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今年冬至是哪一天几月几号_冬至日是几月几号2021年 冬至日是哪一天2021年

由网友(ぐ妳の笶與刂↗)分享简介:2021今年冬至是哪一天几月几号2021年冬至的时间就是公历2021年12月21日23点59分09秒,农历十一月十八日。星期二。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这时太阳到达黄经270°。《恪遵宪度抄本》记载:“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

2021今年冬至是哪一天几月几号

2021春节冷吗 在几九里面

2021年冬至的时间就是公历

2021年12月21日23点59分09秒

,农历十一月十八日。星期二。

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这时太阳到达黄经270°。《恪遵宪度抄本》记载:“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

冬至节的简介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的习俗

1、吃汤圆

在我国民间南方有吃汤圆习俗,北方有吃饺子习俗,尤其是江南地区。“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2、吃番薯汤果

在宁波的传统习俗中,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老宁波也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宁波人在做番薯汤果时,习惯加酒酿,这样子喝起来会更加温补暖胃 。



冬至日是几月几号2021年 冬至日是哪一天2021年

冬至

日是几月几号2021年 冬至日是哪一天2021年

2021冬至日是12月21日,农历冬月十八,星期二,18:02:12。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是农历

二十四节气

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

传统节日

。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回暖。

冬至的特点

在冬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叫冬至线),因此冬至日北半球全球各地这天白天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而在冬至日过后,阳光逐渐向北偏移,白天也就越来越长了。这一天并不是最冷的时候,但是它在天文学中被当做是冬季的开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横跨的时区较长,所以很可能把这一天作为冬季的开始,但各地实际最冷的时日则不尽相同。

冬至的习俗

一、拜天祭祖:

从周代开始,冬至这一天就有祭祀的活动,《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在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祭祖,就算是最贫穷的人家,都会拿出平时的积蓄来添置新的衣服,准备一些祭祀用品。

二、传统饮食:

冬至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比如说北方水饺、潮汕汤圆、东南麻糍、台州擂圆、合肥南瓜饼、宁波番薯汤果、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苏州酿酒等,北方吃饺子的这个传统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在冬至舍药留下的。

六甲番人是潮汕人,还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冬至这一天,父母亲都会在家宅的门窗搭粘两粒冬节圆,而更有一些人家还会在桌、橱、梯、床等显眼处搭圆,而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养猪的猪舍,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这是祭告天地鬼神,用来保佑一家大小这一生会平平安安的度过。

三、冬至养生: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所以女性和老人家特别要注意这一天防寒和保暖,同时也可以在晚间泡脚,适量进补一些东西,吃些养肝护肝食物比如菠菜、芹菜和猪肝等。

冬至三候

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冬至: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蚯蚓结就是冬至日蚯蚓蜷缩着身体,麇角解就是冬至日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水泉动就是冬至日山泉流动。古人认为每隔5天是一候,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时间算出冬至的每一候的起止时间。



2022冬至是几月几日几点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星期几

导语:冬至节气是比较重要的,民间通常都会把它当做一个重要的节日,而实际上,冬至确实也是一个传统节日。那么,2022冬至是几月几日几点呢?具体今年冬至是哪一天星期几?一起来了解。

2022冬至是几月几日几点

2022年冬至时间2022年12月22日05点48分01秒(农历壬寅年十一月廿九),星期四。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麇角解,三候水泉动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生的生物,冬至时节,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鹿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民俗有哪些?

冬至习俗

祈福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贺冬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祭祀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图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

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



今天是冬至吗?2021年今天冬至是几点几分

2021年冬至是2021年12月21号23点59分09秒

阳历时刻:2021年12月21日,23:59:09

阴历日期:冬月(大)十八,星期二

开始时刻:2021年12月21日,23:59

结束时刻:2022年1月5日,17:13

2020-2030冬至时间表

2020年

12月21日

18:02:12

2021年

12月21日

23:59:09

2022年

12月22日

05:48:01

2023年

12月22日

11:27:09

2024年

12月21日

17:20:20

2025年

12月21日

23:02:48

2026年

12月22日

04:49:55

2027年

12月22日

10:41:50

2028年

12月21日

16:19:19

2029年

12月21日

22:13:45

2030年

12月22日

04:09:13

冬至的简介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代表着寒冷的冬天来临。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冬至是冬季的六个节气中的第四个,这六个分别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冬至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区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的习俗

(1)祭祖: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

(2)吃饺子:北方许多地区,冬至这天会有吃水饺的传统习俗。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

(3)吃汤圆:在江南地区,盛行吃汤圆,“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有着团圆的意思。

(3)吃烧腊: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

(4)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



2021年冬至是几月几号几点

阳历时刻:2021年12月21日,23:59:09

阴历日期:冬月(大)十八,星期二

开始时刻:2021年12月21日,23:59

结束时刻:2022年1月5日,17:13

冬至简介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2020-2030冬至时间表

2020年

12月21日

18:02:12

2021年

12月21日

23:59:09

2022年

12月22日

05:48:01

2023年

12月22日

11:27:09

2024年

12月21日

17:20:20

2025年

12月21日

23:02:48

2026年

12月22日

04:49:55

2027年

12月22日

10:41:50

2028年

12月21日

16:19:19

2029年

12月21日

22:13:45

2030年

12月22日

04:09:13



冬至是几月几号2021冬至几点

阳历时刻:2021年12月21日,23:59:09

阴历日期:冬月(大)十八,星期二

开始时刻:2021年12月21日,23:59

结束时刻:2022年1月5日,17:13

冬至简介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2020-2030冬至时间表

2020年

12月21日

18:02:12

2021年

12月21日

23:59:09

2022年

12月22日

05:48:01

2023年

12月22日

11:27:09

2024年

12月21日

17:20:20

2025年

12月21日

23:02:48

2026年

12月22日

04:49:55

2027年

12月22日

10:41:50

2028年

12月21日

16:19:19

2029年

12月21日

22:13:45

2030年

12月22日

04:09:13



2021冬至是哪一天几点,今年冬至具体时间

2021年冬至时间:

2021年12月21日23:59:09

,农历十一月十八,星期二。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冬至的起源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在郊外祭祀天的大型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代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以后,才把正月和冬至真正的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的,盛于唐宋,相传到今天。

唐、宋的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时间,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的活动,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然会有一些地方在冬至的这天过节庆贺。

因为历法的不同,使得民间一直传承著周历历法,认为冬至过后就是新一年的开始(才有吃圆仔后就多了一岁的说法)这也是冬至为何在民间会那么受百姓重视的原因,但是这样的错误传承,使得民间的观念与目前择日学上,所用的夏历历法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样的错误观念应该改正,把正确的历法传承才对。

冬至做什么事情

1、享祀先祖

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风俗,如万历《建阳县志》说:“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在家庙祭祀祖先。

2、吃饺子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过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冬至这一天中国南北方会有不同的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吃饺子、南方会吃汤圆,还有谚语:冬至到,吃水饺,以及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3、吃汤圆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冬至有什么讲究

回娘家

在我国北方有些城市认为冬至不能回娘家。这是由于过于传统的习俗中,“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对媳妇的约束。过去的媳妇会在秋收后回娘家居住,因此有了冬至的时候回婆家的习俗。虽然说现代社会如果还要再严格遵守很没有自由,但是如果家人有特别在意这些传统习俗的,作为晚辈的我们最好和气的与家人商量,冬至是团圆的节日,切不可因此与家人失了和气。

结婚

一般来说节气前后都不宜结婚。古人认为结婚的日子,要避开四立四至前一天,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不可用,宇宙气场处于混沌未开状态,传统习俗中认为此为四绝日及四离日,在此时结婚为不吉。

通常我们选择结婚的吉日都比较慎重,因此小编建议大家最好避开冬至日另择他日,让婚姻有一个大家都放心满意的开端会更好。

出门

在冬至的传说中,不是不能出门,是不能出远门。

因为冬至的白最最短,因而有传说这天是天狗来人间寻找化身的时候,所以你不光不能出远门,天黑了也不要乱走哦。也有说在盘古开天之时,正是冬至的时候这时候由于天才刚被打开,万恶无首,天地遨游。不过在现在城市中夜晚也灯火通明,人们工作学习也经常夜归,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不需要太过在意。

当然如果能再点回家,既能防止夜晚的寒冷,又能防止各种意外发生,则肯定比夜晚还在外游荡更为安全。



2021年冬至是几月几号几点几分

阳历时刻:2021年12月21日23点59分09秒

阴历日期:冬月(大)十八,星期二

开始时刻:2021年12月21日23点59分

结束时刻:2022年1月5日17点13分

2020-2030冬至时间表

2020年

12月21日

星期一

2021年

12月21日

星期二

2022年

12月22日

星期四

2023年

12月22日

星期五

2024年

12月21日

星期六

2025年

12月21日

星期日

2026年

12月22日

星期二

2027年

12月22日

星期三

2028年

12月21日

星期四

2029年

12月21日

星期五

2030年

12月22日

星期日

冬至节气

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这时太阳到达黄经270°。《恪遵宪度抄本》记载:“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

冬至的简介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的习俗

1、吃汤圆

在我国民间南方有吃汤圆习俗,北方有吃饺子习俗,尤其是江南地区。“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2、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我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3、吃番薯汤果

在宁波的传统习俗中,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老宁波也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宁波人在做番薯汤果时,习惯加酒酿,这样子喝起来会更加温补暖胃 。



2021冬至是哪天开始 冬至是几月几日几分几秒2021

2021

冬至

是哪天开始 冬至是几月几日几分几秒2021

2021冬至是12月21日18:02:12开始,农历时间是冬月十八,星期二。

冬至,每年公历12月21——23日左右,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即为冬至节气。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冬至,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冬至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

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并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冬至的介绍

冬至过节开始于汉代,盛于唐宋,相传到现在,《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这一天是十分重视的,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福气。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在这一天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在这一天官府成员都会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意味着这一天朝廷官员上下都是要休息的,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古人认为,随着冬至的即将到来,从这一天开始白天就回来时慢慢变长,夜晚就会开始慢慢变短,也就意味着春天就快要到来了。从地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冬至的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种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

这一天是北半球得到阳光最少的时间,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天达到最短,并且越往北白天就会越短。

冬至一般是每年阳历的12月21日左右,冬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传统的庆祝方式。我国北方冬至的这一天都要吃饺子,而在南方则有吃汤圆的习俗,而在山东则有喝羊肉汤的习俗这寓意着驱寒保暖。各地庆祝方式虽然是不同的,但都大同小异,寓意也都是为了讨个好的彩头,日子会越来越好。

冬至这一天的风俗习惯

吃冬至肉

在中国的古代南方比较大户的人家冬至都要扫墓,扫墓之后会为同姓宗族的人分发“胙肉”。

分发时也有讲究,原则上按学历的高低来进行分发,学历越高的家庭则分到的“胙肉”越多,以示鼓励;而又格外照顾老人,如若家中有老人则按年龄的大小分发,年龄越大则分到的“胙肉”越多。

九九消寒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对冬至也是尤为的讲究,在冬至入九之后,文人和士大夫的这类人就会举办消九活动。所谓消九,就是相约好友者九人饮酒,桌上放九碟九碗,因九与酒同音,便有了九九消寒之意。

捏冻耳朵

其实这里的冻耳朵就是大多数人所说的饺子,冻耳朵是饺子的俗称。饺子的由来是古代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之后,回到故乡看到乡亲衣不蔽体饱受风寒,更甚者耳朵都被冻烂了,所以叫弟子将羊肉与一些驱寒药材处理之后,用面皮包成饺子模样,分发给乡亲食用。病愈之后的乡亲对此食物大为喜爱,故每逢冬至都争相模仿做着吃,并流传至今。

2021-2022年数九时间表

一九:2021年12月21日-2021年12月29日

二九:2021年12月30日-2022年1月7日

三九:2022年1月8日-2022年1月16日

四九:2022年1月17日-2022年1月25日

五九:2022年1月26日-2022年2月3日

六九:2022年2月4日-2022年2月12日

七九:2022年2月13日-2022年2月21日

八九:2022年2月22日-2022年3月2日

九九:2022年3月3日-2022年3月11日



2021冬至是哪天开始 冬至是几月几日几分几秒2021

/strong>

冬至

是哪天开始 冬至是几月几日几分几秒/p>

至是始,农历时间是冬月十八,星期二。

冬至,每年公历—左右,太阳运行至黄经?即为冬至节气。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冬至,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冬至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

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并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冬至的介绍

冬至过节开始于汉代,盛于唐宋,相传到现在,《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这一天是十分重视的,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福气。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在这一天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在这一天官府成员都会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意味着这一天朝廷官员上下都是要休息的,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古人认为,随着冬至的即将到来,从这一天开始白天就回来时慢慢变长,夜晚就会开始慢慢变短,也就意味着春天就快要到来了。从地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冬至的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种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

这一天是北半球得到阳光最少的时间,比南半球少了。北半球的白天达到最短,并且越往北白天就会越短。

冬至一般是每年阳历的左右,冬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传统的庆祝方式。我国北方冬至的这一天都要吃饺子,而在南方则有吃汤圆的习俗,而在山东则有喝羊肉汤的习俗这寓意着驱寒保暖。各地庆祝方式虽然是不同的,但都大同小异,寓意也都是为了讨个好的彩头,日子会越来越好。

冬至这一天的风俗习惯

吃冬至肉

在中国的古代南方比较大户的人家冬至都要扫墓,扫墓之后会为同姓宗族的人分发“胙肉”。

分发时也有讲究,原则上按学历的高低来进行分发,学历越高的家庭则分到的“胙肉”越多,以示鼓励;而又格外照顾老人,如若家中有老人则按年龄的大小分发,年龄越大则分到的“胙肉”越多。

九九消寒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对冬至也是尤为的讲究,在冬至入九之后,文人和士大夫的这类人就会举办消九活动。所谓消九,就是相约好友者九人饮酒,桌上放九碟九碗,因九与酒同音,便有了九九消寒之意。

捏冻耳朵

其实这里的冻耳朵就是大多数人所说的饺子,冻耳朵是饺子的俗称。饺子的由来是古代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之后,回到故乡看到乡亲衣不蔽体饱受风寒,更甚者耳朵都被冻烂了,所以叫弟子将羊肉与一些驱寒药材处理之后,用面皮包成饺子模样,分发给乡亲食用。病愈之后的乡亲对此食物大为喜爱,故每逢冬至都争相模仿做着吃,并流传至今。

数九时间表

一九:-

二九:-

三九:-

四九:-

五九:-

六九:-

七九:-

八九:-

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