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武乡(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下辖乡)

由网友(金木白头发好帅!)分享简介:下大武城,青海省因洛匿族自治州玛沁县下辖城。截至二零一九年一零月,下大武乡间辖三个行政村。 二零一一年,牧平易近人均杂支出四三九一.六元。截至二零二零年一一月一日0时,下大武城常住人嘴为一四二三人[一]。中文名下大武城所属国度中国所属地域青海省因洛匿族自治州玛沁县面积一六四一.零零 km²人嘴一四二三人(二零二零年)行政类...

下大武乡,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下辖乡。

大学生们,这样用艺术践行匠心

截至2019年10月,下大武乡下辖3个行政村。 

2011年,牧民人均纯收入4391.6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下大武乡常住人口为1423人[1]

中文名

下大武乡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

面积

1641.00 km²

人口

1423人(2020年)

行政类别

地理位置

玛沁县西北部

邮政区码

814000

气候条件

大陆性高原气候

车牌代码

青F

电话区号

0975

下辖地区

3个行政村

概况

位于青海玛沁县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150千米。东邻大武乡,北靠玛多县清水乡及本县下大武乡,西与玛多黄河乡为邻,南与优云乡接壤。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全乡土地总面积为1152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92646.67公顷。全乡平均海拨4300米以上,平均气温在零下3.9℃以下。年均降水量462.9毫米,降水多集中在各春季节,年日照时数2300—2500小时以上。辖年扎、清水、尼青3个牧委会。

历史沿革

1957年,设大武区。

1958年,改为前进公社,后改为大武公社。

1962年,划分为大武、东倾沟、下大武3个乡。

1969年9月,又改为下大武公社。

1984年,改为下大武乡。

下大武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下大武乡下辖3个村民委员会:年扎、清水、尼青,7个牧业合作社:玉龙、俄秀、清水、前龙、毛德吾等。 

截至2019年10月,下大武乡下辖3个行政村:年扎村、尼青村、清水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下大武乡,地处玛沁县西北部,东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温泉乡相邻,东南与玛沁县雪山乡接壤,南与玛沁县原昌麻河乡毗邻,西、西北与玛多县花石峡镇为邻。  行政区域面积1641.0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下大武乡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境内地形属典型的高原山地类型,地势由北向南,自西向东倾斜,境内高山连绵、河谷纵横,呈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境内山脉主要以昆仑山脉的支脉(阿尼玛卿山)组成,最高峰玛卿岗日位于东南部(本县雪山乡)边境,海拔6282米,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 

气候

下大武乡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大陆性高原气候。低压缺氧、寒冷干燥、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多年平均气温在-3.8℃以下,无绝对无霜期,年平均降水量420—56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7月最多。年日照时数在2300—2500小时之间,光、水资源丰富。 

水文

下大武乡境内河流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年扎河、清水河等3条,境内最大河流清水河(在兴海县境内称曲什安河),系黄河一级干流,全程流域面积5798平方千米,在下大武境内长84.97千米。年扎河全长49.3千米,流域面积514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下大武乡境内主要的自然灾害有雪灾、沙尘暴、鼠虫害等。雪灾是下大武乡畜牧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且发生频繁。一般发生在12—4月。1975年冬至—1976年春季,境内连降大雪,平均积雪厚度30厘米以上,长达100天,死亡各类牲畜2万余头(只、匹)。大风多发生于冬春季,最大风速可达2.73米秒以上。境内鼠害种类主要有高原鼠兔、中华盼鼠、田鼠等。鼠害使大部分生草层被破坏,形成“黑土滩”。乡境内虫害种类主要是青海草原毛虫。  

自然资源

下大武乡境内有丰富的砂金资源,主要在温什曲河河道和两岸河床点等处。境内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野生动物20余种,著名的有雪豹、棕熊、黄羊、藏雪鸡、藏野驴、麝、岩羊、白唇鹿、猞猁等。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有雪莲、大黄、红景天、贝母、秦艽、党参等食用菌类有蘑菇、发菜等。

人口民族

2021年8月19日,根据玛沁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下大武乡常住人口为1423人。[1]

经济

综述

2011年,下大武乡牧民人均纯收入4391.6元。 

农业

下大武乡是典型的纯畜牧业乡。畜牧业以饲养马、牛、羊为主。2011年,牲畜年末存栏3.1万头(只、匹),其中马268匹、牛9741头、羊2.1万只,人均占有牲畜19头只;总增牲畜1万头(只、匹),总增率33.5%;出售牲畜8764头(只、匹),商品率29.1%;出栏牲畜9627头(只、匹),出栏率32%;损亡牲畜96头(只、匹),损亡率0.3%。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下大武乡有寄宿制小学1所,小学在校生223人,教师2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13—15周岁适龄少年62人,初中阶段在校生62人,小升初升学率100%。 

文化事业

2011年,下大武乡有乡文化站1个,站内有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等。地方民族特色民间艺术表演团体有阿尼玛卿民间艺术演艺队,演职人员50人,在节日期间举办文艺晚会,表演舞蹈、民族乐器弹唱、说书等。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下大武乡有乡级卫生院1个,村级医疗服务部3个,床位4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5张。专业卫生人员10人,医师9人,其中藏医6人,护士1人。医疗车1辆。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2人。2011年,乡卫生院完成诊疗1963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577人,参合率97.8%。 

社会保障

2011年,下大武乡有牧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5户,人数521人,财政支出47.43万元。五保户45户,人数45人。敬老院1家,床位20张,牧区五保户集中供养18人,牧区五保户分散供养37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137人,养老保险参保率100%。 

交通

下大武乡境内有G0615公路穿过。

文化

  • 地名由来

下大武乡是藏语“大武秀玛”的译写。

参考资料

1.玛沁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 玛沁新闻网(引用日期:2021-08-23)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