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疾病症状有哪些?_肾脏疾病引起高血压的症状

由网友(冷面酷血)分享简介:肾脏疾病的症状了解,大家都应该注意,比如容易出现水肿的问题,尤其是严重的话,会伴有胸水或者是腹水以及阴囊部位的水肿,还有肾脏引起的高血压疾病叫做肾性高血压,这个高血压跟平时的高血压疾病是不同的,因为它是由于肾病所引起的,如果是肾病引起的高血压,那么治疗起来也是相当麻烦的,肾病,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吧,这个疾病是很危险的,肾...



肾脏疾病症状有哪些?

肾脏疾病的症状了解,大家都应该注意,比如容易出现水肿的问题,尤其是严重的话,会伴有胸水或者是腹水以及阴囊部位的水肿,还有的患者会表现出高血压或者是尿少或无尿症状。

1、水肿

常出现于眼睑、足踝及背臀部。严重时可伴有胸水、腹水及会阴(阴囊、阴唇)水肿。若皮肤破损,水肿液可溢流不止。水肿位置可随着体位的变化而移动,如平卧时以眼眶周围的软组织最明显,站立或久坐之后可以在内踝处出现凹陷性水肿。水肿发生时均伴有尿少及体重增加,严重患者全身水肿液可高达20-30L,所以要识别有无水肿,宜每日起床排空大、小便之后,空腹测体重,观察逐日的变化。

2、高血压

肾脏病人就医时应注意检查血压,若血压升高,常是病情加重的表现。另一方面,高血压病人亦应注意检查尿常规,观察血压变化与尿蛋白增减的关系,以便医师鉴别是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还是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害。

3、尿少或无尿

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少于15-20m1)叫少尿,少于lOOml叫无尿。此时肾脏已不能从尿液中排出人体的代谢废物和毒素,无法调节水、电解质和内环境的稳定与平衡,应紧急找医生诊治。

4、多尿及夜尿

每昼夜尿量超过2500ml称多尿。如果没有饮水过多、没有使用利尿药物、没有患糖尿病、没有垂体系尿崩症等肾脏以外的因素,则多尿是肾小管浓缩功能不全的表现。正常人日夜排尿量有一定规律,日间尿量应多于夜间,其比例为2~3:1,夜尿不应多于750ml。若 夜尿增多,日夜尿量之比发生 改变,亦是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的表现。若进行检查可发现尿比重及尿渗透浓度降低中医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肾气虚弱、下元不固、摄纳无 权所致。

5、尿频

尿频是指小便次数多,但每次的尿量却很少,尿急是指憋不住尿;尿痛指排尿时尿道口及小腹胀痛,多见于膀胱炎。



肾脏疾病引起高血压的症状

肾脏引起的高血压疾病叫做肾性高血压,这个高血压跟平时的高血压疾病是不同的,因为它是由于肾病所引起的,如果是肾病引起的高血压,那么治疗起来也是相当麻烦的,肾病,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吧,这个疾病是很危险的,肾脏还胡危害到生命,那么这个肾脏疾病引起高血压疾病会有哪些症状呢?

肾脏疾病肾性高血压的患者,他的饮食习惯自然也与他的病症离不开关系,平时,要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少吃油腻的食品,这样高血压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下面就来看看肾性高血压有什么症状。

1.体征约半数可在上腹部、患侧腰背部或肋缘下,听到一连续的血管收缩期杂音,或伴轻度震颤。

2.症状30岁前或50岁后,长期高血压突然加剧或高血压突然出现,病程短、进展快,舒张期血压增高尤为明显,伴腰背或肋腹部疼痛,药物治疗无效。

3.特殊检查下述情况可单独或合并出现:

a.肾血管造影,显示动脉充盈缺损、狭窄的远侧血管腔扩张或无血管部分;

b.静脉肾盂造影,显示患肾较健肾小1.5~2.0cm、形态不规则,早期显影慢而淡、后期显影较浓;

c.经皮穿刺用导管插入下腔静脉,分别采取两侧肾静脉血作肾素测定,患肾静脉血的肾素较高;

d.分肾功能测定,示患肾尿量少,尿钠低,肌酐或菊粉廓清率降低;

e.超声波显示患肾较小。

f.肾图呈现患侧曲线的血管段较低且延迟,排泄段延长。

上面我们介绍了关于肾脏疾病所引起高血压的各种症状,同时还给大家介绍了相关的检查方法,如果发现自己这方面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那么这些检查对自己来说就有很大帮助了,必须要通过这些检查才能判断出疾病的真相,而当给自己治疗疾病的时候也要控制好自己的食物量,避免给肾脏添加负担。



肾脏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

我们为了免受肾脏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侵袭,有很多所谓的养生保健秘方,其实有时候这些所谓的秘方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

  一、治疗

  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病,预防肾功能衰竭至关重要;避免出现精神障碍的诱发因素,如炎症、发热、外伤、手术、拔牙和心理因素等;纠正血中的代谢产物,非蛋白氮的积蓄和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对兴奋、躁动或谵妄患者必要时可用地西泮(安定),慎用抗精神病药、镇静安眠药等;透析治疗对躯体和脑症状均有良效。

  1、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肾功能衰竭进一步加重而发生尿毒症。注意避免一切诱发因素如感染、外伤、心功能不全,以及使用损害肾脏的药物等。控制感染。改善肾功能,加强有毒物质的排泄。及时处理代谢性酸中毒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2、对兴奋躁动者可给予肌注苯二氮卓类药如地西泮(安定)等,或口服利培酮等副作用较小的抗精神病药物,但禁用或慎用巴比妥类药物和氯丙嗪等,以免诱发或加重意识障碍,对处于焦虑、抑郁状态的病人可给予抗焦虑和抗抑郁剂,但剂量宜小。控制精神症状虽颇为重要,但必须谨慎用药。由于肾功能衰竭时药物排泄受阻,因此精神药物剂量也必须用小剂量。对兴奋不安患者。可适当应用氯丙嗪、氟哌啶醇肌内注射。如能口服,可应用氯硝西泮(氯硝安定)2mg,2次/d。

  3、要做好透析前准备工作,耐心说明透析疗法的目的、方法、疗效、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减少顾虑,增强信心,防止出现恐惧、惊慌、焦虑、不安等情绪。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可采用小剂量精神药物和抗痉挛药物对症治疗,但要注意药物的副反应。控制精神症状虽颇重要,但必须谨慎用药。由于肾功能衰竭时药物排泄受阻,因此精神药物剂量也必须用小剂量。对兴奋不安患者适当应用氯丙嗪、氟哌啶醇肌内注射。如能口服,可应用氯硝西泮2mg,2次/d。出现焦虑、抑郁者适当选用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

  二、预后

  取决于原发病。

当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要及时的就医,因为这很有可能是肾脏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征兆,很容易让自己丢了小命,千万不要任其不管。



有这尿的宝宝必是患了肾脏疾病

很多人以为只有大人才会患肾脏疾病,殊不知它其实也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儿童肾脏病发病率正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

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孩子的肾脏病是在学校或幼儿园的例行体检中才发现的,而在此之前家长却浑然不知。小编在此提醒,虽然肾脏病的发病有时比较隐匿,而且一些症状不是很典型,但也并不是无迹可寻的。

下面小编就教大家:如何通过尿液来判断孩子肾脏是否健康。

尿液是判断肾脏是否健康的晴雨表

尿液是判断孩子健康状况的 “晴雨表”,宝宝一旦得了肾脏疾病,可在尿色、尿量、尿味等方面发生改变。

1、尿色

首先,请先判断下,你家孩子的尿尿是什么颜色的?

一般正常新鲜尿液应是无色或稍黄,外观基本清亮透明,放置片刻后底层会稍有沉淀。而大多数肾病患者的尿色会有所改变,而且改变随病种的不同而不同。

异常:

1)棕色、棕黑色

当看到棕褐色或棕黑色尿液时,不用我说你肯定也会非常担心。根据尿液的产生过程及其中所含物质来判断,这种情况多是肾结石、肾衰竭、急进性肾炎、狼疮性肾病、尿毒症等肾病的症状。

2)红色

发现孩子的尿液颜色是红色,首先要排除是不是服用了药物所致,如果不是,那就要当心了!肾脏疾病中可以引起血尿的有急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症、尿毒症、急进性肾病、狼疮性肾病等。

3)黄褐色、黄绿色、棕绿色

如果发现黄褐色、黄绿色、棕绿色这些罕见的尿液,多为尿胆红素及尿胆素增多所致,常见于隐匿性肾炎、慢性肾衰竭、肾积水、肾结核、肾盂肾炎病症等肾脏疾病。

4)乳白色

除以上几种尿液颜色外,还会有蓝色及乳白色的尿液,这可能也是肾脏病变所导致的尿液异常。

Tips:正常宝宝在出汗多、喝水少时,尿色往往比较深。

另外,新生宝宝在最初几天尿色发深,稍有混浊,冷却后呈淡红色,这是尿酸盐的结晶,数天后会消失,属正常现象。

2、尿量

正常:

宝宝在不同年龄阶段,尿量是不相同的。刚出生的宝贝在头几天时,由于进食量少,尿量可以很少,每天约80毫升以内;3~4天时每天尿量为80~300毫升;10天到2个月每天尿量约400~500毫升;1~3岁时每天尿量约500~600毫升。

异常:

如果宝宝一天内的尿量多于800毫升左右,排除饮水过多的原因外,可能是患了尿崩症。

如果宝宝少尿或无尿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肾衰,包括肾前性、肾性、肾后性急性肾衰。

Tips:由于受到体质、每天饮水量、气温高低等因素影响,不同个体之间的尿量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3、排尿次数

正常:

不同年龄的宝宝,每天尿尿的次数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

生后4-5天的新生儿:尿次数是每天4-5次;

一周以后:因小儿新陈代谢旺盛,每日20-25次是正常的,甚至高达30-40次;

6个月~1岁:随着半流质辅食的增加及肾功能逐渐完善,每日排尿次数减少为15~16次;

2~3岁:每日平均排尿次数为10次;

4-8岁:6-7次。

异常:

1)若孩子出现尿频,而且尿常规检查发现尿蛋白也高的,多是肾脏出了问题;

2)若小便次数多,但尿量少,有可能是膀胱和尿道的问题;

3)不仅次数多,而且尿量也不少,则有可能是内科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或多尿症;

4)孩子如果撒尿次数明显增多并伴有尿急、尿痛,很可能患了尿路感染。

4、尿味

正常:

一般婴幼儿刚排出的尿没有气味,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因尿中的尿素分解为氨,可出现明显的氨臭味。

异常:

如果是突然发现宝宝的尿液浑浊不清,同时伴有一种特殊的霉臭味,那就要警惕孩子是否有尿路感染了,若此时同时伴有食欲下降,呕吐恶心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Tips:除了尿液异常外,有肾脏病的孩子还容易出现水肿,最容易出现浮肿的部位是眼睑和双下肢,只要家长细心一点,就可以发现;



散步可能是预防肾脏疾病的关键

研究发现患者散步的实际越多,他们早死或需要透析的几率就越小。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肾脏患者可以通过经常散步来避免死亡或残疾。

于5月15日再线发表在《美国肾脏病学会临床》杂志的研究的研究人员发现经常散步会使肾脏病患者活得更长,同时减少他们需要透析或肾移植的可能性。

“短时间的散步——一周一次并且小于30分钟————似乎是有益的,但更频繁和更长时间的散步的有利影响会更多,”研究的合著者、台中中国医科大学医院的车乙丑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他的团队跟踪调查了6300多名平均年龄70岁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并得出了结论。对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3年,约21%的人说散步是他们最常用的运动形式。

总的来说,与从来不散步的患者相比,散步患者死亡的风险降低了三成,透析或肾移植的几率降低了21%。

而且患者散步的时间越长,得到的健康益处就越多。研究人员说与从来不散步的患者相比,一周散步1-2次、3-4次、5-6次和7次或更多次的患者死亡的几率分别降低了17%、28%、58%和59%。

而需要透析或肾移植的几率也分别降低了19%、27%、43%和44%。

这种差异并不能说明散步者比不散步者更健康——研究人员注意到散步者和不散步者有心脏病和糖尿病等其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即使有其他的健康问题,许多肾脏病人还是能够散步的,并且散步会降低死亡及透析的风险,”车乙丑说。



憋尿会引起肾脏疾病吗?

肾盂肾炎是当今社会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如果出现这种疾病对我们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i出现这种疾病的原因是由于我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导致,比如我们由于工作原因长期憋尿就会出现肾盂肾炎,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经常憋尿为什么会引起肾盂肾炎?

1、肾盂肾炎是由细菌直接侵袭所引起的上尿路(肾脏)感染,以育龄女性最多见的一种病症,原因在于女性尿道短而宽,距离肛门较近,是容易发生肾盂肾炎的重要因素。

2、尿路梗阻,如尿路结石、肿瘤、狭窄、前列腺肥大及神经源性膀胱等,致使尿流不畅,局部抗菌能力降低,有利于感染及压力增高,是肾盂肾炎的重要诱因。尿路梗阻者约60%并发肾盂肾炎。

3、尿流不畅,可助长病原体繁殖而致上行感染,如多囊肾、肾结石、肾肿瘤、肾下垂、输尿管或下尿道结石、肿瘤、妊娠、神经性膀胱、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等均易诱发本病。

4、膀胱-输尿道返流,指排尿时尿液从膀胱经输尿道返流至肾盂的反常,如膀胱三角及输尿管下端的肌肉张力较低,正常膀胱过度充盈或炎症均可致膀胱-输尿管返流,诱发感染。

5、若是因各种原因而长时间憋尿的话,是容易导致尿在膀胱里太久很容易繁殖细菌,细菌在尿液内经由输尿管感染到肾脏,极易诱发急性肾盂肾炎病症。

通过小编上述的介绍之后,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经常憋尿会引起肾盂肾炎的原因,小编提醒您平时的时候不要因为工作忙或者是其他的原因经常憋尿,因为经常憋尿会引起肾盂肾炎,因此,大家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改掉这个陋习,及时的去厕所进行排便,避免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一些的危害。



营养代谢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

众所周知,营养代谢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对于人体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严格来说,一个人得了营养代谢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那么离死就不远。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吃,下面就请大家拭目以待吧?

  原则以病因和对症治疗并重。根据原发病给予大量的所缺乏的营养要素(烟酸、维生素B1和叶酸等)如烟酸缺乏给予大量烟酸或烟酰胺,口服100~200mg,3次/d,并用维生素B族药和维生素C,在急性期常可起到显著疗效;慢性症状疗效不大明显,支持疗法很重要,应补充足够的糖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维生素B1缺乏伴发的精神障碍治疗口服或注射大剂量维生素B1,也可用复合维生素制剂,必要时投以脑代谢促进药。

  精神障碍一般无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用抗焦虑、抗抑郁类药,可采用氟西汀、文法拉辛(万拉法新)等抗抑郁剂,丁螺环酮等抗焦虑剂来消除抑郁和焦虑症状。应用精神药物要慎重,要注意避免对有关脏器的进一步损害,加深意识障碍,或损害其他脏器功能,可服用利培酮、氯丙嗪等来控制紧张性兴奋和木僵。同时,要叮嘱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注意摄入多种维生素,避免长期过度饮酒,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应注意补充烟酸和烟酰胺。

人患上营养代谢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真的是比较可怕的,当然如果你知道了及时治疗的话还不要紧,最可怕的是你压根不知道自己患上了,所以以上的几种症状你一定要及时的了解,才能及时的治疗。



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

所有人都害怕这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要做到及时去发现疾病的存在。别羞涩了,健康要紧,赶紧来看看吧。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首先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的种类和感染的性质,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这是最根本的病因治疗;同时要积极处理躯体症状包括降体温、补充能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另外,要针对精神症状,选择相应的精神药物,如精神病性症状选择抗精神病药物,抑郁焦虑状态选择抗抑郁药物。

以上就是关于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介绍,你一定对自己的情况有了一个大概认识,这时候也注意千万不要随便跟风。确实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水平都不一样,所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性的治疗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