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搏动的治疗方法_小儿过早搏动的治疗方法

由网友(戒不掉的放纵)分享简介:过早搏动的症状。如果自己了解这方面的卫生知识,可以先吃点药,如果没有好转,这时候就需要认真的治疗了  患者出现过早搏动,小儿过早搏动是我们必须大问题,拥有好的身体个人的梦想。反之,身体差对人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所以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因为想要睡眠好,有些食物晚餐是不能吃的。  1、必须针对基本病因治疗原发病,一般认为若早搏...



过早搏动的治疗方法

过早搏动的症状。如果自己了解这方面的卫生知识,可以先吃点药,如果没有好转,这时候就需要认真的治疗了

  患者出现过早搏动,应参考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是否影响心排血量以及发展成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而决定治疗原则。

  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过早搏动,大多不需特殊治疗。有症状者宜解除顾虑,由紧张过度情绪激动或运动诱发的过早搏动可试用镇静剂和β-受体阻滞剂。

  频繁发作,症状明显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宜尽快找出早搏发作的病因和诱因,给予相应的病因和诱因治疗,同时正确识别其潜在致命可能,积极治疗病因和对症治疗。

  除病因治疗外,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性和房室交接处早搏大多选作用于心房和房室交接处的Ⅰa、Ⅰc、Ⅱ、Ⅳ类药,而室性早搏则多选用作用于心室的Ⅰ类和Ⅲ类药。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室性早搏常需紧急静脉给药。以Ⅰb类为首选。急性心肌梗塞初期仍常首选静脉内利多卡因。心肌梗塞后若无禁忌,则常用β-阻滞剂治疗。原发或继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禁用Ⅰ类药,原发性者可选用β-阻滞剂、苯妥英或卡马西平。继发性者去除病因,宜用异丙肾上腺素或心房或心室起搏治疗。

  近年研究提示,抗心律失常有增加死亡率危险。即使有心脏病患者控制室性过早搏动,亦无证据证明使猝死率降低(除心肌梗塞后用β阻滞剂外)。因此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应权衡其利弊。国内曾有非心肌梗塞心律失常患者(主要为过早搏动)较大系列多中心试验、较长时期随访,室上性心律失常用普鲁帕酮、莫雷西嗪、室性心律失常用普鲁帕酮、莫雷西嗪、美西律治疗具有一定疗效,未发现严重心脏事件,但用药过程中仍需密切随访监测其效果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对有心功能不全者尤需谨慎。

人患上过早搏动真的是比较可怕的,当然如果你知道了及时治疗的话还不要紧,最可怕的是你压根不知道自己患上了,所以以上的几种症状你一定要及时的了解,才能及时的治疗。



小儿过早搏动的治疗方法

小儿过早搏动是我们必须大问题,拥有好的身体个人的梦想。反之,身体差对人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所以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因为想要睡眠好,有些食物晚餐是不能吃的。

  1、必须针对基本病因治疗原发病,一般认为若早搏次数不多,无自觉症状,或早搏虽频发呈联律性,但形态一致,活动后减少或消失则不需无特需用药治疗。

  2、对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出现的早搏或有自觉症状、心电图上呈多源性者,则应予以抗心律紊乱药物治疗。根据早搏的不同类型选用药物,可服用心律平或心得安等β受体阻滞剂。房性早搏若用之无效可改用洋地黄类。室性早搏必要时可选用利多卡因、慢性心律和乙吗噻嗪等。

 

小儿过早搏动虽然容易控制,确实比较缠手。得了这种病太烦人,特别影响情绪。而且给自己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所以说看完上述的介绍,以后多注意一下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生病的时候,是人的精神最虚弱的时候,很容易胡思乱想。这时候大家注意下,千万不要恐吓别人,尤其这种新生儿心律失常患者。

  一、治疗

  1、一般治疗原则首先要了解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治疗上方能有的放矢。同一性质的心律失常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因患者具体情况而不同,而且病情发展的趋势个体差异大,绝不能单纯根据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进行治疗。处理心律失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心律失常的性质:不同性质的心律失常治疗不同,偶发性期前收缩无需治疗,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生心力衰竭或发展为心室颤动则需紧急处理。

  (2)查明病因和诱因并及时纠正:在明确心律失常性质的同时,应通过病史、体检及其他有关实验室资料的分析,了解发生心律失常的病因及诱因。心律失常为心脏病的常见症状,但也可由于一些心外因素所引起,如感染、洋地黄等药物中毒、过多应用儿茶酚胺药物、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及心导管检查等。单纯治疗这些病因,心律失常即可消除。风湿热发生期前收缩或房室传导阻滞,经用抗风湿药治疗后,心律失常可随风湿热的控制而消除。虽然,有些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心脏检查正常,此类心律失常预后较好,不一定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时不适当的治疗反而加重病儿的思想负担。使症状加重,或发生严重的副作用,应做好解释工作,并定期随访。新生儿期及婴儿期由于心脏传导系统尚未完善,易出现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往往可以自愈。

  (3)了解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同一类型的心律失常造成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因患儿基本情况而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在健康的年长儿往往只有头晕、心慌等症状,如发生在婴儿或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则常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因此,应全面观察患者情况,如面色、呼吸、血压、肺部?音、肝脏大小及有无水肿等。心律失常引起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者应及时治疗。

  (4)了解抗心律失常药:如药理作用、用法、剂量、药效出现时间、维持时间、适应证以及副作用,才能合理使用,恰到好处。

  (5)注意及时对症治疗:如给氧、纠正酸碱平衡、升压、控制心力衰竭及抗感染等。

  (6)严重心律失常: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病情重,变化快,应监测心电图,密切观察变化,并做好急救准备。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电击复律及人工心脏起搏器等。

  2、新生儿窦性心动过速多见于健康儿,一般不需治疗,如为某些疾病引起者应治疗原发病。

  3、窦性心动过缓治疗主要应针对原发病。严重者(心率

  4、窦房结功能不良治疗要点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氧疗、心肌营养药物如维生素C、二磷酸果糖、泛癸利酮(辅酶Ql0)、三磷腺苷等,对过缓的心率、窦房阻滞、窦性停搏等,可给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提高心率(参阅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者应给予起搏器治疗。

  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半数以上不伴器质性心脏病,因此多数预后较好,但发作时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有人称之为“需紧急治疗的良性心律失常”,因此应积极治疗。治疗方法如下:

  (1)刺激迷走神经:新生儿常用潜水反射法,即用冰水浸湿的毛巾或冰水袋(用薄的橡皮囊做成)敷盖于患儿整个面部10~15s,给以突然的寒冷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而终止发作,一次无效,间隔3~5min可再试1次。

  (2)药物治疗:

  ①地高辛:是常用的药物,对合并心力衰竭者也有效。用快速饱和法,足月儿饱和剂量0.03mg/kg,早产儿0.02mg/kg,静脉给药。首次剂量为1/2饱和量,余量分2次。8h内进入。

  ②普罗帕酮(心律平):是广谱高效抗心律失常药,可静脉给药用于治疗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用量每次1~1.5mg/kg,加入5%~10%葡萄糖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如无效,20min后可再重复1次。

  ③普萘洛尔(心得安):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更适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有预激综合征或QRS波增宽者。用量每次0.1mg/kg加入10%葡萄糖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

  ④三磷腺苷(ATP):快速静脉注射有兴奋迷走神经作用,可停止心动过速发作,每次3~5mg静脉注射,于5s内快速推入。

  以上药物静脉注射时必须同时心脏监护,如无监护条件也应边推注一边做心脏听诊,一旦心率突然下降转为窦性心律,则应即刻停止推药,以防发生心搏骤停。刺激迷走神经可以与药物尤其是洋地黄配合进行,有时刺激迷走神经无效,给予洋地黄后,再进行刺激则能转律成功。对有严重传导阻滞的患儿,以上药物要慎用。

  (3)超速抑制:药物治疗无效者,可给患儿放置食管电极进行食管心房调搏。给予超过室上性心动过速速率的超速起搏,此起搏抑制了引起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异位节律点,然后停止起搏,窦房结恢复激动并下传,窦性心律恢复。

  (4)电击复律:药物治疗无效者也可采取电击复律,即用体外同步直流电击术,剂量为5~15瓦秒,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术前应停用洋地黄1~2天。

  用以上方法转律后为预防复发,可用地高辛维持治疗6个月至1年。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新生儿少见,是需要紧急处理的严重的心律失常。病情多较严重,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由于室性心动过速,致心输出量降低,可有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的表现,患儿面色苍白,心音低钝,血压下降,末梢循环不良。也可出现心源性脑缺血,致惊厥、昏迷等。心室率一般在200次/min以下。

  6、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首先为病因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利多卡因,每次1mg/kg,加入5%~10%葡萄糖20ml中静脉缓慢推注,必要时5~10min可再重复1次。转律后静脉点滴维持,按每分钟0.02~0.05mg/kg。也可用苯妥英钠,尤其对洋地黄中毒引起者,每次2~4mg/kg,溶于生理盐水20ml中缓慢推注,如无效5~10min后可重复1次。还可用普罗帕酮(心律平)或普萘洛尔(心得安)静脉注射。如药物治疗无效,也可用直流转复。

  7.过早搏动治疗新生儿期前收缩无原发病者,一般预后较好,常在1个月内消失。期前收缩有原发病者,应治疗原发病。期前收缩本身多无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如期前收缩频发,有发展为心动过速倾向者,应给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常用者为普罗帕酮,用法为每次5mg/kg,3~4次/d口服。

  8、房室传导阻滞治疗

  (1)针对原发病进行病因治疗。

  (2)如心率过慢或有自觉症状者,加用改善房室传导、增快心率的药物。

  ①异丙基肾上腺素0.1mg加入5%~10%葡萄糖50~100ml中静脉点滴,根据心率调整滴数。

  ②阿托品每次0.01~0.03mg/kg,肌内或静脉注射。

  ③后天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如由心肌炎引起可加用皮质激素治疗。如异丙基肾上腺素、阿托品等提高心率无效,可考虑经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待炎症消退、阻滞减轻或消失后停用。

  ④先天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如无症状不需治疗,但如出现下列情况即应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A、新生儿心室率过慢

  B、三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时限延长并出现心力衰竭者。

  二、预后

  视病因不同而不同,视心律失常类型不同而不同。生理因素引起者,为一过性,预后好。一般来说,心律失常随原发病的治愈,病因的排除,心律失常也多得到治愈。如有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并发症者,病死率相对较高。

 

很多的人因为每天要面对的事情很多,所以经常的会出现新生儿心律失常,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让自己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