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痈的偏方_痈的偏方

由网友(染指红颜笑)分享简介:背痈是常见的背部疾病,病发时较为疼痛,并伴随多种严重症状,身体会感觉非常的不适,甚至会恶心呕吐、神志恍惚等症状,非常的严痈是一种并不常见的身体皮肤毛囊方面的疾病,患病的人通常都会有身体多个部位的皮肤出现扩张性红斑的症状,这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有些病患有时候还会有头昏、发热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危及到自己的生命的。所...



背痈的偏方

背痈是常见的背部疾病,病发时较为疼痛,并伴随多种严重症状,身体会感觉非常的不适,甚至会恶心呕吐、神志恍惚等症状,非常的严重。因此背痈成了令很多人头疼的问题,很多人都想解决这个问题,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人都想找治疗背痈的偏方,却始终找不到,本文列出几个能有效治疗背痈的偏方:

方1

〖组成〗于姜、米醋各适量。

〖用法〗将干姜炒紫研为细末,用米醋调如泥状,敷于四周留头,药干则换新药。

〖补充〗用于初起治疗。

方2

〖组成〗生葱、蜜糖各适量。

〖用法〗上药适量,捣如泥状敷患处,用敷料或绷带固定,每日 次,10 天为1 疗程,或至愈为止。

〖主治〗痈肿。

方3

〖组成〗葱白一把。

〖用法〗捣烂作饼,贴于患处,外加厚布数层,以热水袋熨之。颜面部勿用。

〖补充〗用于初起治疗。

方4

〖组成〗大蒜适量,艾炷。

〖用法〗大蒜切成薄片,贴于疮头上,艾炷置于蒜片上,点燃灸之,蒜坏则换之,以痛者灸之不痛,不痛灸之痛为度。颜面部勿用。

〖补充〗用于初起治疗。

方5

〖组成〗葱白、米粉、米醋各适量。

〖用法〗前二味炒黑,研为细未,以醋调如糊状,敷于患处,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4 次。

〖主治〗外痈肿硬无头,不变色者。

方6

〖组成〗独头蒜3~4 颗。

〖用法〗捣烂入麻油和研,厚贴肿处,干再易之。

〖主治〗痈疮及一切肿毒。

对于治疗背痈的偏方只能起到辅助的治疗作用,在选择偏方治疗的同时一定不能停止服药。并且在选择偏方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并在相关医生的指导下酌情选用。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保证充足的休息,这有助于背痛的缓解。



痈的偏方

痈是一种并不常见的身体皮肤毛囊方面的疾病,患病的人通常都会有身体多个部位的皮肤出现扩张性红斑的症状,这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有些病患有时候还会有头昏、发热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危及到自己的生命的。所以痈这种疾病的危害性还是相当大的,一般人在患上这种疾病的时候就会想到寻求医生的帮助,可以现在的临床医学对于治疗痈根本就没有什么合适的治疗方案,所以患者往往就会寻找痈的偏方来治疗。

痈的偏方1

【组成】于姜、米醋各适量。

【用法】将干姜炒紫研为细末,用米醋调如泥状,敷于四周留头,药干则换新药。

【主治】外痈初起。

痈的偏方2

【组成】生葱、蜜糖各适量。

【用法】上药适量,捣如泥状敷患处,用敷料或绷带固定,每日1 次,10 天为1 疗程,或至愈为止。

【主治】痈肿。

痈的偏方3

【组成】葱白一把。

【用法】捣烂作饼,贴于患处,外加厚布数层,以热水袋熨之。颜面部勿用。

【主治】外痈初起。

痈的偏方4

【组成】大蒜适量,艾炷。

【用法】大蒜切成薄片,贴于疮头上,艾炷置于蒜片上,点燃灸之,蒜坏则换之,以痛者灸之不痛,不痛灸之痛为度。颜面部勿用。

【主治】外痈初起。

痈的偏方5

【组成】葱白、米粉、米醋各适量。

【用法】前二味炒黑,研为细未,以醋调如糊状,敷于患处,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4 次。

【主治】外痈肿硬无头,不变色者。

痈的偏方6

【组成】独头蒜3~4 颗。

【用法】捣烂入麻油和研,厚贴肿处,干再易之。

【主治】痈疮及一切肿毒。

痈的偏方7

【组成】葱白、艾炷适量。

【用法】葱白捣如泥状贴疮头上,艾炷置于药膏上点燃灸之,药坏则换之,以痛者灸之不痛。不痛者灸之痛为度。颜面部勿用。

【主治】外痈初起。

痈的偏方8

【组成】连须葱白、米醋适量。

【用法】捣葱白至极烂,调入米醋,敷患处并以纱布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 次。

【主治】外痈。

痈的偏方9

【组成】如意草50 克、酒70 毫升。

【用法】鲜草捣烂,滚酒冲入,少顷挤汁,取酒汁温服,渣敷患处,纱布覆盖。

【主治】痈疮。

痈的偏方10

【组成】远志100 克、米酒1000 毫升。

【用法】远志用米泔水浸洗,捶去心,为末,每取100 克,入米酒1000毫升浸1~2 日,取上清液,每温饮1 盏。急用可每取药末10 克,温酒1
盏调,澄少顷,饮其清液,以渣敷患处。

【主治】痈疽发背疮毒。

痈的偏方11

【组成】红藤30 克、紫花地丁30 克、酒适量。

【用法】午前将红藤以水酒2 碗煎至1 碗服,卧之,午后用地丁如前法服,以服后痈渐止为效。

【主治】痈疮。

痈的偏方12

【组成】鲜生姜、陈艾绒适量。

【用法】先用湿纸覆满患处,先干处即为当灸之处。先以酒精棉球消毒,再覆姜片于患处,上置艾绒点燃炎之,约3~7 壮,每灸3 壮可换姜片1
次,如灼热痛甚可加垫1 片姜,以灸后痛者不知痛,不痛者知痛为度,并用毫针挑去上面粟粒样大小的白头或灸起的水泡,再敷以药膏。起病1~3 天者,一般灸治1~3
次即愈。

【主治】痈肿。

【说明】颜面部或已成脓者不宜灸治。

以上就是几种用于治疗痈的偏方,而且经过很多人的试验之后发现,这些偏方在治疗痈的时候,效果还是挺好的,当然这所谓的疗效也是因人而异的,并不是所有人在使用这些痈的偏方治疗痈的时候所产生的效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患者不能对于这些痈的偏方过分的依赖,还是要坚持常规治疗的。



背痈吃什么好?背痈饮食

每一种疾病产生的原因都是不同的,在治疗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饮食的调整这样身体能恢复的更快,如果饮食不当还容易导致病变的严重。下面一起了解下背痈吃什么比较好。

1.草莓

吃草莓的好处

草莓味甘、酸,性凉,归肺、脾经。具有润肺生津,健脾,消暑,解热,利尿,止渴的功效;主治风热咳嗽,口舌糜烂,咽喉肿毒,便秘,高血压等症。

草莓怎么吃

干咳无痰,日久不愈时,可用鲜草莓6克与冰糖30克起隔水炖服,每日3次;

2.蓝莓

吃蓝莓的好处

蓝莓浆果可以增强对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蓝莓怎么吃

如在当地农场购买了大量的蓝莓,把其放在烘烤板或托盘的单层内冷冻几小时,确定它们已冻结后,移入一密封容器内,存于冷藏至需要时再取出,至少可存入1年。

3.鹌鹑蛋

吃鹌鹑蛋的好处

鹌鹑蛋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

鹌鹑蛋怎么吃

鹌鹑蛋一般要先煮熟,然后剥掉外壳,再与其他食材搭配做成菜肴。

上面的内容时候对背痈吃什么比较好的介绍,这样就能更好的调整身体了,虽然饮食对身体健康有很多好处,但是不能代替药物对疾病治疗的。



孕妇能吃龙葵吗

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决定了中国人的营养缺乏,所以除了正餐以外要补充一定的营养。孕妇担负着自身和胎儿的双重营养,所以孕妇要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大家都知道胎儿的大脑发育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由于母体的一些元素缺乏,导致胎儿营养吸收不够。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好。

孕妇在准备怀孕的时候,就要在身体的各方面机能进行调整,多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定期到正规医院接受妇科检查,有妇科疾病的要及时治疗,怀孕以后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孕妇能吃龙葵吗是孕妇关心的问题

龙葵草分布比较广,各地都能见到,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居多,它是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叶卵形,似辣椒叶,顶端尖锐,全缘或有不规则波状粗齿,基部楔形,渐狭成柄;花白色,花萼杯状,绿色;花冠辐状,裂片卵状三角形;子房卵形,花柱中部以下有白色绒毛。浆果球形,直径约8毫米,熟时黑色;种子近卵形,压扁状。龙葵含有脂肪、生物碱、香豆精,虽然味道有点儿苦,却是一种十分香醇的花草茶,而且对肺部、呼吸系统很好。它有清热、化痰、止咳、消水肿的疗效。如果不喜欢它苦苦的味道,可以弄些红糖添味,并中和寒性
。药用全草. 性味功能:微苦,寒;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主治:高血压,痢疾,黄疸,糖尿病,膀胱炎,尿道炎,淋浊,白带,急性盆腔炎,乳腺炎,咽喉炎,背痈,疔疮疖肿,带状疱疹.
用法:30-6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或绞汁涂患处。

龙葵是属于茄子科植物,龙葵对于生长环境要求不严,它可以生长在路边、荒地里,龙葵不熟的时候是绿色的,成熟以后是黑色的,很漂亮的圆形,很多孕妇在散步的时候喜欢摘着吃,孕妇能吃龙葵吗,从中医的角度讲,龙葵是寒性的,孕妇吃多了对胎儿不利。



八角莲叶的功效与作用

八角莲叶对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八角莲叶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并且对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都有着很好的功效,对于养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英文名】
leaf of Common Dysosma

【别名】
鬼臼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六角莲和川八角莲的叶。

【原形态】
1.八角莲,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20-30cm。不分枝,无毛,淡绿色。根茎粗壮,横生,具明显的碗状节。茎生叶1片,有时2片,盾状着生;叶柄长10-15cm;叶片圆形,直径约30cm,常状深裂几达叶中部,边缘4-9浅裂或深裂,裂片楔状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9cm,宽5-7cm,先端锐尖,边缘具针刺状锯齿,上面无毛,下面密被或疏生柔毛。花5-8朵排成伞形花序,着生于近叶柄基处的上方近叶片处;花梗细,长约5cm,花下垂,花冠深结色;萼片6,外面被疏毛;花瓣6,勺状倒卵形,长约2.5cm;雄蕊6,蕴含隔突出;子房上位,1室,柱头大,盾状。浆果椭圆形或卵形。种子多数。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300-2200m的山坡林下阴湿处。有少量栽培。

【性味】
味苦;辛;性平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主痈肿疔疮;喘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鲜叶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贴敷。

【附方】
①治哮喘:八角莲鲜叶一两,柿饼二个。水煎调红糖服。(《福建中草药》)②治背痈溃烂:八角莲鲜叶用针密刺细孔,以米汤泡软,贴患处,日换二次。(《福建中草药》)

【摘录】
《中华本草》

通过对八角莲叶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绍,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实生活当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蕴含着我们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八角莲叶的神奇的疗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尝试一下,检验一下是否有效。



红花酢浆草

中草药是很常见的,但是中草药的种类比较多,并不是所以的人都是认识这些药物,在对中草药选择上,也是需要根据中医的建议进行,这样对疾病改善,才会有很好帮助,那红花酢浆草是一个治疗多种疾病不错药物,它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它的选择也是可以放心进行。

那红花酢浆草对治疗一些疾病上,都是可以得到很好效果,不过对它在使用上,都是要掌握一些技巧,它的使用并不是随意的就可以,对这点也是要进行注意的。

红花酢浆草:

【别名】:红花酢浆草、大咸酸甜草、水酸芝、一粒雪、隔夜合(《福建中草药》),大酸味草(《广州植物志》),大老鸦酸、地麦子(《贵州民间药物》),紫酢浆草(《四川中药志》),大叶酢浆草、三夹莲

【来源】:酢浆草科酢浆草属植物铜锤草Oxalis corymbosa DC.[O. martiana Zucc.]的全草。夏秋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酸,寒。

① 《贵州民间药物》:“味酸,性平。”

② 《四川中药志》:“味酸,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调经。用于肾盂肾炎,痢疾,水泻,咽炎,牙痛,淋浊,月经不调,白带;外用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痈疮,烧烫伤。

① 《贵州民间药物》:“行气活血。治金疮跌损,月经不调,赤白痢。”

② 《广西药植名录》:“治肿毒,疥疮。”

③ 《四川中药志》:“散瘀血。治跌打损伤瘀血,妇女白带,砂淋,脱肛及痔疮。”

④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消肿,清热解毒。治跌打损伤,白浊白带,水泻,毒蛇咬伤,汤火伤。”

【用法用量】: 3~5钱,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宜忌】: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孕妇忌服。”

【选方】:

① 治跌打损伤:方⑴ 大老鸦酸一两,小锯齿藤五钱。拌酒糟包敷患处。(《贵州民间药物》)

方⑵ 铜锤草泡酒服。(《四川中药志》)

② 治小儿惊风:大老鸦酸根五钱,鱼鳅串、铁灯草各三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③ 治咽喉肿痛,牙痛:鲜红花酢浆草二至三两,水煎,慢慢咽服。(《福建中草药》)

④ 治肾盂肾炎:鲜红花酢浆草一两,捣烂调鸡蛋炒熟服。(《福建中草药》)

⑤ 治砂淋:铜锤草、金钱草、地龙。煎水,兑黄酒少许服。(《四川中药志》)

⑥ 治背痈:鲜红花酢浆草和糯米饭捣烂,调热酒敷患处。

⑦ 治痔疮脱肛:铜锤草,炖猪大肠服。(《四川中药志》)

⑧ 治蛇头疔:鲜红花酢浆草和蜜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⑨ 治烫伤:鲜红花酢浆草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通过以上介绍,对红花酢浆草也是有着很好认识,这类药物在使用上,都是要有一些方式方法,而且它和其他药物搭配使用,在疾病上,也是有着很好帮助,因此对它的选择,也是可以放心进行,它没有任何的副作用。



狗骨柴的功效与作用

狗骨柴是一种药材,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我们可以适当的食用狗骨柴,由于很多的人对于狗骨柴还不是太了解,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英文名】
root of Common Tricalysia, Hairy Tricalysia

【别名】
狗骨子、白鸡金、白秋铜盘、三萼木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狗骨柴的根。

【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m。除花萼及托叶被微柔毛外,全部无毛。叶对生;叶柄长5-8mm;托叶长5-8mm,下部合生;叶片卵状长圆形、长圆形至披针形,长6-13cm,宽2-6cm,先端急尖或钝尖,基部宽楔形。聚伞花序热电厂成伞房状,腋生,稠密多花;总花梗长不及8mm;花黄绿色,4数;花萼简长约1mm,先端不明显4裂;花冠简长约3mm,裂片与花冠简等长,开放后反卷;雄蕊生于喉部,伸出。浆果近球形,直径4-8mm,熟时橙红色,干后黑色,先端有环形的萼檐残迹。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溪沟边、杂木林下。

【性味】
苦;凉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瘰疬;背痈;头疖;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能。用于瘰疬痈疽;疮疖肿毒。

【摘录】
《中华本草》

如今的人们生活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使得我们的身体经常处于疲劳的情况,狗骨柴作为一种中药材,对身体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梨藤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中医中药是非常值得信任的,因为中药的历史悠久且副作用小。水梨藤就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对于人体的健康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水梨藤究竟可以怎么吃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来源】
为猕猴桃科植物

水梨儿藤



根皮

【原形态】
藤状灌木。茎圆柱形,黑褐色,表面光滑。叶互生,阔披针形,长7~10厘米,宽3~4.2厘米,先端渐尖或芒尖,基部心脏形或截形,边缘具尖锯齿,两面均无毛,上面深绿色,下面略呈紫色;叶柄长2~4.5厘米。花单生于叶腋;萼片和花瓣均为4;雄蕊多数;子房上位,花柱多数。浆果长圆形,幼时绿色,种子极多。花期6~7月。果期7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半阴山腰的陡坡上。分布我国中部、西部。

【性味】
性凉,味涩,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消肿。治周身肿亮,背痈红肿及肠痈绞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对中药水梨藤也有了很好的了解,它在治疗疾病上有着很不错的效果,不过要注意的是,对水梨藤使用的时候,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健康科学的食用。



有头疽的偏方

有头疽这种疾病主要是发生在中老年人的身上,它一般是出现在项后和背后,形状是跟一些小耳朵一样,但是它会出现成长的趋势,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的情况的。对于有头疽这种疾病,患者应该在发现它的时候,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去治疗它,再去医院接受医生的治疗。

偏方一

【处方】牛膝120克、藤黄15克、松香1000克、没药120克、猪胆20只、生姜1000克、葱2000克、凡士林适量、2%苯甲酸钠适量。

【制法】先将姜、葱捣汁,放锅内煮沸;再取猪胆汁连同上药(先研末)一起放入和匀;再加入广胶90克、适量凡士林及2%苯甲酸钠即成。

【用法】外用。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痈(有头疽)。

偏方二

【处方】生地15克、麦冬12克、白芍12克、天花粉12克、玄参3克、黄芪13克、皂角刺12克、穿山甲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养阴生津,清热托毒。

【主治】阴虚型有头疽(痈)。

【方解】阴虚型有头疽(痈)多见于糠尿病患者,治拟养阴生津,清热托毒。本方用生地、麦冬、白芍、天花粉、玄参养阴清热;黄芪、角刺、穿山甲托毒外出。

偏方三

【处方】党参12克、白术9克、云苓12克、生草3克、当归12克、生地15克、川芎9克、赤芍9克、银花9克、连翘9克、黄芩9克、黄连6克、皂角刺12克、穿山甲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益气养荣,消热托毒。

【主治】正虚型有头疽(痈)。

【方解】正虚型有头疽(痈)多见于年迈体虚,气血不足者。本方益气养血以扶正;配以银花、连翘、黄芩、黄连、皂角刺、穿山甲等祛热托毒以达外邪。

通过文章对于治疗有头疽偏方的介绍,相信患者朋友应该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去治疗有头疽这种疾病了。有头疽这种疾病,如果能够采用正确的治疗偏方,很快就可以让肿块散失,所以建议各位朋友们可以在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些相关的医学常识。



吃什么瘦背?这些食物效果非常好

为了达到瘦背的目的,每天需要做相应的瘦背运动,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饮食上多加注意,多吃有利于瘦背的食物,比如炖豆腐、绿豆芽以及竹笋等都很不错。

1.冻豆腐

56大卡,豆腐经过冷冻,能产生一种酸性物质,这种酸性物质能破坏人体的脂肪,如能经常吃冻豆腐,有利于脂肪排泄,使体内积蓄的脂肪不断减少,达到减肥的目的。冻豆腐具有丰富营养、热量少等特点,不会造成明显的饥饿感。

2.绿豆芽

18大卡,有清除血管壁中胆固醇和脂肪的堆积、防止心血管病变的作用。经常食用绿豆芽可以清热解毒,利尿除湿,解酒毒热毒。多嗜烟肥腻者,如果常吃率豆芽,就可以起到清肠胃、解热毒、洁牙齿的作用,同时可防止脂肪在皮下形成。

3.竹笋

19大卡,竹笋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竹笋含脂肪、淀粉很少,属于天然低脂、低热量食品,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

瘦背美背小运动:

1.站姿

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将橡皮筋踩于脚下,体侧预留长度以到臀部为佳。如果橡皮筋过长,可在脚下缠绕1-2圈。

2.前平举

双腿膝关节微屈,用脚尖或脚掌中心踩住橡皮筋,同时双手紧握皮筋自身前平拉,与地面水平时静止,并坚持5-10秒后放下继续。15-20组/次,3次/天。

3.侧平举

双腿膝关节微屈,用脚尖或脚掌中心踩住橡皮筋,同时双手紧握皮筋自体侧拉起。当上臂基本与地面水平时静止,坚持5-10秒后放下继续。15-20组/次,3次/天。

4.俯身飞鸟

俯身、屈膝、立腰,挺胸,同时将橡皮筋交叉,双手紧握自体侧向上拉起,感觉肩部肌肉紧缩。当手基本与胸部水平时静止,坚持3-5秒后恢复站姿。15-20组/次,3次/天。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