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清脾饮的功效与作用_凉膈清脾饮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好看好听的八字:人潮拥挤我陪你走)分享简介:说起中药方剂,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为何中药药剂可以有这么大的作用吗?下面介绍一种凉血清脾饮来为大家一一说明。【处方】中药方剂是传统医学的一枚瑰宝,它主要依赖于君、臣、佐、使药这几大部分。虽然见效慢,但是因为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备受养生人群的青睐。凉膈清脾饮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你对它了解吗?【处方】防风1钱,荆...



凉血清脾饮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中药方剂,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为何中药药剂可以有这么大的作用吗?下面介绍一种凉血清脾饮来为大家一一说明。

【处方】
生地黄 当归 黄芩 白芍 连翘 防风 薄荷 石菖蒲 甘草

【功能主治】
凉血清脾。治脾经有热,舌头肿痛流血。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

上面就是本文对凉血清脾饮这种方剂的简单介绍,凉血清脾饮能够传承至今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是非常好的方剂,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服用。



凉膈清脾饮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传统医学的一枚瑰宝,它主要依赖于君、臣、佐、使药这几大部分。虽然见效慢,但是因为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备受养生人群的青睐。凉膈清脾饮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你对它了解吗?

【处方】
防风1钱,荆芥1钱,黄芩1钱,石膏1钱,山栀1钱,薄荷1钱,赤芍1钱,连翘1钱,生地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
脾经蕴热凝结而成眼胞菌毒,头大蒂小,渐长垂出,甚则眼翻流泪,昏蒙。痈疡热甚。

【用法用量】
先用软绵纸蘸水荫之眼胞上,少顷用左手大指甲佃于患眼,右手以披针尖头齐根切下,随用翠云靛磨浓涂之,后以水2钟,灯心20根,煎8分,食后服。

【注意】
忌海腥、煎炒、椒、姜、火酒。

【摘录】
《外科正宗》卷四

通过以上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凉膈清脾饮有了很多的了解吧,凉膈清脾饮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方剂,最重要的是凉膈清脾饮的功效与作用的也是很多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好好的利用哦。



加减清脾饮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人们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为大家追求的目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加减清脾饮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等多种功效,在食疗保健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柴胡 黄芩 半夏(姜制)甘草(炙)厚朴(姜制)青皮(醋炒)槟榔 茯苓 草果 人参 白术(土炒)橘红 南苍术(炒)

【功能主治】
治小儿疟疾,兼有痰饮者。

【用法用量】
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
《医宗金鉴》卷五十三

【处方】
白术1钱,茯苓1钱,半夏1钱,柴胡1钱,知母7分,青皮7分,陈皮7分,黄芩7分,厚朴4分,草果4分,甘草。

【功能主治】
疟疾先寒后热者。

【用法用量】
方中甘草用量原缺。

【摘录】
《方症会要》卷二

【处方】
柴胡1钱5分,川朴1钱,秦艽1钱5分,青蒿6分,姜夏2钱,草果仁1钱5分,灵仙1钱5分,青皮1钱,赤苓3钱,通草1钱,老姜2片。

【功能主治】
夏秋感受风湿而为暑疟,午后微寒而热,或1日轻而1日重,其寒热界限模糊者。

【摘录】
《镐京直指》

【处方】
柴胡、黄芩、半夏(姜制)、甘草(炙)、厚朴(姜制)、青皮(醋炒)、槟榔、茯苓、草果、人参、白术(土炒)、橘红、南苍术(炒)。

【功能主治】
小儿疟疾,兼有痰饮,呕逆,面黄目肿,胸膈膨胀。

【用法用量】
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
《金鉴》卷五十三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知道加减清脾饮的作用十分的广泛,所以现在很多的科学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中,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寒热清脾饮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人类来说,养生是很重要的,毕竟身体会健康,而且气色也会改善不少,这让很多人为之心动,不过,养生的方法有很多种,很多朋友不知道用哪一种好,对此,下面就为朋友们说一说中药方剂寒热清脾饮,它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养生法,并且也是很多朋友共同使用的养生秘诀。

【处方】
软柴胡1钱5,姜朴1钱,姜夏3钱,草果1钱5,黄芩1钱,赤苓3钱,灵仙1钱5,青皮1钱,老姜3片。

【功能主治】
疟疾。

【摘录】
《镐京直指》

上文是对寒热清脾饮的一些相关介绍,我们知道中药是中国传统治病、调养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只要是药物一般情况下都会有副作用,只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寒热清脾饮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在食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量。



加味清脾饮的功效与作用

疾病发生的时候真的是很可怕的,人们总是为自身的健康状况担忧,所以很有必要在平时积累一些医药知识以备不时之需,中药方剂由于对人体的副作用极小,成为了首选。加味清脾饮就是这样的一种,你对它了解吗?

【处方】
青皮2钱,柴胡2钱,川朴2钱(捣),黄芩2钱(生),法夏2钱(研),甘草1钱,茯苓2钱,白术2钱(炒),草果2钱(炒,研),槟榔3钱,枳壳3钱(炒),川大黄5钱(生)。

【功能主治】
疟疾初发,作寒作热,舌有苔,中满不欲饮食,甚且发呕。

【用法用量】
生姜为引,水煎服。

【摘录】
《医门八法》卷二

看了上文对加味清脾饮的介绍,我们应该明白要想让身体快些好起来不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要在日常饮食上多加注意。



除风清脾饮的功效与作用

由于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大家吃的是越来越好,再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得病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中医中的方剂治疗是一种十分温和的方法,可以在对抗疾病的同时调理身体机能,滋润修复,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种:除风清脾饮。

【处方】
广陈皮 连翘 防风 知母 玄明粉 黄芩 玄参 黄连 荆芥穗 大黄 桔梗 生地各等分

【制法】
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
散风邪,泻脾火。主栗疮,白睛及险内红赤,睑内黄白色颗粒累累,胞肿,眵泪胶粘,痒痛难开。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去津,空腹时服。

【摘录】
《审视瑶函》卷四

通过上面对除风清脾饮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中医认为食疗方剂养生是最直接有效的养生方式,对身体没有什么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



解暑清痢饮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解暑清痢饮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解暑清痢饮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医药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藿香3钱,赤芍5钱,枳壳2钱(炒),莱菔子3钱(炒,研),车前子3钱,槟榔2钱,陈皮1钱5分,当归8钱。

【功能主治】
夏三月,人患痢疾。

【用法用量】
煨姜2钱为引,水煎服。

【摘录】
《慈航集》卷下

通过以上对解暑清痢饮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它有没有副作用的讲解,相信我们现在对它的认识是更深的了。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自己是否能服用解暑清痢饮。



理脾饮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种好东西,大自然界中的药材经过泡制等工序后都会变成养生的好利器,理脾饮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你知道理脾饮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吗?

【处方】
橘皮(生用)、甘草(炙)、厚朴(去粗皮,姜汁炒)1两,羌活2钱半,防风2钱半,肉豆蔻2钱半,茯苓2钱半,川芎半两,吴茱萸1钱(去梗)。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脾胃不和,疟疾泻利腹痛,下部无力,体重足痿,脚下痛,饮食中满,四肢不举。

【用法用量】
方中橘皮、甘草用量原缺。

【摘录】
《得效》卷二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应该就能了解理脾饮是什么了吧。理脾饮在中医可以治疗很多问题,是一种很有效的中药方剂。



理脾化滞清疟饮的功效与作用

理脾化滞清疟饮这个方子传承了数千年,所以他能够流传到至今而且还在中医中还能够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可见其疗效是多么的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

【处方】
甜白术1钱5分(土炒),云苓1钱5分,制半夏2钱,炒枳壳1钱,青皮8分,甘草3分,柴胡5分,草蔻仁1钱(研)。

【功能主治】
小儿五岁至十岁以外而患疟者,初由饮食伤脾,脾虚食积不化,外感风寒暑湿而成胎疟矣。

【用法用量】
煨姜2片,大枣3枚为引,河井水煎,露1宿,疟前2时温服。1服寒热轻,2服疟止,3服痊愈。

【注意】
凡疟初愈,饮食不可猛进鱼腥面食,必须俟脾胃强健,食则无凝。早食则成肥气疟母,而成痼疾矣。俟风寒退尽方可进食。

【摘录】
《慈航集》卷下

上文所说的关于理脾化滞清疟饮的功效和制作方法等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呢?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来进行调节养生,这样才可以对身体起到很好的养生效果。



加减香苏饮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加减香苏饮,有的人或许还不太熟悉,其实加减香苏饮是一种中药方剂,对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关于加减香苏饮的功效与作用将会在下文中给您介绍。

【处方】
香附子1两(炒,去毛),陈皮半两(浸,去瓤),甘草3分(炙),紫苏1两(去梗),麻黄1两(去节),苍术半两(清水泔浸3宿,去皮),桔梗1分(去芦头)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时气瘟疫,四时伤寒,头痛壮热,恶风无汗。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普济方》卷一五一引《卫生家宝》

知道了加减香苏饮主要治疗那些疾病之后,也可以了解一下加减香苏饮的禁忌等,以免给身体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