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葛根汤介绍_桂枝葛根汤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黄泉路上唱咆哮!)分享简介:对桂枝葛根汤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这样的药物在治疗疾病上,也是有很多不错之选,不过在对它使用前,需要先对它进行很好认识,这桂枝葛根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已经被许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服用桂枝葛根汤就成为了一门学问,今天就来教大家如何食用桂枝葛根汤。【处方】桂枝、芍药、干葛、甘草、防风。【功能主治】痘疹,如...



桂枝葛根汤介绍

对桂枝葛根汤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这样的药物在治疗疾病上,也是有很多不错之选,不过在对它使用前,需要先对它进行很好认识,这样对自身疾病改善,才会有很好帮助,那桂枝葛根汤组成也是有多种药物合成,而且每种药物在使用数量上也是不一样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它。

桂枝葛根汤:

【方名】 桂枝加葛根汤

【出处】 《伤寒论》

秦之瑛自拟方歌:桂枝汤中葛根入,解肌祛风调营卫。

【分类】 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 桂枝(6克) 芍药(6克) 生姜(9克) 炙甘草(6克) 大枣(3枚) 葛根(12克)

【原方】葛根(四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根据唐宋度量衡:1两=41.5克=10钱。)

【方诀】 桂枝加葛根汤证是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于濡养,所以项背强几几。但有汗出来风,是表虚。所以用桂枝汤减少桂、芍用量,加葛根,取其解肌发表,生津舒筋之功。

【功用】 解肌发表,升津舒经。

【主治】 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桂枝汤证兼项背强而不舒者。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chuo,吃)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禁忌】 斟酌。

【原文】 寒病,骨痛,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引痛,脉沉而迟,此寒邪干肾也,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葛根12克 麻黄9克(去节) 芍药6克 生姜9克(切) 甘草6克(炙) 大枣12枚(擘) 桂枝6克(去皮)

【用法】上七味,以水1升,麻黄、葛根,减2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覆取微似汗。调养如桂枝汤法。

【功用】解肌发表,生津和营。

【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儿儿,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者,葛根汤主之。

对桂枝葛根汤了解后,在使用这样药物的时候,要根据疾病需求进行,不过对桂枝葛根汤使用过程中,如果身体出现不舒服的情况,需要立即停止选择这样药,而且对不太清楚的地方,也是可以进行咨询,使得使用的时候可以放心进行。



桂枝人参汤介绍

对药物的选择不能随意进行,尤其是对不了解的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对它进行全面认识,这样对自身疾病治疗才会有很好帮助,桂枝人参汤是常见的一种药,这类药物在治疗上有很好帮助,而且使用它的时候,对身体是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它的组成也是由多种药物一起制作而成。

桂枝人参汤:

功效:解表温里,益气消痞。

主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药物组成:桂枝12克、党参15克、干姜9克、炙甘草12克、白术9克

药方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 (成人常用剂量: 5剂)

方解:本方为表里同病,表里俱寒之证而设,治宜温里益气,辛温解表。方中桂枝辛温以解肌发表,后下是保全其辛香之气以助开腠散邪,兼以温经止痛;人参大补元气,助运化、受纳而正脾胃之升降,共为君药。以辛热之干姜为臣,温中焦脾胃,祛里寒疼痛。脾阳不足,脾气不运,水湿易生,故佐以白术,补气健脾,燥湿止利。炙甘草味甘平,《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五味入胃,甘先入脾”,脾不足者,以甘补之,补中助脾,必以为甘剂,故方中重用甘草,益气健脾,和中调药,为佐使之用。诸药配合,是以温阳益气、顾护中阳为主,解表为辅,故所治之证应以里证为重。

在对桂枝人参汤了解后,选择这样药物,一定要先对以上进行很好了解,而且使用方法也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这类药物在改善疾病上效果非常不错,不过对桂枝人参汤使用也需要注意,不能长期的进行。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介绍

药物的种类有很多,在对一些药物选择上,需要先对它进行了解,这样该如何使用,也都比较清脆,那常见的药物就是感冒药,这样的药一般都是直接服用,同时也没有太多禁忌,除了这样的药物之外,一些特殊的药物选择,也需要按照医生建议进行使用,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是什么药呢?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方名】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出处】 《伤寒论》

【分类】 解表剂-辛温解表

【原方组成】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根据唐宋度量衡:1斤=16两=664克。)

【现代组成】 桂枝(9克) 芍药(9克) 生姜(9克) 甘草炙(6克) 大枣(3枚) 厚朴炙(6克) 杏仁(6克)

【功用】 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主治】 宿有喘病,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或风寒表证误用下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

【原方用法】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禁忌】 斟酌。

通过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的认识,在选择这样药物治疗自身疾病的时候,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不过在对这样药物使用过程中,如果身体出现不良现象,而且使用的时候,也都不知道该使用多少,都是要进行咨询,这样对身体健康才不会有损害。



葛根汤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养生,很多人会侃侃而谈,由此可知,大家对于养生的关注。那么大家了解中药方剂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药方剂葛根汤的有关介绍。

【处方】
葛根12克 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芍药6克 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
发汗解毒,升津舒筋。治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几,身痛无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以及关节痛等病证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
上七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葛根,减至8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再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50毫升,覆取微似汗。

【备注】
方中葛根升津液,濡筋脉为君;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为臣;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

【摘录】
《伤寒论》

【别名】
葛根龙胆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九)。

【处方】
葛根24克 生姜9克 龙胆草 大青叶各1.5克 桂心 甘草(炙)麻黄(去节)各6克 葳蕤3克 芍药 黄芩各6克 石膏(碎)升麻各3克

【制法】
上十二味,切。

【功能主治】
治伤寒三四日不愈,热毒内盛,头痛,壮热来解,身体疼痛者。

【用法用量】
以水1升,先煮葛根、麻黄取800毫升,掠去沫后,纳余药,再煎至300毫升,分三服,日二夜一。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

【摘录】
《外台秘要》卷一引《小品方》

【处方】
葛根 生姜各18克 独活12克 当归9克 甘草 桂心 茯苓 石膏 人参 白术 芎藭 防风各6克

【制法】
上十二味,哎咀。

【功能主治】
治产后中风,口噤痉痹,气息迫急,眩冒困顿。

【用法用量】
以水1.2升,煮取300毫刀,去滓,每次服100毫升,每日三次。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处方】
葛根(锉)300克 甘草(炙)90克 半夏60克(生姜汁75毫升,浆水500毫升,同煮软,切,焙干)黄连(去须)30克

【制法】
上四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
治胃脘实热,烦渴,咽干吐逆者。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竹茹少许,同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别名】
葛根豆豉汤(《赤水玄珠》卷十六)。

【处方】
葛根60克 枳实(去瓤,麸炒)栀子仁豉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治酒疸。由饮酒过多,胃内生热,复因酒后当风入水,以致身目发黄,心中懊憹,足胫满,小便黄,面发赤斑者。

【用法用量】
每次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
葛根 贝母(去心)牡丹皮 防己 防风 当归 川芎 白茯苓 桂心(熬)泽泻 甘草各6克 独活 石膏 人参各9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治妊娠临月,因发风痉,忽闷愤不识人,吐逆眩倒,名子痫;及酒疸,心下懊痛,足胫满,发赤斑者。

【用法用量】
用水1.8升,煮取600毫升,分二次服。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酢物。

【备注】
原书云:方中"贝母令人易产,未临月,升麻代之"。

【摘录】
《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处方】
葛根6克 赤芍药4.5克 赤茯苓1.5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
治牙齿疼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疡医大全》卷十六

【处方】
葛根6克 升麻 秦艽 荆芥 赤芍各3克 苏叶 白芷各2.4克 甘草1.5克 生姜2片

【功能主治】
发汗解肌。治阳明经病,目痛,鼻干,唇焦,漱水不欲咽,脉长。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学心悟》卷二

【处方】
葛根1钱,升麻1钱,甘草5分,赤芍1钱5分。

【功能主治】
牙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学心悟》卷六

【处方】
葛根(炙黄,锉)3两,石膏(研)5两,甘草(炙令赤)1两,知母(锉,焙干)2两,黄芩(去黑心)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人参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生干地黄(酒洗,去土,炙)2两,粳米1合。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虚劳五蒸。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入竹叶5片,煎至1盏,去滓,分2次温服;亦可以小麦半升,水3升,煮取汁煎药,更佳。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
生葛根(切)4两,半夏(汤洗7遍)4两,生姜5两(与半夏同捣,炒干),独活(去芦头)2两,桂(去粗皮)2两半,防风(去叉)1两,当归(切,焙)1两,芍药1两,甘草(炙)1两,附子(炮裂,去皮肤)半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中贼风,半身不随,口面㖞僻,言语不便。

【用法用量】
每用5钱匕,以水1盏半,入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2夜1。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

【处方】
葛根1钱半,当归3钱,川芎1钱,川贝2钱(去心),石膏3钱,防己2钱,茯苓1钱半,独活1钱半,人参1钱半,防风1钱半。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孕妇弥月发痉,脉浮数大。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煎,去滓服。

【各家论述】
妊娠弥月中风,遏热经腑,而营气暗伤,筋脉失养,故发痉昏不知人焉。独活疏少阳之风,葛根疏阳明之风,防风疏风于表,石膏清热于里,人参扶元补气以通血脉,当归养血荣经以荣筋脉,川芎活血行气,川贝解郁清心,防己泻血分湿热以清血室,茯苓泻气分湿热以清经气也。为末水煎,使风邪外解,则遏热顿清,而营血完复,筋脉得养,何发痉之有?其弥月之孕,无不及时分娩矣。

【摘录】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处方】
葛根3分,石膏2两(捣碎),麻黄3分(去根节),栀子仁3-7枚,甘草半两(生用),胡竹叶1握,生姜半分,豉1合,葱白7茎(去须)。

【制法】
上细锉。

【功能主治】
乳石发动,寒热头痛,复似天行,四肢烦疼,心躁,口干多渴,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以水5大盏,煎至2盏半,分5次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
葛根2两,麻黄1两(去根节),桂心1两,赤芍药1两,半夏1两(汤洗7次),甘草半两(炙)。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太阳与阳明合病而不利,但呕者;少阴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发热者。

【用法用量】
如桂枝汤法煎。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伤寒括要》

【处方】
升麻1两,葛根2两,甘草2钱,半夏5钱,苏叶5钱,白芷5钱,丁皮5钱,川芎5钱,香附子5钱,陈皮5钱。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发散。主刀刃伤后发寒热,男女流注初发,潮热,红肿赤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入姜、葱煎,空心服之。

【摘录】
《集验方">仙传外科集验方

【处方】
葛根(锉)2两半,麻黄(去根节)1两,桂(去粗皮)3分,石膏(碎)3两,芍药1两1分,甘草(炙)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脾瘅。面黄口甘,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处方】
葛根、麻黄、赤芍、豆豉、葱白。

【功能主治】
刚柔痉,无汗恶寒。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痘疹传心录》卷十八

【处方】
葛根、防风、归、芎、甘草、独活、茯神、杏仁、白术、人参、陈皮、黄芩、竹沥、防己、麻黄、天虫、升麻、白芍。

【功能主治】
祛风导痰,养血安胎。主妊娠风痉,因体虚受邪,已伤太阳经络,复遇风寒,新旧相搏,其发则口噤背僵,昏闷忽不识人,须臾复醒,良久又作,甚则有口吐涎沫,角弓反张,其症尤重,多致损胎。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
葛根(锉)1两,青竹茹1两,仓粳米1合。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后,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入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1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别名】
汉防己汤

【处方】
贝母2两,葛根2两,丹皮(去心)2两,木防己2两,防风2两,当归2两,芎䓖2两,桂肉(切,熬)2两,茯苓2两,泽泻2两,甘草(炙)2两,独活3两,石膏(碎)3两,人参3两。

【功能主治】
子痫,妊娠临月,因发风痉,忽闷愦不识人,叱逆眩倒,小醒复发。酒疸,心下懊痛,足胫满,发赤斑。

【用法用量】
汉防己汤(《普济方》卷三三九)。

【注意】
忌海藻、菘菜、酢。

【摘录】
《外台》卷三十三引《小品》

【处方】
葛根(锉)1两,柴胡(去苗)1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3分,芍药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及天行后,头痛,余热不解。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入枣2枚(擘),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
葛根(锉)半两,生干地黄(焙)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芍药半两,芎䓖半两,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木香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后,毒气未解,四肢少力,骨节烦疼,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入生姜半分(拍碎),大枣3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晚食前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
葛根(锉)1两,茯苓(去黑皮)半两,半夏(汤洗7次,炒干)3分,白术半两,黄耆3分(锉),人参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甘草半两(炙,锉)。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干呕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入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
葛根半两,桔梗(炒)1两,防风(去叉股)1两,白芍药1两,甘草(炙)1两,诃子(去核)1两,川芎(洗)1两,白术1两,枳壳1两(去瓤,麸炒黄)。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胁肋下痛,不美食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盏半,入生姜、大枣,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4-5次。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葛根气味辛甘平,入足阳明;桔梗气味苦辛平,入手太阴;防风气味辛甘微温,入足太阳;枳壳气味苦寒,入足太阴;白芍气味酸微寒,入足厥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诃子气味温涩,入手阳明、足太阴;川芎气味辛温,入足少阳厥阴;白术气味甘温微苦,入足太阴。因胁下痛,致脾胃受困,纳食不美,故以升散之药,鼓动脾阳,兼用和中之品,佐姜、枣以和营卫,则肝邪不致乘虚犯胃也。

【摘录】
《本事》卷七

【处方】
葛根6两,生姜6两,独活4两,当归3两,甘草2两,桂心2两,茯苓2两,石膏2两,人参2两,白术2两,芎䓖2两,防风2两。

【功能主治】
妇人产后中风,口噤痉痹,气息迫急,眩冒困顿,并产后诸疾。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去滓,分3服,1日3次。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产后中风,口噤痉痹,用芎、防、葛、独、膏、姜愈风之品,不得苓、桂、术、归、四君子等药无以逞其功用也。

【摘录】
《千金》卷三

【处方】
干葛5钱,石膏(煅)5钱,赤芍药5钱,甘草(炙)5钱,黄芩5钱。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解肌发表。主天时炎热,小儿欲发痘疮。

【用法用量】
加葱白、薄荷汤煎,乳后服。或只用水煎。

【摘录】
《普济方》卷四○三

【处方】
葛根1钱,桂枝1钱,川芎1钱,细辛1钱,防风1钱,麻黄8分,枳壳8分,芍药8分,人参8分,炙甘草8分。

【功能主治】
寒邪在经,胁下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钟半,入生姜3片,煎至8分,食远温服。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六引刘河间方

【处方】
葛根(锉)1分,黄芩(去黑心)1分,芍药1分,白术1分,藁本(去苗土)1分,甘草(炙,锉)1分,赤茯苓(去黑皮)半两,大黄(炙,锉,炒)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春、夏、秋、冬,晨夕暴冷,折其四肢,热不得泄,发为壮热,冷气入胃,洞泄下痢,或赤白频数,小腹胀痛,脉洪大或数者。

【用法用量】
1岁以下儿,每服1钱,以水7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分3次温服,1日3次。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八

【处方】
葛根(锉)1两半,木通(锉)1两半,桑根白皮1两半,地骨白皮1两半,白鲜皮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眼痒睑急。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

【别名】
葛根豆豉汤

【处方】
葛根2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栀子仁1两,豉1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
酒疸因下后,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状,大便黑,小便赤或面黑,脉微而数。

【用法用量】
葛根豆豉汤(《赤水玄珠》卷十六)。本方加苍术,名“葛术汤”(见《东医宝鉴·杂病篇》)。

【摘录】
《济生》卷三

【别名】
葛根龙胆汤

【处方】
葛根8两,生姜3两,龙胆半两,大青半两,桂心2两,甘草(炙)2两,麻黄(去节)2两,萎蕤1两,芍药2两,黄芩2两,石膏(碎)1两,升麻1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伤寒3-4日不愈,身体热毒;阳毒伤寒,头痛壮热未解,身体疼痛。

【用法用量】
葛根龙胆汤(《千金》卷九)。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葱。

【摘录】
《外台》卷一引《小品方》

【处方】
葛根(锉)1两,防风(去叉)1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独活(去芦头)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40枚,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产后中风,口面㖞僻。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入生姜半分(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处方】
葛根3分(锉),地骨皮1两,荠苨(生者,切,焙)1两,车前子3分,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时气病后,客热暴躁,目赤涩痛,冷泪壮热。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入竹叶10片,煎至8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
葛根(锉)半两,人参半两,白术(锉,炒)半两,桔梗(炒)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妇人产后,霍乱吐利,烦渴不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
葛根(锉,微炒)半两,麻黄(去节)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分,升麻1两,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锉,炒)1两,柴胡(去苗)3分,芍药3分,钩藤1分,蛇蜕(微炙)3寸,蚱蝉2枚(去翅,微炒),石膏(碎)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初生,至百晬前后,惊痫连发不醒,及胎中感风,体冷面青,筋急反张。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以水半盏,煎至3分,入竹沥少许,更煎1-2沸,去滓,分3次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处方】
葛根1两,人参1两,麦门冬半两,甘草(炙)半两,白茯苓半两,泽泻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体热烦渴。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8分1盏,入生姜2片,薄荷3叶,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张涣方

【处方】
葛根(锉)2两,黄连(去须)2两,木通(锉)2两,吴蓝2两,甘草(炙,锉)2两,升麻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大黄(锉,炒)1两半,石膏4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金石发动,眼痛欲裂。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6分,去滓,入消1钱匕,地黄汁半合,更煎2-3沸,放温,食后临卧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
葛根(锉)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黄耆半两,人参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骨蒸烦渴,呕不下食,四肢发热。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入芦根5枝,竹3叶,煎至1盏,去滓,分2次温服,空腹、食后各1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
葛根(锉)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犀角(镑)半两,萎蕤3分,荠苨3分,芍药3分,甘草(炙,锉)3分,芦根(锉)3分,石膏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发背痈疽,一切疮肿乳痈,口干脚冷,发作寒热,头痛,呕哕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下竹沥半合,红雪1分,更煎2-3沸,去滓,空心、日晚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处方】
葛根、陈皮、知母、黄芩、麻黄、甘草。

【功能主治】
痘毒斑疹,心烦呕逆。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痘疹仁端录》卷十一

【处方】
葛根2钱,石膏2钱,升麻3分,前胡8分,青黛8分。

【功能主治】
孕妇热病,骨节疼痛。

【用法用量】

【摘录】
《女科秘旨》卷四

【处方】
葛根、牛子、荆芥、蝉衣、连翘、郁金、甘草、桔梗。

【功能主治】
疫痧,身热神清,痧隐疏稀,舌白脉郁,而喉不甚腐者。

【摘录】
《疫痧草》

【处方】
葛根(炙)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甘草(炙,锉)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骨蒸热,烦渴,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用5钱匕,以水1盏半,入竹叶3片,生芦根3枚,煎至1盏,去滓,分2次温服,空腹、食后各1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
葛根1两,葱白5茎,豉1合,柴胡半两(去苗),生姜1两,黄芩半两。

【制法】
上细锉。

【功能主治】
伤寒1日,初觉头痛恶寒,壮热,腹内热,脉洪大。

【用法用量】
以水3大盏,煎至1盏5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1日3次,如人行5里再服。衣盖取汗。

【摘录】
《圣惠》卷九

【处方】
葛根、茯苓、人参、泽泻、甘草、防己、防风、当归、川芎、独活。

【功能主治】
妇人妊娠,风伤太阳之经,复遇寒湿相搏,发为子痫,口噤背强,昏冒不识人,须臾则醒,醒后复发。

【用法用量】
水煎。临服加竹沥半杯、生姜汁2匙。

【摘录】
《女科指掌》卷三

【处方】
葛根1两,麻黄(去根节,炮)3分,僵蚕3分,桂枝半两,粉草半两,芍药半两,大枣3枚。

【功能主治】
妇人产后5-7日,强力下床,或一月内,伤于房室,或怀忧发怒,扰荡冲和,或因着灸伤动脏腑,发为刚痉。得病之初,无汗恶风,眼涩口噤,肌肉瞤搐,以渐腰脊筋急强直,似弓反张。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用3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取汗为度。

【注意】
产后有疾,凡用麻黄更宜斟酌。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一八引《产经》

【处方】
葛根1钱5分,麻黄1钱,桔梗6分,芍药6分,甘草6分。

【功能主治】
太阳无汗恶风,太阳阳明合病。

【用法用量】
上用水2钟,入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1钟服。

【摘录】
《医林绳墨大全》卷一

【处方】
葛根(锉,焙)2两,麻黄(去根节)2两,桔梗(炒)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1两,甘草(炙,锉)1两,葶苈(纸上炒)1两,石膏(研)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声不出,咳嗽头

上文就是对葛根汤的相关知识的简单介绍,生活中也许我们不常吃到这些,但是多掌握一些药材的药理作用,总会对生活有所帮助的。



黄耆当归人参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耆当归人参汤的做法你知道了吗?积累点点滴滴健康知识会给您的身体带来意想不到收获哦。

【处方】
黄连1分,生地黄3分,炒神曲5分,橘皮5分,桂枝5分,草豆蔻仁6分,黄耆1钱,人参1钱,麻黄(不去节)1钱,当归身1钱5分,杏仁5个(另研如泥)。

【功能主治】
安心定志,镇坠其惊,调和脾胃,大益元气,补其血脉,令养其神。主妇人经水暴崩不止。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作2服。水2大盏半,煎麻黄令沸,去沫,煎至2盏,入诸药同煎至1大盏,于已、午之间,食消尽服之。1服立止。

【临床应用】
经水暴崩不止:丁未仲冬,郭大方来说,其妻经水暴崩不止,先曾损身失血,自后1次缩一十日而来,今次不止,其人心窄,性急多惊,以予料之,必因心气不足,饮食不节得之。大方曰:无。到彼诊得掌中寒,脉沉细而缓,间而沉数,九窍微有不利,四肢无力,上喘气短促,口鼻气皆不调,果有心气不足,脾胃虚弱之证,胃脘当心而痛,左肋下缩急有积,当脐有动气,腹中鸣,下气,大便难,虚证极多,不能尽录,拟先治其本,余证可以皆去。安心定志,镇坠其经,调和脾胃,大益元气,补其血脉,今养其神。以大热之剂去其冬寒凝在皮肤内;少加生地黄,去命门相火,不令四肢痿弱。与黄耆当归人参汤,一服立止。其胃脘痛,乃胃上有客寒,与大热药草豆蔻丸15丸,白汤送下,其痛立止。再与肝之积药除其积之根源而愈。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中

黄耆当归人参汤采用传统的几种纯天然中药材制成,对一些病症有着极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无丝毫的副作用,对一些患者来说,的确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麻黄葛根汤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葛根汤的做法你知道了吗?积累点点滴滴健康知识会给您的身体带来意想不到收获哦。

【处方】
麻黄(用开水泡一二次,焙干)芍药各90克 干葛30克 葱白7茎 鼓30克

【制法】
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
治伤寒一日至二日,头项及腰脊拘急疼痛,浑身烦热,恶寒。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服后以厚衣盖覆。半小时后再服。若仍无汗出,再煮葱粥少许,热服以取汗。

【摘录】
《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别名】
麻黄汤

【处方】
麻黄(用沸汤泡12次,焙干称)3两,芍药3两,干葛4分,葱白7茎,豉1合。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伤寒1日至2日,头项及腰背拘急疼痛,浑身烦热恶寒。刚痉无汗。

【用法用量】
麻黄汤(《云歧子脉诀》)。

【摘录】
《活人书》卷十七

【处方】
麻黄、葛根、升麻、柴胡、防风、荆芥、枳壳、杏仁、山楂、麦冬。

【功能主治】
疹不出,喘急妄语,及浑身壮热,足冷,咳嗽呕吐,腹胀不食,鼻流清涕。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治疹全书》卷上

【别名】
麻黄干葛汤

【处方】
麻黄3钱,赤芍药3钱,干葛1钱半,豆豉半合。

【功能主治】
伤寒刚痉,心腹痛。太阳发热无汗,恶寒而喘。刚痉,无汗恶寒。脾土郁结,心腹卒痛。

【用法用量】
麻黄干葛汤(《医统》卷十四)。

【摘录】
《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处方】
麻黄(去根节)1两,葛根(锉)1两,知母(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发癍,状如锦纹,呕逆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处方】
麻黄(去根节)1两,甘草(炙)1两,知母(焙)1两半,葛根(锉)1两半,石膏(碎)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温病吐下后,余热未尽,头痛,口干烦渴。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处方】
麻黄(去根节)1两半,葛根(锉)1两,柴胡(去苗)1两,芍药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发汗。主伤寒初得1-2日。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豉100粒、开口椒17粒、连须葱白3寸,薄荷叶20叶,同煎至8分,去滓热服。服后葱豉汤1盏投之,衣覆取汗,汗未快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上面就是关于麻黄葛根汤的一个功效介绍,从这些介绍我们就可以了解到,麻黄葛根汤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疾病的困扰,但是要注意绝对不能够盲目服用。



黄耆紫草人参汤的功效与作用

气温的变化不定让身体体质本来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种不适,下面就介绍一种一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黄耆紫草人参汤,让大家都能健康起来。

【处方】
黄耆(酒炒)、紫草(酒炒)、人参各等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痘疮表虚黑陷。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大盏,煎6分,加酒服。

【摘录】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三

怎么样?看完了上文对于黄耆紫草人参汤的简单介绍后是不是感叹中医的神奇?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所以我们一定要传承下去。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