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十一首(唐代李白的组诗作品)

由网友(摆摊卖回忆)分享简介:来由齐唐诗做品类型即事感念主题思城主题抒情写景写风写景写云写景写夕阳写景写火写景写山4季秋天人物佳丽人物老婆植物鸟动物草动物花动物落叶动物苔做品赏析《寄遥》那1组诗或者直述或者借风物、人事写两地相思之甜,心情达意深入粗腻,写景状物也逼真感人。各尾诗以寄内或者自代内赠的情势,抒发对于居于安陆的老婆许氏忖量之情。第1尾诗前4句写自...

出处

全唐诗

作品类型

即事感怀

主题

思乡

主题

抒怀

写景

写风

写景

写云

写景

写落日

写景

写水

写景

写山

四季

春天

人物

美人

人物

妻子

动物

植物

植物

植物

落叶

植物

作品赏析

《寄远》这一组诗或直述或借景物、人事写两地相思之苦,表情达意深切细腻,写景状物也传神动人。各首诗以寄内或自代内赠的形式,表达对居于安陆的妻子许氏思念之情。

诗仙 李白最脍炙人口的25首诗,

第一首诗前四句写自己身在客中,飞鸟传信,更增愁思;中四句遥想妻子居家思远,奏曲寄怀;末四句以如泉注井喻二人同心,总括两地相思。第二首诗写诗人入长安后客居相思。诗从对方落笔,遥想妻子独处思远之情状,篇末复以客处寄内,写己之相思深情。第三首诗前半写异乡怀内,情书难尽;后半感慨离别日长,青春易逝,并以不可知的归期相慰作结。前状写信之情,已见相忆之深;后写信中问慰,更见相思之切。第四首诗以自代内赠的口吻,遥想妻子对出门远游的丈夫思念之情。前四句描写对丈夫行程的关怀,中四句感叹青春岁月在离居中的消逝,末二句抒发对丈夫的朝思暮想、魂梦牵系。第五首诗与李白所作《大堤曲》为一诗之两传者。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云:“此诗与乐府《大堤曲》相同,惟首三句异耳,编者重入。”诗写春日思念远方亲人而动归思之情。以春光明媚之景起兴,铺陈远隔天涯而梦魂断绝、音信短缺的倍极相思之感,乐景哀情,颇见深挚。第六首诗首二句“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各本下俱注云:“一作‘阴云满楚山,转蓬落渭河’。”据此异文,则时在渭河岸之长安。诗以两情相隔楚水、黄河起兴,以水喻愁,写相思无尽而相见无因之痛苦,抒发客中怀内之情。诗歌运用民歌之顶真勾连句,表现出清新流畅、意趣天真之艺术境界。第七首诗写诗人入长安时秋日思亲,以自代内赠的口吻,写居家之妻思念远行丈夫的心理活动。开篇描写对往昔相处美好景状的怀念,中间抒发离别之后日夜相思的痛苦心情,最后表达对久别重逢的殷切盼望。诗歌运用乐府吴声歌曲的表现手法,清新自如,情味盎然。第八首诗以自代内赠之口吻,抒发久别相思之情。诗人以春花烂漫喻离别光景,以金瓶落井喻杳无音信,以落花纷纷喻别时久远。诗歌句式参差,用典蕴藉,抒写相思情深,有音情顿挫、一唱三叹之婉约。第九首诗写见春日景象而思家,以自代内赠之口吻,表达两地相思之情。前半以比兴手法,从春草碧绿引出卷葹之草,体现妻子对爱情的坚贞及相思之痛苦。后半以希望夫君关注卷葹作比,抒发企盼重逢的心情。第十首诗表达远别思亲之情,以寄书相慰为绾结,前半写男子在异乡对妻子的怀念,后半拟想其妻收悉书信后相思倍增情怀,并以“千里同此心”展现心心相印之爱恋。第十一首有争议,一题为《赠远》,一题为《闺情》,而《全唐诗》收入《杂曲歌辞·长相思三首》。这首诗不言他物,只选择一张空床,来突出美人离去后的孤独寂寞,很具匠心。美人在怀时,良宵苦短,日高慵起,那相爱相守的一幕幕,都化作了梦。美人在时越是幸福快乐,她离去后就越是孤苦和思念。“三年犹存昙香”是夸张说法,其实不是那香气真的还在,那是相思者思念至极的嗅觉错乱。最后一首诗从对方落笔,写女子对久别夫君之相思深情。前半集珍美事物铺陈往昔缠绵恩爱之乐,后半状别后朝暮相思之情,结句则更作深情呼唤,表达思妇对久别重逢的盼望,反映了诗人徘徊京师,不遇思归的情绪。全诗用楚辞之参差句式,表达感情颇得音韵跌宕、婉转流连之妙。

组诗抒发的执着的相思之情,是朴素而强烈的。以情感人,是作品的生命。“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情感的付出难以得到相应的回报,那么,这相思之作便表现出浓厚的悲剧色彩。但恰恰是诗中那种于难以逾越的阻隔面前执着追求的精神,又使这悲苦之情获得了崇高的审美价值,是它在经验与感受的契合过程中,荡起欣赏者久久不能平静的情感涟漪,这才是诗的根本魅力。[3]

创作背景

《寄远》系列作品非一时所作。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以为是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前后,李白旅居洛阳、南阳等地寄内或自代内赠。其时,李白妻为许氏,居于安陆。[1][3]

作品评价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与古为化,不以摹拟为工,而寄托自远。

清代曾国藩《十八家诗钞评点》:此等绝似鲍照(“忆昨东园”句下)。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忧愁幽思,笔端缭绕。情致不尽。后来高青丘辈全学这样格调者欤![4]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汉飞将军李广后裔,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

李白曾经在天宝元年(742年)供奉翰林,后因得罪高力士而离开宫中。天宝十一年(752年),李白北上途中游广平郡邯郸、临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不久即离幽州南下。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游华山,南下回宣城,后上庐山。至德元年(756年),李白被三次邀请,下山赴寻阳入永王李璘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幸得郭子仪力保,方得免死,改为流徙夜郎(今贵州关岭县一带),在途经巫山时遇赦。李白遇赦后在江南一带漂泊,于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寓所,终年61岁,葬当涂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当涂青山。

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李谪仙”。

李白的作品想象丰富,浪漫奔放,意境独特,才华洋溢,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其诗作在全唐诗收录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传世。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寄远十一首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管士光 . 李白诗集新注 . 上海 : 上海三联书店 ,2014 . 556-560 .[3] 詹福瑞 等 . 李白诗全译 . 石家庄 :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 959-966 .[4] 陈伯海..杭州:,1995: . 唐诗汇评(上) . 杭州 :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 . 731-732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