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井(贵池包公井)

由网友(世俗鬼)分享简介:包私井,正在贵池乡内孝肃街。北宋至以及2年(一零五五年)包拯出任池州知府。相传次年亢旱无雨,旱情10分紧张,府治东边的全川河,平天湖均已干枯,黎民们用火10分坚苦,只好翻山越岭到距府治北5里许的少江挑水。注释时任知府的包拯,心系百姓,心中着急。1日,他浇愁安步府周,偶尔发明围墙角处1块地土很湿润,心念,此地若填井出火,也可解百...

包公井,在贵池城内孝肃街。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包拯出任池州知府。相传次年久旱无雨,旱情十分严重,府治东边的齐川河,平天湖均已干涸,百姓们用水十分困难,只得翻山越岭到距府治北五里许的长江担水。

正文

池州包公井宾馆

时任知府的包拯,心系黎民,心中焦急。一日,他解愁漫步府周,偶然发现围墙角处一块地土很潮湿,心想,此地若挖井出水,也可解百姓用水之难。于是立即命衙役破土掘井,待挖到数尺后,果然渗水。包拯为了防止百姓闹水荒而争吵,便派四名衙役轮流维持秩序。几日后,四名衙役财迷心窍,竞干起了以井水收银两的勒索勾当来。有一天,包知府出府踱步,听百姓们议论起以井水收银钱之事,甚是脑火,便立即访查,升堂断情。包拯对四名勒索银两的衙役,除痛打五十大板外,罚他们四人将原井挖大四倍,上部另置三口井眼。

这样,一个井体上置四口井眼就是这样形成的。此井说来也怪,不但久旱不涸,而且水味甘甜,如果贪官污吏喝了,立即头晕眼花。后来,贵池先民为纪念知府包拯,称之为“包公四眼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