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方葶苈散的功效与作用_甜葶苈散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拜你所赐)分享简介: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单方葶苈散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其原料中的几种中药材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别名说起中药方剂,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为何中药药剂可以有这么大的作用吗?下面介绍一种甜葶苈散来为大家一一说明。【别名】葶苈散(《普济方》卷一六一)。【处方】甜葶苈30克(隔纸炒令紫色)木通15克(锉)...



单方葶苈散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单方葶苈散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其原料中的几种中药材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别名】
葶苈散

【处方】
甜葶苈2两半(隔纸炒,令紫)。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肺痈咳唾脓血,喘嗽不得睡卧。

【用法用量】
葶苈散(《普济方》卷一六二)。

【摘录】
方出《圣惠》卷六十一,名见《得效》卷五

上面已经详细为大家推荐了单方葶苈散,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熬制不同的养生方剂,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更应该照顾老人和小孩的身体需要。



神效葶苈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一种治疗疾病的非常好的方法,那么你知道神效葶苈散吗?它是由哪几种药材组成的呢?它应该如何食用呢?今天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别名】
神助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葶苈散(《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
甜葶苈90克(隔纸炒令紫色)牵牛子75克(微炒)猪苓60克(去黑皮)泽泻60克 椒目45克(微炒)

【制法】
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
治水肿病,百方不愈,面目四肢俱肿,气息喘急,寝卧不得,小便涩少。

【用法用量】
取葱白3茎,切,以浆水300毫升,煎取150毫升,入清酒75毫升,搅令匀,稍热,空腹时调下9克。约隔半小时,即煮浆水粥,切入葱白,煮令烂熟,更入清酒1升,搅匀,面向东,热吃令尽。至午后来,或小便下甚多,或大便通利,气喘即定,肿减七分,隔日后再服。

【注意】
服药期间,忌盐及面食。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神效葶苈散这种中药方剂的相关知识,通过上述文章能够清楚的了解到神效葶苈散有着很多对人体的好处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神效葶苈散来治疗一些疾病。



葶苈散的功效与作用

葶苈散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已经被许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服用葶苈散就成为了一门学问,今天就来教大家如何食用葶苈散。

【处方】
甜葶苈30克(隔纸炒令紫色)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45克(锉)当归22克(锉,微炒)大腹皮30克(锉)木香15克 紫苏茎30克 陈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郁李仁30克(汤浸,去皮)

【制法】
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治产后遍身浮肿,腹胁妨闷,上气喘促,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处方】
甜葶苈(炒)桔梗(去芦)瓜蒌仁 川升麻 薏苡仁 桑白皮(炙)葛根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治过食煎博,或饮酒过度,致肺壅喘不得卧,及肺痈咽燥不渴,浊唾腥臭者。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以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
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1两半(锉),当归3分(锉,微炒),大腹皮1两(锉),木香半两,紫苏茎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产后风虚气壅,通身浮肿,腹胁妨闷,上气促,不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
苦葶苈3钱,蛤粉3钱,桑白皮半两,山栀子半两,人参半两,荆芥穗半两,薄荷叶半两,赤茯苓(去皮)半两,陈皮半两,桔梗半两,杏仁半两,甘草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肺气喘满,痰嗽,眠卧不安,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大盏,入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宣明论》卷九

【处方】
茯苓、白术、甘草、木通、厚朴、葶苈、木香、官桂、猪苓、泽泻(一方去厚朴,加滑石)。

【功能主治】
水肿。

【用法用量】
上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服。

【摘录】
《女科万金方》

【处方】
葶苈(炒)半两,青皮(去瓤,炒黄)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半分或1分,空心、乳食前用姜汤调下。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六

【处方】
甜葶苈(隔纸炒)、黑牵牛、槟榔、大黄(煨)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水气肿满。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用姜汤入蜜少许调下。

【摘录】
《袖珍小儿》卷七

【处方】
葶苈半两,半夏(生姜汁浸软切作片子)半两,巴豆49粒(去皮,同上2味一处炒,候半夏黄为度)。

【制法】
上件除去巴豆不用,只用上2味为细末。

【功能主治】
咳嗽,痰涎喘急。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食后以生姜汁入蜜少许同调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八

【别名】
葶苈子散

【处方】
葶苈子10分,白术20分,茯苓2两,桑白皮2两,郁李仁8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遍身洪肿。

【用法用量】
葶苈子散(《准绳·女科》卷四)。

【摘录】
方出《经效产宝》卷上,名见《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处方】
黄葶苈(炒,捣细)1两,桑白皮1两,陈皮(去白)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气喘满急,腹胀不得卧。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加大枣2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六二引《仁存方》

【处方】
葶苈(隔纸炒)、牵牛(炒)、桑白皮(炒)、槟榔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水肿。

【用法用量】
生姜蜜汤调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八六

【处方】
甜葶苈(炒)1两,桔梗(去芦)1两,瓜蒌子1两,川升麻1两,薏苡仁1两,桑白皮1两,葛根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过食煎煿,或饮酒过度,致肺壅喘不得卧;及肺痈,咽燥不渴,浊唾腥臭。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济生》卷二

【处方】
葶苈(炒)、防己、甘遂、大戟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水肿气粗。

【用法用量】
3岁1钱,食前以桑白皮汤调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八六

【处方】
葶苈子(隔纸炒)3分,大黄(锉,醋炒)半两,槟榔(锉)1分,桂(去粗皮)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赤茯苓(去黑皮)1分,甘草(炙,锉)1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结胸,心闷汗出。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空心时温熟水调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处方】
葶苈3钱,白芥子3钱,甘遂1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中风。痰涎胶塞,迷惑不清者。

【用法用量】
每服5分。宿痰即从便下。

【摘录】
《医学摘粹》卷一

【处方】
甘葶苈(隔纸炒)、紫牵牛(略炒,取仁)、桑白皮(炒)、鸡心槟榔、川大黄(锉,焙)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水气肿满。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水半盏,加生姜2片,蜜半匙,煎汤调下。或煎大流气饮研青木香丸灌下。

【摘录】
《直指小儿》卷四

【处方】
葶苈1两,杏仁20枚(并熬黄色)。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卒大腹水病。

【用法用量】
分10服。小便去立愈。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
葶苈子、白术、茯苓、桑白皮、杏仁、泽泻。

【功能主治】
补脾泻肺,利大肠。主妊娠遍身洪肿。

【摘录】
《一见知医》卷一

【处方】
甜葶苈3分(隔纸炒令紫色),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1两,桑根白皮1两(锉),汉防己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上气喘急,胸中满闷,身面浮肿。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
甜葶苈1两,赤芍药3分,白芷1两,丁香3分,黄耆1两(锉),羊桃皮1两(锉),消石3分,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白蔹1两,莽草半两,木香1两,木鳖子1两(去壳)。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妇人乳痈疮肿,焮热疼痛。

【用法用量】
用酸浆水调和令匀,摊于故帛上贴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一

【处方】
甜葶苈子2两半(隔纸炒赤色),百合(炒)1两,白附子1两,北五味子(炒)1两,甘草节1两,罗参1两,款冬花1两,百药煎1两,大朱砂5钱(另研),紫菀(去木)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肺痈。咳嗽气急,睡卧不安,心胸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灯芯汤调下。

【摘录】
《得效》卷十九

【处方】
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麻黄1分(去根节),贝母1分(煨微黄),甘草1分(炙微赤,锉),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咳嗽喘促,胸背满闷,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分4-5次温服。

【摘录】
《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
葶苈(纸上炒香)1分,漏芦(去芦头)1分,鹤虱1分,虾蟆(炙焦)1分,丹砂(研)1分,滑石1分,蟾酥(如柳叶)2片子。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小儿脑疳。

【用法用量】
每用1字匕,吹入鼻中,嚏即可治。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以上就是对葶苈散这种中药方剂的药用价值的详细介绍,在吃葶苈散的时候,也是有着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对调理人体各方面问题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因此可以放心进行。



葶苈猪苓散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葶苈猪苓散,有的人或许还不太熟悉,其实葶苈猪苓散是一种中药方剂,对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关于葶苈猪苓散的功效与作用将会在下文中给您介绍。

【处方】
葶苈、茯苓、猪苓、白术、苍术、泽泻、瞿麦、车前子、川芎、当归、赤芍、生地。

【功能主治】
渗水利湿。主水分。脾虚不能制水,血与水散于皮肤、肠胃之间,发为浮肿,小水不通,而后经水断绝。

【各家论述】
方以二术、二苓壮土制水,泽泻、车前、瞿麦、葶苈以行水消肿。水去则四肢皮肤、经络、肠胃之间,悉皆通利,经血乃循故道而复至矣。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看了上文对葶苈猪苓散的介绍,相信我们可以收获很多。其实对于疾病,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吃西药来缓解,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暂时的,关键还是在于拥有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葶苈方的功效与作用

葶苈方是人们还算比较熟悉的一款方剂,葶苈方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葶苈方如何吃最好。

【处方】
葶苈子1两(纸衬熬令黑),知母1两,贝母1两。

【制法】
上为末,以枣肉半两,沙糖1两,入药中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以新绵裹含之,徐徐咽津,甚者不过2-3丸。

【摘录】
《普济方》卷一五七

如今的人们生活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使得我们的身体经常处于疲劳的情况,葶苈方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对身体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