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肉类致心脏病风险加倍_生四个或多个孩子的女性患心脏病的风险加倍

由网友(薄情〆)分享简介:一天吃两根香肠死于心脏衰竭的人比很少吃加工肉类的人高出两倍。这表明吃培根、火腿或汉堡这类加工肉类导致患心脏病的几率大大增女性怀孕次数越多动脉增厚的风险越大;怀孕诱发心脏病;经心脏输送的血液量增加50%。生下四个或多个孩子的女性患心脏病的风险加倍,据研究发现。生三次孩子的女人,怀孕次数越多,动脉增厚的风险越高,从而导致心...



加工肉类致心脏病风险加倍

 一天吃两根香肠死于心脏衰竭的人比很少吃加工肉类的人高出两倍。这表明吃培根、火腿或汉堡这类加工肉类导致患心脏病的几率大大增加,影响750000名英国人患心脏病。研究人员怀疑,在肉类加工过程中,加入盐和其他化学品而导致高血压、心脏衰竭。

对37035人经研究也进一步证明加工肉类带来潜在性健康风险。对3000名妇女经研究发现,吃红肉和加工处理的红肉导致患乳腺癌的风险高达五分之一。心力衰竭时器官处于过于虚弱的状态,无法发挥正常功能而导致呼吸困难、疼痛或突然死亡。瑞典研究人员查看了45 - 79岁男性详细调查问卷的饮食记录。之后对他们做了12年的跟踪研究,监控他们是否患有心脏衰竭而死于心脏病。与吃得很少的人相比,每天吃75克以上的加工肉类患心力衰竭的几率为24%,死亡几率高达两倍。75克这个量相当于两个香肠、4片火腿、4片熏肉、一个小汉堡中夹的红肉。

这项研究报告的作者,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环境医学研究所教授沃尔克说:“食用大量的加工肉类,但不食用未加工的红肉,会增加心脏衰竭的风险。加工红肉一般含钠、硝酸盐、磷酸盐和其他食品添加剂,烟熏烤肉也含多环芳烃,这些都可能导致增加心脏衰竭的风险。未经加工的肉类不含食品添加剂,通常钠含量较低。”尽管未发现心脏衰竭和未加工的红肉之间有联系关系,

研究人员正在敦促公众:限制自己一周吃加工红肉的肉量。其他的研究也证实加工肉类导致患心脏病和中风,也增加患肠癌的风险。开展这项研究的波兰华沙大学生命科学人类营养学系助理教授乔安娜·卡鲁扎也说:“减少心力衰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我们建议避免加工红肉饮食方式,并限制红肉的摄入量,每周吃一到两次或更少的摄入量。” 大量食用水果、蔬菜、全麦制品、坚果、多吃鱼。”2011年英国政府敦促公众:限制自己每天摄入70克的加工或未加工红肉,预防健康问题。此前有研究证实红肉会增加肠癌的风险,肠癌是第二大最常见癌症,一年影响41500个英国人患癌症疾病。红肉高脂肪含量而导致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生四个或多个孩子的女性患心脏病的风险加倍

女性怀孕次数越多动脉增厚的风险越大;怀孕诱发心脏病;经心脏输送的血液量增加50%。

生下四个或多个孩子的女性患心脏病的风险加倍,据研究发现。生三次孩子的女人,怀孕次数越多,动脉增厚的风险越高,从而导致心脏病发作。据以前在怀孕方面的研究,怀孕与心脏疾病有关,所以,研究人员着手确定活产的数量是否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迹象有关。

怀孕引发一连串的变化,会给女性的心血管系统造成比较大的压力。例如,经心脏输送的血液量增加了50%。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新的研究中,第一次观察发现动脉逐渐缩小、硬化,最终会阻碍血液流动,导致中风和心脏病。

达拉斯心脏研究中心对平均年龄45岁的1644名女性做了这项研究。测量冠状动脉的含钙量,并测量主动脉壁厚确定女性是否有缩小的证据,心脏和动脉壁增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相对生两三个孩子的女性,生四个或多个孩子的女性冠状动脉钙或主动脉壁厚异常,患心脏病的风险几乎翻倍。即使考虑了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背景、种族和其他因素,还是存在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该研究的主作者莫妮卡·赛格哈维博士说:“关于因怀孕身体出现变化的问题上,我们的研究为其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证据,可以预见女性未来患心血管的风险并且值得进一步加以关注。这对于只有两三个孩子的女性来说并非单纯只是建议。”

不过,没有孩子的女性或只有一个孩子的女性极有可能也存在动脉缩小或动脉硬化导致中风和心脏病的问题。但是研究人员已观察到一些女性的基本症状,多囊卵巢影响第一次怀孕或第二次怀孕。多囊卵巢也增加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的风险,这可能会导致心脏病和中风。

她说:“怀孕可谓是‘大自然的压力测试’,”而且有着充分的理由。这也有助于确定的确会增加女性患心脏病的风险,尽管现在可能没有任何危险因素。适龄女性越早怀孕越好,对于那些高风险的因素能趁年轻采取干预措施。”



女性心脏病风险增大 六类人要特别注意

有数据显示,女性患心脏疾病的几率越来越高,英国每年有3.5万女性被冠心病夺去生命——这一数字是因乳腺癌死亡女性人数的3倍。那么,哪些女性更需要关注自己的心脏健康呢?

心脏病风险增大 六类人要特别注意" alt="女性心脏病风险增大 六类人要特别注意(1)">

【爱吃甜食】

发病风险:有家族史,且爱吃甜食致超重的女性,平均每3人中可能出现1例心脏病。

专家解读:蛋糕和饼干等甜食中含有过多热量及饱和脂肪酸。爱吃甜食会导致女性腰部及臀部脂肪堆积,增加血糖过高及患糖尿病的风险,进而出现血脂异常、血压高,诱发心脏病。如果女性已经超重,且有家族心脏病史,那么心脏病发作的几率会成倍增加。

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多吃新鲜的果蔬,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女性每日摄入的饱和脂肪酸最好不超过20克。此外,还要控制脂肪、热量和盐的摄入。脂肪会使胆固醇升高、动脉硬化,热量会让人肥胖,盐吃多了则会导致血压上升,这些都是心脏健康的大敌。

【打鼾严重】

发病风险:平均每30人中可能出现1例心脏病

专家解读:有研究显示,严重打鼾者在睡眠期间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6倍。人打鼾时,由于呼吸短暂停顿,会导致血压、神经系统及激素分泌的变化。

睡觉打鼾的人常伴发顽固性高血压,直接损害心脏健康。沈瑾认为,打鼾还会让人缺氧,当血液中氧含量太少时,就容易诱发心肌缺血。两位专家都建议,打鼾的人最好到医院呼吸科就诊,尽早查清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孕期高血压】

发病风险:平均每25人中可能出现1例心脏病

专家解读:每10个孕期女性,就有1个患有先兆子痫,这类孕妇还是日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研究发现,先兆子痫孕妇日后心脏病发作的几率是其他人的2倍以上,原因之一是先兆子痫可能损害了血管。

专家建议,出现围产期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时常监测血压。有些患者即使在生完孩子后,血压还会一直高下去,需要长期治疗。

【过量饮酒】

发病风险:平均每10人中可能出现1例心脏病

专家解读:家族遗传确实是心脏病发作的重要诱因之一。瑞典的一项研究显示,母亲有心脏病史,子女心脏病发作几率会增加43%。

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久而久之更容易患上心脏病。此外,过量饮酒对肝、肾都不好,必须控制酒量。不过,每天小酌一点葡萄酒,有益心脏健康。

【甲状腺功能衰退】

发病风险:甲状腺功能衰退且血脂高的老年女性,平均每20人中可能出现1例心脏病

专家解读:英国调查发现,每1000个女性里,就有15个受到甲状腺功能衰退的困扰,1/3甲状腺衰退的女性都有血压偏高,而高血压正是引发心脏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甲状腺衰退的人代谢低,容易肥胖,这对心脏很不利。戚文航提醒,甲状腺衰退更常见的情况是会引发低血压,未必是高血压,最好依个体情况而定。专家建议,已经出现甲状腺功能衰退的女性,最好每年至少到医院检查一次血压,以防万一。



杏仁可以降低心脏病风险

营养学家介绍说:杏仁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而且它小小的身体里面还含有大量的人体所需营养,还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矿物质。杏仁的主要功能是打通人体血管,防止血小板凝结,另外,杏仁还可以降低心脏病风险。

 

但杏仁热量高,在吃的同时,最好减少其它油脂的摄取。如何用:将杏仁磨成粉状,拌入菜中或是洒在饭上,不但可以增加口感,也可以充分吸收杏仁营养。

 

你是怎么保护护你的心脏的?捏着鼻子吞颗味道不好的深海鱼油胶囊、维生素E胶囊,还是大蒜胶囊?其实,你可能不知道,最有益心脏的食物,就藏在我们的传统的饮食中。

 

以下就是营养学界公认的对保护心脏最有力的桌上嘉宾。

 

杏仁还可以降低心脏病风险,另外,甜杏仁还有润肤美白的美容作用。希望本文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每天一颗牛油果降低心脏病风险!

研究发现,每天吃一颗牛油果(又称:鳄梨或油梨),可帮助肥胖人士降低胆固醇。牛油果的脂肪含量虽然相当高,但都是由单元不饱和脂肪组成,也就是所谓的“好”脂肪。这种脂肪有降低坏胆固醇的功效,因此可以减缓、降低甚至避免罹患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

研究称,“美式饮食”中胆固醇有34%来自脂肪、16%来源于蛋白质、而有一半的热量是来自于碳水化合物,导致很多人肥胖或者体重超标。

研究团队找来45位21—70岁的肥胖人士,他们都是“美式饮食”的受害者,每位参与者进行3种不同的饮食方式各五周。分别是不含牛油果的低脂肪饮食(套餐一)、不含牛油果的中度脂肪饮食(套餐二)以及含牛油果的中度脂肪饮食(套餐三)。

结果显示,套餐一跟套餐二饮食方式结束后,参与者每100毫升的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下降8.3毫升与7.4毫升;而套餐三的饮食方式过后,低密度脂蛋白每100毫升下降13.5毫升。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套餐三有助于降低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总体胆固醇、三酸甘油酯过高的问题,并能够增加“好”胆固醇的高密度蛋白胆固醇。

虽然研究结果证实牛油果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但实验室与现实生活的差距可能导致结果有所不同。但仍然建议多食用植物性油,减少食用牛油、猪油、全脂奶酪制品、零食的摄入,这样有利于血液中坏胆固醇饱和脂肪替换成健康的脂肪。

牛油果的营养价值:

牛油果的营养价值极高,各种保健、美容功效备受消费者亲睐。牛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A、C、E及B族系列维生素等)、多种矿质元素(钾、钙、铁、镁、磷、钠、锌、铜、锰、硒等)、食用植物纤维,丰富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为高能低糖水果,有降低胆固醇和血脂,保护心血管和肝脏系统等重要生理功能。

牛油果在西餐、日本料理中被大量使用,可做冷盘、沙拉或一些西式热菜。



早餐这样吃 有效降低日后心脏病风险

哈佛大学的研究发现,每天适当喝一些麦片粥可以有助于保护心脏。过去14年间,研究人员跟踪超过10万名志愿者,监控他们的日常饮食和身体状况,如果每天进食一盎司全谷物——相当于一小碗麦片粥,因心脏病发而死亡的风险会下降9%。

每天吃50克燕麦 有效降低胆固醇

心血管专家曹小织主任称,一碗热气腾腾的燕麦粥,就是一顿既均衡营养又对心脏有益的早餐。而且,麦片粥不应该只在冬天食用,每天早晨食用50克燕麦,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总有效率达到87%。

燕麦不仅能降低人体内的总胆固醇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而且还能降血压。燕麦植物化学因子和抗氧化物含量很高,它们可以预防心脏病,在许多方面其功能和维生素E相似,且和维生素E共同发生作用。植物化学因子和抗氧化物还可保持血液的正常循环,防止血管堵塞,从而减少高脂食物产生的副作用。燕麦含有丰富的可溶纤维素,可通过清理胆固醇来保护您的心脏和血管。

燕麦的营养价值表现在哪里?

1. 每100克燕麦中含蛋白质14克,比大米、白面、玉米高出1.6~2.2倍,几乎可与牛肉媲美;

2. 燕麦含有蛋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其中赖氨酸的含量是大米、白面的二倍;

3. 燕麦含脂肪7克,是大米的6~7倍,且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较大;

4. 燕麦含B族维生素10.6毫克,尼克酸1毫克,含钙69毫克,磷392毫克,铁3.8毫克,所含维生素E也高于大米和白面;

5. 燕麦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是小麦的10~15倍,每100克燕麦释放的热量与同量的猪肉和肥羊肉相同。

为了心脏健康着想,每天适当吃一点燕麦吧,让你远离心脏病和中风的威胁。



身上多出这块肉肠癌风险加倍

肥胖,特别是儿童肥胖在一些国家已经是全国性问题,让医学专家和科学家们颇为头疼。现在,有一项新研究发现体重超重的青少年在到达中年时发生肠癌的风险可能翻倍。

成年肥胖和身体炎症都是与肠癌发生风险增加有关的因素,肠癌也是全球男性中第三大普遍的癌症。不过,关于肥胖以及系统炎症在青春期晚期具有的影响人们知之甚少。

为了解其中的信息,一个研究小组对接近24万名瑞典男性进行了调查,这些男性在1967-1976年间处于16到20岁时应征入伍。在入伍时,这些男性接受了全面健康检查,其中包括了体重和身高,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检查。较高的红细胞沉降率是个体系统性炎症的主要指标。

研究人员在到2010年为止的时间里使用国家癌症注册数据对这些对象进行了肠癌监测。在调查的最初,这些对象中有近12%的比例体重低于正常标准;有81%的比例体重正常;有5%处于轻度超重状态;1.5%属于超重;还有1%的比例处于肥胖状态。

令人吃惊的是,在35年研究期间有885名对象换上了肠癌,其中384人的癌症是直肠癌。

在应征时处于严重超重状态(体质指数为27.5到30之间)的于青春期男性与体重正常(体质指数为18.5到25之间)的同龄人相比发生肠癌的风险翻了一倍。另外,肥胖青年,也就是体质指数超过30的人发生肠癌的风险也增加了2.38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有较高红细胞沉降率(ESR大于15mm/h)的年轻男性与红细胞沉降率较低(低于10mm/h)的个体相比发生肠癌的风险高出了63%。

虽然这些数据很让人吃惊,不过研究人员也指出这次的研究并未确立因果关联,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得出明确结论。不过这次研究表明青春期的体质指数和炎症情况在个体肠癌的发生中扮演着一定分量的角色。

延伸阅读:如何预防肠癌?

1.要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膳食,少食脂肪及腌制食品,多吃水果、蔬菜、含钙食物。

2.少抽烟、喝酒;生活规律,多参加室外体育活动。

3.积极治疗肠道疾病(如肠息肉、结肠炎)有家族史的人,需定期至医院检查,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已确诊者,20岁后应及时去专科医院做全结肠切除术。



男人21岁这东西长度达到最高

体检时,化验单上的一堆数值,总让你看得“云里雾里”。而无论是手机号码,还是银行卡密码,你却能背得滚瓜烂熟。其实,与身体有关的一些数字值得一生牢记。日前,美国《真简单》杂志发表了各科名医整理出的一组与健康有关的最完美指标,供您参考。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男孩子的身高21岁的时候最标准,个子也是最高的。

1.血压:<120/80毫米汞柱。美国克利夫兰专业女性健康中心主任霍利?萨克博士表示,血压较低者更健康。血压达到或超过140/90毫米汞柱,就被视为高血压。最厉害的“杀手”往往“杀人于无形”,高血压也是如此,它通常无明显症状,一旦拖延不治,会导致中风、心脏病、肾脏损伤、视力及记忆衰退等。

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心内科主任华琦建议,做到以下几点能有效预防:一、减重。减少热量,膳食平衡,使体重BMI指数保持在20—24。二、限盐。北方人可先将每天食盐量降到8克,以后再降至6克,南方人可控制在6克以下。三、减少膳食脂肪。总脂肪要低于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要低于10%,每天增加新鲜蔬菜400—500克,水果100克,肉类50—100克,鱼虾50克;蛋类每周3—4个,奶类每天250克,食油每天20—25克,少吃糖类和甜食。四、每周三四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运动。五、老年人应增加社交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绘画、音乐等文化活动,保持乐观心态。六、戒烟、限酒。不吸烟,男性每天饮酒不超过20—30克,女性不超过15—20克。

2.空腹血糖:<5.5毫摩尔/升。空腹至少8小时测得的血糖即为空腹血糖,一旦达到或超过7毫摩尔/升,即被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不但可使心脏病风险加倍,还会增加肾病、失明等风险。

美国弗吉尼亚州内科专家温迪?S?克雷恩表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试,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在以往三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情况。人过了45岁之后,每3年应查一次血糖。身体超重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应更早检查。另外,减肥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3.总胆固醇:<5.2毫摩尔/升。总胆固醇是测量血液中所有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美国纽约大学女性心脏研究中心主任妮卡?戈登伯格博士称,胆固醇水平越高,心脏病危险越大。总胆固醇的理想值应在5.2以下,超过6.2,就是心脏病高危人群。

戈登伯格博士提醒,20岁后应该检查胆固醇。一旦检查结果异常,(下转第十六版)(上接第一版)最好多锻炼,坚持低胆固醇、低饱和脂肪及低反式脂肪饮食,每年查一次胆固醇。必要时,还应服用降胆固醇药物。

4.坏胆固醇(LDL):<2.6毫摩尔/升,好胆固醇(HDL)>1.3毫摩尔/升。有人把“坏胆固醇”比喻成饺子馅里的油汤,它的累积使动脉变成了皮薄多油的“饺子”,很容易破裂。而它正是导致动脉硬化、心脏病及中风危险的罪魁祸首。LDL水平一般应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下,糖尿病或心脏病患者则应控制在1.8毫摩尔/升以下。

HDL(高密度脂蛋白)叫做“好胆固醇”,顾名思义,这个数值应该越高越好。HDL有助去除血管中的LDL。女性HDL低于1.3毫摩尔/升是心脏病的一大危险因素,而高于1.6毫摩尔/升则有助于保护心脏。

戈登伯格建议,为了提高HDL,应该戒烟,常锻炼,以单不饱和脂肪(橄榄油等)取代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每天饮酒不要超过1杯。

5.甘油三酯:<1.7毫摩尔/升。甘油三酯是在血液中检测出的脂质,被认为是血脂肪,它是高血脂的“预警信号”。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特别是女性)。其水平在1.7—2.2毫摩尔/升为临界性升高,超过2.3毫摩尔/升则危险更大。因此,最好每年查一次甘油三酯,这通常为胆固醇检查的一部分。

为了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应减肥、戒烟、每天饮酒1杯以下,并经常锻炼。如果是单纯高甘油三酯,则应限制食物总量,尤其避免摄入碳水化合物。

6.促甲状腺激素:<4.0毫摩尔/升。促甲状腺激素(TSH)会影响T3和T4甲状腺素的分泌,除了有助调节新陈代谢、体温和心率之外,也会影响到皮肤、头发、肌肉力量、情绪及大脑功能。TSH超过4.5毫摩尔/升,表明甲状腺无法产生足够的甲状腺素,帮助身体正常运转。

检查促甲状腺激素应从35岁开始。女性中较常见的甲减会升高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导致心脏病及抑郁风险增加。如果TSH水平较高,必须服用药物。如果一切正常,可5年检查一次。

7.身体质量指数BMI:18.5—24.9。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英国科学家曾对90万名成年人进行了高达57次调查,结果显示,那些BMI指数超出40的人,比指数处于22.5—25的“健康人群”,往往短寿十年左右。

对中国成年人来说,BMI指数低于18.5属于偏瘦,会增加月经紊乱、生育问题、贫血及骨质流失导致的骨质疏松症等危险。健康体重的BMI指数为18.5—24.9,BMI在25—28之间属于体重超标,超过28即为肥胖症。

美国梅奥诊所内科专家史蒂芬妮?法奥宾建议,每年查一次体重,或在体重增加或减少的时候接受检查。如果超重,则应该控制饮食,增加锻炼,最重要的是常测腰围。这是因为,即使BMI正常,腰围过粗也会增加2型糖尿病、心脏病等危险。

8.C—反应蛋白:<1.0毫克/升。C—反应蛋白(CRP)指标高,意味着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比正常情况高2—5倍。此外,它也是中风、糖尿病及与某些癌症相关的慢性轻微炎症的标志。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预防研究中心主任大卫?卡兹博士建议,在不清楚自己的心脏病风险的时候,不妨检查一下CRP。CRP检查并非常规检查,但想了解自己心脏病风险及家族病史情况时,可进行该检查,得出的结果对医生诊断大有帮助。

卡兹建议,如果CRP水平较高,应改变生活方式,经常锻炼,并多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三文鱼、核桃、菜籽油及亚麻籽油等),以减少体内炎症。

9.身高:21岁时身高最标准。一般来说,21岁时身高达到最高值。21岁之后每年应测一次身高,如果身高比21岁时矮了3.8厘米,那么应该立即检查骨骼密度或者做脊柱X光检查。萨克表示,大约有一半的女性一生中会发生骨质疏松型骨折。如果你的身高突然降低,那就预示着骨质密度已经开始变化。

萨克建议,平时应常吃含钙饮食,补充维生素D,多做快走或打羽毛球等减重锻炼。烟酒习惯也影响骨骼健康。必要时遵医嘱接受药物治疗。



护理糖尿病要注意哪些习惯

  在目前上的生活上,糖尿病是一种让人们十分恐惧的疾病,但是,这样的疾病十分的高发,在今天,针对糖尿病进行治疗的时候,我们要避免一些不良的危害措施,进行好平时的糖尿病护理措施,才是一个让疾病尽快痊愈的好办法。

  护理糖尿病的措施之一,至少自己每周开一次车进行外出散心和兜风,有车族要在生活中抢出时间来运动。芬兰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锻炼超过4小时,或每天达到35分钟左右的人,即使体重没有减轻,患糖尿病的风险也能降低80%。

  护理糖尿病的措施之二,在平时的生活上,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一个充足的睡眠,经常睡眠不足6小时者,糖尿病的患病风险翻番。如果你睡眠太少,神经系统会处于紧张状态,影响调节血糖的激素。因此,除了尽量不熬夜,还应注意睡前别喝咖啡或茶,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等。

  护理糖尿病要注意之三,饮食上要多加的注意,不要多吃一些熏肉之类的食物,明尼苏达大学对3000名18~30岁的志愿者进行了长达15年的随访。结果发现,每周吃快餐超过2次的人和平均每周吃快餐不到一次的人相比,体重增加了4.5公斤。爱吃熏肉、热狗等加工肉类的人风险更高。

  温馨提示:在患了糖尿病之后,患者的生活习惯对于疾病的治疗关系重大,所以,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这样的措施,保持了合理的护理习惯,才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的疾病在第一时间内治疗痊愈的,我们要谨记。



父母活到这岁数孩子必不患癌

很多人都知道长寿可以遗传,刊登在美国《医学日报》上的一项最新国际性研究进一步发现,如果父母长寿,那么孩子患癌的几率也会比其他人低24%。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爱荷华大学和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了这一研究。他们选取了参与美国人口健康与退休状况调查的9764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做了家访,这些人平均年龄为70岁。结果发现,如果志愿者的母亲活过91岁,父亲活过87岁,那这些志愿者年老后患癌症、糖尿病或遭受中风的几率都大大下降。

研究者认为,除了遗传,长寿的父母可能饮食和作息习惯更健康,很少吸烟和酗酒,这些都让孩子们从小从中受益。研究者还指出,如果父母都能活过65岁,那孩子长寿的几率也较高。

延伸阅读:如何预防癌症?

饮用过滤自来水。这个方法可以帮你避免一些致癌物或者环境激素。很多人认为瓶装水更洁净、更健康,其实不然,美国总统癌症研究小组建议人们选择过滤自来水,而非瓶装水,因为后者的塑料材质,可能使其中的有害污染物如双酚A(BPA)渗透到水中。在储存水时,也要尽量选择不锈钢或玻璃材质的器皿。

衣服尽量少干洗。美国环保署201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传统干洗过程中用到一种名为全氯乙烯的溶剂,可能引发肝癌、肾癌和白血病。专家建议用温和的洗衣液手洗衣物,并自然晾干。

蓝色衣服能防晒。西班牙科学家发现,蓝色和红色的衣服比白色和黄色的衣服更防晒。当然,头部和颈部的防护也必不可少,因此出门别忘了戴帽子。

烤肉前先腌制。嗞嗞作响的烤肉令人垂涎,但它却含有高温烧烤时产生的致癌物杂环胺,此外,在炭火的作用下,致癌物多环芳烃也会“溶”进食物中。因此,应尽量少吃烧烤。如果实在想吃,最好将肉用柠檬汁、酱汁等腌制至少1小时,这样可以减少八成的杂环胺。

有疼痛要注意。当你感到腹部臃肿、骨盆疼痛、尿急时,应该尽快就医,这些症状可能与卵巢癌有关,尤其当症状剧烈又频繁时。如果能及早发现,在癌细胞扩散到卵巢外之前接受治疗,其5年生存率将达到90%—95%。

每天喝点咖啡。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周喝5杯或更多咖啡的人,其患脑癌的风险比喝得少的人低40%。此外,每周5杯咖啡还可同等程度地降低口腔癌和咽喉癌发病率。

每天补充8杯水。充足的水分(水或者其他液体)能稀释尿液中致癌物质的浓度,并使之更快地通过膀胱排泄出去,从而起到降低膀胱癌风险的效果。美国癌症协会建议每天至少喝8杯水或者饮品。

选择更绿的蔬菜。叶绿素给予绿叶蔬菜勃勃的生机,同样会帮助人体对抗癌症,其中含有的镁已经被研究证实可以减少女性结肠癌的发病风险。每天吃约130克熟菠菜,可提供身体所需镁元素的20%。

运动远离乳癌。要想让乳癌离自己更远,就坚持适度运动吧。每周快走2小时,可以让乳癌风险降低18%。坚持有规律的运动,能帮助你燃烧脂肪,如果脂肪太多,其产生的雌激素也可能导致乳癌发生。

减少手机的威胁。尽量让手机通话简短,或者使用耳机以避免手机贴近头部,此外,频繁使用收音机时也应该远离头部。尽管手机辐射是否会增加脑癌风险尚无定论,但是防患于未然总是上策。如果需要长期通话,最好使用座机。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