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丸的功效与作用_补脾益气丸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由网友(一生就爱浪)分享简介:中药方剂是传统医学的一枚瑰宝,它主要依赖于君、臣、佐、使药这几大部分。虽然见效慢,但是因为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备生病后我们服用的药物有很多,中药、西药,中药还能制成中成药,针对不同的身体部位其药物是不同的,常见的药物有补脾益肠丸、补脾益气丸等,这两种药都具有补脾益肠气的功效,药物类型是相似的,患者要清楚身体的情...



益气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传统医学的一枚瑰宝,它主要依赖于君、臣、佐、使药这几大部分。虽然见效慢,但是因为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备受养生人群的青睐。益气丸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你对它了解吗?

【处方】
麦门冬(去心)人参各6克 橘皮(去白)桔梗 炙甘草各4.5克 五味子(去籽)3克

【制法】
上药研为极细末,水浸油饼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
补肺益气。治言多损气,神疲懒语。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津唾咽下。

【摘录】
《洁古家珍》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益气丸的食用方法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家平时不妨试试,相信对于改善疾病的情况肯定是有帮助的。



补阳益气丸的功效与作用

面对着医学的多元素发展,对于疾病的治疗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实施手段,其实,中药方剂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其副作用小,药材种类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荐。下面来看一下补阳益气丸。

【处方】
人参3两,肉苁蓉(酒洗,去鳞甲泥)3两,白茯苓3两,白芍药(酒洗)3两,巴戟天3两,当归身(酒洗)3两,麦冬(去心)3两,大熟地8两,山萸肉(蒸,去核)4两,白术(土炒)4两,准山药(炒)4两,川附子1个(重1两2-3钱,童便制,去皮脐),鹿茸1付(乳酥炙),紫河车1具(首胎者佳,火焙干,捣粉入药),肉桂1两,远志肉(制)1两,柏子仁(炒,研去油)1两,杜仲(盐水炒断丝)1两,补骨脂(盐水炒)1两,五味子1两,枣仁(炒,去壳)1两,炙草1两,砂仁5钱(去壳炒)。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填精益气。主

【用法用量】
每日5钱,空心淡盐汤送下。

【摘录】
《胎产心法》卷上

上文为大家介绍了补阳益气丸的功效和用法用量等,其实要想拥有一个好的身体,还是应该从生活做起。保持一定量的体育锻炼,拥有合理的饮食习惯比什么都管用。



和中益气丸的功效与作用

和中益气丸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是包含了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中药材,是药食同源的纯天然配方,下面我们就去看看相关的介绍吧。

【处方】
人参2两,白术4两,茯苓1两,广橘红1两2钱5分,泽泻1两,丹皮7钱5分,沉香7钱5分,川椒5钱,肉桂5钱,桑皮1两,苏子1两,附子2钱5分。

【制法】
水叠丸。

【功能主治】
培补三焦不足之正气,疏泄肠胃有余之浊气,温养在下之真火,消散凝结之至阴。主喘嗽,肿胀。

【用法用量】
每服2-3钱,早空心滚汤吞服。

【摘录】
《活人方》卷二

【处方】
木香半两,丁香半两,肉豆蔻1两,茴香(微炒香)1两,京三棱(炮,锉)1两,桂(去粗皮)1两,白豆蔻仁1两,人参(去芦头)1两,缩砂仁2两,青皮(去白)4两,陈皮(去白)4两。

【制法】
上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和中益气,进美饮食。主脾胃不和,气不升降,呕吐减食,口苦吞酸,胸满短气,肢体怠堕,面色萎黄,中焦虚痞,不任攻击,脏气久寒,不受峻补;又疗心胸愊愊如满,五饮停滞不散,或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60-70丸,食后温生姜汤送下。

【摘录】
《御药院方》卷三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和中益气丸的作用与功效已经有所了解了,也让我们为古人留下的财富感到惊叹。



凉血去湿补阴益气丸的功效与作用

凉血去湿补阴益气丸是一种中药方剂,这类药物还是常见到的,而且它对人体疾病改善有着很好的效果,对它的选择也可以放心进行,不过在吃这类药的时候,还需要一些方式方法。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真茅山苍术2斤,怀生地(酒洗)1斤,甘菊花1斤,车前子(米泔浸)8两,人参8两,牛膝8两,白茯苓8两(人乳拌积粉至1斤)。

【制法】
天门冬熬膏为丸。

【功能主治】
虚弱。

【用法用量】
口服。

【摘录】
《广笔记》卷二

凉血去湿补阴益气丸由于是纯天然中药材为原料,所以全面保留了药材的精华,把一些对人体无益的成分全部清除,所以进入人体内时吸收快、见效快、无毒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调经益气丸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都知道中药方剂调经益气丸是由纯天然的中药材制成的,副作用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时候还是按照正确的食用方法来,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处方】
生地8两,当归5两,白芍5两,制香附5两,丹皮5两,茯苓3两,杜仲3两,枸杞子3两,白术3两,牛膝3两,泽泻3两,川芎2两,黄耆2两,延胡2两,陈皮2两。

【制法】
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气血兼补,开郁顺气,滋阴清热。主妇人元气不足,失其营运转输之用,则气滞气郁,而心胸肚腹为痛,营血有亏,失其灌溉滋养之权,则血虚血热,而月信愆期不准,于是百病丛生,形神消烁。

【用法用量】
每服3-5钱,早晨空腹,白滚汤服。

【摘录】
《活人方》卷六

以上就是本文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调经益气丸的一些小常识,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时生活中运用起来,也不要忘了分享给朋友哦。



除湿益气丸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目前许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为导致疾病的直接与间接的因素有很多种,但医学一般都认为它与体内各个机能系统的损毁和破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中药方剂恰恰就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除湿益气丸这种方剂。

【处方】
枳实(麸炒黄色)1两,神曲(炒黄色)1两,黄芩(生用)1两,白术1两,萝卜子(炒熟去秽气)5钱,红花3分。

【制法】
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伤湿面,心腹满闷,肢体沉重。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白汤送下,量所伤多少服之。

【摘录】
《内外伤辨》卷下

以上就是关于除湿益气丸的一些简单的介绍了,虽然说除湿益气丸可以很方便服用,但是长期吃药还是不好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日常最重要的还是从根本上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这样才能减少疾病的危害,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调中和胃丸的功效与作用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养生方法,中药方剂就是一种,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话就什么作用都发挥不了。调中和胃丸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调中和胃丸的知识吧!

【处方】
白术(土炒)1两5钱,苍术(炒)1两5钱,半夏(姜矾制)1两5钱,厚朴(姜汁炒)1两5钱,砂仁(炒)1两5钱,白豆蔻(炒)1两5钱,广木香1两5钱,薏苡仁(炒)1两5钱,泽泻1两5钱,肉豆蔻(面包煨)8钱,沉香8钱,山药(炒)8钱。

【制法】
上为末,以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
脾胃不和,食后反饱,肌肉渐瘦,酒后泄泻。

【用法用量】
每服2钱5分,空心白滚汤送下。

【摘录】
《玉案》卷四

上文介绍了调中和胃丸的妙用,可见它的功能有很多,是不可多得的好方剂。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前请一定要了解清楚相关的用药禁忌哦。



调中益气丹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中医方剂领域也取得有利的研究条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针对现代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 广泛使用古今中药方剂。那么你知道调中益气丹吗?

【处方】
人参1两,归身1两,茯神1两,远志1两,干山药1两,生地1两,酸枣仁1两,辰砂1两,陈皮1两,白术1两半,牡蛎(煅)2两,麦门冬半两,黄连半两,生甘草1两,枳实(炒)7钱,半夏(制)8钱。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导痰清神。主怔忡。

【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食远白汤送下。

【摘录】
《杂病治例》

看完了上文的介绍,你对调中益气丹的食用方法了解了吗?但调中益气丹毕竟是中药方剂,可能有些人的体质会不太适合,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调中人参丸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治疗疾病,很多人会选择中医来调理,事实也证明中医调理时间虽然长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错的,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种疗效非常好的中药方剂调中人参丸,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人参1分,青木香1分,桂皮(去粗皮)1分,羌活(去芦头)1分,大麻仁1分,酸枣仁(去皮)1分。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咽喉中痒,咳嗽,状如伤寒。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调中人参丸的知识,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于调中人参丸的认识会更加清晰。调中人参丸对于一些疾病来说,帮助是很大的。多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是很有帮助的,要懂得调理身体。



补阴益气煎的功效与作用

现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更重视养生。很多人都知道补阴益气煎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接下来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补阴益气煎。

【处方】
人参3~9克 当归6~9克 山药(酒炒)6~9克 熟地9~15克或30~60克 陈皮3克 炙甘草3克 升麻0.9~1.5克 柴胡3~6克

【功能主治】
主劳倦伤阴,精不化气,或阴虚内乏,以致外感不解,寒热痰疟,或防虚便结不通。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7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
生地5钱,人参3钱,山药3钱(炒),阿胶3钱(蛤粉炒),白芍1钱半(炒),炙草1钱半,柴胡5分,茯神1钱半(去木),黄耆3钱(蜜炙)。

【功能主治】
气阴两亏,不能摄火而火不归经,或下血,或潮热,脉软数者。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
方中生地滋肾水以济心火,人参扶元气,统血脉,山药补脾益阴,阿胶补阴益血,黄耆补中气以强卫,柴胡疏肝胆以升阳,白芍敛阴和血,茯神渗利宁神,炙草缓中以益胃气也。水煎温服,使气阴内充,则虚阳得归其部而营卫调和。

【摘录】
《医略六书》卷十八

【处方】
人参1钱半,生地5钱,黄耆3钱(蜜炙),山药3钱(炒),白芍1钱半(炒),阿胶3钱(蒲黄灰炒),茯神1钱半(去木),草灰1钱半。

【功能主治】
元阴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而血不归经,偏渗前阴,溺血不止,脉软微数者。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
方中人参扶元气以摄血,黄耆补中气以统血,山药补脾益气,生地滋阴凉血,白芍敛肝阴以吸血,阿胶补肺阴以止血,茯神渗湿清血室,草灰缓中除血漏也。水煮温服,使元阴内充,则气举而自归经,可无偏渗之患。

【摘录】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处方】
生地5钱,人参1钱半,当归3钱(醋炒),升麻3分(醋炒),山药3钱(炒),柴胡5分(醋炒),炙草8分,陈皮1钱半。

【功能主治】
崩漏,气血两亏,清阳下陷,脉软弦微数者。

【用法用量】
炒黑荷叶1张,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
气血两亏,清阳下陷而血不归经,故崩而且漏,不能遽止焉。生地滋阴壮水,力能凉血止血;人参扶元补气,又能举陷升阳;山药补脾益阴;当归养血归经;升麻升阳明清气;柴胡升少阳清气;陈皮利气和中;炙草缓中和胃也;佐炒黑荷叶者,亦升阳止血之意。水煎温服,使血气内充,则脾胃受荫而血自归经。

【摘录】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看完了上文对于补阴益气煎这种方剂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成为了许多人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不管是饮食方面还是茶品方面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