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桥(承先桥)

由网友(倒霉熊)分享简介:启先桥位于文乡镇东竖山村嘴,制作于清康熙4105年(私元一七零六年),是今朝海南仍正在应用的年月最长远的石桥之1,已有三零零年汗青。桥工具走向,齐少八零米,严五.四米,为102孔平板石桥。因为桥少且无雕栏,添上桥两头门路陡峭相连,双侧的火塘纯草丛熟,乍1看,还认为是条路,只有当行人转到正面,才依稠睹着拱形的桥墩。竖山渡(古称...

承先桥位于文城镇东横山村口,建造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是目前海南仍在使用的年代最久远的石桥之一,已有300年历史。桥东西走向,全长80米,宽5.4米,为十二孔平板石桥。由于桥长且无栏杆,加上桥两端道路平缓相连,两侧的水塘杂草丛生,乍一看,还以为是条路,只有当行人转到侧面,才依稀见着拱形的桥墩。横山渡(古称云庄渡)从前没有桥,靠船渡水过河。

所属地区

文城镇东横山村口

票价

免费

历史介绍

除了萌死人的十二生肖桥,无锡这么多古桥你都走过吗

传说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住在河边的云志高因发大水,为乱兵所掠,自幼与母亲失散,流落到福建会嵇,被一周姓人家收养。由于他天资聪明,擅长音乐创作,自成“志高板调”派,至今仍在福建流传。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他多方托人寻找从小离散了的母亲终于有了音信,因思家心切,获准回乡探母。到文昌河边想起三十年前母亲背他过河的苦难情景,解囊造桥。石桥于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建成,取名“承先桥”,意为“承先顺母志也!”,百姓又称“孤寒仔桥”。有至今仍树立桥头的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创建云庄渡承先桥碑记》碑文为证:“县东去二里许,有渡曰横山,有云氏聚族世居近此,故又名云庄渡。河面宽数十丈,海水由清澜港达于此,潮汐日至。”“慨然捐数千金,采巨石跨河为梁”,“始于庚辰冬,落成于丙戌春,凡七年”,“桥名承先也,抑余闻奉其母太安人命为此故名以纪。”

如今情况

据《文昌县志》记载,该桥曾有两次重大维修:其一,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重修。其二,民国时期利用原桥墩台将损坏部分用钢筋水泥加固,改为木梁桥。具有三百年历史的承先桥是目前海南年代最久远的石桥之一,原桥保护较好,现今仍在使用,实属不易。可是承先桥损坏严重,部分桥墩出现局部坍塌,木梁已霉烂,实属于危桥。虽然横山村还有另一出入口,由于绕道不便,村民仍愿意使用此桥,且时常有汽车通过。为了使用的安全,其中三个桥孔已被村民用石块堵塞。为此,强烈呼吁海南文物部门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给予紧急维护抢救。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