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鹨俄罗斯亚种(田鹨俄罗斯亚种)

由网友(闲蛋小超人)分享简介:田鹨俄罗斯亚种(教名:Anthus richardi ussuriensis)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小型叫禽,体少一五⑴九cm。上喙较颀长,先端具缺刻;翅尖少,内侧飞羽(3级飞羽)极少,几取翅尖平全;首颀长,外侧首羽具黑,家外停栖时,常作有纪律的上、下晃动,腿颀长,后趾具少爪,适于正在高空行走。喜爱正在针叶、阔叶、纯木...

田鹨俄罗斯亚种(学名:Anthus richardi ussuriensis)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小型鸣禽,体长15-19cm。上喙较细长,先端具缺刻;翅尖长,内侧飞羽(三级飞羽)极长,几与翅尖平齐;尾细长,外侧尾羽具白,野外停栖时,常做有规律的上、下摆动,腿细长,后趾具长爪,适于在地面行走。喜欢在针叶、阔叶、杂木等种类树林或附近的草地栖息,也好集群活动。见于稻田及短草地。急速于地面奔跑,进食时尾摇动。

外文名

Anthus richardi ussuriensis

拉丁学名

Anthus richardi ussuriensis

动物界

鹡鸰科

雀形目

亚种

田鹨俄罗斯亚种

田鹨

命名时间

H. C. Johansen, 1952

鸟纲

脊索动物门

物种特征

黑琴鸡俄罗斯亚种 搜狗百科

田鹨俄罗斯亚种上体主要为黄褐色或棕黄色,头顶、两肩和背具暗褐色纵纹,后颈和腰纵纹不显著或无纵纹。尾上覆羽较棕、无纵纹,尾羽暗褐色具沙黄色或黄褐色羽缘,中央一对尾羽羽缘较宽,最外侧一对尾羽大都白色或几全为白色,仅内翈近羽基处羽缘灰褐色,次一对外侧尾羽外翈白色,内翈羽端具较窄的楔状白斑,羽轴暗褐色。翼上覆羽黑褐色,小覆羽具淡黄棕色羽缘,中覆羽和大覆羽具较宽的棕黄色羽缘。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暗褐色具窄的棕白色羽缘,三级飞羽黑褐色具宽的淡棕色羽缘。眉纹黄白色或沙黄色。颏、喉白色沾棕,喉两侧有一暗色纵纹。胸和两胁皮黄色或棕黄色,胸具暗褐色纵纹,下胸和腹皮黄白色或白色沾棕。虹膜褐色,嘴角褐色,上嘴基部和下嘴较淡黄。脚角褐色,甚长,后爪亦甚长。后爪长于后趾。

大小量度:体重♂20-43g,♀20-38g;体长♂150-201mm,♀150-200mm;嘴峰♂12-19mm,♀11-15mm;翅♂77-99mm,♀73-94mm;尾♂58-91mm,♀56-82mm;跗蹠♂25-34,♀24-29mm。(注:雄性——♂;雌性——♀)

田鹨俄罗斯亚种(图2)

田鹨俄罗斯亚种(图3)

分布范围

分布于俄罗斯东南部,中国东部(南到四川和长江流域),韩国,在东南亚越冬。

生活习性

田鹨俄罗斯亚种(图4)

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河滩、林缘灌丛、林间空地以及农田和沼泽地带。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迁徙季节亦成群。有时也和云雀混杂在一起在地上觅食。多栖于地上或小灌木上。飞行呈波浪式,多贴地面飞行。主要以昆虫为食,常见种类有鞘翅目甲虫、直翅目蝗虫、膜翅目蚂蚁以及鳞翅目成虫幼虫等。在蝗虫一带,食蝗虫为主,是消灭蝗虫天然助手。多在地上奔跑觅食。夏季食昆虫,秋冬吃草籽。鸟鸣起伏飞行时重复发出chew-ii,chew-ii或chip-chip-chip及细弱的啾啾叫声chup-chup。

生长繁殖

田鹨俄罗斯亚种(图5)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河边或湖畔草地上,也在沼泽或水域附近草地和农田地边营巢。巢多置于草丛旁或草丛中地上凹坑内,借助草丛的掩护一般不易发现。巢呈杯状,巢材为枯草叶、枯草茎。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巢的大小为7-8cm,深4.5-5cm。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窝产卵4-6枚,多为5枚。卵的颜色变化较大,多为灰白色或绿灰色、被黑褐色或紫灰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5.5-17.0mm×19.0-22.0mm,重1.7-3.1g,平均2.6g。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3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