吧。

【处方】
人参半两(去芦头),藿香半两,白术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干姜1分(炮裂,锉),白茯苓1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伤寒4日,太阳初受病,服恒山散吐后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即去生姜,和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圣惠》卷九

通过上文对和气治中汤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在对药物进行选择的时候,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我们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治愈疾病。



香贝养荣汤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却在慢慢的下降,有很多人在生活中会这样那样的疾病,那么选择什么药物好呢?中药方剂可不可以呢?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方剂香贝养荣汤。

【处方】
白术(土炒)6克 人参 茯苓 陈皮 熟地黄 j11芎 当归 贝母(去心)香附(酒炒)白芍(酒炒)各3克 桔梗 甘草各1.5克

【功能主治】
治上石疽属气血两虚者。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至30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
《医宗金鉴》卷六十四

上面给我们介绍了香贝养荣汤到底是由哪几种中药材组合而成,怎么样?现在了解了吗?其实中药方剂还有很多没有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但我相信随着科技医疗的发展,它一定会实现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