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电竞选手患白内障 莎普爱思敬告屏幕少年_为什么19岁还在长牙,原来是龋齿在作怪

由网友(别惧世俗)分享简介:每天看荧幕超12小时 19岁少年患白内障据报道,台湾一名电玩大赛业余选手、19岁大一男学生,每天看荧幕超过12小时,造成正常情况下宝宝6岁开始就要换牙了,10岁左右牙齿就基本长全了,到了19岁还长牙的话就应该是龋齿了,细菌是引发此病的关键因素。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 一、...



19岁电竞选手患白内障 莎普爱思敬告屏幕少年

每天看荧幕超12小时 19岁少年患白内障

据报道,台湾一名电玩大赛业余选手、19岁大一男学生,每天看荧幕超过12小时,造成近视飙升到2500度,还罹患白内障,得更换人工水晶体才能重见光明。

医师表示,这名男大生高中时近视就已高达1100、1200度,上大学后每天上网、玩电玩长达12小时,在半年的时间内,近视一路狂飙到2500度,导致白内障、视力模糊。据了解,白内障是因水晶体混浊,导致视力障碍的一种疾病,症状为视力模糊、色调改变、怕光、复视,晚期症状则为视力障碍日深。

莎普爱思敬告:常对屏幕“看”出四种病

近几十年,屏幕逐步侵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美国研究表明,在8~18岁的青少年,每天面对各类屏幕(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共达7.5小时,主要目的是娱乐休闲。其中,4.5小时看电视,1.5小时使用电脑,还有一个多小时用于电子游戏(Henry
Kaiser Foundation,
2010)。千禧一代被冠上“屏幕少年”的称号,因为他们一天几乎10个小时视线牢牢紧锁着电视机、电脑、手机和游戏机。长时间对着屏幕除了引发肥胖、社交障碍、学习能力弱等一系列身心健康隐患外,造成的最直接最大的伤害就是眼疾。

看电脑、电视虽然不会直接 “看”出白内障,但长时间面对屏幕、过度用眼的确很伤眼,容易引起一系列眼部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诱发干眼症。

长时间专注于屏幕,尤其是当用眼距离不合适或者屏幕字体太小、屏幕亮度对比度不合适时,还容易导致视疲劳的发生。重度的视疲劳除了会导致眼睛发胀、有异物感外,还会引起头疼、恶心感等。而这些症状有时会被误以为是青光眼发作,或被当作头疼来治疗。

长时间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还会加剧近视的发生和发展。青少年儿童的视力正处在发育期,特别是那些原本就具有近视遗传倾向的孩子,若经常对手机、电脑、电视爱不释
“眼”,很容易早早发展成近视眼或者导致近视加重。

除了干眼症、视疲劳、近视之外,长时间近距离面对电脑屏幕还会对视网膜形成潜在的伤害。实验证明,在一定的波长、亮度和照射时间等条件下,类似于屏幕发出的蓝光会对视网膜中的神经细胞形成伤害,导致视功能损害,造成白内障等严重眼疾。

莎普爱思支招:每天接触屏幕该如何爱眼

推陈出新的电视、电脑、平板、手机,正在不断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怎样才能既享受新科技,同时又保护好双眼健康呢?莎普爱思温馨提醒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特别是青少年该如何应对屏幕对眼睛的伤害。

年轻人如果必须长时间面对电脑,应把屏幕放在略低于视线的位置,使眼睛处于下视及眼睑变小的状态,这样可以减少泪液的蒸发。每隔40到50分钟左右,要主动停止用眼,并眨眼数次,看看远处,或者闭目休息。平时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果干眼的症状比较严重,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工泪液,而不要长期使用含有防腐剂的眼药水。

青少年正处在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应该尽量控制手机游戏、电脑以及平板电脑的使用,尤其当孩子在玩平板电脑时,往往会贴得很近,而且长时间不休息。家长应该特别予以重视,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用眼习惯,保证其眼部休息时间。

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往往喜欢看电视或上网追剧,医生建议,老年人应该重视老花镜的正确选配,千万不要为了图方便、图省钱而亏待了自己的眼睛。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为什么19岁还在长牙,原来是龋齿在作怪

正常情况下宝宝6岁开始就要换牙了,10岁左右牙齿就基本长全了,到了19岁还长牙的话就应该是龋齿了,细菌是引发此病的关键因素。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

一、龋齿的诱发因素有:

1.细菌

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其中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它还包括放线菌属、乳杆菌等。

细菌主要是借助菌斑粘附于牙面。口腔滞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降解后,一方面聚合产生高粘性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质,另一方面产酸使牙齿脱矿,菌斑的组成比较复杂,除大量细菌外,还有糖、蛋白、酶等物质。

2.宿主

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靶器官,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如牙齿的窝沟处和矿化不良的牙较易患龋,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龋力较强;另方面,牙齿的结构与机体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发育中,不仅影响到牙齿的发育和结构,而且对涎液的流量、流速及其组成也有很大影响,因而也是龋病发生中的重要环节。

3.时间

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龋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感宿主同时存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上述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所以时间因素在龋病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症状

龋病的好发部位与食物是否容易滞留有密切关系。牙齿表面一些不易得到清洁,细菌、食物残屑易于滞留的场所,菌斑积聚较多,容易导致龋病的发生,这些部位就是龋病好发部位,包括窝沟、邻接面和牙颈部。儿童发生在牙颈部的龋较少,在严重营养不良或某些全身性疾病使体质极度虚弱时可见到。

初期症状:牙齿的颜色本来应该是同个颜色,当表面开始有黑点或是脱钙的白点出现,或是某处老是塞住食物,表示此处牙齿的珐琅质已遭到破坏。

中期症状:龋齿若没有加以控制及治疗,会由珐琅质慢慢延伸到牙本质,形成窝洞,此时对甜食及冷热的刺激会很敏感,容易感到酸痛,或是食物一卡进牙缝,就觉得不舒服,但清掉后,不舒服就解除了。

晚期症状:不吃东西、没有塞牙缝也会自然地痛起来,甚至晚上会痛得睡不著,代表已经连牙髓都受到影响。此时牙龈红肿、易流血,有发炎或长脓包症状,若蛀到神经,就必须做根管治疗。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