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好处_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感情渣男)分享简介:可能我们大家对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还不是很了解,这属于中药汤的一种。多喝一些这些汤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老年人缓解我们自身季节变化时身体很容易感到“躁动”,口干舌燥、心烦躁动,而中医中的方剂就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中的各个机能,缓解心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这种方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别名】白术茯苓...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好处

可能我们大家对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还不是很了解,这属于中药汤的一种。多喝一些这些汤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老年人缓解我们自身容易出现的失眠多梦的情况。还可以改善我们自身出现的神经衰弱的问题,对于改善女性朋友出现的月经不调的情况也非常有帮助,普及一下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好处吧。

1.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白茯苓可健脾,对于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体倦乏力、腹泻的气虚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气的作用,而且药性平和,治疗上述症状可与人参、白术、甘草和用称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运化不利.但是味道,不一定很好喝

2.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

1、用于脾胃虚弱:

(1)食少、虚胀、便溏、神疲乏力,为补气健脾的常用药,配人参、茯苓等,如四君子汤。

(2)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大便泄泻,配干姜、人参,如理中汤。

(3)脾虚湿滞,泄泻便溏,配党参、扁豆、茯苓等,如参苓白术散

2、用于脾虚水停所致的痰饮、水肿,为痰饮水肿的良药

(1)痰饮证,配桂枝、茯苓,以达到化痰饮之功效

(2)水肿,小便不利,配茯苓、泽泻,起到燥湿利水之功效

3、用于气虚自汗,常与黄芪、浮小麦等配用

4、用于脾气虚弱,胎动不安,常与党参、砂仁等配用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好处远不止以上这些,如果我们女性朋友在月经期间流失的大量的血液也可以有效地服用这些汤帮助我们达到补血的效果,也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摆脱腹痛给我们自身带来的伤害,效果非常不错。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龄,新陈代谢减慢,免疫机能下降,无一不提醒着我们应该好好调理身体了,中药方剂就可以循序渐进的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这款方剂。

【别名】
桂附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

【处方】
桂枝9克 生姜9克 甘草6克 大枣12枚 麻黄6克 细辛6克 附子5克(炮)

【功能主治】
温经通阳,宣散水饮。治寒饮停积于胃,病在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覆杯,苔白腻,脉沉迟者。

【用法用量】
上七味,以水700毫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中

【别名】
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附子汤、桂附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桂姜枣草黄辛附汤

【处方】
桂枝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麻黄2两,细辛2两,附子1枚(炮)。

【功能主治】
振奋阳气,调和营卫,外解风寒,内化水饮。温阳散寒,通利气机。主气分,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心肾阳虚,外感风寒,水饮内停,头痛身痛,恶寒无汗,手足逆冷,心下痞坚,腹满肠鸣,相逐有声,或矢气,或遗尿,脉沉迟而细涩无力。

【用法用量】
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原书同卷)、附子汤(《外台》卷八引《深师方》)、桂附汤(《三因》卷十四)、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赤水玄珠》卷五)、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金匮要略心典》卷中)、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金匮悬解》卷十)、桂姜枣草黄辛附汤(《类聚方》。本方方名,原书(涵芬楼本)作“桂姜草枣黄辛附汤”;《医门法律》引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方剂辞典》引作“桂枝去芍药加黄辛附子汤”。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生菜。

【各家论述】
①《金匮要略论注》:药既用桂、甘、姜、枣以和其上,而复用麻黄、附子、细辛少阴的剂以治其下,庶上下交通而病愈,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也。②《古今名医方论》引柯琴:用附子、姜、桂以生阳之气,麻黄、细辛以发阳之汗,甘草、大枣以培胃脘之阳,使心下之水饮外达于皮毛,必如虫行皮中,而坚大如盘者始散。③《金匮要略方论》:本方是桂枝去芍药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两方相合而成,桂枝去芍药汤主治表证而兼心阳不足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素体阳虚(主要为肾阳虚)而外感风寒者。今两方合用,殆为心肾阳虚、外感风寒之证而设。方中桂枝配伍麻黄,辛温发汗,宣散水气;附子温经助阳,与细辛相合可祛寒化饮。盖阳虚之体,邪客较深,取细辛可通彻表里,搜邪外出。佐以生姜、大枣,伍麻黄发越水气,合桂枝温通营卫;佐以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
阴水《福建中医医案医话选编》:陆某,女,24岁。全身浮肿,面色苍白,恶寒,四肢冰冷,脉象沉迟,舌苔白腻,渴不多饮。此证系阴盛阳微,水气泛滥,病名阴水。盖患者脾肾阳气素虚,水湿内蕴,脾主健运,肾主排泄,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化水,故水聚而成胀也。治宜消阴救阳、扶寒逐水,主以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桂枝3钱,麻黄2钱,甘草2钱,细辛1钱,附子2钱,生姜2钱,大枣10枚。连服2剂,药后得微汗,四肢转温,恶寒已减,药已中肯,当乘胜再追,用前方再服1剂。恶寒已罢,小便通利,腹胀减小,脉象转缓,阳气亦有渐升之象,前方再服1剂。上部浮肿已消,腹胀再有减小,两足仍浮。后以鸡鸣散、实脾饮出入治愈。

【摘录】
《金匮》卷中

没有想到吧,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也是让人很惊讶,中医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们可以继续把我们的传统医学发扬光大,继承下去。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有人不爱吃方剂,因为觉得有股苦涩味,其实大多数的方剂的味道确实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药方剂却能很好的治愈疾病。麻黄细辛附子汤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剂。

【别名】
附子细辛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

【处方】
麻黄6克(去节)细辛3克 附子3克(炮)

【功能主治】
助阳解表。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倦卧,苔白,脉反沉者。

【用法用量】
上三味,用水1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备注】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通彻表里,助麻黄发汗解表,协附子内散阴寒。故适用于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证。

【摘录】
《伤寒论》

了解了这么多关于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知识,大家应该大致都清楚了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作用。中药方剂对身体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大家不妨试一试,相信会有惊喜。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这个方子传承了数千年,所以他能够流传到至今而且还在中医中还能够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可见其疗效是多么的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

【处方】
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枣12枚(擘)生姜6克(切)附子5克(炮)

【功能主治】
治太阳病,误用下法后,脉促胸满,微恶寒者。

【用法用量】
上五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调养如桂枝汤法。

【摘录】
《伤寒论》

经常性不注意饮食健康的人们一定要注意,我们在选择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等药物的时候需要根据我们的体质。我们在肠身体不适的时候不能单单靠药物来化解,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够很好的远离疾病。



桂枝加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传统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中医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桂枝加附子汤就是中药方剂的一种,一起来了解了解。

【处方】
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 甘草9克(炙)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附子6克(炮)

【功能主治】
调和营卫,回阳固表。治太阳病发汗太过,遂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

【用法用量】
上六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100毫升,温服。调养如桂枝汤法。

【摘录】
《伤寒论》

【处方】
桂1两,附子(炮)1两,甘草3钱半。

【功能主治】
腹中痛,脉迟缓。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煎服。

【摘录】
《云岐子脉诀》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桂枝加附子汤对人体的养生功效是显著的,但对于它的食用方法我们也必须要了解并且掌握。



芍药甘草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各种疾病的侵袭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大多是因为生活工作压力大造成的,也是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一个重要表现。而且也容易导致人体出现提前衰老的迹象。中药方剂是一个帮您摆脱各类疾病的好方法。下面为大家讲一下芍药甘草附子汤的做法。

【处方】
芍药 甘草(炙)各9克 附子3克(炮,去皮,破八片)

【功能主治】
治体虚外感,发汗后病不解,反增恶寒者。

【用法用量】
上三味,用水1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三服。

【摘录】
《伤寒论》

以上是关于芍药甘草附子汤怎么吃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看完这篇你文章后能够对芍药甘草附子汤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在生活中更好的运用它。



桂枝加参汤的功效与作用

有人想知道桂枝加参汤究竟有什么作用,其实桂枝加参汤的作用和功效有很多,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它的主要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处方】
桂枝3钱,芍药3钱,人参2钱,甘草1钱,姜3片,枣2枚。

【功能主治】
汗后及霍乱后,身痛脉沉。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摘录】
《医学入门》卷四

桂枝加参汤属于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使用的主要是一些中药材和制而成的。对于人们的身体上的一些疾病具备不错的治疗效果。



桂枝加葛根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是否知道桂枝加葛根汤这种中药方剂呢?可以说桂枝加葛根汤在临床中的应用是相当的广泛的,那么桂枝加葛根汤都具有哪些特点呢?日常生活中桂枝加葛根汤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应用呢?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处方】
葛根12克 麻黄9克(去节)芍药6克 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大枣12枚(擘)桂枝6克(去皮)

【功能主治】
解肌发表,生津和营。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

【用法用量】
上七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葛根,减2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覆取微似汗。调养如桂枝汤法。

【备注】
据林亿等考证,本方当去麻黄。

【摘录】
《伤寒论》

通过本文,相信你学到更多的桂枝加葛根汤食用方法了吧!桂枝加葛根汤可以增强我们身体的抵抗力,调理各个系统的机能,了解了桂枝加葛根汤这么多的功效,大家不妨试一试。



桂枝加附子汤

常见的汤有很多,汤的不同,在含有的营养价值上,也是有着一些区别,因此对汤选择的时候,也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桂枝加附子汤对治疗疾病有着很好效果,而且这类汤在喝的时候,也是不能随意的进行,否则对自身各方面,都是会有很大影响,对这点也是需要进行注意的。

那桂枝加附子汤是什么呢,它的组成都是由什么开始的,也是很多人不太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这类问题,都是有着很好的了解,选择它也是可以放心。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去皮) 芍药9克 甘草9克(炙) 生姜9克(切) 大枣3枚(擘) 附子6克(炮)

【原方组成】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9克)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三钱(炙,9克)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6克)

【用法】上六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100毫升,温服。调养如桂枝汤法。

【主治】太阳病发汗太过,遂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

桂枝山楂红糖汤

材料:药材桂枝10克、山楂20克调味料红糖30克

做法:

桂枝、山楂及红糖加水适量煎成汤,去渣取汁。此为1份的量,可分2次饮用。

药材功效

桂枝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可温经通阳、发汗解表,在妇科方面适用于血虚寒凝之月经不调与痛经症状;加上山楂可增强子宫血液循环。

医师叮咛

寒性体质者,可在经前1星期开始服用此茶饮,至经行第3天止。月经来潮时可热敷腹部,使经血较易排出,感觉会较舒服。

以上就是对桂枝加附子汤详细介绍,在对这类药物选择,需要根据自身进行需求进行,同时桂枝制作汤上,也是有着不同方式,以上介绍的桂枝山楂红糖汤是不错之选,这类汤对改善女性身体也是有着很好效果,因此是很好选择。



甘草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的种类有很多,它们都是由常用的养生药材混合制成的,甘草附子汤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甘草附子汤的药效有哪些吧。

【别名】
四物附子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七)。

【处方】
甘草6克(炙)附子12克(炮,去皮,破)白术6克 桂枝12克(去皮)

【功能主治】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用法用量】
上四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初服得微汗则解。

【摘录】
《伤寒论》

【处方】
甘草1两,附子1两(炮,去皮脐),桂4两(去皮)。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虚汗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煎1盏,去滓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一四○引《指南方》

【处方】
甘草(炙)2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风湿,掣痛不得屈伸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
《全生指迷方》卷二

使用甘草附子汤来恢复注定不会是个太快的治疗过程,但是只要积极接受并乐观应对,肯定会有所改善的。对于一些疾病我们应该及早预防。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