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目标理论(会计目标理论)

由网友(迷妹)分享简介:管帐方针实践是管帐举动主体实践的根蒂根基,又是管帐要领实践的指南。管帐方针应首要转为:体贴企业人力本钱领有质及其威力的增加,反应企业人力资材价值质的巨细,表现人力资材正在人民经济中的沉要做用。管帐方针是管帐实践之基石。持久以去管帐方针实践存留着决议计划有效观取受托义务观之争,可是实践界以及列国管帐原则制订机构日趋造成1种交融思潮。...

会计目标理论是会计行为主体理论的基础,又是会计方法理论的指南。会计目标应主要转为:关心企业人力资本拥有量及其能力的增长,反映企业人力资源价值量的大小,体现人力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之基石。长期以来会计目标理论存在着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之争,但是理论界和各国会计准则制订机构日益形成一种融合思潮。

所属学科

会计学

框架

2020年中级会计 财务管理 高频考点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

1.决策有用观的缺陷。

(1)基于决策有用观.FASB认为财务会计要素的重要特性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但是在会计确认与计量时却强调权责发生制比收付实现制好.以历史成本为主导的计量方法“将继续被应用”。有关资产的定义和计量是这方面的最显著例子。决策有用学派将资产定义为“未来的经济利益”,但是资产计价却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这显然是一个逻辑矛盾,即如何从立足于未来的决策有用性推导出基于过去的历史成本计量。矛盾的起因在于“未来现金流量”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历史成本相对客观且容易获得,因此理论屈从于现实的结果导致了决策有用观的第一大缺陷。

(2)上述不足直接导致了决策有用观在信息质量特征选择上的矛盾。决策有用学派强调相关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特征,因此其认为财务会计应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等信息,但是出于会计计量困难的考虑,却又不得不用可靠的历史成本来计量未来的经济利益。那么,在理论上优先的相关性在实际操作中只能让位于可靠性。

(3)决策有用学派将“对决策有用”具体化为“提供有助于评估主体未来现金净流量的数额、时机和不确定性的信息”,这个命题是否为真尚待进一步证实。这一命题是在美国Trueblood委员会报告中提出的。尽管Trueblood委员会确实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但是其结论的严密性仍不能肯定。这是因为:其一,Trueblood委员会报告主要调查的是非常重视现金流动的房地产公司.虽然现金流对任何一个公司都很重要。但是作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论铺垫的Trueblood委员会报告所做的调查是不全面的,所以说这一命题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令人质疑;其二,Trueblood委员会报告产生于2O世纪7O年代,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环境在这一时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以此为背景形成的决策有用的财务会计目标的有效性也是值得怀疑的。

完善

2.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如何弥补决策有用观的缺陷以及如何完善以此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已成为决策有用学派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应该是将两大学派的观点融合,即将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均作为财务会计目标纳入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之中。其实.早在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发表的<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中就提出了会计应当为达到如下目的而提供信息:

①对有限资源的利用做出决策;

②有限地管理和控制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与物资资源;

③记录与报告资源的受托责任;

④促进会计主体履行社会职能并控制此种资源。该文件首次将会计定义为一个信息系统,并且将该系统的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

通过前文对两大学派观点的比较不难发现,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两者之间并非完全对立而不可调和,这两者同为两权分离的产物。受托责任观下财务会计为委托人提供管理资源和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随着市场经济、资本市场的发展.委托人的范围拓展为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等。这时受托责任仍然存在,同时财务会计还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受托责任为第一目标,决策有用为第二目标。我国《公司法》规定,普通股股东的权利之一是对公司账目和股东大会决议的审查权,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享有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权利。股东作为资源的委托人当然需要了解受托资源经营和财务状况,因而受托责任自然也就成为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之一。

将受托责任纳入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可以部分地解决其逻辑矛盾问题。由受托责任可以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原则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以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为目标顺理成章地解决了可靠性与相关性的顺序问题,即可靠性先于相关性。这是因为不可靠的信息不可能与决策相关,不可靠的信息很难增强决策的正确性。当然,对于众多的信息使用者和多样化的信息用途而言,以可靠性为代价获取相关性也是无可厚非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